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二册 天命四年八月

第十二册 天命四年八月

八月十九日,发兵往取叶赫。二十一日夜半,天阴,降小雨二三次,至丑刻晴霁。是夜有叶赫哨兵往报於东城曰:“敌夜半至。”二十二日晨,兵抵叶赫。东城人鸣螺,遂弃外城,乃收其妇孺入内山城。兵出城门外,吹螺呐喊是以迎战。留四贝勒督围东城。攻西城之兵,日出时至,时西城人,夜半闻知我兵来战,遂鸣螺报警,外大城之军士将妇孺尽撤入内山城中。军士出城门外列阵,鸣螺呐喊。我八旗兵围困之,分兵毁其外城。由大城之毁坏处运入盾梯,於大城内拴系毕,因兵士拆城系盾梯已劳累,即传各营军士皆食炒面歇息。执盾攻城前,招城内人降,城内人曰:“欲与相战!同为男子,吾亦有手,战则同死也!”拒之不降矣。遂布列盾牌以进。兵临城下,城内兵士,立

城站板射之。英明汗之军士,先以重甲外披绵甲,盔外戴大厚棉帽者,在前执盾而进,立於山城之下。继之以所选擐轻短甲善射之军上,随往放箭。其立城站板露身射击者,皆从城站板下,避於城垛口。我军执盾登山,城内军士等放箭、掷巨石、滚粗木及向盾投火以战。我军并未因此而止,仍执盾前进,置盾於城下,用斧掘其以明国之砖石所筑之城垣。时汗登叶赫西城南山岗,见攻城南、城西之四旗军士,拥盾迫城,进展迟缓。即传令曰:“执盾进至城下,若城内人掷石、滚粗木及投点燃之草捆则我军士即以水灭之,或偃盾牌,以防着火塌落。”继之又不断遣随身之侍卫及承差,巡视攻城各军,孰旗当先,孰旗落后。巡视者来告:“北面四旗兵已先破城。”汗复遣人往谕曰:

“北面之兵,未将已先破城报汗以闻。尔等勿先行进入,进入则罪之。俟城尽破,各路一齐进入。倘不一齐进入,仅一二处之人破城而入则必被城内之敌所伤。”并命传谕环攻军士。其后,北面之人以破城来告,汗问曰:“可以几人并列登城?”答曰:“可二三十人并列登城。”汗曰:“若如此,可一齐进入。”闻汗

此言后,破城军士攻入城中。攻入北面之时,城内敌兵於城内混战一阵后,便溃入各民家院舍。正欲围歼其入院舍之敌,汗先遣人执旗往谕,令勿杀。又遣人执汗黄伞往谕:“无论军民长幼,勿得加害。”遂宣汗谕:“除死於箭簇者外,凡逃入院舍者,尽收养之。”於是,未战俱降。城主锦泰希贝勒,携其妻及幼子,

登所居之高台。军士立其屋下,呼曰:“尔欲降则下,不降则战!”锦泰希曰:“凭籍外边二层固城拒战,尚且因力不足而被攻克,仅据此高台,我岂能胜耶?尔汗之子四贝勒乃我妹所生,若准得见,亲视其面,我即下也。”立台下之主将诸贝勒、大臣曰:“四贝勒未来此城。我四位贝勒正率精锐巴牙喇围东城,汗亲

至此城督战。欲见尔甥,另有何言?欲降则下台,下降即攻之!”城主曰:“我立此台,与尔相战,能敌几何?吾弗战也!但闻我妹之子四贝勒一言,我即下矣!”遂将此言,报汗以闻之。汗曰:“既然如此,命往东城唤四贝勒至,即与之见面。下则已,不下则攻之!”四贝勒至,汗曰:“尔舅欲闻尔言,故唤尔前来。尔去之,下则已,不下,则令我军士拆毁其台。”其言毕遣之。四贝勒即往,其舅曰:“我不识我甥四贝勒,何以辨其真伪?”四贝勒曰:“前为与尔等和好,曾遣一嬷嬷前来,乳尔子德勒

格尔台吉。今可将其带来认之。”该嬷嬷来认毕,告曰:“是也。”城主锦泰希曰:“若确是我甥四贝勒,则得尔养我之善言后,为舅我即下之,若言不养而杀之,我下台何为?宁愿死於居所。”四贝勒曰:“尔苦已劳民数年,筑此坚固之外城,复依天险建造山城。所筑重城,皆被克取。尔据此台,欲何为耶?尔欲以此诱敌,然善良之人谁肯迎合尔意而攻战耶!尔何故谓之‘得我眷养之言即下?’岂乃我战尔不能胜,而出此盟言耶?吾已在此,尔若下之,则我引尔往见父汗,杀则死,养则生。亲戚岂能剪灭乎?杀之食肉乎?饮血乎?曾遣人凡二三十次,以期和好。尔竟以为我战尔不胜而求和,将所遣之人,欲杀即杀,欲留即留,故致有今日丧身之祸也!父汗若念及此恶,则戮之;若不念尔恶,而念甥我则养之!”凡言者十次,仍执前言不从。四贝勒曰:“尔曾言我来即下,我遂来此,尔若下则速下,我引尔往见父汗,尔若不下,则我去矣。”锦泰希贝勒曰:“尔且勿去,先遣我之亲信大臣阿尔塔希前去,见尔父汗,待瞻仰汗容,聆听汗言返回时,我即下矣!”遂遣阿尔塔希往见。汗怒曰云:“尔阿尔塔希唆我诸舅,致明兴兵四十万前来,此非尔谁耶?若念此恶,杀尔宜也!然我不究尔恶,著速去偕尔贝勒前来,赎罪免死!”即言毕,以骲箭射二次,遣之以归。阿尔塔希至其贝勒宅前下马,谓其子曰:“尔往曳贝勒下来。”即见其主,归而告曰:“闻我德勒格尔台吉被创在家,往招之来,与子相见,贝勒即下。”四贝勒召德勒格尔台吉来,见之。德勒格尔台吉谓其父曰:“我等战则**不足,今居此台,欲何为?下耶!杀则死,养则生。”言之四五次,其父未下。於是,四贝勒执德勒格尔台吉,欲携归杀之。德勒格尔曰:“生年三十有六,今日将亡矣!勿缚我,即斩可也。”遂乃留德勒格尔於其居舍,四贝勒将其言尽报汗以闻。汗曰:“子招父下而不从,乃父之过也,当杀其有罪之父。子既叛父,勿杀其子!”时四贝勒乃携德勒格尔来叩见汗。汗见而怜之焉,以所食与四贝勒,曰:“领尔兄德勒格尔同

食之,尔之兄,当善加恩养之!”时福晋见锦泰希贝勒不下,遂携稚子急趋而下。其后,锦泰希亲执弓矢,同诸僚友复擐盔甲以待。汗之军士,亦重披绵甲,手持斧斤,砍毁其台。锦泰希纵火焚其所居台室。见台纵火 以为锦泰希已死,令毁台军士撤回。待其房舍尽焚,锦泰希身被火燎,乃自下。其身残者,养之何益焉遂将锦泰希贝勒,绞杀之。时东城人,知西城已破,兵已入城。布杨古、布尔杭古兄弟闻讯大惧,遂遣人曰:“今我等虽战,亦无可奈何,愿降。”大贝勒曰:“初令尔降,尔等不从,我既来此,岂复舍尔等去乎?尔等,一为姐丈,一为妹夫,我招尔降之,乃恻然怜悯,俾尔得生之意也!战则尔等之身,将死於我小卒之手,降则得生。尔果愿降,尔兄弟亲至。若因男子之故,恐有所惧,可令尔母即我岳母先至,我岂杀妇人乎?”彼又遣人来曰:“我等愿降,唯须尔出一誓言,准我等仍居我属城乡。”大贝勒怒曰:“尔等再勿出此言,既克一城,岂因战尔不能胜,而听尔仍居尔城而去乎!著尔速降,设如不降,西城已破,汗复至此攻取也!一经攻战,尔等必亡!”於是,东城布杨古、布尔杭古二贝勒,遣其母至。大贝勒与岳母福晋抱见,岳母福晋曰:“尔不出一誓言,则我二子疑惧也!”言毕,大贝勒乃以刀划酒曰:“招尔降后若杀之,则殃及於我。倘我饮酒立誓之后犹不降,则殃及尔等,克尔城后,即刻杀之!”言毕即饮此酒,并送此酒与叶赫布杨古、布尔杭古二贝勒亦饮之。兄弟

二人遂出城门来见大贝勒,大贝勒又言前往见汗,彼未答言,立於原处下动。於是大贝勒挽其姐丈布杨古贝勒之马缰曰:“走!非男子,乃妇人耶?一言既定,立此更欲何为?”遂携往见汗。布杨古不屈两膝而跪,仅屈一膝,取帽为礼,不拜而起。汗以金杯赐酒,布杨古跪而不恭,仅横屈一膝,接酒不饮,只沾口唇,不拜而起。汗谓大贝勒曰:“阿哥,偕尔姐丈,前去彼城中。”遣之。时汗书夜默思:“我不念尔旧恶,欲豢养之,故待其不死,予以收养。虽然如此,仍不喜悦,反为讐敌,是以跪拜之时踟蹰不前,此人即留,何以养之?”遂於擒获之翌日,将兄布杨古贝勒缢杀之。念彼等罪恶,即杀之何惜?但念子大贝勒,将其弟布尔杭古贝勒收养之。并给与其姐丈大贝勒。昔日,曾与叶赫诸贝勒议和修好,嫁娶通婚,结为重亲矣。复立盟约,互遣男女二十馀次。然对我欲相和好而遣去之人,任杀任囚,似乎以为我因战之不能胜而遣人求和。遣人凡二三十次,弗成和好。所聘之女,俱改适蒙古。又请兵於明帝乃送女与蒙古察哈尔汗为亲。念此往事,叶赫诸贝勒及其大小人等,概属不予眷养者也!然汗仍以宽大为怀①,不念叶赫诸贝勒旧恶,其诸贝勒、大臣,均加豢养。叶赫二城所有大小贝勒,皆留而养之。其叶赫国人,不论善恶,皆不损其家产,父子、兄弟、亲戚,不令离散,尽行带来。未拿妇人之衣领,未取男人之弓箭,其各户之财帛器皿等一应物件,仍由原主收取之。至此,叶赫诸贝勒四世相袭之基业,为锦泰希贝勒父子,布杨古贝勒兄弟之仗恃语言相异之明帝及蒙古汗而倒行逆施所毁也。

①原转抄本签注:谨查该umai daljakuonco乃宽大无边之意。

猜你喜欢
  卷四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八十一·脱脱
  卷一百七·表第二·宗室世系表·宋濂
  卷六十三·宋·蒋一葵
  卷之三百五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六·佚名
  ◎冯国璋失败原因·刘以芬
  都门识小录摘录·蒋芷侪
  第二六○申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初十日一一六一○--四一·佚名
  一二一六 军机大臣为奉旨一体校勘文津阁诸书事致纪昀函·佚名
  卷六十七·班固
  卷一百十九·司马迁
  抗战胜利·胡兰成
  黎干传·刘昫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八十·钱若水
  卷第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圣求词 全文·吕渭老

      ☆薄幸  青楼春晚。昼寂寂、梳匀又懒。乍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记年时、偷掷春心,花间隔雾遥相见。便角枕题诗,宝钗贳酒,共醉青苔深院。  怎忘得、回廊下,携手处、花明月满。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邱瑞吾

    第十一齣 翦逆闻丧【天下乐】〔生上〕玉节遥承鎭武昌。妖魑远遁过浔阳。〔小旦〕夜来刁斗鸣声寂。祗听铜壶淸漏长。爹爹。拜揖。〔生〕孩儿。初赐鱼书墨未乾。迩人欢洽远人安。朝驱旌斾行新令。夜见星辰忆旧官。梅萼

  • 初集目录四·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总目卷三十五岁在丙寅序行金昊有秋叶庆景物咸和敬稽皇祖时曾举瀛台锡宴之典宗亲咸与爰循旧制集王公宗室等於八月二十七日瀛台宴赏用展周亲因成三律是日宴间复成

  • 第十七歌 五六月里天气热旺旺·刘半农

    五六月里天气热旺旺, 忙完仔勺麦又是莳秧忙, 我莳秧勺麦呒不你送饭送汤苦, 你田岸浪一代一代跑跑跑得脚底乙烫?

  • 卷五百·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五百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三十四 黄省曾 艳歌行 南山有乔松高高凌紫虚东枝蔽朝景西干匿流晖大中明堂材巧匠不可围万岁未裁用弃置此岑隈梁栋质虚在公输骨已灰凤鸟巢其巅驺麟亦追

  • 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脱脱

        徽宗三   二年春正月甲子,制:上书邪等人并不除监司。   二月戊子朔,蔡京复太师致仕,赐第京师。庚子,以婉容崔氏为贤妃。   三月戊午朔,定国公栱薨。己巳,御集英殿策进士。己卯,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

  • 第六篇 咸丰同治两朝·佚名

    ○第一章 奕詝 得师傅之助力旻宁之在位也,于诸子中酷爱第六子奕讠斤,谓其类己,欲以神器付之。于金匮缄名时,几书奕讠斤名者数矣。以奕詝尚无失德,齿且居长,故逡巡未决。时滨州杜受田适为奕詝师傅,微知其意之所在,欲拥奕詝以成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三十七·佚名

    嘉靖三十五年七月丁巳朔时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谢诏代○建延生醮典于高玄殿八月二十日止停常封○升河南按察使刘望之为右布政使礼部署员外郎贾衡兵部署员外郎王遴俱为按察司佥事望之江西衡河南遴山东○戊午巡抚应天都御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二·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七十景泰六年夏四月丙子朔日食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有学官为生员诬陷赃罪械至京自经于逆旅事闻都察院请通行天下禁约凡生员有以奉师束修贽见仪物为赃构词诬陷者官司鞫实即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正德十三年五月己亥朔日食上驻跸大喜峰口 巡抚蓟州都御史臧凤言迩者传闻圣驾驻大喜峰口欲招朵颜卫夷人至关宴劳此夷非朝贡不绝而豺狼之性难驯今屈万乘之重以临之彼怀谲诈未必肯从纵使率其部落而来恐无以塞无厌之求请

  • 两朝纲目备要卷七·佚名

    宁宗嘉泰元年【辛酉】春正月戊午申严福建科盐之禁壬戍谢深甫等荐士三十有五人诏籍记中书以待选择丁卯禁路钤按阅受餽及擅招军违者寘诸法戊辰雪乙亥又雪【按乙亥在庚午后此文因戊辰雪而附书故在前

  • 张文腂传·刘昫

    张文馞,贝州武城人。隋炀帝大业末年,他家由魏州搬迁到昌乐。张文馞幼年丧父,因孝顺母亲敬爱兄长而闻名。贞观初年,以通晓经传而中明经举,补并州参军之空缺。当时,英国公李责力是并州长史,对张文馞很是器重而以礼相待。他又被

  • 唐纪七十七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上乾宁四年(丁巳、897)·司马光

    唐纪七十七 唐昭宗乾宁四年(丁巳,公元897年) [1]春,正月,甲申,韩建奏:“防城将张行思等告睦、济、韶、通、彭、韩、仪、陈八王谋杀臣,劫车驾幸河中。”建恶诸王典兵,故使行思等告之。上大惊,召建谕之;建称疾不入。令诸王诣建自陈

  • 卷七·长孙无忌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疏义卷七唐 长孙无忌等 撰卫禁上【凡一十八条】疏义曰卫禁律者秦汉及魏未有此篇晋太宰贾充等酌汉魏之律随事増损创制此篇名为宫卫律自宋洎于后周此名并无所改至于北齐将闗禁附之更名禁卫律隋开皇改

  • 卷三十六·佚名

    △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四善男子,如来复有随自意语。如来佛性则有二种。一者有。二者无。有者,所谓三十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

  • 宋版编年解题目录序·太虚

    中国锓木印图书,虽唐已有之,然著于官史者,则冯道为始,此人文史上所艳称之一大发明也。惟五代戎马倥惚,刻书之事,迨宋乃精且盛,故海东西所藏之中国书,推宋本为珍,以其不徒可资校勘,亦为有价值之古物也。因此板本之考查,得成目录学

  •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一卷·一行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一卷沙门一行阿阇梨记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者。梵音毗卢遮那者。是日之别名。即除暗遍明之义也。然世间日则有方分。若照其外不能及内。明在一边不至一边。又唯在昼

  • 卷七·野竹福慧

    嘉兴大藏经 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卷七梁州门人宗钊编杂偈示彻元张居士道无两涂事非一向孰圣孰凡何顺何障月印幽潭云生东山可明可暗把火自看示彻庞黄道婆知是插钗何贵掩门抛糍起舞芝茁兰荪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