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兹燚黈

转八十辘轳中者,兹燚黈也。凿而破之,破而补之──破则悟,悟则补。象数以表不可言之理而至于无象数,声音以通不可象数之微而至于无声音;言语道断而未尝不言;色即是空,贞悔之反对也,专黑门,贵棘栗蓬,毋以交轮几为凿破乎?则兹燚黈仍是一棘栗蓬也。此并可以凿破黑门而补黑门矣。

顿渐一致也,犹之动静、《震》《艮》,相反相因者也。渐无不顿,顿无不渐,本无顿渐,故贯顿渐。然有专门之别路,而正路者正喜此别路为正路之一路也。黑白二路,各有先后,交互用之,凡技皆然。初射者数日即中,久之反不中矣;不中之后乃可学射。学奕于国手,以为得法矣,以其法遇敌则反败,败而后自得之。既自得之,何必用谱,而乃可谱矣。吹箫者,有数日能声者,有一月不能声者。其法无它,吹之而不已,终必能声,能声而后箫乃可曲也。能声者悟门也。大抵入深则出高,入险则出奇。通彻之人,忘其所存,而无所非法,又有何扫除,有何修持,有何管带乎?成连之传伯牙也,弃之海上;段师之传昆仑也,必忘其本领。则世所谓指下之法愈于谱者,犹未也。琴何必于海,而海得琴法乎?然执此法以教天下之乐,则天下之乐尽湮矣。盖语上者千一二,而中下者滔滔也。法为中下立,而上者自能破法,自能补法,不必语也。不必语,故可寓之,寓之已露泄矣。

天地露泄之,马体变龟用,而人不悟,此天地之棘栗蓬也。伏羲露泄之,以奇浑偶,而人不悟,此伏羲之棘栗蓬也。文王露泄之,转东西为南北而轮回之,反对相续,而人不悟,此文王之棘栗蓬也。孔子露泄之,杂上下经而交易之,取三互之《大过》而颠之,天何言而代错,而人不悟,此孔子之大棘栗蓬也。佛法争言之矣,而动静归风、呵呵入无字之象数棘栗蓬,无提之者。老庄争言之矣,而北鲲变南鹏,倏忽凿混沌,即三生万之教父,此一棘栗蓬也,无提之者,但以寓言忽之耳。孰知天地一分,何往而非虚寓实、无寓有者乎?人谓庄子恨人凿耳,孰知教父之教人凿又教人补乎?安乐窝凿东西瓮而补方圆,此一棘栗蓬也,谁参之者?愚故有兹燚黈,而不妨凿破有无为交轮几也。

空空矣,何有象数?而先寓此九窍百骸之色身,则革囊即一棘栗蓬也;无声无臭矣,而复有此唯、俞、噫、咈之喉舌,则钟律一棘栗蓬也。故知天地间,随之,一切可随;除之,一切可除;参之,一切可参;学之,一切皆学。大悟自非学习,而必言学习者,则为古今留此总棘栗蓬也。专门之偏精者,且笑学天之务大;而大者容偏精之笑之者,为古今留此偏至之棘栗蓬也。日借光与月,而随人之爱月;天容日月,而随人归明于日月,天岂憾人之笑其不明乎?可知“知本无知”之故矣。

子思赞天地之所以大,孟子称之以时。凿大凿时者曰:尼山中和平庸,聪明之士皆恨其无快人意处。今请称其一快快:所谓集大成者,能收古今之利器,以集成一大棘栗蓬也;而使万劫高者时时化而用之,卑者时时畏而奉之,黠者时时窃而假之,贤者时时以死守之,尽天下人时时衣而食之,故万劫为其所毒,而人不知也。羲皇凿破阴阳,成三百八十四利器,而孔子收之;轩辕创干支、文字之利器,而孔子收之;尧舜夺其子之天下,以成揖让之利器,而孔子收之;汤武夺其人之天下,以成征诛之利器,而孔子收之;殷三人为亡国之利器,而孔子收之;周公蒙杀弟之名,权侵冲主,成周礼之利器,而孔子收之;箾韶以来之乐,为诱人歌舞、迷人魂魄之利器,而孔子收之;汇五帝以后之条例簿书,成奔走天下之利器,而孔子收之;抄三皇以来之俚谣巷叹、士大夫之怨讪谀祝,成泄忿放情之利器,而孔子收之;伯夷壁立万仞,秉吹毛剑,使人不敢注视,此立清极之利器也,孔子收之;伊尹五就失节,贪功放主,不惜为后世奸权藉口,而立此任极之利器,孔子收之;柳下以盗为弟,而苟且卑污,立一和极之利器,孔子收之。志在《春秋》者,煎烹魂魄之火城熔铁而照胆鬣毛之利器也;行在《孝经》者,{石为}磨千古之高奇熏赫、逼人归本之利器也。当其身,在家出家,干时君而不遇,一官即罢;送死颜渊而好学今亡,则门人中无一肯者。其辙如环,以笔为铎。死后墓出璧而堂作声,略弄神通,是其小技,而大棘栗蓬之在此天地,无外无间,时时光明。即后有西方之教来,正其化身,而《蒙》《困》《震》《艮》,微危习险,一唯何言,早以示此第一机矣。

《时论》曰:经之将终,《既济》之《明夷》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此真先知永平白马之入也。《大过》再三致意反对之变,而禅宗正用其权以行其毒,则毒有过于太极圈者哉?太极藏身于一切爻,而人不能以一爻限量之;尼山、鹫峰皆藏身于一切法、一切物中,而人不能以一法一物限量之。藏身无迹,无迹莫藏。太极以一切法、一切物为护身符,故太极为都符。太极最善逃,而人不能逃,此太极之所以毒也。彼谤太极、驾太极之上以自逃者,早已为太极所藏,而彼不知也。彼乌知呼“太极”者何?呼“天地”者何?呼“易”者何?呼“物”者何?呼“心”者何?同在此中,随呼即是,不呼亦是。何圆其非伦脊?何伦脊而非圆?真圆圆者,无伦无脊并无圆矣。

株兔剑舟,炫尊食技,乃执无名之名而滞名,执无相之相而溺相者。谓其隐劣显胜、护过遮诠之权,则谅之矣。破大用大,破时用时,相悖相害,无不相容,岂与争驾乎?彼言高而不与之争高,学之不厌而已矣;彼言深而不与之争深,饮食日用而已矣。以莫高深于平淡也,是无高卑、无深浅矣。《金刚经》本处饭食,洗足敷座,世尊不已说竟三藏乎哉?则无行不与,可见其妙密钻锥矣。行生代错,集古今之利器为其示现,是辘轳之治乱水火,又何处非其纵夺杀活也乎?

拈《华严》之花,则一多无不贯矣;不知《华严》之花所自贯者,鬼花耳。执一定之理,而不知时变权因,故为理所碍,此贤者之所不免也;执无定之理,而不知反因轮起公因、两端统于前半,故又为无碍所碍,此高者之所未知而误人者也。读交轮几而破兹燚黈之句,则知有无定之理,而自有一定之理,此处处不易、处处变易之太极也。以贤者所执之理责高者,高者不服;以公因反因之太极藏高者,高者庶心服乎?心服亦口强。然有以泻其偏峰,则偏峰正用,而道法幸矣。以凿破凿,以凿补凿,又安可少哉?分门别户之坛壝,藏拙护短之杖履,依粉本绘画棘栗蓬,而未尝肯炫,求一破者,谈何容易?

儒者必守法言,经学多执字面,应以“凿”“毒”为嫌矣。孟子接人醒世,尝用此机;况彼一时此一时乎?千载厚皮,谁搔痛痒?故不惜葛藤潦倒,为加一楔。

猜你喜欢
  春官宗伯第三·佚名
  卷十·高诱
  读诗略记卷三·朱朝瑛
  提要·冯复京
  卷一百四十七·山井鼎
  卷三十九·李光地
  艺术与科学·钱穆
  论式·章太炎
  第7章 暮钟·胡适
  卷四百五十一·佚名
  究竟一乘寶性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征求华文佛学分科研究编辑启·太虚
  僧 制 今 论·太虚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行阴十魔·印光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八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352 ·佚名

    苏颂 留台蔡资政见示嘉章且有花时之约忽蒙除代恨阻亲依因抒鄙怀仍依元 清羸躬现疾,出处道还周。 当轴谐人望,谋边缓主忧。 庄环聊造适,伊鼎待烹羞。 见约高斋会,将行尚少留。 苏颂 六月六日访晁美

  • ●卷九十三·徐梦莘

      靖康中帙六十八。   起靖康二年四月十一日庚午,尽十四日癸酉。   十一日庚午太后御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   张邦昌以太宰退处入内东门资善堂侍从官以上诣祥曦殿起居太后毕邦昌服紫袍犀带鱼袋独班归两府幕次

  • 第七十回 岳家军克复襄汉 韩太尉保障江淮·蔡东藩

      却说张浚镇守关、陕三年,因刘子羽及吴玠兄弟,赞襄军务,虽未能规复关、陕,但全蜀赖以安堵;且以形势牵制东南,江、淮亦少纾敌患。自吕颐浩入相后,与张浚虽无宿嫌,恰也不甚嘉许,更有参政秦桧,阴主和议,当然是反对张浚。桧平居

  • 卷第一百六十二·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梁纪十八〔屠维大荒落(己巳),一年。〕高祖武皇

  • 卷一百四·杨士奇

    永乐八年五月○丁卯朔 车驾将发顺安镇营外四山云气洁白如练赐高峰名白云山遂行将至胪朐河 上登山四望俯临河流立马久之赐胪朐河名饮马河营于平漠镇△是日兵部言羽林前卫故指挥同知贾浩子福等三十一人俱以父功免比试

  • 卷二十四·王当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臣传卷二十四    宋 王当 撰昭公二 鲁子家懿伯 子家懿伯名羁鲁大夫也庄公之玄孙昭公将杀季氏告子家子曰季氏僭公室久矣吾欲杀之何如子家子曰诸侯僭於天子大夫僭於诸侯久

  • 第五十九册 天命八年九月·佚名

    第五十九册 天命八年九月初四日,为逃人事赴扎鲁特内齐贝勒处之博波图归来。该逃人已去科尔沁。博波图以所携之布百疋易羊三十只带回。初五日,乌什泰奏曰:“自抚顺之战以来,从征数处,八处被伤。来辽东之年,曾授以备御

  • 齐令周最使郑·佚名

    【提要】 中国人最讲人情和面子,有伤他人情面与和气的事一般都不好干,但由于公务和生意,我们不得不说一些有伤人情的话,只要我们掌握了方式方法,也不会妨耐多大事。 【原文】 齐令周最使郑,立韩扰而废公叔。周最患之,曰:“公

  • ●牧鑑卷之十·杨昱

    汀郡楊昱東谿輯長白榮譽子譽校接人四(三)◆接人四(三)流移四之九(共十二條)背叛四之十(共十六條)異端四之十一(共十三條)異類四之十二(共十五條)○流移四之九(共十二條)緜曰迺慰迺止迺左迺右迺疆迺理迺宣迺畝鴻鴈曰鴻鴈于飛集于中澤

  • 卷六十二·沈廷芳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注疏正字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六十二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春秋左氏传文公○音义忠信接礼曰文【案谥法解无文正义内亦无此六字疑衍文也】经元年公即位疏既尸其位名号即成【即毛本误

  • 卷二十·湛若水

    <經部,春秋類,春秋正傳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二十    明 湛若水 撰宣公【定王五年】七年【晉成五年齊惠七年衛成三十三年蔡文十年鄭襄三年曹文十六年陳靈十二年杞桓三十五年宋文九年秦桓三年楚莊十二年】春衛

  • 卷六·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六宋 吕本中 撰庄公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夏五月戊寅公败宋师于鄑左氏传宋为乗丘之役故侵我公御之宋师未陈而薄之败诸鄑杜氏注鄑鲁地秋宋大水左氏传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

  • 原序·梁益

    诗传旁通原序夫诗六经中之一经也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六义以该之曰风赋比兴雅颂盖其言之羙恶劝焉惩焉使人各正其性情也自圣人删之后分而为四曰齐曰鲁曰韩曰毛校之三氏独毛与经合学者多宗之故曰毛诗由汉而唐诸大名

  • 卷二·佚名

    复次妙吉祥。譬如炎夏向残雨际初月时景方来。以诸众生宿业报故。此大地中一切种禾稼药草树林而悉成长。时虚空中大风吹击大水流注。是时大地而悉滋养。阎浮提中一切众。见是相已咸生欢喜。其心適悦想此世间有大雲起。

  • 卷第三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三十二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七之四已辩第三向果差别。次应建立第四向果。颂曰。上界修惑中  断初定一品至有顶八品  皆阿罗汉向第九无间道  名金刚喻定尽得俱尽智  

  • 卷第三十三·居顶

    续传灯录卷第三十三目录 大鉴下第十七世 &middot; 龙翔圭禅师法嗣二人 &middot;云居德升禅师 &middot;狼山慧温禅师(已上二人见录) 云居悟禅师法嗣九人 &middot;双林德用禅师 &middot;万年道闲禅师 &middot;中际善能

  • 六道集卷二·弘赞

    广州南海宝象林沙门弘赞在犙辑人道梵语。那罗摩纳。此云人。人者忍也。谓於世间违顺之境。情能安忍故也。立世论云。何故名人道。此有八义。一聪明。二为胜。三意微细。四正觉。五智慧增上。六能别虚实。七圣道正器。

  • 目录·野竹福慧

    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目录第一卷上堂住云南大理府宾川州鸡足山石钟禅寺第二卷上堂住云南大理府宾川州鸡足山石钟禅寺第三卷上堂再住云南府嵩山禅寺第四卷法语(附小佛事)第五卷书问第六卷历代祖图真赞(附诸祖赞)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