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民八国庆日之福州

余因感触所及,曾纪《双十节就职之三总统》一则。兹复忆民国八年国庆日,故乡福州,尚有一段史实颇堪纪载,且其事又与余有关,爰特书之。

当前清末叶,各省设咨议局,时刘嵩生(崇佑)先生新从日本毕业回闽,当选为议员,本欲拥旧绅郑锡光(清翰林时在乡任官立法政学堂监督)为议长,及与晤谈,觉其思想陈腐,且自大,难与有为,遂声言伐郑,改拥高登鲤先生为议长而己副之,其书记长一席则聘林宗孟(长民)先生担任。林亦新毕业日本早稻田大学,随父在浙,应奉天总督锡良之招,方拟束装就道,刘连电力邀,乃弃彼就此。

林在留学界颇负盛名,初返闽,官绅争相延纳,兼任自治筹备处议绅、官立法政学堂教务长。林长髯飘拂而香溢襟袖,见者怪之,每会议侃侃而谈,即先辈,言不中程,亦力纠不少假,诸绅不敢撄其锋,心实忌甚。与郑锡光意见尤多龃龉,郑虽任监督,于教育实瞢然无知,遇彼此持论相左,辄林伸而郑屈。郑故褊狭,诸绅又阴构之,以是益积不相能。堂中故例,外府县保送学生入学,须人纳捐一百元,省垣则否。林曰此恶例也,力主废除。郑持不可,争数日未决,郑陈诸提学使姚文倬,免林教务长职(时官校教务长,由提学使聘任)。咨议局议员闻讯大哗,向姚提出严厉质问,社会亦不直郑所为。林告各界书中有“危言谠论,动惊长老;蹇性窈思,难以谐俗”语,足见当时去林,非仅郑一人意也。

旋刘、林集同志议,以立宪势在必行,亟宜储才备用,良好法政教育,既难望诸政府,唯有由私人努力,众咸谓然。乃决组私立法政专门学校(即今私立福建学院),假白水井刘氏花园地址,筹资兴建校舍。其经常费用,则设一维持员会,由维持员各就其按月收入,抽百分之二十充之,选刘为维持员会会长、林为校长,另设理事三人,商同校长,处理校务,余亦被选为理事之一。既招生,投考人数远出预期上,有已考入官立法政学堂者,弃而改肄吾校。考之日,国文试题为“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说”,盖锡光字友其,而民乃宗孟名也。

宣统三年四月六日,举行开学典礼,官绅均被邀参加。初诸绅闻吾辈有是举,咸笑为妄,是日见规模毕具,设备完整,乃大惊异。嗣闻经费来源,由维持员月入抽取,而维持员多现任各官立学堂教员(时各官立学堂监督均聘旧绅充任),谓其食已之禄而效忠他人,乃一日悉免之(余时即身兼三学堂教员),固藉泄愤,亦欲以困吾校也。此为福建官、私校形成壁垒之始。

未几,鼎革告成,闽省各官立学堂改称公立学校,监督改称校长,旧绅悉罢退,由留学毕业者承充,彼辈多本属吾校维持员,官、私鸿沟,一时化泯。迨民国六年,中央任胡瑞霖为闽省长,胡与我辈私交虽笃,然用人悉仍其旧,一无更迭。会编制全省教育预算,胡主将福州各校经费,略加缩减以增益各县,免过偏畸。福州各公校校长力争不得,全体辞职,以相要挟,胡悉更易之。彼等误为我辈暗中策动,乃集矢及吾校,适闽督李厚基由京参加督军团会议返闽,谋独立,彼辈哭诉之,李遂乘机驱胡,自兼省长,而尽复其职,于是而公、私校又成敌视矣。闽省自归北军势力范围后,国民党悉潜伏,稍露头角者,惟进步党而已。及安福系出,在闽设支部,闽残余旧绅及公立各校校长相率加入,日谋假政府势力,以倾覆吾校。

民国八年间,全国对段派措施益表不满,各地时有学生游行示威之举,彼辈见有机可乘,于双十节前旬日,即假各界名义,向李厚基告密,谓“私立法政学校煽动各校学生,将于国庆日游行庆祝时,群起捣毁安福系支部,并驱逐当局,一切计划悉出省议员兼该校总务主任郑作枢手。郑于布署完成后,先自避沪,交教务主任徐宗稚届期执行”云云。盖彼辈侦知郑将赴沪参加全国律师公会开会,故为此言以此影射,藉坚当局之信。

李因驱胡开罪进步党,时存戒心,得讯信以为真。时宗孟校长任期久已届满,于民国五年,即由维持会选余继任,但余多在京。十月八日适由京抵里,尚未知其有此事。余本修髯,在京时以热不能耐去之,九日为李厚基母寿辰,余往祝。李见余归,似颇惊讶,继更愕然曰:“须去耶?骤见几不认识。”余漫应之。旋于客厅中,晤各厅道,亦皆以去须为问。余以其系普通酬应语,初不厝意,及辞出,又见各公校校长与教育厅长在廊间耳语,余至前始惊觉,虽互道寒暄,而神色略有异,然亦不疑有其他也。归抵家,门人第二警察署长叶某来云:“顷奉警厅令拘徐宗稚,以徐与师有关,特故饬警赴徐弟处拘传,亟来报,请速为备。”叶甫去,徐亦以电话告,所言与叶略同。余乃趋访警察厅长史某,史,厚基中表兄弟也,与余初不相识,见面数语后,即曰:“闻先生夙美髯,何为去之?”又曰:“先生归大佳,庶能解我困难。”问其故,悉举相告。余曰:“有证据否?”曰:“有。”遂出一密函相示,余见其末署绅、商、学界公启,告以此为匿名信,于法无效。曰:“亦知之,第遣侦郑作枢,果赴沪去矣,岂能谓无因?”余曰:“郑赴沪,乃参加全国律师公会开会,为共知之事实,与此何涉?”史似不置信,但曰:“今先生既归,诸事可弗论,但求明日能打消游行,则拜赐多矣。”余以其成见甚深,难于理喻,乃曰:“君等既如此胆怯,国庆亦非必须游行,余明日当集学生在校内庆祝,不使出校门一步,他校则非吾责所及。”史再三致谢曰:“贵校能如此,他校可无虑也。”余因请其转达督军,遂与辞。史送出,笑谓余曰:“兹事微先生殊棘手,然先生去须疑案,亦可藉以大白矣。”余乃悟顷间督署诸人,纷相见问之意。事后探知官中疑余归专为主持兹事,所以去须者,防万一事败易逃逸也。

到校召集学生告以经过情形,咸愿听约束,以为可无事矣,忽督署送一公文来,乃致本校教职员者,略谓:“据探报该校教职员煽动各校学生,以庆祝国庆为名,大举游行,图扰乱社会秩序,特令制止,如敢故违,严惩不贷”云云。余疑事有中变,盖余与史约,只管本校,而文中仍涉他校也,遂以电话向史质问,据答云:“所谈已达督军,甚满意,文乃前发,请勿误会。”于是疑始释。翌日各校均无举动,余见危机已过,对当局不能无严正表示,乃于十一日晨,往谒李。李首向我致谢,谓:“昨日事全仗大力。”余谓:“督军言我甚不解,我为私立法政学校校长,约束本校学生乃分内事,若他校学生,岂我所能左右?何敢居功。果他校学生,能唯我言是听,则各校校长平日所司何事,政府亦安用聘请许多校长为?至以学生游行,疑有异动,似亦未免过虑,试问省垣军警林立,区区数千学子,手无寸铁,宁足有为?此明系有人意图中伤,造谣惑听,当局何竟漫不加察,小题大做若此!”李闻言,面有惭色,徐曰:“此乃由君不在校,彼此情形睽隔所致,以后望常联系。”余知其系敷衍之词,遂亦以数言敷衍之,一场风波,至此全告平息。

使此次余未归,或归而稍后,学校与政府间乏人沟通,奸人更任意播弄,势不酿成大祸不止,岂凡事果真有数在耶?此虽属一地方事件,然清末新与旧争,入民国校与校争、党与党争,形形色色,何地蔑有?而一般军阀颟顸怯懦,尤极可哂,则举一隅亦可三隅反矣。

猜你喜欢
  ●卷十·李攸
  ●卷一百三十五·徐梦莘
  第二十七回 嘲公主醉语启戎 援石郎番兵破敌·蔡东藩
  第十六回 进治道陈希夷入朝 遁穷荒李继迁降虏·蔡东藩
  石匮书后集卷第六十一·张岱
  春秋战国异辞卷六·陈厚耀
  卷之九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从公续录·戴肇辰
  ◎牡丹花下风流鬼·李定夷
  殿阁词林记卷十九·廖道南
  卷五十二·苏辙
  二九三 陕甘总督勒尔谨等奏查缴应禁违碍书籍折·佚名
  卷一百八十·佚名
  卷一百十二·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十五出 雨梦·洪昇

    【越调引子·霜天晓角】〔生上〕愁深梦杳,白发添多少。最苦佳人逝早,伤独夜,恨闲宵。  “不堪闲夜雨声频,一念重泉一怆神。挑尽灯花眠不得,凄凉南内更何人。”朕自幸蜀还京,退居南内,每日只是思想妃子。前

  • 序·汪精卫

    兆铭作诗之旨,具见于小休集自序中。往岁曾仲鸣为余刊行诗集,已非余所望;今者黑根祥作先生更为译之,则尤有非余之所敢望者矣。而黑根先生不惟译之,且从而加以笺注,其为之也至精且慎,余虽未尽见其全稿,然每与黑根先生接谈,知其属

  • 竹洲集补钞·管庭芬

    竹洲集补钞吴儆寓郡城客舍热不可寐与程彦举坐语达旦淡月微云对倚楼,无声河汉自西流。高城忽起梅花弄,散作晴空万里秋。

  • 列传第一百四十 突厥·欧阳修

    夷狄为中国患,尚矣。在前世者,史家类能言之。唐兴,蛮夷更盛衰,尝与中国亢衡者有四:突厥、吐蕃、回鹘、云南是也。方其时,群臣献议盈廷,或听或置,班然可睹也。刘贶以为:严尤辩而未详,班固详而未尽,榷其至当,周得上策,秦得其中,汉无策

  • 卷三百一十·列传第六十九·脱脱

        李迪 王曾 张知白 杜衍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后徙幽州。曾祖在钦,避五代乱,又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材也。"   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历通判徐、兖州。改秘书省着作

  • 后汉孝灵皇帝纪下卷第二十五·袁宏

      中〔平〕(和)二年〔一〕(乙丑、一八五)〔一〕 据上卷改。   春二月丁卯,故太尉刘宽薨。赠车骑将军,谥曰昭烈侯。   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少好学,博通群书。稍迁东海〔一〕、南阳太守,遇民如子,口无恶言,吏民有罪,以蒲

  • 第十三回 迎惠帝反正除奸 杀王豹擅权拒谏·蔡东藩

      却说齐王冏兵至颍阴,正与张泓军相遇,彼此交锋,冏军失利,死亡至数千人,辎重亦半为所夺。冏收集败卒,再图一战,乃分军渡颍,复为张泓所遏,不能前进。泓遂于颍上列阵,日夜防守。孙辅等亦陆续相会,与泓分地屯兵。冏乘夜掩击,泓军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三·佚名

    正德五年五月乙卯朔升翰林院学士毛纪为户部右侍郎仍兼日讲南京太仆寺少卿张凤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升分守宁夏西路都指挥佥事冯祯为署都指挥同知实授协守署指挥佥事孙隆为都指挥佥事祯隆及灵州守备史镛以

  • 一五○六 军机大臣奏遵查《永乐大典》存贮情形并将首卷黏签呈览片·佚名

    一五○六 军机大臣奏遵查《永乐大典》存贮情形并将首卷黏签呈览片【真按:四库全书与永乐大典.清高宗与永乐大典.永乐大典之存佚.】乾隆五十九年十月十七日遵查《永乐大典》,止有一部,现在翰林院衙门存贮。原书共二万二

  • 三○ 护理广西巡抚淑宝奏购访遗书情形并缮呈已得书目折·佚名

    三○ 护理广西巡抚淑宝奏购访遗书情形并缮呈已得书目折乾隆三十八年正月二十四日护理广西巡抚 布政使奴才淑宝跪奏,为遵旨奏覆事。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初八日承准廷寄钦奉上谕:前以历代流传旧书及国朝儒林撰述,向来未登

  • 平定两金川方略艺文五·阿桂

    平定两金川诗【五言律诗三十首】翰林院修撰【臣】黄 轩羡贶均区寓重熙景祚融舆图封濬外治象化神中帝瑟超淳古王鈇仰俊隆羣生胥在宥懐畏万邦同仁者师无敌西陲昔纪庸星归源闼户月竁辟提封沃衍南东亩宾将大小共陋他铭絶

  • 卷七十七 易十三·黎靖德

      ◎说卦   "赞於神明",犹言"治於人"相似,谓为人所治也。"赞於神明",神明所赞也。圣人用"於"字,恁地用。不然,只当说"幽赞神明"。此却是说见助於神明。〔渊〕   "赞",只是"赞化育"之"赞",不解便说那赞命於神明。这只就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三复次即前所说自性。乃至业等五事当知。皆由三处所摄。谓由色聚故。心心所品故。及无为故。除余假有法。今当先说色聚诸法。问一切法生。皆从自种而起。云何说诸

  • 沩山僧农村设学通告·太虚

    现在一般讲经济学者,以为人人能生利,则人类之生活发达,可享优裕之幸福,因专注重生利方面,遂病佛教徒为人类之赘疣,是分利而不是生利的寄生虫,此余数年来欲积极进行改革僧伽之弊端处。尝闻我佛所制,乞食资生,求法资慧。亦依时地

  • 破 妄 显 真·太虚

    ──十九年九月在重庆旧县议会议场讲──佛学大纲,可用“破妄显真”四字来说明之:一、破妄  妄、是从迷谬中出来,因不明了一切事物之真如实相曰迷,由迷遂生出种种之误谬错觉,于所知境上足以引起妄业的危险。若欲破除此种

  • 卷第九·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九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三十尼萨耆波夜提法之二佛住舍卫城。尔时尊者优陀夷。持衣与大爱道比丘尼作是言。善哉瞿昙弥。此衣为我浣染打。时大爱道即为浣染打已。送还语优陀夷言。此衣已浣染

  • 佛法金汤编卷第二·岱宗心泰

    会稽沙门 心泰 编天台沙门 真清 阅西晋都洛阳。起武帝乙酉。尽愍帝丙子。四主。五十二年。武帝帝讳炎。司马姓。字安世。文帝昭之长子。河内温人也。【标】帝大崇佛事广造伽蓝。(方志)惠帝帝讳衷。字正度。武帝第

  • 剩录序·元来

    剩录序先寿昌。於法门寂寥之际。言中有响。脚下无私。使洞上一宗复振。厥功伟哉。玉山垂示。推倒博山。水到渠成。通身是口。譬如空中楼阁。面面玲珑。法音光明。徧照恒河沙世界。天下翕然宗之。余再谒博山於寿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