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杜骥传

杜骥字度世,京兆杜陵人。高祖杜预,晋征南将军。曾祖杜耽,因避难到河西,任职于张氏。苻坚攻占凉州时,他的祖父、父亲才从河西回到关中。

骥的哥哥杜坦对史传很有研究。高祖征战长安时,杜坦率领手下人全部到了南方。太祖元嘉年间,皇帝对坦非常器重,历任后军将军,龙骧将军,青冀两州刺史,南平王刘铄的右将军司马。当时迁居南方时间较晚的北方人,总遭到朝廷的歧视,被看作不体面、寒伧;即使其中有的人才能杰出,也总不能担任要职,杜坦对此非常愤慨。他曾经和太祖谈到历史,太祖说:“金日石单忠孝真淳,汉代没有谁赶得上他,真遗憾如今没有像他那样的人。”杜坦说:“金日石单的美德确实如皇上所说。但假若他生在今世,定然忙于养马,哪有机会被您赏识。”高祖一下子变了脸色,说:“你对朝廷为何如此刻薄?”杜坦说:“请听臣解释,我本是朝廷尊贵之族,曾祖在晋朝混乱时远迁凉州,世代相承都没有忘记我们的根本,就因为我们回到南方较晚而被轻视。金日石单是胡人,本不过是养马放牧之人,就能跃居朝中,位列名贤。圣明的宋朝即使要再选拔人才,臣认为恐怕未必能做到。”高祖听后默不作声。

北方有一习惯,要派儿子去问候病人。杜骥十三岁时,父亲让他去问候同郡人韦华,韦华的儿子韦玄当时有很高的名望,一见到杜骥非常惊奇,将女儿许配给他。杜陽公刘义真镇守长安,征召杜骥为州主簿。后任义真的军骑行参军、员外散骑侍郎,江夏王刘义恭抚军刑狱参军、尚书都郎官,长沙王刘义欣的后军录事参军。

元嘉七年(430),他跟随到彦之到河南,加封建武将军。索虏撤去在河南的防卫部队回到河北,到彦之派杜骥守洛陽。洛陽已长时间处于混乱凋敝状态,又无粮食,到了彦之败退时杜骥想弃城逃跑,但害怕太祖因此杀了他而未果。当初,高祖平定关洛时,得到一批钟鼎古物并带回南方,其中有一口大钟坠入洛水。到这当儿,太祖派将军姚耸夫带着一千五百士兵来到洛陽取这口大钟。当时耸夫正率领人马在洛水拖钟,杜骥就欺骗他说:“敌虏南渡以后洛陽城形势危弱,如今城池已修好,坚固异常,另外军粮充足,而所缺的正是人。你把士兵带进城来,我们共守洛陽,建立大功后去取钟不晚。”耸夫信了他的话,率众人去杜骥那里。一进城,却发现城不可守,更无粮食,耸夫就率众人走了。杜骥随即弃城往南逃回,并对太祖说:“我本欲以一死坚守洛陽,姚耸夫一进城就撤走,城内的人心情沮丧,士气低落,都要走禁也禁不住。”皇上大怒,派建威将军郑顺元在寿陽杀了耸夫。耸夫,吴兴武康人,勇猛果断,有气力,宋代的那些小将领无人能赶得上他,当初随到彦之北伐时与敌虏相遇,耸夫亲自斩了拓跋焘的叔父英文特勒,拓跋焘用百匹马赎回叔父头颅。杜骥接着担任通直郎、射击校尉、世祖征虏谘议参军。元嘉十七年(440),他出朝督察青、冀两州,徐州的东莞、东安二郡的军事、宁远将军、青冀二州刺史。他在任八年,有好的政绩留在齐地。从义熙年间到宋末年,刺史中只有羊穆之和杜骥被老百姓所称道。元嘉二十四年(447),他任左军参军,哥哥杜坦任刺史,北方人都以此为荣。杜坦的长子杜琬任员外散骑侍郎,太祖曾有信函给杜坦,杜琬拆开看了。信还未送走,太祖又追回,发现信已打开,就要严加追查。丞都回报说:“是杜家的子弟拆开的。”太祖派主书诘问此事,杜骥禀告说:“拆信的是我的四儿子季文,恳请皇上按刑法处置。”太祖破例原宥不问。元嘉二十七年,杜骥去世,时年六十四岁。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 太祖张皇后 高祖郗皇后 太宗王皇后 高祖丁贵嫔 高祖阮修容 世祖徐妃·姚思廉
  列传第三十三 韦阆 杜铨 裴骏 辛绍先 柳崇·魏收
  辩物第十六·王肃
  画墁録·张舜民
  卷二百六十五·杨士奇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佚名
  卷之一百十·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八十八 曹寅奏为恭请圣安并报地方情形摺·佚名
  卷四十·萧常
  两汉笔记卷十二·钱时
  太祖纪·脱脱
  黄彬传·张廷玉
  卷三·雍正
  选举五·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孤雁·闻一多

    不幸的失群的孤客! 谁教你抛弃了旧侣, 拆散了阵字, 流落到这水国底绝塞, 拼着寸磔的愁肠, 泣诉那无边的酸楚?啊!从那浮云底密幕里, 迸出这样的哀音; 这样的痛苦!这样的热情!孤寂的流落者! 不须叫喊得哟! 你那沉细的音波, 在这大海底

  • 止斋集补钞·管庭芬

    止斋集补钞陈传良癸丑冬车驾过宫留相还朝一声警跸接天齐,驰道无尘马不嘶。月御顺行随日毂,乾端和气币坤倪。三槐相继归公衮,细柳还须听将鼙。老矣尚能歌二圣,不应专美在浯溪。冬夕书怀冬夜苦难晓,短景复易夕。安得户牖光,不

  • 一一四一 江西巡抚何裕城奏遵旨查缴《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一四一 江西巡抚何裕城奏遵旨查缴《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七日江西巡抚臣何裕城跪奏,为谨遵谕旨查办具奏事。窃照前署抚臣舒常具奏,乾隆五十年分江西省并无缴换《资治通鉴纲目续编》一折,奉朱批:交

  •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司马迁

    张连科译注【说明】《田单列传》是田单一个人的传记,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率领即墨军民击败燕军的经过。在此之前,齐国曾非常强大,齐湣王北败燕国,南挫强楚,西攻暴秦,并帮助赵国灭掉中山,攻占宋国,扩充了国土一千多

  • 周弘正传·姚思廉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晋光禄大夫周岂页的九世孙。祖父周..,齐朝中书侍郎,领著作。父亲周宝始,梁朝司徒祭酒。周弘正幼年丧父,和弟弟周弘让、周弘直都由伯父护军周扌舍收养。十岁时,通晓《老子》、《周易》,周扌舍每每与他

  • 李勉传·欧阳修

    李勉,字玄卿,是郑惠王李元懿的曾孙。父亲李择言,累任州刺史,封为安德郡公,以善于治理闻名。张嘉贞任益州都督,自视甚高,接待部下刺史时十分倨傲,李择言守汉州时,张嘉贞独独领他与自己同榻坐,谈论政事,名重于当时。李勉少年时好学

  • 十六、释鱼·佚名

    鲤。 鳣,鰋鳀。 鳢。 鲩。 鲨,鮀。 鮂,黑鰦。 鳛,鳅。 鲣,大鲖,小者鮵。 魾,大鳠;小者鮡。 鰝,大虾。 鲲,鱼子。 鱀,是鱁。 鱦,小鱼。 鮥,[1234]鲔。 鯦,当魱。 {列鱼},鱴刀。 鱊鮬,鳜鯞。 鱼有力者,[1234]。 魵,虾。 鮅,鳟。 鲂,魾。 [12

  • 目录·杜预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春秋左传注疏    春秋类目録春秋正义序   春秋左传序春秋左传原目  【附】春秋三传注解传述人卷一隐公【起元年尽二年】卷二隐公【起三年尽五年】卷三隐公【

  • 切勿画地为牢,裹足不前·孔子

    【原文】 冉求①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②” 【注释】 ①冉求:孔子的学生,字子有。②画:画界为限,引申为止。 【译文】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学说,是因为能力不够。”孔子说:“

  • 太虚大师之一席谈·太虚

    ──二十四年四月在上海──南京中国佛学会会长太虚大师,日前(四月二十日)自奉化雪窦山抵沪,驻钖东有恒路雪窦分院。本报记者闻讯,即往拜谒,当蒙接见,历谈二小时余,始兴辞而出。兹将谈话经过,补志于后:问:大师此次来沪以何因缘?答

  • 卷九十五·佚名

    释七比品第八十五(经作七喻品)【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诸法性无所有,非佛所作,非辟支佛所作,非阿罗汉所作,非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所作,非向道人、非得果人、非诸菩萨所作,云何分别有诸法异,是地狱、是畜生、

  • 卷九十·佚名

    释实际品第八十【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众生毕竟不可得,菩萨为谁故,行般若波罗蜜?”佛告须菩提:“菩萨为实际故,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实际、众生际异者,菩萨不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实际、众生际不

  • 华严经旨归·法藏

    唐京兆西崇福寺沙门法藏述夫以。主教圆通尽虚空于尘刹。帝珠方广揽法界于毫端。无碍镕融卢舍那之妙境。有崖斯泯普贤眼之玄鉴。浩汗微言实叵寻其旨趣。宏深法海尤罕测于宗源。今略举大纲开兹十义。撮其机要称曰旨归。

  • 卷第二十二(收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二十二(收字号) 甲子(汉灵帝中平元年起)庚午(献帝初平元年)甲戌(汉改兴平)丙子(汉改建安)庚子(魏高祖黄初元年)辛丑(蜀汉昭烈章武元年)壬寅(吴太祖黄武元年)癸卯(汉后主建兴元年)丁未(魏明帝太和元年)己

  • 异鱼图赞·杨慎

    四卷。明杨慎撰。是书前有嘉靖甲辰 (1544) 年自序一篇,作者称《西州画史录》、《南朝异鱼图》,将补绘之。又称,自己读过这两本书,发现书中所载异鱼之名,杂乱谬误,文字也不雅驯,于是就比照万震、沈怀远的异物志,效仿郭

  • 六十甲子本命元辰历·佚名

    六十甲子本命元辰历,撰人不详。似出于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为推算禄命之历书。按算命术士之说,上天每日皆有神灵轮流值日。世人出生之日(即本命元辰日)所遇当值之神,即其本命神,决定其一生命运。本书中以

  • 雪鸿泪史·徐枕亚

    日记体言情小说,十四章。徐枕亚著。1914年5月1日起在《小说丛报》创刊号连载,至1916年1月10日十六期刊完。前冠“别体小说”。1915年12月由上海《小说丛报》社出版单行本。《雪鸿泪史》是《玉梨魂》的日记体写法,作者

  • 莲华面经·佚名

    凡二卷。隋代那连提耶舍(490~589)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叙述佛陀预言于其入灭后,佛教僧徒将堕落,佛法转移入罽宾国,并于该国兴盛;后破佛王出现,毁破佛钵等种种佛教兴衰之情形。经名‘莲华面’,系取自破佛王之前生名为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