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 安徽学政朱筠奏陈购访遗书及校核《永乐大典》意见折
一三 安徽学政朱筠奏陈购访遗书及校核《永乐大典》意见折
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安徽学政臣朱筠谨奏,为谨陈管见,仰祈睿鉴事。
窃惟载籍重于左史,目录着于列代,典至巨也,制至详也。我皇上念典勤求,访求遗书,不惮再三,凡在鼓箧怀椠之偷,莫不蒸蒸思〔奋〕。勉献一得。矧臣蒙恩职厕文学,敢竭闻见知识一二,为我皇上陈之:
一、旧刻抄本,尤当急搜也。汉唐遗书存者希矣,而辽、宋、金、元之经注文集,藏书之家尚多有之,顾现无新刻,流布尔日少。其它九流百家,子余史别,往往卷帙不过一、二卷,而其书最精。是宜首先购取,官抄其副,给还原书,用广前史艺文之阙,以备我朝储蓄之全,则著述有所原本矣。
一、金石之刻,图谱之学,在所必录也。宋臣郑樵以前代著录陋阙,特作二略以补其失。欧阳修、赵明诚则录金石,聂崇义、吕大临则录图谱,并为考古者所依据。请特命于收书之外,兼收图谱一门。而凡直省所在现存钟铭碑刻,悉宜拓取,一并汇送,校录良便。
一、中秘书籍,当标举现有者,以补其余也。臣伏思西清东阁所藏,无所不备,第汉臣刘向校书之例,外书既可以广中书,而中书亦用以校外书,请先定中书目录,宣示外廷,然后令各举所未备者以献,则藏弆日益广矣。臣在翰林,常翻阅前明《永乐大典》。其书编次少伦,或分割诸书以从其类,然古书之全而世不恒觏者,輙具在焉。臣请勑择取其中古书完者若干部,分别缮写,各自为书,以备著录。书亡复存,艺林幸甚!
一、著录校雠,当并重也。前代校书之官,如汉之白虎观、天禄阁,集诸儒较论异同及杀青;唐宋集贤校理,官选其人。以是刘向、刘知几、曾巩等,并着专门之业。列代若《七略》、《集贤书目》、《崇文总目》,其书具有师法。臣请皇上诏下儒臣,分任校书之选,或依《七略》,或准四部,每一书上必校其得失,撮举大旨,叙于本书首卷,并以进呈,恭俟乙夜之披览。臣伏查武英殿原设总裁、纂修、校对诸员,卽择其尤专长者,俾充斯选,则日有噪,月有程,而著录集事矣。
臣梼昧之见,是否可采,伏冀皇上睿鉴施行。谨奏。
朱批:原议大臣议奏。
(宫中朱批奏折)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四·赵尔巽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十一·杨仲良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九·徐乾学 朱子年谱考异卷二·王懋竑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四·佚名 卷之七百五十七·佚名 名人轶事·佚名 七七五 广东巡抚李湖奏覆查缴《天元玉历祥异赋》等书折·佚名 卷一百十七·司马迁 赵黑传(附赵炽传)·魏收 李之才传·脱脱 周必大传·脱脱 目录·纪昀 咸丰九年三月三十日·曾国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