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二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六

兵考

禁卫兵

明亲军上二十二卫

【臣】等谨按有明一代禁卫之制自太祖为吴王时始置金吾羽林等十卫洪武时有上十二卫而勲卫舍人在外永乐时增为上二十二卫而五军神枢二营之红盔明甲将军等在外宣德时以永乐时所集之勇士改为四卫皆为亲军又有皇城守卫官军昉於洪武南京而北京之制定於永乐即以诸卫军分地司之又有京城廵捕军亦昉自洪永此则设专官为之即五城兵马司也縂而论之诸卫中惟锦衣卫以兵兼刑且与中官相羽翼故其权至後而积重四卫营亦以听御马监提调故亦称要焉此外武功彭城诸卫及诸陵之卫兵志虽亦列之亲军之後然皆不称亲军今备载兵志所列之三条於本门之首上十二卫则洪武时制也上二十二卫及其余诸卫则自永乐而後历朝之制也南京卫所亲军卫则既迁北京後而南京所存者也至历朝一切制度则仍按年载之

旧制上十二卫金吾前卫金吾後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後卫虎贲左卫锦衣卫旗手卫後增设金吾左卫金吾右卫羽林前卫【以上北平三护卫洪武三十五年升按此书洪武三十五年乃成祖革建文年号而仍称洪武实即永乐元年之前一年也】燕山左卫燕山右卫燕山前卫大兴左卫济阳卫济川卫通州卫【旧为安吉卫以上北平都司七卫永乐四年升】为上二十二卫俱称亲军指挥使司不属五府

又增设四卫及武功永清彭城诸卫长陵等卫

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以上四卫宣德八年以各卫养马军士及神武前卫官军开设】亦系亲军武功中卫【洪武年间设】武功左卫【宣德二年设】武功右卫【宣德六年设】永清左卫永清右卫彭城卫【以上北平三卫改常山三护卫宣德初复为本卫又并河南三护卫多余官军於彭城卫】长陵卫【旧为南京羽林右卫永乐二十二年改】献陵卫【旧为武成左卫宣德元年改】景陵卫【旧为武成右卫宣德十年改】裕陵卫【旧为武成前卫天顺八年改】茂陵卫【旧为武成後卫成化二十二年改】泰陵卫【旧为忠义左卫弘治十八年改】康陵卫【旧为义勇中卫正德十六年改】永陵卫【旧为义勇左卫嘉靖二十七年改】昭陵卫【旧为神武後卫隆庆六年改】定陵卫庆陵卫德陵卫奠靖千户所【嘉靖二十一年设】牺牲千户所【按志於定陵等三卫不载设立之年而奠靖千户所下则系以嘉靖二十一年之文至牺牲千户所但载属太常寺辖而亦不纪其设立之年】

南京卫所亲军卫

於旧上十二卫外又有金吾左卫金吾右卫江淮卫济川卫孝陵卫牺牲千户所

洪武二年改拱卫司为亲军都尉府

先是吴元年十二月设拱卫司领校尉隶都督府至是改为府统中左右前後五卫军而仪銮司隶焉

三年二月置留守五卫指挥司专守门廵警

先是丙申七月置帐前縂制亲兵都指挥使司省都镇抚司兵马指挥司至吴元年十月以省都镇抚隶大都督府已改为留守司至是改置留守卫指挥司设左右前後中五卫每卫设指挥五员关领内府铜符日轮二人点守卫官军夜亦如之

按上十二卫以卫宫禁留守五卫及在京诸卫共四十八卫以卫京城此洪武时南京之制

四年正月立内城门禁之法

守门指挥千百户日一更代士卒三日一更代凡内官内使出入皆用号牌若有以兵器杂药到门者论如律守门军士失察者罪如之至二十七年十二月帝谕凡守卫皇城四门自指挥至军士各依其伍全队上直勿得代替违者处重刑因申定皇城门禁法凡朝参门始启直日都督将军及应直带刀官入後百官始以次入上直军三日一更番於朝退辰时交代凡内臣出入必合符严索以金币出者验视勘合以兵器杂药入者擒治之失察者重罪凡官军人民有事陈奏不许阻遏及问其事情违者罪之

五年正月置亲王护卫指挥使司

每府三护卫卫设左右中前後五所所千户二百户十设围子手所二所千户一

邱濬大学衍义补曰昔人谓侯国之兵既属之郡而王国之兵亦天子之所有皆所以防微杜渐以尊京师也明於亲藩皆设护卫然惟给其使令而不许其调遣遇国家有事亦起焉亦防微杜渐以尊京师之意

六年五月改扈驾先锋金字银牌为守卫金牌

先是命工部造银牌鈒驾前先锋四字以金涂之寻改为守卫金牌铜涂金为之高一尺濶三寸以仁义礼智信为号仁字号鈒独龙盘云花公侯伯都督佩之义字号鈒伏龙盘云花指挥佩之礼字号鈒獬豸盘云花千户卫镇抚佩之智字号鈒狮子盘云花百户所镇抚佩之信字号鈒盘云花将军佩之二面俱有篆文一曰守卫一曰随驾守卫官员悬带此牌直宿不许借挂首为圆窍贯以青丝縧掌於尚宝司凡随驾应直宿卫者许关给佩带下直则纳之

九年正月以勲臣子弟有才者置勲卫散骑舍人诏都督府择公侯伯都□及各卫所指挥嫡长子才可试用者为之佩弓刀充宿卫

十月金吾右卫指挥同知袁义等进大驾出入侍卫布列图

凡随驾之兵各依队伍布列骑兵百户则领执盾之卒侍卫指挥列於执盾者之前应有祭祀及临幸之处虽大臣不许往来其侍卫官员无兵仗者亦不得辄至侍从大臣皆列兵士之後若有宣召许由道左右以进其扈从盖扇两旁或值衢巷恐有冲突各设八尺短兵五枝以卫至如内官离驾後一十五丈随行诏令内官有职事者稍近後行无职事者旁行勿居兵卫之中

十二年四月遣使於浙江诸府募民为校尉

先是校尉力士之设佥民间丁壮无疾病过犯者为之力士隶旗手千户所专领金鼓旗帜随驾出入及守卫四门校尉隶拱卫司专职擎执卤簿仪仗及驾前宣召官员差遣干办三日一更直至是以隶仪銮司特诏募民为之後罢司置锦衣卫亦罢旗手千户所置旗手卫

十三年三月以京卫军士充公侯仪仗户

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逹二十户曹国公李文忠等十九户侯十五户先是以京民充之至是命易以军士後至二十三年六月置公侯伯屯戍百户给以銕册初帝以公侯伯有大勲劳人赐卒百二十人为从者曰奴军及其年老还乡命设百户一人统衆卫之俾屯戍以食赐以銕册给以印俟其子孙承袭则罢之时谓銕册军

【臣】等谨按帝作铁榜申戒公侯其一凡指挥以下不得私受公侯金帛衣服钱物其二凡公侯等官非奉特旨不得私役官军其四凡内外各卫官军非当出征之时不得辄於公侯门首侍立听候违者至死或戍烟瘴其防闲之意至矣此则奉特赐者欤

十五年四月改置锦衣卫

初设拱卫司後改亲军都尉府隶以仪銮司至是罢府及司置锦衣亲军指挥使司所属有南北镇抚司十四所南司理卫中刑名如列卫而兼简军匠北司专理诏狱所隶有将军力士校尉其掌职直驾侍卫廵察捕缉等事锦衣所隶将军选丰伟有勇者为之号曰天武将军凡朝及宿卫扈驾俱执金瓜披铁甲佩弓矢冠红缨铁盔列侍左右如大朝会则金甲金盔侍殿庭初隶拱卫司至是隶锦衣卫改称大汉将军凡千五百人设千百户搃旗七员以积劳逓升许以子弟袭无则选民户充之其衆自为一军下直操练如制【按王圻本此亦自称为将军营】永乐中置五军三千营增红盔明甲二将军及义刀围子手之属备宿卫校尉力士俱以民间丁壮充力士先隶旗手卫至是改隶锦衣卫及後宣德时亦属腾骧等四卫专领随驾金鼓旗帜及守卫四门校尉先隶仪銮司司改锦衣卫仍隶焉掌擎执卤簿仪仗曰銮舆曰擎盖曰扇手曰旌节曰旙幢曰班剑曰斧钺曰戈戟曰弓矢曰驯马凡十司及驾前宣召差遣三日一更直设搃旗小旗而领以勋戚官官凡六管大汉将军及散骑舍人府军前卫带刀官者一管五军营义刀围子手者一管神枢营【即三千营也世宗时改】红盔将军者四凡大节大典用全直直三千人余则更番居常当直将军朝夕分候午门外夜则司更共百人而五军义刀官军悉於皇城直宿掌侍卫官轮直日一员惟掌锦衣卫将军及义刀手者每日侍尤严收捕之令及诸脱更离直者共计锦衣卫大汉将军一千五百七人府军前卫带刀官四十神枢营红盔将军二千五百把搃指挥十六明甲将军五百二把搃指挥二大汉将军八五军营义刀围子手三千把搃指挥八勲卫散骑舍人无定员旗手等卫带刀官一百八十此侍卫将军大较也兵志曰太祖之设锦衣也专司卤簿是时方用重刑有罪者往往下锦衣卫鞠实本卫参刑狱自此始文皇立倚锦衣为心腹所属两镇抚司凡问刑奏请皆自达不关白卫帅用法深刻为祸甚烈又锦衣缉民间情伪以印官奉勅领官校东厰太监缉事别领官校亦从本卫拨给因是恒与中官相表里皇城守卫用二十二卫卒不独锦衣军而门禁亦上直中事京城廵捕有专官然每令锦衣官恊同地亲权要遂终明之世云

春明梦余録曰锦衣卫堂上官每驾出则戎装带绣春刀扈从绣春刀极小然非上赐则不敢佩【臣】等谨按以上所采皆搃明全代言之不专在洪武时也

二十八年九月命卫所镇抚发夜廵铜牌

初置兵马司夜发廵牌旗士领之核城门扃钥及夜行者至是改命卫所镇抚官每夜镇抚一员发牌分锁二员领军旗廵警而掌於中军都督府

成祖永乐元年二月设北京兵马指挥司

至七年八月增五城兵马司

【臣】等谨按兵马司洪武时南京已设王圻续通考曰建文元年二月改为五城兵马司永乐元年定为中东西南北城兵马司殆不足据

七年铸北京皇城四门铜符及夜廵铜牌

八年摘诸卫军为营选其魁大者同将军侍卫

时帝北征调诸卫官军俱集命每卫摘三五人或六七人计一千二百人为一营属神机营兼统之复选其魁大者令同将军捧刀侍卫遂谓之千二营至宣德中大臣言此在外官军常於内府出入不便乃罢遣还卫

十三年四月立府军前卫亲军指挥使司

先是帝以皇太孙年长有智略欲令习武事命选民间子弟年十七至二十勇健有才艺者送京师俾充随从谓之幼军至是立卫所置官属至宣德八年二月选京卫武职舍人及见操幼官舍人余丁以备东宫随侍寻命选幼军万人随侍皇太子

定诸卫军守卫分地颁铜符

皇城四门各卫官军分守有分定地方自午门达承天门左右逮长安左右门至皇城东西属旗手济阳济川府军及虎贲右金吾前燕山前羽林前八卫东华门左右至东安门左右属金吾羽林府军燕山四左卫西华门左右至西安门左右属四右卫元武门左右至北安门左右属金吾府军後及通州大兴四卫凡各门守卫官照依地方各领铜符收掌守卫其符颁自太祖曰承曰东曰西曰北各以其门名廵者左半守者右半守官遇廵官至合契而从事又各门守卫官遇夜各领铜令申字牌齎执廵警自一至十六日直都督及带刀千百户一员领十七号令牌於内直宿仍点各门军士後更定都督府改命佥书侯伯轮直内皇城四围卫舍四十设铜铃四十一外皇城卫舍七十二设铜铃七十八次第循环内皇城左右坐更将军百人每更二十人四门设走更官八员交互往来钤印於籍以为验

【臣】等谨按兵志云永乐中定制无年月故附於末铜符之制既颁自太祖大抵迁都之後因旧制而申定之者也

仁宗洪熙初更造卫士悬牌

【臣】等谨按造悬牌之制史志云洪熙初事考实録则系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仁宗初即位而未改元时事也先是守卫军但悬木牌至是更以铜一面文曰凡守卫官军悬带此牌无牌者依律论罪借者及与者罪同一面守卫二字其守卫官并悬本职牙牌

元年四月以京卫军助亲军守卫

先是南京留守五卫官军皆先调其半於北京分守城门至是始以其军改设卫所时亲军缺伍卫士不获代帝命选散卫军之精壮者助亲军守卫亲军专守皇城四门京卫军助守端门之外及东直等门尚书李庆谓非旧制且散卫军不可尽信帝曰人主在布德以属人心苟心相属虽非亲信何患焉

宣宗宣德三年十一月命御史点閲卫卒

时四门官军玩法作弊帝命都御史顾佐严禁之常以御史一员往来四门廵察着为令至五年十二月又命科道官点守卫军士先是取外卫带操军士万人分隶亲军专令守卫上直往往有逃者违例别差及私役者故命科道及守门内臣点之後至英宗正统四年十月以门禁不严命御史每日点视守卫官军天顺中复增给事中一人

四年二月选幼官指挥千户分番佩刀入直

是年七月金吾卫指挥擅收将军带刀上直帝以将军侍左右最系切要之人非经兵部奏请而擅收严治其罪

八年七月设武骧左右腾骧左右四卫实以御马监养马勇士

初永乐时以迤北逃囬军士供养马役给粮授室号曰勇士後多以进马者充而听御马监官提调名隶羽林身不隶也名姓多同量支粮赏莫可稽考宣德六年十二月乃专设羽林三千户所统之凡三千一百余人至是改武骧腾骧左右卫称四卫军选本卫官四员为坐营指挥督以太监别营开操称禁兵器械衣甲异他军横於辇下

【臣】等谨按逃囬军士明史言永乐时明史稿则云宣宗初有马贵等三十余人自迤北逃囬用以养马与明史不符

英宗正统元年三月改守卫内外诸卫官军为京卫五军都督府言守卫诸军系内外四十卫官军卫所繁多无衙门印信公文难以稽考请并入上二十卫收伍仍令直守从之

【臣】等谨按洪熙初以亲军不足选散卫军助之守卫兹之并入者是已

宪宗成化四年四月命锦衣卫官同御史督京城廵捕军

时城内外多盗给事中陈鹤请勅锦衣卫多发旗校分管各城每城设千百户二员搃以指挥轮替分守定为赏罚命所司参酌行之六月锦衣卫官及廵城御史胡靖等言京城之外四路截路强盗多系骑马官军步行不能追捕宜於四路各差千百户一员率领马军三四十名分为二班轮流廵视从之至末年拨团营军二百增给之

【臣】等谨按此为御史分地廵城之初制以前则命点閲卫卒而已

孝宗弘治元年令三千营选指挥以下四员领精骑廵京城外又令锦衣官五旗手等卫官各一分地廵警廵军给牌

五年设把搃都指挥专职廵捕

後至正德中添设把搃分画京城外地南抵海子北抵居庸关西抵卢沟桥东抵通州复增城内二员而益以团营军定官卒赏罚例末年逻卒增至四千人

六年十二月令兵部主事每月点视门卒

京城九门守卫军卒籍禁甚严成化中门卒往往纳赂门官因纵免名曰办纳月钱乃令科道及兵部官各一员廵视至是止留兵部主事一员每月二次点视而不遣科道官盖从内官陈良等奏也

【臣】等谨按是时承平日久法禁日弛守门内官数多军士占役殆尽九年九月兵部言每门守视军士原二百余人近以私役者多止有老弱五六十人顷岁盗自正阳门越城而出近日黑熊上西直门门禁废弛一至於此乞严点閲仍减内臣孝宗悉允行之

武宗正德元年八月兵部请严进充勇士之禁

先是孝宗命汰勇士後兵部言诡冒食粮者一万三千九百有奇宜除其名籍武宗即位中官?瑾乞留所汰人数言官及尚书刘大夏持不可不听至是尚书许进言勇士名为养马实为禁兵近进充者五百五十人其中尚多年五六岁者每岁月粮为六千六百石而冬衣不与焉即今灾异频仍仓储告乏可复启滥收之门而增坐耗之蠧乎望俱裁革或勅御马监内官会同本部从公閲其年貌膂力堪养马操练者量留之

【臣】等谨按陈奏虽如此而帝终不听也後两官厅立遂选四卫勇士隶西官厅掌以边将内官

二年十月收锦衣卫余丁五千人充军役

指挥同知高得林奏本卫五所旗校及七所镇抚司军士数少乞以户内余丁收充军役五千人帝从之盖自有收充之请而坐食之蠧日滋矣

兵志曰自正统後妃主公侯中贵子弟授官者多寄禄锦衣中正德时奏带传升冒衔者又不下数百人武宗好养勇士尝以千把搃四十七人注锦衣卫带俸舍余丁一千人充御马监家将勇士食粮骑操又令大汉将军试百户五年实授着为令幸窦开而恩泽滥宿卫稍轻矣

四年二月增夜廵查点守铺官军指挥二员为五员【臣】等谨按兵志言正德初严皇城红舖廵徼日令留守卫指挥五员督内外夜廵军而兵部郎中主事各一人同御史锦衣卫稽閲母摄他务当即实録所书此年增二员为五员时事也

十六年五月【时世宋已即位】增京城内外廵捕马军设参将领之

旧制设官军三千六百余员名廵逻京城内外地界广远乏官专领又汰革海户及诡冒军匠人等相聚为盗於是兵部请添设官军凡增官军四千员名又於内拣选精鋭五百员名立为尖哨加给行粮以署右都督桂勇充参将督领之由是盗贼屛戢至二年九月掣新添兵囬营以其壮勇补原额官军四年四月桂勇言西山一带依山险阻奸民相率为盗宜编立乡兵略如保甲之法令相守望度地之中设廵捕分署委官驻劄从之

【臣】等谨按兵志於正德末言增逻卒至四千人特置参将即所谓旧制三千六百余员名也今?世宗实録则置参将乃世宗初政非武宗末年事又兵志言嘉靖元年复增城外把搃一员并旧为五分辖城内东西二路城外西南东南东北三路增营兵为五千又选十之一立尖哨五百骑厚其月糈命参将督操而监以兵部郎与此所采实録会典诸书大同而小异

世宗初即位诏四卫营勇士自弘治十八年存额外悉裁之

时帝入立有此诏凡勇士替补必兵部查驳而御马监之马令科道廵核既而中旨免核马多虚增【按史言马增者盖马增则养马之士亦必增也】後数年御马太监闵洪矫旨选四卫官为言官所劾不报久之兵部尚书李承勋请以选核仍隶本部中官谓非便帝从承勋言至嘉靖十六年又命收复登极诏书所裁者凡四千人後五年内臣言勇士仅存五千余请令子侄充选以备边警部臣言故额定五千三百三十人八年清稽已浮其数且此营本非为备边设者帝从其议然隐射占役冒粮诸弊率如故

嘉靖三十三年六月诏籍京师召募民兵充廵捕军初庚戍变後诏募民兵四千为一营设参将领之於西教塲操练防御京师至是逃者千余人兵部议老弱裁汰所余精壮不敷一营以充京营廵捕从之【臣】等谨按庚戍之变谓二十九年谙达入寇之事也

神宗万历二年减四卫营坐营官二员

已复定营官缺由兵部择用其後复为中官所挠仍属御马监廷臣多以为言不能从後至四十二年给事中姚宗文点閲本营言官勇三千六百四十七仅及其半马一千四十三则无至者官旗七千二百四十止四千六百余马亦如之乞下法司?治帝不能问

十一年於皇城内外设把搃二员分东西管理

【臣】等谨按此乃皇城守卫官军之制也史言时门禁益弛诸卫军役於中官每至空伍赁市儿行丐应点閲义刀红盔日出始一入直直庐虚无人坐更将军皆纳月镪於所辖凡提号廵城印簿走更诸事悉废盖明自神宗而後其丛脞不可言矣中外多故迨至啓祯两朝虽屡申饬?莫能挽侵寻以至於亡

十二年定京城内外捕盗责成

凡有盗发自卯至申责成兵马司自酉至寅责成廵捕营贼衆则恊力捕剿至崇祯时以兵部左侍郎专督捕之务岁举劾捕营将领以下汰选捕军而以盗之有无赏罚焉然玩法卒如故

四十六年六月核定内外守门军士

尚书薛三才言十六门原额军六千八百余名自添内监提督逐门占役至四千三百余名乞委官清理掣囬诏允之已而兵部言守门军士实在五千八百七名宜委主事一员管理并拣选指挥千百户以严统率再於京营调取把搃八员分委查点从之

愍帝时改四卫营为勇卫营

先是天啓时廵视御史高弘图请视三大营例分弓弩短兵火器加以训练至是允提督内臣曹化淳奏改为勇卫营以周遇吉黄得功为帅遂成劲旅出击流贼辄有功得功军士画虎头於皂布以衣甲贼望见黑虎头军多走避其得力出京营上云

【臣】等谨按黄得功传崇祯九年迁副縂兵分管京卫营则改营名当亦在是年也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六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二十·刘昫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四·汪楫
  卷十二 怀帝·王夫之
  第六十八回 权门势倒祸及儿曹 王府银归途逢暴客·蔡东藩
  从征实录·杨英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二·徐乾学
  卷之四百六十一·佚名
  ◎日本投降了·恽逸群
  三五七 江西巡抚海成奏进续获应毁书籍并请宽限查缴折·佚名
  二六○ 谕内阁散馆之庶吉士黄寿龄等着分别授为编修检讨·佚名
  卷四十二之三·佚名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司马迁
  卷一百二十二·赵汝愚
  王端毅奏议巻十二·王恕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零二·彭定求

        卷502_1 【和李补阙曲江看莲花】姚合   露荷迎曙发,灼灼复田田。乍见神应骇,频来眼尚颠。   光凝珠有蒂,焰起火无烟。粉腻黄丝蕊,心重碧玉钱。   日浮秋转丽,雨洒晚弥鲜。醉艳酣千朵,愁红思一川。   绿茎

  • 三集卷五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五十九古今体一百三十三首【丙戌七】七月朔日作孟朔宜晴朗披襟爽气浮明朝候应入今日信先投竹叶响轻递荷花香欲流西风卷云浄庆慰兆佳秋立秋【七月初二日】嬗代无停

  • 众香国(清)众香主人 撰·张次溪

    ●目录 《众香国》叙 众香国题词 《众香国》凡例 众香国  艶香  艶香 鲁寿林字意兰,现在春台部。 吴寿林字松□,现在双和部。 孙三喜字影怜,现在庆宁部。 章喜林字杏仙,现在四喜部。 陆三林字茗香,现在三庆部。 谢天庆字

  • 卷五 景帝纪第五·班固

    孝景皇帝,文帝太子也。母曰窦皇后。后七年六月,文帝崩。丁未,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薄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九月,有星孛于西方。 元年冬十月,诏曰:“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

  • 卷之三百三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三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三十九 晋世系表畧 司马氏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其後程伯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卭为赵将与诸侯伐秦

  • 七二 学日本语·周作人

    我们在伏见馆住了下来之后,要做的事情第一件是学习日本话,其次是预备办文艺杂志的事情,不过那是一件长期的工作,不是在短时间所能完成的。我第一年学日本话,乃是在一个讲习班里,这是中华留学生会馆所组织的,彼此也不曾会面,愿

  • 耶律和尚传·脱脱

    耶律和尚,字特末,世系出于季父房。生性滑稽。重熙初,补为祗候郎君。当时兴宗皇上正沉迷于笃爱亲属之中,凡是三父房之后,都列于父兄之列,对耶律和尚尤其宠爱。然而每次侍奉皇上宴饮,尽管诙谐之语不断,不曾有一句话的过失,因此皇

  • 卷二百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十八人物志九十八忠义传十【满洲八旗十雍正六年至九年共一百六十五人】宗室五海宗室五海任护军校署副护军参领雍正七年选充车骑营随靖边大将军公

  • 第六节 僖宗再播迁·吕思勉

    僖宗入蜀,既由田令孜扈从,是时为西川者又系陈敬瑄,政权自仍在令孜之手。史言令孜,容有溢恶,其人亦匪无才,然局量太狭,与南北司皆如水火。宦官秉政,本为人情所不与,尽力协和,犹惧不济,而更专以钩心斗角为务。一人之智,安能胜天下之

  • 卷32·陈邦瞻

    仁宗庆历七年十一月,贝州贼王则据城反。以明镐为河北安抚使。则,涿州人,初以岁饥,流至贝州,自卖为人牧羊,后隶宣毅军为小校。贝、冀俗尚妖幻,相与习为《五龙》、《滴泪》等经及诸图谶书,言:“释迦佛衰谢,弥勒佛当持世。”则之与

  • 尚书疏衍卷四·陈第

    明 陈第 撰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十有三年武王即位之十三年也此明明经文本无可疑者孔安国泥于大统未集之语遂以虞芮质成之日为文王受命之年九年文王崩武王立二年观兵又二年伐纣总之为十三年是以武王上冐文王之年合

  • 卷二十五·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二十五天子之孝亲九族【臣】按人之一身上有父下有子三而一者也亲之至也因而由父以亲祖由子以亲孙又因之由祖以亲高曾二祖由孙以亲曾二孙此防服小记所谓亲亲者

  • 语言品第八·佚名

    妄语入地狱,作之言不作。二罪後俱受,是行自牵去。恒怀暴恶人,斧在口中出。所以自伤身,由其出恶言:说法自悦人,口出无量义。使我怀妊身,不惭此仪式。誉恶恶还誉,是二俱为恶。好以口快斗,彼後皆无安。争为微少利,如掩失财宝。从彼

  • 卷第二·佚名

    嘉兴大藏经 季总彻禅师语录季总彻禅师语录卷第二侍者超祥记录示众立秋日示众梧桐一叶下雕阑剔起眉毛仔细看赤手承当无欠剩头头显露祖师关且如何是祖师关击拂子云一击当阳成粉碎越水吴山一色寒。示众山僧许久屏却咽

  • 广清凉传·延一

    寺观志。宋释延一撰。三卷。系《古清凉传》的增补本。延一,为清凉山(今山西五台山)大华严寺坛长妙济大师法号,博通佛教。因惜唐《古清凉传》文字舛错,辞意乖谬,遂采摭经传,收讨故实,推而广之,于嘉祐五年(1060)撰成是

  • 云林县采访册·倪赞元

    地理杂志。清仉赞元纂辑。不分卷。赞元曾任该县训导。云林于光绪十三年(1887)自嘉义县析出。光绪二十年(1894)纂成此册,约六万字。全县分十五堡,一堡一门,每门都按积方、沿革、山川、廨署、仓廒、街市、营汛、水利、祠庙

  • 禅宗正脉·如卺

    凡十卷。明代如卺集。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六册。本书系节略宋代普济所编之五灯会元而成。因五灯会元卷册浩繁难读,机缘峻险,如壁立万仞,致上根之人咋舌,下根之人无所措,故唯取其显明简直,编成此书,俾使人人皆得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