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今献备遗卷二十六

(明)项笃寿 撰

呉与弼

呉与弼字子傅江西崇仁人国子司业溥之子也少读伊洛渊源録心慨慕之遂弃举业絶人事独处小楼日取诸经传语録玩味之不下楼者数年余其诗曰九仭始一篑千里方跬步又曰神当通鬼神志当贯金石久之名闻京师累荐弗起天顺间以石亨荐上命行人曹隆赐玺书加束帛征之既至命为左春坊左谕徳上疏辞召见文华殿对曰老病不堪供职上不允顾谓大学士李贤曰此老非迂阔者务令供职与弼终不就诏许之进十事再召见慰劳遣行人王惟善送归道遭风几覆舟众皆骇怖独正襟危坐居乡动必以礼家贫力耕自给四方来学者束修皆不受尝叹曰宦官释氏不除而欲治天下难矣必除之吾可出病宋末笺注之繁故不轻于著述云卒年七十九  论曰昔杨时赴蔡京之荐朱子讥之与弼虽不拜官第石亨之荐不出可也其学无所概见所著康斋语録及上言十事无过人者要之力学修行儒之醇者也

胡居仁

胡居仁字叔心江西余干人也従呉与弼游慨然以斯道自任其学以主忠信为本以求放心为要以圣学成始成终在于敬因以敬名其斋至性纯孝父病剧尝粪味苦寻愈执亲之丧水浆不入口久之柴毁骨立杖而后能起三年不入寝室月朔之荐四时之享及缌功之丧动遵古礼箪食瓢饮处之泰然四方従学者筑书馆居之语学则曰为已语治则曰王道所著有居业録敬斋集  论曰世所称尊徳性道问学者判为两途亦异乎孔门博约之旨者矣观胡公之居业録平实简易粹然一出于正不其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者乎

陈献章

陈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人也身长八尺目光如星右脸有七黒子生之前夕其母梦白龙入室其光如昼幼秉竒悟中正统丁卯乡试会试不第闻江西呉与弼讲学临川遂弃其学而学焉丁亥游太学祭酒邢让试献章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诗譲览之惊曰龟山不如也为扬言于朝以为真儒复出由是名振京师罗伦章懋庄泉贺钦辈皆与游钦时为给事中闻献章议论即日解官去献章归四方学者日益众壬寅以布政使彭韶都御史朱英荐赴京师召试吏部辞疾不往上疏乞归养授翰林检讨上表谢不辞而去教人以主静为先或劝之著书不答弘治庚申卒所著有白沙集同时有陈真晟字剰夫漳州人也以主敬为学尝献书阙下请补正学不报  论曰自薛文清公倡性理之学于河东后临川有呉与弼新会有陈献章者皆以盛名征荐即其学无甚相逺要皆有志希贤其不失为君子儒者与

贺钦

贺钦字克恭辽东广宁人也成化丙戌进士授给事中闻南海陈献章讲性理之学抗疏解官去执弟子礼孝皇初以大臣荐授陜西布政司叅议上疏恳辞陈四事一曰资真儒以讲圣学谓今日急务莫先于讲学而经筵劝讲之官所谓师友之臣尤当访求真儒以充其任不宜茍以俗儒厕其间二曰荐贤才以辅治道谓歴事监生陈献章天性髙明学术纯正诚当世之大贤为士夫之矜式宜以非常之礼起之或任之内阁俾叅大政或任之经筵使养君徳三曰遵祖训以处内官谓内府监司局库衙门之设载之祖训内官之条其职掌不过洒扫供养闗防出入等事而已奈何近年以来如王振喜宁舒良王诚曹吉祥牛玉汪直尚铭梁方陈喜之辈或陷主边庭身叛外境或主易储君禁锢南内或谋为不轨贿易后妃或邀功启衅流毒边徼或恃宠招权纳赂不赀或引用左道蛊惑上心或导进淫巧盗虚府库此其陷君误国蠧政殃民昭昭在人耳目者也宜深鉴已往之弊永絶方来之祸内不可使职掌奏牍得预大政外不可使镇守地方掌握兵权四曰兴礼乐以化天下谓陛下绍基之初罢黜浮屠妄诞之邪术举行朱子丧塟之正礼真所谓守成业而致盛治也但初政之施仅发其端故颓败之俗尚仍其旧礼譲未行淫秽日甚乞申明正礼之当行革去教坊之俗乐则国不异政家不殊俗而风俗自美民心自善矣疏入朝廷允其辞而四事黜以浮泛罢之正徳己巳逆瑾括民田东人惊疑义州民聚众縦火劫财城中扰乱相戒毋惊贺公乡人请钦往抚之众皆罗拜乞生路钦曰渠辈既知悔即不杀人犹可活镇城有体勘人来渠辈但乞命毋杀人已而体勘人果至须臾人报发军来剿众复呼噪相聚曰贺君素无诳言再往问之钦曰城中扰乱至此镇城焉得不发兵兵虽至尔等苐不杀人无害也众唯唯退城中竟不伤一人钦家居杜门潜心理学清修笃行乡闾化之称曰医闾先生  论曰孔子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贺公笃信力行而乡闾服之卒使强悍之徒投戈革心谓非忠信笃敬之验乎

陈茂烈

陈茂烈字时周福建莆田人也少丧父补兴化卫总旗昼入公署夜归读书祖母怜其孱弱亟止之乃韬灯黙诵不少辍年十八慨然叹曰善学圣人者莫如颜曽颜之克己曽之日省学圣之法也作省克録以自考弘治丙辰登进士従陈献章游教以主静作静思録授吉安府推官政务大体豪家利寡妇财诬许婚断従守志妻有夫死而嫁其孕妾者既生子归承其业族人争之验类其姊争者愧服考绩归至淮几冻死所知覆以敝裘救之拜监察御史劾罢尚书侣锺寻以母老乞终养躬灌园以给出则手执小油葢卧破席无帷吏部以茂烈孝养清苦奏改为晋江教谕资其禄疏辞不拜复援侍郎潘礼事例奏给月米制可有司月给米三石复具疏辞不许母卒哀毁成疾亦卒御史王应鹏列状以闻诏表其宅里曰孝亷祀之乡贤恤其家  论曰自孝弟力田之风微而世之希宠禄干荣名者率以文艺炫于是独行之士不少概见于世若陈君者其独行君子与

今献备遗卷二十六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二十六·表第十七·脱脱
  卷二十二·谷应泰
  卷第一百三十七·胡三省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十三·佚名
  ◎“挥金如土”“一钱如命”·恽逸群
  西汉年纪卷十八·王益之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纪昀
  五三○ 军机大臣奏黏签呈览徐述夔等诗本并拟写谕旨进呈片·佚名
  陈杞世家第六·司马迁
  桑世杰传·张廷玉
  卷九十二·佚名
  礼二六·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九·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十有一年三月甲戌朔诏起复左武大夫兴州剌史殿前司破敌军统制陈敏以所部千六百人往太平州驻劄寻改隶马军司此据四月二十四日都省所奏附见未见降旨改拨之日当考 权吏部侍郎凌景夏言故相以爱憎进退天

  • 皇王大纪卷十二·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武王大雅首篇曰文王七章章八句文王受命作周也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世之不显厥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四·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程文简公琳旌劳之碑欧阳修惟文简公旣塟之二年其子嗣隆泣而言于朝曰先臣幸得备位将相官阶品皆第一爵勲皆第二请得立碑如令于是天子曰噫惟尔父琳有劳于我国家予其可忘乃大书曰旌劳之碑遣中贵人即赐其家曰以

  • 甲申传信录卷三·钱士馨

    大行骖乘稽古之失天下者有矣,不称同死社稷之为贤。飞廉死商之难,恶来哭纣之尸,皆不可为。忠长恶速亡,罪之大者也。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间,杀君三十有六,而称死君之难者三臣。宋督杀其君夷,而及其大夫孔父;宋万杀其君捷,而及大夫

  • 阿沙不花传·宋濂

    阿沙不花,康里国王族。太宗时,其祖母苫灭古麻里氏率全家归附于蒙古。阿沙不花十四岁就入宫侍奉世祖,不离皇帝左右。乃颜叛,诸王纳牙等起兵响应。阿沙不花向世祖献计,先安抚诸王,再发兵征讨,这样叛乱者势孤。世祖采纳,并派他去

  • 卷十三·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十三宋 赵汝愚 编君道门用人一上真宗乞用宿旧大臣以小人为戒谢 泌臣伏覩诏书以近日不逞之徒所陈述者皆闾阎猥媟之事臣闻古先哲王询於刍荛察於迩言者盖虑视听壅蔽故采此以达於物情亦罕闻用

  • 第六十二卦:《小过卦》·佚名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白话】《小过卦》象征略为过分:小过之时,可致亨通,但应以正为本,故而利于坚守中正之道;可以去干一些小事,但不可去涉足一些大事;飞鸟留下悲鸣之时,不应

  • 卷十六·吕本中

    <经部,春秋类,吕氏春秋集解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十六宋 吕本中 撰宣公十年春公如齐公至自齐齐人归我济西田左氏传公如齐齐侯以我服故归济西之田伊川先生解齐鲁修好故归鲁田田鲁有也齐非义取之故云归我不足为

  • 婚姻问题·梁漱溟

    总说这个问题很不好谈,是个很深的问题,同时所包容的问题亦太多。婚姻制度的对面,就是没有婚姻制度;于是有两条道:(一)断绝两性关系&mdash;&mdash;独身主义者与宗教家之禁欲主义者,都是属于这一方面。(二)发生两性关系&mdash;&md

  •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四卷·佚名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四卷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成大修行 因上入三解脱门疾得菩提。故大慧请如来说如。诸菩萨等。所修行法无漏方便佛言大慧菩萨摩诃萨(至)则得名为大修行者 如来言具四方便能成就大修行。此举

  • 卷之十五·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十五 懿宗(名漼在位十四年)。 懿宗庚辰咸通元年。 祖应默太尉请。 祖因丁兵革。欲离河北。太尉默君和於城中舍宅为寺。亦以临济为额延祖。祖受其请居之。 从谂禅师住赵州观音院。 谂行脚时参祖。方将洗

  • 卷第二十九·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二十九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六世之五(清源下第五世之三) 【增收】雪峰示众曰。尽大地是个解脱门。把手拽伊不肯入。时有一僧出曰

  • 小逻辑·黑格尔

    德国黑格尔著。《哲学全书》的第一部分。有时称为《哲学全书本逻辑学》(或称《小逻辑》),以示有别于他的两厚册的《逻辑学》(或称《大逻辑》)。该书原是黑格尔发给学生的讲课提纲。包括正文和说明两部分。黑格尔去世

  • 重修台湾县志·王必昌

    清鲁鼎梅主修,王必昌总辑。乾隆十七年(1752)书成刊刻。十五卷。分疆域、山水、建置、赋役、学校、祠宇、礼仪、武卫、职官、选举、人物、风土、艺文十三志,每志一卷,惟艺文两卷,外加杂记一卷。本书舆图较旧志简略,山川、风

  •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戒拔罪妙经·佚名

    道教书。三卷。太玄女青乃神仙之名。托为太玄女青传达元始天尊法旨。其中分上元天官, 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三篇。谓人于三元八节日念诵此经,则可消灾除罪,得福长寿。认为人本无形,从虚无中来,结气成体而有形, 若能形心

  • 闺艳秦声·佚名

    艳情小说《艳桃记》大约成书于清代中叶以前, 其附录《闺艳秦声》以民间打油诗组歌形式, 用第一人称刻画了一位十八岁少女在新婚前后的性心理和性生活的感受。语言通俗质仆, 富有民俗特色, 全篇约5000余字。 作者 (不

  • 论语拾遗·苏辙

    北宋苏辙撰。一卷。前有自序云:“予少年为《论语略解》,子瞻谪居黄州为《论语说》,尽取以往,今见于其书者十二三也。大观丁亥闲居颍川,为其孙籀、简、筠讲《论语》,子瞻之说,意有未安者,时为籀等言之,凡二十有七章,谓之《论语拾

  •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慧沼

    凡十卷。唐代慧沼(?~714)述。又作金光明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金光明最胜王经现存之译本有三:北凉昙无谶译、隋代宝贵等糅编、唐代义净译。本书乃根据义净之译本所作之注释书。旨在阐释金光明经之起因、名称、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