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发了一笔大财

日本投降以后,大家所最关心的是“储备票”怎样办。因为从一九四二年起,沦陷区的法币已被敌伪强迫收去,以“二作一”换了伪币,所有沦陷区的人民,都和伪币有关系。伪币的前途如何,成为大家的切身问题。特别是大部份的伪币分散在农民和小贩手中,真正有钱的人,财产数千万数万万数十万万数百万万的,则绝大多数已变成了物资,对伪币如何处理,比率如何,都没有问题的;大多数保有几十万几百万伪币的人,则买不起物资,又必须借此应付生活,则伪币比率的大小,成为严重的问题。

日本投降后,一般对伪币处理方法的意见有下列几种:(一)过去敌伪以“二作一”换成法币,现在应以“一作二”换成法币,使老百姓不吃亏。当然数目甚大,那应向日本索偿;(二)照上海物价和重庆物价相差的倍数,即伪币与法币的购买力,规定比率;大体上是二十五比一,即伪币二十五元作法币一元;(三)以伪储备银行所有的黄金等准备,照重庆财政部的官价折成法币,以收兑伪币。照这个标准计算,伪储备银行的发行额,据周逆佛海宣布是一万九千万万元,照一般的最大估计是三万八千万万元,即较周逆所宣布的加一倍;而伪储备银行的准备,仅黄金一项为五十万七千两;以当时重庆的官价每两十七万元计,值法币八百六十一万九千万元,即每四十四元伪币合法币一元。

后来重庆的黄金官价,从每两十七万元减为售出价八万九千元,收进价八万五千元。如照售出价计算,伪储备银行的黄金值四百五十一万三千三百万元;照收进价计算,为法币四百三十万零九千五百万元。照前者折算,每法币一元可以收回伪币八十四元,照后者计算,则每法币一元可以收回伪币八十八元。

当然,照第一种办法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最低限度应该照第三种标准折合,因为这对政府是毫无损失的。虽然照那样计算,沦陷区的老百姓已吃亏很大,过去的法币被敌伪以“二作一”取去,换成了伪币,现在又要以数十倍之多的伪币换回法币。

然而国民党当局所定的比率,却是二百作一。“财政部长”俞鸿钧发表谈话,还说:政府顾念人民,不使人民过受损失。事实上单是接收到黄金,只要售去百分之四十,就足以收回全部伪币了。仅仅是这一桩事,国民党政府,就赚到黄金三十万两,合法币二百七十万万元。

另外,更有一个奇怪的办法,就是伪币整理之前,已有不少学者建议,应防止因伪币收兑而更加造成通货膨胀,所以应将大宗伪币冻结。然而“财政金融特派员”陈健庵(行)的办法,则命令各银行钱庄自行清理伪币存欠。这样一来,把所有的伪币全部赶上了市场,于是竞相购买物资,互相抛出伪币,造成物价空前高涨的速度。冻结当然谈不到,而每一张伪币也都要以法币换回来。

总之,一句话,老百姓倒霉,国民党政府大发一笔横财。

猜你喜欢
  志第五 礼仪五·魏徵
  卷七十七·列传第十五·脱脱
  越绝卷第十四·袁康
  契丹國志卷之二十四·叶隆礼
  卷七·常璩
  ●卷九·黎庶昌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九·佚名
  卷之五百七十四·佚名
  卷之三十一·佚名
  ◎塔顶之宝·李定夷
  一三二三 礼部尚书纪昀奏请修改文津阁书函折·佚名
  陆羽传·欧阳修
  子崧传·脱脱
  闗中奏议巻十五·杨一清
  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八出 和鹞·李渔

    〖青哥儿〗(副净上)清明近,游人闹,好风光,大家欢笑。风筝糊不到春郊,高高放去,又有一场脾燥。我戚友先,到郊外游春,教家人拿风筝去画,此时还不见来。你看放风筝的好不多!万一来迟,天上放满了,挨挤不上,却怎么处?(末持风筝上)催急既愁尊

  • 卷355 ·佚名

    苏辙 次韵王巩上元见寄三首 繁灯厌倦作闲游,行到僧居院院留。 月影随人深有意,车音争陌去如流。 酒消凿落宁论斗,鱼照琉璃定几头。 过眼繁华真一梦,终宵寂寞未应愁。 苏辙 次韵王巩上元见寄三首

  • 卷五十一·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五十一兵部主事陈焯编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水人自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皆諡忠即欣然慕之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一挥万言文不起草理宗亲拔为第一丁父忧服阕为宁海

  • 诗女史纂卷之十四·田艺蘅

    处囊斋主人辑蔺氏节明蔺氏、国初陈友谅部属邓平章陷江西、见蔺有殊色、遂并其婴儿掠去、蔺度不得归、乘间乃先杀其婴儿、囓指血题一律于壁上、其诗云、泾渭难分浊与清○此身不幸厄红巾○孤儿岂忍更他姓○烈妇寕甘事二

  • 提要·马令

    南唐书        载记提要【臣】等谨案南唐书三十卷宋马令撰令宜兴人陈振孙书録觧题载令自序称其祖太博元康世家金陵多知南唐故事未及撰次令纂先志而成之实崇宁乙酉云云则令乃北宋末人此本不载令自序盖偶佚也

  • 刘筠传·脱脱

    刘筠字子仪,大名人。考中进士,为馆陶县县尉。回京,恰逢朝廷诏令知制诰杨亿考试选拔人校对太清楼藏书,刘筠被选拔为第一名,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真宗北巡,命刘筠知大名府观察判官事。自从边境罢兵,国家太平,真宗有意于典籍文

  • 金朝兴传·张廷玉

    金朝兴,巢人。淮西战乱,他聚众结寨自保。俞通海等人已归附太祖,金朝兴也率部前来归附。从太祖渡江,征伐各地,立下战功。攻克常州,担任都先锋。收复宜兴,担任左翼副元帅。平定武昌,晋升为龙骧卫指挥同知。平定吴地,改任镇武卫指

  • 陆懋德·周诒春

    陆懋德 字咏沂。年三十四岁。生于浙江绍兴。永久住址。天津二经路北头辰纬路口。初毕业于山东高等学堂。任济南省立中学校校长。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威士康心大学。习政治及教育学。宣统三年。入鄂海阿大学。民

  • 景公问国何如则谓安晏子对以内安政外归义第八·晏婴

    景公问晏子曰:“国如何则可谓安矣?”晏子对曰:“下无讳言,官无怨治;通人不华,穷民不怨;喜乐无羡赏,忿怒无羡刑;上有礼于士,下有恩于民;地博不兼小,兵强不劫弱;百姓内安其政,外归其义,可谓安矣。”

  • 问辨録卷五·高拱

    ○论语问敬简之说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与礼之用和为贵小大由之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皆大贤见道之言析理明彻不易得也问冉子请粟原思辞粟其义谓何曰二子之事非一日为也夫子教之亦

  • 卷十一·盛世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编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十一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燕礼第六之一郑目录云诸侯无事若卿大夫有勤劳之功与羣臣燕饮以乐之燕礼于五礼属嘉礼疏曰燕有四等目录云诸侯无事而燕一也卿大夫有王事

  • 安危·韩非

    安术有七,危道有六。安术:一曰,赏罚随是非;二曰,祸福随善恶;三曰,死生随法度;四曰,有贤不肖而无爱恶;五曰,有愚智而无非誉;六曰,有尺寸而无意度;七曰,有信而无诈。危道:一曰,断削于绳之内;二曰,断割于法之外;三曰,利人之所害;四曰,乐人之所祸

  • 论语正义卷二十·刘宝楠

    阳货第十七集解凡二十四章正义曰:《汉石经》:「凡廿六章。」洪氏颐煊《读书丛录》谓:「《汉石经》分『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子谓伯鱼曰』各自为一章,故云廿六」。邢本「古者民有三疾」章下有「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九·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调伏一切世间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十五之余  复次颂曰。  或居地上或空中  观想最上净莲华  是即一切有情类  善作最胜敬爱事 

  • 卷第二·佚名

    五佛顶三昧陀罗尼经卷第二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五顶王行相三昧耶品第五尔时金刚密迹首。合掌恭敬白言。世尊如来无上应正等觉。愿唯垂愍为修行者。略说顶王行法成就甚深理趣广大威德。复白世尊一切余咒。皆依

  • 师友谈记·李廌

    北宋李廌撰。一卷。此书记苏轼、范祖禹及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苏过等人所谈,故曰《师友谈记》。书中可见北宋名人轶事、言论、风采,且大都确实可据,有资料价值。书中称哲宗为“今上”,末记苏轼帅定州事,据此

  •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董思靖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南宋泉州道士董思靖注解,书成于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全书各卷分章注解《生神章经》。前二卷取经文上半篇,分作六段二十八章,概述各章要旨,并疏解其

  • 新修本草·苏敬

    简称《唐本草》。本草类著作。中国古代第1部由政府组织编修并颁行的药学著作。唐代苏敬等23人编修于显庆二年至四年(657—659)。正文二十卷,目录一卷,《药图》 七卷,《图经》二十五卷,目录一卷,凡五十四卷。约七万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