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上

  贵贱第一

  夫一气所化,阳尊而阴卑;三才肇分,天高而地下。龟龙为鳞介之长,麟凤处羽毛之宗。金玉乃土石之标,芝松则卉木之秀。此乃贵贱之理、著之于自然也。龟龙有神灵之别,麟凤有仁爱之异,金玉有鉴润之奇,芝松有贞秀之姿,是皆性禀殊致、为众物之所重也。然则万物之中唯人为贵,人不自理,必有所尊。亦以明圣之才,而居亿兆之上也。是故时之所贤者,则贵之以为君长,才不应代者,则贱之以为黎庶。然处君长之位非不贵矣,虽莅力有余而无德可称,则其贵不足贵也。居黎庶之内非不贱矣,虽贫弱不足而有道可采,则其贱未为贱也。何以言之?昔者殷纣居九五之位,孔丘则鲁国之逐臣也;齐景有千驷之饶,伯夷则首阳之饿士也。此非不尊卑道阻、飞伏理殊,然而百代人君竞慕丘夷之义,三尺童子羞闻纣景之名。是以贵贱之途,未可以穷达论也。故夫人主所以称尊者,以其有德也。苟无其德,则何以异于万物乎。是故明君者,纳陛轸虑、旰食兴怀,劳十起而无疲,听八音而受谏。盖有由矣。且崆峒高卧,黄轩致顺风之请;颖水幽居,帝尧发时雨之让。夫以鳏夫独善之操,犹降万乘之尊,况天子厚载之恩,而为百姓所薄者哉。盖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也;不忧其贱,而忧道之不笃也。易曰: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苟无其仁,亦何能守位乎!是以古之人君乾乾而夕惕,岂徒为名而已哉。实恐坠圣人之大宝,辱先王之余庆也。故贵者荣也,非有道而不能居;贱者辱也,虽有力而不能避也。苟以修德,不求其贵,而贵自求之;苟以不仁,欲离其贱,而贱不离之。故昔虞舜处於侧陋,非不微矣,而鼎祚肇建,终有揖让之美;夏桀亲御神器,非不盛矣,而万姓莫辅,竞罹放逐之辱;古公避贱而迁居,岂求其贵也,行未辍策,邑成岐下;胡亥笑尧禹之陋,岂乐其贱也,死不旋踵,地分灞上。夫以虞舜之微,非有谷帛之利以悦于众也;夏桀之盛,非无戈戟之防以御於敌也;古公之兴,非以一人之力自强於家国也;胡亥之灭,非以万乘之尊愿同於黔首也。贵者愈贱,贱者愈贵,求之者不得,得之者不求。岂皇天之有私,惟德佑之而已矣。故老氏曰道尊德贵,是之谓乎!

  强弱第二

  夫强不自强,因弱以奉强;弱不自弱,因强以御弱。故弱为强者所伏,强为弱者所宗,上下相制,自然之理也。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邪?所谓弱者,岂怯懦之谓邪?盖在乎有德,不在乎多力也。何以言之?夫金者天下之至刚也,水者天下之至柔也,金虽刚矣,折之而不可以续;水虽柔矣,斩之而不可以断。则水柔能成其刚,金刚不辍其弱也。故晏婴之侏儒耳,齐国之宰臣;甘罗之童子耳,秦国之良相;侨如大人也,鲁人椿其喉矣;长万壮士也,宋华醢其肉矣。晏婴身短不过人,此非不懦矣;甘罗年未弱冠,此非不幼矣;侨如大可专车,此非不壮矣;长万力能抉革,此非不勇矣。然则侨如长万,智不足以全身;晏婴甘罗,谋可以制一国。岂非德力有异、强弱不同者欤。由是乾以健刚,终有亢极之悔;谦以卑下,能成光大之尊,则其致也。然夫所谓德者何?唯慈唯仁矣;所谓力者何?且暴且武耳。苟以仁慈,则天地所不违、鬼神将来舍,而况于迩乎?苟以暴武,则九族所离心、六亲所侧目,而况於远乎?是故德者兆庶之所赖也,力者一夫之所恃也。矜一夫之用,故不可得其强;乘兆庶之恩,故不可得其弱。是以纣能索铁,天下惧之如虎狼;尧不胜衣,天下亲之如父母。然虎狼虽使人惧之,岂言虎狼强于人耶;父母能令子亲之,岂可言父母弱于子耶?则强弱之理固亦明矣。是以古之明君,道济天下,知众心不可以力制,大名不可以暴成,故盛德以自修,柔仁以御下,用能不言而信,洽垂拱以化行,将乃八极归诚、四方重译,岂徒一邦从服,百姓与能而已哉!嗟乎,古之暴君,骄酷天下,舍德而任力,忘已而责人,壮可行舟,不能自制其嗜欲;材堪举鼎,不足自全其性灵。至今社稷为墟、宗庙无主,永为后代所笑,岂独当时之弱乎,悲夫!老氏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其是之谓乎!

  损益第三

  夫万姓所赖,在乎一人。一人所安,资乎万姓。则万姓为天下之足,一人为天下之首也。然则万姓众矣,不能免涂炭之祸;一人尊矣,不能逃放戳之辱。岂失之於足,实在於元首也。夫以水动萍移,风行草偃,处唐虞之代,则比屋可封;居桀纣之朝,则比屋可戮。夫天下者,岂贤于彼而愚于此,易于上而难于下哉。盖人君有所损益也。然则益莫大于主俭,损莫大於君奢。奢俭之间,乃损益之本也。且夫日月者天下之至明也,然犹有不及之处尔。其俭主之理则天下无为,天下无为则万姓受其赐,其于日月亦已大矣。豺狼者天下之至害也,然犹有不伤之所尔,其奢君之理则天下多事,天下多事则万姓受其毒,其於豺狼亦已甚矣。是故古先圣君务修俭德,上阶茅宇,绨衣粗裘,舍难得之货,掊无用之器,薄赋敛、省徭役,损一人之爱好,益万人之性命。故得天下欢娱,各悦其生矣。古先暴主志在奢淫,瑶台象床,锦衣玉食,购难得之货,斫无用之器,厚赋敛、烦徭役,益一人之爱好,损万人之性命。故使天下困穷,不畏其死矣。夫死且不畏,岂可畏其乱乎?生且是忧,岂不悦其安乎?故人安者,天子所以得其安也;人乱者,天子所以罹其乱也。人主欲其己安,而不念其人安,恐其人乱,而不思其己乱,此不可谓其智也。且夫剖度搯口,不足谓其美也;温踵动心,不足谓其劳也。夫心口所以存者,为其踵腹也。腹之且剖,岂异口之剖耶;踵之且温,岂异心之温也。故人主所以称至尊者,徒以有其人也。人且共益,则君孰与其损哉;人且共损,则君孰与其益哉。是故损己以益物者,物既益矣,而物亦益之。尧舜所以成其上圣,克保耆颐之寿也;益已以损物者,物既损矣,而物亦损之。癸辛所以陷其下愚,自取诛逐之败也。是则彼之自损者,岂非自益之道欤。此之自益者,岂非自损之道欤。损益之途固尔明矣。嗟夫,性命者至重之理也,爱好者不急之事也。今我舍一身之不急,济万姓之至重,不言所利,广遂生成,永居南岳之安,常有北辰之政,则普天率土,孰为我损乎!夫以嗜欲无厌,贪求莫止,士饥糟糗,犬马余其粟肉;人衣皮毛,土木荣其锦罽,崇虚丧实,舍利取危,枳棘生於梗途,鲸鲵游於沸海,则九州四域,孰为益乎!故老氏曰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其是之谓欤!

  敬慢第四

  远古之代,人心混沌,不殊於草木,取类於羽毛,后代圣人乃导之以礼乐、教之以仁义,然后君臣贵贱之制坦然有章矣。然则礼之所先,莫大乎敬;礼之所弊,莫甚於慢。故以敬事天则神降,以敬理国则人和,以慢事天则神欺,以慢理国则人殆。下之不敬则不足以奉君,上之不敬则不足以御臣,是以地中有山,大易发谦;尊之旨海下於水,老氏著谷王之喻;相鼠有体,风诗刺其失仪;飞鸟能言,古人记其无礼。则敬慢之间美恶殊致,是故明主之於天下也,设坛授将,侧席求贤,贲束帛于丘园,降安车於途巷,故得真龙就位、振鹭来庭,天下荣之,愿从其化也。昧主之於天下也,披裳接士、露发朝人,视贤良若草芥,比黎庶为豕畜,是以白驹投谷、飞鸿逝云,天下恶之,愿逃其耻也。然夫敬人者不必自贱,盖欲用其人也;慢人者不必增贵,适足怨其人也。何以言之?昔文侯轼干木之闾,昭王筑郭隗之馆,故得群才必至、骏足攸归,何则,以敬之所致也。齐桓有葵丘之骄,汉祖轻过赵之骂,故有诸侯不附,大臣构迍,何则,以慢之所致也。然夫向之所敬者,岂徒敬人而已哉。盖以自敬也。向之所慢者,岂徒慢人而已哉,盖以自慢也。故敬一人则千万人悦,慢一人则千万人怨,皆欲知好人之敬,而不知行其所以敬;皆欲知恶人之慢,而不知去其所以慢。此犹南望以求燕,北行以适越,诚有不可得也。且夫人主者天下之表也,行书国策言记史官,有一善若庆云之浮辉,天下之所欣贺,有一恶若朝日之带蚀,天下之所伤。嗟不可类於匹夫,不慎其敬慢也。故人问田子方曰:富贵者骄人、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贫贱者行不合道、言不合同,则去之楚越,若脱弊屣。奈何同之,是以虎豹坠谷,顿为齑粉;蝼蚁随风,无伤丝发。轻重之理,不同年而语也。故周公,文王之子,握吐为劳;驭者,晏婴之仆,骄矜自若。岂非君子小人之道,敬慢殊途者乎!夫尺蠖求伸,亦因其屈;鸷鸟将击,必先以卑。以贵下贱,大得人也。故老氏曰后其身而身先,其是之谓欤!

  厚薄第五

  夫大德曰生,至贵唯命。故两臂重於四海,万物少於一身。虽禀精神於天地、托质气于父母,然亦因于所养,以遂其天理也。且夫松柏者有凌云之操也,若壅之以粪壤,沃之以咸流,则不及崇朝,已见其憔悴矣;冰雪者无逾时之坚也,若藏之於阴井,庇之於幽峰,则苟涉盛夏,未闻其消解也。夫松柏之性非不贞矣,终以速朽;冰雪之性非不液矣,竟以遐延。此二者岂天使之然哉,果以养之所致也。况夫人者,异乎松柏之永矣。养之失其所,则安可以不朽乎?岂徒冰雪之倏忽也!养之得其道,则安可以不延乎!故寿之有长短,由养之有厚薄也。悲夫,饮食男女者,人之大欲存焉。人皆莫不欲其自厚,而不知其厚所以薄也;人皆莫不恶其为薄,而不知薄之所以厚也。何以言之?昔信陵孝惠,为纵长夜之娱、淫酒色之乐,极情肆志,此不自厚也,然卒逢夭折之痛,自殒于泉垅之下,是则为薄亦已甚矣;老氏彭公,修延年之方,遵火食之禁,拘魂制魄,此非不自薄矣,然克保长久之寿,自致於云霄之上,是则为厚亦已大矣。夫外物者养生之具也,苟以养,过其度则亦为丧生之源也。是故火之所宜者膏也,木之所宜者水也。今以江湖之水清其尺蘖,斛庾之膏沃其皇烛,则必见坏灭也。故性命之分,诚有限也。嗜欲之心,固无穷也。以有限之性命,逐无穷之嗜欲,亦安可不困苦哉!是以易存饮食之节,礼诫男女之际,盖有由矣。且夫居九五之尊,此天下之至贵也,有亿兆之众,此天下之至富也,苟以养生之不存,则五藏四支犹非我有,而况身形之外安可有乎。夫美玉投蛙、明珠弹雀,舍所贵而求所贱,人即以为惑矣。今以至尊性命之重,而自轻于嗜欲之下,岂得为不惑乎!是故土能浊河而不能浊海,风能拔树而不能拔山,嗜欲者适足以乱小人,不足以动君子。故鲁仲尼渴而遇盗泉之水,义而不饮;郑子公则染指以求羹;柳下惠与女子同寝,终不为乱;宋华父则危身以窃色;周公遗酒诰之旨,殷纣沈湎而致亡;婕妤辞同辇之嫌,姜氏逊滛而无耻。岂非贞滥有异、厚薄不同者欤?夫神大用则竭,形大用则劳,神形俱困,而求长生者,未之闻也。为人主者,诚能内宝神气,外损嗜欲,念驰骋之诫,宗颐养之言,永保神仙之寿,常为圣明之主,岂不休哉!故老氏曰外其身而身存,其是之谓乎!

猜你喜欢
  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佚名
  卷六十七 易三·黎靖德
  卷六十四 中庸三·黎靖德
  人情·吕坤
  大学翼真卷二·胡渭
  什么叫“明”·孔子
  序·陈确
  提要·何异孙
  卷五十四·康熙
  补篇·钱穆
  定公·定公七年·左丘明
  卷八·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五·欧阳竟无
  重建汉阳归元寺藏经阁碑·太虚
  现代青年与佛教之关系·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 八·袁枚

      讽世语最蕴藉者,某《游春》云:“地湿莎青雨后天,桃花红近竹林边。游人本是农桑客,记得春深要种田。”《咏桑》云:“采采东风叶满篮,御寒功已在春蚕。世间多少闲花草,无补生民亦自惭。”《雨中作》云:“布被装棉梦黯然,晓看

  • 第二折·孙仲章

    (净扮孤领张千、祗候上,诗云)官人清似永,外郎白如面。水面打一和,湖涂成一片。小官本处大尹。今日升厅,坐起早衙,张千喝撺箱。(旦拖王小二上,云)冤屈也。(孤云)甚么人叫冤屈?拿将过来。(张千云)当面。(旦、王小二跪科)(孤云)

  • 巻八·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签卷八明 胡震亨 撰评彚四杜牧诗主才气俊思活【吟谱】杜紫微才高俊迈不羁其诗有气防非晚唐人所能及【陈氏书録】牧之诗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以时风委靡独持抝峭虽云矫其流弊然持

  • 完颜璟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完颜璟(1168-1208)小字麻达葛,以生于金莲川麻达葛山命名。金世宗孙,完颜允恭子。大定二十五年(1185)父死,封原王。次年拜尚书右丞相,立为皇太孙。二十九年(1189)世宗卒,即帝位。在位十九年,年四十一。庙号章宗。《金史》

  • 卷一百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二·张廷玉

        邹缉弋谦 黄泽范济 聊让 左鼎 曹凯 刘炜 单宇 张昭 高瑶   邹缉,字仲熙,吉水人。洪武中举明经,授星子教谕。建文时入为国子助教。成祖即位,擢翰林侍讲。立东宫,兼左中允,屡署国子监事。   永乐十九年,三

  • 卷五十八·谷应泰

      ○议复河套   英宗天顺六年春正月,毛里孩等入河套。是时,孛来稍衰,其大部毛里孩、阿罗出、少师猛克与孛来相仇杀,而立脱思为可汗。脱思,故小王子从兄也。于是毛里孩、阿罗出、孛罗忽三部始入河套。然以争水草不相下,

  • 卷十二·李心传

     官制三  皇子除官例祖宗故事皇子初除防御使太祖第二子及英宗初为皇子并除防御使太宗以后或封王或封国公汉恭宪王初封%王镇恭懿王初封徐国公之类其闲亦有封郡王郡公者昭成太子初封广平郡王吴荣王初封安乐郡公之类

  • 东汉会要卷二十二·徐天麟

    职官四集议凡国有大造大疑太尉与司徒司空通而论之【百官志】议典礼光武立亲庙祀父南顿君以上至舂陵节侯五官中郎将张纯与太仆朱浮奏议当除今亲庙四愿下有司议大司徒戴渉等议宜为南顿君立皇考庙上至舂陵节侯羣臣奉祀时

  • 一三七 琐屑的因缘·周作人

    一九二〇年毛子龙做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校长,叫钱秣陵送聘书来,去那里讲欧洲文学史,这种功课其实是没有用的,我也没有能够讲得好,不过辞谢也不听,所以也就只得去了。其时是女高师,讲义每小时给三块钱,一个月是二十七元,生病

  • 穆崇传·李延寿

    穆崇是代地人,他的祖先世代效忠于神元、桓、穆帝。穆崇年青时专门喜欢偷盗。道武帝住在独孤部时,穆崇经常来往供给物品,当时没有人比得过他。后来刘显叛逆,平文皇帝的外孙梁眷知道了,便秘密地派穆崇去报告道武帝。梁眷对穆

  • 卷十五·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十五明 俞汝楫 编仪制司职掌王国礼封爵国家稽古法封同姓王二等将军三等中尉三等女封主君五等俱载祖训职掌诸书其後宗庶日蕃禁防寖备诸凡奏封等项稽核尤严嘉

  • 御制读淮南子·高诱

    御制读淮南子智过万人谓之英智过千人谓之俊设於林林蠢蠢流纵过亿万非哲濬使遇其智相敌者一人已难无过分英俊惟名智亦殊刻舟求劒失銛刃譬之披图阅超光不求之马终无骏

  • 卷十二·李光坡

    <經部,禮類,禮記之屬,禮記述註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十二安溪 李光坡 撰内則第十二疏曰以其記男女居室事父母舅姑之法閨門之内軌儀可則故曰内則后王命冢宰降德於衆兆民註曰德猶教也萬億曰兆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疏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五·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遍學品第七十二之二   爾時具夀善現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皆無自性離諸戲論不可得者.諸菩薩摩訶薩   由何等道得入菩薩正性離生.爲聲聞道爲獨覺道爲如來道。佛告善現.諸菩薩摩

  • 内修十论·王重阳

    八仙吕纯阳之弟子--王重阳。宋末元初,陕西咸阳人。亲传弟子七真人立全真派。张三丰以内修十论为太极根基。王重阳祖师之十论,亦本斯旨也。山中人得此训言,又何必另寻瑶草,别采仙花。即此是长生药。不老丹也。恭录之,以示后

  • 冲虚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话·王文卿

    坤虚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话。宋王文钾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宋王文卿述雷法。

  • 青乌经·樗里疾

    《青乌经》 风水奇书,主要讲风水堪舆寻龙之术,历史上影响巨大,以致“青乌术”也成了风水学的另一名称。 传说“青乌”原本是中古代堪舆家的名字,叫“青乌子”,商周时期人。《列仙全传》载:“有青乌公者,彭祖之弟子也。身受明

  • 大法炬陀罗尼经·佚名

    二十卷,隋阇那崛多译。善威光天子请问陀罗尼门。佛入大力庄严三昧,说过去之放光如来说此经事。一经五十二品,皆述昔时放光如来所说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