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十六年

(庚子)四十六年清康熙五十九年

春正月

1月2日

○己巳,承旨入對于東宮。全羅道均田使金在魯、忠淸道均田使金雲澤,因有稟定事,還朝求對,世子召見。在魯曰:「臣於當初,以畢量後,正案則或令監司,竝爲句管,或只捧草案上來,別設均田廳於京司,較準釐正事稟達,請令廟堂,指一分付,而其後賓廳次對時,有下去後更爲審度稟定之令矣。臣等下去後,觀其形勢,則改量成冊,極其浩多,雖田結至少之邑,文書亦至一駄。道臣則掌右道,右道文書,尙難盡察,豈可益之以左道事耶?均田使,若欲留在,畢修正案,則將至經夏入秋,貽弊不貲。臣意則待各邑草案畢到後,均田使上來,設廳於京中公廨,戶曹算員及各司書吏之能文算者,多數移差,而均田使逐日赴坐檢督,以爲磨勘之地,則似好。請更令廟堂稟處。」世子可之。在魯又曰:「今此改量時久遠田畓之訟,齊起,牒訴極繁。其中可以卽決者。固當定其主客,從實懸錄,而亦或有未及詳査,難於遽決者,姑以時執懸錄,從容査辨,果有明白本主,則勿以量名爲拘,卽爲移給。又有不干之人,乘其本主在遠,暗錄己名,其他田畓,以爲日後橫占之計者,則宜隨其現露,爲先刑推,全家徙邊矣。」世子可之。在魯又曰:「量田方張,其時守令若遞改,則不但功役停滯,莫重文書,必致虛踈,奸僞易生。其中尤甚憒憒,決難堪任者,均田使與道臣,固當審察斥去,而苟非然者,雖或有未盡善者,至於遞易,則誠爲重難。請申飭兩銓,三南守令,限畢量,雖侍從之職、陞遷之窠,毋得擧擬。」世子許之。雲澤曰:「臣所管量事中,修案一款,誠亦難處。似當依湖南均田使所達爲之,而若或畢量於正月之內者,則當令修案於臣在本道之日,磨準以給矣。第其叩算解卜等事,實爲汗漫,決非一算員所可獨辦。請各邑能算人,招集都會處使役,而依監官例給料。」世子許之。雲澤又曰:「量田,實是鉅役,官與民,見方專力於此。紙筆墨之難辦,亦倍於常時,而春後又有戶籍之役矣。戶籍亦是緊重之事,而卽今事勢,實難與量役竝行。在前或有因年荒退行之例,請今亦依此例,待秋退行。」在魯曰:「此則三南一體退行,似爲得宜矣。」世子令廟堂稟處。

1月4日

○辛未,以李箕翊、趙鳴鳳爲承旨,宋相琦爲判義禁。

○承旨入對于東宮。

1月5日

○壬申,正言柳復明,自畿幕還朝,上書論畿邑弊瘼。略曰:

公都會六月之設,莫曉其故,而方農之節,村閭赤立,行資留糧,窮儒莫辦,坐停居半。自今定行於仲春或仲秋,恐爲得宜矣。畿內田政中,所謂舊陳、仍陳、川反、浦落、覆沙等,諸般名色,比元帳付,殆過一半,邑邑皆然。如欲依三南例加改量,則實難支當。勿爲遍量,只拈出仍、舊陳、川浦、覆、雜頉等處,擇送敬差官或都事,逐庫打量,則諸境無騷擾之弊,田結有坐得之益,宜令廟堂稟處焉。摠戎使出巡畿輔,毫無所補。自京所帶八十騶卒,遍歷列邑,廚供之弊,殘邑尤所難支。其在水原,試賞犒饋之際,近萬軍兵,短晷分餉,草草行過,有何鍊習之益乎?水原、長湍,自是左右防營,每年使兩鎭,春秋試賞。從容講武,則試才餉士,必不如是之苟簡,而摠帥巡行,如難全廢,則使之三年一出,而減其騶卒之意,宜加申飭矣。京畿守宰,入來都下,無營門受由之規,故來往甚數,民弊可慮。從今畿倅,宜令給暇而行,毋得任意往來也。國綱大弛,刑法益壞,近者中下之輩,以罪被配者,私囑本倅,直還其家,至於經歲不還,甚或不赴者有之。宜令道臣,摘發重究焉。

世子令廟堂稟處。

○世子引接大臣、備局諸宰。領議政金昌集曰:「湖南均田使金在魯,以修案事,乞令廟堂稟處矣。均田使留待畢修,貽弊必不貲,上京後設廳修正,可以省弊,宜許之矣。」右議政李健命曰:「依金雲澤所達,均田使在本道時,各邑文書,隨其畢量,旋卽修正,而未及修正者,上來後磨勘,似爲便好矣。」世子可之。昌集又言:「金雲澤以量役方張,乞退戶籍,三南竝許待秋退行無妨矣。」世子許之。昌集又曰:「東萊守臣狀言:『倭公木作米,年限旣盡之後,不可復許之意,據理責諭,則倭人等以爲:「對馬一島,有山無野,生轂無地,故本島人民,只仰此米。得之則生,不得則飢,關係甚重。況七十年作木之米,一時停罷,則島中生涯,自此絶矣。」縷縷懇請』云,而請令廟堂稟處矣。馬島旣非産穀之地,因其所請,公作米許給,其來已久。年限旣盡,則輒以退年爲請,實是難繼之道,而有難終始防塞,更以限五年許之,亦或無妨。」世子可之。昌集曰:「臣有所懷,敢達耳。邸下代理已四年于玆矣。國事想已明習,而每當引接臣僚之時,淵默太甚,酬酢之際,或欠分明,故群情頗以爲憫鬱。伏望留意於斯,雖承旨入對時,大小章牘,必論其可否,聽其所陳,上下論難,則所益豈小耶?」世子曰:「當留意焉。」健命曰:「領相所陳,誠甚切實矣。以否、泰卦言之,天地不交爲否,而萬物不遂,天地相交爲泰,而陰陽升降,二氣相流,萬物和泰矣。人君體天行道,虛已翕受,則上下交孚,而群情無壅矣。目今民生之困瘁極矣,國政之解弛甚矣。邸下每思之曰:『何以則可以求得一分?』孜孜不怠,念念在玆,則其於爲治之道,豈無效乎?方當歲首,尤宜克體上天,布施德政矣。」昌集曰:「臣先陳大略,而右相又如是陳達,乞加體念。至於學問工夫,尤不可須臾放過,近在侍湯之中,久廢書筵。雖其勢固然,亦於少暇時,輒披閱書史,則自有沈潛融會之益矣。」知敦寧閔鎭遠曰:「凡事會精而後,是非所在,自可知之。勿論大小事,採聽群下之言,審察是非,權衡事宜,則知慮漸長矣。」世子曰:「當留意矣。」應敎金相玉曰:「俄者兩大臣所達,懃懇切實,邸下旣許留意,無容更達,而第自前筵中,有陳戒者,邸下每以留意答之,而其後未見有另加留意之效。且聞承旨入對時,大小章奏,泛然一讀,則邸下曾不留意,輒多循例下答云,此尤群情之所悶也。此後願勿如前泛聽,有未及領會處,則使承旨更讀,雖至屢讀,亦無妨。然則國事幸甚,而可慰大朝付托之意矣。且伏見邸下對臣僚之際,殊欠嚴毅,而時或疲倚。況大臣今方入侍,其在敬待之道,尤不宜若是。伏望加意於九容之義。」世子曰:「當留意矣。」

1月6日

○癸酉,承旨入對于東宮。

1月8日

○乙亥,以上壽恰滿六旬,告于宗廟,王世子率百官陳賀,頒敎八方。其文曰:

王若曰,上天申休,六旬之期己屆;一人有慶,十行之音誕敷。非爲盛事之誇張,式循群情之懇摰。念予不穀,叨守丕基。疾病纏身,驚暮景之奄及;艱虞溢目,顧寶位而靡安。無以配盛德於先王,憂勤徒切;莫能躋斯民於壽域,治理難成。茫然事與心違,遽爾年且耳順。當壽社之趾美,差欠一齡;逮歲籥之啓新,恰滿耆算。肆丁三陽之回泰,益切萬姓之祝釐。雖臣子喜懼之誠,惜今歲之虛度;然寡昧抑損之志,嫌縟儀之荐行。集鵷鷺於明廷,只許受賀之典,薦芬苾於太室,爰擧告事之儀。節簡而予心卽安,禮申而衆望無缺。吾何修可以比?啓運之休慶難追;我無爲人自寧,臨深之恐懼冞篤。顧當稀曠之盛擧,可無上下之交修?若不云來,憂日月之逾邁;庶無大悔,願箴儆之相聞。肆告心腹之言,庸播中外之聽。聖人有德必壽,王者與衆同歡。諴小民而祈天,曷敢自逸?建皇極而錫福,圖永有終。故玆敎示,想宜知悉。〈大提學李觀命製進。〉

1月10日

○丁丑,承旨入對于東宮。

○禮曹言:「來二月初七日,端懿嬪再期後,魂宮、墓所,當依昭顯宮例,朔望、焚香等事,一倂停止。」世子可之。

1月11日

○戊寅,承旨入對于東宮。

○西陵都正煜、西陽令熳等上書請加上徽號,又陳愼妃位號之當復,咸興太祖潛邸舊基,宜有竪碑紀迹之擧。書至政院,政院以玆事至重,非一二微末宗臣,所敢輕議,却之,煜等,於其書末,詆斥政院,請治其壅蔽之罪。政院啓陳其狀,世子令勿捧。後日正言金槹上書言:

煜兄弟,以微末宗裔,蒙無知識,而輒敢妄論於至重至大之事,固已駭然,而繼又發怒於不卽捧入,直請治罪承宣,尤是前所未有。喉院之臣,所當據理還給,而相率逬出,再次違牌,不免爲自損事體之歸。請煜兄弟罷職,承旨推考。

世子從之。

1月15日

○壬午,承旨入對于東宮。

1月16日

○癸未,承旨入對于東宮。

○大司諫金有慶上書陳關西戎備之踈虞,請使列邑,各以農隙,常加敎鍊,道臣、帥臣,巡審能否,黜陟其守令,西路別武士試射沒技者,許付直赴,關西人才,特命銓曹,拔其尤者,與三南一體調用。書末又言:「閔鎭厚之忠勤公諒,不可一日使無於朝廷之上,請召置廟堂,隨事咨詢。兵曹參判許玧、漢城右尹申慶濟,衰頹昏耗,不堪供職,請令改差。」世子答曰:「書陳之事,令廟堂稟處。閔鎭厚事,當留意。下款事,未見其得當。」

1月17日

○甲申,承旨入對于東宮。

1月18日

○乙酉,以李㙫爲都承旨,韓重熙、任守幹、趙觀彬爲承旨,宋必恒爲掌令,洪龍祚、洪禹傳爲持平。

○承旨入對于東宮。

1月19日

○丙戌,承旨入對于東宮。公事稟奏訖,文學申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八十六 紹聖四年(丁丑,1997)·李焘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七·焦竑
  卷一忧危竑义前纪第一·刘若愚
  国朝名臣事略卷第二·苏天爵
  卷二十六·杨士奇
  第十六卷 清乾隆·缪荃孙
  甲申传信录卷四·钱士馨
  建中·周绍良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司马迁
  西域传序·李延寿
  李承传·刘昫
  播州土司传·张廷玉
  汉纪五十三 孝献皇帝丙兴平元年(甲戌、194)·司马光
  卷之四·佚名
  三十八年(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联 烧耳·蒲松龄

    却说:张翼德斩了曹操,刘玄德君臣饮酒射头作乐,大醉而散。又犒赏三军,军人们也分队饮酒。有一伙军人提壶瓶酒盏商议说:"老爷们散了,赏咱们的酒肉,可以痛饮。那贼头挂在那边,咱也就着那里作一个会,有何不可?都坐下,都坐下,咱就猜拳

  • 序传第八十八·李延寿

    李氏之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氏。当唐尧之时,高阳氏有才子曰庭坚,为尧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历夏、殷之季。其后理征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得罪于纣。其妻契和氏,摧子利贞逃隐伊侯之墟,食木子而得全,遂改理为李氏。周时,裔

  • 卷四百一 列传一百八十八·赵尔巽

      向荣 和春 张国樑   向荣,字欣然,四川大宁人,寄籍甘肃固原。以行伍隶提标,为提督杨遇春所识拔。从征滑县、青海、回疆,常为选锋。积功擢至甘肃镇羌营游击。道光十三年,直隶总督琦善知其才,调司教练,累迁开州协副将。海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四·佚名

    正统六年冬十月甲子朔享 太庙○下元节遣官祭 长陵 献陵 景陵○遣中官祭司井之神○米昔儿地面使臣马速兀把都儿奏守天方地面王遣其男赛亦得阿力同使臣赛亦得哈三带奇异方物进贡至哈剌地面被贼杀死赛亦得哈三伤赛亦得阿

  • 中兴小纪卷二十六·熊克

    宋 熊克 撰绍兴九年【嵗在己未】春正月甲申上论宰执曰朕毎有意边事平与民休息如月桩钱之类宜悉蠲之 秘书少监永州居住张浚上言今敌中有故上下分离故天属尽归河南遂复我必徳其厚赐将来内变既平指瑕造隙肆无厌之欲

  • 嘉靖以来首辅传卷六·王世贞

    高拱字肃卿河南之新郑人生而状瓌奇刻苦学问通经义务识大指为文不好称词藻而深重有气力十七举乡试魁其经又十三年始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满九载迁侍读时穆宗为裕王开邸受经而拱首与焉拱至进讲辄反复辨折王颇目属

  • 一二四八 谕内阁朱载堉《乐律全书》当详加订正并着派皇子等悉心精核·佚名

    一二四八 谕内阁朱载堉《乐律全书》当详加订正并着派皇子等悉心精核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初一日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初一日内阁奉上谕:朕前披阅朱载堉《乐律全书》,所载乐谱内填注五、六、工、尺、上等字,并未兼注宫、商、角、

  • 卷之一百五·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一百五 传第八十九 和硕特部总传 和硕特部旧为四卫拉特之一系出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有博贝密尔咱者始称汗子哈尼诺顔洪果尔嗣之有子六牧青海西套伊犁诸境详青海厄鲁特部

  • 卷四十五·高士奇

    <史部,纪事本末类,左传纪事本末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四十五詹事府詹事高士竒撰楚伐灭小国【成王之弑附】桓公二年蔡侯郑伯防于邓始惧楚也 六年楚武王侵随使防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鬭伯比言

  • 何中、危复之传·宋濂

    何中字太虚,抚州之乐安人。小时聪明,出类拔萃,以学好古学为己任。家中藏书万卷,能自己校勘。其学识之渊博,连广平的程钜夫、清河的元明善、柳城的姚燧、东平的王构,还有临川的吴徵、揭亻奚斯,都是很推崇佩服他的。至顺二年(1

  • 操演全图·佚名

    标下中、左、右、城守、台协水师中、右两营,共水陆六营合操;计马兵二队,弓箭手四队,藤牌手四队,鸟鎗手十二队、大炮手四队,共二十六队。按操演之日发令。五更一点放头炮,各兵整备器械。五更二点二炮。黎明三炮,到较场取齐。齐

  • 僖公卷十一(起八年,尽二十一年)·何休

    八年,春,王正月,公会王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洮。王人者何?微者也。曷为序乎诸侯之上?先王命也。(衔王命会诸侯,诸侯当北面受之,故尊序于上。时桓公德衰,甯?之盟常会者不至,而陈、郑又遣世

  • 卷五 时则训·刘安

    孟春之月,招摇指寅,昏参中,旦尾中。其位东方,其日甲乙,盛德在木,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苏,鱼上负冰,獭祭鱼,候雁北。天子衣青衣,乘苍龙,服苍玉,建青旗,食麦与羊,服八风水,爨萁燧火。

  • 大沩真如喆禅师·惠洪

    禅师名慕喆。出于临川闻氏。闻族寒。喆又幼孤。去依建昌永安圆觉律师。为童子。试所习。得度具戒。为人刚简有高识。以荷法为志。以精严律身。翠岩真禅师。游方时。喆能识之。真好暴所长。以盖人。号真点胸。所至犯众

  • 在泉州小雪峰寺开示·太虚

    ──十九年一月──各位都是雪峰义存祖师狮子窟中的狮儿,所谓“狮子窟中无野兽,象王行处绝行纵”;既然共入此门来,还有什么可说呢!所以我说无可说,在座的各位,亦复听无可听。今天与各位相见,皆是相喻不言中,更用不著头上安头,说

  • 卷第十·行策

    嘉兴大藏经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卷第十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唐 圭山大师宗密 述疏宋 长水沙门子璇 录记清荆溪后学沙门行策会编○二十三断佛果非关福相疑。●疏二初随章

  •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蒲宁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是蒲宁的一部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27年至1933年,历时七年之久。这部小说以主人公阿尔谢尼耶夫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基本线索,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着重表达“我”对大自然、故

  • 屏岩小稿·张观光

    元诗别集。1卷。旧题张观光撰。但此《屏岩小稿》内容全同于元人黄庚的《月屋漫稿》,显然是1部伪书。《四库全书》编者虽然注意到两集有个别诗相同,但仍将两书一齐收入别集类,没有细作鉴别,也没有发现《屏岩小稿》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