首页 / 正文

第二节 在武汉

离开家里,我手里拿了五十块钱。回想起来,那时候的五十元钱有多么大的用处呀!它使我由济南走到汉口,而还有余钱送给白太太一件衣料——白君新结的婚。

白君是我中学时代的同学。在武汉,还另有两位同学,朱君与蔡君。不久,我就看到了他们。蔡君还送给我一件大衣。住处有了,衣服有了,朋友有了:“我将干些什么呢?”这好决定。我既敢只拿着五十元钱出来,我就必是相信自己有挣饭吃的本领。我的资本就是我自己。只要我不偷懒,勤动着我的笔,我就有饭吃。

把个小一点的南京,和一个小一点的上海,搬拢在一处,放在江的两岸,便是武汉。武昌很静,而且容易认识——有那条像城的脊背似的蛇山,很难迷失了方向。汉口差不多和上海一样的嘈杂混乱,而没有上海的忙中有静,和上海的那点文化事业与气氛。它纯粹的是个商埠,在北平,济南,青岛住惯了,我连上海都不大喜欢,更不用说汉口了。

在今天想起来,汉口几乎没有给我留下任何印象。虽然武昌的黄鹤楼是那么奇丑的东西,虽然武昌也没有多少美丽的地方,可是我到底还没完全忘记了它。在蛇山的梅林外吃茶,在珞珈山下荡船,在华中大学的校园里散步,都使我感到舒适高兴。

特别值得留恋的是武昌的老天成酒店。这是老字号。掌柜与多数的伙计都是河北人。我们认了乡亲。每次路过那里,我都得到最亲热的招呼,而他们的驰名的二锅头与碧醇是永远管我喝够的。

汉阳虽然又小又脏,却有古迹:归元寺、鹦鹉洲、琴台、鲁肃墓,都在那里。这些古迹,除了归元寺还整齐,其他的都破烂不堪,使人看了伤心。

汉阳的兵工厂是有历史的。它给武汉三镇招来不少次的空袭,它自己也受了很多的炸弹。

武汉的天气也不令人喜爱。冬天很冷,有时候下很厚的雪。夏天极热,使人无处躲藏。武昌,因为空旷一些,还有时候来一阵风。汉口,整个的像个大火炉子。树木很少,屋子紧接着屋子,除了街道没有空地。毒花花的阳光射在光光的柏油路上,令人望而生畏。

越热,蚊子越多。在千家街的一间屋子里,我曾在傍晚的时候,守着一大扇玻璃窗。在窗上,我打碎了三本刊物,击落了几百架小飞机。

蜈蚣也很多,很可怕。在褥下,箱子下,枕下,我都洒了雄黄;虽然不准知道,这是否确能避除毒虫,可是有了这点设施,我到底能睡得安稳一些。有一天,一撕一个的小的邮卷,哼,里面跳出一条蜈蚣来!

提到饮食,武汉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东西。除了珍珠丸子一类的几种燕茶而外,烹调的风格都近似江苏馆子的——什么菜都加点烩粉与糖,既不特别的好吃,也不太难吃。至于烧卖里面放糯米,真是与北方老粗故意为难了!

在汉口,我第一篇文章是给《大公报》写的。紧紧跟着,又有好几位朋友约我写稿。好啦,我的生活可以不成问题了。

倒是继续住在汉口呢?还是另到别处去呢?使我拿不定主意。二十一日,国府明令移都重庆。二十二日,苏州失守。武汉的人心极度不安。大家的不安,也自然的影响到我。我的行李简单,“货物”轻巧,而且喜欢多看些新的地方,所以我愿意再走。

我打电报给赵水澄兄,他回电欢迎我到长沙去。可是武汉的友人们都不愿我刚刚来到,就又离开他们;我是善交友的人,也就犹豫不决。

在武昌的华中大学,还有我一位好友,游泽丞教授。他不单不准我走,而且把自己的屋子与床铺都让给我,教我去住。他的寓所是在云架桥——多么美的地名!——地方安静,饭食也好,还有不少的书籍。以武昌与汉口相较,我本来就欢喜武昌,因为武昌像个静静的中国城市,而汉口是不中不西的乌烟瘴气的码头。云架桥呢,又是武昌最清静的所在,所以我决定搬了去。

游先生还另有打算。假若时局不太坏,学校还不至于停课,他很愿意约我在华中教几点钟书。

可是,我第一次到华中参观去,便遇上了空袭,这时候,武汉的防空设备都极简陋。汉口的巷子里多数架起木头,上堆沙包。一个轻量的炸弹也会把木架打垮,而沙包足以压死人。比这更简单的是往租界里跑。租界里连木架沙包也没有,可是大家猜测着日本人还不至于轰炸租界——这是心理的防空法。武昌呢,有些地方挖了地洞,里边用木头撑住,上覆沙袋,这和汉口的办法一样不安全。有的人呢,一有警报便往蛇山上跑,藏在树林里边。这,只须机枪一扫射,便要损失许多人。

华中更好了,什么也没有。我和朋友们便藏在图书馆的地窖里。摩仿,使日本人吃了大亏。假若日本人不必等德国的猛袭波兰与伦敦,就已想到一下子把军事或政治或工业的中心炸得一干二净,我与我的许多朋友或者早已都死在武汉了。可是,日本人那时候只派几架,至多不过二三十架飞机来。他们不猛袭,我们也就把空袭不放在心上。在地窖里,我们还觉得怪安全呢。

不久,何容,老向与望云诸兄也都来到武昌千家街福音堂①。冯先生和朋友们都欢迎我们到千家街去。那里,地方也很清静,而且有个相当大的院子。何容与老向打算编个通俗的刊物;我去呢,也好帮他们一点忙。于是我就由云架桥搬到千家街,而慢慢忘了到长沙去的事。流亡中,本来是到处为家,有朋友的地方便可以小住;我就这么在武昌住下去——

①应为千户街。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三 梁武帝诸子·李延寿
  卷三百十 元豐三年(庚申,1080)·李焘
  朱鳳晉書·汤球
  第七十九回 目断乡关伟人又殁 衅开府院政客交争·蔡东藩
  卷之二百三十八·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四·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四·佚名
  ●一、读罢《宣统政记》·秦翰才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六·司马光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二·司马光
  卷之三十八·祁韵士
  曹景宗传·姚思廉
  杨播传·魏收
  通制条格卷第十五·拜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松洲·唐圭璋

      念奴娇   题钟山楼   麦埸桑陇,道都是、六代宫城遗迹。梦里江山经几觉,还似堠旁征驿。燕去燕来,花开花谢,那个成端的。人烟牢落,晚风何处羌笛。   堪欢挥泪新亭,算兴亡莫补、万分之一。到我凭阑,休更向酒畔,是今非

  • 青城山人集巻三·王璲

    明 王燧 撰七言古诗送郑御史佥宪四川郑君夙抱青云志十载未能施利器束书曽向西南游汉蜀山川归揽辔名藩大府币郊迎肯屈大材从小试下帏涵润百氏言闭户研穷六经义胸中蕴蓄既汪洋笔底文词转滂沛长风骤疾挂髙防峻岅﨑岖奔逸

  • 石屏诗集巻三·戴复古

    宋 戴复古 撰五言律小畦小畦寻丈许凿壁置柴扉雨后菜虫死秋来花蝶稀插篱新种菊抱瓮巳忘机俗客忽相访妨人洗布衣有感浩浩海风劲滔滔河水浑古人皆去世乔木自当门族党诸孙盛吾宗一线存兴衰知有数心事与谁论次韵陈叔强见

  • 卷三百五十二·列传第一百一十一·脱脱

        唐恪 李邦彦 余深 薛昂 吴敏 王安中 王襄 赵野 曹辅 耿南仲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

  • 卷四百三十八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起哲宗元祐五年二月盡其月   二月丙申朔,知鄭州、資政殿學士曾孝寬知成德軍。(政目在正月二十八日,今從實錄。)   丁酉,三省言,看詳財利舊法所乞廢罷坊州礬務,令河東轉運司認還陝西坊礬課利。詔遣奉議郎舒之翰同逐路

  • 卷二十二见闻琐事杂记·刘若愚

    洪武间,临海赵某者,失其名,卒业太学。为一中贵题《蚕妇图》云:"蚕未成时叶已无,鬓云撩乱粉痕枯。宫中罗绮轻于布,争得王孙见此图。"太祖偶幸中贵宅,见之,诘问谁作。中贵以赵某对。即召除肇庆知府,在郡大有廉声。见周海门先生《

  • 评鉴阐要卷四·乾隆

    南北朝宋以徐羡之为司空注世道至此尚以风度言论为长羣相推奬夫羡之大节已亏他何足议而朝野犹以为贤实可笑亦可畏魏寇谦之献图箓真经于魏主崔浩上书称颂因立天师道塲目浩既以不好老庄罢官何归第即修服食甚至引天师上书

  • 报任安书·司马迁

    支菊生 译注【说明】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任安,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本书卷一百四《田叔列传》中附有褚先生补记的《任安传》。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

  • 蔡京传·脱脱

    蔡京字元长,兴化仙游人。登熙宁三年(1070)进士第,调任钱塘尉、舒州推官,累迁起居郎。出使辽国回来,被任命为中书舍人。此时他的弟弟蔡卞已是中书舍人,按规定,做官要以先后为序,蔡卞请求排位在蔡京之后,兄弟二人同时负责书写诏

  • 第十五节 意奥开战之准备·梁启超

    布郎比里密约,除拿破仑、加富尔、英玛努埃三人外,举天下无知之者。然英玛努埃尝语人云:“吾不久将定吾之位置,不为全意大利之国王,则为沙波之一平民。”闻者以其夙抱大志,不之怪也。未几,又为1848年挪巴伦之役从先王死国难之

  • 卷二百三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二经籍考【二十二】集【别集】忠贞集十卷范承谟撰承谟字觐公号螺山镶黄旗汉军人大学士文程子顺治壬辰进士改庶吉士授宏文院编修官至浙闽总督

  • 第五十四章 武汉保卫战·李宗仁

    一我长官部一行,脱离了敌人包围圈,随行的中央机关人员和新闻记者无不喜气洋洋,向我申谢保护之劳,随即分头赶路,向武汉而去。长官部则经阜阳、三河尖,入河南的固始,至潢川暂驻。潢川遂暂时成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

  • 十三年·佚名

    (壬寅)十三年大明成化十八年春正月1月1日○朔庚午,上率百官,行望闕禮如儀。仍賀三大妃殿,進表裏。○御仁政殿受賀。○日本國對馬州太守宗貞國特遣誾書記,來獻土宜。○上進宴于三殿,命饋宗親一品、領敦寧以上、入直諸將、承政

  • 庄公不用晏子晏子致邑而退后有崔氏之祸第二·晏婴

    晏子为庄公臣,言大用,每朝,赐爵益邑;俄而不用,每朝,致邑与爵。爵邑尽,退朝而乘,嘳然而叹,终而笑。其仆曰:“何叹笑相从数也?”晏子曰:“吾叹也,哀吾君不免于难;吾笑也,喜吾自得也,吾亦无死矣。”崔杼果弑庄公,晏子立崔杼之门,从者曰:“死

  • 春秋公羊传谳卷三·叶梦得

    <经部,春秋类,春秋三传谳__春秋公羊传谳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公羊传谳卷三  宋 叶梦得 撰闵公元年春王正月公何以不言即位继弑君不言即位孰继继子般也孰弑子般庆父也杀公子牙今将尔季子不免庆父弑君何以不诛将而不免

  • 大毗卢舍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悲生曼荼罗广大成就仪轨卷下·佚名

      菩提幢密印摽帜曼荼罗品之二   第十会   北方地藏尊  其坐极巧严  身处于焰胎  杂宝庄严地  绮错互相间  四宝为莲花  圣者所安住  金刚不可坏  行境界三昧  及与大名称  无量诸眷属  

  • 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佚名

    善男子□如国王统领国事多饶□□□□摩尼车渠马瑙珊瑚虎珀珍宝璎珞□□□乘死入地狱。譬如凡夫在于世界多饶□□□马牛羊绢帛布疋大小谷豆皆以具□□□大乘死入地狱。是故□□□□□□□□苦。加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实

  • 海龙王说法印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义净(635~713)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篇幅极短,内容为海龙王问佛陀,如何能受持少法而获得多福,佛陀告以‘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之四法印功德殊胜,应时常念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