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谈联省自治运动

自袁世凯废弃约法,继之段祺瑞以新法改选国会,一时法统问题,嚣然国中。然历经一次护法战争,而法统意义辄随之蜕变,至民国八九年间,所谓法统者,已不复为人所重视,于是联省自治运动遂代之以兴。

按所谓联省自治者,必先由各省自行制定一宪法,依据之以组织省政府统治本省,然后再由各省选派代表,组织联省会议,制定一联省宪法,依据之以产生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照此意义,则必当时握有中央及各省军权者,咸能幡然觉悟,舍弃武力,诚心受治于省宪及联宪而后可,试问当时一般军阀是否果能如此?殆不待智者而知之。然何以此种运动,竟能如火如荼,大有旦夕观成之势?盖失意政客,既为求适应其政治环境而倡为是说,而一部分军阀,亦以其适足藉此自固而乐为赞成,遂致如响斯应,蔚为大观。但观国民、进步两党,在五六年国会中,因地方制度列入宪法问题,演成互殴,而此时唱联治者,竟多属平昔主张集权之党人,而素持分权者反间出而反对之,至各省中之表赞同者,如浙卢(永祥)、奉张(作霖)、闽李(厚基)等,亦皆为前此拥护段祺瑞武力统一政策之军人,此中消息,实不难于窥见矣。但正因其如此,故此种运动,外观虽盛极一时,究皆水月镜花,转瞬消逝。

犹忆当段祺瑞武力主义失败时,熊希龄曾发一电,主张采用联邦制,电中略谓:“双方既以武力争法律,苟有一方可以战胜攻取,屈服群雄,统一全国,未始不可以慰人民云霓之望,无如彼此均衡,各无把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即为熊氏主张联邦惟一之理由。余时在北京《晨报》,曾着《为联邦问题质熊希龄氏》一文,刊诸报端,大意略谓:“今日中国之大患,在于大小军阀均无放弃军权之感悟,使其有也,则联邦制也可,即单一制也,亦何尝不可?否则所谓联邦,不过群雄割据之变相而已,于实际宁有丝毫裨益哉?”

其后此种论调愈唱愈高,各省且由议论而进入行动。其中以浙江一省,自十年六月四日,卢永祥通电主张自行制宪后,即组织省宪起草委员会,计有所谓九九宪法草案、三色宪法草案等,终以卢恐省宪实行,己之权力将受拘束,再三延宕,不肯交付公民票决,致成流产。他如四川、广东、南、广西、贵州、陕西、江苏、江西、湖北、福建等省,或已制成宪草,或由当局宣言制宪,或由人民积极自由制宪,亦皆难收实效。惟湖南一省,以环境特别关系,曾经于十一年一月一日,将省宪公布施行,且历两三年之久,但亦不过具备自治之形式,并未能发挥自治之精神。至十五年北军进占湘省,而省宪遂宣告消灭矣。

由此可知,凡欲倡行一政制,必其自身先具有真知灼见,认为合民情、适国势,可以垂诸久远而无弊,然后本其信仰,出以至诚,不断鼓吹,不懈努力,久而久之,自能得全国之拥护而见诸实施。其驱于一时之感情,眩于目前之利害,甚,或为图一部分、一阶级之利便者,皆不足以语此。彼倡导联省自治者,既犯此原则,其不能有成,早为识者所共知。夫岂独运动新制为然,即已经确立之制度,果使执行者信仰未深、诚意不足,或仍存自便之思想,其成与不成,相去又几何耶?

猜你喜欢
  志第四 礼乐四·欧阳修
  卷五十三 后秦録一·崔鸿
  第十回 光武帝登坛即位 淮阳王奉玺乞降·蔡东藩
  卷之九百三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一·佚名
  第四五八谕光绪十三年闰四月初九日一二二三二--四·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纪昀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十四·阿桂
  卷十六·班固
  三国史记卷第十八。·金富轼
  虞世基传·李延寿
  卷三十九·阿桂
  汉纪—太祖高皇帝上之元年(乙未、前206)·司马光
  卷二十·佚名
  卷五十七·陆宗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九出·李开先

    【出队子】(老外上)君恩虽厚,也为身家儿女忧。思量昨日那缘由,缚虎之心肯罢休?(白)白虎堂高锁碧空,珠帘不卷玉玲珑。侯门曾受君王勅,到此遭刑反寇同。前日蒙童大王书来,着下官谋杀林冲。今夜想起来,童大王说的是。吾观此人,英雄智

  • 丙集第九·钱谦益

    唐解元寅七十五首【短歌行】尊酒前陈,欲举不能。感念畴昔,气结心冤。日月悠悠,我生告遒。民言无欺,秉烛夜游。昏期在房,蟋蟀登堂。伐丝比簧,庶永忧伤。忧来如丝,纷不可治。纶山布谷,欲出无岐。歊歊若穴,戺

  • 水云集·汪元量

    宋 汪元量 撰湖州歌九十八首丙子正月十有三挝鞞伐鼓下江南臯亭山上【吴本下】青烟起宰执相看似醉酣万马如云在外间玉阶仙仗罢趋班三宫北面议方定遣使臯亭慰伯顔殿上羣臣嘿不言巴延丞相趣降笺三宫共在珠帘下万骑虬须

  • 卷六·陈衍

    ●元诗纪事卷六侯官陈衍辑叶林邓牧陈观国刘埙王义山傅定保张伯淳洪德章尹廷高赵棠连文凤冯澄杨本然全璧吕文老方德麟刘汝钧翁合老林子明刘蒙山周暕赵必范姚潼翔

  • 第三十五回 拒唐师李达守危城 中辽计杜威设孤寨·蔡东藩

      却说王延政被虏至金临,入见唐主。唐主降敕赦罪,授为羽林大将军,所有建州诸臣,一概赦免。惟仆射杨思恭,暴敛横征,剥民肥己,建州人号为杨剥皮,唐主特数罪处斩,以谢建人。另简王崇文为永安节度使,令镇建州。崇文治尚宽简,建人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五·佚名

    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己丑朔庚寅祭 大明于 朝日坛遣成国公朱纯臣行礼是日又祭 先农之神○宣城县生员梅振祚梅宣祚等以奸宦媳徐氏为生员芮应元芮永缙等所举发前巡按御史王国祯劾奏捕治振祚等贿匿狱久不结巡按御史荆餋乔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七十九·佚名

    万历三十年十二月戊子朔朝鲜国差陪臣李光庭等进献方物马匹请给新妃李氏诰命冕服仍附奏备倭水将官兵兵部题倭奴狡诈异常情形叵测则自内及外先事设防皆今日所当亟讲者况闽广浙直沿海地方无处不可通倭则随处皆当戒严而辽

  • 卷之二百六·佚名

    光绪十一年。乙酉。夏四月。己巳朔。享太庙。遣豫亲王本格恭代行礼。  ○上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戊戌。皆如之。内记注  ○谕军机大臣等、御史恩隆奏、近来着名棍徒奎左臣即奎子、大头双

  •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司马迁

    王学孟译注【说明】这一篇是魏豹、彭越的合传。《史记》中的合传,多以类相从。他们都曾在魏地,都曾“固贱”,“南面称孤”,心怀二志导致身首异地:这是他们命运的相似之处。但是,作者对二人的处理,其笔法却有明显的差异。首先

  • 秦王朱木爽传·张廷玉

    秦愍王朱木爽,太祖第二子。洪武三年(1370)受封。十一年前往藩地西安。这年五月,太祖赐其玺书说:“关内百姓,自元朝失政以来,不胜疲惫。今日我平定天下,又有运粮纳税之劳,百姓仍未休养生息。你到藩地之后,如果宫殿已完工,就暂且

  • 卷二·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二圣德二雍正六年戊申二月丙戌上谕内阁据广东总督孔毓珣奏称龙门协副将景慧奉该管总兵官调取考验渡海遭风漂没又该协右营把总谢廷彦轮值冬季游巡带领兵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一 洪武五年春正月己酉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命妇朝皇后于坤宁宫,锡宴。 庚戌,并河南左、右二卫为河南卫指挥使司,以余兵二千六百七十人置陕州守御千户所。 日中有黑子。 胡兵寇汾州,大同

  • 亡徵第十五·韩非

    凡人主之国小而家大,权轻而臣重者,可亡也。简法禁而务谋虑,荒封内而 恃交援者,可亡也。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内困者,可亡也。好 宫室台榭陂池,事车服器玩,好罢露百姓,煎靡货财者,可亡也。用时日,事鬼 神,信卜筮而好祭祀

  • 序·姚际恒

    序                           周贻徽余与宝珊先后入词馆,嗣复同在谏垣。癸巳冬,余外补来蜀。明年,宝珊亦来视学,公余过从益密。宝珊通经术,尤善说诗,每出一语,辄非恒解。余谓匡鼎说诗解人颐,今乃

  • 牟梨曼陀罗咒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梁录若欲受持牟梨曼陀罗。必须成验者。先护三业令极清净。复先定一所有舍利之塔者。即当拣择好时月日。所谓从白月一日至十五日为好时日也。若用一日作法者亦得。即当用其月十五日最为第一。香汤洗浴著新

  • 姓氏急就篇·王应麟

    姓氏著作。南宋王应麟撰。2卷。此书仿史游《急就篇》体例,以姓氏诸字排纂成章,以便记诵。每句之下,各注其受氏之源与历代知名之士。其书文辞古雅,所据之书一一标出,甚为详密。又虽以记录姓氏为主,而罗列名物,组织典故,意义融

  • 朱文公易说·朱鉴

    南宋朱熹说,朱鑑编。二十三卷。《通志堂经解》本。朱鑑系朱熹之长孙,以荫补迪功郎,后仕之吏部侍郎,湖广总领。此书《宋志》失载,《宋志补》及《经义考》始载之。原本前有淳祐壬子(1252年)子明《自序》,称先文公有《启

  • 法事赞·善导

    凡二卷。唐代善导撰。又作净土法事赞。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记述阿弥陀经读诵之法式、系经文参杂赞文之忏悔供养形式。多为净土宗法事时所用。上卷揭举奉请偈、启白、召请、三礼、表白、赞文等,其次明示行道赞梵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