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贰臣传 【四】

○辽

赵延寿【子赞】

赵延寿

△赵延寿

赵延寿本姓刘恒山人父邟令蓚梁开平初沧州节度使刘守文陷蓚其裨将赵德钧护延寿养为子德钧为唐卢龙节度使封北平王明

宗以女妻延寿及即位封女为兴平公主拜延寿驸马都尉枢密使出为宣武军节度使清泰初加鲁国公复为枢密使镇许州石敬瑭发兵太

原唐遣张敬达往讨败保晋安寨延寿从德钧往救屯围柏谷口按兵不战德钧累表为延寿求成德军节度使不从延寿乃诈云德钧遣使致

书北国为唐结好说令引兵归国实别为密书厚以金帛赂太宗云若立已为帝请约为兄弟之国即以兵南平洛阳时太宗以已许晋却之及

晋安已破兵至团柏谷德钧父子先遁太宗追及延寿与其父俱降 【按赵延寿冀图自立其外降谋篡情事通鉴及契丹国志纪载甚详辽

史本传失载今据二书参辑】 明年德钧卒以延寿为幽州节度使封燕王及改幽州为南京迁留守总山南事天显末以延寿妻在晋诏取之

以归由是益竭力图报会同初加政事令晋人之背盟也延寿觊代晋屡说太宗击之太宗曰得之当立汝为帝太宗亲征延寿为先锋下贝州

授魏博等州节度使封魏王 【按辽太宗本纪载下贝州事在会同七年延寿为魏博节度使亦在是时契丹国志又作八年事与传互异】

败晋军于南乐次元城晋将李守贞高行周率兵逆战又破之至顿邱会大霖雨帝欲班师延寿谏曰晋军屯河演不敢出战若径入澶州夺其

桥则晋不足平帝然之适晋军先归澶州高行周至析城延寿将轻兵逆战帝亲督骑士突其阵敌遂溃师还留延寿徇贝冀深三州八年再伐

晋晋主遣延寿族人赵行实以书来招时晋人坚壁不出延寿绐曰我陷虏久宁忘父母之邦若以军逆我即归晋人以为然遣杜重威率兵迎

之延寿至滹沱河据中渡桥与晋军力战两军相拒太宗潜由他渡济留延寿与耶律双宽据桥敌不能夺屡败之杜重威遂以众降帝喜曰汉

兵皆尔所有尔宜亲往抚慰太宗克汴殊无意立延寿延寿怏怏因李崧求为皇太子上曰吾于魏王虽割肌肉亦不惜但皇太子须天子子魏

王崇得为也诏迁延寿秩翰林学士承旨张砺进拟中京留守大丞相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帝涂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宗道崩

延寿憾帝负约谓人曰我不复入龙沙矣伪称受太宗遗诏权知南朝军国事世宗锢之后二年卒 【按世宗执延寿本传亦失载今据通鉴

及契丹国志增辑】

赵子赞

赵子赞

子赞字符辅幼聪慧应神童举明宗特赐童子及第延寿出镇宣武军奏署牙内都校及延寿降契丹赞独与母公主留西洛契丹来取晋

祖命赞奉母归蓟门契丹既灭晋以赞为河中节度使延寿从契丹北归赞得留镇汉祖起晋阳赞奉表劝进加来校太尉仍镇河中改京兆尹

徙镇晋昌赞惧汉疑已潜遣亲吏赵仙奉表归蜀判官李恕者本延寿宾佐深所委赖赞出镇从为上介至是语赞曰汉方建国必务怀柔公若

泥首归朝必保富贵狼狈入蜀理难万全傥复不容后悔无及公能德纳请入朝为公申理赞即遣恕诣阙汉祖见恕问赞何以附蜀恕曰赞家

在燕蓟身受契丹之命自怀忧恐谓陛下终不能容招引西军盖图苟免臣意国家甫定务安臣民所以令臣乞哀求觐汉祖曰赞之父子亦吾

人也事契丹出于不幸今闻延寿落于陷穽吾忍不容赞耶恕未还赞已离镇入朝授左骁卫上将军周太祖即位为左右羽林左龙武三统军

世宗南征初遣赞率师巡惊寿州城外俄命为淮南道行营左厢排阵使世宗归京师留赞与诸将分兵围寿春赞独当东面诸将战多不利赞

独持重未尝挫衄又独以所部袭破吴骁将鲁公绾军世宗再征寿春命造桥涡口以通濠泗濠人谋焚其桥赞觇知设伏桥下号弩乱发杀获

甚众世宗移兵趣濠赞亲攻城矢集于冑犹力战遂拔其羊马城又以所部兵巡抚滁和闲破吴人于石潭桥淮南平以功授保信军节度使恭

帝即位加开府阶宋初加检校太师累镇忠正军建雄军为邠州路部署开宝二年太祖将讨晋阳又以为河东道行营前军马步军都虞候车

驾薄城下赞扼其西偏并人乘晦日突门潜犯赞垒赞率众击退之矢贯足太祖劳问数四赐良药传之四年改镇鄜州太宗即位封卫国公太

平兴国二年卒赠侍中 【按赵赞为延寿子延寿终于辽赞终于宋两史各自列传故临文多异辞延寿以唐外戚官枢密身事二朝赞厯事

五姓父既包藏祸心子实不能干蛊今依史例附入延寿传后盖迹虽异而其为贰则一也】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三 天文三·欧阳修
  外国列传二·薛居正
  列传八·薛居正
  卷六十五 景德四年(丁未,1007)·李焘
  第七回 请瓜代再开选举会 迓专使特辟正阳门·蔡东藩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七·王祎
  卷之一百八十七·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五·佚名
  大事记解题卷十一·吕祖谦
  一七七 寄谕各督抚查办违碍书籍卽行具奏·佚名
  附记·杨时伟
  论略·李天根
  陈东传·脱脱
  北史识小录卷六·沈名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四十三·彭定求

        卷643_1 【菊】李山甫   篱下霜前偶得存,忍教迟晚避兰荪。也销造化无多力,   未受阳和一点恩。栽处不容依玉砌,要时还许上金尊。   陶潜殁后谁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   卷643_2 【风】李山甫   喜怒

  • 闰二十出 闲话·孔尚任

    ◎甲申七月(内鸣金擂鼓呐喊介)(外扮老官人,白巾麻衣背包裹急上)戎马消何日,乾坤剩此身;白头江上客,红泪自沾巾。(立住大哭介)(小生扮山人背行李上)日淡村烟起,江寒雨气来。(丑扮贾客背行李上)年年经过路,离乱使人猜。(小生见丑介)请了,我

  • 卷七十三·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七十三宫殿德阳殿赋         【汉】李 尤开三阶而参防错金银于两楹入青阳而窥总章厯户牖之所经连璧组之润漫杂虬文之蜿蜒尔乃周阁回匝峻楼临门朱阁岩岩嵯峨槩云青琐禁门廊庑翼翼

  • 原序·邓雅

    ●玉笥集原序世谓文章有台阁山林之殊故其气有温润枯槁之异文章固然诗之为道亦犹是也余独谓诗之作也有正变焉正固谓盛至於情发於声止乎礼义又变之不失其正者也情之所发言辞出焉声之所止礼义存焉故气应乎外情发乎中若

  • 东汉会要卷三十·徐天麟

    民政下荒政【下】殇帝延平元年六月诏曰自夏以来隂雨过节其减大官导官尚方内府诸服御珍膳靡丽难成之物七月勅司校尉部刺史各实覈所伤为除田租刍藁安帝即位诏以宿麦不下赈赐贫人永初二年正月禀河南下邳东莱河内贫民二

  • 卷一百二十三·杨士奇

    永乐九年闰十二月丁巳朔 上视牲南郊 敕平阳王济熿曰今命尔居平阳其益勤学问端乃身心谨守法度用效藩屏以副朕望 敕谕五府六部臣曰朕祇奉 天命嗣承鸿业为天下军民之主自即位以来拳拳以安利为心简贤任能用之抚字明黜

  • 卷之六百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元善传·魏徵

    元善,河南洛陽人。 祖父元叉,是西魏侍中。 父亲元罗,最初担任梁州刺史,到元叉被杀时,逃到梁国,官至征北大将军、青冀两州的刺史。 元善年幼时跟着父亲到江南,他天性好学,于是通读了五经,尤其精通《左传》。 侯景之乱时,元善到了

  • 元澄传·李延寿

    元澄是任城王拓跋云的长子,字道镜,从小好学,鬓发很美,举止进退有节,言语清晰明辩,声音有如洪钟。他的父亲康王去世后,居丧期间,他以守孝道而闻名。他承袭了父亲的封爵,并被加封为征北大将军。因氐羌反叛,朝廷任命他为征南大将军

  • 卷一百八十三·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八十三 朱批刘於义奏摺 雍正二年五月初九日山西学政【臣】刘於义谨 奏窃【臣】自本年正月考取遗才二月送文生入场三月初一日即往考代州

  • 卷一百·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学校志七【奉天府学生员 驻防考试 八旗武生】奉天府学生员天聪三年八月奉太宗文皇帝谕曰自古国家文武并用以武功戡祸乱以文教佐太平朕今欲振兴文治於生员中考取其文艺明通者优奨之以

  • 卷二十六·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二十六   宋 程公説 撰书八疆理书第二鲁地緫说周公旦佐武王得天下至成王留之相焉封公长子伯禽扵曲阜地方七百里盖古徐州地也禹贡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又防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底平厥土赤埴

  • 卷上·顾栋高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类释续编卷上国子监祭酒顾栋高撰释诂俶落权舆始也小雅大田曰俶载南亩周颂曰访予落止秦风曰于嗟乎不承权舆疏俶者动作之始落者木叶陨坠之始权舆者天地之始也陈氏曰造衡自权始造车自舆始林烝君也小雅宾

  • 卷一百三十八·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三十八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十一朝礼宋史礼志宋承前代之制以元日五月朔冬至行大朝会之礼乐志建隆元年改乐章十二顺为十二安皇帝临轩为隆安王公出入为正安皇帝

  • 乐者,异文合爱者也(1)·戴圣

    ——礼乐当随时代而变化【原文】礼者,殊事合敬者也(2)。乐者,异文合爱者也(3)。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故事与时并(4),名与功偕(5)。故钟、鼓、管、磬、羽、蘥、干、戚(6),乐之器也;屈、伸、俯、仰、

  • 自在王菩萨经卷下·佚名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自在王。何谓菩萨摩诃萨谛智。求声闻者。以谛法证声闻解脱。菩萨得此谛而不证解脱。是名自在。求辟支佛者。以谛法证辟支佛解脱。菩萨得此谛而不证解脱。是名自在。谛智者。苦谛虚妄知见。云何知见

  • 卷第九·居顶

    续传灯录卷第九目录 大鉴下第十二世 &middot; 大愚芝禅师法嗣一十三人 &middot;云峰文悦禅师 &middot;瑞光月禅师 &middot;洞山子圆禅师(已上三人见录) &middot;开福守义禅师 &middot;兴阳启舟禅师 &middot;兴阳启珊

  • 入蜀记·陆游

    《入蜀记》6卷,南宋陆游撰。陆游于宋孝宗乾道五年(1168)十二月被授夔州通判,次年闰五月十八日以故乡山阴动身赴任,于十月二十七日方抵夔州。《入蜀记》就是他在赴蜀途中记其所见所闻的一部日记。此书与一般行记惟知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