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凡例

历代纪事年表凡例

一司马迁史记年表及司马光通监目録皆以年为经以国为纬属词殊略【臣】之枢等奉

命纂历代年表本斯例以纪事其有可垂法戒者悉予

采入

一年表纪历代之事以朱子通监纲目南轩纲目前编商辂续纲目为主酌加裁损兼欲考据详明复参之司马光资治通监金履祥通监前编薛应旗宋元通监及二十一史

一分格次第每年以甲子冠於上首王朝次侯国又次外国此一统时之正例也如南北朝既非正统则两层分列各以其王侯系於下其有时势不同随宜变格仍不外年经国纬之意

一纲目於王朝之下凡侯国及僭窃之主分别书於岁首而逐月杂纪衆事年表则各予一格各纪其事事或互见一略一详数层横列逐年相承分阅之即割据之世井然不紊接阅之虽数十年之久如一篇焉

一纲目於正统之君则大书其諡号年号非正统则分注之年表之体虽不同於纲目然如三国时纪汉於上视纲目之大书列魏吴於下视纲目之分注其有关大义一也厥後凡遇分注之国必置王朝之下仿此

一通监目録采七政之要着於史者置之上方衆国之事不论正闰皆列下方今则遇正统之君尊而纪之上方名曰天位书七政於其中若楚汉之际及吕后新莽南北朝五季均非正统降置次格而虚其上方遇曰食星变酌依目録例书上方之内存天位也如唐宋之初虽虚天位而正统已有所属仍书天文於唐宋格中不在此例

一王侯封爵参照史表列传本纪以叙其始封改封进封袭封及降削追赠之故其有关当代之事详见本代格内而於其人之本格间存梗概至其平生遗事为得为失约举本格卒年之後或人有可传而无封爵则於其本代格内因事及之

一同异姓封爵各以五等为序其已入表格仍有事见他年者书曰至某年再见或有改封及卒年未着明者不书再见阙疑也叛逆则旁注其姓名使不得与纯臣等也其无关重轻者不入惧繁冗也

一自古外国见於载籍而方隅风土汉以後渐详今附入下格庶东西朔南日月照临之域皆因事得书可资考识云

一年表始唐虞讫宋元代殊事异表亦随时变式随式变例各有取义凡例中不能逐代详列今於每卷之首间附表例说以?明其?

猜你喜欢
  第三十三回 两国交兵齐师屡挫 十王骈戮萧氏相残·蔡东藩
  卷第一百三十四·胡三省
  卷第六十三·徐鼒
  蜀碧卷一·彭遵泗
  卷之一千二百十八·佚名
  ●西京·吴廷燮
  历代名贤确论卷五·佚名
  世家卷第二十四 高丽史二十四·郑麟趾
  钦定元史语解卷十九·佚名
  平定耿逆记·锁绿山人
  梁武德郗皇后传·李延寿
  东平公宇文神举传·李延寿
  天祚皇帝本纪·脱脱
  卷九十二·赵汝愚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袁检阅士元(书林外集)·顾嗣立

    士元,字彦章,庆元鄞县人。德佑忠臣镛之孙,性至孝,父患背疽,吮之立愈。年几四十,未尝求仕。御史奥林以茂才荐,授县学教谕,调鄮山书院山长。危参政太朴荐为平江路学教授,擢翰林国史院检阅官,不赴。筑城西别墅,种菊数百本,自号菊村学

  • 卷八十·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八十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七 元帝【讳绎字世诚武帝第七子也初封湘东王为会稽太守入为侍中丹阳尹出为使持节都督荆州刺史镇西将军侯景反逆遣王僧辩讨诛之遂即位於江陵西魏见伐兵败出降

  • 卷第五十七·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五十钱士升(高承埏、钮应斗、钱嘉征) 朱治■〈忄间〉(吴鉏) 高斗枢(子宇泰)周元懋(从兄元初、沈中柱、郑龙釆) 林时对(陆宝)冯元扬(弟元飙、沈崇埨)(补)熊明遇(李汝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五·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九十一·佚名

    万历四十八年二月己酉朔大学士方从哲奏请 皇太子讲学去岁八月间奉有 明旨著明春择吉行今择得二月十一日十七日两日皆吉伏望 皇上钦定一日命出阁讲学其应补讲读等官谨另疏列名上请不报○兵部疏奏已题未发援辽将兵蓟

  • 第七十八册 众臣发誓书(无年月)·佚名

    第七十八册 众臣发誓书(无年月)【原档残缺】仍蒙父汗怜爱。如此养育之父,不为之效力,又孰为父效力乎?以汗之法秉公管理我所辖之一旗兵。不因好恶而徇情,不因亲戚而袒护,不因雠敌而欺压,善即为善,恶即为恶,皆告於父汗。若不如此

  • 卷一百十七·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七宋 宋敏求 编政事慰抚下宣慰魏博诏宣慰镇州诏宣慰幽州诏遣使宣抚诸道诏为将漳王事安抚中外勅令李践方充西州宣抚使勅遣使宣慰诸道诏命李回宣慰幽镇等道勅遣使宣慰安南邕管勅遣使宣

  • 十一年·佚名

    (乙丑)十一年清康熙二十四年 春正月1月28日○戊子,長流鄭濟先於康津,以奉使過關西時枉殺人也。〈事見上。〉史臣曰:「濟先之事信有委折,枉殺則無疑。該府之奏,雖據前例,玩法則不免矣。是後,上每以不得按法爲悔也。」二月2月3日

  • 第十四章 36·辜鸿铭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辜讲有人有一次问孔子,说:“你怎么认为‘以友好的行为回报伤害’呢?”孔子回答:“那么,你怎么回报友好的行为呢?以正义的行为回报伤害并以友好的行为回报友好。”

  • 卷三十八·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西山读书记卷三十八宋 真德秀 撰天地之道书大禹谟益賛于禹曰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臯陶谟天叙有典勑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恊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 春秋左传谳卷七·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谳卷七    宋 叶梦得 撰昭公元年春叔孙豹防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虢遂会于虢防宋之盟也祁午谓赵文子曰宋之盟楚人得志于晋今令尹之不信诸侯

  • 卷第三·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三中华五祖并旁出尊宿共二十五人第二十八祖菩提达磨道育禅师(菩提达磨旁出三人)道副禅师尼总持(已上三人无机缘语句不录)第二十九祖慧可大师僧那禅师(慧可大师旁出七世共一十七人)

  • 一九八四·奥威尔

    长篇小说。英国小说家乔治·奥威尔(1903~1950)著。1985年花城出版社出版。董乐山译。作者原名埃瑞克·布莱尔曾参加西班牙内战并负伤。他把自己视为一个民主社会主义者,十分痛恨极权主义。《1984》这部小说发表于1949

  • 乐本解说·毛奇龄

    二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奇龄字大可、西河、初晴,萧山(今属浙江)人。一生著书甚丰。是书成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五月。其进书原疏称,合三书十三卷,首为《乐本解说》一卷,今此本乃分二卷,盖全书文义相属,本为一篇,刊版

  • 混元八景真经·佚名

    混元八景真经。五卷。不着撰人,疑为唐人所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称玄武而不称真武,疑唐五代间所著。述房中术。

  • 一贯问答·方以智

    明清之际方以智的哲学著作。不分卷, 约一万二千字。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宋儒遂有“一 贯”之争。本书亦专为阐述“一贯”问题而作,大旨在於 主张“一是多中之一,多是一中之多”,并据以评论儒佛 道诸家言。大体是

  • 质孔说·周梦颜

    理学著作,二卷。上卷儒门宗旨,下卷读书管见。质:就正,请评定。作者就《四书》中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仰望孔子之在天之灵予以评定,故名。书前其《告圣庙文》:“小子与先儒,出世虽有后先,同学原无彼此,况道之所在,本原互为商榷

  • 十三经注疏正字·沈廷芳

    八十一卷。题为清沈廷芳撰。廷芳字椒园,一字畹叔,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乾隆元年由监生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山东按察使。此书实为与廷芳同时的浦镗撰而由廷芳刊行的。镗(生卒年不详)字金堂,一字声子,号秋稼,嘉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