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列传

元 【六】

○元六

塔本【阿尔济苏特穆尔  德哷威苏  索约勒哈陶默巴】

苏克

孟克萨喇【博廸苏】

李桢

高智耀【睿】

特尔格

塔本

苏克

孟克萨喇

李桢

高智耀

特尔格

△塔本

塔本伊吾庐人人以其好扬人善称之曰扬公初从太祖讨诸部屡阨艰危复从围燕征辽西下平泺白霿诸城戒军士毋妄杀太祖闻而

喜之俾镇抚白霿诸郡号行省都元帅久之徙治兴平兴平兵火伤残惨无生意塔本召父老问所苦除之薄赋敛役有时归者四集始至户止

七百不一二年乃至万户庚寅诏益中山平定平原隶行省甲午盗李仙赵小哥等作乱塔本止诛首恶宥其诖误癸卯卒追封营国公谥忠武

子阿尔济苏特穆尔

阿尔济苏特穆尔

德哷威苏

索约勒哈陶默色

阿尔济苏特穆尔

阿尔济苏特穆尔嗣父职为兴平等处行省都元帅一遵先政兴学养士轻刑薄徭虽同僚不敢私役一民从伐高丽有功岁丙辰卒追封

营国公谥武襄子阿勒台宪宗时命为平滦路达噜噶齐始至蠲银盐酒等税八分之一至元十年岁饥发粟振民全活甚众僚属始至阿勒台

必遗之盐米羊畜什器曰非其它也欲其不剥民耳姻族穷者月有常给民丧不能葬者与之棺椁泺为孤竹故国乃庙祀伯夷叔齐以励风俗

二十五年卒追封永平郡公谥忠亮子德哷威苏

德哷威苏

德哷威苏少好读书成宗时入宿卫累迁河间路总管属岁饥出俸金及官库所积振之活数十万人河间当水陆要冲囡方供亿皆取给

焉德哷威苏立法调遣民便之复增置便习弓马尉益逻兵之数于是盗贼屏息陵州羣凶为官民害悉收系死狱中后升辽阳行省参知政事

子索约勒哈陶默色

索约勒哈陶默色

索约勒哈陶默色十二宿卫英宗潜邸当服御诸物英宗即位拜监察御史 【按索约勒哈陶默色为监察御史时首言国家政柄总归

中书不得隔越奏事凡有奏行布告并从中书省送国史翰林详定可否廷议是之着为令语具载元典章本传失载】 至治元年诏起大剎于

京西寿安山与御史观音保等上章极谏以为东作方始而兴大役以耗财病民非所以祈福也初丞相特们德尔疾忌台谏至是特们德尔之

子索诺木为治书侍御史密奏宿卫旧臣讪上以扬巳之直大不敬也乃杀索约勒哈陶默色泰定初追封永平郡公谥贞愍 【按续通考作

追封永平郡王元史类编作谥忠愍并与此异谨附识】

△苏克

苏克蒙古奇■〈口耒〉氏世传李唐外族父辉图事太祖尝从令班珠尔河水苏克沈勇有谋雅为太宗所知命使金觇其虚实至河金

人闭之舟中七日始登南岸又三旬乃达汴及见金主曰天子念尔土地日狭民力日疲故遣我致命尔能修岁币通好则转祸为福矣金主取

金巵饮之酒曰归语汝主必欲加兵敢率精锐以相周旋岁币非所闻也苏克饮毕即怀金巵以出默识其地理阸塞城郭人民之强弱既复命

以金巵献帝喜曰我得金于汝手矣复以赐之始征兵南伐兵至河北岸方舟钦渡金军阵于河南帝令仪卫导苏克中行亲率偏师乘阵西策

马渡河会睿宗军亦由襄邓至两军夹攻之及金亡诏赐金护驾士五人曰以旌汝为使之不辱也岁乙未授山西大达噜噶齐受命方出有回

回六人讼事不实将抵罪遇诸途急止监者曰始缓其刑当入奏复见帝曰此六人名著西域徒以小罪诛之非所以怀远人也愿以赐臣使自

悔悟迁善为他日用帝意解召六人谓之曰生汝者苏克也其竭力事之其宽大爱人多类此卒追封宣宁王谥忠襄子六曰察罕曰伊噜古都

斯曰哈瑠图曰呼兰曰和塔拉布哈曰布哈察罕伊噜古都斯哈瑠图皆从乌拉齐太子出征以战功显呼兰袭职鉏强植弱均役平刑阖郡安

辑时西方之盗有甄军判者率羣盗往来阜平曲阳间杀人而夺之财呼兰曰此大盗也县岂能制哉即遣千人捕甄杀之剿其余党害乃除卒

追封云国公谥康忠子托多约苏袭爵养母完颜氏以孝闻卒追封云国公谥显毅

△孟克萨喇

孟克萨喇察罕扎拉尔氏曾祖齐拉衮克酬祖绰鄂父诺海并事烈祖及太祖嗣位年尚幼所部多叛亡绰鄂独不去皇弟柴济萨哈勒阴

擿之去谢不从绰鄂精骑射帝甚爱之号为默尔根帝尝与贼遇将战有二飞骛至命绰鄂射之一发而坠贼望见惊曰善射若此飞鸟且不能

逃况人乎不战而去从征柰曼敌率锐兵鼓而进绰鄂按兵不动敌疑畏不敢前太祖征默尔奇斯兵溃绰鄂与其弟左右力战以卫会乌梁海

哲哩木来援敌乃引退诺海事太祖备历艰险未尝形于言帝嘉其忠且念其世勋诏封怀洛阳百七十五户孟克萨喇事睿宗恭谨过其父尝

从攻凤翔首立奇功定宗升为断事官刚明能举职宪宗在藩邸深知其人从征俄罗斯阿拉钦察诸部常身先诸将及颁所俘宝玉则一无所

取宪宗益重之倍治藩邸之分民虽太后及诸嫔御小有过失知无不言以故邸中人咸敬惮之乃以为断事官之长其位在三公上犹汉中大

将军也既拜命出问其僚曰我当以何道守官众默然又问夏人果斡进曰夫札尔古齐之逆犹宰之刲羊也解肩者不使伤其脊在持平而巳

孟克萨喇即起入帐内为帝言之果斡由是知名定宗崩宗王巴图罕大会宗亲议立宪宗辉和尔巴拉曰实勒们皇孙也宜立诸大臣莫敢言

孟克萨喇独曰先皇后立定宗时汝何不言耶有异议者吾请斩之众不敢异乃奉宪宗立之 【按宪宗纪载巴拉欲立实勒们穆格折之巴

拉语塞乌兰哈达及巴图赞成之议遂定与本传异】 宪宗既立察哈台之子及阿齐台等谋作乱刳车辕藏兵其中以入辕折兵见哈苏齐上

变孟克萨喇即发兵出迎悉就禽宪宗亲简有罪者付之鞫治孟克萨喇悉诛之由是委任益博有当刑者辄以法刑之乃入奏帝无不报可癸

丑辛帝以孟克萨喇当国时多所诛戮及是咸胜谤言 【按王惮撰史天泽家传云监郡孟克萨喇以兵数万散处州郡间伐桑蹂稼井里骚

然是谤言亦非无因也本传不载监郡之官岂其有讳词也】 乃为诏谕其子厯叙其祖父之忠勤以申警戒之意至顺四年追封衮国公子四

人长托欢次托尔齐次额森特穆尔次特穆尔布哈特穆尔布哈子曰特济讷曰噶勒哈斯曰博迪苏

博迪苏

博迪苏

博迪苏幼入宿卫为博啰齐厯事成宗武宗由光禄少卿擢同知宣徽院事还授左丞相延佑四年 【原文误作二年今依仁宗纪及宰

相年表改正】 拜中右丞相时方承平日久君臣端拱百姓又安一时号称极治英宗时以大宗正札尔古齐出镇北方边民安堵泰定闲还朝

加太保 【按三公表泰定元年巴延彻尔为太保其二年至四年则图古勤也博迪苏为太保表失载】 及都尔苏构兵上都兵溃博迪苏奉

玺绶来上文宗嘉之拜太傅卒博迪苏为人清愼宽厚号称长者其殁也贫无以为敛人皆叹其廉追封威平王三子长茂穆尔德济次普尔普

次巴朗朗朗而孤其母吉雅展氏二十而寡守节不他适后为大宗正府札尔古齐

△李桢

李桢字干臣其先西夏国族子也金末桢以经童中选既长入为质子以文学得近侍太宗嘉之赐名鄂尔绰勒笔且齐从皇子库春伐金

下河南诸郡往唐邓二州数民实振恤饥寒归者如市戊戌从大将察罕下淮甸以功授军前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奏访天下儒士令所在优

赡之辛丑师围寿春不下桢单骑入敌垒晓以利害明日与其将二人率众来降桢表言襄阳乃吴蜀之要冲宋之喉襟得之可为他日取宋之

基定宗嘉其言庚戌授襄阳军马万户丙辰党宗命桢率师巡哨襄樊戌午帝亲征召桢议事卒于合州

△高智耀

高智耀河西人世仕夏国曾祖逸大都督府尹祖良惠右丞相智耀登本国进士第夏亡隐贺兰山太宗时召见将用之遽辞归皇子库腾

镇西凉儒者皆隶役智耀言非便请除之皇子从其言欲奏官之不就宪宗即位智耀入言儒者学尧舜禹汤文武之道用之则治宜养其材以

资用帝问儒家何如巫医对曰儒以纲常治天下岂方技所得比帝曰善前此未有以是告朕者诏复海内儒士徭役无有所与世祖在潜邸巳

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言儒术有补治道反复数千言帝铸印授之命凡免役儒户皆从之时淮蜀士遭俘虏者皆没为奴智耀奏请除之以风

厉天下帝然之即拜翰林学士命循行郡县区别得数千人或言其诡滥帝诘之对曰士譬则金也金色有浅深谓之非金不可才艺有浅深谓

之非士亦不可帝悦更宠赉之智耀又言国初庶政草创纲纪未张宜仿前代置御史台以纠肃官常至元五年立御史台用其议也擢西夏中

兴等路提刑按察使会西北藩王遣使入朝帝求聘使智耀请行至上京卒追封宁国公谥文忠子睿

高睿

高睿

睿资禀直亮智耀之北使也携之以行及卒近臣以睿见时年十六授符宝郎出入禁闼恭谨详雅授指挥副使累官嘉兴路总管有宿盗

昼掠民财睿下令生擒之一郡以宁擢江东道提刑按察使部内草窃陆梁声言围宣城郡将怯懦城门不开睿责之曰官先示弱民何所凭命

密治兵卫洞开城门寇以有备不敢进遂讨平之迁浙西道肃政廉访使盐官州民有结党持郡邑短长者睿悉按以法改淮东道肃政廉访使

盗窃真州库钞有司追逮平民睿谳得其情纵遣之未几果得真盗拜南台御史中丞务持大体有儒者风延佑元年卒追封宁国公谥贞简子

纳麟自有传

△特尔格

特尔格嘉纳克氏克实密尔人父鄂拓克齐与叔父纳摩俱学浮屠氏兄弟相谓曰世道扰壤吾国将亡东北有天子气盍往归之乃偕入

见太宗礼遇之定宗师事纳摩使鄂拓克齐省民瘼宪宗尊纳摩为国帅总天下释教鄂拓克齐亦贵用事领克实密尔万户奉诏往谕克实密

尔为其国主所杀帝发兵诛国主元贞元年封代国公谥忠遂鄂拓克齐之殁特尔格甫四岁从纳摩入见帝方食鸡辍以赐之特尔格捧而不

食帝问故对曰将以遗母帝奇之世祖即位召见命隶丞相博啰备宿卫先是世祖事宪宗甚亲爱后以谗稍疏国师导世祖宜加敬愼遂友爱

如初至是帝将用特尔格曰吾以酬国师也于是特尔格年十七命掌饔膳汤药日益亲密至元十六年特尔格奏曰武臣佩符古制也今长民

者亦佩符请省之以彰武职从之十七年进尚膳监时高州人言境多野兽愿捕以充贡特尔格曰捕兽充贡徒扰民耳不可听从之进司农寺

达噜噶齐从猎巴雅尔之地猎人射兔误中名驼帝命诛之特尔格曰杀人偿畜刑太重帝惊曰误耶史官必昼亟释之庾人有盗凿秔米者罪

当死特尔格谏曰臣鞫庾人其母病盗秔欲食母耳请贷之牧人有盗割驼峯者将诛之特尔格曰生割駞峯诚忍人也然杀之恐乖陛下仁恕

之心诏皆免死二十二年奏司农寺宜升为大司农司 【按百官志至元二十年改务农司为司农寺二十三年又改为大司农司本传纪年

均与志异】 秩二品使天下知朝廷重农之意制可桓州饥民鬻女子为食奏以官帑赎之二十四年从征纳颜至苏尔图之地叛王塔布岱率

兵奄至特尔格奏曰彼众我寡当设疑以退之于是帝张盖据迹特尔格从容进酒敌惧有伏遂引去二十九年进中书平章政事大德三年乞

解机务仍授平章政事议中书省事俾掌诸王朝见之礼七年复拜中书平章政事平滦大水奏请散财振恤从之十年辽王托克托入朝从者

执兵入大明宫特尔格劾止之王惧谢从幸晋山饥民相望特尔格辄发廪振之既及陈疏自劾帝称善武宗即位有诉宁远王库库楚逆谋者

命诛之特尔格辨其诬得免死徙高丽仁宗皇庆元年授开府仪同三司太傅录军国重事乃进奏世祖子惟宁远王在宜赐还从之二年卒追

封秦国公谥忠穆加封延安王谥忠献子六人呼察淮东宣慰使平安努太平路达噜噶齐额实赫同知山东宣慰使事呼喇台同知真定总管

府事伊克玛勒同知都护府事重喜隆禧院副使孙八人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七 罗宪(兄子尚) 滕修 马隆 胡奋 陶璜 吾彦 张光 赵诱·房玄龄
  卷二十六·志第二·天文二·张廷玉
  ●簷曝雜記卷五·赵翼
  千百年眼卷一·张燧
  卷之二百九十·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佚名
  通志卷一百八十六·郑樵
  七三二 谕校书错误之总裁总阅等着分别罚俸·佚名
  卷二十一·吕中
  张烈传·李延寿
  刘赞传·薛居正
  李成梁传·张廷玉
  卷十五·黄训
  ●皇朝通典卷九十七·佚名
  沈燕谋·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十六·彭定求

        卷86_1 【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应制以题坐右】张说   文明遍禹迹,鳏寡达尧心。正在亲人守,能令王泽深。   朝廷多秀士,熔炼比精金。犀节同分命,熊轩各外临。   圣主赋新诗,穆若听薰琴。先言教为本,次言则是钦

  • ●白石道人歌曲卷六·姜夔

    番阳姜夔尧章撰 辽阳陈思慈首疏证自度曲+秋宵吟+凄凉犯+翠楼吟+湘月○自度曲秋宵吟【越调】□□□□□□□□□□□□□□□□□□□□□□□□□古帘空坠月皎坐久西窗人悄蛩吟苦渐漏水丁丁箭壶催晓引□□□□□□□□□

  • 卷四百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十五貍类五言古以野貍饷石末公因侑以诗 【眀】刘 基野貍性狡猾夜动昼则潜絷之笼槛中耳弭口不呥当其得意时足爪长且铦跳踉逞俊捷攫噬靡有餍贫家养一鸡冀用易米盐尔黠弗自食寻声

  • 卷三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七·脱脱

        周执羔 王希吕 陈良祐 李浩 陈橐 胡沂 唐文若 李焘   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宣和六年举进士,廷试,徽宗擢为第二。授湖州司士曹事,俄除太学博士。   建炎初,乘舆南渡,自京师奔诣扬州,不及,遂从隆祐太后

  • 第七十九回 裂制书郭太后叱奸 信卜士张工头构乱·蔡东藩

      却说昭义节度使刘悟,因不肯移节,仍守原镇。监军刘承偕,在宫时得宠太后,视为养子,既为昭义监军,恃恩傲物,尝在大众前窘辱刘悟,且阴与磁州刺史张汶,谋缚悟送阙下。悟窥破阴谋,讽军士杀汶,并执住承偕,举刀拟颈。幕僚贾直言责悟

  • 读礼通考卷四十一·徐乾学

    丧仪节四初终下唐开元礼三品以上丧干学案开元礼原本分三品以上五品以上六品以下为三篇杜氏通典及新唐书凶礼志则彚而为一今依通典取三品以上为主而四品以下之异者则仍采通典之注以别之庶便于观览云初终 有疾丈夫妇人

  • 卷之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两朝纲目备要卷三·佚名

    光宗绍熈五年【甲寅】春三月夀皇不豫夏四月朱熹始拜命赴潭州五月至镇五月夀皇疾寖棘上不能视疾人情益惧戊寅赦天下以夀皇服药故甲申皇子嘉王过重华宫王府賛读黄由乞令王过宫问疾辛巳上奏未报讲官

  • 齐炀王宇文宪传·李延寿

    齐炀王宇文宪,字毗贺突,周文帝宇文泰之子,达步干妃所生。他性情通达睿敏,有器识度量。最初被封为涪城县公。从小与武帝一起攻读《诗经》、《左传》,都能领会其中的要旨,得到里面的精华。宇文泰曾赐给儿子们好马,任他们自己选

  • 苏定方传·欧阳修

    苏烈别名定方,别名更有影响,冀州武邑县人,后来迁居到始平。父亲名邕,隋朝末年,带领家乡几千人众,替自己的州郡讨伐贼寇。苏定方勇猛果敢,十五岁,跟随父亲征战,多次率先冲锋陷阵。苏邕去世后,苏定方接替带领父亲的队伍,打败了势力

  • 四书通凡例·胡炳文

    四书通凡例一语录凡朱子未定之説与门人传录差误及重意者不复出门人姓氏依纂疏例亦不复纪一集注谓集诸家之注而为之也或融其意或举其辞字字称停不可増减今集成复举朱子以前诸议论是朱子当时犹有遗者也今并不复出或张氏

  •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①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②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③必于是,颠沛①必于是。” 【注释】 ①这句的“得”’宇应是”去”字之误

  • 卷二十·佚名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十复次善现,所言菩萨摩诃萨者,於意云何。即内空增语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即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

  • 第五十一卷·佚名

    观天品之三十(夜摩天之十六)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第七地处。名广博行。众生何业。生彼地处。彼见闻知。或天眼见。若人曾知持戒善心。不杀不盗。如前所说。复舍邪欲。所谓有人或到林中。近妙声鸟。彼妙声鸟。

  •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一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一卷科南本涅槃经序元崇圣院传天台宗教校经沙门师正述吾佛大圣人。最后双林会上。为末世比丘普及大地众生明心见性。而说是经也。备明戒检。广开常宗。摩诃止观。依之为扶律显常。喻之以赎命重

  • 卷第十五·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十五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南三 洪州黄檗断际希运禅师(南三百丈海嗣) 上堂。汝等诸人尽是噇酒糟汉。与么行脚何处更有今日。还知大唐国里无禅师么。时有僧问。祇如诸方尊宿尽聚众开化。

  • 金丹就正篇·陆西星

    书共3篇,其要旨在阐述成大丹必须阴阳双修的观点。认为金丹之道必资阴阳相合而成,「阴阳者,一男一女也,一离一坎也,一铅一汞也,此大丹之药物也。夫坎之真气谓之铅,离之真精谓之汞,先天之精积于我,先天之气取予彼。何以故?彼坎也,

  • 太玄金锁流珠引·李淳风

    原题唐李淳风注并序。然唐宋公私书目皆无着录,疑为宋元道士之作。原书二十九卷,并序文一卷,合共三十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据该书〈序〉称,其书本名《金箓行法》,后改「金箓」为「金锁」。金锁之意,为「锁魂炼魄,求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