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民国与佛教

──十九年春在厦门双十中学讲──

在未讲之前,关于这题牵涉的问题,先在此讨论一下:在西洋,法国哲学家孔德,他的思想力,可以左右当时全西洋哲学思想界,就是现在,也还具有相当的势力。实际地讲起来,他的思想,可以代表十九世纪之末、与二十世纪之初、欧战以前的思想。他观察到人类思想是向前进步的,他依这思想为出发点,于是把人类的思想史,分作如下的三期:一、古代人类的思想,──宗教为其代表。二、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上半期人类的思想──,哲学为其代表。三、十九世纪下半期至现代人类的思想,──科学为其代表。宗教时期,就是迷信的时期;哲学时期,是理想的时期;科学时期,是实证的时期。──这为孔德关于人类思想史经过历程上的分法。

依我看起来,这样分法,未免太含糊太儱统了;而且未免有错误的地方。例如他拿这三样东西──宗、哲、科──代表三时期人类思想,那末宗教时期的人类,便没有哲学和科学的思想了。换言之,哲学或科学的时期,同时也没有其他二种思想了。所以、他最含糊、最儱统、最错误的地方,就是把人类思想演进史,看得太机械太呆板了,于人类思想进步历程上是不合的。既然承认人类思想是活动的,是进步的,由人类思想所表现的社会上各种事业,自然都有进步;由野蛮进步至于文明,由幼稚进步至于高深,由简单进步至于复杂,一一事业各有其系统,各有其产生历史上的渊源,都不是于什么时期突然凭空生出来的。宗教、哲学、科学,是代表全人类思想史上较有具体表现的东西;它各有它的进步之历程,各有它产生的渊源,断不能用三时期的分法将它割裂截断,机械式地硬将它配在三个时期,变成板定的死东西。虽然这是孔德思想上的错误,其宗教、哲学、科学,于人类思想上,依然是活动的在那里演进,孔德为主观思想所蔽,没有见这三种真相罢了。

现在就假孔德三时来讲一下:如古代宗教的思想是很渺茫幼稚的,同时也就发生了空虚错误幼稚哲学的思想,也同时发生取法自然人生生活实用上、器具和工具的科学。不过、在那时候和宗教、哲学同处在幼稚简陋时代,自然不会像现在一样产生飞机、汽车这一类的东西。虽然、没有那时幼稚简陋的母亲,恐怕也不会产生现在这个娇儿吧!故在古代的时候,科学在人类史上早已萌芽了;不过、到了近代有了显明的进步加速的发达,故有近代文明的成绩。然而无论怎样,总不能抹煞其过去的历史。科学如此,哲学亦何尝不如此。在十六世纪以前,乃至穷到古代的人类,也就萌芽了哲学思想,不过很幼稚、很简陋罢了。就是在十九世纪后半期以来,科学有突飞的进步,而哲学也随之而进步。如现代西洋的哲学,因受科学的影响,处处建设在科学的基础上面,同时悬解其困难的问题。致于宗教呢?岂独能例外?在古的宗教,果然是迷信,十六世纪以来乃到现在,亦何尝不日在进步之中;故现代文明时期,也自有其最进步的宗教,以适应最文明人类的要求。所以宗教、哲学、科学,这三样东西,与人类思想,是相推相演,而表现其一时代一时代人类思想的各方面而已。像孔德这样分法,我以谓是不妥的。

自然界与人事界,各有两种力量:一是团结集中的力量,一是反抗分散的力量。在表面上看去,似乎是相反的,其实、乃是相成的。在自然界方面,小的一草、一木、一沙、一尘,大的地球、太阳系、星雾、星云,乃至全天体,都是由这两种相反相成的力量以形成的。倘是宇宙万有仅有集中的力量,则全宇宙岂不是只能混沌一气、成为一个或一样的东西了吗?因为有反抗的力量故,所以、虽同在一宇宙中,而析成万有不同、一系一类的形色事物的独立东西;又由其集中的力量故,而成功为一个一个都有其中心、都有其系统了。

自然界是这样,那末取法自然界的人事界,也不期然而然的演成这两种力量。一部分人们、见到自然界有这样伟大统摄集中的力量,取法之以应用到人事界,表现出来就成为宗教;但因其没有见到自然界、同时有离析分散的力量,故只能成其为混沌思想,对于宇宙万事万物在真相上不能明白。然有一部分的人们、见到自然界有离析分散的力量,于是也取法以应用到人生实际方面,图社会的组织、一类一类的分工去仿做,成功为科学的知识;但因其没有见到自然界同时有统摄集中的力量,故袛能成其为局部的思想,对于宇宙事物全体,只好付之不问。由此言之,无论在宗教、在科学的两方面,于宇宙自然界都有所谓;‘见其倚未见其齐’的弊了。能够折衷这两者缺点,同时互相调剂,站在中间的地位,算是哲学。哲学一方面取法自然界,依科学的准绳、于一事一物收拾其原料,推出定律以解剖事物,且作进一步的探求,究其来源,穷其根底,往往发现到科学未有之律。在当时虽属理想,在后往往为科学所实验到的。一方面取法自然界,如宗教般综合宇宙,于宇宙万有研究其相统相摄的全体,较之于宗教又进了一层。因为、宗教的混沌思想,久之久之成为人们的迷信,哲学能考察其信仰的根本,在思想上有没有它的立足点,故往往能将旧宗教打翻,能产生新的宗教。哲学是宗教、科学的调和折衷者,是宗教、科学督促进步者;同时,宗教、哲学、科学,不即不离地构成人类社会的要素;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团结,这是宗教的力量;社会事业之所能分工去做,这是科学的力量;能使此两种力量相反得以相成,这是哲学的力量。人类思想之所以有进步,人类社会之所以构成,全以此三种为要素。而此三种得以有这样力量,不外乎取法自然的法则而已。

现代人们的思想,大概是偏于一面的;此偏执思想的发生,实在是受孔德的影响最多。他说宗教是古代人类思想的代表,于是现在的人们,完全把宗教看做过去的东西,不适宜于今日文明的世界。甚至于若现在西洋的社会党,俄罗斯的共产党,呐喊著打倒宗教的口号,渐渐的成为社会上一部分人的运动。其实、依我所观察到的西洋各国,其社会团结的基础,完全是宗教的力量;俄罗斯喊出这样的口号,是它另有主张,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思想,团结全国民众,都站在赤色旗帜之下,此为一党独裁制,和穆罕默德一教独裁一样。回教的国家,不许人民信有其他的宗教;同时、以政治的力量去征服弱者,故回教的出发点是政治,不过依此为趋向的目标,以完成其宗教之形式耳。共产党是信其唯一的共产主义,去宗教的名而取宗教的实,依共产主义为号召以集中人民的思想,以完成其共产党治的形式。社会党的意义,也是这样。故社会党、共产党所喊出打倒宗教的声浪,这不过是要打破旧式的宗教,建立新的宗教罢了。

现代各种运动中,真能无需宗教,算是极端的无政府主义;它是个人主义,破坏一切,不用集中的社会。其实、人类这样东西,究竟是社会性的,如自然界一般的运行著,故个人无政府主义是一条断港,行不通的东西。倘是人类共同存在一天的话,那末、社会彼此团结集中的制量力,一日不可无,也一日不会消失。换言之,就是团结的宗教中心力,一日不可无,也一日不会消失的。

依上各方面讲来,人类团结力、所谓社会性,是人类本性上的要求。然而全社会具体的组织条件,最为完备的,要算国家。每一个国家,能产生这样伟大团结的力量,皆有它的自然界宇宙信仰为背影,还取它所信仰自然界宇宙组成的条件,应用到人事界,以构成社会国家。如中国古代政治,用以治人的基础,是‘法天规地’。把人民的思想,都集中在这信仰条件之下,国家基础方得稳固。由此推论,怎样集中人民的思想,使之同投在一个宇宙信仰之下,这就是宗教。故无论那一个国家,都有其宗教的信仰──宇宙的信仰为其背景。在一个国家社会的组织全体改变时,其作为国家建设的背影的宇宙信仰──宗教信仰,也应当改变。不然,其社会表面上有一时或有所骚动,其整个的下层基础,是不会有何改变;因为、所信仰的宇宙没有改变,故虽政治方面或强力的去改变,亦只得成其为表面上骚动而已。

在政治与宗教相关系方面讲,有这样的三时期:

一、在古代的宗教,是多神教的时代。因为,当时人类知识幼稚,各种生活都为自然界所征服,于是惴惴于自然界之下,发生惊奇的思想。以为宇宙间的事事物物,都有一个一个神操纵其间,故对于山川河海、日月星辰、乃至最小的东西,都存著畏惧的心理,一一地去崇拜,这就叫做多神教。在那时的政治,也组织成为一部落一部落的酋长制度,这种制度,是以多神教为其背景的。二、次后,人类知识渐渐有大的集中的趋向,于宗教所信仰的宇宙,由多神而进为一神。以为宇宙万有,虽然有种种的不同,而其所表现不是一个一个的神,乃一个权力最大的神所产生,于是所崇拜的乃唯一无二的大神,如基督教、回教等,这就叫做神教时代。在这时代的政治,是君主制度,其最发达的,是崇拜国家为神圣──且不必专指有皇帝的国家──。这是因为于宇宙信仰是一神,故产生这样政治的国家。三、到了近世纪的时代,人类知识大进,每个人都知道赋有人权,故群起将君权制度打翻,而入于民权时代。民权者,每个人民对于社会、乃至最高组织的国家,都应当尽其相当的义务,享其相当的权利。其团结的中心点呢?是在每个人民都有这样的认识和实行,义务权利,均尽均享,没有阶级,完全平等,故其中心点,即在民众共同思想表现的组织上。换言之,即每个人民都可以说为是中心点。在此民权发达时期,于宇宙信仰的多神、一神的宗教,是不适合于民意的,应当取一无阶级平等真理,发挥宇宙构成的宗教为背景,以集中人民的信仰,发展其个性与共同性。在此,唯有佛教当之无愧。佛教哲学上说明的宇宙,首先打破多神、一神迷信的宇宙观,而建立‘众多因缘所成的宇宙观’。因缘者,就是彼此前后关系一种一种的条件,大凡自然一物之得以生长与灭亡,人事界一事之得以成功与失败,都由时间上前后相续而不断,空间上彼此相摄而不隔,凑泊此无量数的条件而结合成就的;统摄此万有不同的事物,即成功为宇宙全体。然进一步,试问此全宇宙万有事物的生灭成败变化活动,谁之大力使然欤?在佛教哲学,叫做心的力量。故宇宙里一事一物的变化活动,其质其量,纵使极其渺小,也是与宇宙全体彼此前后都有互相的关系。最大宇宙的全体,与最渺小的事物,也是如此;因为、大宇宙离各个渺小的事物,就不成为宇宙,渺小事物离开大宇宙,亦不成其为事物,大小虽殊,其普遍性一也;其彼此关系条件发生,变化的力量亦一也。能使此变化而成变化,能使此力量而成力量,其总枢纽唯在我们各个人的心力,结果、构成为个人与共同的宇宙。假使宇宙果真有一个神在那儿做主宰,那末、我们就应当毫不客气地挺身而出,就承认我就是神了。要是想一个国家真正民权发达的话,须使全民众都能信仰“众多因缘所成的宇宙观”为背景,则易上民权政治的正轨。我们中华民国,是三民主义的国家,即是民权政治的国家,也正是适合信仰‘因缘所成宇宙观’释迦牟尼的宗教。

我所拟的题目:‘民国与佛教’,正面的意义就是这一点。我们依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建设中国,同时、要使对于宇宙有合宜的信仰,作民力集中的重心。将各宗教观察起来,还是佛教为合宜;民众有了这新的宇宙信仰,其对于民权信仰的力量,必有加无已;因为、这政治与宗教的精神,完全是相一致。凡我全国的国民,尤其是贵校的诸同学,对此问题,希望加以注意和批评!(芝峰记)(见海刊十二卷三期)

  


猜你喜欢
  第八卷·佚名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九·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三·澄观
  印度之佛教当时思想界之革新及其混乱·梁启超
  摩诃止观卷第九上·智顗
  佛说老母女六英经·佚名
  第十二 谛相应·佚名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五(之一)·子璇
  从奈良说到佛法之本源·太虚
  观心论疏卷第五·灌顶
  卷第五·佚名
  高僧傳卷第八(義解五)·慧皎
  卷九十一·佚名
  佛说父母恩重经·佚名
  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一十九·彭定求

        卷119_1 【从军行】崔国辅   塞北胡霜下,营州索兵救。夜里偷道行,将军马亦瘦。   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   卷119_2 【杂诗】崔国辅   逢著平乐儿,论交鞍马前。与酤一斗酒,恰用

  • 卷九·孙默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十五家词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九       休宁孙默编曹尔堪南溪词下中调青王案冬暮晓发霜余净碾遥天碧听落叶鸣虚碛疎树倦鸦寒影只今朝才见痩筠斜处露出梅花白 敝裘补绽年年客骏马

  • 卷23 ·佚名

    陈棣 次韵梅花四首 爱花长苦恼天君,政恐因花赋洛神。 江上风霜方破腊,岭头水雪已回春。 帮人远信来千里,浪蕊凡香隔一尘。 天与孤高超世俗,肯将剩馥乞蜂臣。 陈棣 次韵苏伯言题所居鉴止轩 小

  • 唐音巻一·杨士弘

    元 杨士宏 编张 震 注唐诗始音杨烱【华隂人显庆六年举神童终婺州盈川令张説评其文曰杨盈川文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又文艺传王杨卢骆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为四杰又尝自谓吾媿居卢前耻居王后议者以为信然也】从军行【王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九·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七十七景泰六年冬十月癸卯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享 太庙以下元节遣官祭长陵 献陵 景陵○遣中官祭司井之神○免顺天府霸州文安县诸处所采秋青草以其连被水灾也○甲辰赏甘肃石灰秃等处杀贼阵亡官军土民

  • 卷七十四·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七十四宋 宋敏求 编典礼藉田贞观三年藉田诏藉田制停藉田雕饰农器诏元和五年罢藉田勅开元二十三年藉田赦书九宫贵神亲祭九宫坛勅亲祭九宫坛大赦天下勅岳渎山川封华岳神为金天王制册东海神为

  • 选举三○·徐松

    举官四附自代绍兴〔十〕三年六月十九日十:原脱,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九补。又下文「惟藩」,《要录》作「维藩」。,诏全州文学师惟藩差权国子录。以国子司业高闳荐其博古通经,士夫推服,建学之始,宜得老成如维藩者,以诱

  • 卷五十三·纪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歴代职官表卷五十三知府直隶州知州等官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五十三<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五十三知府直隶州知州等官国

  • 供用·朱元璋

    凡亲王每岁来朝,自备饮膳。其随从官员军士盘费,马疋草料,俱各自备,毋得干预有司,恐惹事端。凡亲王每岁合得粮储,皆在十月终一次尽数支拨。其本府文武官吏俸禄及军士粮储,皆系按月支给,每月不过初五。其甲仗接缺拨付,所在有司,照

  • 十三年·佚名

    (丁卯)十三年清康熙二十六年春正月1月2日○辛巳,以朴元度爲承旨,李墪爲副校理,李台龍爲掌令。○召對玉堂官。1月3日○壬午,大司憲李選、持平沈權、金鎭圭啓曰:「江襄監司李喜龍,性度麤雜,言辭鄙悖,節士儒宗,詆訾侵侮,不可以徒有勤

  • 深察名號第三十五·苏舆

      治天下之端,在審辨大。辨大之端,在深察名號。錄其首章之意,以窺其中之事,則是非可知,逆順自著,其幾通於天地矣。是非之正,取之逆順,逆順之正,取之名號,名號之正,取之天地,天地為名號之大義也。古之聖人, 而效天地謂之號,鳴而施

  • 孟子字義疏證卷上·戴震

      理十五條  理者,察之而幾微必區以別之名也,是故謂之分理;在物之質,曰肌理,曰艤理,曰文理;【亦曰文縷。理、縷,語之轉耳。】得其分則有條而不紊,謂之條理。孟子稱「孔子之謂集大成」曰:「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

  •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释序·太虚

    二十年六月,华北居士林设暑期佛学讲习会,迎请太虚法师主讲,主课则大乘入道次第章也。先是、柏林寺退居昌云老和尚圆寂,居士林同人以老人志在兴宗,又以注金刚经者,望文曲解,多失正义,乃以玄奘法师所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与

  • 卷第一百五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五十九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三诸法善无色起。彼法善心俱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止说无相应法无生老住灭无退者意。及欲显说自宗正理相应法

  • 卷第四十三·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四十三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二 【经】佛子菩萨摩诃萨回向有几种佛子菩萨摩诃萨回向有十种三世诸佛咸

  • 谢叠山全集校注·谢枋得

    谢枋得原著诗文六十四卷,由于生逢异代,感语战乱,身后萧条,文触忌讳,所存无儿。经后人多方采辑。仅得《谢叠山文集》五卷。其卷一至四为书序记启铭疏,卷五为诗。明清两代,刻本转多,今尚存十多种。此次由熊飞(已故)、漆身起、黄

  • 清微玄枢奏告仪·佚名

    清微玄枢奏告仪,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元明时清微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本篇科仪用于启奏清微真元妙化天帝、清微紫宸大华天帝、清微太初天君,以及清微派诸位祖师神灵,祈求保命延年,消灾度

  • 维摩诘所说经·佚名

    维摩经之具名。三卷,秦罗什译。维摩经有三译:一吴支谦译,题为维摩诘经。二为今经。三唐玄奘译。是为说无垢称经。三译中流行盛者今经也。诸家疏注如下:维摩诘所说经注十卷,姚秦鸠摩罗什僧肇道生三家注中集出。注维摩经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