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四

郝氏续後汉书    别史类

提要

【臣】等谨按郝氏续後汉书九十卷元郝经撰经字伯常陵川人官至翰林侍读学士赠昭文馆大学士荣禄大夫追封冀国公諡文忠事迹具元史本传经以中统元年使宋为贾似道所拘留居仪真者十六年於使馆着书七种此即七种之一也时萧常续後汉书尚未行於北方故经未见其本特着此书正陈夀帝魏之谬即三国志旧文重为改编而以裴注之异同通监之去取参校刋定原本九十卷中间各分子卷实一百三十卷升昭烈为本纪黜魏吴为列传其诸臣则以汉魏吴别之又别为儒学文艺行人义士高士死国死虐技术狂士叛臣簒臣取汉平吴列女四夷诸传复以夀书无志作八録以补其阙各冠以序而终以议赞别有义例以申明大旨特论颇为不苟而亦不能无所出入如士爕太史慈皆委质吴廷而入之汉臣李密初仕汉终仕晋晋书以陈情一表列之孝友而入之高士则於名实为乖又黄宪卒於汉安之世葛洪显於晋元之朝而皆入此书则时代并爽其他晋汉诸臣以行事间涉三国而收入列传者不一而足又八録之中往往杂采史记前後汉书晋书之文纪载冗?亦皆失於限断揆诸义例均属未安然经敦尚气节学有本原故所论说多有禆於世教且经以行人被执困苦艰辛不肯少屈其志故於气节之士低徊往复致意尤深读其书者可以想见其为人又非萧常谢陛诸家徒推衍紫阳绪论者比也是书与经所撰陵川集皆延佑戊午官为刋行然明以来絶少传本惟永乐大典所载尚多核以原目惟年表一卷刑法録一卷全佚不传其全篇完好者犹十之六七其序文议赞存者亦十之八九今各据原目编辑校正所分于卷悉承其旧间有残缺其文皆已具於陈志均不复采补以省繁复又经所见乃陈志旧本其中字句与今本往往异同谨各加案语标明以资考证书中原注乃书状官河阳苟宗道所作经集载夀正甫诗有新书总付徐无党半臂谁添宋子京句正甫即宗道之子元史所谓经留宋久书佐皆通於学苟宗道後至国子祭酒者是也宗道序中有缱绻患难十有三年之语考经以庚申使宋则是序当作於壬申岁而书中不书至元九年盖时南北隔絶尚不知中统之改为至元也其注於去取义例颇有发明而列传中或有全篇无注者殆修永乐大典之时传写佚脱欤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校官【臣】陆费墀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二 五行三·沈约
  卷十八·黄以周
  卷五前赵录五·崔鸿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四·李心传
  卷第二百一十二·胡三省
  卷第一百六·胡三省
  卷二百五十四上·杨士奇
  ◎帐房先生大手笔·吴虞公
  一○一七 军机大臣奏查方略馆等处应进各书尚无迟延等事片·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二十·阿桂
  卷三十一·佚名
  二十、扶乩之术·包天笑
  卷十二下·沈枢
  一一 踏进了约翰·邹韬奋
  卷一百六十七·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渚山堂词话卷三·陈霆

    卓津与吕洞宾词卓津登徐仙亭云:“流水小湾西,晚坐孤亭静。不见高人跨鹤归,风水摇清影。古往与今来,休用钞本作要。重重省。十里梅花雪正晴,月浸遥山冷。”全篇殊有仙气。曩见吕洞宾题一阕 于凤亭桥云:“落日

  • 我底记忆·戴望舒

    我底记忆是忠实于我的,忠实得甚于我最好的友人。它存在在燃着的烟卷上,它存在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它存在在破旧的粉盒上,它存在在颓垣的木莓上,

  • 卷415 ·佚名

    吴芾 和詹守二首 一日相逢喜有余,对谈胜读十年书。 欢声已溢枌榆社,和气还蒸蓬荜居。 敢道主标攀靖节,或疑胜致到华胥。 愿言莫惜留连醉,看我东皋带雨锄。 吴芾 和詹守二首 特迂千骑访柴门,多

  • 卷二百八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八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蒙泉诗藁李涛字养源临川人有蒙泉诗藁南山南山思美人也彼美人兮在南山之阳岂不尔思道阻且长彼美人兮在南山之侧我不见兮寤寐思服彼美人兮悠悠我思何

  • △第二出·吴伟业

    〔(末扮太监上)自家张娘娘名下穿宫内使蔡临儿是也。娘娘恩宠无二,万岁爷言听计从。祇是老皇亲不能入宫,就是宫人袁大舍代笔做几篇文字;那打听衙门事件,批驳各路表章,毕竟还待俺家商量。今日万岁爷呼唤,要娘娘做岭南节度使的敕

  • 义丰集序·王阮

    观士大夫言行当于其大节不颛于文艺也刘禹锡桞宗元述作雄深法度严宻发纎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然坐王叔文党君子惜之士大夫欲为君子者苟人不已知世不吾以则有致命遂志而已穷居不损焉乃若俛仰随时侥幸得志虽有

  • 东都事略卷一百七·王称

    列传九十  种师道字彞叔世衡之孙也年二十以伯父谔防为三班奉职试法易文阶为镇洮军推官谔死故吏徐勲盗印而补人官事觉诏御史问状勲引谔子朴为证师道驰至京师上书曰朴斩然哀疚岂复有此傥不获免似为夏人报仇神宗即日赦

  • 卷之二百二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四十·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四十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楚世家第十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

  • ●天台治略卷之三·戴兆佳

    谳语 ◆谳语 一件骗拐卖良等事 一件占逐灭祀事 一件掘冢毁坊等事 一件佃卖主田等事 一件异姓乱宗等事 一件棍劣串吞事 一件势占民业事 一件律谋律占等事 一件佃占主业等事 一件背父灭据等事 一件掘冢占葬事

  • 第九章 15·辜鸿铭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辜讲孔子说:“在为贵族及国君服务的时候尽职尽责;在为家族成员服务的个人生活上尽职尽责;在最近的职位上至死不渝;不辞劳苦,唯恐任何事情有所忽略;在喝酒的

  • 兵教上第二十一·尉缭

    本篇具体讲述部队的训练方法、步骤、纪律以及奖惩制度等。并指出训练的目的在于“开疆土,守社程,除患害,成武德”。75、兵之教令,分营居陈,有非令而进退者,如犯教之罪。前行者,前行教之。后行者,后行教之。左行者,左

  • 卷第五·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五   第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月氏国人也。姓婆罗门。父千胜。母金光。其家富而无子。乃祷于七佛金幢。既而金光梦神童手持金环而谓曰。吾来矣。觉而有孕。一日。有沙门至其舍。曰

  •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一(之一)·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集稽首我大师 十方调御尊佛顶首楞严 大觉如来藏圆明诸圣众 上首龙尊王常辟大慈门 救摄众生者愿垂加护我 显说妙难思普共诸含灵 速证真如海将释此经。十门分别。一教起因缘。二藏乘分摄。三教义分齐

  • 四分律卷第十一(初分之十一)·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九十单提法之一尔时佛在释翅瘦迦维罗卫尼拘类园中。尔时释种中有释迦子,字象力,善能谈论,常与外道梵志论议,若不如时便违反前语,若僧中问是语时,即复违反前语,于众中知而妄语。诸梵志等讥嫌

  • 卷第十二·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十二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南岳下第十世 前汝州首山省念禅师法嗣 汝州叶县归省禅师(凡十二) 首山举竹篦。问师云。唤作竹篦即触。不唤作竹篦即背。合唤作甚么即得。师於言下大悟。遂掣竹篦

  • 卷二·水鉴慧海

    嘉兴大藏经 天王水鉴海和尚住金粟语录天王水鉴海和尚住金粟语录卷二嗣法门人原哲原璨等编行状金粟费隐容和尚行状师讳通容号费隐闽之福清何氏子生而挺异举止不凡六岁入乡校授读鲁论诸书辄自口中喃喃俨若偈语梵声识者

  • 卷五·野竹福慧

    嘉兴大藏经 嵩山野竹禅师录嵩山野竹禅师语录卷五鄂 州参同门人宗宏 录鄂 州龙光门人宗上 潞南州兜率门人宗坚 同编示众住安顺府长寿庵监院太极领众作礼求睹长松所付临济正宗记并请师升座师既不获辞集众登座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