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官五二
奉
【宋会要】
淳熙元年正月七日,诏:「自今大金使人如欲蹉程到赐御筵州府,值国忌日分,与依奉使入国体例受赐讫,免赴坐。」
四月十九日,诏:「自今奉使所差三节人内,下节四十人,令枢密院于三衙并皇城司等处选差。」
五月十八日,国信所言:「今来报聘礼物、私觌比之生辰增倍,道由楚州至盱眙军,沿淮一带合差防护官兵,欲下武锋军增一百人。」从之。
九月十日,合门言:「金人贺会庆圣节使姓名并犯庙讳,所有姓依例改『元』字,名欲改『尚』字,乞作元颜尚宣班。」从之。
二年正月一日,端明殿学士、朝请郎、签书枢密院事李彦颖言:「昨充接送馆伴,借朝请大夫,今来入驿押伴御筵,乞权以元借官系衔。」从之。
四年八月十八日,诏:「应接送、馆伴、奉使所(以)移文字,并依旧以大金称呼。」先是,臣僚言:「《春秋》写褒贬于一字,于夷夏之际,尤致其严。夷狄虽强,不可有加于中国。今使介之往,姑以大金名之;若有司行移,止当称金国。」已而复有是诏。
五年三月十三日,枢密院言:「吏部乞自今差奉使金国正旦、生辰使副并三节人从,合得酬赏并与减三年磨勘。内下节军兵依(析)[折]资法,比类支钱。其使、副下合差引接仪范二人,令六曹于书令吏已上选差谨行止、有心力人籍定姓名,每次(输)[轮]差二人,发赴奉使所祗应。仍前两月牒送国信所阅习仪范。馆伴、接
送伴下引接依此差拨。」从之。
四月十一日,诏起居舍人赵思奉使应答依违,降两官放罢。
十二月二(日)[十]二日,诏自今伴射官伴射日,依后殿环卫服色。
六年十月三日,诏:「使人到阙,伴射官自今可于殿前司、马军司通轮,保明选差。」
二十四日,诏自今贺大金正旦使、副,起发日分用十一月九日。
七年八月十一日,诏自今接送伴金国使人回,添差都辖一员、八厢二人更不差拨。先是,四年差置,往回(机)[讥]察使人舟船,至是罢之。
十二月二日,殿前司奏:「具到三司轮差上、中、下节人年分,及本司诸军差拨资次,以后周而复始。」诏三衙依此。先是,诏每岁奉使选差上、中节人不足,具数申达,下三司揍数差拨故也。
九日,诏:「已降指挥,奉使下医官一员更不差拨,令六曹、寺监通轮选拣能写字人吏一员充中节,随逐使、副专一书写表章等祗应。」
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诏:「自今奉使金国上节内医官一员,令翰林医官局将在局大方脉医官依资次籍定姓名,申枢密院轮差。」先是,令吏部于大小使臣内差拨承代名色,故有是诏。
十月七日,诏:「自今人使到阙,伴射官自人使朝见前十日,令权缀马步军班起居侍立。」
十年八月二十七日,诏:「自今奉使礼物官,令吏部差有出身选人一名,其亲从二名许使、副自差。」
十一月二日,诏:「自今奉使亲随二员,愿差无官人者听。」
十二月十六日,诏
殿前司前军步军第一正将杜赟行门换授,从军日久,令部辖奉使下节军兵。先是,吏部申奉使金国合差上、中节,于吏部籍定名次大小使臣内差,数内却有系军班出身,面刺军号。有旨,诸军班换授人免差。已而杜赟自言虽系行门换授,从军一十二年,与到部军班事体不同,故有是命。
十二年十二月八日,大理少卿、充贺金国生辰国信使章森言:「去岁被命出(强)[疆],蒙宣赐笏、带、鞍马及支赐银绢,缘不曾过界,乞赐缴纳。奉旨特免回纳。今者复令将命,所有旧例给赐等物,乞行寝免。」诏除笏、带、鞍马已经赐外,银绢特减半支给,不许辞免。
十四年二月十三日,诏:「访闻今次贺金国正旦使、副下三节官属内,刘孝荣、李九龄、李巽、马守中、刘宗彦,下节军兵刘兴、张胜,在北界争夺车仗及使酒喧闹,违犯约束,特将逐人回程所得成半恩赏折资钱更不施行。」
三月十七日,中书舍人李巘言:「每岁奉使出(强)[疆],回至瓜州,别无礼物及公家利害物件,乃用夫脚一千八百人,关闭累日,于民深害。乞下淮南所属,特减一半。」诏令扬州斟量合用脚夫差拨,不得过数科扰。
十月九日,礼部、太常寺、国信所言:「大行太上皇帝升遐,其金国贺会庆圣节使人沿路至赤岸御筵会食,并免坐折赐,供张并用素。使人受赐并谢恩,止合拜,免舞蹈。接伴使、副遇遗诏到日举哀,仍谕使人以遭变之意。成服三日内,并免
相见,以后止服黑带,去金鱼,用皂鞍鞯,去狨座。」从之。又言:「馆伴相见并朝见、朝辞服色,虽系在服制之内,缘系馆伴,乞权服常服、黑带,去金鱼,并用皂鞍鞯,去狨座。」从之。
、腰绖、布凉伞、〔皂〕鞍鞯。若在禫祭內,服素紗軟腳襆頭、黲色公服、黑 、犀帶、青繖、皂鞍韉。俟禫除,即从吉服,仍只系黑带,去鱼,凉伞、鞍鞯并从制,仍去座。三节人衣紫衫、黑带。并不听乐,不射弓弩。候过界,听使、副审度,随宜改易服用。」诏使副并三节人从过界合服衣带、鞍鞯等,并制造两副,审度服用。遗留使、副合服衣带、鞍鞯等同此。 同日,诏将作监韦璞假敷文阁学士、提举醴泉观、兼侍读,充奉使金国告哀使;高州刺史、合门舍人、皇太子宫同主管左右春坊事姜特立假鄂州观察使、左卫上将军副之。应干合行事件,依正旦使、副体例施行。礼部、太常寺、国信所言:「告哀使、副并三节人从合服衣带、鞍鞯等,照应绍兴二十九年十月一日所降指挥,大祥内服布幞头、襕衫、布
十月十三日,吏部尚书萧燧等言:「今来金国贺会庆节人使到阙,虽与明道二年故事相类,缘目今车驾见留德寿宫丧次,兼已降指挥百官免上寿,恐难以引见人使。如人使必欲朝见,却乞用明道故事,小祥二日后,于二十三日只就德寿宫素幄引见,庶合上项典故。」从之。于是卒不引见。先是,三省、枢密院言:「累日熟议人使入见事,盖以适逢变礼,颇难区处。
谨按国朝故事,惟明道二年三月甲午章献明肃皇后上僊,四月丙午小祥,后二日戊申,仁宗衰服,始听政于崇政西庙。是日对契丹贺干元使、副,又明日圣节,罢上寿。今来月日偶亦相类,但缘当系在禁庭,乃为常礼。今陛下见留德寿宫丧次,若归而引见人使,或虑彼以为疑。乞令侍从、台谏、礼官同议,贵得其当。」已而燧等议上,乃从其请。
二十一日,诏权礼部侍郎颜师鲁假户部尚书,充太上皇帝遗留金国信使;武翼郎、前权发遣盱眙军高震假福州观察使、知合门事、兼客省四方馆事副之。应干合行事件,依正旦使、副体例施行。
十一月六日,师鲁等言:「遗留礼信宝物并增添礼物浩瀚,参照得绍兴二十九年遗留例,系差礼物官五员,今来止有礼物官文臣一员,及步军司差到部辖下节军兵正将一员,充上节礼物官,委是阙少官属。欲乞吏部更差有出身官一员,充上节礼物官,同共相兼掌管。其逐官支赐、请给等,依见行格例支破。兼照对每岁奉使金国正旦、生辰使副,例于两浙、淮南转运司各差破座船一十五只。今来遗留宝物等,除已降指挥增添二只外,续承十月二十五日省札,降金器二千两、银器二万两、匹物二千匹,比之常年例系增一倍。今参照绍兴二十九年遗留差破座船二十二只,乞札下两浙、淮南转运司差拨。」从之。又言:「合用私觌,照得正旦与绍兴二十九年遗
留不同,未审合与不合依先来遗留体例。」诏令户部同所属,依绍兴二十九年例数目支降。
二十五日,奉使金国告哀使韦璞等言:「检准淳熙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指挥,每岁奉使金国,合差上、中、下节,内除部辖、引接并国信所已有定例外,更留二员听候御前降下。今承降下刘咨一员,比之常年系少降下一员。照得起发日逼,所有(件上)[上件]员阙,乞令璞等辟差。」诏特许辟差一次。
十一月二日,礼部、太常寺、国信所言:「检照绍兴二十九年十月三十日礼官讨论,哀谢使、副并三节人若于禫除日分后过界,即合从吉服。今欲令贺正旦使、副照应上件已降指挥施行。」从之。贺金国正旦国信使万锺等状:「照对使、副年例于十一月九日出门,系在释服之外,所有服系礼仪并三节人从服饰,乞行下遵守。又检准国朝遣遗留使、副之类,并不听乐,不射弓弩,至绍兴三十年,始听乐、射弓。今来虽系持贺礼,其赐宴、射弓一节,比绍兴三十年事体不同。却缘自再讲好以来,逐年正月三日系本朝国忌,本朝贺正旦使、副亦已赴花宴听乐,窃虑彼界援此相强,乞明降指挥,下礼部、太常寺、国信所讨论。」而有是命。
十八日,接伴贺正旦使冯震武等言:「大行太上皇帝升遐,未有发引日分,将来接见使人礼仪,御筵、会食、游看、服着、鞍鞯、陈设等,乞明赐指(指)[挥]。」礼部、太常寺、国信所检照绍兴二十九年十月二十
一日礼官讨论,接伴使、副与金国贺正旦人使相见,系在显仁皇太后未祔庙之前,依典故合服常服、黑犀带,不佩鱼,皂鞍鞯,去狨座。其贺正旦使入界,依典故逐处合依旧赐宴,唯不举乐。十二月五日,礼官讨论,贺正旦使经过州府供张,除人使宿位依故事并依旧外,所有赐宴、聚食公听并接伴位,并用青紫。趁办不及去处,更许随宜审度。赤岸、班荆馆、都亭驿等处依此。今来令接伴使、副参照逐项已降指挥施行。从之。
十二月十五日,吏部言:「昨奉旨,今后奉使礼物官令吏部差有出身选人一名,今来贺生辰使赴起发日近,即无有出身选人愿就之人。乞特降指挥,不拘有无出身,许令通行选差一次,日后更不为例。」从之。十五年三月,诏报谢使礼物官再许通差无出身人一次。
十五年二月十三日,诏:「绍兴三十年吊祭使人回程,曾于沿路折赐见辞等金银,今来可改作为使人赴德寿宫行礼毕,于至日差承受就驿特赐。」九月十四日,礼部、国信所言:「十月二十二日会庆节,虽在高宗皇帝祔庙之后,缘皇帝见服布素、 臣未纯吉服,所有接伴使副接见金国贺圣节使人礼仪、服着、鞍鞯等,欲照应淳熙十五年贺正旦接伴使副体例施行。其供张并青紫。」从之。
十二月九日,诏馆伴副使郑嗣宗内「宗」字犯金国庙讳「宗尧」上一字,权改嗣昌,候回程日依旧。
十六年十二月七日,盱眙军
言,泗州牒报,来岁正旦、生辰人使,彼此权罢。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五二 遣使
遣使
【宋会要】
建隆二年三月,太祖谓辅臣曰:「每遣使四方,多或踰越,无王人之体,何以禁止 」对曰:「宜齐之以刑。」帝曰:「但得其人则自然合礼,何须绳之以法邪 」
三年正月,诏教谕使臣将命出入,自今于所经州郡无故不得驻留。
开宝五年四月,遣常参官四人分往逐处相度田土苗稼,点检采察公事:左司员外郎侯陟京东路,右赞善大夫周谓京南路,太常博士董淳京西路,太子中允刘甫英京北路。
九月五日,遣司勋员外郎和岘江南道采访。
真宗咸平二年八月二十八日,命度支判官、兵部员外郎、直史馆陈尧叟,供奉官、合门祗候陈采,西川体量公事;户部判官、太常博士、直史馆丁谓,右侍禁、合门祗候焦守节,峡路体量公事。
九月七日,命枢密都承旨王继英前诣镇、定、高阳关路阅视行宫顿递,宣慰将士。
八日,命比部员外郎、直史馆洪湛,供奉官、合门祗候韩绍辉,荆湖路体量公事。
十二月,真宗行在遣屯田郎中李蟠、比部员外郎孟元振、虞部员外郎史馆检讨董元亨、秘书丞李易直、许洞、殿中丞宋革、太子中舍耿明、秘书郎董翱,赍诏驰往邢、洺、祁、赵、雄、霸、贝、冀诸州。帝谕之曰:「汝等此行可 诣闾里,谕以朕已至此,速令复业,无或流散。」
四年八月,命直史馆曾致尧、太常博士王琪、供备库副使潘惟吉、通事舍人焦守节分往陕路提
举军器。帝谕以「巴蜀遐远,时有寇盗,因遣使廉察风俗、官吏能否而安辑焉」。
闰十二月,帝谓宰臣曰:「河北诸州艰食之际,恐有寇攘暴起,仍发仓廪以赈贫民。若一一飞奏待报,必致稽缓,可选近臣乘传,酌便宜从事讫以闻。」乃命知制诰梁颢、供备库副使潘惟吉往东路,知制诰薛映、西京左藏库使李汉赟往西路。
景德元年十二月,遣内殿崇班杨保用、供备库副使安守忠、通事舍人焦守节、合门祗候胡守节分诣河北东西路抚问,仍询察官吏、将卒御戎勋绩以闻。
二年五月,遣使抚劳河北、山西采木军士,仍优赐之。
康定二年四月五日,遣屯田员外郎刘涣直昭文馆,充秦陇路招抚蕃落使。
二年九月十一日,命侍御史萧定基、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王琪分诣江南、荆湖,提举相度制置盐酒。
仁宗庆历二年六月十八日,枢密副使、右谏议大夫任中师充修建北京使,翰林学士苏绅充副使。
四年三月十一日四年:原作「三年」,据《长编》卷一四七改。,命三司盐铁副使鱼周询、宫苑使周惟德往陕西往:原无,据《长编》卷一四七补。,相度钱宝、解盐,定夺修水洛、结、公三城利害。
庆历四年四月,遣集贤校理张掞往江淮、两浙路转运司,体问民间利害事。
十二月十三日,遣内侍卢昭度等五人分往河北、河东、陕西,抚问官吏将校。
嘉佑二年九月,命权发遣三司盐铁判官事雷简夫体量辰、澧州盗贼公事。
五年六月,诏选差朝臣往诸路宽恤民力。
治平四年四月十九日,神宗已即位未改元。命诸路体量安抚使:龙图阁直学士韩维陕西路,天章阁待制陈荐河北路,天章阁待制孙永京东路,三司度支副使苏痴京西路。并只往灾伤州军。维免,以邵亢代之。上以亢未尝历陕西任,以孙永代之,而差李师中往京东。
神宗熙宁二年九月二日,诏遣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王子韶往明州,体量前知州苗振在任违越事状、前知睦州朱越治状,仍采访所过州军官吏善恶、民间弊病,回日以闻。
四年正月十七日,河东转运司言:宣抚司军兴之际,本路应副科率,极为劳困。诏遣监察御史里行范育乘驿体量,旋入急递以闻。
四月二十一日,诏遣太常博士陈充往宿、亳等州体量灾伤,仍令枢密院下本路修饬武备以闻。先是,手诏:「如闻宿州灾伤之民非常乏食,盗贼充斥,人不安处,见禁死罪仅五百人,未获军贼亦不少,及所至全无武备。若不速行赈济,必致聚为贼盗,卒难剪灭。并不见本路奏至,可速相度。」故遣充往。
九年四月二十四日,诏:「应朝省、寺监差官出外安抚、体量、察访及勾当公事,如有措置乖方并违法等事,监司及州郡长吏并密具事状以闻。如有隐庇,别到发露,量事轻重取旨。」
元丰元年正月十七日,诏遣西京左藏库副使元日宣两浙路,文思副使曹诏江南东路,点阅团结诸军。
二年四月二十二日,上批:「河北
东路提举官李纯乞勾收诸路官司先借兑出本司钱谷,可选差精敏有风力文臣一员,兼委以勾催都水监借京东等路提举司雇夫钱。」乃遣尚书都官员外郎潘良器催促拨还。
六月十一日,诏遣大理少卿蹇周辅往徐州鞫妖人郭进狱。
四年正月初九日,诏遣御史知杂事何正臣、干当御药院梁从政泸州体量劾韩存宝等。以韩存宝总领重兵往讨小蛮,不能擒戮首恶,不候朝旨,辄自退军,韩永式同商量,辄敢符同,故有是诏。
二月十一日,诏遣司农寺主簿李元辅往蜀中经制见在司农钱,有合行迁徙变转,即具措置事件及契勘耗折数目以闻。
十一月二十七日,诏:「闻自军兴以来军兴:原倒,据《长编》卷三二○乙。,关内人情震惮,多全室逃亡。今朝旨,其已经差夫之户更不差发,令李承之速往陕西诸路安抚告谕。民苦于调发而非军兴所急者,悉蠲之。」
六年九月二十八日,诏:「三路非泛使命除当支赐外,仍取旨别与支赐。其所至不得受馈,如违,送与受之者各徒三年。」
七年六月五日,诏:「已遣朝奉郎陈公裕往发运司刷磨见欠内藏库钱,虑本官顾避,根究灭裂,可续遣入内供奉官谢禋同根究。」
九月二十三日,命殿中侍御史蹇序辰、尚书右司员外郎路昌衡往熙州劾李宪,以宪于熙河贪功生事故也。
哲宗元佑二年二月十二日,监察御史上官均言:「请先诏谕诸路,俟役书行半年,遣使按省,庶几官
吏先事警饬。」从之。
绍圣元年九月六日,诏遣监察御史刘拯乘传按河北东、西路水灾州军,赈济缺食人户,应合行事令条具以闻。
三年二月二十五日,诏三岁一次取旨遣郎官或御史(台)按察监司职事。
元符三年十一月十七日,徽宗已即位未改元。以尚书户部员外郎许几、新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曾孝序分使陕西,会计措置财用。寻改命户部侍郎宇文昌龄。
十二月二十七日,臣寮言:「河北滨贴黄等数州昨经河决,连亘千里,人民孳畜没溺死者不可胜计,至今米不下三四百钱,饥冻而死者相枕藉,甚可哀也。乞选官乘传,同本路监(门)[司]、守令体量拯救。」从之。
崇宁元年七月二十五日,臣寮言:「去古既远,巡狩之礼不可复也;建官立法,犹足以稽古之遗意。故汉、唐以来,有巡行之博士,直指之绣衣,观风之八使,按察之六条,皆所以倡导德意,延问疾苦,究吏治之得失,视风俗之厚薄,其归一也。神考熙宁中,尝遣使察访;哲宗绍圣中,亦复临遣。陛下绍述先志,明目达聪,愿于郎官、御史中选亮直之人巡行诸道,以兴利除害,黜幽陟明。然委任之法尚轻,省察之目未备,督责之令未严,能否之课未立,临遣疏数之节,入奏久近之限,参酌条目,有待今日。愿明诏有司,上稽熙宁故事,下考绍圣格令,有因革于今者,缵成一代之典,昭神考稽古求治之功,广陛下遵制崇宁之志。」诏送三省。
二年八月三日,臣僚言:「绍圣诏令三岁一遣郎官、御史按察诸路监司职事。访闻诸路监司每闻朝廷遣使,则以出巡为名,日候于境上,盖自来未有约束禁止,监司亦不敢辄废。伏望特诏有司,每遣使诸路〔按〕察,本路监司不得以出巡为名,先至界首迎候。违者以违制论。」从之。
政和七年四月二十日,诏:「入内内侍两省使臣被遣将命,应合破人马所须,并依元丰旧法,其后来冲改增添事并罢。尚敢陈请,并以大不恭论。」
高宗建炎四年三月九日高宗建炎:原无。按前条为政和七年事,则本条四年前必缺年号。考《宋史》卷二六《高宗纪》三,冯康国出使乃建炎四年三月辛亥(九日),因补。,兵部员外郎冯康国等出使,陛辞,上临遣宣谕曰:「卿等到郡县,戒饬官吏,晓谕军民,国家多难,强敌侵陵,除已分遣兵将及会合诸处防遏攻讨外,全藉诸路帅臣、监司、郡守、县令敷宣诏条,奉行法令,抚恤人民,保守境土。其险隘关津防托去处,或差官军,或集乡社,并仰选差忠实能吏统率其众,务要严静辨认奸细,勿致透漏,仍不得乘此阻节过往,搔扰乡村。其官吏贪暴,百姓冤抑,并许密行体访,具诣实以闻。」
绍兴二年九月二十四日,诏差权户部侍郎姚舜明免朝辞,三日起发,前去衡、邵、辰、沅州,将董旼招谕到曹成、马友下将兵取见实管人数,应副沿路粮食,令建康府驻札。恐本府钱粮未备,兼于一行有功人补授官资,道路辽远,取索不便,如曹成等愿赴行在,仰舜明同董旼疾速将带前来。其经过去处,不得稍有搔扰。令枢密院出榜抚谕军众,候到驻
札毕日,取指挥推恩。先是,福建、江西、荆湖南北路安抚使司言:「使臣董旼准宣抚使司札子,被旨前来荆湖南北路衡、邵、辰、沅州措置收集到曹成、马友等军马近十万众,除拣放外,尚有八万余人,见自邵州按程进发,前去江东路宣抚使司公参使唤。所有沿路合应副事,已牒江东西转运司,请体访曹成等人马久在湖广,扰动州县,今来招收,各便听从改过自新,所至之处秋毫无犯。若州县官吏更能体国爱民,公共措置钱粮桥道津遣,不致阙乏生事,则数千里皆得安业,久远为利。乞严赐指挥州县应副。」故有是命。
【宋会要】
孝宗隆兴元年六月二十三日,诏遣武略大夫,兼合门宣赞舍人
郭升
往四川传宣抚问
吴璘
,计置买马。
十一月二十二日,诏遣右朝奉郎、大理寺丞刘敏求往潭州,同黄祖舜监纳李显忠金银等,仍依大理寺正俞长吉差出吉州结正公事体例施行。
二年十一月十九日,诏遣胡铨往平江府、江阴军、通、泰州,尹穑往绍兴府、明州,并措置控扼海道及点检人船。
二十二日,诏遣将作监丞韩彦古往镇江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司计议军事。
干道二年九月十一日,诏遣度支郎中唐琢、同提举浙东常平宋藻、守臣刘孝韪往温州诸县,遍诣被水去处按验覆实,具合赈恤事件闻奏。内刘孝韪将
州事权交割以次官。
五年八月二十七日,诏遣司农寺丞高绎往淮东西、湖广总领所,并池州给纳所及军前等处,点检应干桩管钱物粮米草料。
九月二十四日,诏遣右通直郎、淮西安抚司参议官许子中措置淮西山水寨民兵,并拨填忠义人耕作。
六年四月二十二日,宰执进呈皇子魏王赐夏药,梁克家奏曰:「旧宣赐二府夏腊药,率遣中使,后以起动州郡,止令进奏院递赐。」上曰:「闻中使所至,州郡不无烦费。」虞允文奏曰:「为害甚久,绍兴末,诸路安抚制置使及诸军主兵官赐皆从递。干道初,虽前二府亦已罢遣。今亲王领藩,恐须遣中使,以示陛下恩意。」上曰:「甚善。」
九月十三日,诏遣右承务郎、军器少监、兼权兵部郎官韩玉往建康点捡牧马,仍以奉使军器少监为名。
七年正月二十日,诏遣右通直郎、大理正、兼权度支郎官单夔往江州,点检措置拘收运司钱物。
十一月十三日,诏遣右宣义郎、大理寺主簿薛季宣往淮西,同赵善俊等措置赈赡安集。
淳熙元年正月五日,遣登闻鼓院耿延年往台州,同守臣措置赈济。
三年九月十日,分遣官往总领所点检财赋:户部员外郎马大同,鄂州;军器少监、兼权吏部郎官耿延年,建康府;秘书省著作佐郎、兼权考功郎官何万,镇江府。
四年三月二十五日,命度支员外郎周嗣武往四川总领所,点检驱磨五年内钱物收支见在数
目,出豁开具以闻。仍考究置所以来财赋源流,并关内、关外和籴利害,条具闻奏。以奉使四川点磨钱物所为名。先命右曹郎官谢廓然,已而改命嗣武代行,仍许辟属官二员。
九年三月二十五日,诏遣秘书省著作郎袁枢往真、扬、和、庐州、镇江府,将作监主簿王谦往严、常、徽、饶州、广德军,并点检措置赈济。
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诏遣监都进奏院王厚之措置诸路递角。枢密院言:「昨发文字至江陵副都统司,依条合破十日,而四十六日方到。其它往来文书,多盗拆违滞。兼访闻诸州军拖欠铺兵衣粮,弊端不一。」故遣厚之措置。十一月,厚之回程,诏特转一官。
十五年六月十九日,诏遣秘书郎、兼权仓部郎官王厚之往湖广总领所,点检措置钱物。八月,诏厚之同湖北诸司措置存恤诸州被水人户。
九月二十七日,诏遣干办行在诸司审计司黄遹往江阴军,相度开浚横河。
淳熙十六年五月一日,遣监登闻鼓院许介、监行在都进奏院王定往绍兴府,将五等下户和买二万五千余匹权住催一年,同监司、守令相度经久利便以闻。既而许介等言:「应行移、申奏朝廷等文字,乞作相度绍兴府和买利便所称呼,于礼部关借印一颗行使。合要前后臣僚及官司申请措置绍兴府和买案牍,令户部降下并转运司关借。其公吏等于内外诸处官司指名踏逐选差,并行重禄。」从之。
庆元四年十月三日,诏点检三总领所,淮东遣大理寺主簿谢严,淮西司农寺
主簿谢大过,湖广军器监主簿潘子韶。各盘量桩积米。
嘉定四年十二月八日,尚书省言:「已降指挥颁行新会,下诸路监司、州军收换第十一界、第十二界、第十三界旧会,〔所〕有新会并要作七百七十文足行使。节次指挥该载已是详尽,监司、州县皆当恪意奉行,尚虑循习旧来弛慢之弊,或有违戾,合议差官前往诸路州军体访催督。」诏差司农丞林行知前去嘉兴府、平江府、常州、江阴军、镇江、建康府、太平州,将作监主簿邱寿隽前去绍兴、庆元府、台、温、处州、建宁府,监登闻鼓院汪必进前去湖州、广德军、宁国府、池州、南康军、江州、兴国军,藉田令王棐前去严、徽、婺、衢、信、饶州、隆兴府、抚州、临江军、吉州,各限三日起发。监〔司〕、州县尚有违戾去处,仰所差官开具当职官吏职位、姓名,申取朝廷指挥。所差官吏止许带人吏二名、听从四名,令尚书省斟量日支食钱,仍于封桩下库以新会支给。经由州县,并不得辄受宴会、馈送,亦不许更行批支口券。其合用兵级,于经过州县差拨二十人使唤,逐州交替。
梁迥以合门使使江南,冒干货贿,诛求无度。凡所贡时果食物,贮以金银杂宝器者悉留,陶漆者还之。初甚毅然,不御酒食,鲜语忮强,虽承迎曲至,无以得其欢心,后主与群臣甚忧。既而厚赆赀直数十万缗,迥大喜过望望:原作「江」,据《宋史》卷二七四《梁迥传》改。,登舟宴乐,为酒令,呼伶人奏《恋情欢》曲,恋恋数日不发,南中士人多笑之。
诸遣使投龙简处此条之前原批「《茅山志》。三字写在『亦云』下,旁注,空一格写『寄案』云云。」又文末原批「寄案,徐辑无年月,姑附于此。」,建道场三昼夜,设醮一百二十分。若遣使或差官致祭,设斋醮,所须之物并检举,及时办集。若使人过有须索差扰者,随处具奏。江南道名山:衡、庐、茅、蒋、天目、天台、会稽、四明、括苍、缙云、金华、大庾、武夷。唐地志亦云。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五二 诸使杂录
诸使杂录
【宋会要】
康定二年正月十二日,命诸路安抚使、副:翰林学士王尧臣、礼宾副使王易,陕西路;知制诰王拱辰、西京左藏库副使、恩州刺史马崇正,益梓州路;知制诰贾昌朝、合门通事舍人徐奎,河北路;三司度支副使杨吉、西京左藏库副使彭再问,河东路;御史知杂张锡、内殿崇班慕容惟恭,利夔路;侍御史论程,京东路;侍御史鱼周询,京西路;开封府判官方偕,江南东西路;施昌言,淮南路;三司判官魏兼,两浙路;范宗杰,荆湖北路。
横班东西班诸司使。唐制,百职皆九寺三监分典。开元中,始置诸使,其后渐增,由是寺监之务多归诸使。朝廷每有制诏,则云「诸司」「诸使」以该之,多以内侍省官或将军兼充。天佑后,五代用外朝臣,以卿、监、将军及刺史以上领使。本朝定(该)[制],内客省使至合门使谓之横班,皇城使以下二十名谓之东班,宫苑使以下二十名谓之西班。初犹有正官充者,其后但以检校官为之,或领观察防御团练使、刺史。内客省使,崇正殿受朝则外东阶立侍。客省使、副使,引进使、副使,四方馆使,四方馆以通事舍人判,隶中书省,石晋始有为卿、监专判者。皇朝初以检校官判馆,淳化四年改置使名。东上合门使、副使,西上合门使、副使,以上为横班。延福宫使,明道元年置。景福殿使,大中祥符五年,宣政使、应州观察使刘承规以久疾辞职,特置是名,班在客省使上。宣庆使,旧诸司使止于宣政使,大中祥符九年东封礼毕,宣政使李神福当迁职,特置使名。宣政使,淳化五年,以王继恩有平贼(贼)之功,特置使名以授之。
昭宣使昭:原无,而前下注末有一「日」字,据原稿本卷第二二页改。,淳化四年置,以皇城使王延德、王继恩、庄宅使杜彦钧为之。以上朝参位在东班前;皇城使、副使,翰林使、副使,唐有翰林使,掌技术之待诏者。五代又有翰林茶酒使。皇朝初有茶 使,后止云翰林使。尚食使、副使,御厨使、副使,军器库使、副使,仪鸾使、副使,唐置营幕使,后置同和院使,梁开平初改仪鸾院使。宋朝置仪鸾使。弓箭库使、副使,唐有内弓箭库使,宋朝因之,后去「内」字。衣库使、副使,宋朝初置内衣库使,后省「内」字。东绫锦使、副使,西绫锦使、副使,东八作使、副使,西八作使、副使,旧八作使,太平兴国二年始分西、东。牛羊使、副使,香药库使、副使,榷易使、副使,旧有香药易院,因置使。毡毯使、副使,唐有毡坊、毯坊使,五代合为一使,皇朝因之。鞍辔库使、副使,唐神策军有御鞍辔(军)[库],五代置使,皇朝因之。
酒坊使、副使,唐有酒坊使,皇朝初加「内」字,后去之。法酒库使、副使,周太祖平河中,得酒工王恩,善造法曲,因置法酒库使。翰林医官使、副使,以上二十使为东班。宫苑使、副使,左骐骥使、副使,右骐骥使、副使,唐有飞龙及小马坊使,梁有天骥,后唐复为飞龙、小马坊使。长兴元年,改飞龙院为左飞龙院,小马坊为右飞龙院。太平兴国三年,改左、右天坊。雍熙二年改左、右骐骥院,使名从之。内藏库使、副使,太平兴国初置内藏库及使名。左藏库使、副使,唐以太府少卿知左藏出纳,五代有使,皇朝因之。东作坊使、副使,西作坊使、副使,唐有作坊,五代置使,旧为南、北,熙宁三年改今名,皇朝因之。庄宅使、副使,六宅使、副使,唐置十宅、六宅使,以诸王所属为名,或总云十六宅,后止云六宅。皇朝因之。文思使、副使,内园使、副使,洛苑使、副使,如京使、副使,崇仪使崇:原作「侍」,据《宋史》卷一六九《职官志》九改。、副使,唐有闲使,太平兴国五年改今名。西京左藏库使、副使,西京作坊使、副使,东染院使、副使,西染院使、副使,唐有染坊使,太平兴国三年分置东、西二院,使名亦分。礼宾使礼:原作「福」,据《宋史》卷一六九《职官志》九改。、副使,供备库使、副使,太平兴国三年改库名为内物料库,而不改使名。以上二十使为西班。
太宗雍熙四年五月,以侍御史郑宣、司门员外郎刘墀、户部员外郎赵载并充如京使,以殿中侍御史柳开为崇仪使,左拾遗刘庆为西京作坊使。先是,太宗以五代战争以来,自节镇至刺史皆用武臣,多不晓政事,人受其弊,帝欲兼用文士,渐复旧制,故先擢宣等为内职。
是月,以右拾遗曹谏为崇仪使。初,谏知定远军,会戎人入寇,兵少而城不固,人心危惧,欲降于虏,谏斩数人乃定。因率厉士卒,虏不敢犯,遂引兵去。帝闻之,降诏敦奖,赐五品服。未几,召赴阙,改授此命。
淳化四年二月,以皇城使、苏州团练使王延德,皇城使、河州团练使王继恩,庄宅使、罗州刺史杜彦钧,并为昭宣使。诸司使旧无使额,诏有旨特置,仍定立位在东班诸司使前别为一行排立,定俸钱三十千。
五年八月,以剑南招安使、昭宣使王继恩为宣政使、顺州防御使。先是,继恩有平贼之功,中书建议,欲以为宣徽使。太宗曰:「朕读前代史书多矣,不欲令宦官干预政事。宣徽使,执政之渐也。止可授他官。」宰相等恳言继恩有大功,非此任无足以议赏典。帝怒,深责丞相等不能为朝廷惜名器,因命翰林学士张洎、钱若水议,别立宣政使之目,序立在昭宣使之上,以授之。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以宣政使、同修玉清昭应宫副使、新州观察使刘承珪屡表乞退刘:原作「初」,据后文改。,宰相曰:「承珪历事三朝,志存忠谨,年未甚高而体中多病者,
由劳心勤身所致也,宜少减烦冗,别加美名,以示优宠。」真宗曰:「可特授景福殿使,仍改州镇,班在客省之上。」特定殿使月俸如内客省使而给实钱。景福置使自此始也。时刘承珪以疾乞致仕,特置此职以宠之。
天禧元年十月,新授供备库使邵文昭、供备库副使徐继和言,并(立)自枢密院诸房副承旨、主事授官,望准例带旧俸给。诏文昭从所奏,继和月给见钱,(目)[自]余如内诸司副使之例。
四年闰十二月,翰林医官使霍炳为榷易使,兼翰林医官使,仍给见俸,他人不得引为例。
仁宗庆历五年闰五月十七日,引进使、恩州刺史王克基以节度副使系职三十五年,特乞解换一防御使承出外重难任使。诏除遥领陵州团练使知本州岛事。
皇佑四年八月,以权广州番禺县令萧注为礼宾副使,仍权发遣番禺县事,赏捕系蛮贼之劳也。
五年六月十九日,诏诸司使、副至三班使臣,应在京职任者,除合门臣僚外,余皆不许连两任。从侍御史 湜言也。
至和二年十二月,诏武臣尝有赃滥者,毋得迁横行,其有战功者许之。初,合门通事舍人柴贻范乞迁合门副使,御史言其尝坐滥事免官坐:原作「生」,据《长编》卷一八一改。,不可以例除也。
嘉佑三年八月,诏立定横行员数:客省、引进、四方馆各置使一员,东、西上合门使共二员,合门、引进、客省副使共六员,合门通事舍人共八员合门:原作「副使」,据《长编》卷一八七改。。内合门副使转引进副使,引进副使转客省副
使,即依诸司副使磨勘条例施行。遇合门使有阙,则以次迁补,不拘磨勘年限。内有历合门职事后,别无近上臣僚同罪奏举,及曾犯赃及私罪杖以上情理重者,若迁补名次到日,并与别除它官。内有任东、西上合(合)门使或四方馆使及七年无私罪上:原无,据《长编》卷一八七补。、未有员阙迁补者,与加遥郡。其改正任者,须是授引进使及四年转充团练使,客省使及四年转充防御使。其战功并殊常绩效、非次拔擢者勿拘。
三日,诏自今客省、引进、四方馆各增置使一员,以六员为额。东、西上合门使共增二员,以六员为额。合门、引进、客省副使共增二员,以八员为额。合门通事舍人增二员,以十员为额。所添员数,须俟逐官依定条年限合该迁转,如遇有阙,即与添差。诸司副使兼合门通事舍人,年限合该磨勘,依旧例。如在合门供职,与转七资;若不在合门供职,与转五资。
十月四日,诏客省、引进、四方馆使,自今遇有员阙,须改官及四年以上,方听以次除授之。
英宗治平二年五月一日,枢密院言:「诸司使额并正刺史以上及皇城使并无磨勘年限,横行使、副至合门通事舍人定员稍狭,并诸司副使磨勘改诸司使永例过优,俱未适中。今欲尽为永制:皇城副使、宫苑副使该磨勘者,各于本班使额从下与升五资,改转诸司使。其自左藏库副使已上,因酬奖及非次改转者,即依旧例转皇城副使。」并从之。
神宗熙宁五年十
一月二十六日,诏:「今后诸司使、副磨勘,历任内有战功、曾经转官酬奖者,与转七资使额,其余并转五资。所有合门通事舍人带御器械者、两省都知押班勾当御药院使臣等转七资使额条例更不施行。」旧诸司使、副有战功者磨勘改官,率用常调转五资,上谓无以褒励武人,而合门、两省职事皆左右近习,非勋劳不可超躐,故有是命。
哲宗元佑三年十月二十八日,诏横行使、副无兼领者,许兼宫观一处。月给食直钱,使十五千,副使十千,其宫观合破添给勿支。
徽宗政和二年九月二十九日,诏曰:「昔神考董正治官,肇建文阶,以禄多士,联职合治,各有等差,名实既宾,以克用乂。而武选官称,循沿末世,有志未就,以迄于今,述而后明,靡敢怠废。朕夙夜惟念,易而新之,训迪厥官,自我作古。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凡尔有官,尚谨乃止,钦我成宪,其尔之休。所有武阶磨勘、迁改、请给、奏荫等事,凡厥恩数,悉如旧章。咨尔有众,祗于新书,毋忽。」横行新官:通侍大夫、旧官内客省使。正侍大夫、旧官延福宫使。中侍大夫、旧官景福宫使。中亮大夫、旧官客省使。中卫大夫、旧官引进使。拱卫大夫、旧官四方馆使。左武大夫、旧官东上合门使。右武大夫、旧官西上合门使。中亮郎、旧官引进副使。中卫郎、旧官引进副使。左武郎、旧官东上合门副使。右武郎,旧官西上合门副使。右一十二阶,大夫带遥郡仍旧,内通事舍人、合门祗候、看班祗候仍旧,皇城使以下新官:武功大夫、旧官皇城使。武德
大夫、旧官宫苑使、左右骐骥使、内藏库使。武显大夫、旧官左藏库使、东作(功)[坊]使、西作(功)[坊]使。武节大夫、旧官庄宅使、六宅使、文思院使。武略大夫、旧官内园使、洛苑使、如京使、崇仪使。武经大夫、旧官西京左藏库使。武义大夫、旧官西京作坊使、东西染院使、礼宾使。武翼大夫,旧官供备库使。右八阶带遥郡仍旧。皇城副使以下新官:武功郎、旧官皇城副使。武德郎、旧官宫苑副使、左右骐骥副使、内藏库副使。武显郎、旧官左藏库副使、东作坊副使、西作坊副使。武节郎、旧官庄宅副使、六宅副使、文思副使。武略郎、旧官内园副使、洛苑副使、如京副使、崇仪副使。武经郎、旧官西京左藏库副使。武义郎、旧官西京作坊副使、东西染院副使、礼宾副使。武翼郎。旧官供备库副使。医职新官: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旧官军器库使。保和大夫、旧官西绫锦使。保安大夫、旧官榷易使。翰林良医、旧官翰林医官使。和安郎、成和郎、成安郎、成全郎、旧官军器库副使。保和郎、旧官西绫锦副使。保安郎、旧官榷易副使。翰林医正。旧官翰林医官副使。诏令吏部依此颁行。
三年八月三十日,诏:「官爵以待劳能,今兴事造功,能者辈出,而官名不正,非所以宠奖多士。可下项依此,郎亦如之,惟不置通侍、右武、左武、拱卫、亲卫、翊卫、中卫、中亮、中侍、协忠、履正、宣正、正侍、通侍。」
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诏:「自今杂流入仕因功赏推恩,至武德大夫止,不迁横行遥郡,虽奉特旨,许执奏。」
九月十三日,诏横行额外人不支真俸,只支旧官请给。
十四日,诏:「自今(自今)通侍大夫须(宾)[实]及四年,方许换正任,虽奉特旨,亦令中书省执奏。仍令御史台觉察弹奏。」
六年十一月二日,诏:「武臣自今应自杂流入仕迁至横行者,其恩数、请给、奏荐
等,并依武功大夫法,着为令。」
三十日诏:「爵以待劳能,今兴事之臣多而官不足,可于武臣横行内增置亲卫、翊卫、中侍、协忠、履正、宣正、正侍大夫。」
十二月二十日,诏横行系杂流出身者,遇宴衙免赴坐。
宣和六年六月二十二日,诏:「近岁爵禄之滥,见在京、外官横行一百一十八人,内在御前职事者止系五员,系臣僚下者至五十人,官以亲卫、翊卫等为称而给使于臣下,不以为嫌,殆有五季跋扈之风。应外官横行可并以见今官为数,敢有陈乞转行并奉行官司,并以违御笔论。虽奉特旨,止具奏知。见任臣僚之家差遣或为管勾事务者并罢,无职任令吏部注拟。」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五三 提举所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三 漢紀四十五·司马光 第六十四回 罗先生临阵伤躯 沈夫人佐夫抗敌·蔡东藩 班马异同卷十·倪思 卷之二百三·佚名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六·佚名 卷之九十五·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三·杜大珪 卷九十六·司马迁 建中·周绍良 卷二十四·李天根 柳恽传·李延寿 关永杰传·张廷玉 方瑛传·张廷玉 第二十六章盛运中之衰象(下)【唐代政府官吏与士人之腐化】·钱穆 卷五十六、光绪入继·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