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八九四 谕内阁着四库馆总裁等编纂《河源纪略》并录入全书

八九四 谕内阁着四库馆总裁等编纂《河源纪略》并录入全书

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十四日

内阁奉谕旨:

今年春间,因豫省青龙冈漫口,合龙未就,遣大学士阿桂之子干清门侍卫阿弥达前往青海,务穷河源,告祭河神。事竣复命,并据按定南针绘图具说呈览。据奏星宿海西南有一河,名阿勒坦郭勒。蒙古语,阿勒坦卽黄金,郭勒卽河也。此河实系黄河上源。其水色黄,回旋三百余里,穿入星宿海,自此合流,至贵德堡,水色全黄,始名黄河。又阿勒坦郭勒之西有巨石,高数丈,名阿勒坦噶达素齐老。蒙古语,噶达素,北极星也;齐老,石也。其崖壁黄赤色,壁上为天池,池中流泉喷涌,酾为百道,皆作金色,入阿勒坦郭勒,则真黄河之上源也。

其所奏河源,颇为明晰。从前康熙四十三年皇祖命侍卫拉锡等往穷河源,其时伊等但穷至星宿海,卽指为河源,自彼回程复奏,而未穷至阿勒坦郭勒之黄水,尤未穷至阿勒坦噶达素齐老之真源。是以皇祖所降谕旨并《几暇格物编》「星宿海」一条,亦旦就拉锡等所奏,以鄂敦他腊为河源也。今既考讯明确,较前更加详晰,因赋《河源》诗一篇,叙述原委。又因《汉书》「河出昆仑」之语,考之于今,昆仑当在回部中。回部诸水,皆东注蒲昌海,卽盐泽也。盐泽之水入地伏流,至青海始出,而大河之水独黄。非昆仑之水伏地至此,出而挟星宿海诸水为河渎,而何济水三伏三见,此亦一证。因于《河源》诗后复加按语,为之决疑传正。嗣检阅《宋史 河渠志》有云:「河绕昆仑之南,折而东,复绕昆仑之北」诸语。夫昆仑,大山也,河安能绕其南又绕其北?此不待辩而知其诬。且昆仑在回部,离北万里,谁能移此为青海之河源?既又细阅康熙年间拉锡所具图,于贵德之西有三支河,名昆都伦,乃悟昆都伦者,蒙古语为横也,横卽支河之谓。此元时旧名,谓有三横河入于河,盖蒙古以横为昆都伦。即回部所谓昆仑山者,亦系横岭。而修书者不解其故,遂牵青海之昆都伦河为回部之昆仑山耳。既解其疑,不可不详志,因复着读《宋史 河渠志》一篇。兹更检《元史 地理志》,有《河源附录》一卷,内称:「汉使张骞道西域见二水交流,发葱岭,汇盐泽,伏流千里,至积石而再出。」其所言与朕蒲昌海卽盐泽之水,入地伏流意颇合。可见古人考证,已有先得我心者。按《史记 大宛传》云:「于阗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河注中国。」《汉书 西域传》「于阗国」条下所引亦同,而说未详尽。张骞既至蒲昌海,则或越过星宿海,直至回部地方,或回至星宿海,而未寻至阿勒坦郭勒等处。当日还奏,必有奏牍或绘图陈献,而司马迁、班固纪载弗为备详始末,仅以数语了事,致后人无从考证,此作史者之略也。然则《武帝纪》所云:「昆仑为河源」,本不悞,特未详伏流而出青海之阿勒坦噶达素,而经星宿海为河源耳。【真按:上页与此页多引他书之昆仑者,可据以核是否此为编者简化字混乱之迹也!或应作昆仑方是.惜现下无原件供核对矣.唯请编印此书者能再勘焉.】至元世祖时,遣使穷河源,亦但言至青海之星宿海,见有泉百余泓,便指为河源,而不言其上有阿勒坦噶达素之黄水,又上有蒲昌海之伏流,则仍属得半而止。朕从前为《热河考》,卽言河源自葱岭以东之和阗、叶尔羌诸水潴为蒲昌海卽盐泽,蒙古语谓之罗布淖尔,伏流地中,复出为星宿海。云云。今覆阅《史记》、《汉书》所记河源,为之究极原委,则张骞所穷,正与今所考订相合,又岂可没其探本讨源之实乎!

所有两汉迄今,自正史以及各家河源辨证诸书,允宜通行校阅,订是正讹,编辑《河源纪略》一书。着四库馆总裁督同总纂等,悉心纂办,将御制河源诗文冠于卷端。凡蒙古地名、人名译对汉音者,均照改定正史,详晰校正无讹,颁布刊刻,并录入四库全书,以昭传信。特谕。(起居注册)

猜你喜欢
  卷九十五 志七十·赵尔巽
  卷八 秦紀三·司马光
  ●卷上(起建炎元年六月一曰止十二曰)·李纲
  ●卷八·徐锡麟
  卷一百五十八·杨士奇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五·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八十五·佚名
  蔡卞传·脱脱
  卷二百五十一·杨士奇
  卷二十六、青海及凖部之用兵·黄鸿寿
  193.王安石变法·林汉达
  92.孙策占据江东·林汉达
  十二年·
  郡阁雅言·潘若冲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一十·彭定求

        卷810_1 【听莺歌】灵澈   新莺傍檐晓更悲,孤音清泠啭素枝。口边血出语未尽,   岂是怨恨人不知。不食枯桑葚,不衔苦李花。偶然弄枢机,   婉转凌烟霞。众雏飞鸣何跼促,自觇游蜂啄枯木。   玄猿何事朝夜啼,

  • 提要·李贺

    《昌谷集》四卷、《外集》一卷,唐李贺撰。贺事迹具《新唐书·文学传》。案贺系出郑王,故自以郡望称陇西。实则家於昌谷。昌谷地近洛阳,於唐为福昌县,今为宜阳县地。集中屡言归昌谷。宋张耒集有《春游昌谷访长吉故宅

  • 二妙集卷第四·段克己

    菊轩先生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律诗赠答诗社诸君漫成二首和答木庵英粹中送王子寿之平遥寿李济夫○赠答诗社诸君卖药韩康伯能诗张志和真钢须百炼明镜要重磨眼底如君少闲中得子多兵连犹未解莫厌数相过○漫成二首一榻了

  • 又一次试验·徐志摩

    上帝捋着他的须, 说:“我又有了兴趣; 上次的试验有点糟, 这回的保管是高妙。” 脱下了他的枣红袍, 戴上了他的遮阳帽, 老头他抓起一把土, 快活又有了工作做。 “这回不叫再像我,” 他弯着手指使劲塑: “鼻孔还是给你有, 可不把

  • 攻瑰集补钞·管庭芬

    攻瑰集补钞楼钥西山资国寺野溪清浅度危桥,径策枯筇上紫霄。晓雾暗蒸山寺雨,松风深隐海门潮。浮杯水涨人何在,洗钵池清意已消。又上乐亭台上看,云山万叠更逍遥。题雪窦锦镜桥亭雨溪赴壑若奔虬,此地端能截众流。三板放开千丈

  • 卷八十二·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八十二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林光朝艾轩诗钞林光朝字谦之闽之莆田人隆兴元年进士任袁州司户参军知永福县召为秘书省正字历着作佐郎国子司业出提点广东西刑狱徙转运副使加直宝

  • 御选宋诗姓名爵里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姓名爵里一帝系太祖皇帝【姓赵氏讳匡??郡人受周防帝禅在位十七年諡曰啓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庙号太祖】太宗皇帝【讳炅太祖之弟初封晋王开宝九年嗣位在位二十二年諡曰神功圣德文武

  • 幽通赋原文·班固

    系高顼之玄胄兮,氏中叶之炳灵。飖飖风而蝉蜕兮,雄朔野以飏声。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于上京。巨滔天而泯夏兮,考遘愍以行谣。终保己而贻则兮,里上仁之所庐。懿前烈之纯淑兮,穷与达其必济。咨孤蒙之眇眇兮,将圮绝而罔阶。岂余

  • 列传第十三 沈炯 虞荔弟寄 马枢·姚思廉

    沈炯,字礼明,吴兴武康人也。祖瑀,梁寻阳太守。父续,王府记室参军。炯少有隽才,为当时所重。释褐王国常侍,迁为尚书左民侍郎,出为吴令。侯景之难,吴郡太守袁君正入援京师,以炯监郡。京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遣使召炯,委以书记之任

  • 卷之一百五·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一百五 传第八十九 和硕特部总传 和硕特部旧为四卫拉特之一系出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有博贝密尔咱者始称汗子哈尼诺顔洪果尔嗣之有子六牧青海西套伊犁诸境详青海厄鲁特部

  • 十国春秋卷五十二·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后蜀五列传王处回母昭裔李昊徐光溥范仁恕欧阳廻王处回字亚贤彭城人也性寛厚爱士颇有机畧事髙祖起家中门副使长兴三年髙祖如梓州遘疾时处囘侍左右庖人进食必空器而出以安众心已迁为正使髙祖称尊号擢枢密使

  • 野史无文卷十二·郑达

    郑成功海东事闽中四隐君子郑成功海东事郑成功传朱术桂传陈永华传陈夫人传郑成功传郑成功字大木,福建泉州府南安县石井人也。初名森,事隆武皇帝,赐森姓朱氏,名元功。森奏:『高皇帝讳元某,臣不敢名元』。更名成功。其父,芝龙也

  • 卷九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九十二王礼考君臣冠冕服章辽太祖丙寅岁即皇帝位朝服衷甲以备非常其後行瑟瑟礼大射柳即此服太宗会同元年八月诏羣臣及年高凡授大臣爵秩皆赐锦?金带

  • 思辨録辑要卷九·陆世仪

    修齐类鉴明王先生曰人处末世功名心须是放淡予问何以能淡曰只是安个命字予曰命字上须再加个义字功名亦人所不可无须是实实有个自得处方能淡得所谓内重则外轻也不是学而时习之有朋自逺方来如何说人不知而不愠君子疾没世

  • 卷第六·道宣

      辩惑篇第二之二列代王臣滞惑解上有唐太史傅奕者。本宗李老猜忌释门。潜图芟剪用达其鄙。武德之始上书具述。既非经国当时遂寝。奕不胜其愤。乃引古来王臣讪谤佛法者二十五人。撰次品目名为高识传。一帙十卷。抄于

  • 第四卷·佚名

    生死品之二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彼比丘受阴地分。略如六天之所知见又复云何得第五地。又彼比丘。已谛见受彼六天众既作业已。观想阴相分别思量。何者地中。我共彼想行于白法。正思惟已。一分中行。

  • 刊行金刚般若经赞述序·窥基

    般若六百卷。以金刚为精髓所谓深妙玄约。群圣犹迷。非虚言也。在昔无著禀偈于弥勒。天亲受旨乎贤兄。二论之出世。譬之犹双悬日月烛照幽冥也。及法之东渐也。翻译注疏。其类寔繁。传说我三藏法师是常啼菩萨之后身。信

  •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卷第四·智顗

    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又信忍菩萨下。第二明信忍。文四。今初标名配位。言信忍者。以无漏信三宝等故名信。言善达明中行者。配位。如下经说。善觉初地菩萨。证人法二空故名善觉也。达即离达。谓二地菩萨。离破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