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西京

西京留守大同尹 【 先为大同节度使】 统大同一府弘德二州

天显十三 会同元年   本纪十一月晋复遣赵莹奉表来贺以云应朔寰蔚州图籍来献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耶律孔阿 本纪八月晋镇州兵来袭飞狐大同军节度使耶律孔阿战败之

八年

九年

大同元 天禄元年 崔廷勋 资治通鉴天福十二年正月契丹迁晋主于封禅寺遣侍中大同节度使河内崔廷勋以兵守之

二年

三年

四年

天禄五 应历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高勋 十国天 【 天:衍文】 春秋汉 【 脱天字】 会元年十一月辽遣大同节度使高勋将兵会师击周 按即应历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阿剌 本纪六月庚申汉以宋兵围石州来告遣大同军节度使阿剌率四部往援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十五年

十六年

十七年

十八年

应历十九 保宁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耶律善补

干亨元年 耶律善补 本纪三月己丑汉复告宋兵入境诏大同军节度使耶律善补以本路兵南援

二年

三年

四年

统和元年

二年

三年 化哥

四年 化哥 本纪八月云州节度使化哥以闻敌逃遁夺官

五年 刘景 本纪六年二月甲寅大同军节度使刘景致仕

六年 耶律抹只 本纪七月壬子东京留守兼侍中漆水郡王耶律抹只为大同军节度使 本传为东京留守曹彬等侵边抹只逆战于涿之东克之迁开远军节度使故事州民岁输税斗粟折钱五抹只表请折钱六民便之统和末卒 缺镇大同事

七年 耶律抹只

八年 耶律抹只

九年 耶律抹只

十年 耶律抹只

十一年 耶律抹只

十二年 耶律抹只

十三年 耶律抹只

十四年 耶律抹只

十五年

十六年

十七年

十八年

十九年

二十年   按耶律贤适传子观音大同军节度使

二十一年

二十二年

二十三年

二十四年

二十五年

二十六年

二十七年

二十八年

二十九年

开泰元年 邢抱质 本纪五月乙亥以邢抱质为大同军节度使

二年 耶律化哥 本纪十一月豳王化哥以西征有罪出为大同军节度使 本传以侍中领大同节度使卒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太平元年 韩德凝 本传开泰中崇义节度使秩满部民请留改西南招讨使迁大同节度使终天德节度使

二年 韩德凝

三年 韩德凝

四年 韩德凝

五年 张俭 本传太平五年出为武定军节度使移镇大同六年入为南院枢密使

六年 张俭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太平十一 景福元年

重熙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本纪十一月丁卯改云州为西京

十四年

十五年

十六年 贴不

十七年 贴不 本纪十一月丁巳封西京留守贴不为汉王

十八年 贴不

十九年 贴不

二十年 贴不

二十一年 贴不

二十二年 贴不

二十三年 贴不

重熙二十四 清宁元年 贴不

二年 贴不

三年 贴不 本纪六月辛未以魏国王贴不为东京留守

四年

五年 贴不 本纪六月己丑东京留守吴王贴不西京留守

六年 贴不

七年 贴不

八年

九年

十年

咸雍元年

二年 秦国王阿琏 耶律玦传咸雍初及秦国王为西京留守请玦为佐从之岁中狱空者三

三年 秦国王阿琏

四年 秦国王阿琏

五年 秦国王阿琏

六年 秦国王阿琏

七年 秦国王阿琏

八年 秦国王阿琏 皇子表兴宗三子阿琏清宁初徙陈王秦王进封秦越国咸雍间历西京北京留守 本纪大安三年七月丁丑秦越国王阿琏薨

九年

十年 萧燕六

太康元年 萧燕六 本纪十二月壬辰以西京留守事萧燕六为左夷离毕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大安元年

二年

三年 耶律燕哥 本传大安三年为西京留守致仕寿隆初以疾卒

四年 耶律燕哥

五年 耶律燕哥

六年 耶律燕哥

七年 耶律燕哥

八年

九年

十年

寿隆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寿隆七 干统元年

二年 萧夺刺 本传干统二年改西京留守复为东北路统军

三年 萧夺刺

四年 萧夺刺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天庆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萧乙薛 本传六年出为武定军节度使迁西京留守明年以功为北府宰相加左仆射兼东北路都统

七年 萧乙薛 本纪十二月丁丑以西京留守萧乙薛为北府宰相

八年 萧查刺 契丹国志天庆六年萧查刺授西京留守

九年 赵王习泥烈 本纪八月以赵王习泥烈为西京留守

十年 赵王习泥烈

保大元年 赵王习泥烈 本纪十一月以西京留守赵王习泥烈为惕隐

二年   金史本纪天辅六年四月辛卯复取西京

三年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刘昫
  世宗纪六·薛居正
  卷三十五·志第十一·历五·张廷玉
  第五十回 觅佳丽幸逢歌妇 罪直谏杖毙言官·蔡东藩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二·佚名
  卷之五十二终·佚名
  ◎发了一笔大财·恽逸群
  卷三十一·苏辙
  八四九 军机大臣奏请旨将承办《通鉴长编》未行敬避庙讳各员交部议处片·佚名
  附录一·佚名
  世家卷第二十四 高丽史二十四·郑麟趾
  二十三、读书与习业·包天笑
  卷四下·沈枢
  武灵王平昼闲居·佚名
  卷一百十五·赵汝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胡仲弓·唐圭璋

      仲弓字希圣,号苇杭,清源(今福建省仙源)人,流寓杭州。蒲寿宬心泉学诗稿卷四称为苇航料院。   谒金门   蛾黛浅。只为晚寒妆懒。润逼镜鸾红雾满。额花留半面。   渐次梅花开偏。花外行人已远。欲寄一枝嫌梦短。湿

  • 第二折·佚名

    (店小二上,云)造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若是空心吃一盏,登时螫的肚皮疼。小可人是个卖酒的,在此开着个酒店,但是南来北往经商客旅。做买做卖,推车负担,都来我这店里吃酒。我这酒店,十分兴旺,是这牛员外的酒店。他闲常不

  • 第一折·佚名

    (冲末扮刘末同关末、张飞,领卒子上)(刘末云)桑盖层层彻碧霞,织席编覆作竹涯。有人来问宗和祖,四百年前旺气家。某姓刘,名备,字玄德。大树楼桑人也。某有两个兄弟,二兄弟蒲州解良人也,姓关,名羽,字云长。三兄弟涿州范阳人也,姓张

  • 御选元诗卷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五乐府歌行三黄溍可怜行红顔白面可怜子杖藜饥走荒山里翠睂新妇雪色儿掩袖娇啼瘦如鬼道旁朱门照霜防膓断汝翁呼不起金鱼象笏供樗蒱纨袴终然愁饿死春风秋月哀思多嗟汝少年奈老何栁贯六月十五日大

  • 17、中伤·蒲松龄

    公子上常时愁怕尚成欢,犹想芳闺近玉颜;一自连朝发觉后,美人常当夜叉看。 长叹介近来在床前打铺,气儿不敢粗喘,苦哉苦哉!爹娘听的还说是该。咳,那里去诉冤苦!这是俺不安本分惹的,这也罢了。且是他又不依东移西转,好闷人也! [银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二·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六年三月壬寅朔司农寺丞王炎罢初炎自乞往浙东发泄盐事既又乞以奉使为名贾人疑其改法侍御史汤鹏举因奏其多赀干进之罪故炎遂罢 降授左朝散大夫知常州无锡县王傅通判临安府初两浙转运副使张汇判

  • 第六十四回 遭鬼祟田蚡毙命 抚夷人司马扬镳·蔡东藩

      却说窦婴田蚡,为了灌夫骂座一事,争论廷前。窦婴先言灌夫曾有大功,不过醉后忘情,触犯丞相,丞相竟挟嫌诬控,实属非是。田蚡却继陈灌夫罪恶,极言夫纵容家属,私交豪猾,居心难问,应该加刑,两人辩论多时,毕竟窦婴口才,不及田蚡,遂致

  • 卷之一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苏曼殊·陶菊隐

    苏曼殊,以诗人致力革命,所著诗文小说脍炙人口。擅语言学,梵文及英、日、德、法诸国文字,无不精谙。母为东瀛产,曼殊髫龄时,就塾扶桑三岛间。钟情一日女,《断鸿零雁记》一书,盖自述也。以身世言,日本为其第二祖国,而生平恶日人如

  • 赵思温传·脱脱

    赵思温,字文美,卢龙人。少时果断敏锐,力大无比,隶属于燕帅刘仁恭幕府。李存勖对燕国兴师问罪,思温统率偏师与之拒战。流矢射中眼睛,他撕下战袍拭去血渍,继续力战不已。为存勖将领周德威所俘。存勖感佩其豪壮,亲自解去他身上的

  • 卷六十八·纪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六十八文武官阶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六十八<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六十八<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

  • 卽位年·佚名

    秋七月7月4日○甲申,正宗大王二十四年〈淸嘉慶五年〉夏六月己卯,正宗薨。越六日秋七月甲申,〈初四日。〉王卽位于昌德宮之仁政門。王以正宗十四年〈庚戌。〉夏六月丁卯,〈十八日申時。〉誕降于昌慶宮之集福軒。初,正宗在位

  • 卷十七·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例卷十七宋 崔子方 撰凡外事门例时侵庄十五年秋郑人侵宋庄二十九年夏郑人侵许僖二年冬十月楚人侵郑【承不两月】僖二十八年春晋侯侵曹僖三十年秋介人侵萧宣元年秋楚子郑人侵

  • 卷一·项安世

    钦定四库全书项氏家说卷一宋 项安世 撰说经篇一三正说朝议大夫姚大老名小彭作周易外传辨三代及秦汉置正皆不改夏时其说博而有理今录之其大义曰汉儒好信奇怪而不揆事理左氏公羊高犹以周正解春秋孔安国以周正觧书郑康

  • 译文 卷四 存养·朱熹

    卷四 存养4&middot;01 或问&ldquo;圣可学乎?&rdquo;濂溪先生曰:&ldquo;可。&rdquo;曰:&ldquo;有要乎?&rdquo;曰:&ldquo;有。&rdquo;&ldquo;请问焉。&rdquo;曰:&ldquo;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

  • 扶乩绝非正法·印光

    扶乩,乃灵鬼作用,其言某佛、某菩萨、某仙,皆假冒其名。真仙,或偶尔应机,恐千百不得其一,况佛菩萨乎?以乩提倡佛法,虽有小益,根本已错,真学佛者,决不仗此以提倡佛法。何以故?以是鬼神作用。或有通明之灵鬼,尚可不致误事。若或来一糊

  • 一四 大本经·佚名

    第一 诵品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之花林窟。尔时,众多之比丘由乞食、食后归来,会集坐于花林圆堂,生起前生系属之法谈:&ldquo;前生之宿住如是,前生之宿住如是。&rdquo;二世尊以超人清净之天耳,闻彼等诸比

  • 列女传·刘向

    西汉刘向编撰。现存母仪传、贤明传、仁智传、贞顺传、节义传、辩通传、嬖孽传、续列女传等八卷,并有小序与颂。前七卷除首卷母仪传只有十四篇外,均有十五篇传记故事。续列女传有二十篇传记故事,其中陈婴母及东汉以来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