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神宗年十三,居濮邸。一日,正昼寝,英祖忽顾问:“何在?”左右褰帐,方见偃卧,有紫气自鼻中出,盘旋如香篆,大骇,亟以闻。英祖笑曰:“勿视也。”后竟登大宝。

理宗初在潜邸,与余天锡同里。初生之夕,天锡见外间失火,红光烛天,奔到火所,实无有也,惟荣王府开关明烛。天锡入问,王答云:“适生小儿。”天锡知其为异,即求一观。及入室,异香馥郁,若有二童子张青盖护之。后太子忤史相弥远,史遂密谋于余,余告以理宗降诞之异,史遂命余荐之,权处以小职。来谒时,史相故使之误坐主席。去后,家人问云:“相公何以让他主席?”史但捶胸而已。宁宗不豫,立理宗为皇太子,其太子柩别听处分。史相继进金丹百粒,有顷,上崩,遗诏太子柩前遂即皇帝位。

魏公张浚督师汉中,夜顿舍,帐前环兵以卫。金人遣刺客害公,兵觉而获之。公问:“谁遣汝来?”曰:“四太子也。”“其乌珠乎?”曰:“然。”公曰:“汝何许人乎?”曰:“太原府拓拔某也。主以金两笈与我妻子为质而来。”公曰:“如汝比者几人?”曰:“犹有一人。且以某相尝,事不集,则有彼。”公曰:“汝今何如?”曰:“请即死。”公曰:“吾生死有命,非汝曹所能制。”饮而遣之。翌日,会僚属,犹有咎公以为非者。公笑曰:“某倘不以罪去,数月其人当复来。”既数月,外白有降者两人,自谓尝为刺客,蒙相公不杀者,因率其党归顺,自杀其妻,置婴儿及先人之骨于褚中而来。呼而物色之,良是。一军始大服。

淳熙已酉,孝宗倦勤,光宗登极,群臣奉表请以诞圣日为重门节,如故事。时有术者以拆字自名,言世人吉凶事迹,无不奇中。因语人曰:“近得邸报乎?节号重明,非佳名也。其文为二千日,兆在是矣。”闻者掩耳而走,既而甲寅之事果如其言。此与太平兴国一人六十之谶无异,岂天道征应,固有数乎?

吴曦未叛时,常岁校猎塞上。一日,夜归,笳鼓竞奏。曦方垂鞭四顾时,盛秋天宇澄霁,仰见月中有一人骑而垂鞭,与己惟肖。问之左右,所见皆符,殊以为骇。嘿自念曰:“我当贵,月中人我也。”扬鞭而揖之,其人亦扬鞭。乃大喜,异谋繇是益决。

虞雍公,字允文,以西掖赞督议,既却金主于采石,还至金陵,谒叶枢密义问于玉帐,幕属皆在焉。相与劳问间,流星警报沓至,盖金主将改图瓜洲。时刘武忠屯京口,病且亟,度未必可倚,遣幕府合谋支敌。众以雍公新立功,咸属目。叶酌卮醪以前曰:“舍人盛名方新,士卒想望,勉为国家,卒此勋业。”雍公起立,受卮曰:“某去则不妨,然记得一小话,敢为都督诵之。昔有人得一鳖,欲烹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筱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仆之此行,母乃类是乎?”坐上皆笑。已而,雍公竟如镇江。金主不克渡而弑。自此上简知,驯致魁柄云。

徽宗微行,遇一贫儒李其姓,自号落魄子。问其生庚,则与徽宗年、月、日、时一同。上因怜之,问以当涂官况好恶。李对曰:“蜀最好。”上曰:“吾与蜀帅有故,当作书使周汝。”李辞以囊乏,上又资之以屦及书赠之。李固不识其为徽宗也,于是投书。剥封则敕札令其交代本职,帅遂办公,用迎人礼上李。交事后越两日,中风死。上闻之,遂以其命付太史局推算贵贱。史云:“生于重屋者为帝,生于茅檐者为庶人。”

东都大相国寺有术士,蜀人,议命。一命必得一千,先夕留金,翌日议命。显肃后父郑绅贫无藉,其侄居中在太学,约绅议命。绅笑曰:“何不留钱市酒肉耶?”强之必往如约。术士先说绅命,只云;“异姓真王。”再说居中命,又云:“亦是异姓真王,因前命而发。”后绅以后贵,积官果封王。居中作相,亦封华原郡王。外戚生封王爵者,宋盖自绅始。命术之验如此哉!

周益公必大致仕后,出谒,道经巷陌间,遇一卖屦者,甚怜之。使问其命,则年、月、日、时与益公不差一字,于是取衣一袭赐之,俾食其家,廪之终身。其人更衣,受食一日,暴病而死。有知命者曰:“其年五星聚江湖,益公生于舟中,故得钟美。而业屦者不与焉,其与雷轰荐福碑者,虽际遇之大小不侔,而其为穷一也。

中都有谈天者居观桥之东,设肆,于门标云“看命司”。其术稍售,其徒憎之曰:“司者,有司之称。一妄庸术者乃以司自命,岂理也哉?”

同州节推廷评岐君贲,登进士第。尚奇好古,文学之外,尤耽易象,制《周易彩戏图》。盖取《大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除乾六爻为君象,不敢以为戏,自余每爻当棋子一路,爻有吉凶,子有赏罚。

青城大面山中有二隐士。其一曰谯先生定,字天授,建炎初以经行召至扬州,欲留之讲筵,不可。拜通直郎,直秘阁,致仕。今百数十余岁矣,巢居险绝,人不能知,而先生数年辄一出至山前,人有见之者。其一日姚太尉平仲,字希晏,靖康初在围城中,夜将死士攻敌营不利,骑骏骡逸去,竟不出。后有见之于丈人观道院,亦年近九十,紫髯长委地,喜作草书。二人盖皆得道于山中去。

明月先生成守祖,家鄂州。淳熙间,繇弁任某处巡检,忽解官,弃妻子,从庐山李麻鞋为师,至富川,居西山道堂之左,遍行通衢为乞士,凡十余年。一日无疾交坐而化,书片纸曰:“七十余年一梦间,弃名人道得安闲。随缘明月街头叫,闹市难居却入山。”二日首微低,为顷复如初。居三日首复低,为顷又如常。自古坐化、立化、侧化、倒化有矣,未闻俯而仰,仰而俯,自如若此者,亦奇矣。雪山王景文为之《传》,且谥之曰明月先生云。

华山陈真公隐,于睡小则亘月,大则几年,方一觉。冯翊羽士寇朝一亦事处士,得睡之大略,还全神观,惟睡而已。小童刘垂范往见,其徒告以睡寝,外闻ぴ鼾之声,雄美可听。曰:“寇先生睡有乐,乃华胥调。”其徒曰:“既有曲,谱记如何?”刘以浓墨涂满纸,题曰混沌调。

靖康、建炎间,关中奇士赵宗印提义兵击敌,有众数万,所向辄下,敌不敢当。会宋师败于富平,宗印知事不济,大恸于王景略庙,尽以金帛散其下,披发入华山,不知所终。

单路分炜,字炳文,京师人。后居沅州,书法有所传授,以任子为右阶,吉水郭敬叔与番阳姜尧章皆师焉。单云:“尧章得吾骨,敬叔得吾肉。”单又自画梅,作一绝与敬叔云:“兰亭一入昭陵后,笔法于今未易回。谁识定斋(单自号)三昧笔,又传壁坼到江梅。”其风致可见。

四明臧、史二姓皆世姻,嵩之、岩之,与元坚皆为中表。两家又皆妙年仕宦,偶俱留京。一日,以饮博失色,臧诟史,发其隐。史深衔之,未有以复也,乃匿怨为欢,几微不露。如是者一二十年后,嵩之为荆阃。北使王楫道之所往,嵩之隐相接。及得政而岩之开阃九江。楫遣上介持得白金若干锭,还朝廷,云:“皆淆杂,间有铁胎。岩之为之缴上。”有旨核所从来,乃内藏赐物,而元坚为监官时给赐也,于是除名,羁管广州。自浙而广,必由江西,岩之遣人阴伺于路而杀之。有王济叔者,吉之龙泉人,偶善元坚,意岩之必有谋,中涂教以易衣冠,匿箱簏,以己草舆雇夫亟载以西,自庐陵间道至五羊。伺者觉,亦疾尾其后。至则羁客庭参已数日,赖济叔力获全,不然落虎口矣。后二史以艰去、以罪斥,臧始得归。以是而言,有心于任术,不若干心而任理。

九江有周教授者,家太乙观前,畜犬狰狞,穿窬者无敢视其藩。一日启观扃钥有异,发笈空焉,亟集里正验视,迹捕四出。越三日始获之。初,盗得资钱,一盗出蛇冈山,将如吉、赣。昼日尝过其下,见道旁梅有繁实,渴甚,登木取之,有蛇隐叶间,伤其趾,负伤而逃。至佳溪,则趾如股矣,不能去。主人责炊,则曰:“子无他藏,独余铤银,可斧而售。”既而,无砧,不可碎,归之盗。盗又出囊珠。主人念山谷间无售者,适龙德宫中贵刘庐石耳峰下,持以求售质。刘曰:“姑畀尔万钱,诘朝归尔余金。”刘已闻周氏之盗,意疑其是,驰仆示之,则果周氏之物也。捕于邸,赃验一网而得,因以迹余党,如言无脱者。夫是盗之彰亦异矣。梅实偶然而藏蛇,主人无心而出验,天固以此启之耶?抑稔匿当露适因其所值耶?

长沙推陈某,剑南人,殿试前名,年甫及壮,到官未久,郡差往南岳神祠降香。讫,诣岳祠,入后宫遍览,有土偶夫人像,貌端丽,陈心慕焉。瞻顾移时,谓虞兵曰:“夫人笑我。”左右以为戏言。是夕宿寺中铨德观,虞兵辈闻陈在帐中笑语不辍。次早,忽云:“夫人昨夜来此相伴,亟往寺中焚香致谢。”至则又指云:“夫人大笑,汝辈何为不见?”

龚斗文梦灵,崇阳人,淳丁未登进士第。后校文醴阳,醴阳解额五人,赋二,《诗》、《书》、记、檄一。偶得《周礼》一卷,极爱之,欲下《礼记》而取《周礼》,已批点,置枕旁矣。中夕,惊觉,若有鞭榻之声,未几,梦有神约以木横门,云:“若取此,当以此木断汝前程。”次早,遂败兴。越一日,与他试官细味其文,定议取上。是夕,鞭榻之声愈急。次日,会诸公,疑议不决,监试以为莫若申州取行,下云:“年例取《礼记》,今《周礼》优长,未委如何?”而州报只照旧例,遂只以《礼》充贡,其《周礼》置之乙魁,然龚心终怏怏也。既出院,乃知治《周礼》者昵妾而薄其妻,见有离婚之讼在江陵。功名信非偶然也!

清漳杨汝南少年以乡贡试礼部,待捷旅邸,夜梦有以油沃其首,惊而寤。榜既出,辄不利,如是者三,窃怪之。绍兴乙丑,复与计偕,惧其复梦也。榜揭之夕,招同邸者告以故,益市酒淆,明灯张博,相与剧饮,期以达旦。有仆倦卧,忽呻吟如魇,亟呼醒之,具言:“有二人扛油鼎自楼而登,执主而注之,我争而呼。”汝南闻之大恸,同邸亦相与叹息,罢博。及明观榜,其名中焉。视榜若有迹,振衣拂之,油渍其上。盖御史莅书,以夜覆灯碗故也。功名之前定如此!

东都盛时,郭洵直后改名仪直,字敬叔,吉水人。七岁诵书兼属文。中书挑诵毕,试赋一首,既就其半,如厕,于厕侧取怀间草纸写所已成者,为逻者所获,扶至试所,官诘之。对曰:“父在外间,恐出而脱忘,故私录之。”官疑焉,遂换题更试,又立就,遂授宋州文学。

涧谷罗椅之远顷由乙科登,显仕庐陵大儒也。江南革命,归隐故乡,尝作《瞌睡诗》,曲尽其妙,末意尤有味,云:“瞌睡从何来,譬若风雨至。曲几不待凭,虚棂那暇寄。应人眉强撑,伸手扇已坠。径游华胥国,欲见混沌帝。ぴぴ自成腔,兀兀更有味。息疏疑暂醒,气窒还扶醉。儿童欲恼翁,摇膝问某字。吻间仅一答,言下已复寐。杂然拍手笑,欲嗔嗔不遂。何曾参祖佛,先会点头意。何曾逢曲车,流涎已沾袂。不省较短长,谁能问兴替。阴天百怪舞,开口辄差异。三百六十日,何以长瞌睡。”

淳熙间有张氏者尉广之增城,时黠盗刘花五聚党劫掠,官捕之累载不获。张任内,弓级陈某捕得之。尉上之县,县上之府,皆以张非马前躬捕。后任满,谒宪台。宪命以府司成案录为据,付之。至临安,以初筮无举员,当入残零,张甚窘,以此据示,部胥视之曰:“君厚谢我,则事立办。”张诺之。数日胥来,以文书衔袖,观之则名登于进卷矣。张欣然谢之,莫测其故。盖部胥初得宪司据,见前有书功阀,皆曰“增城尉司弓级陈某获若干盗,”胥归家,每于“司”字增其左画曰“同”,则如格也。

昔有诗客朱少游者,在街市间立卓读诗以精敏得名。一日,有士人命以“掬水月在手”一句为题,客应声云:“十指纤纤弄碧波,分明掌上见娥。不知李白当年醉,曾向江边捉得么。”又有持芭蕉一茎俾赋之,即书云:“剪得西园一片青,故将来此恼诗情。怪来昨夜窗前雨,减却潇潇数点声。”可谓精矣。

猜你喜欢
  ◎职官九·徐天麟
  春秋战国异辞卷十七·陈厚耀
  卷四十三·宋·蒋一葵
  卷五·沈德符
  名山藏卷之三十二·何乔远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十二)·陈寅恪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五·佚名
  九五六 军机大臣奏呈挖补《通鉴纲目续编》并分送有关人员遵办片·佚名
  卷六·温达
  补编一·佚名
  南唐书卷二十四·马令
  陈尧佐传·脱脱
  吕蒙正传·脱脱
  方瑛传·张廷玉
  卷四十一·纪昀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善扛·唐圭璋

      善扛字文鼎,别号解林居士。商王元份六世孙。绍兴十一年(1141)生。曾守蕲州及处州。淳熙年间卒。   传言玉女   上元   璧月珠星,辉映小桃秾李。化工容易,与人间富贵。东风巷陌,春在暖红温翠。人来人去,笑歌声里。

  • 卷八·孙一元

    钦定四库全书太白山人漫藳卷八明 孙一元 撰六言诗杂兴三首道在须传大雅歌长再和建安天马离渥洼水凤凰饮砥柱湍河岳英灵锺聚星辰躔次依然化作开元二鸟启鸣大运千年神君衣裳冶雅天人气韵高闲题首犹余甲子瓣香谁拜门间

  • 卷六十 后秦録八·崔鸿

    姚嵩 姚嵩兴之弟也仕为镇西将军秦州刺史厯至司空封安成侯留心经典専精释道兴因赐以皇后所遗珠佛像嵩上表谢曰臣言奉珠像承是皇后遗属所建礼觐之日永慕罔极伏惟感往增懐臣言先承陛下亲营像事每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七十三·佚名

    嘉靖三十八年六月辛丑朔陕西督抚官魏谦吉等以畨夷犯甘肃劾奏分守西寍参将张世俊固原游击叶承光不能御防原任甘肃总兵官孙朝被论听勘例当候代乃輙自离任宜并治罪 上以秋防期迫宥世俊等令戴罪杀贼朝下巡按御史逮问○壬

  • 卷之六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七八三 谕着添派德保同办《日下旧闻考》·佚名

    七八三 谕着添派德保同办《日下旧闻考》乾隆四十六年五月初七日乾隆四十六年五月初七日奉旨:《日下旧闻考》,着添派德保同办。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第13章 何梅协定以后·冯玉祥

    这时候蒋介石每天都说:“攘外必先安内,抗日必先剿共,革命的敌人不是日本,乃是中国共产党。”东北四省失掉了,蒋介石说,他不负责任。汪精卫在南京中央党部说:“诸葛亮要出兵中原,必先平定南蛮。”这也就是

  • 卷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吏部文选清吏司铨政凡满汉出身之途由科目由贡监由廕生由荐举由吏员迁秩改除在京四品以上及翰詹官在外运使以上官列名请特简郎中道府以下循例铨选论俸序迁者曰推升不待俸满者曰即升至署职

  • 卷六上 滕文公章句下(凡十章)·孙奭

    [疏]正义曰:此卷赵注分上卷为之者也,此卷凡有十章一章言?礼守正,非招不往,枉道富贵,君子不许。二章言以道正君,非礼不运,称大丈夫,阿意用谋,善战务胜,事虽有刚,心归柔顺。三章言君子务仕,思播其道,达义行仁,待礼而动,苟容干禄,逾墙之

  • 第九章 27·辜鸿铭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辜讲孔子说:“当寒冬来临的时候,这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失去绿意的。”(时间会对所有的意志品质进行考验,只有真正的黄金才能在火焰当中留存。——古罗马诗人奥维德)

  • 性恶第二十三·荀况

    [题解]本篇旨在批判孟子的性善论,阐明自己关于人性邪恶的社会观。“性恶论”是荀子思想中最著名的观点,也是其政治思想的基石。文章先从人的物质欲望和心理要求出发,论证了“人之性恶”的道理。为了改变人

  • 卷三·马骕

    <经部,春秋类,左传事纬钦定四库全书左传事纬卷三     灵璧知县马骕撰晋文建霸【僖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挍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

  • 行夫/朝大夫·佚名

    行夫负责乘轻车前往诸侯国传达小事,这是一些有关福庆或丧荒而[出使传达者]无须讲究礼的事。凡行夫出使,必须持有旌节,即使出使途中因故而不能按时到达,也一定要把王的命令传达到。[如果随大行人出使而]留居在出使国,就负责

  • 佛说乳光佛经·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维耶离梵志摩调音乐树下。与八百比丘众千菩萨俱。国王大臣人民。及诸天龙鬼神。共会说经。时佛世尊适小中风当须牛乳。尔时维耶离国有梵志名摩耶利。为五万弟子作师。复为国

  • 卷第十四·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四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业品第四之二傍论已了。复应辩前表无表相。颂曰。无表三律仪  不律仪非二论曰。此中无表略说有三。一者律仪。二不律仪。三者非二谓非律仪非不律仪。能遮

  • 丹阳真人语录·马钰

    丹阳真人语录。金马釭述、王头中集。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 太玄部。王颐中集。王为马钰弟子,金世宗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拜师。马钰论全真道宗旨及修炼。

  • 韩诗外传·韩婴

    汉初的一部征引《诗经》诗句以证事的著作。韩婴作。当时传授《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韩诗》的创始者韩婴,曾“推诗人之意而作内外传数万言”(《汉书·儒林传》)。据此则《韩诗内传》与《韩诗外传》皆为阐述

  • 幻化网大瑜伽教十忿怒明王大明观想仪轨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十忿怒明王之仪轨也。佛在净光天,放大光明。金刚手菩萨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