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前言

前言

《满文老档》是清入关前用满文写成的编年体档册,是明末清初满族入关前在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官方记录。它所反映的内容,始於明万历三十五年(天命前九年?公元1607年),止於明崇祯九年(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除努尔哈齐以遗甲十三副崛起於长白山地区的卷首部分已残缺外,老档记载了努尔哈齐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政权,而後对明朝政府进行战争,夺取辽东,建都辽阳、沈阳,以及皇太极继位後,继续进兵辽西,并数次深入关内,屡挫明师等等军政大事。老档还记载了当时满族的社会组织、八旗制度、法律规章、对外交涉、族内纷争、官员任命、生产和经济状况乃至宫廷生活、民情、风俗、天文、地理、气象等情况。其史料原始可靠,记事翔实广泛,文字朴实,很少修饰,其中许多内容是《清实录》等官撰史书所未载,或略而不详、或载而改写过的。老档是研究清朝开国史、满族史、东北地方史、民族史的第一手史料,对《清实录》等史书的校订补遗,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满文老档》是用初创的无圈点老满文舆改进後的半圈点的过渡阶段的满文书写,文字古老,记述多用口语,句型简短,结构不严谨,语法不规范,夹书蒙语与汉语借词,其中许多语词在清入关後已被淘汰,它也是研究我国满族语言文字发展变化史及其文书制度的珍贵文献。

《满文老档》原本共三十七册,所用纸张均用当时所得明辽东地方衙门的公文纸和高丽笺纸书写,因此各册长短不一,厚薄各异,颇不齐整,清初存於盛京(今沈阳市)宫中崇谟阁。1644年清入关定都北京後,与其他档案文件一并移人京城,贮藏於内阁人库。到乾隆年间,已很少有人。认识老满文字了。於是乾隆六年(1741年)下一道满文上谕说“无圈点字,原系满文之本,今若不编制成书贮藏,日後失据,人将不知满文造端於无圈点字”。大学士鄂尔泰、徐无梦奉命从内阁大库提取满文老档,详加阅览,除可认识的字外,其有与新满文字体不同及难於辨识的老满文,全部检出,附注以加圈点新满文,按十二字头顺序排列,编制成《无圈点字书》,以传后世。与此同时。满文老档因年代久远,业已残破,复奉命将满文老档逐页夹纸托裱,重新装订成册,再用《千字文》顺序编号,以备稽考。修复工竣,仍存放於内阁大库。

乾隆四十年(1775年),以大学土舒赫德为总裁,开始重抄满文老档。时将原档重新整理、分段、分册,统一按朝年月顺序编排,用规范後的新满文音写一部,同时又依原档字体照写一部,每部装订为二十六函,一百八十册,封面分别以老满文与新满文签书“无圈点字档子”或“加圈点字档子”,并注明朝年月起止时间。这两部重抄本,都用无格宣纸,书法潦草,故称“草写本”。继以草写本为蓝本,再行加工编排,抄出无圈点字档子和加圈点字档子各一部,黄绫函,黄绫册衣,泾纸朱丝栏,书法楷正,俗称“正写本”或。大黄绫本”,其函帙、册数仍如草写本。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照正写本重抄无圈点字档子与加圈点字档子各一部,内外形尺寸略小,质料较次,黄绫函,黄绫册衣,泾纸朱丝栏,俗称“副本”或“小黄绫本”,函帙、册数与正写本同。至此,《满文老档》实共七部。重抄完毕,将草写本同;原本一并存入内阁大库,大黄绫正本藏於京城皇宫内,小黄绫副本送盛京宫中崇谟阁庋藏。现在,原档三十七册保存在我国台湾省台北市“故宫博物院”,草写本和大黄绫正本保存於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小黄绫副本保存在沈阳辽宁省档案馆。

《满文老档》历来就为中外文史学者所重视,并以各种形式出版公布於世。1918年,我国清末进土金梁招聘人员利用沈阳故宫崇谟阁所藏《满文老档》进行翻译,并将其部分内容刊印出版,名为《满洲老档秘录》,後来改称《满洲秘录》。其後又将部分译文在《故宫周刊》上连载,题为《汉译满洲老档拾零》。1923年, 日本学者藤冈胜二开始以拍摄於我国沈阳崇谟阁的《满文老档》为蓝本译成日文,1939年影印出版。其後在日本文部省的资助下,成立了《满文老档》研究会,将《满文老档》全部译成日文,并将其满文用罗马字拼写,从1955年开始,分七册出版。1964年,我国台湾省学者广禄等开始译注《满文老档》原本。其後以《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为书名发表。1969年,台湾“故宫博物院”将《满文老档》原本全部影印公布,名为《旧满洲档》,分装十册。

近年来,国内史学、语言学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学术界皆视《满文老档》为重要史料,迫切要求准确译成汉文发行。为此,1978年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作,成立了《满文老档》译注工作组,由任世铎任组长,周远廉任副组长,其成员有关孝廉、张凤良、郭美兰、刘建新、罗丽达、佟永功、富丽、季永海、赵展。

译注组全体成员以保存在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音写本和照写本为蓝本,两相对照进行翻译,并参考了有关史料,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纠正了各种《满文老档》译注本中出现的错误与不妥之处,译文力求做到准确完整,通顺易懂,并能体现历史文件的时代语言特点和风格,以适应学术研究的需要。

本书按朝年顺序排列。天命朝译文由任世铎、关孝廉总审校,天聪朝崇德朝译文由关孝廉总审校。最後由周远廉通校。本书的人地名索引主要由张凤良编制,郭美兰参加了部分编制工作。本书文字由张凤良誊抄。

本书在翻译出版过程中,承蒙史学界及出版界有关同志的热心鼓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的屈六生同志为本书的出版协助做了不少工作。中华书局的朱慧同志作为责任编辑,张英同志负责本书的影印工作,并予具体指导;李侃、刘德麟、陈铮、尹新鑑同志为本书的影印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满文老档》文字古老,多以口语形式记述,语法结构未作规范,兼之我们的语文水平有限,历史研究不够深入,在翻译中错误和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满文老档》译注工作组

一九八七年

猜你喜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二·李心传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科举制度仅仅是讲名讲·雍正
  七国考卷八·董说
  第二十三回 屯安阳宋义被杀 救钜鹿项羽立功·黄士衡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四十七·佚名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二·杨士奇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十七·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二·佚名
  二〇〇 拾遗子·周作人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司马迁
  李顺传·魏收
  岁时广记卷二·陈元靓
  卷二百七·杨士奇
  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三集卷三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三十一古今体一百十六首【癸未五】山西廵抚明德奏报得雨北省均沾山右旱忧斯忘彼岂予公既蒙解泽霏优渥遂问晋阳是异同【先是明德奏报晋省望雨甚殷京师於四月十七日

  • 卷一百一·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一百一司经局洗马掌局事兼翰林院修撰加二级【臣】王奕清奉旨校刊词人姓氏唐昭宗讳杰懿宗第七子即位後改名敏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人上元中举进士长安中

  • 卷六·冯琦

    钦定四库全书 海岱会集卷六 五言律诗 人日           黄 卿 人占逢七日春立已三朝岸柳催晨发河澌并夜消山犹含白雪云自缀青霄笑向闾阎说熙雍赖圣朝 春雨           陈 经 南亩迟灵雨东风酿

  • 列传第一 皇后列传·魏收

    汉因秦制,帝之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妃曰皇后,余则多称夫人,随世增损,非如《周礼》有夫人、嫔妇、御妻之定数焉。魏晋相因,时有升降,前史言之具矣。魏氏王业之兆虽始于神元,至于昭成之前,世崇俭质,妃嫱嫔御,率多阙焉,惟以次第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九·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五年五月甲戌朔赐尚书礼部员外郎任申先进士出身王明清挥麈录靖康初李伯纪荐任申先赐对钦宗问以燕事即批出赐进士出身自是进用按申先靖康初以布衣召入遂补京官未尝赐出身也乙亥上初谒太庙时章怀皇后忌

  • 第九十二回 贪女色吞针欺僧侣 戕妇翁拥众号天主·蔡东藩

      却说卢循侵掠海滨,连年未已,虽前应桓玄招抚,受职永嘉太守,仍然未肯敛锋。见八十九回。当时为刘裕堵击,一再败循,循弃去永嘉,浮海南走。及裕起义讨玄,循复转寇南海,攻陷番禺,执住广州刺史吴隐之,自称平南将军,摄广州事,使姊夫

  • 卷第一百二十四·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宋纪六〔起玄黓敦牂(壬午),尽柔兆阉茂(丙戍),凡五

  • 卷之四百三十一·佚名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冬十月。辛巳朔。享太庙。遣礼亲王世铎恭代行礼。外记注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纪昀

    列传元 【六】○元六塔本【阿尔济苏特穆尔 德哷威苏 索约勒哈陶默巴】苏克孟克萨喇【博廸苏】李桢 高智耀【睿】特尔格塔本苏克孟克萨喇李桢高智耀特尔格△塔本塔本伊吾庐人人以其好扬人善称之曰扬公初从太祖讨诸部

  • 通志卷九十七·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十前汉蒯通 伍被 江充 息夫躬 石奋 卫绾直不疑 周仁 张 贾谊 爰盎 鼂错张释之 冯唐【魏尚】汲黯 郑当时 贾山 邹阳枚乘【子臯】路温舒蒯通范阳人也本与

  • ●郑氏史料续编卷一目录·佚名

    一、浙闽总督张存仁等揭帖(报明调发广东省官兵)顺治四年三月二十八日(一)二、吏部题本(漳州府海防同知乏员,未便以标下听用武职滥补文缺,请由吏部另行题补)顺治四年六月初七日(二)三、浙闽总督张存仁揭帖(塘报抵闽剿「贼」日期)顺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三·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韩忠武王世忠中兴佐命定国元勲之碑赵雄上纉祚之十五年威行德孚丕冐海隅出日罔不畏服罔不愿为臣妾上益励精行健冀大有为闻鼓鼙而思勲臣于昕夕不忘乃二月甲午制曰韩世忠感会风云功冠诸将可特赐谥忠武盖太师

  • 卷六十七·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巻六十七乾隆二十四年春正月庚寅恩谕加增甘省运价办给营驿粮料各事宜上谕大学士曰甘省承办军需一切粮料草束食物等项采购既多价值未免增长所有额支运脚亦恐不敷前已屡经降防节次量为増

  • 徐贤妃传·欧阳修

    太宗贤妃徐惠,是湖州长城县人。出生后五个月就能说话,四岁就能通读《论语》、《诗经》,八岁就能自己做文。其父徐孝德,曾试着要她模拟《离骚》做《小山篇》,其辞有:“仰望幽深岩谷而流目,抚摸桂树枝叶以凝想。千秋万代啊难逢

  • 黄埔条约·佚名

    今大清国与大佛兰西国以所历久贸易、船只情事等之往来,大清国大皇帝、大佛兰西国大皇帝兴念及妥为处置,保护懋生,至于永久,因此两国大皇帝酌定议立和好、贸易、船只情事章程,彼此获益,根深柢固,是以两国特派本国全权大臣办理

  • 出生菩提心经讲记跋·太虚

    出生菩提心经,二十二年春讲于雪窦。宝忍于闽南毕业,从至雪山司会计,精成唯识,而回向兜率。余开讲后而命代讲,故仅记首讲。宝次年离雪返鄂,闻曾住持宜昌某寺,抗战起逝世。今印布此经,以其记录附之,专祝遂生睹史!太虚志于缙云。三

  • 药师法会愿文衍义叙·太虚

    药师法会者,乃戴公季陶等朝野耆硕,以天灾迭降,国难纷乘,皆众业所积成,冀民心之改善,敦请护国宣化广慧班禅大师,在首都宝华山隆昌寺,率领净众,依药师七佛本愿功德经之所修建。诸耆硕不惟欲仗佛正法洎僧伽果德,销祸培福;而尤重随学

  • 查潘斗胜全传·佚名

    晚清人情世态小说。又名《查潘斗胜香国绮谈》。今见清光绪辛丑(1901年)上海书局石印巾箱本,四卷三十回。封面题“查潘斗胜全传”,扉页署“辛丑暑月上海书局。”首有光绪辛丑六月“剑南白口口叟”序,图3叶6幅。正文半叶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