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一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

御选历代诗余卷一百一

司经局洗马掌局事兼翰林院修撰加二级【臣】王奕清奉旨校刊

词人姓氏

昭宗讳杰懿宗第七子即位後改名敏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人上元中举进士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除给事中考功郎坐赃配流岭表神龙中授起居郎加修文馆直学士侍宴为回波词悦帝因赐牙绯寻为太子詹事开元初卒善属文尤长七言与宋之问齐名有集十卷

李景伯邢州柏仁人怀远之子景龙中为谏议大夫景云中进太子庶子终右散骑常侍

张说字道济一字说之其先自范阳徙河南遂为洛阳人永昌中对策贤良方正第一授校书郎迁左补阙中

宗朝累迁至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睿宗即位擢中书侍郎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开元初进中书令封燕国公出为幽州都督召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迁左丞相授开府仪同三司卒諡文贞有集二十卷明皇使就家録其文行於世

李白字太白凉武昭王九世孙其先陇西成纪人後徙居蜀天宝初游长安贺知章见其文言於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命供奉翰林恳求还山赐金放归後坐永王璘事流夜郎会赦还代宗立以左拾遗召已卒其所制清平调菩萨蛮诸阕实词调所自起云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开元九年进士第一调太乐丞擢右拾遗历监察御史累迁给事中肃宗立下迁太子中允进中庶子终尚书右丞赠秘书监後代宗求其乐章其弟缙集为十卷表上之

元结字次山瀼州人天宝十二载进士苏源明荐之肃宗召见上时议三篇擢监察御史迁水部员外郎拜道州刺史进容管经略使卒赠礼部侍郎自称浪士更称聱叟亦曰漫叟

张鹤龄一名松龄志和之兄官浦阳尉

张志和字子同金华人本名龟龄以明经擢第献策於肃宗得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録事参军改今名坐事贬南海尉经量移不愿之官扁舟江湖自称烟波钓徒宪宗尝命物色之不能致着书十二卷名元真子亦以自号

崔液字润甫安喜人中书侍郎仁师之子官至殿中侍御史坐兄湜事废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中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後鄂岳观察使吴仲儒诬奏贬潘州南巴尉寻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有集十卷

韦应物京兆人周逍遥公夐之後永泰中任洛阳丞历鄠栎阳二县令建中二年除比部员外郎出刺滁州改江州入为左司郎中贞元初又刺苏州有诗文集十卷韩翃字君平南阳人天宝十三载进士侯希逸节度淄青表佐幕府李勉任宣武复辟之建中初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终中书舍人有集五卷

戴叔伦字幼公润州金坛人师事萧頴士贞元中及第刘晏奏为主运湖南嗣曹王皋领湖南表在幕府杨惠琳劫之不从建中中李希烈反留叔伦守抚州刺史封谯县男後迁容管经略德宗尝赋中和节诗遣使宠饯代还卒於道

张仲素字绘之元和中为翰林学士韦贯之谓学士所以备顾问不宜专取词艺奏罢之

王建字仲初颍川人大历十年进士官渭南尉历秘书丞侍御史出为陕州司马从军塞上後归卜居咸阳有集十卷

刘禹锡字梦得中山人贞元中进士复登博学宏词科为监察御史与王叔文善擢屯田员外郎叔文败贬朗州司马召还复出刺连州又历夔和二州入为主客郎中裴度荐为集贤直学士迁太子宾客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有集四十卷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贞元九年进士再登博学宏词科授校书郎历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王叔文用事擢礼部员外郎後坐叔文党贬邵州刺史再贬永州司马元和十年徙为柳州刺史卒刘禹锡编定其集凡四十五卷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太原人徙下邽贞元中进士拔萃补校书郎元和初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进左赞善大夫贬为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入为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转中书舍人出刺杭州分司东都复刺苏州文宗立以秘书监召迁刑部侍郎拜河南尹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赠尚书右仆射諡曰文自号醉吟先生又号香山居士有长庆集七十五卷

李德裕字文饶赞皇人元和宰相吉甫之子以廕补校书郎累迁至翰林学士进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出为浙西观察使文宗立召拜兵部侍郎节度郑滑徙劒南西川太和七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赞皇县伯武宗立再入相以平刘稹功拜太尉进封赵国公改卫国大中初贬崖州司户卒懿宗朝追复故官赠尚书左仆射有会昌一品集二十卷姑臧集五卷行於世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贞元宰相佑之孙太和二年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勲员外郎复自乞为湖州刺史踰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终中书舍人有樊川集二十卷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贞观宰相彦博之後累举不第大中末为方山尉徐商镇襄阳署廵官及商执政欲白用之会商罢遂废唐自大中以後诗衰而倚声作至庭筠始有专集名握兰金荃与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并传於世

段成式字柯古临淄人长庆宰相文昌之子会昌时累擢尚书郎出为吉州刺史终太常少卿

皇甫松一作嵩字子奇睦州人工部郎中湜之子崔怀宝

郑符字梦复荥阳人官秘书监

张希复字善继常山人牛僧孺之壻河南府士曹集贤校理後官学士有与段成式郑符联句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人咸通末进士由宣歙幕召为礼部员外郎迁郎中僖宗幸凤翔间关至行在拜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後还河中屡徵不起昭宗在华召拜兵部侍郎复固辞隐居中条山之王官谷名其亭曰休休自称耐辱居士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不食而卒有一鸣集三十卷

韩偓字致尧一字致光万年人龙纪元年进士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累迁左谏议大夫王溥荐为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从昭宗幸凤翔迁兵部侍郎进承旨欲相者三四皆固辞後为朱全忠所恶贬濮州司马天佑二年复召为学士偓不敢入朝挈家南依王审知自号玉山樵人所着有金銮密记五卷诗一卷又香蔹集一卷

张曙小字阿灰成都人侍郎褘子龙纪元年进士林楚翘

方外

吕岩字洞宾京兆人咸通中举进士两为县令值黄巢乱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宫嫔

杨太真小字玉环永乐人蜀州司户参军元琰之女始为夀王妃开元二十八年诏度为女道士赐号太真旋召入禁中称娘子天宝初册为贵妃

妓女

柳氏韩翃姬

刘采春浙人作罗嗊曲元稹亷问浙东有因循归未得不是恋鲈鱼之句或曰为好监湖春色耳谓采春也

女鬼

王丽真见才鬼録

後唐

庄宗名存朂小字亚子天佑五年嗣立为晋王破燕灭梁遂袭尊号改元同光在位三年性知音善度曲世传其一叶落宴桃源等词

和凝字成绩郓州人举进士仕後唐为翰林学士知制诰晋天福中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後汉时加太子太傅封鲁国公周显德中卒赠侍中有集共百余卷其长短句名红叶稿

南唐

中主李璟字伯玉徐州人唐宗室之裔嗣父昪僭号江南改元保大初名景通後奉周正朔避庙讳改名璟降称国主宋建隆二年卒其子从嘉乞追复帝号太祖许之庙号元宗有长短句数首

後主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璟之第六子建隆二年嗣立开宝八年国入於宋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中进封陇西郡公卒追封吴王赠太师煜妙於音律能自谱乐府後人合中主所作刻之为南唐二主词集一卷

冯延已一名延嗣字正中其先彭城人唐末徙家新安又徙广陵事李昪为校书郎继事璟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进中书侍郎左仆射同平章事後改太子太傅所着乐府甚多嘉佑中陈世修编定为阳春録一卷

徐铉字鼎臣会稽人父延休唐乾符中进士後仕吴遂家广陵铉与弟锴俱知名时号二徐铉始仕杨溥为秘书郎李昪时知制诰煜时累迁翰林学士归宋为直学士院给事中散骑常侍淳化初坐累黜静难军司马卒於邠有徐常侍集三十卷

张泌一作佖字子澄淮南人初官句容尉上书陈治道後主徵为监察御史历考功员外郎进中书舍人改内史舍人随煜归宋仍入史馆迁郎中归寓家毘陵有集一卷

卢绦字晋卿宜春人唐中书舍人肇之後举进士不第上书论事授沿江廵检後主用为凌波都虞候累迁昭武军节度留後进柱国归宋授冀州团练使

成幼文江南人官大理卿

耿玉真卢绦未遇时梦白衣女子歌菩萨蛮词且曰他日富贵相见於固子坡後绦入宋被刑有妇人耿玉真者同斩姿貌宛如所梦问其地为固子坡云

前蜀

後主王衍字化源许州人嗣父建僭号於蜀改元乾德後唐同光四年举国降天成中追封顺正公衍有才思尤好靡丽之词所制词曲蜀人皆传诵焉

韦庄字端巳杜陵人唐宰相见素之孙乾宁元年进士官左补阙王建为西川节度使昭宗命庄同李询宣谕遂留掌书记寻以起居舍人召建复表留之及僭号进庄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累官至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卒諡文靖有集二十余卷其弟蔼编定其诗为浣花集五卷

牛峤字松卿一字延峰陇西人唐宰相僧儒之後乾符五年进士历官拾遗补尚书郎王建镇蜀辟为判官後仕蜀为给事中有集三十卷

牛希济峤之兄子王衍时累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降於後唐明宗拜为雍州节度副使

庾传素事王建为蜀州刺史累官至左仆射同平章事罢为工部尚书衍嗣立加太子少保兼中书侍郎後降唐授刺史

毛文锡字平珪南阳人唐太仆卿龟范子登进士仕蜀为翰林学士迁内枢密使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贬茂州司马随衍降唐复仕後唐与欧阳炯等并以词章供奉内庭所着有前蜀纪事二卷茶谱一卷

薛昭藴官至侍郎

魏承班父弘夫为王建养子赐姓名王宗弼封齐王承班为驸马都尉官至太尉

尹鹗成都人事王衍为翰林校书累官参卿

李珣字德润先世本波斯人家於梓州王衍昭仪李舜弦兄也为蜀秀才尝与宾贡有琼瑶集一卷

後蜀

後主孟?字保元初名仁赞邢州人嗣父知祥僭号於蜀改元广政宋乾德三年举国降封秦国公卒赠尚书令追封楚王諡恭孝性好学尝集古今韵会五百卷亦工乐府

欧阳彬字齐美衡州人前蜀时官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充唐国通好使後归孟知祥历事?累官尚书左丞出为宁江军节度使

欧阳炯益州人事王衍为中书舍人後事知祥及?累官翰林学士进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从?归宋授左散骑常侍

顾夐前蜀时官刺史後事知祥累迁至太尉

鹿?扆事?为永泰军节度使进检校太尉加太保阎选蜀布衣时称为阎处士

毛熙震蜀人官秘书监

徐氏青城人有才色?册为贵妃升号慧妃别称花蕊夫人尝傚王建作宫词百首为时所称

南汉

黄损字益之连州人登梁龙德二年进士第後仕南汉刘龑居幕府累进尚书左仆射以极谏忤意退居永州卒或曰仙去所着有三要书桂香集射法

伊用昌南岳道士有异术

南平

孙光宪字孟文贵平人唐时为陵州判官天成初避地江陵高季兴据荆南署为从事历事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检校秘书兼御史中丞後劝高继冲归宋太祖授以黄州刺史将用为学士未及而卒自号葆光子有荆台笔佣橘斋巩湖诸集

徐昌图莆阳人与兄昌嗣并有才名陈洪进归宋令昌图奉表入汴太祖命为国子博士累迁殿中丞

陈金凤福清人唐福建观察使陈岩女王审知选为才人延钧立复嬖之封淑妃及僭号册为后金凤善歌舞尝作乐游曲

御选历代诗余卷一百一

猜你喜欢
  薛梦桂·唐圭璋
  卷 七·袁枚
  十八家诗抄·卷十九·曾国藩
  第七出 篾哄·李渔
  ●第二十七出 絮鞋·孟称舜
  卷八十五·徐世昌
  三集卷五十八·乾隆
  卷43 ·佚名
  卷一百三十·冯惟讷
  卷二百三十五·陈思
  卷一百十一·陈思
  卷四百六十五·曹学佺
  卷三百五十四·曹学佺
  詹玉词作鉴赏·佚名
  月洞吟序·王镃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程垓·唐圭璋

      垓字正伯,眉山人,有书舟词。   满江红   忆别   门掩垂杨,宝香度、翠帘重叠。春寒在,罗衣初试,素肌犹怯。薄霭笼花天欲暮,小风送角声初咽。但独褰、幽幌悄无言,伤初别。   衣上雨,眉间月。滴不尽,颦空切。羡栖梁归

  • 第五本·杨景贤

    万里韶光应节来 三天宝箓彻明开 分明龙女擎珠出 疑是仙人带月回 第十七出女王逼配 (唐僧引孙、猪、沙、马上,云)自离了黑风山,来到女人国。孙行者,女人国里何好?(行者云)师父,弟子铜筋铁骨,火眼金睛,钅俞石屁眼,摆锡jiba。

  • 昼梦·周作人

    我是怯弱的人,常感到人间的悲哀与惊恐。严寒的早晨,在小胡同里走着,遇见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充血的脸庞隐过了自然的红晕,黑眼睛里还留着处女的光辉,但是正如冰里的花片,过于清寒了,——这悲哀的景象已经几乎近于神圣了。胡

  • 卷四百八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八十九舒元舆舒元舆婺州东阳人元和中登进士第调鄠尉裴度表掌兴元书记拜监察御史再迁刑部员外郎改着作郎分司东都李训与元舆善训用事再迁左司郎中御史大夫李固言表知杂事固言辅政权知御史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七·杨仲良

      哲宗皇帝   逐小人上   元丰八年五月戊午,通议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蔡确守左仆射兼门下侍郎,通议大夫、知枢密院事韩缜守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殿中侍御史黄降言:『缜不堪大用,乞罢之。』不报。通议大夫、门下

  • 卷之九百六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六七九 陕甘总督勒尔谨奏续缴违碍书籍板片折·佚名

    六七九 陕甘总督勒尔谨奏续缴违碍书籍板片折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初六日陕甘总督臣勒尔谨跪奏,为续缴违碍书籍板片,恭折奏闻事。窃照甘省查缴违碍书籍一案,前据各属呈缴到臣,业经臣于上年四月内恭折奏缴在案。惟查甘省幅员辽

  • 卷四·会奏嘉义匪徒滋事一案附摺·丁曰健

    再,查近年台地查办匪徒滋事案内出力文武官员及兵勇义首人等,前镇臣遵奉谕旨奖励,并详请督抚臣核定保奏。仰荷圣恩,垂念海外岩疆,温纶普沛,是以偶有蠢动,无不勇往争先,得以立时扑灭,不至蔓延为害;是地方之乂安,悉由

  • 五五 一个难关·邹韬奋

    在香港办报,登记也是一个难关——这登记当然是向香港政府要求的。我在事前就听见说,“外江老”——不是广东人——尤其是名字被多数人知道的文人,要出面登记,是很不容易通过的,因为他们怕有什么政治作用。这在逻辑上似乎讲

  • 卷八十七 礼四·黎靖德

      ◎小戴礼   △总论   问:"看礼记语孟,孰先?"曰:"礼记有说宗庙朝廷,说得远后,杂乱不切於日用。若欲观礼,须将礼记节出切於日用常行者看,节出玉藻内则曲礼少仪看。"〔节〕   问读礼记。曰:"礼记要兼仪礼读,如冠礼、丧礼

  • 浮邱子卷十一·汤鹏

      训厚上  浮邱子曰:凡将化俗,廓其德行。德流为恩,恩流为俗。毋削性始,毋减礼数,毋厌短景,毋摭细故。削性始,则亲戚怨;减礼数,则师保羞;厌短景,则耇长咈;摭细故,则勋劳匮。孔子曰:&ldquo;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

  • 义与利的选择·孔子

    【原文】 子日:“君子喻①于义,小人喻于利。” 【注释】 ①喻:明白,懂得。 【译文】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读解】 这正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一样,把“义”与‘喇”作为一对对立

  • 卷十二·张虙

    钦定四库全书月令解卷十二      宋 张虙 撰季冬之月季冬者斗建丑之辰也汉志云纽牙於丑则丑纽也夏正为十二月日在婺女十二月之中三统历云日在危初度元嘉历云日在女十度日与斗建常相合丑与子合十二月斗建丑则日

  • 卷三百九十七·佚名

    △初分胜义瑜伽品第七十五之二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平等性中。诸差别相皆不可得。则诸异生若随信行若随法行若诸第八若诸预流若诸一来若诸不还若诸阿罗汉若诸独觉若诸菩萨摩诃萨众若诸如来应正等觉。如是一

  •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卷二之下·李通玄

    大唐北京李通玄撰第三修行住。忍波罗蜜为主。余九为伴。南义如前云。从此南行六十由旬者。以明从十二缘观竟。重观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上现行分别。一一根中所有现行分别。皆悉解脱。以前十二缘生观。观六根名色识三种

  • 吴都文粹·郑虎臣

    地方诗文总集。十卷,卷三至卷七为诗。宋郑虎臣编纂。郑虎臣字景兆,吴(今江苏苏州)人。曾为会稽尉。南宋德祐初,自请监押奸臣贾似道,押至漳州木绵庵,椎杀之。郑虎臣为吴中巨富,热心当地文献,辑此书以存苏州风土演变痕迹。吴中

  • 佩韦斋辑闻·俞德邻

    四卷。宋末元初俞德邻撰。俞德邻字宗大,号大迂山人,又作太玉山人,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徙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咸淳九年(1273)进士及第。宋亡不仕,隐居以终。隐居期间,遍读经史百家之书,搜集朝野典故遗文,撰成此书。全书以

  • 郭氏传家易说·郭雍

    南宋郭雍撰。十一卷。《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据《宋史》记载,郭雍之父忠孝受业于程颐,著《兼山易解》;忠孝没后,其书散佚,雍则承父之学,撰为是书,故题曰《传家易说》。其大旨乃宗主程颐,阐发《周易》经传义理。《四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