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女生之悲剧(约指一枚性命一条)

鄂省女子师范学校三年级乙班师范生陈毓龄,系黄冈县人。年念岁,勤苦求学,素为同校所敬仰。日前忽在校中后园水池内溺毙,闻其致死原因,因有同班生李芳素与陈相善。某日轮李值日,例应与校监共桌饮膳。李惧见其金戒指,被责奢华。乃脱下托陈代存,戴于食指之上。嗣以洗衣不合,复取下匡于头耳针上。迨李至夜向索,忽失所在,遍觅无踪。李以陈有意藏匿,坚索其赔。陈家本寒,亲长又不在省,无力认赔。争吵再三,同学排解,公敛钱七串。李以不足半数,鸣之校监李稚云,仍责令代赔。李芳日夕追索,肆意羞詈。一日晨,并夺陈之裙及衣,阻其上课,经众排解始已。陈受辱不堪,乃萌死志。盥洗毕,遂投水自尽。迨上课后,遍觅堂室不见。幸日光映照池底,发见尸身。捞出时,已僵矣。计其投水至捞出时,不过两小时。该校遭此变故,各生惊惶无似。当由校长石世英报请警察厅,派员前来查验。云系染神经病所致,将与李生纠葛事,一字不题。一面专人往黄,告其亲属。嗣悉其家仅一母,年逾五旬,而素患漏腮症。兄毓英,又游学他乡。校长乃公同醵资一百二十串,代为棺殓。越三日,其母与叔得耗到校。以棺未钉盖,故得抚尸大恸,并拟向法庭起诉。校长以陈李虽有失物口角,然实系伊自寻死。力劝其和平了息,书领棺掩葬切结。其叔坚执不允,校长无法,只得将棺移于城外滋善善堂暂厝,仍令其同乡调解。李芳于事后,本在校中行若无事。嗣闻陈母将以逼毙伊女控官,自知不了,亦欲投水,幸经人赶救得免。校长惧再酿命祸,已召其亲属来,交其领归,并与陈母磋商和息办法,由三方议定如下:(一)李芳除名。责其出资延僧,诵经五日。(二)全校学生开追悼会,酌送赙仪。(三)由校雇船送柩回籍,此事遂得解决。惟论者以该校既有禁戴华丽饰物之规则,李生之失金戒,诉之校监,即应斥其违章。不能瞻顾物值,破坏校规。乃该校监不惟不罚其违章,反责令陈生赔偿,坐视其日夕争哄,酿此悲剧。又阻止陈之亲属起诉,诚不知其是何居心也。该校诸生之亲长,见该校管理不善,多令女生退学。过其门者,有顿形冷落之叹。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十 李琰之 祖莹 常景·魏收
  卷二十八·本纪第二十八·脱脱
  卷二百七十九·列传第一百六十七·张廷玉
  卷第二百六十三 唐紀七十九·司马光
  平定三逆方略卷十六·佚名
  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戴名世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七·佚名
  卷之九百八十·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一·佚名
  卷之七十六·佚名
  一百九十 曹(兆页)恭请圣安并报地方雨水·佚名
  晋纪二十三 孝宗穆皇帝下升平四年(庚甲、360)·司马光
  卷一百二十八·宋敏求
  钦定南巡盛典卷三十二·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阮阅

      ●卷八·博识门  尝观临川“解我葱珩脱孟劳”,冒不晓孟劳何等物。及观《谷梁传》注:孟劳,鲁之宝刀。〔黄常明《溪诗话》卷九〕  子美“於菟侵客恨”,乃楚人谓虎於菟。“土锉冷

  • 附录:元戏曲家小传·王国维

    (今取有戏曲传于今者为之传)一 杂剧家关汉卿,不知其为名或字也。号己斋叟,大都人。金末,以解元贡于乡,后为太医院尹;则亦未知其在金世欤?元世欤?元初大名王和卿,滑稽佻达,传播四方。中统初,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王赋〔醉中天〕小

  • 卷三百六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六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雪矶丛藁【二】题杨诚斋行湘诗卷仙云寒锁碧瑶天突兀吟坛北斗边试问鳯凰谁得髓竹林聴雪对牀眠叫云吹玉舜祠邉醉嚼琼糜潄石泉旧读离骚今忘却快披秋卷

  • 困誓第二十二·王肃

    子贡问于孔子曰:“赐倦于学,困于道矣,愿息于事君,可乎?”孔子曰:“诗云:‘温恭朝夕,执事有恪。敬也’事君之难也,焉可息哉!”曰:“然则赐愿息而事亲。”孔子曰:“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匮竭也类善也孝子之道不匮竭者能以类相传

  • 第四十回 保储君四皓与宴 留遗嘱高祖升遐·蔡东藩

      却说高祖到了淮南,连接两次喜报,一即由长沙王吴臣,遣人献上英布首级,高祖看验属实,颁诏褒功,交与来使带回。一是由周勃发来的捷音,乃是追击陈豨,至当城破灭豨众,将豨刺死,现已悉平代郡,及雁门云中诸地,候诏定夺云云。高祖复

  • 第二九八详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廿八日一一七一四--七·佚名

    苗栗、新竹两县书勘定界绘图详覆巡抚刘、布政使沈等前署台北府新竹县,代理台湾府苗栗县,调署台北府新竹县,为会勘定界,绘图详覆事。案奉藩司宪台蕃宪札:「奉宫保宫保爵抚宪刘批据署新竹县令祖荫禀,新、

  • 杜骥传·沈约

    杜骥字度世,京兆杜陵人。高祖杜预,晋征南将军。曾祖杜耽,因避难到河西,任职于张氏。苻坚攻占凉州时,他的祖父、父亲才从河西回到关中。骥的哥哥杜坦对史传很有研究。高祖征战长安时,杜坦率领手下人全部到了南方。太祖元嘉年

  • 刘纟廷传·张廷玉

    刘纟廷,字省吾,都督刘显的儿子。勇敢有家父的遗风,受荫封为指挥使。万历初年,跟着父亲刘显讨伐九丝蛮。刘纟廷第一个登上城楼,抓获蛮人首领阿大。因为军功,提升为云南以东守备,改任南京小教场坐营。万历十年(1582)冬天,缅甸侵

  • 兵二七·徐松

    备边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二月,诏沿边诸郡关防守吏谨视蕃商,无许阑出铜钱。敢故纵者,自五百至五千,令有司差定其罪,着于甲令。有能告者,第赏之。 四年九月五日,诏忻、岚、宪州缘边诸寨,不得纵军士入蕃界打劫,以致引惹贼众。如入界

  • 卷七·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七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檀弓下二为懿伯之忌不入集说刘氏曰左传注云忌怨也敬叔先有怨於懿伯故不欲入滕以惠伯之言而入传言叔弓之有礼也此疏云敬叔尝杀懿伯为其家所怨恐惠伯杀已故不敢先入

  • 贵直论第三 壅塞·吕不韦

    壅塞原文:五曰: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主醉而

  • 七众律仪不得逾越 (注一)·太虚

    ──十六年夏初在福州青年般若社讲──来闽不数日,于涌泉、怡山风光多已领略,历承诸山长老及佛化徒众热烈欢迎,甚为感谢!尤以在兹白塔寺,已经三数次和洽欢舞之大会,风味精彩,各各不同。如第一次功德林男众之欢迎,及次日女众之

  • 无生法忍总摄十二门义·太虚

      统观十二门论,惟一法门耳。别称十二,乃就其穷源尽委适可而止者以言。然悟入不二法门,言思路绝,心行处灭,幻起无性,诸法空寂。寂然而常现幻有,斯有所以妙;幻有而常处寂然,斯空所以真。故即俗眼所见山河大地人我众生等相,能审

  • 卷第四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四十五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随眠品第五之一广辩诸业并决择已。诸契经中说感有处。皆言诸业能为引因。然见世间有离染者。虽亦造善身语意业。而无功能招后有果。故于感有业应非因。业

  •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四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四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黄德用请普说。师云。邵武高士黄端夫。信向佛乘知有此事。捐家财起庵一所。以圜悟揭名。屡有书来乞。分杨岐一枝佛法去。彼为众生作大利益

  • 第十 乾达婆相应·佚名

    [一]第一 品类一~二[一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三“诸比丘!我为汝等说乾达婆天,谛听。四诸比丘!如何为乾达婆天耶?诸比丘!有依根香而住之天。诸比丘!有依树心香而住之天。诸比丘!有依树肤香而住

  • 经幄管见·曹彦约

    四卷,宋曹彦约 (1157—1228)撰。曹彦约字简甫,号昌谷。南宋南康军都昌 (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 (1181)举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

  • 续吕氏家塾读诗记·戴溪

    诗经学专著。三卷。南宋戴溪撰。戴溪字肖望(一说字少望),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历官工部尚书、华文阁学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此书是“宋戴溪所续吕祖谦之书也。……溪以《吕氏家塾读诗记》取《毛传》为宗,折衷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