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古史卷三十八      宋 苏辙 撰叶公列传第十五

叶公诸梁字子高楚荘王之孙也父曰沈尹戌戌初事平王平王城州来以挑吴戌知其必败及令尹囊瓦城郢戌又曰子常必亡郢昭王即位瓦为令尹戌为司马瓦贪而不仁楚人恶之戌为之贰而弥缝其阙国人頼焉及柏举之战戌与瓦谋所以捍吴而行瓦畏其克吴也背之出战而败戌反息而还败吴师于雍澨三战皆伤谓其臣吴句卑曰子以吾首免句卑布裳刭而褁之藏其身而免其首昭王既定以诸梁为叶公初楚太子建之遇防也自城父奔宋又辟华氏之乱于郑郑人甚善之适晋与晋人谋袭郑郑人复之晋人使谍于建请期建暴虐于其私邑邑人诉之郑人得晋谍遂杀建其子曰胜在吴子西欲召之叶公曰吾闻胜也诈而乱无乃害乎子西曰吾闻胜也信而勇不为不利舍诸边境使卫藩焉叶公曰周仁之谓信率义之谓勇吾闻胜也好复言而求死士殆有私乎复言非信也期死非勇也子必悔之弗从召之使处吴竟为白公请伐郑子西曰楚未节也不然吾不忘也它日又请许之师未起晋人伐郑楚救之与之盟胜怒曰郑人在此讐不逺矣胜自厉劔子期之子平见之曰王孙何自厉也曰胜以直闻不告女庸为直乎将以杀尔父平以告子西子西曰胜如卵余翼而长之楚国第我死令尹司马非胜而谁胜闻之曰令尹之狂也得死乃非我子西不悛胜谓石乞曰王与二卿士皆五百人当之则可矣乞曰不可得也曰市南有熊宜僚者若得之可以当五百人矣乃从白公而见之与之言説告之故辞承之以劒不动胜曰不为利謟不为威惕不泄人言以求媚者去之吴人伐慎白公败之请以战备献许之遂作乱秋七月杀子西子期于朝而劫惠王子西以袂掩面而死子期曰昔吾以力事君不可以弗终抉豫章以杀人而后死石乞曰焚库弑王不然不济白公曰不可弑王不祥焚库无聚将何以守矣乞曰有楚国而治其民以敬事神可以得祥且有聚矣何患弗从叶公在蔡方城之外皆曰不可入矣叶公曰吾闻之以险徼幸者其求无餍偏重必离闻其杀齐管修也而后入白公欲以子闾为王子闾不可遂劫以兵子闾曰王孙若安靖楚国匡正王室而后卑焉启之愿也敢不聼从若将専利以倾王室不顾楚国有死不能遂杀之而以王如高府石乞尹门圉公阳穴宫负王以如昭夫人之宫叶公亦至及北门或遇之曰君胡不胄国人望君如望慈父母焉盗贼之矢若伤君是絶民望也若之何不胄乃胄而进又遇一人曰君胡胄国人望君如望嵗焉日日以几若见君面是得艾也民知不死其亦大有奋心犹将旌君以徇于国而又掩面以絶民望不亦甚乎乃免胄而进遇箴固帅其属将与白公子高曰微二子者楚不国矣弃德从贼其可保乎乃从叶公使与国人攻白公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生拘石乞而问白公之死对曰余知其死所而长者使余勿言曰不言将烹乞曰此事克则为卿不克则烹固其所也何害乃烹石乞子高兼二事国寜乃使子西之子寜为令尹使子期之子寛为司马而老于叶白公之乱陈人恃其聚而侵楚楚既寜将取陈麦王问帅于太师子糓子糓曰右领差车与左史老皆相令尹司马以伐陈其可使也子高曰帅贱民慢之惧不用命焉子糓曰观丁父鄀俘也武王以为军帅是以克州蓼服随唐大启羣蛮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为令尹实县申息朝陈蔡封畛于汝唯其任也何贱之有子高曰天命不謟令尹有憾于陈天若亡之其必令尹之子是与君盍舍焉臣惧右领与左史有二俘之贱而无其令德也王卜之武城尹朝吉使帅师取陈麦陈人御之败遂围陈秋七月灭陈王将以王弟子良为令尹卜之沈尹朱曰吉过于其志子高曰王子而相国过将何为他日改卜子国而使为令尹楚遂以安苏子曰孔子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荘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荘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春秋之末诸侯之士知者多矣而未见其仁也叶公子高于白公之未乱也知其不可近及其既乱也举兵而入罪人斯得而楚国以定可以言知矣使叶公因惠王之复而身为令尹以行楚国之政楚岂有间言者哉然叶公追念子西子期之功以其子为令尹司马而身老于叶有存国之劳而不享存国之利于是可以言仁矣昔孔子去卫磐桓陈蔡之间六年陈蔡之君无足取也意在楚叶耳当是之时叶公未有白公之功也而孔子知其仁可谓明矣然叶公终不能用孔子使圣人之効不见于当世岂仁虽能守而未暇由礼欤传曰叶公好龙室屋雕文无非龙者天龙下之惧而还走防其魂魄此言盖谓孔子非谓龙也昔楚昭王将用孔子矣令尹子西知孔子圣人畏其害楚而沮之或问子西于孔子孔子曰彼哉彼哉夫诸侯大夫不知孔子者众矣孔子未甞疾之子西知孔子矣而独以其害楚疑之此其罪甚于不知故孔子深疾之欤

古史卷三十八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四 孔季恭 羊玄保 沈昙庆·沈约
  卷二十六·毕沅
  外篇 古今正史第二·刘知几
  卷之三十五·佚名
  卷之九十八·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十七·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七·佚名
  尚史卷九十五·李锴
  杨伯雄传·脱脱
  祁宰传·脱脱
  ●跋·袁守定
  一五四、再论鲁谱歧点·钱穆
  三·钱穆
  卷二·顺治
  22.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二老堂诗话 全文·周必大

    陶渊明山海经诗   江洲《陶靖节集》末载,宣和六年,临溪曾弦谓靖节〈读山海经诗〉,其一篇云:「形夭无千岁,猛志固常在。」疑上下文义不贯,遂按《山海经》有云:「刑天,兽名,口衔干戚而舞。」以此句为:「刑天舞干戚。」因笔画相

  • 卷二·王灼

    唐末五代乐章可喜唐末五代,文章之陋极矣,独乐章可喜,虽乏高韵,而一种奇巧,各自立格,不相沿袭。在士大夫犹有可言,若昭宗「野烟生碧树,陌上行人去」,岂非作者?诸国僭主中,李重光、王衍、孟昶、霸主钱俶,习于富贵,以歌酒自娱。而庄宗

  • 楔子·佚名

    (冲末扮孛老同正末王文用、旦儿上)(孛老诗云)急急光阴似水流,等闲白了少年头。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老汉是这河南府人氏,姓王,双名从道。嫡亲的三口儿家属,孩儿是王文用,这个是孩儿的媳妇儿。俺三口儿守本分做着

  • 白石道人诗集卷下·姜夔

    宋 姜夔 撰五言律诗题华亭钱参园池花里藏仙宅帘边驻客舟浦涵沧海润云接洞庭秋草木山山秀防干处处幽机云韬世业暇日此夷犹同朴翁登卧龙山龙尾回平野檐牙出翠微望山怜緑逺坐树觉春归草合平吴路鸥忘霸越机午凉松影乱白

  • 列传第七 范云 沈约·姚思廉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平北将军汪六世孙也。年八岁,遇宋豫州刺史殷琰于涂,琰异之,要就席,云风姿应对,傍若无人。琰令赋诗,操笔便就,坐者叹焉。尝就亲人袁照学,昼夜不怠。照抚其背曰:“卿精神秀朗而勤于学,卿相才也。”少机警有

  • 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四十七·脱脱

        任中正周起 程琳 姜遵 范雍赵稹 任布 高若讷 孙沔   任中正,字庆之,曹州济阴人。父载,右拾遗。中正进士及第,为池州推官。历大理评事、通判邵州,改太府寺丞、通判濮州。以翰林学士钱若水荐,迁秘书省着作佐

  • ●卷一百六十·徐梦莘

      炎兴下帙六十。   起绍兴四年七月,尽其月。   臣窃见迩者宦寺这权太盛其非所谓澄本正末明理安分欤夫本既不澄末将。若之何理既不明分将。若之何则侵上陵下之蘖渐萌而不可制也。然上之设是职也。同谓是哉!陛下必

  • 上谕·吕毖

    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内阁奉上谕昨于养心殿存贮各书内检有明朝宫史一书其中分类叙述宫殿楼台及四时服食宴乐并内监职掌宫闱琐屑之事卷首称芦城赤隠吕毖较次其文义猥鄙本无足观葢明季寺人所为原不堪采登册府特是有明

  • 名山藏卷之九十九·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本行记(下)◆本行记(下)杜环李疑程平李得成周炳刘谨姚伯华陈圭朱煦乐枅孙惟中刘昱周敖(父子)洪祥王原容师偃顾复张鹏赵时中王允黄锺

  • 卷之二百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百八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三二四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解违碍书籍板片折(附清单一)·佚名

    三二四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解违碍书籍板片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一年四月十六日太子太傅 内大臣 大学士仍留两江总督 统理河务革职留任臣高晋谨奏,为续解违碍书籍板片,仰祈圣鉴事。窃臣遵旨查缴明末伪妄著作,历经恭折奏明解

  • 赵学·周诒春

    赵学 年五十一岁。生于广东新会龙田里。父耀诚。业商。已婚。子一女一。光緖八年。自费游美。光緖十三年。入德来克大学。习神学。光緖二十二年。入屋雷刚大学。习医。光緖二十六年。得医学士学位。为某会会员。光緖

  • 周典·周诒春

    周典 字绍闻。年三十九岁。生于北京。初学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光緖三十年。留学英国。入维多利亚大学商科。宣统元年。得商科学士学位。以官费赴美。入本薛文尼大学。习商科。得硕士学位。宣统二年回国。宣统三年。

  •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一尔时一切宝庄严殿已下至悉过诸天供养之上有八行经。明如来受请入殿以佛自己善根依果出胜诸天无比对分。此明加行会胜位德如佛故。二时兜率天宫中已下至而说颂言有五行半经。明诸天妓乐炽然不息诸天欢

  • 卷第七·道忞

    禅灯世谱卷第七 南岳第七世云门宗法派世系图 (七世)云门文偃(卍进本七世为一世。已下递次准之) 嘉兴张氏子。嗣雪峰存。五代汉隐帝元年四月十日顺寂。谥大慈云匡真弘明禅师。 (八世)香林澄远 汉州绵竹人。姓上官。宋

  • 关窍要旨·佚名

    曰 " 如是 " ,盖谓所授功诀也。曰 " 我 " ,无名氏之自谓。其曰 " 闻 " 者,盖明得自口授也。授道而隐姓氏,品高而志谦也。得取寂体而精味之,仙道人道,剖示昭然。

  • 海药本草·李珣

    本草类著作。唐李珣撰。六卷 (一说五卷)。珣字德润,四川梓州 (在今四川省境内) 人,以售香药为业。李氏主要收录海外输入移植南方的药物,约一百余种。多录自 《唐本草》、《本草拾遗》及其他本草著作,原书已佚,佚文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