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二四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解违碍书籍板片折(附清单一)

三二四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解违碍书籍板片折(附清单一)

乾隆四十一年四月十六日

太子太傅 内大臣 大学士仍留两江总督 统理河务革职留任臣高晋谨奏,为续解违碍书籍板片,仰祈圣鉴事。

窃臣遵旨查缴明末伪妄著作,历经恭折奏明解送在案。

今臣于回任后,复又通饬各属,广为购访。兹据江宁藩司闵鹗元详送前来。臣逐加检阅,内有字句悖谬之《经世挈要》、《广古今议论参》、陈继儒《订正杂书》、《名山藏》、《明通纪直解》、《明通纪统宗》共六种,逐一黏签固封。此外尚有臣与抚臣及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前后解进之《石臼集》、《明季遗闻》、《喜逢春传奇》等应营销毁之书,共五十三种,计二百一十三部、板一百四十九块,均经分别装箱。兹有请升高邮州知州李士珠进京,卽委令解送军机处交收查办。理合分晰开列清单,恭呈御览。

臣仍督率所属,将从前搜罗未尽,无论古今人著述,有关经史子集,堪备采择遗编,及不应存留书籍板片,分别上紧留心购觅,随时呈缴查核解送外;所有现在办解缘由,谨会同江苏抚臣萨载合词具奏,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览。

附 清单

今将续解违碍书籍板片,分晰开列清单,恭呈御览。

计开:

《经世挈要》四本。明张燧着。原书内有缺页并挖损涂改之处。

《广古今议论参》十本。明张廷鹭等辑。

陈继儒《订正杂书》一本。内《建州女直考》、《燕市诗》,明于燕芳等着。

《名山藏》三十九本。明何乔远辑。

《明通纪直解》八本。明张嘉和辑。

《明通纪统宗》八本。明陈建、袁黄、卜大有辑。

以上六种,均有悖谬字句,不应流播,贻惑人心,应请销毁。现在咨行各省一体查缴,并查追板片。俟送到再行补解,合并陈明。

《石臼集》十八部,共一百三本。内三部不全。

《明季遗闻》一本。不全。

《喜逢春传奇》一部,二本。不全。

《法传录》三部,共三十八本。

《羣书备考》二十三部,共一百七本,内二部不全。

《岭南三家诗选》三部,共十二本。内一部不全。

《道援堂集》一部,三本。

《吾学编》五部,共五十五本。内二部不全。

《酌中志略》一部,二本。

《酌中志》一本,抄本,不全。

《卽山集》三部,六本。

《潜确类书》一本,不全。

《三藩纪事本末》十一部,共二十五本。内一部不全,一部未钉。

《两朝从信录》七部,共七十三本。内三部不全。

《博物典汇》十五部,共九十二本。内四部不全。

《登坛必究》三部,共四十八本。俱不全。

《孤树裒谈》一部,四本。不全。

《职方地图》一部,二本。

《左忠毅集》一部,二本。

《明经济文录》一部,三十本。

《苍霞草》一部,十三本。

《叶向高奏草》一部,十本。

《苍霞诗草》一部,二本。

《苍霞余草》三部,共十三本。

《苍霞续草》一部,八本。

《续奏草》二部,共十二本。

《东夷考略》一本,不全。

《古今议论参》一部,八本。

《明从信录》十四部,共一百五十九本。内五部不全。

《钱牧斋尺牍》二部,共三本。内一部不全。

《古今治平略》六部,共一百六十九本。内一部不全。

《名山集》一部,三本。

《屈翁山诗》八部,共二十五本。内二部不全,一部未钉。

《翁山诗外》三部,共二十七本。内一部不全。

《寒支集》一部,八本。

《明纪编年》九部,共四十七本。内一部不全。

《明奏议》一部,十本。

《明纪会纂》三部,共九本。

《明通纪》八部,共六十九本。内五部不全。

《柴庵忆记》一部,一本。

《通纪纂》三部,共十本。内一部不全。

《隐秀轩集》四部,共二十四本。内二部不全。

《熊廷弼疏稿书牍》一部,十二本。

《注略》一部,三本。

《武备志》二部。一部未钉,一部五本,俱不全。

《徧行堂集》四部,共二十本。内三部不全。

《历朝捷录》十七部,共六十八本。内三部不全。

《莲须阁集》一部,二本。

《洁身堂文集》一部,二本。

《田间诗集》一部,一本。

《地图综要》一部,四本。

《启祯野乘》一部,八本。

《历科状元策》七部,未钉。

又板一副一百四十九块。

以上各书五十三种,共二百一十三部。又《状元策》板一百四十九块。均应销毁。此外俟续有缴到,卽行解送。合再陈明。

编者附注:以上陈继儒《订正杂书》、《明季遗闻》、《酌中志略》、《三藩纪事本末》、《东夷考略》、《启祯野乘》,书名前均有乾隆朱点。

(宫中朱批奏折)

猜你喜欢
  卷十二·本纪第十二·柯劭忞
  皇清开国方略卷二十九·阿桂
  卷之四十·佚名
  ●卷六·余继登
  ◎三十万金之石棺·李定夷
  一三六七 安徽巡抚朱珪奏本年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佚名
  一四二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呈续获遗书清单并委员汇解各书折·佚名
  八 湖北巡抚陈辉祖奏购访遗书情形折·佚名
  卷九·朱轼
  两汉笔记卷十·钱时
  卷十三·吴缜
  ●宋人轶事汇编卷五·丁传靖
  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佚名
  卷八·徐一夔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何鉏翁·唐圭璋

      满庭芳   二气旋还,三宫升降,往来於是无穷。透关神水,铅汞过三峰,返复周流八脉,戊已炼、阴虎阳龙。凝情处,金光朗朗,身外见形容。   灵光,真造化,天机深远,推测难通。算利名酒色,恰似秋风。大道玄炉进火,三田内养出神功。

  • 王平子·唐圭璋

      平子,吴郡(今江苏州)人。   谒金门   春恨   书一纸。小砑吴笺香细。读到别来心下事。蹙残眉上翠。   怕落傍人眼底。握向抹胸儿里。针线不忺收拾起。和衣和闷睡。

  • 卷一百六十一·志第一百一十四·职官一·脱脱

        ◎职官一   ○三师 三公 宰执 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昔武王克商,史臣纪其成功,有曰:"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贤,位事惟能。"后世曰爵,曰官,曰职,分而任之,其原盖始乎此。然周初之制,已不可考。周公作六典

  • 卷四·佚名

      和寤解第三十四   王乃出图商,至于鲜原,召邵公奭、毕公高。王曰:“呜呼,敬之哉!无竞惟人,人允忠;惟事惟敬,小人难保,后降惠于民,民罔不格,惟风行贿,贿无成事。绵绵不绝,蔓蔓若何,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王乃厉翼于尹氏八士

  • 第一百二十九回 争鲁案外交失败 攻梁阁内哄开场·蔡东藩

      却说梁阁由奉张保举,本为洛阳所忌疾,况梁有财神之名,财神为奉派所用,奉方有财神,洛方只得请天杀星下凡。洛吴怎不起邻厚我薄之感?爰趁鲁案机会,拍出一电,声讨梁阁。电文大旨,说:  害莫大于卖国,奸莫甚于媚外,一错铸成,万劫

  • 卷之三百八十八·佚名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夏四月。丙寅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外记  ○诣颐和园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外记  ○谕内阁、御史彭述奏、近日军营积弊。营官公费。统领并不给足。仅酌予薪

  • 六九八 护陕西巡抚尚安奏缴应禁违碍书籍折(附清单一)·佚名

    六九八 护陕西巡抚尚安奏缴应禁违碍书籍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五年六月十五日护理陕西巡抚印务 布政使奴才尚安跪奏,为查缴应禁违碍书籍,恭折具奏事。窃照陕省节次钦奉谕旨,查缴应禁各项违碍书籍、版片,业经刊刻书目,徧谕士

  • 乐毅列传第二十·司马迁

    张凤岭 译注【说明】本篇是著名军事家乐毅的专传并附其子乐间及同宗后辈乐乘传。燕国原是战国七雄的弱者,无端遭到强齐的侵凌。燕昭王即位后,招贤纳士,发愤图强,决心报仇雪耻。当复仇时机到来时,乐毅向燕

  • 李延孙传·令狐德棻

    李延孙是伊川人。祖父李伯扶,在魏太和末年参与征讨悬瓠有功,被任命为汝南郡守。父亲李长寿,性格雄奇豪迈,会武艺。少年时与蛮人酋长结交,互相勾结,侵吞函谷关以南地区。孝昌年间,朝廷担心他发动叛乱,就任命李长寿为防蛮都督,给

  • 章肃皇帝李胡传(附宋王喜隐传)·脱脱

    章肃皇帝,乳名李胡,又名洪古,字奚隐,太祖第三子,母为淳钦皇后萧氏。少时勇武强悍,力大无比,然而生性残忍酷虐,稍微发怒便要在人脸上刺字,或者将人投入水中火中。太祖曾经观察诸子睡觉,见李胡收缩颈项睡在最里面,说“:这个儿子一定

  • 片言折狱的是与非·孔子

    【原文】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①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② 【注释】 ①片言折狱:片言,片面之辞,也叫“单辞”,即打官司时原告与被告两方面中的一面之辞。折狱,断案,片言折狱即只凭一面之辞断案。②宿诺,名远未实现的诺言。

  • 大般若經第五會序·欧阳竟无

      [一]唐西明寺沙門玄則製   蓋聞申申夭夭宴居而欲流誨.憤憤悱悱離座而思請益.況深慈之遠鞠徧知之委照.   妙感之潛通玄機之盛扣.其於說也何能已乎。神運之來亟諧景集.靈山之上復動希   聲.良由心塗易蕪情靄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五·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五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种姓品第一如是已说独觉地。云何菩萨地。嗢拖南曰初持次相分增上意乐住生摄受地行建立最为后 有十法具摄大乘菩萨道及果。何等为十。一者持。二

  • 二二 大念处经·佚名

    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拘楼国,名剑磨瑟昙之拘楼人市镇。于其处,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彼等比丘应诺世尊:“世尊。”世尊如是曰:“诸比丘!为众生之清净,为度忧悲,为灭苦恼,为得真理,为证涅槃,唯一

  • 沪游梦影·池志澂

    余在台湾之明年二月,有闽客招饮,召歌姬侑酒。酒半,客问曰:“子久沪,能为予谈沪之胜乎?”余曰,‘今日之饮乐甚,沪亦不过是,奚必沪哉!”既而客醉,余亦醉,仿佛身在海天龙电间,忽然珠环翠绕,忽然杰阁层楼.既醒而叹曰:‘嗟乎!世之游沪者,何

  • 双灯记·佚名

    青云杳杳紫云现,正德皇爷登金殿。十二治官造监书,选出一部《烈女传》。四句题纲叙过,引出一部《双灯记》故事,乃是大明正德年间,有两部大臣,一位是家住常州府无锡县南门内,姓赵名明,表字飞熊,官拜户部尚书;夫人王氏所生一女,名唤

  • 南史·李延寿

    中国南朝史著作。李延寿撰。现存最早版本为元大德本,后又有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等,中华书局1975年出版的点校本。80卷,约116万字。包括本纪10卷,列传70卷。记载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

  • 成唯识论了义灯·慧沼

    凡七卷。唐代慧沼撰。略称唯识论义灯、唯识了义灯、了义灯、义灯。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为唯识三疏之一。本书系破斥有关解释成唯识论中之异说者,并阐明原论正义。撰者乃我国法相宗第二祖,书中祖述窥基之说,责难圆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