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待考。   南乡子   十日后重阳。甘菊阶前满意黄。生日无饯留贺客,何妨。尚有儿曹理寿觞。   双鬓已沧浪。休问金门与玉堂。二仲相期三径在,徜佯。何用功成似子房。 
- 当字伯尚,幼清之孙也。少侍其祖至京师,补国子生,至正初。以荫入仕,荐为国子助教。预编纂宋、辽、金三史,除翰林修撰,累迁直学士。江南兵起,拜江西肃政廉访使。为忌者所构,左迁抚州 【路】 【络】 总管,寻罢之。已而知其功状,擢 
- (冲末扮柳耆卿,引正旦谢天香上)(柳诗云)本图平步上青云,直为红颜滞此身。老天生我多才思,风月场中肯让人?小生姓柳名永,字耆卿,乃钱塘郡人也。平生以花酒为念,好上花台做子弟。不想游学到此处,与上厅行首谢天香作伴、小生想来,今年 
-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唐九十九	拾遗【三】	崔颂【开元中为荆州郡司马】	和张荆州九龄晨出郡舍林下	优闲表政清林薄赏秋成江上悬晓月往来亏复盈天云抗直 
- 元诗若干卷合古诗歌行律诗若干首宁波孙原理采辑陈孟诚编选定海邑丞张侯中达校正其子再昌再隆请锓梓侯俾予叙诸篇端予谓侯之诗已板行于时脍炙人口孟诚以科第进宰古田而归尤精于诗原理亦精于诗者也用心若是予可已于言哉 
- 董卓字仲颍,陇西临洮人也。性粗猛有谋。少尝游羌中,尽与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诸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为杀耕牛,与共宴乐,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遗之,由是以健侠知名。为州兵马掾,常徼守塞下。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 
-   乞伏国仁   乞伏国仁,陇西鲜卑人,其先自漠北南出太阴山。五世有邻者,晋太始初,率户五万,迁居高平川。邻卒,子结权立,迁于牵屯。结权卒,子利那立。利那卒,弟祁□立。祁□卒,利那子术延立,迁于苑川。述延卒,祁□子傉太寒立 
-    却说太子勇安居东宫,喜近声色,免不得有三五媚臣,导为氵㸒佚。就是云昭训父定兴,亦出入无节,尝献入奇服异器,求悦太子。左庶子裴政,屡谏不从。政因语定兴道:“公所为不合法度。且元妃暴薨,人言藉藉,公宜亟自引退,方可免祸。 
- 嘉靖四十二年八月丁未朔祭先师孔子命礼部尚书李春芳行礼○未封宫御武氏卒追封常殡丧礼如康嫔刘氏例○戊申祭 太社 太稷遣英国公张溶行礼○己酉祭 帝社 帝稷遣成国公朱希忠行礼○庚戌岷府长寿王誉木□喜薨赐祭葬如例○ 
- 一二四一 谕内阁陆费墀王燕绪所得处分俱由自取乾隆五十二年八月二十日乾隆五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内阁奉上谕:吏部议处陆费墀等于经手书籍底本,交代不清,致有遗失,又王燕绪等校对之书,讹脱错谬,请将陆费墀革任,王燕绪降三级调用 
-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太祖一。太祖应运元明光烈大定睿德章孝威穆神圣大王姓王氏讳建字若天松岳郡人。 世祖长子母曰威肃王后韩氏。 唐干符四年丁酉正月丙戌生 
- 清王朝统一中国后,经过康熙、雍正两朝的经营,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到雍正帝儿子清高宗弘历(也叫乾隆帝)在位的时候,国力强盛,财政富裕。清朝初期的文治武功(也就是文化和武力的统治),在这个时期都达到鼎盛的程度。公元1757年,原来 
- 宋 郑樵 撰易经三易周礼筮人及太卜并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并不指言何代之易杜子春曰连山伏羲归藏黄帝郑康成又以为夏商周之易或者又从而释之曰夏建寅用人正其书以重艮为首曰 
-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第四  尊者胜友集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造大寺学处第七尔时薄伽梵在憍闪毗国。六众苾刍斩伐胜树欲作大寺。虽为僧伽。致招讥恼。妨修善业。因起违诤。事恼同前。制斯学处。若复苾刍作大住 
- 三十一卷,宋末元初刘壎撰。此书当为晚年退休时所作,故名《隐居通议》。全书共分十一门,其中理学三卷、古赋二卷、诗歌七卷、文章八卷、骈俪三卷、经史三卷、礼乐一卷、造化一卷、地理一卷、鬼神一卷、杂录一卷。每门之下 
- 元代诗文别集。15卷。宋褧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的善本主要有数种清抄本,如宋宾王校本、徐时栋校本、方兰荪校本等。本集的宋宾王校本卷首有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中书省牒文,至顺元年(1 
- 诗话。宋陈岩肖撰。二卷。岩肖字子象,金华(今属浙江)人。官至兵部侍郎。此编分上、下卷。首记宋代及前代帝王之作,次论唐宋诗人作品。记帝王诗事,评帝王作品,不盲目诵圣,有一定见解。记唐宋诗事多翔实,且时辨证。上卷 
- 宋陈彭年撰。一卷。记南唐义祖徐温、烈祖李昪、元宗李璟、后主李煜四代史事,以补《江南录》之所未备,故名别录。《宋史·艺文志》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皆著录四卷,当是以一代为一卷。今本一卷,疑为后人所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