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郑氏史料续编卷一目录

一、浙闽总督张存仁等揭帖(报明调发广东省官兵)顺治四年三月二十八日(一)

二、吏部题本(漳州府海防同知乏员,未便以标下听用武职滥补文缺,请由吏部另行题补)顺治四年六月初七日(二)

三、浙闽总督张存仁揭帖(塘报抵闽剿「贼」日期)顺治四年八月(四)

四、福建巡抚佟国鼐揭帖(延平情势甚危,发兵应援)顺治四年八月初九日(五)

五、浙闽总督张存仁题本(塘报汀属杀「贼」情形)顺治五年正月十五日(六)

六、浙闽总督张存仁题本(塘报邵武官兵剿杀光泰「贼寇」)顺治五年正月十五日(七)

七、浙闽总督张存仁残题本(塘报温郡官兵剿杀「贼寇」)顺治五年正月十五日(八)

八、浙闽总督张存仁揭帖(塘报官兵历次擒斩「逆贼」情形)顺治五年二月(九)

九、浙闽总督张存仁残揭帖(塘报官兵连次剿「贼」)顺治五年三月初二日到(一一)

一○、敕谕浙闽总督陈锦稿(一二)

一一、福建巡按周世科揭帖(闽省坐困已极,江西援兵突至,据实驰报)顺治五年四月(一三)

一二、浙闽总督陈锦奏本(密奏民情「贼势」)顺治五年四月二十一日(一四)

一三、浙闽总督陈锦揭帖(捷报克复建宁)顺治五年四月(一六)

一四、浙闽总督陈锦揭帖(详议剿抚机宜)顺治五年四月(一七)

一五、浙闽总督陈锦揭帖(确酌闽省官丁经制)顺治五年八月(一九)

一六、福建提督刘忠奏本(为兵分愈寡、饷乏难支,仰恳垂念事)顺治五年十月初六日(二○)

一七、浙闽总督陈锦揭帖(详议鼓铸,以通国宝)顺治五年十一月(二二)

一八、浙闽总督陈锦揭帖(塘报连复永春、德化两县)顺治六年正月初三日(二三)

一九、浙闽总督陈锦残揭帖(题报犯道潘映娄从「犯」逃归,发审口词)顺治六年二月十九日到(二五)

二○、福建巡按霍达揭帖(查报南安、惠安、安溪三县因撤被失始末)顺治六年三月(二九)

二一、福建巡按霍达题本(题报陈大有党附「叛贼」,破城劫饷)顺治六年九月二十四日(三○)

二二、福建巡按霍达残揭帖(大田署县事萧良材、尤溪署县事张尧政等囊橐库银,弃城出走,请加议处)顺治六年九月(三五)

二三、刑部题本(唐三捷等奉委防守泰顺,被「寇」攻围,请救擅离,请旨斥革)顺治六年十二月十一日(三九)

二四、南赣巡抚刘武元揭帖(塘报官兵攻克紫云台,平寨擒渠,大获全胜)顺治七年正月(四二)

二五、福建巡按史詥揭帖(查报同安失城知县张效龄任内收支钱粮并追缴该县官、县丞、典史擅支薪俸)顺治七年七月十九日到(四四)

二六、福建总兵马得功奏揭(因特颁敕印旗牌,恭谢天恩)顺治七年八月(四八)

二七、福建巡抚张学圣揭帖(进缴潮州总兵郝尚久「伪」新泰伯银印一颗并各官「伪敕印劄」)顺治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四九)

二八、兵部揭帖(议覆福建巡抚张学圣请发战马以资荡剿)顺治七年十二月(五○)

二九、刑部题本(议拟犯道潘映娄革职,永不叙用)顺治八年四月初七日(五一)

三○、顺治八年五月「海寇」突入白埕残件(六二)

三一、靖南王耿继茂揭帖(恳恩查给潮州总兵郝尚久眷属)顺治八年八月(六四)

三二、兵部和硕承泽亲王硕子等残题本(为漳浦、诏安两县失守事)(六四)

三三、广东巡按杨旬瑛题本(飞报平远县失守,镇平县万分危急)顺治九年三月三十日(七一)

三四、吏部残题本(为「海寇」继陷海澄、平和二邑事)(七三)

三五、敕谕浙闽总督刘清泰稿顺治九年十月初三日(七七)

三六、失名密奏区处海寇稿(建议招抚郑成功)(七八)

三七、敕谕浙闽总督刘清泰密稿(谕招抚郑成功、郑鸿逵)顺治九年十月初九日(七九)

三八、福建巡按王应元揭帖(漳郡克复在即,特请铨补缺官)顺治九年十月(八○)

三九、福建巡抚张学圣题本(大兵抵闽剿「寇」,粮饷供亿无额,请敕部议留起运钱

粮,以应所需)顺治九年十月十八日(八一)

四○、福建巡抚张学圣题本(恭报叛产在库银两,请存留地方,以充兵食)顺治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八三)

四一、户部尚书车克等残题本(议覆福建巡抚张学圣恭报叛产在库银两事)(八四)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 褚渊渊弟澄徐嗣王俭·萧子显
  ◎刑法二·徐天麟
  卷三·陈康祺
  卷之二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三十七·佚名
  皇王大纪卷四十九·胡宏
  八八九 谕内阁卓天柱因两目青盲着从宽改为应斩监候秋后处决·佚名
  世家卷第五 高丽史五·郑麟趾
  二三 范爱农·周作人
  哈剌亦哈赤北鲁传·宋濂
  卷四十五·雍正
  卷一百三十·赵汝愚
  杨文忠三録巻五·杨廷和
  卷一百九十三·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九十·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演·唐圭璋

      演字广翁,号秋堂,有盟鸥集。   摸鱼儿   太湖   又西风、四桥疏柳,惊蝉相对秋语。琼荷万笠花云重,袅袅红衣如舞。鸿北去。渺岸芷汀芳,几点斜阳字。吴亭旧树。又紧我扁舟,渔乡钓里,秋色淡归鹭。   长干路。草莽疏

  • 皇明诗选卷之六·陈子龙

    李雯舒章云间陈子龙卧子氏同撰宋征舆辕文氏七言古诗二薛蕙杨慎左国玑屠应峻王省曾唐顺之许应元皇甫涍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卢柟于慎行冯琦袁宏道◆薛蕙 【再见】龙虎山歌送范同年汝和○龙虎

  • 卷四百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十一鹿类四言古白鹿颂         【吴】薛综皎皎白鹿体性驯良其质皓濯如鸿如霜虞获子鹿        【唐】韦应物虞获子鹿畜之城陬园有羙草池有清流但见蹷蹷亦闻呦呦

  • 19、毒友·蒲松龄

    王子雅、王子平家人抬酒上云小生王子雅是也。俺兄弟二人,合高四于孩童相交,合他最厚。听说在葛天民家吃了大亏,不免去望他一望。 [耍孩儿]樊满城不是人,棒槌常打葛天民,怎么又权妹妹印;看着时势不大好,就该撒腿早起身,因什么

  • 卷一百九十六·列传第八十三·忠义四·宋濂

        ◎忠义四   普颜不花,字希古,蒙古氏。倜傥有大志。至正五年,由国子生登右榜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调河南行省员外郎。十一年,迁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蕲黄徐寿辉来寇,普颜不花战守之功为多,语在《道童传》。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五十四·陈厚耀

    曹史曹叔世家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于曹叔振铎卒子太伯脾立太伯卒子仲君平立仲君平卒子宫伯侯立宫伯侯卒子孝伯云立孝伯云卒子夷伯喜立夷伯二十三年周厉王奔于彘三十年卒弟幽伯彊立幽伯九年弟苏杀

  • 自序·彭遵泗

    史氏丹溪生憶甲申遺事而歎曰:嗟乎!自古殘忍之賊,亡甚獻忠;遭禍之烈,亦未如明季之蜀者也。蜀自獻藩啟封,世有令嗣,休養生息幾三百年;士民之庶、物力之饒,甲乎天下。其間雖經鄢藍播藺之亂,元氣猶存。故張逆一入,旋即敗歸,未大創也。

  • 封轨传·魏收

    封回的族叔封轨,字广度。封轨为人朴实稳重,勤奋好学,博通经传。他同光禄大夫武邑人孙惠蔚志趣相投交情很好,孙惠蔚屡次推举封轨说:“封生对于经书的义理,不但在章节句读上有不同的分析,而且他能标明其纲要和格式,概括其旨意和

  • 卷九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九十八前锋统领统领左右翼各一人【或以王公大臣兼领】掌本翼四旗前锋之政令前锋参领前锋侍卫左右翼各八人署前锋参领各四人掌督率前锋警跸宿卫每翼随印协理事务前锋参领侍卫各一人前锋校二

  • 述而篇·孔子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子曰:&ldquo

  • 礼记集説卷十·陈澔

    元 陈澔 撰问丧第三十五亲始死鸡斯徒跣扱上衽交手哭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伤肾干肝焦肺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故邻里为之糜粥以饮食之夫悲哀在中故形变于外也痛疾在心故曰不甘味身不安美也【鸡斯读为筓纚筓骨筓也纚韬发之

  • 道行经强弱品第二十四·佚名

    舍利弗问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高行耶。须菩提报言:我从佛所闻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无高行也。若干百千爱欲诸天。作是念。当为十方人发意为菩萨道者作礼。何以故?行般若波罗蜜。不中般泥洹故。如

  • 致国民政府函·太虚

    迳启者:顷据梅埔六属佛学院筹备处代表释桑空等函称:组织梅埔六属佛学院,函请咨呈贵政府,转饬梅埔行政机关出示保护,以利开办而兴佛事等因。查该代表等组织佛学院,纯为阐扬佛法,宏开正化,裨益世道人心甚钜。当经敝会照准,代为函

  • 佛说盂兰盆经疏下·宗密

    充国沙门宗密述四正解经文(二)。正解经文于中复二。初释题目。二解本文。初释题目。佛说盂兰盆经 此经总有三译。一晋武帝时。刹法师翻云盂兰盆经。二惠帝时。法炬法师译云灌腊经。应此文云。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八·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调伏一切世间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十五  尔时一切如来又复云集。为劝请具德执金刚一切法主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故。说是一百八名颂曰。  

  • 卷第八十一·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八十一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论】第九会在普光明殿说离世间品。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一 【论】将释此品约作五门一释品

  • 咽喉脉证通论·佚名

    一卷。不著撰人。旧传宋有异僧,寓居杭州千佛寺,遗此书而去。据书中内容推断,当作于元明之际。此书首列总论,次及通治用药,用药禁忌,丸散方药,共四则。书中将诸种喉疾分为十八证:锁喉、重舌、气痈、乳蛾、弄舌、缠喉、

  • 论世变之亟·严复

    近代严复所撰政治伦理论文。1895年2月发表于天津《直报》。批判中国传统的弥争之道,宣传生存竞争之说。认为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原因在于中国历代统治者“牢笼天下,平争泯乱”,致使民族缺乏竞争意识,民力日衰。极力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