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羯磨仪式目录

上卷 时事

第一黑白忏摩篇(四法)

先明悔过法  如律审戒法  上殿礼佛法  呈罪称量法

第二半月布萨篇(十四法)

先知净住法  起缘说戒法  净堂敷座法  整仪入众法  请师升座法  诫敕小众法  问和行筹法  白时诵戒法  续诵大乘法  难缘略说法  对首说戒法  心念说戒法  集结小界法  说已解界法

第三受筹结夏篇(六法)

洒扫敷座法  安详聚集法  次序迎请法  礼拜归位法  集白差使法  日行舍罗法

第四依止安居篇(七法)

鸣椎集众法  拈香礼佛法  对首安居法(二则 初依处不依人 次依人必依处)  注明日课法  序记腊次法  心念遥依法  请依止师法

第五悔过修净篇(二法)

亲临审戒法  具仪呈课法

第六自恣解夏篇(十一法)

如制采艹法  问缘索欲法  敷座请师法  集僧作辨法  差受自恣法  行艹敷座法  白僧随意法  遵敷结示法  难缘略说法(三则众法对首第一略 第二略单自己有三略)  展转忆念法  一人心念法

第七德衣授受篇(十法)

敷设集僧法  问答和白法  差人持衣法  羯磨付托法  张衣示众法  为僧授受法  四人受衣法  三人受衣法  对首受衣法  独受德衣法

第八出衣遮利篇(七法)

净堂集众法  呈衣复上法  问答所成法  单白出衣法  严禁五事法  称量施衣法  三二独舍法

第九舍受衣药篇(十三法)

正舍三衣法  正受三衣法  权受从衣法  舍尼师坛法  受尼师坛法  舍钵多罗法  受钵多罗法  证受三药法(一非〔府〕药 二七日药 三尽形寿药)  请净施主法  衣药说净法  尼受二衣法(一僧祗支 二覆肩衣)  勤策舍衣法  勤策受衣法

第十心念舍受篇(八法)

念舍三衣法  念受三衣法  念舍坐具法  念受坐具法  念舍应器法  念受应器法  念受三药法(一非时药 二七日药 三尽形寿药)  长衣说净法

下卷 非时事

第一结解诸界篇(七法)

预瞻标相法  集僧结界法  作前方便法  先结戒场法  正结大界法  量结摄衣法  有缘解界法(三则 先解衣界 次解大界 后解戒场)

第二受日出界篇(九法)

鸣椎集众法  呈情乞假法  问答所成法  称量允可法  警示出界法  对首受日法  听受残夜法  心念受日法  念受残夜法

第三处分亡物篇(十三法)

如律集众法  舍物与僧法  集僧答问法  量功赏德法  还施亡物法  差人处分法  羯磨付物法  示物轻重法  称量估价法  施无衣人法  四人真分法  三二人分法  心念取物法

第四与覆藏行篇(二种)

初与但覆藏羯磨(十五法)  露非方便法  鸣椎集众法  呈白犯缘法  乞允羯磨法  问答所成法  考察从生法  屏除小罪法(先忏从生罪次忏根本罪后忏故妄无知二堕)  僧与羯磨法  夺五七事法  白僧行行法  谕防八事法  布萨白僧法  白僧停行法  代白停行法  白僧起行法  二与覆藏本日治羯磨(二法)  初有覆本日治法

第五与摩那埵篇(四种)

初与无覆摩那埵羯磨  二与有覆摩那埵羯磨(五法)  先白行满法  正乞意喜法  当与羯磨法  白僧行行法  日日白僧法  三与摩那埵本日治羯磨  四与坏覆藏及坏摩那埵本日治羯磨

第六行满出罪篇(五种)

初与但行摩那埵出罪羯磨(五法)  如律集僧法  呈白行满法  求僧与法法  羯磨拔罪法  开导守持法  二与不坏覆藏不坏摩那埵出罪羯磨  三与坏覆藏及坏摩那埵出罪羯磨  四与坏覆藏不坏摩那埵出罪羯磨  五与不坏覆藏坏摩那埵出罪羯磨

第七忏偷兰遮篇(三种)

初主品僧中忏(九法)  露罪集从法  从僧乞忏法  请师忏悔法  答问所成法  白僧忍可法  检校八品法  屏除小罪法(二则 先忏从生法 次忏根本法)  忏主回复法  正忏偷兰法  二中品向四比丘忏(二法)  礼请忏主法  忏主白众法  三下品对一比丘忏

第八忏波逸提篇(二种)

先忏舍堕(十六法)  乞求露罪法  知时集众法  呈白犯缘法  舍本犯财法(二则 初定舍法 次不定舍法)  从僧乞忏法  集僧作辨法  受请白僧法  考察从生法  屏除小罪法(三则 先请忏悔主次忏从生罪后忏根本罪)  僧中舍堕法  开导责心法  即座还衣法  有缘转付法  经宿还衣法  四三人忏法  对首忏衣法  后忏单堕(三法)  先忏从生法  次忏默妄语  后舍本堕法

第九忏可呵法篇(二法)

分别罪体法  请师悔过法

第十忏突吉罗篇(二法)

初除故作法  次除悞作法

羯磨仪式目录

猜你喜欢
  卷第十九·佚名
  卷十一(沩仰宗)·佚名
  禅家龟鉴·清虚休静
  通玄百问序·佚名
  贺班禅额尔德尼就职电·太虚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二·江味农
  象护缘品第四十二·佚名
  卷四·佚名
  月灯三昧经卷第四·佚名
  拔济苦难陀罗尼经·佚名
  卷第五·佚名
  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佚名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六·佚名
  世界佛学苑图书馆馆刊发刊词·太虚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一·智顗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十九出 侦误·李渔

    〖三学士〗(老旦背包裹,同旦上)(旦)踏破弓鞋三寸底,(老旦)长途历尽岖崎。(旦)风霜易把朱颜改,(老旦)老鬓难禁雨雪催。(旦)母亲,我和你这等一个模样,去寻那富贵之人呵,愁失夫人封诰体。(老旦)我儿放心,他决不为你逃难而去,做了个忘情辈,不认妻

  • ●卷五·宋二·王奕清

    ◎苏轼水调歌头苏轼於中秋夜宿金山寺,作水调歌头寄子由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鲍溶诗集卷二·鲍溶

    壮士行西方太白髙壮士羞病死心知报恩处对酒歌易水沙鸿嘷天末横剑别妻子苏君执节归班超束书起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章华宫行烟渚南鸿呼晓羣章华宫娥怨行云十二巫峯仰天緑金车何处邀云宿小腰婑堕三千人宫衣水碧顔青春岂

  • 卷八·唐圭璋

    ●浣溪沙丽质红颜越众希,素胸莲脸柳眉低。一笑千花羞不坼,懒芳菲。□□□□□□□□,□□□□□□□。偏引五陵思恳切,要君知。●浣溪沙鬓绾湘云淡淡妆,早春花向脸边芳。玉腕慢从罗袖出,捧杯觞。纤手令行匀

  • 卷二十五·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二十五钱塘 王琦 撰古近体诗共九十首题随州紫阳先生壁【唐时随州又谓之汉东郡属山南东道紫阳先生见二十九卷汉东紫阳先生碑铭】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巳成复闻紫阳客早署丹台名喘息飡妙气步虚吟

  • 断肠集·吴之振

    朱淑真伤春览镜惊容却自嫌,逢春长尽病厌厌。吹花弄粉新来懒,惹恨供愁旧日添。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影穿帘。眉头眼底无他事,须信离情一味严。初夏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秋夜夜

  • 卷六百三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三十九张乔兴善寺贝多树还应毫末长始见拂丹霄得子从西国成阴见昔朝势随双刹直寒出四墙遥带月啼春鸟连空噪暝蜩远根穿古井高顶起凉飇影动悬灯夜声繁过雨朝静迟松桂老坚任雪霜凋永共终南在

  • 宋史纪事本末原序·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者论次宋事而比之以续袁氏通鉴之编者也先是宗伯冯公欲为是书而未就侍御斗阳刘先生得其遗稿若干帙以视京兆徐公徐公以授门下沈生俾讐正之因共属不佞续成焉凡不佞所増辑几十七大都则侍御之指而宗伯之志也编

  • 卷之三百二十一·佚名

    光绪十九年。癸巳。二月。甲寅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祐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翌日如之。记注  ○遣官祭先医之神。  ○礼部奏、议覆山东巡抚奏、已故按察使王懿德请入祀名宦祠。依议行。早事  ○以

  • 完者都传·宋濂

    完者都,钦察人。父哈剌火者,随宪宗征讨有功。完者都额头宽广,髯长过腹,禀性骁勇,乐善好施,听读史书时,闻忠良则喜,遇奸邪则怒。宪宗六年(1256)从军。八年,参加攻打鄂州。中统三年(1262),随诸王合必赤讨伐济南李王..的反叛,两战皆

  • 平书订卷三 建官第三上·李塨

    平书曰:近代建官之弊七,而取士之弊不与焉。任之不专,十羊九牧,可以诿过,不可以见功,使政事日坏而不知,弊一。用之不久,官如传舍,贤者不能尽其才,不肖者苟且以免罪,举天下无一任事之人,弊二。人才长短各有宜,乃司兵者转而司农,司刑者

  • 卷十四·范处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卷十四    宋 范处义 撰 国风 曹 周武王封弟叔振铎於曹之地在禹贡兖州陶邱之北雷夏菏泽之野今为济隂定陶尧尝游成阳因葬焉舜尝渔於雷泽其遗风重厚多君子务稼穑薄衣食以致积蓄其後富而无教

  •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第二·陈梦雷

    北齐北齐置昭元寺。设大统诸员。以掌佛教 按隋书百官志后。齐昭元寺。掌诸佛教。置大统一人。统一人。都维那三人。亦置功曹。主簿员。以管诸州郡县沙门曹显祖天保二年。诏稠禅师至邺都。建寺居之。帝请受菩萨戒 按

  • 大慧普觉禅师赞佛祖 第十二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赞佛祖 第十二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释迦出山相正觉山前折却本。三七日内心头闷。却来鹿苑讨便宜。好与拽翻椎一顿文殊问疾居士何曾病。是病因问有。两眼对两眼。世医咸拱手

  • 卷第二(初诵之二)·佚名

    十诵律卷第二(初诵之二)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明四波罗夷法之二佛在跋耆国跋求摩河上。是时佛语诸比丘。修习不净观得大果大利。诸比丘作是念。世尊教我等。修习不净观得大果大利。我等当勤修习。诸比丘作是念已。

  • 普光坦庵禅师语录·佚名

    序大道廓然独脱形表何缁何素何圣何凡从上古尊宿握吹毛剑断人命根惟临济一宗卓越常情济十七传为断桥伦祖伦十一传为径山冲祖冲传兴善广广传普明用我金明介老和尚为普明嫡子传法三十余人瓶山次庵法兄其上首也普光坦庵峻

  • 白喉条辨·陈葆善

    又名《瑞安陈氏白喉条辨》。喉科著作。清陈葆善撰。一卷。葆善字瑞安,浙江温州人。精于本草、喉科,著有《本草时义》。本书为陈氏博采众说,择其精华,并结合个人临证经验而成。陈氏先撰有 《白喉订正论》一卷,未刊。后删其

  • 幽明录·刘义庆

    又称《幽冥录》或《幽冥记》。志怪小说。原书二十卷,今本作六卷。六朝(宋)刘义庆撰。义庆有《世说新语》已著录。原书久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有二百六十余条。所记皆山精物魅、鬼神祸福、占卜梦兆、吉凶果因之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