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二 寄谕豫抚何煟访求胡煦等遗书

一二 寄谕豫抚何煟访求胡煦等遗书

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大学士刘统勋字寄豫抚何〈煟〉,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奉上谕

何煟奏覆购访遗书一折,并将购得书籍目录开单进呈。朕披阅之下,因忆籍录该省之原任侍郎胡煦,平素究心理学,曾有着(着)述,朕所深知。今单内并不见其姓名,则此外之似此遗漏者,当复不少。着传谕何煟,令其再悉心搜采,并饬属实力奉行,不得以书籍无关政要,一任〔潦〕草塞责。俟续有购得,卽行汇单具奏。钦此。

(军机处上谕档)

猜你喜欢
  本纪第八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欧阳修
  卷四·佚名
  第七回 杀谏臣燕王僭号 却强敌晋将善谋·蔡东藩
  第五十三回 挟妓纵欢歌楼被泽 屈尊就宴相府承恩·蔡东藩
  平定三逆方略卷一·佚名
  古今列女传卷三·解缙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十三·阿桂
  卷六十七·司马迁
  台湾图·王之春
  孙元忠书阁本战国策后·吴师道
  卷七十八·佚名
  方域一二·徐松
  考功部·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佚名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六十七·徐世昌

    金和金和,字弓叔,一字亚匏,上元人。贡生。有《来云阁诗稿》。避城海上逃人言凿凿,夷于丁男不甚虐。惟与妇人作剧恶,比户由来皆大索。城中儿女齐悲啼,四乡一一谋枝栖。寻常家具邀人赍,腰缠浪掷轻如泥。谁谓乡

  • ●附录诸跋·确庵耐庵

      其一   右书上册为宣和奉使录、瓮中人语各一卷,耐庵取以补确庵所编同愤录也。下册即同愤录之下帙,为开封府状、南征录汇、宋俘记、青宫译语、呻吟语各一卷,合题靖康稗史。苏州谢绥之 【 家福】 得自东洋,录副见贻,且

  • 卷之三百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二百九十一 署内务府总管允禄等奏请补放内府三旗参领等缺摺·佚名

    雍正七年十月初五日 内府三旗参领默尔其、马宝住、万柱已升任,沈玉因罪革职,李秉治身故,司官兼骁骑参领白喜、刘格、鄂善、七十、赫雅图、赫达色、八十、穆克德木布、舒通阿等,解除参领。为补放此等缺额具奏: 三等侍卫海存

  • 诸葛忠武书卷二·杨时伟

    (明)杨时伟 编○传略时伟按忠武事迹当以陈志为纲而散见各传及裴注者亦复不少全书博采类分是矣顾反遗本传殊欠提纲是用节录陈志题为传略而传末董厥樊建等本侯所拔擢亲近位至大臣乃相率降叛建至为邓艾理寃不亦傎乎故特芟

  • 卷三十二·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三十二 朱批张楷奏摺 雍正三年四月三十日江苏廵抚【臣】张楷谨 奏为密陈沿途地方情形事窃【臣】自四月初三日 陛辞出京留心察看一路麦禾

  • 兵二○·徐松

    军赏三原无编码「三」,今添。淳熙五年九月十日,诏:「江陵副都统司左军旗头王虎特补承信郎,差充本司准备将,候有阙日,先次拨填。」以京西安抚司言虎首说陈应(详)[祥]等欲结连军人作过,事有其实故也。 十月十四日,诏进勇副尉刘

  • 十七·沈从文

    回到上海不久,我们从另一方面也得到过警备司令部有二十三个人被难的消息。有说这些人的去处,是在六号半夜,(各用麻袋套着头颅,)将运货汽车把他们当成货物一样搬运到黄浦江小汽船上,汽船驶出吴淞口后,被(活生生的丢入江中的)。又

  • 孟子纂笺卷六·詹道传

    元 詹道传 撰滕文公下凡十章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王去声】陈代孟子弟子也小谓小节也枉屈也直伸也八尺曰寻枉尺直寻犹屈已一见诸侯而可以致王霸所屈者小所伸

  • 卷十二·郑方坤

    ●钦定四库全书经稗卷十二兖州府知府郑方坤撰○四书十二哲按十哲颜子居首颜子既配飨以曽子当其数而居子夏之下后曽子又升配飨人以为必有若进矣已而进子张子张不愧也窃思有若终不可屈两庑但难位置之偶读王伯厚论语考异

  • 春秋亿卷一·徐学谟

    明 徐学谟 撰隠公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纪鲁之元也何以纪鲁之元也春秋鲁史也纪元当先鲁焉书春王正月王谓周之共主也而谷梁以为始受命之文王非也鲁史而冠以春王正月公羊之所谓大一统也正月者周以建子之月为春也胡氏曰以

  •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四(别录之四)·智升

    别录中有译无本录第二之一  有译无本者。谓三藏教文及圣贤集传。名存本阙之类也。自圣教东移殆乎千祀。质文亟改钟鼎屡迁。重以周武陵夷缁徒丧灭。致使法灯藏耀慧日韬光。三藏要文多从散缺。或东都近译未达西京。或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佚名

    唐西天竺沙门伽梵达摩译如是我闻: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补陀落迦山,观世音宫殿,宝庄严道场中,坐宝师子座。其座纯以无量杂摩尼宝,而用庄严,百宝幢幡,周匝悬列。尔时,如来于彼座上,将欲演说总持陀罗尼故。与无央数菩萨摩诃萨俱,其名曰

  • 大宋僧史略卷下·赞宁

    (咸平二年重更修理)右街僧录通慧大师赞宁奉 敕撰&middot;四十一诞辰谈论(内斋附)&middot;四十二赐僧紫衣&middot;四十三赐师号(德号附)&middot;四十四内供奉并引驾&middot;四十五封授官秩&middot;四十六方等戒坛&mid

  • 包孝肃奏议·包拯

    一题《孝肃包公奏议》。北宋包丞撰。10卷。治平二年(1065)由包拯门人张田编次。分应诏、致君、任相、择官等30门,凡171篇,多是针对时政提出的主张和建议,是包拯思想的集中体现。体现其政治思想的有《仁宗皇帝开天章阁亲

  • 千字文·周兴嗣

    童蒙读物。南朝梁周兴嗣撰。该书是周兴嗣奉梁武帝萧衍指令,用一千个不同的字编写而成,故称“千字文”。据《梁书·周兴嗣传》记载,梁武帝“次韵王羲之千字,并使兴嗣为文”。而《宋史·李至传》云:“《千字文》乃梁武帝得钟

  • 涉异志·闵文振

    明代文言志怪小说集。闵文振著。一卷。今存版本有《纪录汇编》本、《古今名贤汇语》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本书不脱宋、明以来志怪小说窠臼,在近四十则的短篇故事中,不时宣扬神不灭

  • 雪关和尚语录·雪关智訚

    六卷。明智訚说,传善辑。序传,卷之一瀛山语录博山语录鼓山语录,卷之二虎跑语录妙行语录,卷之三拈古颂古赞偈,卷之四偈之余,卷之五尺牍疏祭文,卷之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