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六七 谕着德保同办《音韵述微》

随机推荐

  • 蔡薿·唐圭璋

      薿字文饶,开封人。治平四年(1067)生。崇宁五年(1106),以谀蔡京,举进士第一。宣和五年(1123)卒。   失调名   扇开仙掌。

  • ●几社壬申合稿卷之七·佚名

    华亭杜骐征 徐凤彩 林希颢仝选 五言古诗 ◆五言古诗 仿古(李雯) 咏怀(徐孚远) 咏怀(夏允彝) 杂诗(周立勋) 杂诗(陈子龙) 杂诗(顾开雍) 杂诗(宋存标) 杂诗(朱灏) 拟行行重行行(宋存楠) 咏史(徐孚远)

  • 卷九·佚名

      芮良夫解第六十三   芮伯若曰:“予小臣良夫,稽道谋告,天子惟民父母,致厥道,无远不服,无道,左右臣妾乃违。民归于德,德则民戴,否则民雠。兹言允效与前不远。商纣不道,夏桀之虐肆无有家。呜呼,惟尔天子嗣文武业,惟尔执政小子

  • 五十二 曹寅奏江宁上江雨水粮价摺·佚名

    此摺原附康熙四十五年七月初一日奏进全唐诗集摺内 江宁府属,并镇江、扬州所属,当大雨时行之时,未免少迟数日,始得甘霖大沛,因此收成七分,以至八分不等。淮安所属,因有被水之处,收成五六分不等。 上江所属安庆等七府,广德等三州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纪昀

    列传宋 【九十一】○宋九十一周必大 留正胡晋臣赵汝愚【子崇宪】周必大留正胡晋臣赵汝愚△周必大周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其先郑州管城人祖铣宣和中倅庐陵因家焉父利建太学博士必大少英特父死鞠于母家母亲督课之绍兴 二

  • 明儒言行録卷五·沈佳

    安化县知县沈佳撰刘观卧庐先生字崇观江西吉水人正统己未进士少有成人志既就傅子史经传靡不贯淹下笔逸迈常屈其名宿正统中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以疾告归寻丁内艰服除遂坚卧不出脱粟澣袍质行终身每旦祗谒先圣毕即凝坐一

  • 陈涉世家第十八·司马迁

    宋尚斋 何平 译注【说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武力完成了中国的统一,结束了战国二百多年的纷争局面,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统一之后,他又采取了一些厚今薄古的措施,进行了政治经济和文化

  • 四 《浙江潮》撰文·许寿裳

    一九〇二年春,革命元勋章太炎先生避地东京,和中山先生会见,英杰定交,同谋革命,同时发起“中夏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以励光复,并且撰书告留学生,极为沈痛。有云:“……愿吾滇人无忘李定国,愿吾

  • 元延明传·李延寿

    元延明是安丰王元猛的儿子,他承袭父亲的爵位。宣武帝时,被任命为太中大夫。延昌初年,遇到大饥荒,元延明便减少自己的财产来赈救几十位宾客,并赡养他们的家庭。到明帝初年,担任了豫州刺史,很有政绩。屡次晋升担任了给事黄门侍

  • 32.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林汉达

    当楚国正在遭到秦国欺负的时候,北方的赵国倒在发奋图强。赵国的国君武灵王,眼光远,胆子大,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中山(古国名),北边有燕国、东胡,西边有秦国、韩国和楼

  • 柏常骞问道无灭身无废晏子对以养世君子第三十·晏婴

    柏常骞去周之齐,见晏子曰:“骞,周室之贱史也,不量其不肖,愿事君子。敢问正道以行则不容于世,隐道危行则不忍,道亦无灭,身亦无废者何若?”晏子曰:“善哉!问事君乎。婴闻之,执二法裾,则不取也;轻进苟合,则不信也;以易无讳,则速伤也;新始好

  • 荅问第十九·孔鲋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曰、夫圣人者、诚高材美称也、吾谓圣人之知必见未形之前、功垂于身后立教而戾天弗犯、吐言而辩士不破也、子之先君可谓当之矣、然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谓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

  • 锋芒毕露就是祸·孔子

    【原文】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①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注释】 ①校(jiao)计较,较量。 【译文】 曾子说:“能力强却向能力弱的人请教,知识丰富却向知识少的人心教;有学问却像没有学问

  • 书传会选卷六·刘三吾

    明 刘三吾 撰周官【成王训迪百官史録其言以周官名之亦训体也今文无古文有按此篇与今周礼不同如三公三孤周礼皆不载或谓公孤兼官无正职故不载然三公论道经邦三孤贰公化非职乎职任之大无逾此矣或又谓师氏即太师保氏

  • 卷六·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诗所卷六大学士李光地撰大雅一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音以】言周所以受命由文王之神上与天合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

  • 礼记要义卷第十六·魏了翁

    大传一王者诸侯大夫士禘祫之尊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诸侯及其大祖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干祫及其髙祖注云凡大

  • 卷十九·佚名

    △华品第十九孰能择地,舍鉴取天。唯说法句,如择善华。如来所以演此偈者,欲以生言致难。然无能致诘者,佛还自说孰能择地舍鉴取天。唯说法句如择善华。佛以偈报曰:学者择地,舍鉴取天,善说法句。能采德华。学者择地者,所谓向阿罗

  • 卷七·佚名

    第七 有缘二法第一章 相缘分第一节 顺一六六缘有缘法而有缘法从因缘生。[曰]缘有缘之一蕴而三蕴与心等起之色,二蕴……于结生刹那,缘四蕴而所依,缘所依而[四]蕴,缘一大种而……缘[四]种而心等起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