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二八一 大学士和珅等奏请修书议叙升用人员缘事降调分别办理折

一二八一 大学士和珅等奏请修书议叙升用人员缘事降调分别办理折

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初二日

大学士 管理吏部事务臣和珅等谨奏,为奏闻事。

查四库馆纂校、提调等官,邀恩议叙,业经升用人员,奉旨分别内外任,酌罚廉俸,已邀议叙尚未升用人员,概予注销。业经臣部遵旨分别办理,奉旨:依议。钦遵在案。

今查有原任国子监祭酒韦谦恒,由革职布政使赏给编修,在四库馆行走,由该馆议叙升补赞善,照例升授中允。复因议叙,奏补侍读,洊升国子监祭酒。因前在武英殿提调任内,将各省采进书籍遗失八十九种,照例降一级调用,应以正五品之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二项注册补用。但臣等查议叙未升编检人员,既经奉旨概予注销,韦谦恒亦系由议叙升授赞善、侍读,又由议叙升授之侍读升用祭酒。今缘事降调,复得补用正五品京卿,是该员降调后所补之官,仍优于该员议叙升用之官,且较之现在注销议叙之编修、检讨尤属徼幸。查该员原由翰林办书议叙升用,今缘事降调,似应仍以该员原衙门之官降等补用。虽向例降调人员,不补翰詹科道官员,而大考下等人员,亦仍奉旨以翰詹等官降补。臣等酌议,应以该员应补之正五品光禄寺少卿、通政司参议降等,以该员原衙门之正六品中允、从六品赞善、司业注册补用,庶为平允。并请嗣后凡由修书议叙升用人员缘事降调后,其应补之官已降至未邀议叙原官之下,或仅与未邀议叙原官相等者,均仍照例降补,毋庸置议外,如由议叙升用缘事降调后,其应补之官仍优于未邀议叙以前之官者,均照此例降等,按伊应补之官再降二级补用;如应补之官较未邀议叙时原官止优一级者,毋庸降一等,止降一级用;至翰詹等官,不由修书议叙升用者,如缘事降调,仍各照定例,以应补之官补用。

是否有当,伏候训示遵行。为此谨奏请旨。

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初二日奉旨:依议。钦此。

大学士管理吏部事务臣和珅

协办大学士 吏部尚书臣刘墉

吏部左侍郎臣谢墉

吏部右侍郎臣玛兴阿

吏部右侍郎臣金士松(军机处录副奏折)

猜你喜欢
  卷二百四十六·列传第一百四十三·柯劭忞
  第二十七回 内府浮华·德龄
  卷之四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八·佚名
  第四二一提讯名单(堂谕)光绪五年二月三十日一二二一八--一九·佚名
  卷四十二·傅恒
  辛彦之传·魏徵
  卷二百十一·杨士奇
  卷一百一·赵汝愚
  卷七·徐天麟
  奏谳书七·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七八·吴楚材
  三年·佚名
  四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八·陈廷敬

    目  录 二十二调五十八体,一百字御带花一体 定风波慢四体 芳 草五体又名凤箫吟 念奴娇十二体又名大江东去、酹江月、赤壁词、酹月、壶中天慢、大江西上曲、太平欢、寿南枝、古梅曲、湘月、淮甸

  • 第十七出 岛夷入寇·王世贞

    【番卜算】〔净扮汪上〕五岛并钦从。一言招寇叛。男儿志气欲图王。败则依山险。海岛经营二十年。中原激我上番船。从今仗起龙泉剑。霹破东南一半天。自家姓汪。原是通番主人。出没江洋。招引来船去棹。埋藏岛屿。贸

  • 第十三出·李开先

    【谒金门引】(老旦上唱)鸾镜暗,晓起不堪照面。暗中不觉流年换,空对西风长叹。(小旦上唱)停针线,闲步梨花庭院。海棠零落莺声倦,且喜画梁飞燕。(白)婆婆,媳妇万福。(老旦白)媳妇免覆。〔洗溪沙〕(白)门静人闲小院幽,日高花影上帘钩。惊

  • 第三折·关汉卿

    (外扮葛从周领卒子上,云)黄巢播乱立山河,聚集群盗起干戈。某全凭智谋驱军校,何用双锋石上磨?某姓葛名从周是也,乃濮州鄄城人氏。幼而颇习先王典教,后看韬略遁甲之书,学成文武兼济,智谋过人。某初佐黄巢麾下为帅,自起兵之后,所过城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九·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旧京琐记引·夏仁虎

    余以戊戌,通籍京朝。日月不居,忽逾一世。沧桑数变,逢此百忧。鬓发已摧,名业未立。华灯照夕,明镜窥晨。谓可以已,复何言哉!回忆年时,如隔梦寐。鹪巢既营,菟裘将老。端居鲜事,何以送日。不为无益,奚遣有涯。检书惧劳,耽吟嫌苦。出畏

  • 提要·司马光

    【臣】等谨案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宋司马光撰光编集通鉴时有一事用三四出处纂成者因参考异同别为此书以正其谬误而归之于一葢前代纪事之书传闻异词稗官固喜造虚言本史亦不皆实录光所采书自正史外相传凡二百二十二家如司

  •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七·佚名

    通论诸公即位正不正【东坡】鲁之失国【颍滨】鲁用郊【东坡】鲁犹三望【东坡】雩闵雨【东坡 刘蕡】大夫无遂事【东坡】诸公即位正不正东坡曰始终受授之际春秋之所甚谨也无事而书首时事在二月而书二月在三月而书三月者

  • 志卷第三十七 高丽史八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兵三。看守军。○典 库: 将校二杂职将校二军人五。卤簿都监: 将校二散职将相二军人四。征袍库: 将校二军人五。仁恩馆: 将校二。龙门仓: 将

  •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司马迁

    张连科 译注【说明】《吕不韦列传》是吕不韦一个人的传记,但作者通过这篇传载,反映了秦廷内部的争权夺利、皇太后的放荡生活,以及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在本传中,作者突出塑造的是吕不韦的形象。吕不韦本

  • 张瑰传·萧子显

    张瑰字祖逸,是吴郡吴县人。祖父张裕曾任宋的金紫光禄大夫。父亲张永,官至右光禄大夫。通晓音律,宋孝武帝曾问张永太极殿前钟声音为什么有嘶声,张永回答说:“铸钟时有铜滓掺入了。”于是扣钟找铜滓所在,凿去铜滓,钟声于是清越

  • 都察院·佚名

    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职专紏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及一应不公不法等事其属有十二道监察御史凡遇刑名各照道分送问发落其有差委监察御史出巡追问审理刷卷等事各具事目请旨点差十二道监察御史照刷卷宗衙门浙江道

  • 卷十一·张自超

    <经部,春秋类,春秋宗朱辨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宗朱辨义卷十一高淳张自超撰定公元年春王【据左氏昭公丧至壤隤公子宋先入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干侯戊辰公即位则是年旷六月无君矣何以纪元哉诸儒以为追书之也是已当是旧

  • (三)·钱穆

    第三目格物穷理。理字始见道家庄周书,佛家亦承用。华严宗更重此理字。宋之道学又称理学。朱子谓盈天地宇宙大自然仅一气,气中即见理。司马迁言:“明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天人古今皆一气,各有分际。人道非即是天道,故有际

  • 因明入正理论一卷·商羯罗主

        商羯罗主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能立与能破  及似唯悟他  现量与比量  及似唯自悟  如是总摄诸论要义。此中宗等多言名为能立。由宗因喻多言。开示诸有问者未了义故。此中宗者。谓极

  • 卷第三之上·大慧宗杲

    正法眼藏卷第三之上 径山大慧禅师 宗杲 集并着语 后学普善庵沙门慧悦校刻 六祖谓众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

  • 第四品 分别品·佚名

    第一三一 一夜贤者经如是我闻。&mdash;&mdash;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时,世尊告诸比丘:&ldquo;诸比丘!&rdquo;彼诸比丘应诺:&ldquo;世尊!&rdquo;世尊如是曰:&ldquo;诸比丘!一夜贤者,我为汝等说总说及分别,应谛听,善

  • 粤剑编·王临亨

    明王临亨著。笔记体, 四卷。是书为著者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奉命到广东审案, 记途中见闻所作, 分为古迹、名胜、时事、土风、物产、艺术、外夷、游览八类。对当时东南沿海的政治经济状况和社会风俗多有叙述,史料翔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