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谊传

王谊,字宜君,武川人。从小就有远大志向,善于弓马,博览群书。周闵帝时任左中侍上士。这时,大冢宰宇文护执政,闵帝拱手沉默,无所事事。有一个朝臣在闵帝面前稍有些不恭敬,王谊便勃然大怒,快步向前,准备击杀他,那人吓得连忙请罪,他才停止。从此朝臣在闵帝面前没有人敢不严肃恭敬的。他被迁任为御正大夫。他的父亲去世,他哀毁悲伤,超过常礼。在墓侧结庐居住守卫,天天背土,堆成坟丘。

  武帝即位,他迁任内史大夫,被封为杨国公。他跟随武帝讨伐齐国,到达并州。武帝已经进入城中,反而被齐军打败,他周围的人大多战死。王谊率领部下骁勇士兵赶来救援,将齐军打败。他在相州被刺史征用为大内史。汾州稽胡变乱,王谊领军平叛。武帝的弟弟越王宇文盛、谯王宇文俭虽然官为总管,但都受王谊指挥。叛乱平定后,朝廷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开国公。武帝去世前对皇太子说“:王谊是国家的重臣,应该让他参与机密,不要让他到外地任职。”皇太子即位,就是宣帝。他畏惧王谊的刚烈正直,将王谊调出京城,任襄州总管。

  隋文帝杨坚任北周丞相,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举兵反叛,朝廷命王谊为行军元帅前去征讨,大军还未到达郧州,司马消难就逃到南陈。这时,北至商、洛,南达江、淮,东西长两千多里,巴地蛮族大多发生叛乱,共同推选蛮族首领兰洛州为盟主。兰洛州自称河南王,依附司马消难,向北与尉迟迥联合。王谊分兵讨伐,一个来月便全部平定。朝廷派使者慰劳,一时,来庆贺和慰问的官吏不绝于路。杨坚把自己的第五个女儿嫁给他的儿子王奉孝。不久,他被封为大司徒。他认为自己与杨坚交谊深厚,也倾心依附。杨坚受周静帝禅让称帝建隋,对他的礼遇更加优厚。亲自来到他的府第,与他尽情欢乐。

  太常卿苏威建议,因为人口日益增多,而耕地并不太多,应减少功臣们的封地,以分给百姓。王谊奏报道:“朝廷百官,都是几代的功勋贤臣,才蒙受朝廷赏赐的土地,一旦被削去,我看没有益处。”隋文帝也认为很对,竟把苏威的建议压了下来。隋文帝将要到岐州,王谊劝阻说“:陛下刚君临天下,人情还不安稳,何必要去这一趟?”隋文帝跟他开玩笑说:“我过去与你地位和声望相等,一朝你委曲称臣,或许感到羞耻惭愧,我去岐州的目的,就是要张扬帝王的威风勇武,想制服天下人的心啊。”王谊笑着听完退下。不久,他奉命出使突厥,隋文帝为表彰他圆满完成使命,给他晋爵为郢国公。

  不久,他的儿子王奉孝去世。过了一年,他上表说公主年纪很轻,请允许她除掉丧服。御史大夫杨素上奏章弹劾他说“:我听说居丧时所穿的服装有五种,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有所不同;居丧的礼制有四种,投降的和被杀的人也有不同的规定。天子们也应当遵守,所以说这是不可改变的礼制。然而,仪同王奉孝既然已经娶了兰陵公主,去年五月才故去,才刚刚一周年,而王谊便请求除去丧服。我认为公主虽然是天子的女儿,也应当遵守下嫁的礼仪。他这样主张,就好像在改变天下人共同遵守的制度。更何况三年的服丧时间,自天子以至于百姓,期满才能去掉丧服,在礼制上并没有详细规定。然而,夫妇之间的关系,是人际伦常的开端;丧礼的制度,是人道中最为重大的。如果不重视它,就会被君子取笑。所以,要求守丧的人钻木取火,是批评他们守丧时间短;早晨守丧晚上唱歌,是讽刺忘悼哀痛太早。王谊虽然不自重,但爵位很高,想推行非礼的事情,怎么能行呢?他淡薄风俗,损伤礼教,作为死者的父亲则不仁慈;轻视礼仪,改变丧制,使他的儿媳陷于不义。如果放纵他的行为而不加以匡正,恐怕会伤风败俗。”朝廷下诏,对王谊不予追究。然而,隋文帝对他的礼遇稍为淡薄。因而,王谊心中颇为怏怏不快。

  有人告发他谋反,隋文帝命查清这件事。告发的人说他有对朝廷不恭敬的话,实则没有谋反的行动。隋文帝赐给他酒食以宽慰他。其时,上柱国元谐也颇为失意,王谊经常与他往来,谈论的内容十分丑恶。胡地的僧人告发了他们。公卿们都奏报他大逆不道,罪当被诛。隋文帝召见他,怆然泪下,说“:我与你过去是同窗好友,我对你十分同情。可是,能对国法如之奈何?”于是朝廷下诏说:“王谊在北周时,很早就相信相面占卜祸福的邪术。我与他同窗读书,关系亲密。然而他性情险薄,巫师神婆坐满厅堂,称神道怪,胡言乱语。我即位之初,便相警戒。他口中表示改悔,实在怙恶不悛。胡说按四天王的神道所示,他应登基称帝。又说书上有他的图谶,天上有他的星宿;在桃、鹿二川,岐州以下这片地方,在辰巳这一年,他就可以成就帝王的大业。他暗中命人占卜,窥伺朝廷中的灾难,以寻机称帝。他还说他是一代明王圣主。信用旁门左道,处处都很错误。又自己说相看面容仪表,一定会称王称帝。如果赦免他,将来很可能会祸乱天下。为了禁暴除恶,应让他伏守国家刑法。”隋文帝又命大理正赵绰对他说“:命运就是这样,又有什么办法呢!”便在家中赐他死罪,时年四十六岁。

猜你喜欢
  第八回 入太湖廖永安陷没 略东浙胡大海荐贤·蔡东藩
  卷十一·沈德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九·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七·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死而复活·李定夷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一下·袁枢
  王颁传·魏徵
  杜让能传·刘昫
  吕公著传·脱脱
  ●皇朝通典卷九十三·佚名
  卷二百八十四·佚名
  卷第十九·太安万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十六·彭定求

        卷16_1 【郊庙歌辞·梁郊祀乐章·庆和】赵光逢   就阳位,升圆丘。佩双玉,御大裘。   膺天命,拥神休。万灵感,百禄遒。   秉黄钺,建朱旗。震八表,清二仪。   帝业显,王道夷。受景命,启皇基。   开九门,怀百

  • 十年都门竹枝词·佚名

    [清]佚名 本是痴人学梦狂,闲来举笔费评章。无偏无党遵王道,多少忠奸万古扬。 朔狩銮舆去似流,日光惨淡月光愁。家家庆贺中秋节,叹道中秋不是秋。是年秋,上巡幸避暑山庄。 频年海口去从戎,费尽心机立战功。谁料谗人深国乱,老

  • 卷三·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三预宴六十五人诗八十一首【内阁学士】伯 兴【年七十三】古稀天子夀八垠新阳纽丑鬯柢根三千防寅皤髪温防胜刚夘耀银旛日纪在辰六英暄龙集维已景耀繁拜趋从午门端门乾清轶未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一·佚名

    嘉靖三十一年春正月甲申朔 上不御殿命成国公朱希忠代行拜 天礼于玄极宝殿文武群臣及四夷贡使诣奉天门行五拜叩头礼 免百官宴赐莭钱钞○乙酉顺天府官进春 上不御命司礼监捧入○丙戌 宣宗章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彭城

  • 卷之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余杭琐记·李定夷

    西子湖之西,旧旗营地,自光复后,拆除建屋,几成一片榛芜。过其地者,大有黍离麦秀之慨。前有辟作商场之议,及赣事发生,因而中辍。后经杭县周知事筹集款项,竭力进行,破瓦颓垣之中,遂现一番新景象矣。 西湖新筑马路,阔有至二十丈左右

  • 第一一九札光绪七年九月廿九日一一三一○-一·佚名

    福建巡抚岑,裁革县衙门灯油取给于差役,并严禁差役藉案勒索(注)札太子少保、头品顶戴、兵部尚书、巡抚部院、一等轻车都尉岑为札饬遵办事。照得本部院访闻台湾各县衙门,每日所用灯油,皆取之于差役,而差役

  • 一○六七 浙江巡抚福崧奏覆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六七 浙江巡抚福崧奏覆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浙江巡抚臣福崧跪奏,为遵旨汇奏事。恭照前奉颁发《御批通鉴纲目续编》改本一部,钦奉谕旨,令将抽改若干部年终汇奏一次。钦此。又于

  • 高士廉传·刘昫

    高俭,字士廉,渤海..县人。曾祖父名飞雀,在北魏被追认为太尉。祖父名岳,在北齐官至侍中、左仆射、太尉、清河王。父亲名励,别名敬德,在北齐官至乐安王、尚书左仆射,在隋朝官至洮州刺史。高士廉年轻时有才识、度量,广泛涉猎文艺

  • 卷十六下·沈枢

    <史部,史钞类,通监总类>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十六     宋 沈枢 撰报德门 汉第五伦不忘与千里马者 元和三年司空第五伦以老病乞身赐策罢以二千石俸终其身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性质慤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

  • 提要·应撝谦

    【臣】等谨案古乐书二卷国朝应撝谦撰防谦字嗣寅仁和人是书上卷论律吕本原大防本蔡氏新书而叅以注疏及朱子之説下卷论乐器制度则本陈祥道礼书及李之藻頖宫礼乐疏者为多议论醇正考订简核颇得要领其间立説之未合者如六十

  • 卷首·姜炳璋

    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首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纲领序称大小古无是説也唐陆德眀云旧説起后妃之德至用之邦国焉名闗雎序谓之小序自风风也讫末谓之大序是分一篇为大小序已啓朱子离篇之始程氏大昌云凡诗发序两语如闗雎后妃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三·慧立

    沙门慧立本 释彦悰笺起阿逾陀国终伊烂拏国自此东南行六百余里渡殑伽河。南至阿逾陀国(中印度)。寺百余所。僧徒数千人。大小乘兼学。大城中有故伽蓝。是伐苏槃度菩萨(唐言世亲。旧曰婆薮槃豆。译为天亲讹也)于此制大

  •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六(论本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窥基

    基撰地第四段。释第五义诸经宗要众杂事中有二。上释宗要。下释杂义。文分为二。初十一复次别引经释。后以四正法。摄持圣教。初经。明身心远离引如实觉。第二经。善修止观觉了所知。第三经。等持等至等。于善巧中。文

  • 东窗集·张扩

    宋代诗文别集。张扩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此集40卷,《宋史·艺文志》亦载有张扩《东窗集》40卷,又诗10卷。但其书后来罕见传本,惟《永乐大典》尚多存其诗文。清代修《四库全书》时,自其中所收采掇编辑,整理为

  • 使辽语录·陈襄

    地理杂志。北宋陈襄(1017—1080)撰。一卷。 襄字述古,称古灵先生,福建福州人。庆历进士,曾官三司盐铁判官、侍御史等。于治平四年(1067)使辽,归而成书,约四千字。以记宋辽使节沿途迎送礼仪、所过州县馆驿相距路程、相互通

  • 唐诗品汇·高棅

    明初洪武间高棅编选的一部比较全面而有广泛影响的大型唐诗选本。此书广选全唐一代之诗,诸体皆备,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大都选入,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唐代诗歌创作的全貌。全书凡90卷,共选作者602人,诗5769首,分体编

  • 太子慕魄经·佚名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太子沐魄经同本。慕魂、沐魄皆梵语,太子之名,说佛昔为慕魄太子,十三岁之间为无言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