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一八 谕未详查《日下旧闻考》错误之蔡廷衡等着分别罚俸

七一八 谕未详查《日下旧闻考》错误之蔡廷衡等着分别罚俸

乾隆四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

吏部等衙门奏纂辑《日下旧闻考》错误未经详查之编修蔡廷衡,其复核之侍讲张焘,及英廉、梁国治均照例察议一疏,奉谕旨:

蔡廷衡着罚俸六个月,英廉、梁国治俱着罚俸三个月,张焘着销去纪录一次,免其罚俸。(起居注册)

猜你喜欢
  卷四十五·志第十五·百官志一·脱脱
  卷二二二 唐紀三十八·司马光
  ●卷二百三十二·徐梦莘
  第九十四回 倚翠偎红二难竞爽 剖心刎颈两地招魂·蔡东藩
  卷十一·杨士奇
  二百六十九 江宁织造曹(兆页)奏报江南米价摺·佚名
  第四七○单光绪十五年五月十九日一二二四一--一·佚名
  第二八四供词(堂谕)同治十二年闰六月十三日一一七○三--八·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纪昀
  第三章 司马迁与班固之史学·金毓黻
  元修义传·李延寿
  邹守益传·张廷玉
  医扁鹊见秦武王·佚名
  第一章 初唐兴,武功盛·吕思勉
  十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亮·唐圭璋

      亮字同甫,婺州永康人。生于绍兴十三年(1143)。淳熙中,诣阙上书。光宗绍熙四年(1193),策进士,擢第一,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司厅公事,未至而卒,年五十二。端平初,谥文毅。有龙川文集三十卷。   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 卷八十三·徐世昌

    王鸣盛王鸣盛,字凤喈,号礼堂,又号西庄,嘉定人。乾隆甲戍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历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降光禄寺卿。有《西沚居士集》。小孤山下作解缆溯层波,夕宿逗沙岸。亭亭见孤峰,独秀中流半。阳崖倚巉岩,阴

  • 卷六·王夫之

    ◎陈、姜列传 陈子壮,字秋涛,广东南海人。父熙昌,官吏部给事,为清节名臣。子壮中万历己未进士一甲第三人,授编修。天启间,忤魏忠贤,与父同削籍归里。崇祯初,起用,历官宫坊,为思宗皇帝所简知,擢礼部侍郎,将倚相之。间诣温体仁。

  • 宋史纪事本末卷十七·陈邦瞻

    秦桧主和【桧死附】髙宗建炎元年六月遣宣义郎傅雱使金军通问二帝初黄潜善白遣雱为祈请使又遣太常少卿周望为通问使俱未行李纲上言尧舜之道孝弟而已今日之事正当枕戈尝胆内修外攘使刑政修而中国强则二帝不俟迎请而自归

  • ●卷十八。题名四·梁章钜

    ◎汉军机章京蒋炳 字晓沧,江苏阳湖人。雍正丙午举人。九年六月由内阁侍读入直,官至河南巡抚。柴潮生 字禹门,浙江仁和人。雍正甲辰举人。十年正月由内阁中书入直,官至户科给事中。彭元基 字(缺),江西南昌人。康熙(缺)举人。

  • 卷之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绎史摭遗卷七·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篡目录粤中阁辅留守从难诸臣列传瞿式耜(张同敞)堵胤锡吴炳(侯时伟)焦琏(朱闵如、白常灿附)瞿、堵勋名,当时并驾;然一则晋文、一则齐桓也。文忠于苍梧力定祸乱、于桂林力保危疆,初不以定策自矜,而翻受李成栋之间。至

  • 通志卷一百七十七·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隠逸传第一范史始立隠逸传谓之逸民晋宋隋曰隠逸齐曰髙逸梁曰处士后魏曰逸士今总曰隠逸殷伯夷【叔齐】前汉四皓 严君平【郑子真】后汉野王二老 向长 逢萌 周党 王霸 严光

  • 卷五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五十九 隋世系表畧 杨氏汉太尉震之後也震八代孙铉仕燕为北平太守铉生元寿後魏为武川镇司马子孙因家焉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惠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忠是为皇考仕周封隋国公

  • 卷之七十九·祁韵士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七十九 传第六十三 阿拉善厄鲁特部总传 阿拉善厄鲁特部至 京师五千里东界宁夏西界甘州南界凉州北界瀚海袤延七百余

  • 杨元杲、阮弘道传·张廷玉

    杨元杲、阮弘道,都是滁州人,世代都是文人。跟随太祖渡江,同时担任行省左右司员外郎,与陶安等人更番掌行机宜文字。元杲任郎中在金华擢理军储,弘道也在同年任郎中跟从大都督文正镇守南昌,都立功。二人和太祖有故交,又爱好文学

  • 叙论·王葆心

    论曰:吾观山砦用兵之事,既再翦而再生,又再平而再变;以李有实、张福寰十年之支拄,而卒摧灭于王师,岂无故哉!盖有三端以枢纽之:曰会剿也,曰用间也,曰民兵为向导也。皖砦会剿之师,有督兵、有操抚兵、有提兵、有漕兵;鄂砦会剿之师,有督

  • 第43章·老子

    【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1)。无有,入于无间(2)。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3)。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4)。【题解】此章,老子又一次申述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又讲了“不言”的教诲,“无为

  •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七之二·智旭

    古吴后学蕅益智旭述普门品入文为二。初问答。二闻品功德。(戊)初中二。初长文。二偈颂。(己)长文有两番问答。(庚)初番为二。初问。二答。(辛)今初。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

  • 大乘佛法的真义·太虚

      一切佛法,可分二类:一者大乘,二者小乘。中国所传多属大乘教理。但未能普及于社会,故向来中国习惯,佛法专为出家者所负担。亦未能实现于人之行为。故向来出家者多深山修道以求个人解脱,致佛法成为消极。今欲救此弊端,使大

  • 卷第五·佚名

    阿毗达磨发智论卷第五尊者迦多衍尼子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有情纳息第三顿渐系离系  果摄七成三死生不六种  此章愿具说三界各有二部结。谓见修所断。于欲界见修所断二部结。颇有顿得系耶。答有。谓已

  • 贤首五教仪卷第三·续法

    清浙水慈云沙门 灌顶续法 集录二始教中总诸大乘经论所明修断不离二种执障所示行证不出八重地位。△二种执障者谓执有二一者我执执蕴等法有实主宰名为我执二者法执执蕴等法心外实有名为法执此由迷於二空而起从境得名

  • 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

    亦称《文山全集》。别集名。 南宋文天祥撰。20卷。《四部丛刊》本。此集卷1至 卷2为诗、词,卷3为对策、封事、内制,卷4为表、 笺、疏,卷5至卷6为书,卷7至卷8为启,卷9为 记、序,卷10为题跋、赞、铭、辞、说,卷11为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