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六

万历十三年闰九月戊戌朔凤阳淮安二府所属灾诏留漕折银一十五万两赈之漕折例不准留以淮凤重地也

○升参政陈惟直为狭西按察使参议詹仰庇王承休李复聘为副使仰庇承休山西复聘湖广

○起兵部右侍郎杨俊民为户部右侍郎总督漕河军务巡抚凤阳

○以阅视叙劳加总督宣大尚书郑雒太子少傅荫一子锦衣卫百户赐敕褒励萧大亨胡来贡荫一子国子生许守谦升右副都御史俱巡抚如故大同总兵麻贵宣大兵备李采菲等山西兵备邢玠等升职一级各赉银币有差雒<婠勶-釒>辞宫衔卫荫不许

○广东之开建县广西之怀贺二县界联金鹅黄沙诸峒贼首严秀珠等纠众流劫总督吴文华会两省官兵进剿斩首七百九十一级俘贼属二百人马牛资贿甲仗称是而广西复有府江之捷府江者粤中孔道江之西岸峰峦幽翳猺獞居之勾连洛容象州诸贼巢出没为乱官军讨之斩首九百三十四级获李<嬈峙>兰等一百有九人诛之俘贼属七百余于是两省并叙总督吴文华荫一子国子生兵备王泮陆万钟等游击沈茂等广西巡抚吴善总兵呼来朋兵备郭棐等各升级赏赉有差

○癸卯  上率  后妃发京师定国公徐文璧彰武伯杨炳大学士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王家屏九卿及诸司有职事者扈从百官班送是日驾次巩华城从官随仗入侍昌镇总兵官董一元昌平州吏民朝于  行宫以蠲免所过州县田粮谕户部以优赏京兵边兵谕部

○甲辰驾发巩华城日中驻跸感思殿以元辅时行前次再阅  寿宫赐白金五十两彩叚二有副○乙巳  上率  后妃亲诣  长陵  永陵  昭陵毕  上亲阅  寿宫于大峪山是日九卿吏部尚书杨巍户部尚书毕锵礼部尚书沈鲤刑部尚书舒化工部尚书杨兆何起鸣倪光荐兵部侍郎石星辛应乾佥都御史赵焕大理寺少卿王用汲太常寺卿何源礼科都给事中王三余御史周希旦武臣定国公徐文璧恭顺侯吴继爵等皆有<婠勶-釒>请勿改卜

○丙午  上阅黄山一岭至于宝山及复遂升大峪山覆阅至于东井平冈地阅竟于  幄次召四辅臣入谕云朕遍阅诸山惟宝山与大峪相等但宝山在  二祖陵之间朕不敢僣分还用大峪传与所司兴事无辍时行等褒赞  圣德  上亦劳之有旨赐随侍勋臣辅臣九卿茶公文璧等入谢因致词称贺而退驾还感思殿辅臣时行等迎于道傍  上于马上回顾四臣命司礼监太监张诚召入殿门有顷  上御东室召四臣入又赐罗衣一袭元辅时行次辅国加赐玉带一具并谕公文璧侯继爵赐视元辅于是时行等顿首趋出及门  上遽命中使止之仍召入东室  上以部院诸<婠勶-釒>授时行等曰兹事朕自主张而纷纷如此竟是何竟时行对云诸臣之意不过仰赞  圣裁亦无他也  上意未释复以李植及御史柯挺二<婠勶-釒>授时行曰挺初<婠勶-釒>说向简山今<婠勶-釒>都不及此可令对状植等原择三地宝山地差胜可调外任又谕明日还京四臣顿首出植之<婠勶-釒>曰玄宫后凿石横涧数十丈如屏风其下便如石地今欲用之则宝座安砌石上挺之<婠勶-釒>曰夫大峪之山万马奔腾四势完美殆天秘真龙以待  陛下植既斥外挺亦被诘寻与监生张邦垣同夺俸邦垣四月挺二月先是  上谓左右曰今外廷诸臣为  寿宫事争言风水夫在德不在险昔秦皇营骊山何尝不求选风水未几见发选求何益我  祖宗山陵及卜于  天寿山  圣子神孙千秋万岁皆当归葬此山安得许多吉壤朕志定矣

○丁未驾发感思殿驻跸功德寺行宫

○戊申驾发功德寺行宫还于京师

○癸丑夜望月食约五分余

○朵颜卫头目咬儿干求升都指挥佥事管束部夷许之仍赐之敕

○以江西道御史吴定提督北直隶学政副使郑国仕为山西参政佥事饱希颜为湖广参议杨楫为狭西参议

○乙卯召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张佳胤于蓟镇还理部事佳胤辞免宪职许之先是有旨举熟知边略堪任本兵者部推佳胤及郑雒郜光先  上命再推数人而工部尚书杨兆兵部侍郎王一鹗与焉外间传  上属意兆御史李琯顾云程黄纪贤前日击去王遴者乃各<婠勶-釒>争之略谓遴实刚愎兆尤熟软弃遴用兆犹朝三暮四也  上以为窥探夺四人俸两月乃用佳胤部<婠勶-釒>于初四日上是日始得旨云

○以阅视叙劳予总督蓟辽尚书张佳胤一品诰命荫一子国子生赐敕褒励巡抚张国彦升俸一级与李松贾三近及先任朱绣裳宋纁各赉银币加宁远伯李成梁岁禄五十石其余将吏升赏有差

○东虏银灯西虏以儿邓合数万骑寇蒲河沈阳报至谕兵部辽东虏贼入犯马上传与总督镇巡加意防御无怠

○戊午  第三公主薨后追封静乐公主者也○授庶吉士官翰林院十人邹德溥王□叶向高周应宾方从哲俱编修葛曦徐待聘杨元祥邓宗龄季道统俱简讨给事中五人姜应麟户科梅国楼礼科邵庶兵科胡世麟刑科史孟麟工科御史六人吴龙徵浙江道沈权江西道王之栋福建道徐大化湖广道杨绍程河南道梅鹍祚山东道部属二人甯中立礼部主事刘大武兵部主事

○复套虏互市于宁镇之清水中卫平虏三厂初虏抄胡儿青把都诸酋以逆佛为名恋牧河西市厂隔远故抚臣改于甘镇之扁都口至是诸酋被回达挫衄渐次归巢督抚佥议复旧便诏可

○敕巡抚顺天兵部左侍郎右佥都御史王一鹗以原官总督蓟镇保定军务兼理粮饷

○升太常寺卿何源为大理寺卿光禄寺卿严大纪为太常寺卿太仆寺卿秦擢为光禄寺卿太常寺少卿裴应章为太仆寺卿○升浙江道御史龚懋贤为河南副使户科左给事中田大年为狭西副使河南道御史龚一清为江西参议贵州道御史周之翰为四川佥事

○工部尚书杨兆以人言乞休  上温诏留之

○敕湖广按察使蹇达为右佥都御史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巡抚顺天

○庚申升参政王基为湖广按察使整饬苏松常镇地方兵备副使刘应麒为四川参政

○诏以覆阅  寿宫免断今岁死刑又俞刑部之请南京并各小炤京师例停免时刑科给事中顾问等亦以为言  上报有旨

○户部覆科臣姚学闵言京东垦荒<婠勶-釒>水之利诚阜民安边之长虑也宜推广行于东南及宣府等处责令各省抚按官率所属府州县但有荒芜地土谕小民尽力开垦尽心劝相示之以凿陂塘筑圩岸之方贫户不能备牛种出仓谷助之秋成还仓有司以开垦多少为殿最岁终稽核奏报所开地土每亩纳谷三升另贮以备荒歉俟大熟之时择其肥饶者升为下则额粮均摊瘠薄者仍其故炤求不起科之例至于宣府该科曾经阅视目击沿河数处类多水田尚有滨河旷衍弃为榛莽而不垦者惧加粮之遗累与屯军之告争也该科欲并令尚宝司少卿徐贞明亲履其地治水开荒然本官方经理圻内远涉边地势或难周该镇抚按皆实心任事之臣不如移咨彼处就便督责新开荒田或纳谷三升或量升下则一视腹里如或稽核不实奏报失期该科得以白简从其后  上命抚按官著实举行

○增派河南十三年分税粮马草绵花颜料等银八千九百六十五两有奇按臣刘士忠请以本院所余库贮赃罚补之无派及小民部覆如议惟绵花颜料应纳本色者炤旧徵解报可

○升署都指挥等官李宁五军二营王子孝神枢二营王维贞宽奠李宗召海盖钱应祥横岭陈子成太平陈霞狭西李熙柴沟堡各参将黄应魁铁岭周于德松潘尹凤竹偏关阎金皋定州龚子敬南京袁日章保定朱□大同入卫各游击将军蒋助掌山西行都司印张守遇佥书山东都司军政

○加升辽东兵备苑马寺卿曹子朝以按察使衔仍管原任地方事

○改荫大学士许国次子立功为中书舍人

○刑科左给事中王继先奏近见兵部题覆阅视总督郑雒加太子少傅荫一子锦衣卫百户张佳胤给与应得诰命荫一子入监读书而各官恩荫升赏各有差窃以为过也今边圉无事诸臣谨守筦钥修理微劳亦其职分即使城隍尽浚墪堡尽修以视血战当录者万万不侔而况其未必然乎  皇上嘉诸臣之功不过曰整理边务效有劳绩如是而已而遽以邀延世之赏如持左券岁复一岁在边臣视为应得而何有于激劝之实且今边事亦有隐忧畚臿新而戈矛敝雉堞壮而士卒羸万一丑虏败盟诸臣身当矢石又何以加之臣考万历三年阅视恩例在督抚大臣不过奖以玺书赉以金帛升荫之典绝未之及允为中制迨至七年则稍稍崇官阶而胄监之荫一人以钻剌得之乃至今日隆以宫保不已也而荫矣荫以太学不已也而锦衣矣一笑一颦明主所爱愿  皇上名器之当重阅视行赏悉仿三年事例其雒等升荫许令辞免  上是其言敕以后遇有加恩该部酌量题请无得过滥

○甲子大学士王锡爵以病请假  上报曰卿偶疾准暂调摄痊可即辅理

○丙寅赐大学士锡爵米酒蔬肉中使赍至第锡爵<婠勶-釒>谢

猜你喜欢
  关于《邵氏闻见后录》·邵博
  卷第二百五十九·胡三省
  卷之二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十四·佚名
  明名臣琬琰录卷三·徐紘
  编后记·喻血轮
  一五三 坚冰至·周作人
  卷十三 晋语七·左丘明
  温仲舒传·脱脱
  卷一百十九·杨士奇
  卷一·赵汝愚
  卷五十七·佚名
  卷七十四·佚名
  杨荫杭·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三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三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古梅吟藳【二】寿乡衮讷斋先生三首华衮褒荣御墨鲜堂堂剑佩在凌烟十三相后功为最五百年间遗有传落落甘霖施后土岩岩钜石补青天太平有策安排了浯水清

  • 志第四十二 食货二·欧阳修

    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节,而大盗起,兵兴,财用益屈,而租庸调法弊坏。自代宗时,始以亩定税,而敛以夏秋。至德宗相杨炎,遂作两税法,夏输无过六月,秋输无

  • 提要·李翀

      《日闻录》一卷,元李翀撰。翀不见史传。惟书中纪至正甲辰、丙午间事,下距洪武元年仅一二载,其人当已入明。然书中皆称元为国朝,则前代遗老,抱节不仕者也。是书多及历代故事,略如蔡邕《独断》、崔豹《古今注》之体,而辨论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五、整个大清国的人民到处都·雍正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书内云:“到处呼号怨恨,切日丧偕亡之愿”等语。这呼号怨恨的确是何人?确在何地?确有何被虐之事?确有何愿丧之情?须一一据实供来。  曾静供:这等呼号的,乃是洞庭湖滨偶被水灾,不能安业之民。盖

  • 卷之九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第五卷 历代城郭官廨·缪荃孙

    历代宫室苑囿 吴太初宫 《建康实录》:吴大帝迁都建业,徙武昌宫屋材瓦,缮太初宫,即长沙王策故府也。赤乌十年作,十一年功成。周回五百丈。南面开五门,正中曰公车门,次东升贤门,更东左掖门,次西明阳门,更西右掖门。东面正中曰

  • 志卷第三十四 高丽史八十·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食货*(三)。禄俸[妃主宗室文武班权务官东宫官致仕官西京官外官州鎭将相将校杂别赐诸衙门工匠别赐]。○高丽禄俸之制至文宗大备以左仓岁入米

  • 何廷仁传·张廷玉

    何廷仁,初名秦,字性之,雩都人。禀性温和敦厚,待人接物,满腔诚意。而同乡黄弘纲则相反,很难接近,对人从来不是和颜悦色,然而两人的志向、德行却相同。廷仁起初仰慕陈献章学说,后来从弘纲那里得知王守仁的学说。守仁征讨江西南安

  • 卷之十八·佚名

    尚穆王三十九年庚戌冬,遣貢使馬繼謨等,皇上特賜國王及使臣物件。耳目官馬繼謨、正議大夫陳天龍等捧表進貢。因風不順,翌年八月前到福建。十二月上京。叨蒙皇上除正賞外,特賜國王大小縀二疋、福字方一百幅、大小絹箋四卷、

  • 卷七·陈启源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七吴江陈启源撰秦【变风】车邻车邻序云秦仲始大驷铁序云襄公始命始大国始大始命命为诸侯也是秦仲尚未为诸侯而得备寺人之官者疏谓附庸虽未爵命自君其国犹若诸侯故得有之似矣然非直此也王朝公

  • 七 杜威的教育哲学[1]·胡适

    杜威先生常说,“哲学就是广义的教育学说。”这就是说哲学便是教育哲学。这句话初听了很可怪。其实我们如果仔细一想,便知道这句话是不错的。我们试问古往今来的哲学家那一个不是教育家?那一个没有一种教育学说

  • 金七十论卷上·佚名

    宋元续入藏诸论金七十论三卷外道迦毗罗仙人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此是外道迦毗罗仙人造二十五谛非是佛法)  三苦所逼故  欲知灭此因  见无用不然  不定不极故  说此偈缘起。昔有仙人名迦毗罗。从空而生自然四

  • 第三回·胡兰成

    舍利子之句。舍利子有两解,一解为释迦座下英年早逝的徒弟舍利弗。一解为在释迦之前修行有成的观音菩萨舍利子。两者都有寓意。舍利弗是释迦首席弟子,相当于孔子的弟子颜回,本是五印度的知识第一人,属外道。当时印度被波斯

  • 摄大乘论本卷中·无著

        无著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所知相分第三  已说所知依所知相。复云何应观此。略有三种。一依他起相。二遍计所执相。三圆成实相。此中何者依他起相。谓阿赖耶识为种子。虚妄分别所摄诸识。

  • 卷第二十七·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二十七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洞上古辙卷上 序曰。道无今古。而有今古者。世之变也。道无辙迹。而有辙迹者。世之防也。少林之道。六传而至曹溪。曹溪之门。嗣法者众。而青原思称为得髓。后五传而至

  • 洞真金元八景玉箓·佚名

    全称《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三洞奉道科戒仪范》已着录此书;《无上秘要》亦引述此经。原书一卷,今《正统道藏》本误分作两种道书。一本题作《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 明镜公案·佚名

    明代白话短篇公案小说集。一册七卷。封面题“精炼百家诸名公明镜公案,三槐堂梓行”。正文前则题:“新刻名公神断明镜公案”,“葛天民、吴沛泉汇编,三槐堂王崑源梓行”。上图下文。每卷含一至二类不等,共分人命、索骗、奸情

  • 地藏菩萨仪轨·佚名

    全一卷。唐代输婆迦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述说佛在佉罗提耶山时,地藏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欲说神咒,经佛允许后,遂说此仪轨;初说大、中、小之三种神咒,次说画像法,其次说印咒、普供养印、总说总印、请赞印,最后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