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五

嘉靖十五年三月丙辰朔  孝肃皇太后忌辰  奉慈殿行祭礼遣京山侯崔元祭  裕陵  升吏科左给事中俞朝安为都给事中吏科给事中杨僎刑科给事中尤鲁兵科给事中朱隆禧李逢吕怀刑科给事中右存仁俱为右给事中朝妥怀工科僎逢存仁本科鲁刑科隆禧兵科

○丁巳

○诏徙豊县治于故城初河决豊县城郭室庐尽没乃迁县治于华山至是河流南徒民怀念故土稍稍引还抚按请复城旧县从之

○戊午

○免各巡抚赴京议事以各地方多灾伤故也  是夜客星见于天禧星傍  上谕抚臣李时曰今紫薇垣有客星不知主何事应时对曰古人谓天地远人道迩事应之说起于汉臣京房然未必一一皆合止在人君脩德以弭之景公一发善言荧惑退舍况  皇上圣德之所感格乎  上嘉纳之

○己未

○贤嫔郑氏薨礼部上丧葬仪  宪庙昭妃  上曰辍朝当减一日盖未赐进封仍次一等耳已追封为贤妃谥曰怀荣祔葬于  悼灵皇后陵例

○辛酉

○是时岁贡例严自嘉靖十一年始至十四年天下郡邑缺贡至一千一百九十余处礼部言国初建学设贡本以兴起斯文故宽立条格开其进取之路今新例既严提学官畏避降罚于各府州县学该贡年分多不起贡且偏方下邑既鲜科目又无岁贡其势必至颓废学校尽生徒非  祖宗立法意也况考选虽名会同搉寔专于御史及廷考不中顾乃独罪学官不特情理未协而于先年设官专督学政初意亦已大缪臣请查复  累朝学校起贡旧例行令各提学官自后惟于食粮年深者起送二人考选正贡不堪许以陪贡考充不必会同巡按二司官亦不许概学通考以启夤缘幸进之路其赴京廷试不中准令回学肄业再试不中照例充吏止罚治提调官教官提学官不必降级其一应提督学校事宜并遵成宪并见奉敕书行事仍通行各提学官将十一年后缺贡地方依例考补起贡庶事体归一易于遵守而人才亦各得其所矣得旨允行

○壬戌

○清明节遣西宁侯宋良臣驸马谢诏长宁伯周大经祭  七陵安仁伯王桓祭  恭仁康定景皇帝陵寝并  哀冲太子坟彭城伯张钦祭  悼灵皇后陵寝  诏加致一真人邵元莭道号四字制文官正二品朝祭等冠服并玉带赐之

○乙丑

○南京户部尚书王軏引年乞休不允

○丙寅  上御文华殿开讲  升鸿胪寺右少卿吴祖乾为本寺左少卿署寺事  以灾伤免狭西西安延安庆阳汉中等府属存留钱粮有差  革隰川王府奉国将军成禄米三之二奉国将军充涊禄米三之一以其父子济恶戕杀无辜为抚按官所奏也  建州并毛怜海西等卫女直都督佥事阿剌哈等三百余人来朝贡马给赏如例  致任南京工部尚书崔文奎卒诏赐祭葬如例赠太子少保谥康简文奎山东新泰县人成化二十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左右布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管理南京粮储南京工部侍郎升尚书引年乞休命给传归仍赐月米岁夫至是卒文奎守身清约精于吏事居官所至有声而惟和厚人称为长者

○戊辰

○以斩获番贼功赐狭西洮岷边备副使马纪银二十两纻丝二表里  毛怜卫夷又尚加秃建州左卫都督方巾擒犯边夷掜松革来献诏授尚加秃千户仍与方巾各赐币有差

○己巳  武宗毅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玉田伯蒋荣祭  康陵  巡按广东御史戴璟勘上剿平琼山县贼黎佛贰等功状诏赏提督侍郎陶谐镇守总兵仇鸾等各银币有差  以擅用肩舆夺怀远侯常玄振禄米二月

○庚午先是  上谕礼部尚书夏言曰朕去岁已与卿拟定待  庙工告成方举谒  陵之典然朕惟今如因小就大即议  山陵之建一面做地工办料物及至  庙工之完正接而举兴造之庶不虚旷人力若是则先命官往视以俟朕亲往作之卿其即今密会勋时鼎臣瓒庭五臣计闻于是言等议奏  山陵之事前古帝王皆所讳言惟我  太祖  太宗尝预修  陵寝至今相传以为非常之  圣乃有非常之举兹  皇上欲因小就大即议山陵之建盖与  太祖  太宗先后一揆但  山陵重事必湏精择请先命文武大臣带领钦天监官及深晓地理风水之人外观山形内察地脉务求吉兆以为万万世之寿藏待其画图贴说进呈  睿鉴  皇上方脩谒  陵之礼因而亲阅果当  圣心然后议建举行斯为万全  上复谕言卿等所议虽省当然未免少礼若因造  山陵而即日谒  陵恐非敬  祖宗之礼也今不可缓误岁时不必较朕意以为先一意举谒拜之典回复遣大臣相地还奏方朕亲往视之来岁之后或清明或霜降间修拜谒之祀以尽时思此非他余务比必当行之事又如西山  宣庙后  景皇帝亦当一拜之又  山陵之豫建所以重父母之遗体本美事卿等湏尽忠赤以赞成勿畏邪说勿云所避乃可  陵寝之制量仿  长陵之规必重加抑杀纸衣瓦棉朕所常念之此意卿等亦要力赞可再日即会议以闻言等复议奏臣等前蒙  圣谕一时具奏惟以  山陵为急遂后谒  陵之礼委为未当兹蒙  圣谕仰见  皇上尊  祖敬  宗之诚非臣等愚昧所及请即敕所司举行以后天气渐热惟于孟夏上旬乃可展谒西山  宣后  景皇帝陵寝往谒尤见  皇上礼意之周臣等不胜钦仰  上乃降谕礼部曰朕不菲弱支人上戴  皇天隆眷嗣续  祖宗大宝仰  列圣陵寝礼当躬谒  皇祖  皇考道所不及各命官奏朕孝意其祭告  天寿山并  七陵朕躬叩拜西山  皇高祖妣恭让章皇后  皇曾叔祖景皇帝陵所亦展拜一次庶慰朕追感之情寻于文华殿谕言曰谒  陵之礼必一同  圣母行今可即二十一日  驾发到  陵休一日二十四二十五二日行谒告礼二十六日又休一日次日往西山拜  二寝随时行礼还京  后妃宫眷俱当从其亟拟仪一前期太常寺备办祭告  内殿祭品翰林院撰祝文一先期  上奉  皇太后率  皇后告  内殿一二十一日卯时启行  上奉  皇太后升辇  上驾前导  后妃辇轿后随至沙河行殿  上奉  皇太后入降辇侍膳毕出百官行叩头礼如常仪一二十二日天明百官诣行殿行叩头礼各衙门奏事如常仪百官先行  上奉  皇太后启行  后妃后从至  天寿山红门  上奉  皇太后降辇入左门  皇太后升舆  上驾前导至行殿驻跸侍膳如前一二十三日百官叩头奏事如前仪一二十四日免朝  上具黄袍诣  长陵行祭告礼毕百官退先诣前  一陵候  驾  上奉  皇太后率  后妃入行谒拜礼毕出次诣  献陵次诣  景陵仪俱同前百官退诣行殿候二十五日诣  裕陵  茂陵  泰陵  康陵仪俱同前二十七日百官叩头奏事毕前行  驾发诣西山谒  恭让章皇后  景皇帝陵仪俱同前于次日早行礼一二十八日行祭礼毕少憩  驾还京一锦衣卫设大驾卤簿侍卫扈从酌路之广狭为行止一府部九卿及詹事府翰林院国子监衙门堂上掌印官各一员属官各一员六科十三道官各一员扈从供事在途以便衣一工部差官修理桥梁道路搭盖行殿三所沙河  天寿山西山一兵部奏请简命皇亲驸马文武大臣守卫京师并守皇城四门京城九门分调提督武臣把守各山口关隘及选点扈驾军马奏差科道官点闸户部关给行粮一光禄寺随处预备御膳及酒饭供具一三月二十一日  圣驾发京是日免朝文武百官先赴德胜门外送  驾驾过退一二十八日  圣驾还京日文武百官军民耆老人等俱出迎于郊  上奉  皇太后率  皇后谒  内殿奉  皇太后还宫行礼毕  上御奉天门朝百官一百官陪祀具吉服  上谒陵祭告仪注一先期太常寺备牲醴香帛翰林院撰祝文  驾至  陵降舆导引官导  上入  陵左门享殿左门至殿中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陪祀官就位内赞奏就位  上就位内赞奏四拜  上四拜平身传赞百官同典仪唱献帛行初献礼内赞导  上诣香案前奏跪  上跪司香官捧香跪进于  上左奏上香  上三上香进帛官捧帛跪进于  上右奏献帛  上献帛捧爵官捧爵跪进于  上右奏献爵  上献爵讫内赞奏诣读祝位奏跪  上至读祝位跪传赞百官同赞读祝读祝官读讫奏俯伏兴平身传赞百官同典仪唱行亚献礼仪同初献典仪唱行终献礼仪同亚献内赞奏四拜  上四拜平身传赞百官同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各诣燎位赞礼毕  上奉  皇太后率  后妃谒  陵仪注一太常寺备酒果脯醢翰林院撰告辞  上行谒告礼毕  皇太后率  后妃入女官奏就位行四拜礼奏上香女官捧香  皇太后三上香讫奏复位跪  皇太后跪  后妃皆跪  上跪于  皇太后之左读辞官跪于  上后读讫奏兴四拜礼毕制可

○辛未

○升兵部右侍郎周金为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命管理甘肃屯政右佥都御史牛天麟以原官巡抚甘肃

○壬申

○兵部以  圣驾诣  陵奉诏条上扈跸防守事宜请给赏从行及守门军士钦定居守京城及皇城四门正阳等九门大臣  上皆从之且诏巡捕官军及五城兵马暂听居守大臣莭制

○癸酉

○苽咂等族番人焦吉等二百八十余人来朝贡马并盔甲腰刀给赏如例

○甲戌

○命宣城伯卫錞户部尚书梁材居守京城敕令朝夕戒谨防范如有切要事务即行所司诣行在所以闻  鸿胪寺上行殿礼仪一二十一日  驾至沙河行殿百官行一拜叩头礼本寺奏礼毕其巡抚巡按并守备知州知县师生吏典耆老人等俱于次日早朝毕引见具常服行五拜三叩头礼应该面见面辞官员本寺元行闻具白本揭帖照例引赴御前行叩头礼一二十二日百官行礼如常仪其各衙门如有奏事照常朝事例次苐行一二十三日朝毕仍令百官恭候午朝或传旨暂免一二十六日行礼如二十三日仪一二十七日行礼如二十二日仪一二十八日行礼祭毕  驾还京百官于阜城门外迎  驾随行候  上御奉天门百官具吉服本寺官致词称贺行五拜叩头礼制可午朝免

○升广东按察使柴经为本布政司右布政使  兵部覆巡按直隶御史金灿请遵复旧章仍差清军御史分行天下五年一差但以完销差内发去军单日回道不必限以三年各所属清军官员亦以销完军单明白无弊及不枉平民为贤不必以先年清出分数多寡为则例报可

○乙亥

○添设福建大田县属延平府以尤溪县之英果漳平县之桃源德化县之安仁及增设花桥四巡检司隶之从御史白贲奏也  追录正德六年甘州把鸡儿堡御虏获功阵亡官军百户夏俊等二十三人升赏有差  降韩府高平王融烇为庶人革镇国中尉旭梆禄米三之一旭梆帷箔不谨尝挟妓出他邑游融烇因私通其妻谢氏旭梆执谢氏掠杀之韩王以闻诏遣司礼监官同抚按官会勘得实故有是命

○丙子  上奉  皇太后率  皇后发京师武定侯郭勋大学士李时尚书夏言钦天监正夏祚等扈从

○丁丑  驾发沙河驻  天寿山行殿是夜  上召武定侯郭勋辅臣李时尚书夏言至行殿谕曰适过沙河一带居民鲜少田地荒落  七陵在此要人守护卿等如何处之勋对宜免护卫军赴京操言对宜量移一二民人可徙者皆未当  上意已而时对昔丘浚曾议京师当设四辅以临清为南昌平为此分蓟州及保定东西各屯兵一二万以拱护京师今若于昌平添设一摠兵南卫京师北护  陵寝更增军马自然居人稠密  上曰卿等回京可与户兵二部酌议以闻

○己卯  上谒祭  长陵  献陵  景陵礼毕至十八道岭自择  陵域先年  悼灵皇后丧  上密谕大学士张孚敬令致仕官骆用卿择地于十八道岭及据子岭两具图说以进至是亲阅明日复阅橡子岭命钦天监官及从臣审视皆以十八道岭地为胜  上谕诸臣曰适观吉地咸可为陵朕惟  祖宗所遗此本诸  天赐既越  列圣之地恐朕未可当今日既定宜勿他适还京可即议营造卿等其力赞之

○庚辰  上谒祭  裕陵  茂陵  泰陵  康陵

○辛巳

○遣驸马都尉邬景和祭  悼灵皇后陵寝

○壬午  驾还至沙河  上御行殿命鸿胪寺官宣敕谕昌平州官告父老等曰朕荷  天命缵承  大宝始则礼讲失序是以争  庙尚定于数年于  陵见通不闻于礼官也昨朕咨少保秩宗言欲讲谒  陵之礼以待庙祀之后今将有事于  天寿山可不先谒  陵而遽自图哉乃复议以大臣谓可此举朕择良辰奉  皇太后恭诣  七陵道经沙河驻跸何居民不续农事不观  祖宗陵园重地切朕忧怀尔昌平司牧率耆老生徒既至已迎朝兹回又来辞朕今特降敕谕用示恤典本州今年粮税免三分之二凡七十以上者官各给布二疋米一石肉五斤九十以上者倍之生徒每给灯油八十斤尔知州等官宜爱养百姓尽生抚恤勿妄加科索以奉承人意勿肆行暴虐以致害民尔百姓每亦要孝亲弟长为善立身如是官有廉能之誉民无嗟怨之声庶称朕意以奠  山陵于万世尔等顾不美欤钦哉  驾幸西山

○癸未祭恭让章皇后  景皇帝陵  上奉  皇太后由西湖舟行还京

猜你喜欢
  吴盖陈臧列传第八·范晔
  列传第八·刘昫
  列传一 后妃·薛居正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一·佚名
  卷三十九·佚名
  卷之九十  平夷賦(明)趙輔 撰·邓士龙
  卷之七十  蓬軒類記三(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弇山堂别集卷四十六·王世贞
  卷十四·孔毓圻
  卷六十三·纪昀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一·佚名
  邝煦堃·周诒春
  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唐音巻十·杨士弘

    元 杨士宏 撰张 震 注唐诗遗响三桞中庸【名谈亰兆人】江行繁隂乍隐洲落叶初飞浦萧萧楚客防莫入寒江雨州曲【题意见前注】关山万里逺征人一望关山泪满巾青海城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批云空本二字无限哀怨之情

  • 卷六·贾岛

    [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长江集] 钦定四库全书 长江集卷六 唐 贾岛 撰 让糺曹上乐使君 战战复兢兢犹如履薄氷虽然叨一掾还似说三乘瓶汲南溪水书来北岳僧戅愚兼抱疾权纪不相应 赠友人 五字诗成卷清新韵具偕不同狂客

  • 陈本纪下第十·李延寿

    高宗孝宣皇帝讳顼,字绍世,小字师利,始兴昭烈王第二子也。梁中大通二年七月辛酉生,有赤光满室。少宽容,多智略。及长,美容仪,身长八尺三寸,垂手过膝,有勇力,善骑射。武帝平侯景,镇京口,梁元帝征武帝子侄入侍,武帝遣帝赴江陵。累官爲

  • 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九十四·柯劭忞

      和礼霍孙 完泽 阿鲁浑萨里 岳柱 彻里 秃忽鲁   和礼霍孙,佚其氏族。至元五年,中书省臣请设起居注,以和礼霍孙与独胡剌并为翰林待制,兼充起居注官。十年,兼领会同馆事,主朝廷咨访及降臣之表奏。累擢翰林学士承旨。十

  • 卷十二 光宗·王夫之

      〖一〗  孝宗急传位于其子,何为者也?春秋方盛,国步未康,廷无心膂之臣,子有愚蒙之质,而遽以天下委之,诚不知其何为者也。以谓高宗崩,哀慕切,欲执三年之丧,谢绝庶政,日奉几筵,曾是以为孝,非其饰辞,则愚甚矣。古之宅忧于谅阴者,总

  • 第五十五回 平叛军太尉建功 保孱王邻封乞命·蔡东藩

      却说吴楚两王,闻得粮道被断,并皆惊惶,欲待冒险西进,又恐梁军截住,不便径行。当由吴王濞打定主意,决先往击周亚夫军,移兵北行。到了下邑,却与亚夫军相值,因即扎定营盘,准备交锋。亚夫前次回驻昌邑,原是以退为进,暗遣弓高侯韩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十五·佚名

    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辛巳朔虏犯山西神池等处大掠数日而出总兵吴徵诈为与虏战报功御史王好问劾之诏革徵任逮问○录采木诸臣功赠左副都御史李宪卿为右都御史与原任巡抚黄光昇各荫一子入监读书复闲住左侍郎刘伯跃等职致仕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六·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三百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司马迁

    张连科译注【说明】本传是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四个人的合传。这四个人都是刘邦手下能征惯战的将领,所以司马迁把他们放在一起来描写。在描写的时候,作者既注意到同中之异,也注意到异中之同。例如,他们四个人都为大将,这

  • 叙·冯梦龙

    甲申之变,天崩地裂,悲愤莫喻,不忍纪,亦不忍不纪。余既博采北来耳目,草《纪事》一卷,忠逆诸臣,别为《绅志略》,私备遗忘,敢云传信。友人借观,竟以灾木,方愧多事,贻诮识者。未几,得程进士《孤臣纪哭》;又未几,得无名氏都城日记;最后得陈

  • 第九章 2·辜鸿铭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辜讲某地有一个人说:“孔子当然是个伟人,他知识特别渊博,但是他在任何事情上都不会凸显自己,所以他得到了名声。”当孔子听到

  • 庄子口义·林希逸

    十卷。宋林希逸撰。林希逸, 字肃翁, 号鬳斋, 又号竹溪, 福清 (今属福建)人。南宋端平二年(1235)进士,善诗书画。累定间官至司农少卿,终于中书舍人。撰有《道德真经口义》、《南华真经口义》、《冲虚至德真经鬳斋口义》,合称

  • 续词品·杨夔生

    词学论著。清杨夔生著。十二则。以“轻逸”、“绵邈”、“独造”、“凄紧”、“微婉”、“闲雅”、“高寒”、“澄澹”、“疏俊”、“孤瘦”、“精练”、“灵活”等审美范畴,概括词的审美意识。以“轻逸”为第一品:“悠

  • 言子文学录·言偃

    宋陈振孙撰《直斋书录解题》列有《言子》三卷。陈振孙与王邑宰为同时人,悉其事,故载之于书。考王公爚所次《言子》三卷,书已失传,惟元代大德间赵孟顺书《卢侯生祠碑记》有“言子废集,卢公重加侵梓”之语,碑在县儒学。明邑宰

  • 毗那夜迦誐那钵底瑜伽悉地品秘要·佚名

    一卷,唐含光记。记大圣欢喜天之秘法。

  • 祖庭钳锤录·费隐通容

    凡二卷。明代僧费隐通容着。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编集诸祖师接引锻炼学人之语要,加以恳切说示,兼述己见。收录灵源惟深、晦庵弥光乃至大慧宗杲等人共五十余条提撕,而一一唱和,并勘验之。卷末附录宗门杂录四条,包括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