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外集卷八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八

宋 李幼武 纂集

杨时 龟山先生文靖公

字中立先世弘农五世祖唐末避地闽中寓南剑州将乐县因家焉熙宁九年中进士第调汀州户不赴久之调徐州法丁忧服阕改?州司法改浏阳宰除荆州教授迁余杭宰除南京宗博後宰萧山主祠差监常州市易务宣和四年以秘书郎召除迩英殿说书靖康初擢右谏议兼祭酒请闲除徽猷直学主祠改待制上即位除工侍兼侍讲二年除龙图直学主祠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

嘉佑中有二程得孟子不传之学於遗经以唱天下而升堂覩奥号称高弟在南方则游定夫谢显道与公三人是也

初授汀户不赴杜门种学渟滀涵浸人莫能测者几十年烛理精深晓习律令?州有疑狱衆所不决者皆立断

宣和间公知时势将变遂陈政事凡十余事执政不能用而金人已入寇则又言今日所急者莫大於收人心边事之兴免夫之役毒被海内误国之罪宜有所归西城聚歛东南花石其害尤甚宿奸巨猾借应奉之名豪夺民财不可数计天下积怨郁而不得发几二十年欲致人和去此三者

渊圣嗣位公乞对曰上皇引咎托以倦勤避位而宰执叙迁此何理也城下之盟辱亦甚矣主辱臣死而大臣首为窜亡自全之计陛下何赖焉乞正典刑童贯为三路总帅敌人侵疆弃军而归置而不问大河天险弃而不守敌人奄至城下而朝廷不知帅臣失职无甚於此宜以军法从事防城所仍用阉人提举覆车之辙不可复蹈渊圣大喜

又上疏畧曰河朔朝廷重地三镇又河朔要藩今一旦弃之与敌以二十州之地贯吾腹中距京城无藩篱之固戎马疾驱不数日而至非经久之计也四方勤王之师逾月而後集使之无功而去厚赐之则无名不与则生怨复有急召之宜有不应命者不可不虑也传闻三镇欲以死拒之今若以兵蹑其後使腹背受敌宜可为也朝廷欲专守和议以契丹百年之好犹不能保况此劲敌乎夫要盟神不信宜审处之无至噬脐

寻又言闻金人驻兵磁相刼掠无筭誓书之墨未乾而叛不旋踵肃王初约及河而返今挟之而往此叛盟之大者臣谓宜以肃王为问责其败盟必得肃王而後已三镇之民以死拒之於前吾以重兵拥其後必得所欲若犹未从则声其罪而讨之师直为壮是举也直在我矣於是议者不一终失此机会太原诸郡皆告急矣

太学生伏阙乞留李纲种师道军民从之者数万人执事虑其生乱引高欢事掲榜於衢且请以礼起邦彦公言士民出於忠愤非有作乱之心无足深罪李邦彦首画遁逃之策捐金割地质亲王以主和议罢李纲而纳誓书李邺奉使失辞惟金人是听此二人者国人所同弃而敷告中外乃推二人平难和议之功非先王宪天自民之意宜收还榜示以慰人心上皆从之

或意太学生又将伏阙鼓乱公言诸生欲忠於朝廷耳本无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贰即定矣上喜曰此无踰卿者乃命兼祭酒

言蔡京以继述神宗为名实挟王安石以图身利故推尊安石加以王爵配享孔子庙庭然致今日之病实安石有以启之也谨按安石为邪说之事姑即一二明之昔神宗称美汉文罢露台之费安石乃言陛下若能以尧舜之道治天下虽竭天下以自奉不为过也夫尧舜茅茨土阶其称禹也克俭于家则竭天下者必非尧舜之道後王黼以三公领应奉司号为享上实安石自奉之说有以倡之也其释鳬鷖之末章则曰以道守成者役使羣衆泰而不为骄宰制万物费而不为侈按此章正谓能持盈则神祗祖考安乐之无後难耳而安石独为此说後蔡京辈争以奢僭相高轻费妄用穷极淫侈实安石此说有以倡之也其害岂不甚哉乞正其学术之缪追夺王爵明诏中外毁去配享之像遂降安石从祀之列【并胡文定撰志】五峯问此章直似迂阔何故载之文定曰此是取王氏肝心底刽子手段何可不书书之则王氏心肝悬在肉案上人人见得而蔽邪淫遁之辞皆破矣

又言昔神宗不豫哲宗幼冲宣仁圣烈皇后有旨令二王非宣召不得入内时王珪首请立延安郡王为皇太子余人无言者退批圣语在中书仍关实录院衆臣佥书本末详具不可诬也元佑中蔡确去其党始造奸谋冀徼後日之福绍圣初惇卞用事欲报复私怨遂实其说上诬圣母而以大逆之名加王珪以定策之功归蔡确而已亦与焉此非私於确其实自为因以中伤元佑之人耳今乞陛下索绍圣中所修元佑时政记一观庶以究竟事实昭洗王珪为臣不忠之名追夺蔡确冒受封赠之典滥恩所被悉行改正以释天下愤郁之气上乃诏改宣仁圣烈皇后谤史

公天姿夷旷济以问学充养有道德器早成积於中者纯粹而宏深见於外者简易而平澹闲居和乐色笑可亲临事裁处不动声气与之游者虽羣居终日嗒然不语接人以和而鄙薄之态自不形也推本孟子性善之说发明中庸大学之道有欲知方者为指其攸趣无所隐也【志】

公仁厚寛大能容物又不见其涯涘不为崖异絶俗之行以求世俗名誉既举进士得官闻二程之道即往从之学时从学者甚衆而先生独归闲居累年沈浸经书推广师说穷探力索务极其趣涵蓄广大而不敢轻自肆也

明道在颖昌时公寻医调官京师因往颖昌从学明道喜甚每言曰杨君最会得容易及归送之出门谓坐客曰吾道南矣先是建州林志宁出入潞公门下求教潞公云此中无以相益有二程先生者可往从之因使人送明道处志宁乃语定夫及公公谓不可不一见也於是同行时谢显道亦在谢为人诚实但聪悟不及公

伊川自涪归见学者多从佛学独杨谢不变因叹曰学者皆流於夷狄矣惟有杨谢长进

杨时於新学极精今日一有所问能尽知其短而持之大抵支离伯淳常与杨时读了数篇其後尽能推类以通之【伊川语】

胡文定云杨先生却是聪明过人伊川才举起新说有害道处杨节节推出来伊川云杨某煞聪明

吕本中云尝闻於前辈以为明道温然纯粹终身无疾言遽色先生实似之

上蔡云旧在二程之门者伯淳最爱中立正叔最爱定夫二人气象亦相似

南轩云宋兴百有余年四方无虞有儒生高谈诗书自拟伊傅而实窃佛老之似济非鞅之术举世风动虽巨德故老有莫能烛其奸其说一行而天下纷纷多事反理之评诡道之论日以益炽邪慝相乘卒兆裔夷之祸考其所致有自来矣先生奏其学缪请追夺王爵罢去配享虽公之说未得尽施然大统中兴论议一正到今学者知荆舒祸本而有不屑焉则公之息邪说讵詖行放淫辞以承孟氏者其功顾不大哉公师事二程得中庸鸢飞鱼跃之传於言意之表践履纯固卓然为一世儒宗故见於行事深切着明如此【浏阳画像记】

胡文定答陈几叟书曰某於龟山宣和靖康中诸所建白详载其本末此是他人不能言而龟山独能言之又时然後发所以尤可贵也若龟山此举可谓老婆心切矣世人不察其用心之所在知之者见其赴召则曰此御笔也夫违御笔者以大不恭论自政和末年以来已是海行旨挥岂可以此定贤者之出处以其不可违而就假有论及申屠蟠笑而不答之事则又何辞以对故其赴召非畏海行旨挥乃惧天下人在涂炭中而有恻然不忍之心是以不屑去耳

又与宰相书曰杨某造养深远烛理甚明混迹同尘知之者鲜【知之者知其文学而已不知者以为蔡氏所引此公无求於人蔡氏焉能凂之】上方向意儒学延置之经席朝夕咨访禆补必多

程子劝先生勿好着书着书则多言多言则害道学者要当察此

曰学者须有所疑乃能进德然须用力深方有疑今之士读书为学盖自以为无可疑者故其学莫能相尚

语仲素曰时尝有数句教学者读书之法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容嘿会於燕闲静一之中超然自得於书言象意之表

六经之义验之於心而然施之行事而顺然後为得今之治经者工无用之文徼幸科第而已果何益哉

读书须先看古人立意所发明者何事不可只於言上求之如万章问象日以杀舜为事孟子答舜所以处之之道其意在说圣人无伪此则不可不知若从枝叶上理会如象欲使二嫂使治朕栖之语此岂可信尧在上岂容有此

解经欲得理通而语简旧尝解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云行其所无事不亦易乎一以贯之不亦简乎如是则天下之理得矣又曰行其所无事一以贯之直是一个自然之理

官司设法卖酒所在张乐集妓女以来小民此最为害教而必为之辞曰与民同乐岂不诬哉夫引诱无知之民以渔其财在百姓为之理亦当禁而官吏为之上下不以为怪不知为政之过也【并语录】

问龟山何意出来朱子曰他做人也苟且是时未免禄仕故胡乱就之苟可以少行其道龟山之心也然来得已不是及至又无可为者只是说没紧要底事当此之时苟有大力量咄嗟间真能转移天下之事来得也不枉既不能然又只是随衆鹘突及钦宗即位为谏议大夫因争配享事为孙仲益所攻孙言杨某曩与蔡京诸子游今衆议攻京而杨某曰慎毋攻居安【京长子攸】龟山遂罢【下并朱子语】

龟山之出人多议之惟文定之言曰当时若能听用须救得一半此语最当【文定云先生志铭备载所论当时政事十余条当时宰执中若能听用委直院辈画一条具因南郊赦文行下必须救得一半不至如後来大段狼狈也】盖龟山当此时虽负重名亦无杀活手段若谓其怀蔡氏汲引之恩力庇其子至有慎勿攻居安之语则诬矣幸而此言出於孙觌人亦不信

问伊川门人如此其衆何故後来更无一人见得亲切或云游杨亦不久亲炙曰也是诸人有首无尾不曾尽心在上面各去奔走仕宦所以不能理会得透如康节从头至尾极终身之力而後得之虽其不能无偏然就他这道理所谓安而成矣如濓溪资禀便高他也去仕宦只他这所学自是从合下直至後来所以有成某看来这道理若不是?生尽死去理会终不解得

游杨谢三君子初皆学禅後来余禅犹在故学之者多流於禅游先生大是禅学必是程先生当初说得太高了他们只见上一截少下面着实工夫故流弊至此或谓龟山恐不如此曰只论语序可见

龟山天姿高朴实简易然所见定更不穷究少年未见伊川时先本看庄列等文字後来此念熟了不觉时发出来游先生尤甚

胡文定作龟山墓志云其似柳下惠看来是如此又云龟山文字却弱似是合下会得易

龟山立言却是有意含蓄而不尽遂多假借寄托之语殊不快人意

问龟山立朝却有许多议论曰龟山杂博是读多少文字

龟山有辨荆公字说三十余字夫荆公字说其说多矣而止辨三十字何益哉又不去顶门上下一转语而随其後屑屑与之辨使其说传则吾之说不行矣

刘安节

字元承温州人元符三年擢进士第调越州诸暨簿除莱州教未行改河东提学召对擢监察御史除起居郎迁太常少卿责知饶州移宣州政和五年卒年四十九

公天姿近道而敏於学问其所趋尚非世俗所谓学者尝从当世贤而有道者游始以致知格物发其材沉涵熟复存心养性久之於是有得其貌温望之知其有容遇人无贵贱小大一以诚虽忤已者未尝见其有怒色恚辞也

召对便殿公言春宫宜谨择官属虽左右趋走者必惟其人又论节俭及君子小人和同之异上称善顾问甚悉

知饶州州洊饥公至大发廪振之又檄旁郡无遏籴军储不足他日皆强取诸民公曰岁荒如此重困之可乎他司宜有相通政应调适缓急耳

移知宣州去饶州二日民遮留之涕泣不忍别耆老以为吾州自范文正後惟吾刘公而已至宣十日而水大至公分遣其属具舟振溺而躬督之昼夜不少休所活几数千人而远近流民至者以万数公发廪活之一无失所者

邹公浩以右正言得罪公与其所厚者数辈追路劳勉之朝廷震怒追逮甚力人皆惴恐公独泰然既而哲宗察其无他有诏释之而公亦自若也

常曰尧舜之道不过孝悌天下之理有一无二乃若异端则有间断矣其与人游常引其所长而隂覆其不及其所施置常在於公天下以为不如是则非所谓合内外通彼我也所治二州专以仁义教化平易近民民有讼委曲训戒之

问上蔡曰刘子进乎曰未见他有进处问所以不进者何曰只为未有根因指庭前茶蘼曰此花只为有根故一年长盛如一年

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八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七 咸平三年(庚子,1000)·李焘
  卷三十八·黄以周
  东都事略卷三十八·王称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五·佚名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五·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二十六·佚名
  二〇二 拾遗寅·周作人
  一九〇 拾遗甲·周作人
  七 关于娱园·周作人
  九、儿童时代的上海·包天笑
  ●卷十四·钱谦益
  炀愍皇后萧氏传·李延寿
  李之才传·脱脱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佚名
  三 大声疾呼的国文课·邹韬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五十一·彭定求

        卷551_1 【汉堤诗】卢肇   阴沴奸阳,来暴于襄。洎入大郛,波端若铓。触厚摧高,   不知其防。骇溃颠委,万室皆毁。灶登蛟鼍,堂集鳣鲔。   惟恩若雠,母不能子。洪溃既涸,閈闳其虚。以隳我堵,   以剥我庐。酸伤

  • 跋·赵崇祚

    《花间集》皆唐末五代时人作,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哉!或者出于无聊故邪?笠泽翁书 。唐自大中后,诗家日趣浅薄,其间杰出者亦不复有前辈闳妙浑厚之作,久而自厌,然梏于俗尚不能拔出。会有倚声作词

  • 卷三百二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二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臞翁诗集敖陶孙字器之号臞翁长乐人淳熈庚子贡入太学庆元间韩侂胄用事丞相赵汝愚以谪死陶孙作甲寅行以哀之醉中题三元楼壁侂胄知遣人舁壁去捕陶孙甚

  • 卷一百七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七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东溪集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宣和间为太学生与陈东等上书乞斩六贼不报绍兴二年廷对极言授富川簿转古县令以不肯祠秦桧父胡舜陟诬奏下静江狱防舜陟以他事

  • 卷三百三十九·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三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五十九 王谊【宇内敬山隂人】 古风 妾家东城隅高门瞰中逵玲珑结绮疏参差雕玉题旭日丽芳藻光风泛罗帷春花媚妍质徘徊处中

  • 卷一百九十九·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九十九岑参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黎阳城南雪正飞黎阳渡头人未归【一作渡口人渡稀】河边酒家堪寄宿主人小女能缝衣故人高卧黎阳县一别三年不相见邑中雨雪

  • 读礼通考卷十三·徐乾学

    丧期十三繐衰丧服诸侯之大夫为天子【防此经直云大夫则大夫中有孤卿以其小聘使下大夫大聘或使孤或使卿也大行人云诸侯之孤以皮帛继子男故知大夫中兼孤卿】丧服传何以繐衰也诸侯之大夫以时接见于天子【注接犹曽也大夫以

  • ●郑氏史料续编卷一·佚名

    一、浙闽总督张存仁等揭帖(顺治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到)钦差总督浙江福建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巡抚福建等处地方佟国鼐为报明调发广省官兵事:窃照督臣佟养甲□经统领兵马,直抵广东省城,地方渐

  • 六六七 谕着德保同办《音韵述微》·佚名

    六六七 谕着德保同办《音韵述微》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初十日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初十日奉旨:《音韵述微》着派德保同办。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王敬弘传·沈约

    王敬弘,琅王牙临沂人。因为他和高祖的名相同,所以以字称呼。曾祖王訥,晋骠骑将军。祖父王胡之,司州刺史。父亲王茂之,晋陵太守。敬弘年轻时就有清淳的美誉,始任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性情恬淡宁静,喜欢游览山水。任天门太守

  • 李湘传·张廷玉

    李湘,字永怀,泰和人。永乐年间由国子生入都察院任职,因其才干而升为东平知州。任职期间,除平时俸禄外别无收入,平时训诫吏民如同训诫其家人一样。城东有大村坝,其水来自泰山,每逢下雨便成水灾,为害百姓,湘奏请征发民工筑堤。本

  • 第三篇 积善之方·袁黄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昔颜氏将以女妻叔梁纥,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孔子称舜之大孝,曰:「宗庙飨之,子孙保之」,皆至论也。试以往事徵之。杨少师荣,建宁人。世以济渡为生,久雨溪涨,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

  • 春秋书法钩元卷四·石光霁

    明 石光霁 撰书逆王后二【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愚按凡婚姻得刘夏逆王后于齐 礼常事不书失礼则非常乃书以示讥】【公羊】不称使婚礼不称主人【张氏虽天子诸侯亦不自主婚所以飬廉逺耻也】春秋婚姻得礼者常事不书【杜

  • 卷九十八·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九十八庶人之孝用天道因地利谨身节用易防九二子克家【臣】按一卦之中五父二子防二坎体系辞言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是于家为次子也程传曰初隂暗居下民之防蒙而无知庶人之常也以隂暗而至于

  • 卷二·佚名

    △世间净眼品第一之二复有释提桓因。於三世佛出兴住灭决定大智念喜法门。而得自在。普称满天。於众生色如来色身诸功德力清净法门。而得自在。慈眼天。於平等慈雲荫覆法门。而得自在。宝光称天。於众光色具足念佛普势

  • 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中末·法藏

    京兆府魏国西寺沙门释法藏撰第二释本觉中有二。先明随染本觉。后四镜下明性净本觉。又亦可上来总明觉体。此文辨觉相。下四镜文双明体相也。初随染中文有三。初总标。二列名。三辨相。复次本觉随染分别生二种相与彼本

  • 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上·智顗

        陈隋国师智者大师撰  名色初门第一   一名 二色  今辨法界初门。先从名色而始者。至论诸法本原清净。绝名离相。尚非是一。何曾有二。不二而辨其二者。以行者初受一期妄报歌罗逻时。但有名色二法。当

  • 高峰和尚禅要·高峰原妙

    侍者 持 正 录参学直翁居士 洪乔祖 编开堂普说僧问。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庞居士恁么道。还有为人处也无。师云有。进云。毕竟在那一句。师云。从头将问来。进云。如何是十方同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