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今献备遗卷二十八

(明)项笃寿 撰

王英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永乐二年进士庶吉士入翰林未几召及王直入内阁书机宜奏授修譔进侍讲二十年従北征至库楞海旋师至威敌命碎李陵台驿令碑沉河中絶其争上顾喜曰秀才朕需尔为用勿惮劳因言敌遁幸勿入险穷追上笑曰朕为天下国家计秀才直不欲黩武耳又曰凡军中动静有闻即宻奏顾内臣曰秀才有事见朕勿阑驻安平镇军中有恚言上怒英言此皆壮士幸宥其过稍与恩泽异日得其死力上喜立命李庆给饷及辎畜二十二年上崩榆木川东宫命英与诸大臣定丧礼议国事宿内阁凡七日升侍讲学士又升右春坊大学士明年乞省归朝景陵召入便殿谓曰洪武中学士有宋濓呉沈朱善刘三吾永乐初解缙胡广皆有名汝英慎自勉裕陵即位充史馆总裁讲官正统十三年升尚书南京礼部景泰元年卒谥文安改谥文忠  论曰王文忠受知成祖扈従北征规讽多所裨益歴事三朝完其勲名其亦呉胡之侣耶

钱习礼

钱习礼名干以字行吉水人永乐辛卯进士为庶吉士除检讨有恶之者指为练子宁姻东杨间以闻曰习礼有文学史才愿陛下怜察上欣然曰使练子宁尚在朕且用之况习礼乎献陵初升翰林侍读知制诰宣徳初与修两朝实録正统初与修宣宗实録三年升学士七年以故鸿胪寺为翰林院落成诸殿大学士皆至习礼不设西杨南杨座或问应曰此非三公府也二杨以闻上命工部具座礼部叙位次二杨始自内阁出坐诸学士上十年吏部上礼部右侍郎用苗衷内批用习礼而陈循代掌院事或贺之者答曰吾今且为有司又奚贺为未几陈髙曹苖皆得升侍郎入内阁习礼寻兼署吏部称疾辞致仕归十五年八十九卒谥文肃曽棨永乐二年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上命解缙选进士进学文渊阁棨及编修周述周孟简进士杨相刘子钦彭汝器王英王直余鼎章敞王训柴广敬王道熊直陈敬宗沈升洪顺章朴余学夔罗汝敬卢翰汤■〈流上土下〉李时勉段民倪维哲袁添禄呉绅杨勉被选名翰林庶吉士入见上谕曰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未有无志而能建功成事者尔等自进士中拔至此皆今英俊然当立心逺大不可安于小成尔等勉之朕不任尔以事文渊阁古今载籍所萃各食其禄日就阁中玩索务实得于已将来庶得尔用不可负朕期待南城有罗玘成化二十三年进士为翰林编修时武冈知州刘逊忤岷王被逮给事中龎泮等以救逊下诏狱玘上疏救主事李梦阳论外戚收拷又疏救太监李广死言官劾文武大臣附广者请按广籍斥逐玘言不可宜令诸大臣自陈或坐他事黜便正徳中歴升南京吏部侍郎上大本急务疏言瑾逐荣王虚朝廷上未有子诸大臣依违不肯为国家逺虑忤时宰致仕宁庶人致百金寿玘走避深山中李文正公处瑾永间曰调护善类玘引大义责之请谢门生籍卒赠礼部尚书谥文肃  论曰钱文肃早被恩眷谗说不得行幸矣以座位故忤时宰竟不获大用惜哉罗文肃正色危言逺避淮南非发蒙振落者等钱公固不逮也

邹济

邹济字汝舟其先嘉兴人徙余杭洪武十五年举通经累官知州靖难后大臣荐修髙庙实録録成升仪制郎修永乐大典总裁征安南参赞军事升广东参政坐事改考功郎中献陵留守南京改右庶子进少詹事当是时宫寮多得罪徐善述王汝玉马京梁潜周冕相继下狱死济几死者屡矣忧惧成疾卒后献陵悼念旧学赠太子少保谥文敏子干正统四年进士歴官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致仕年八十四卒赠太子太保谥康靖善述天台人为左司直郎升右赞善耿介恬靖汝玉长洲人仕至赞善兼检讨坐戍边东宫特宥之复坐累下狱死汝玉聪敏过人文章精粹洪熈初赠汝玉太子宾客谥文靖善述太子少保谥文肃京武功人洪武十八年进士累官北京刑部侍郎兼宫寮谪戍广西已而有荐京者竟坐前事下诏狱死洪熈初赠少傅谥文简潜太和人洪武二十九年乡举歴训导知县靖难后召修实録升修譔寻兼赞善永乐十五年夏吕方三尚书荐副西杨辅太子监国坐陈千户事被谗与周冕并逮诏狱卒妻杨随潜北京潜卒恸毁不食亦卒潜闿爽弘毅通诸经尤长于诗易冕宁波人为司谏春坊  论曰文敏父子策名三朝继登峻秩可谓世济其美者矣徐王五公辅导储宫不免谗口岂非所谓小人之欲倾人国必先去所忌而后动于恶有以哉

刘俨

刘俨字宣化吉水人正统七年进士第一人除翰林修撰茂陵在东宫为左春坊大学士景泰七年考顺天乡试内阁陈循王文有子试属之皆不得举二人令其子録试文讼考官阅文不明取士徇私会译字官刘淳卷注翰林院考中送入贡院比书榜竟落淳名二人因劾俨违制并摘命题虽欲自絶语请如洪武中刘三吾等坐罪上命髙文义公覆试诸得举者朝退髙请奏事门上力言二臣之子文亦可观顾解有定额俨等本无罪上令顺天府准其子会试王文复疏辨上不喜曰敢再言者以大臣擅法论遂已先是庐陵罗崇岳举顺天第一以诡籍斥还县学时人为之语曰榜有姓名还是学生榜无名氏京闱贡士明年裕陵复位二人得罪其子竟不得试礼部俨卒赠礼部侍郎谥文介  论曰国家用人不以其方惟贤惟才是取耳袁氏四世五公著称汉室萧氏八叶宰相休显唐家世类宁足拘哉近代以来若谢文正迁发乡举第一人会试第二人廷试后第一子丕解元会魁及第伦谕徳文叙会元状元长子通参领省解次子祭酒以训会元及第黄行人干亨子御史如金史佥事俊子尚书道毛文简纪子太仆渠张侍郎志淳子副使合俱父子发解曽状元鹤龄孙追费状元宏従子懋中罗文荘钦顺従子珵俱进士及第孙文恪升及第而子铤乡荐第一矿会试第一升兄堪武会举第一刘尚书龙祖副使洁父刑部鳯仪俱乡试第四人龙及子郎中承恩俱第二人葛少保守礼与其孙俱发解山东周庶子述长史孟简同科及第彭文宪时廷试第一文思华会试第一杨文懿守陈尚书守址刘文简春叅政台王文荘鸿儒布政鸿渐俱发解而守址春复及第杨光禄惟聪巳卯发解辛卯状元而兄庶子惟杰丙戌及第王太史锡爵会元及第而弟鼎爵复会试第五人今海内章缝侈为盛典又宋制大臣或有不由科第者特赐于某人榜出身及累举不售者恩赐第有一榜尽赐及第有免解进士之目永乐间曲阜举人孔谔乃宣圣后会试乙榜第一人皇太子召见特赐进士出身不第乡试特许会试者即循文子陈瑛王伦竟亦不试不第护试特赐廷试者洪武中韩克忠等一榜进士也若以他途进者曹文襄鼐以太和典史乞会试得第二人廷试复为第一人后刑部吏南昱松陵驿丞郑温常熟黄钺叔扬亦以典史中会试云

储瓘

储瓘字静夫泰州人成化二十年进士歴南京考功主事文选郎中弘治七年调考功十年升太仆少卿在考功三年臧否不淆交游稀寡尝荐张吉等五人可任谏官论救科道龎泮等不宜以言事下狱又上言乞令史官纪注言动如古左右史康陵初升太仆卿明年佥都御史总粮南京又明年入户部为侍郎逆瑾専权愧愤引疾求去得允致仕瑾诛不数月复起时瑾虽诛诸幸佞继用事更益不乐明年又乞休去七年改南京户部是年冬改南京吏部去辞益力起益数淳易恬靖人皆慕之卒谥文懿

邵寳

邵寳字国贤无锡人成化二十年进士初知许州入户部为员外郎郎中升按察副使提学江西正徳四年升副都御史总漕巡抚江北雅有清誉在江淮不事改革赫赫漕大小将校皆严惮不敢苛黩未几以事忤瑾瑾又恶平江伯平江伯者漕帅也事连寳瑾益怒长沙力解得致仕瑾诛起巡抚贵州升户部侍郎七年请养母归十四年升南礼部尚书嘉靖初再辞诏特与终养卒赠太子少保谥文荘所著学史简端録二书巡抚呉廷举上之朝

杨亷

杨亷字方震丰城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为南科给事中建议皆国家大体边防要务歴南太仆少卿通政尹顺天升南礼部侍郎进尚书大礼议起具疏同南九卿上之报闻所著有国朝名臣言行録卒赠太子少保谥文恪  论曰储文懿和而善介杨文恪端而不阿邵文庄敏而毅皆以卓行着闻而学术彬彬可谓有其文质者矣国初易名之典靳与文臣自王忠文后仅乃得之永乐以来代亦不乏而得与于文者惟翰林有之储杨邵三公者不可以为文者哉他如马文简京姚文敏夔唐文襄龙叶文庄盛王文定道魏文靖骐王文庄鸿儒郑文安赐仪文安智何文肃乔新周文襄忱何文简孟春黄文毅孔昭萧文昭维祯呉文恪讷王文成守仁亦不以翰林显著王毅敏文陈庄靖文刘忠愍球杨庄敏鼎朱荣靖希周皆翰林不及谥文又以嫌名避之者也

崔铣

崔铣字子锺一字仲鳬安阳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改翰林庶吉士授编修正徳初宦瑾擅权独长揖瑾怒谓张彩曰翰林后生多轻薄崔铣尤甚会孝宗实録成瑾矫旨史官升级调部属州县练政理改南京验封主事瑾诛召入翰林请告归嘉靖元年召修武宗实録明年日讲升南京国子祭酒时议大礼江南北大饥人相食铣上疏畧曰近者主事张璁等以先后献议超迁大学士蒋冕尚书汪俊修撰吕柟编修邹守益监察御史马明衡等以上疏罢斥御史段续陈相吏部员外郎薛蕙下狱疏入报闻十八年春改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未几擢南京礼部右侍郎致仕卒赠尚书谥文敏

吕柟

吕柟字仲木髙陵人正徳三年进士第一人除翰林修撰与马理康海皆有名闗中瑾以乡故欲引用之逊辟不与来往瑾憾且中柟会败得已嘉靖三年议大礼下诏狱降解州判官升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归卒时有马汝骥字仲房绥徳人正徳十二年进士卒谥文简武城有王道字纯甫正徳六年进士歴官吏部侍郎仲房简靖端恪纯甫淳懿温恭并有文学负时望难进易退未究其用而卒善类惜之  论曰自古中人之祸未有如瑾之尤也当是时崔吕之危葢已岌岌卒免瑾祸此亦有天幸与两公者正色危言立朝侃侃社稷臣者非耶

鲁铎

鲁铎字振之景陵人弘治十五年进士庶吉士入翰林闭门敛迹不事交游为编修沈潜学问不専为文词歴官祭酒端饬自励日危坐焚香读经史不肯言人短长及时政得失虚心约已清慎不渝忧时济世之心至老弥笃屡请告屡起屡归士林推慕之益兢持名节嘉靖间交荐不起卒谥文恪  论曰文恪雅尚经术沈黙纯懿难进易退有断断大臣之风即位不及用而孤棱髙标亦畧可见矣

今献备遗卷二十八

猜你喜欢
  卷十·本纪第十·柯劭忞
  卷二百十四·毕沅
  ●卷一·李纲
  第八十八回 代总统启节入都 投照会决谋宣战·蔡东藩
  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两汉纪字句异同考·蒋国祚
  第七十八册 众臣发誓书(无年月)·佚名
  绎史卷一百十五·马骕
  第九章 接受改造 三 不可衡量的人·溥仪
  丁谓传·脱脱
  李献甫传·脱脱
  王振传·张廷玉
  景帝本纪·张廷玉
  卷二十九·徐一夔
  176.唐王朝的末日·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刘君锡

    (正末引卜儿、灵兆、凤毛、行钱上)(卜儿云)居士,想你昔日之间,多行善事,广积阴功,久后俺子母每也有个好处么?(正末云)婆婆,你说的差了也。便好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十人上山,各自努力。盛世难逢,佛法难遇。若是既逢既遇呵,南无

  • 三集卷二十三·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二十三古今体九十九首【壬午七】苏州启跸作两日驻行旌黄龙发水程不耽惟我志略恋是民情吴会歌声远惠山秀色迎东南风恰好卓午到舟营雨中游惠山寄畅园春雨雨人意惠山

  • 卷三十·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三十冯内翰璧【一十五首】璧字叔献别字天粹承安二年进士歴州县召入翰林再为曹郎宣宗朝屡以使指鞫大狱权贵如归德知府宿州总帅声势焰焰朝廷知其跋扈而不能摧伏者叔献以法临之毛髪不

  •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班固

    孝文皇帝四男:窦皇后生孝景帝、梁孝王武,诸姬生代孝王参、梁怀王揖。 梁孝王武以孝文二年与太原王参、梁王揖同日立。武为代王,四年徙为淮阳王,十二年徙梁,自初王通历已十一年矣。 孝王十四年,入朝。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四·杨仲良

      神宗皇帝   韩绛经略西事   熙宁三年九月乙未,工部侍郎、参知政事韩绛为陕西路安抚使,度支员外郎、直舍人院吕大防为宣抚判官。先是,绛奏以夏人寇庆州[1],陕西用兵,请出使。王安石曰:『臣于边事未尝更历,宜往。』上

  • 卷十四·连横

    外交志连横曰:鸿蒙之世,各君其国,各子其民,闭关自守。固无所谓外交也。然当春秋之际,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齐楚秦晋迭为盟主,而郑以一小国介立其间,聘问往来,不失其宜。孔子曰:『子产有辞,诸侯赖之』。信乎贤者之有益人国也。台湾当

  • 后汉书补逸卷九·姚之骃

    谢承后汉书第一祭遵祭遵为将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案遵见东观记此所引出范升议諡疏遵于云台中真不愧儒将也】陈临陈临为苍梧太守推诚而治导人以孝悌临征去后本郡以五月五日祠临东城门上令小童洁服舞之【案

  • 卷之一千三百六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六十三·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六十三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师古曰诸帝子传皆言王而此独云子者以戾太子在其中也】 孝武皇帝六男卫皇后生戾太子

  • 第二十一节 南北意大利之合并·梁启超

    时玛志尼方在加里波的军中,参预百事,见大功之既就也,而加里波的自称摄政官无独立之意也。乃诘之曰:“何不布共和政?”加将军固爱共和者。虽然,其爱共和也,不如其爱意大利。将军之意,以为无统一则无意大利,苟应以共和而得统一者

  • ●救难鉴第十(二十七案)·徐谦

      物难人救,人难物救。岂唯物救,天也垂救。不爽锱铢,善人自救。辑救难   义虎桥(《闲居偶录》)   彭城有义虎桥。昔有商于齐鲁之墟者,夜归迷道,堕虎穴,自分必死。虎熟睨之,不加噬,反善遇焉。昼衔物与食,夜为呵护。月余,人稍

  • 卷二十二·刘因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集义精要卷二十二  元 刘因 撰论语十八子路首章【子路问政】或问先之劳之曰明于左右师保之为先切于佚使劝相之为劳苏氏之説如此○如欲使民亲其亲我必先之以孝欲民之事其长我必先之以弟劳之如星

  • 卷五十七·道世

    △债负灾第六十五(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夫劝善惩过,大士常心;舍恶为福,菩萨恒愿。是以善恶之运业,犹形影之相须;债负之殃咎,植三报之苦果。或有现负现报,或有现负次报,或有现负後报。如是三时随负一毫,拒而不还,决定受苦。是故经

  • 弥陀经性乐义味序·太虚

    佛说阿弥陀经,为中国近数百年来、最握持多数学佛四众之心理者。不惟每日持诵及种种延生度亡之法事,皆不离此经,且普通讲会,亦以此经为多!而云栖疏钞与灵峰要解,则为讲说此经者奉为圭臬。瑞光根慧禅师,乃禅参临济、教习天台者

  • 总目卷第四·智旭

    阅藏知津总目卷第四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编次 第三论藏 二分一大乘论二小乘论 一大乘论 又三一释经论二宗经论三诸论释 一释经论 又二一西土二此土 一西土大乘释经论十住毗婆沙论(十五卷) (南志满北规仁)十地经论(十二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佚名

    大唐罽宾三藏佛陀多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

  • 人类的故事·房龙

    《人类的故事》是房龙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房龙用生动流畅的文字,将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它的故事从远古的时候讲起,讲述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源起,讲述希腊与罗马时代的辉煌,沿着

  • 医学纲目·楼英

    中医综合类著作。全书40卷。明楼英编撰。成书于1389年,刊于1565年。英字全善,号全斋,浙江萧山人。精于医,深研《内经》、《难经》,重视阴阳五行学说,作者积数十年医学经验,博采群书,汇各家之长,以阴阳脏腑为纲,纲下设目,创人体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