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卷 厅汛表

徐州道

丰北厅,通判。原属徐州河务同知。乾隆五十六年改设。咸丰十年六月裁。

铜沛厅,同知。原属徐州河务同知。乾隆二年改设。咸丰十年六月裁。

邳北厅,通判。原属邳睢管河同知。乾隆五十六年裁六塘河同知改设。咸丰八年归并宿北同知。咸丰八年裁。

宿北厅,同知,原属宿虹河务同知。嘉庆八年改设。咸丰十年六月裁。

萧南厅,原属徐州河务同知。乾隆二年闰九月增设通判。三年十二月铸给丰萧砀河务通判关防。五十五年十月改为萧砀南岸通判。嘉庆五年改为同知。嘉庆五年改设萧砀南岸同知。咸丰十年六月裁。

睢南厅,同知。原属邳州睢宁灵壁河同知。乾隆五十二年正月,分南河邳睢厅为睢南邳北两邳睢同知。原设同知为睢南同知,咸丰八年并归宿南通判。咸丰八年裁。

宿南厅,原属宿虹同知。嘉庆八年改设。咸丰十年六月裁。

淮海道

桃北厅,原属桃源同知。乾隆五十四年以桃源同知改设。成丰十年六月裁。

山安厅,原属山清安海同知。康熙十一年分山清桃盐同知设安海,十七年裁并。名目山清安海同知。康熙十九年分设山安外河同知。咸丰十年六月裁。

海安厅,同知通判,原属山安同知。嘉庆十六年正月设海安厅抚民同知。道光十四年五月改通判。咸丰十年六月裁。

桃南厅,通判,原属桃虹同知。乾隆五十四年二月改镇江府通判为桃源南岸通判。咸丰十年六月裁。

海防厅,原属明淮安府海防同知。雍正九年改山阜南岸同知为外河同知。咸丰十年六月裁。

海阜厅,原属海防同知。嘉庆十六年正月设海阜同知。咸丰十年六月裁。

外南厅,本山清外河同知。康熙十七年改由山清安海河务同知。乾隆十三年改外南同知。咸丰十年六月裁。

里河厅,本山清河务同知。康熙十三年后改山清盱眙河务同知。十七年后改山清里河同知。乾隆改里河同知。咸丰十年裁。

高堰厅,康熙三十八年设高堰通判。驻高家堰。咸丰十年六月裁。改设淮安府同知。

淮扬道

外北厅,通判,原属外河同知。嘉庆十六年分外河厅之北岸汛设。咸丰十年六月裁。

山盱厅,山盱通判,道光十四年五月改设同知。咸丰十年六月庚辰裁。

扬河厅,通判,咸丰十年裁。

常镇道

扬粮厅,道光二十年扬粮通判改为扬运通判。二十九年并江防扬运两厅为一,曰江运同知。咸丰十年裁。

江防厅,同知,道光二十九年七月,改扬州府江防同知为江运同知。咸丰十年裁。

南河淮汛

徐州道属丰北厅

通判一员,守备一员。管理砀山、丰县、铜山三县境内黄河北岸工程。上自山东单县粮河厅马良交界起,下至铜沛厅大坝汛大谷山止。缕堤长二万七千四百丈二尺。为汛三:曰丰上汛,曰丰下汛,曰铜汛。

丰上汛,县丞一员,千总一员,协防一员,管堡夫四十名,兵八十八名。汛地自山东单县界马良集起,至丰下汛毛家马路界止。缕堤长八千六百十六丈,属砀山县境。马良交界处土坝一道,长一百五十丈。雍正十年筑。吴家寨起,至贾家楼止,外越堤一道,长七千二百七十六丈。嘉庆二年并七年两次创筑。今作缕堤。六堡二坝越堰长八百七十九丈。嘉庆二年筑。又筑二坝外越堰一道,长一百三十丈。外镶埽长一百五丈,旋淤。贾家楼外抢修埽,长六十八丈。嘉庆十一年建,旋淤。吴家楼越堤一道,长九百四十三丈。康熙三十九年筑。内有旧涵洞一座,宽高各一尺六寸。

丰下汛,主簿一员,把总一员,协防一员,管堡夫七十八名,兵九十名。汛地自上汛界起,至铜汛黄村坝尾止。缕堤长八千一百八十五丈二尺。自上界至兵七堡,堤长二千二百七十三丈,属砀山县境。接前至天十一堤止,堤长三千六丈二尺,属丰县境。接前至黄村坝尾止,堤长三千九百六丈,属铜山县境。杨家庄越堤一道,长五百二十丈,乾隆二十五年筑。蟠龙集外越堰一道,起吴家楼铁犀,迄御水坝。长九百七十二丈。嘉庆十二年筑。十四年于堰头,筑马盘堰一道,长二百五丈七尺五寸。堰外间筑挑坝二道。坝头并各档内,皆镶护埽。今淤。蟠龙集堰外迤上挑坝三道,用柴盘头。旋淤。又迤下柴坝土挑坝五道。各坝空档岁修护埽一百五十八丈三尺。十二年后建。陈家坝下至御水坝,柴土坝八道。各坝档内岁修埽工长一百四十六丈二尺。嘉庆十三年二十年先后建。唐家林柴土挑坝五道,岁修埽工长四十丈,嘉庆二十一年建。于家庄挑坝五道。嘉庆八九年筑。包家楼挑坝一道长二百八十丈。嘉庆六年筑。石林南坝圈堰一道,长一百五十六丈。嘉庆十五年筑。现有岁修埽工四十四丈三尺。石林工后越堤一道,长八百三十丈。乾隆八年筑。堤内格堤一道。乾隆五十五年筑。接下梁家马路越堤一道,长四百六十丈。乾隆二十二年筑。接下二越堤一道,长四百八十五丈。乾隆三十二年筑。堤南兵九堡越堤一道,长四百六十丈。嘉庆二十年筑。外有埽工,今淤。胡家马路挑坝,长四百八十一丈八尺。嘉庆十二年筑。在石林工下。黄村土坝一道,长三十丈。嘉庆十二年筑。

铜汛,巡检一员,把总一员,协防一员,管堡夫四十八名,兵八十三名。汛地自丰下汛界黄村坝尾起,至大谷山铜沛大坝汛地止。缕堤长一万五百九十九丈,属铜山县境。徐家庄挑坝一道,长一百五十丈。嘉庆十二年筑。五兵堡挑坝四道,嘉庆八年筑。潘家屯:乾隆三十九年秋,河东总河姚立德以是年天旱,微山湖存水较少,不足济运,奏请于徐州北岸潘家屯开堤,引黄入湖。特命大学士仍管两江总督高晋勘办。当即勘覆,江南黄河上游,别无旁泄之路,只有毛城铺与苏家山二处。而苏家山滚坝,因有大谷山两相夹峙,坝建山根,天然节制,不能照办。惟有仿照毛城铺做法,量为收小。于潘家屯建立碎石滚坝,宽以二十丈为度。两堤头签桩砌石裹护。仍于滚坝外建束水堤,并钳口草坝。酌留口门六丈,以为金门关键。应于潘家屯东南米家庄地方,开挑进黄引渠一道,长二千一百十丈,深九尺,与新建坝底相平。势成倒钩,不致吸留。坝内旧日冲刷河形,名耿河,长五千九百三十丈。量为疏浚,两岸各筑子堰五千一百余丈。俟徐城水志消至六尺时开放,俾过水二尺入湖。徐城志桩长至七尺以上,即行堵闭。奏奉殊批。既有益无害,自当上紧兴工。遵照办竣。四十年复又启放。迨后黄河渐高,未敢再启。已久培筑大堤,一律修守坝下河堰。四十七年微湖水发,均为刷垫。夫十四堡土坝四道,嘉庆八年筑。谢家马路、许家马路、张家庄、刘家马路、田家马路、李家庄各土坝一道。嘉庆十二年后筑。夫二十堡起大谷山南面,嘉庆十二年包砌碎石,长一千八百四十丈。张家庄因乾隆四十六年河南青龙冈漫溢,黄水东注南阳微山等湖。开挖堤工分泄入黄。四十八年堵闭。

徐州道属铜沛厅

同知一员,守备一员。管理铜山县境黄河两岸工程。北岸自丰北铜汛交界大谷山起,至邳北厅属董汛邢家楼交界止。堤长一万二百九十一丈,连山顺计,共程一百八里零。为汛一,曰大坝。

北岸大坝汛,主簿一员,吕梁司巡检一员,把总一员,协防二员,管堡夫五十二名,兵一百七十五名。汛地上自丰北厅铜汛界大谷山起,中历各山,至邳北厅董汛邢家楼交界止。缕堤间段共长二百九十一丈。有堤无堤计程一百八里零。大谷山至苏家山:康熙十七年筑堤,长四百四十七丈。乾隆二十四年,即堤顶建碎石滚坝,长五百二十丈。坝上临黄挑河长三百丈,以泄黄涨。后因河势径直,四十六年改于苏家山根挑河,长七百九十六丈。引黄入坝,积久渐淤。并将滚坝南长三百十丈淤没,止存北长二百十丈。嘉庆三年过水太畅,跌塘堵合于坝外,加砌碎石。六年复于坝上由大谷山至苏家山,筑缕堤一道,长六百十丈,外抛碎石。又自大龟山至小龟山筑格堤一道,长一百八十丈。又自小龟山至凤凰山筑缕堤一道,长三百四十五丈。为大谷山新筑缕堤重门之障,苏家山石闸一座。康熙二十一年修建。金门口宽四丈,南墙石高一丈二尺,北墙石高二丈四尺。嘉庆八年,两墙各加石三层。十四年,南墙上雁翅上,接筑石工,长八丈,计石十二层,本为减黄济运随时启闭,水同大谷山滚坝减下之水,由闸下水线河达彭家口河,入荆山桥河,入运。嘉庆十三年后,至今未放。闸上已筑缕堤。凤凰山天齐庙之东,嘉庆十二年筑碎石挑坝,长三十四丈,以逼水线河下注之水。荆山桥河一道,自微山湖边起,至邳州界止,长一万九千七百五十二丈,上承照阳、微山二湖之水,经蔺家山出荆山桥下,至邳州猫儿窝入运。乾隆二十三年水利案内复加疏浚。嘉庆十二年,大谷山闸坝泄黄过大河间淤塞。蔺家山为微湖尾闾总汇之区,向筑拦河坝,长一百二十三丈。乾隆四十八年奏明中筑柴坝长四十三丈,以蓄湖水,随时启闭。荆山桥石桥一座,康熙三十年里人张某捐修,长三百六十二丈。岁久倾圮。乾隆十一年,河臣白钟山以该桥为南北通衢中大路,驿递要道,奏请重建石桥长四百九十二丈,内中间大桥十九孔,每孔口宽一丈一尺,高一丈六七八尺。西首平桥九十五孔,每孔口宽七尺,高七八九尺,至一丈二三四五尺。东首平桥四十五孔,每孔口门宽七尺,高六尺,至九尺一丈二三尺。陡山至子房山缕堤一道,长一千四百二十六丈。康熙三十八年筑。堤下有镇口闸一座,即明时旧运口,久淤。黄山至骆驼山止,缕堤一道,长二百二十五丈。内康熙五十八年原建,长九十丈。嘉庆十二年接长一百三十五丈。华家楼起至长山头止,缕堤一道,长二千五十二丈。康熙三十八年帮民堰为缕堤。堤北邢家楼越堤一道,长八百丈。康熙二十五年筑。嘉庆四年黄山坝漫溢,并水线河厉次倒漾,黄水淤平。又土山寺前土坝一道,长三十丈。土山寺至时家山土坝一道,长一百八丈。皆乾隆十五年筑。邱家山前土坝一道,长一百二十五丈,嘉庆二十三年筑。凤凰山东关帝庙起至王家山止,缕堤长二千四百四十丈,系明季筑,即长樊大坝堤。北有明季所筑越堤一道,长二百九十丈。接下越堤长四百九十丈。康熙六十一年筑。下越堤长三百丈,雍正三年筑。接下越堤二道,一长一百七十丈,一长三百八丈,皆五年筑。接下越堤至白马泉迤东山根止,长四百二十四丈,乾隆八年筑。内有民修涵洞一座,宣泄白马泉水,由出头山裹头闸达房亭河入运。又自九山头起,至出头山止,遥堤一道,长一千六百八十九丈,康熙三十八年筑。为大坝险工重门之障。内有民修涵洞二座,一雍正十年建,一乾隆九年建。裹头闸一座,康熙二十二年建。堤南碎石盘头土坝十道,并各坝空档及工尾护崖碎石,共长四百八十五丈五尺。嘉庆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建。又夫十堡抢修埽工,五十九丈六尺。王家山至阎家山缕堤一道,长一百三十丈,名天生坝。本系民堰,乾隆四年官为帮培。现长二百丈。茅家山至秋山头缕堤一道,长一千六百三十四丈。本系民堰,原长一千五百五十四丈。雍正三年官为帮培。嘉庆三年又越接长二百六十三丈五尺。内以下首作为越堤,长一百八十三丈五尺。余为缕堤。堤南茅工埽工,长一百十七丈,埽工上下碎石盘头土坝五道,各坝空档并包坡碎石长一百七丈。嘉庆十七年建。董家山至陆家山土坝一道,长二百四十丈。康熙十九年建,西面包砌碎石。庞家山至邳北厅属交界止,缕堤长一千五百三十七丈。康熙十九年建。现在临河堤坡均包碎石。房亭河长二万一千五百丈四尺。

南岸郭汛县丞一员,把总一员,协防一员,管堡夫四十六名,兵一百四十八名。汛地上自萧南萧下汛胡家楼交界起,下至三山头小店汛界止。南堤一道,间山凑长七千三百二丈七尺。自萧下汛胡家楼起,至天然闸止,缕堤长一千七百二十九丈。内堤北滩面,嘉庆二十三年刷有顺堤河水入天然闸。二十四年于侯家楼筑做拦水滚坝一道,长五百六十丈。两头用土,中长一百七十丈,筑成碎石滚坝。较准北门志桩存水二丈三尺五寸,该坝过水二尺。俾有节束,以免天然闸吃重。又于迤东七百三十丈处河形内筑土坝,长一百五丈。又于迤下二百八十丈处筑土坝长七十丈。天然闸西临河筑顺水坝一道,长二百五丈,嘉庆七年建。天然闸西堤南越堤一道,长二百九十二丈,乾隆三十四年建。天然闸一座,金门宽三丈二尺,闸墙原高二丈二尺,康熙二十二年建。历年加高十六层,现高四丈一尺二寸。闸上东西钳口坝一道,土尾柴头东长一百八丈,西长七十五丈,中长三十一丈。每年启闭西钳口坝之南格堤一道。长四十九丈五尺。又自缕堤至东西钳口坝,各筑拦堰临水,一面护以碎石,皆嘉庆六年建。闸下河堰,起铜山经萧县,历安徽宿州、灵壁、泗州以达洪泽湖。嘉庆二十年创。十八里屯滚坝,其水由虎山腰泄入天然闸河。随培堰濬河,将近闸东岸王家山至赵家山筑堰一道,长一千七百三十七丈,两面包护碎石。又培两堰,起自闸下,经萧县、宿州艾山止。工长一万五千六十一丈。内铜境堰长三千九百四十一丈,萧境堰长九千四百六十丈,宿境堰长一千六百六十丈。又自宿州史家山起,至彭家闸止,培堰长五千八百二十丈。铜萧境内间段濬河长七千四十九丈。宿州灵璧境内间段溶河,长一万三百九十丈。泗州境内间段濬河长六千四百九十丈。该处河堰向系地方州县修理,所用钱粮归民摊征还款。此次需用较多,民情拮据。经督臣百龄河臣黎世序奏,准作正开销。苗家山至冰雹山,即十八里屯,缕堤一道,长一千五十丈,康熙三十八年建。历年帮加,现长一千一百三十九丈。堤之东西两头,康熙二十二年各建有天然石闸一座。年久淤没。十八里屯,嘉庆二十年创建滚坝,以泄黄涨,而护徐州郡城。内缕堤之北凿山为底,就山建头石坝一座,两墙砌石。金门宽二十八丈,东墙高二丈四尺,计石二十层,两墙高一丈八尺,计石十五层。二十三年又加两层,闸尾至缕堤建东束水堤,长三百六十丈,西束水堤长二百八十丈。临水一面均护碎石。中挑河长三百五十四丈。较准北门水志,存水一丈七尺五寸,与该坝石底相平。二石坝一座,西距苗家山十丈。陂堤就山,金门宽三十丈。两墙砌石,中铺碎石为底。东裹头高二丈四尺,计二十层。西裹头高一丈九尺二寸,计石十六层。闸下即丁塘湖,东西南三面皆山。泄下之水向西出虎山腰。两山对峙,中有洼槽。东西长一百十丈,南北宽十六丈。山根石脚相连,可作天然滚坝。水入天然闸河,湖之东西有黄山,筑堤长一百七十七丈。西包碎石,又阎家山至尖山筑堤,长九十六丈。拦御入湖之水,不令旁泄。自虎山腰起,至宿州艾山止,河长一万三千二百九十九丈。二滚坝迤东缕堤,北面碎石挑坝五道。嘉庆二十年筑。迤下又筑碎石盘头土坝十道,二十四年建。迤下九里沟埽工,长六十八丈五尺。迤下间段碎石土坝五道。各坝档内皆砌碎石,包护堤陂。南山洼至韩家山缕堤一道,长一百二十五丈。康熙三十九年筑。雍正五年接,长四十五丈,余皆后加。韩家山起至梁山口止,缕堤长四千五百八十丈,内堤北自山边起,至石矶嘴下柳园头止。新旧石工长二千九百九十一丈七尺。查徐州护城石,明季间段创建。乾隆十六年翠华南幸,亲临阅视,指授方略,以近城石堤最为紧要,令将从前已有者加帮,以培其势,从前所无者,接筑以重其防。遵建工长一千五百六十八丈二尺。四十六年又补筑韩家山东石工四百五十丈。内韩家山起长二十丈。计石十二层。接前神庙起长四百三十丈,计石十七层。皆四十六年建。接前周家庄起,至泰山庙止,长五百三十四丈五尺,计石十七层。乾隆二十二年建。自泰山庙起,至四大王庙止,长六百五十六丈二尺,计十七层,明季建。接下至东门外止,长二百四十四丈,计石十七层亦二十二年建。接下至拐角楼止,长二百五十五丈五尺,计石十七层,明季建。接下至梓潼阁止,长五百九十四丈二尺,计石十七层,亦二十二年建。接下至石矾嘴止,长六十一丈八尺,明季建。接下至石工尾止,长一百九十五丈五尺,计石十七层,亦二十二年建。内四十六年间段加高一二三四层,嘉庆四年间段加高一二层,七年间段加高一二三层,十八年间段加高一二三四五层。前石工外韩家山迤下大黄庙、黄楼等处,二十三年帮土作堤,包坡碎石工长一千三百八十二丈二尺,外包碎石。嘉庆十八年办。又泰山庙后碎石挑坝三道,嘉庆二十年建。又北门外抢修埽工,长二十四丈。又东门外越堤一道,长二百六十丈,北坡包碎石,嘉庆十八年建。现已作缕。又自火星庙起,至石矶嘴止,长三百七十六丈七尺。乾隆四十六年后,历年于石工外抛砌碎石,偎护石工。石矶嘴迤下七百六十余丈处,乾隆四十年筑小越堤一道,长一百丈。堤南杨家楼越堤一道,长四百三十四丈。康熙三十八年筑。接下段家庄越堤一道,长八百九十二丈,康熙三十八年筑。苏堤一道,长七百九十二丈,南起云龙山,北至段家庄越堤。中有涵洞一座,乾隆二十三年建。泄石狗湖之水,经户部山北以达奎河。石矶嘴堤南逼近奎河,嘉庆二十五年建。石工长五十五丈,石高十层。奎河一道在铜境者,长一万九百三十九丈五尺,明季挑。乾隆二十二年水利案内复加挑濬,以泄郡城之水。

南岸小店汛,主簿一员,千总一员,协防一员,管堡夫四十八名,兵二百五十六名。汛地上自郭汛界三山头起,下至睢南厅王家堂汛交界止。南堤一道,长一万八十六丈。堤北距山根三十七丈处,顺水土坝一道,长八百四十五丈,乾隆十一年筑。黄工韩家堂张家房,为昔年险要埽工。张工后塘,乾隆四十八年放淤。今埽皆淤闭。又魏工埽工,除历年抛护碎石停修外,现修工长六十五丈。又埽工迤下筑碎石土坝四道,嘉庆二十年建。迤下孙家湾又筑碎石土坝六道,二十一年建。迤下又筑碎石土坝三道,二十四年建。小店埽工,除历年抛砌碎石停修外,现修工长二百四十一丈七尺。堤南杨横庄大越堤,长三千六百五十五丈。康熙三十一年建。内有潘家马路越堤二道。一长三百十八丈,雍正五年建。一长三百十五丈,雍正四年建。迤杨横庄小越堤一道,长二百八十四丈,亦四年建。接下黄家庄越堤一道,长四百二十七丈。康熙三十八年建。接下韩家堂大越堤一道,长八百十九丈。乾隆二十五年建。内有格堤长一百八十三丈,四十六年建。接下张工大越堤一道,乾隆十九年建。原长七百五十丈,内上长四百六十丈。嘉庆十二年后作为缕堤。接下全家楼大越堤一道,长九百丈。乾隆四十八年建。内有附缕堤李家楼越堤一道,长三百七十丈。康熙三十八年建。又接下康熙三十六年原筑越堤,长七百九十二丈。现作缕堤。房村牛市河一道,长万二千七百五十八丈。乾隆二十三年水利案内挑濬,以泄涝年积水,入孟山河,下出归仁堤达洪泽湖。宿州州同一员,本驻宿州。雍正十年移驻州城西北徐溪口,弹压地方。因徐溪口水利河道为毛城铺下游,乾隆十七年题改河缺属铜沛同知辖。分管濉河闸坝工程,上自萧宿界起,下至宿州符离桥止,计九十七里有零。又分管南股河,上自永宿交界翟家桥起,下至符离集九孔桥止,计五十六里有零。又分管北股河,上自萧宿交界土型桥起,下至符离集七孔桥止,计五十三里有零。

徐州道属邳北厅通判一员,守备一员。管辖睢宁邳州两境黄河北岸工程,上自铜山县铜沛厅属大坝汛界起,下至宿迁县境宿北厅属皂河汛界止,缕堤长一万九百五十二丈,又无堤山冈长四千七百四十六丈。为汛二:曰董家堂汛,曰五工头汛。

董家堂汛州判一员,千总一员,协防一员,管堡夫二十四名,兵二百三十一名。汛地自铜沛大坝汛界起,至五工头汛宋家湾工界止,堤长五千二百二丈。自交界起至庙山止,缕堤长二百五十九丈。康熙十七年筑。庙山起,至绵山止,缕堤长五十八丈。嘉庆十七年筑。绵山起至虎山止。缕堤长三百五十四丈。堤后有康熙二十六年所筑缕堤一道,起绵山止拐山,长二百七十六丈。现作越堤。鲤鱼山起至黄山止,康熙二十六年创格堤一道,长一百三十八丈。蛟龙山起至马家山止,缕堤一道,长三百四十三丈。康熙二十六年筑。马家山中间空档缕,堤一道,长五十一丈。嘉庆十五年筑。马家山至小峰山止缕堤一道,长三百九十丈。康熙十七年筑。小峰山起至青羊山止缕堤一道,长二百一十丈。康熙十七年筑。青羊山起至五工头交界止,缕堤长三千三百九十九丈。康熙十七年筑。内青羊山下,乾隆三十三年赵工放淤刷塌,以越为缕者,七百八十五丈。赵家庄旧遥堤一道,长二百七十丈。又赵家庄后越堤长八百六十三丈五尺。康熙四十四年筑。内上长四十四丈五尺。已塌入河中。长一百九十九丈。连上首遥堤作为缕堤。下长六百二十丈,现为宋家房越堤。又乾隆三十四年所筑外越堤,长一百三十六丈。又乾隆二十一年创筑撑堤长二百丈。内上长一百八十丈,连上首作为缕堤。刘家马路埽工,乾隆五十五年建,长四十九丈。旋淤。赵家庄埽工,乾隆五十七年建。长一百十二丈。嘉庆七年淤闭。彭家庄埽工,乾隆五十一年建。长九十八丈。嘉庆二年淤闭。宋家房埽工,嘉庆十二年建。后渐下移。接生共长二百十二丈一尺。今全淤闭。夫七堡埽工,嘉庆十四年建。后渐下移。工长七十七丈四尺。埽外间段抛护碎石,迤下历次间档筑作碎石土坝十道。档内各镶护埽。塘池越堤一道,下抵羊山越堤,长四百七丈。康熙三十八年筑。接前至羊山止越堤一道,长五百二十一丈。康熙二十四年筑。羊山起往南抵缕堤止格堤一道,长一百十七丈。康熙十八年筑。张王庙东越堤一道,起格堤至七坝越堤止,长五百丈。康熙六十年筑。七坝埽工,雍正五年建,历年提移,淤复不常。现修工长三百二十八丈九尺,埽外间段抛护碎石。工竣越堤至五汛宋家湾工尾止,长七百五十七丈一尺。雍正四年筑。内在董讯二百四十八丈一尺,在五汛五百九丈。

五工头汛州同一员,把总一员,协防一员,管堡夫三十名,兵二百名。汛地自董汛七坝尾起,至宿北皂河汛界直河止,缕堤长五千七百五十丈。宋家湾埽工,雍正四年建。现修工长二百五十四丈一尺。埽外间段抛护碎石。戚家堡越堤一道,长五百二十七丈。康熙三十七年筑。沈家堂埽工,乾隆十二年建。五十九年上移于袁家庄七堡。嘉庆八年又上移侯家房。十一二年淤闭。工后原有雍正四年所筑越堤一道,长五百八丈。因乾隆十二年沈工放淤刷去缕堤,即以越作缕。接下鱼鳞越堤一道,长二百五十八丈。乾隆十九年筑。郑家马路埽工,嘉庆十三年后建,长一百丈七尺,十六年萧南李家楼漫工案内,挑浚下游河道,将该处河身取直,于河内筑坝拦截,上遂淤闭。十一堡埽工,嘉庆二十一年后接建埽,长一百四十七丈八尺。各埽档内历筑碎石盘头土坝十五道。工后三官庙越堤一道,长六百四十丈。康熙三十六年筑。

徐州道属宿北厅

同知一员,守备一员,管理宿迁县境黄河北岸堤埽,上自邳北厅属五工头汛界起,下至桃北厅属崔镇汛古城界止。缕堤长一万七千五百五十三丈七尺。为汛二:曰皂河汛,曰大古城汛。

皂河汛巡检一员,千总一员,协防一员,管堡夫五十名,兵一百七十二名,汛地自邳北五工头汛界起,至大古城汛吴家墩界止,除北山无堤山坡六百六十一丈七尺,实缕堤长八千五百四十一丈。自交界起,旧缕堤长二百三十七丈。接前嘉庆九年创筑外越堤一道,长一千一百五十四丈。现作缕堤。其旧有缕堤,自兵头堡至兵五堡止,长一千六百十丈。作为越堤堤后减家庄越堤一道,长六百丈。堤内格堤长一百十丈,皆雍正元年筑。接下朱家庄后越堤一道,长五百十三丈。康熙三十八年筑。兵五堡至兵六堡旧缕堤长二百四十八丈。接前兵六堡至七堡嘉庆八年创筑外越堤一道,长二百三十二丈。现作缕堤。接前雍正五年创筑外越堤一道,长三百十二丈,乾隆五十九年作为缕堤。堤南张家窑埽工,嘉庆九年建。二十一年淤闭。接前以越堤为缕堤起,至夏家马路工头止,外起堤长一百五十八丈。乾隆四十七年筑。嘉庆十六年作为缕堤。堤南苗家庄埽工,嘉庆十六年建,二十一年淤闭。接前夏工头起,雍正十年筑坝台,长四百五十二丈,并建埽工。现修工长四百十二丈,埽外间段抛护碎石。该处南黄北运,相距仅数十丈。乾隆二十七年,高宗纯皇帝南巡,亲临阅视,指石放淤,遂化险为夷。自兵六堡至夏工尾止,旧缕堤长一千七十丈。嘉庆十一年作为越堤。先于雍正五年于工头工尾各筑格堤一道。工头长二十三丈五尺,工尾长四十五丈。夏工尾起至兵十堡止,旧缕堤长三百七十五丈。接前至岔路口止,外越堤一道长八百二十六丈。嘉庆九年筑。十一年作为缕堤。接前外越堤一道,长二百五十五丈。乾隆五十五年筑。现作缕堤。接前外越堤一道,长二百二十五丈。嘉庆十年筑。现作缕堤。接下何家庄外越堤一道,长六百七丈。乾隆二十六年筑。堤南何家庄刘家庄埽工,共长三百七十七丈二尺。嘉庆七年建。十七年下移刘工。埽外间段抛护碎石,自兵十堡至兵十五堡刘工尾止。旧埽堤长一千九百五十丈。嘉庆十一年作为越堤。兵十五堡起至兵十八堡下止,旧缕堤长一千二百九十三丈。河工后越堤一道长九十丈。嘉庆十八年筑。接下支河口越堤一道长三百丈。康熙五十八年筑。又筑堤内格堤一道长四十丈。旧叶家庄工后越堤一道长五百二十三丈,康熙五十八年筑。接下越堤一道长二百五十丈。乾隆五十八年筑。兵十八堡下起至北山根止,旧缕堤长一千六百四十八丈。现作越堤。兵十八堡下外越堤一道长六百六十丈。康熙五十八年筑。乾隆五十八年溜走堤根,作为坝台镶埽。名叶家庄工现修埽长三百三十四丈。埽外间段抛护碎石。接越堤下首起至县西叶家林止,嘉庆十七年筑。外越堤一道,长八百四十三丈。现作缕堤。又接长二十八丈。又北山南首张家桥起至交界止,嘉庆十五年筑缕堤长九十丈。

古城汛主簿一员,把总一员,协防一员,管堡夫四十四名,兵一百七十八名。汛地自西门外吴家墩皂河汛界起,至桃北厅崔镇汛界止。缕堤长八千六百四十五丈。西门埽工,乾隆五十六年建。五十五年先创外越坝台,长二百丈九尺。五十九年又筑工头横堰,长二十丈。现修埽工,长一百九十四丈。埽外间段抛护碎石。朱家闸埽工,乾隆五年建。工长二百一十丈。旋河流下移淤闭。工浚创筑越堤一道,长八百六十丈。嘉庆八年放淤,刷塌八十丈。现存一百八十丈。又格堤一道,一百九十一丈。乾隆八年筑。四十八年放淤刷塌一百十六丈。现存七十五丈。孙家房埽工,乾隆五十六年建。现修工长八十六丈七尺。蔡家庄埽工,嘉庆八年建。现修工长一百六十五丈二尺。孙蔡两工埽段毗连,在朱家闸工尾。埽外间段抛护碎石。工后韩家庄越堤一道,长二百十丈。嘉庆六年筑。内以下长一百五十五丈,作为缕堤。旧五保埽工,雍正元年建。后淤。工后创筑越堤一道,长八百五十丈。雍正五年筑。乾隆四十九年放淤。下首刷塌六十五丈,现存七百八十五丈。堤内上格堤一道,长一百五十四丈。雍正元年筑。下格堤一道,长一百四十四丈,五年筑。接越堤尾上套堤一道,长二百四十丈,乾隆五十二年筑。下套堤一道,长三百三十二丈。五十五年筑。五任工埽工,雍正二年建。嘉庆二十五年淤闭。河北镇埽工,康熙五十四年建。雍正十年淤闭。乾隆十二年复生,逐年下移。现修工长五百六十三丈七尺。埽外间段抛护碎石。工浚大越堤一道,长九百九十八丈八尺。康熙三十八年筑。小越堤一道,长六百丈。雍正五年筑。又筑格堤一道长九十丈。王家庄越堤一道长四百三十丈。乾隆二十一年筑。越堤尾接下大古城越堤一道,长四百七十一丈。康熙五十六年筑。堤内格堤一道,长六十丈。雍正五年筑。堤南昔有埽工久淤。

淮海道属桃北厅

同知一员,守备一员。管理桃源县境黄河北岸堤河,上自宿北古城汛山边起,下至清河县外北厅界止。缕堤长一万四千八百三十九丈五尺。为汛二:曰崔镇汛,曰黄嘴汛。

崔镇汛,主簿一员,千总一员,协防一员,管堡夫四十六名,兵一百六十六名。汛地上接宿北古城汛界起,下至黄家嘴汛界止,堤长八千三百五十九丈五尺。古城减水坝,康熙二十四年建,久闭。古城埽工,建于乾隆三十八年。嘉庆十年溜势开行淤闭。本工后大越堤一道,长四百三十丈。乾隆二十八年建。越堤内格堤长一百一十丈。嘉庆三年建。小越堤长五十八丈,直堤长八十四丈。乾隆三十七八年建。乔家房埽工,长一百三十七丈。嘉庆十年建。二十二年淤闭,下移予赵家房。建埽长九十八丈,今淤。九里冈埽工,乾隆三十六年对岸稍上陈家楼漫缺,河势开行。迨陈工堵合,而九里冈最险,后竟淤闭。工后大越堤一道,长九百七十二丈。康熙四十二年建。东格堤一道,长一百二十丈。西格堤一道,长九十三丈。皆雍正五年建。崔镇石闸一座,康熙九年建。半路刘埽工,康熙四十二年建。迨后上下提移,或淤或出。乾隆年间名陶家庄,嘉庆年闻名黄杨工,今名杨工。皆因民居地段而名工。后越堤一道长二百二丈,乾隆三十一年建。二越堤一道,长四百五十丈,康熙四十三年建。堤内岔堤一道长九十三丈,乾隆五十二年建。三越堤一道长二百六十丈,康熙五十五年建。堤内岔堤一道长四十五丈,乾隆五十二年建。四越堤一道长二百丈,乾隆八年建。五越堤一道长二百八十八丈,九年建。单家庄埽工,迎南岸胡家庄、沈家庄下注之溜,雍正六年总河齐苏勒题建。并予工后筑越堤一道,长三百二十丈,撑堤一道,长五十丈。乾隆八年又筑越堤一道,长五百二十二丈。徐昇坝埽工,现修工长一百三十九丈。又接下首埽工长六十九丈,名河北镇工。埽外历年间段抛护碎石。乾隆十九年,于工后越堤内筑下格堤,长八十五丈。五十二年又筑上格堤,长四十三丈。徐昇坝石坝一座,康熙二十五年闭塞。

黄家嘴汛,巡检一员,把总一员,协防一员,管堡夫三十六名,兵一百五十四名。汛地上自崔汛界起,下至清河县外北厅属北岸汛交界止。缕堤长六千四百八十丈。顾家庄埽工,长一百九十三丈。埽外历年间段抛护碎石。工后上格堤一道长八十二丈。乾隆八年建。下格堤一道,长一百十四丈,二十年建。又越堤一道,长一百九十丈,五十四年建。兵四堡下外越堤一道,长六百丈。嘉庆二十年筑。现作缕堤。七里沟大越堤一道,长八百八十七丈,雍正元年建。又建撑堤二道,共长一百二十五丈。小八堡埽工,长五十三丈五尺。孙平庄埽工,长一百七十二丈。两工相连。嘉庆初年七里沟河流下移淤闭,而小孙二工接连生险,建作埽工。埽外历年间段抛护碎石,工尾嘉庆八年筑外越堤长一百七十丈。现作缕堤。新庄旧越堤一道长七百五十丈,乾隆十三年建。今废。新庄口排桩工,长一百四十丈,康熙二十七年建。《淮安府志》载明万历十三年,挑新河四十五里由五港口入海,以分黄水之势。崇祯十年淤塞。康熙七年河决黄家嘴、七里沟、陈家楼,俱通此河。十年以改季大减水坝建石闸于此,名支河坝,即新庄口。后开中河,遂建排桩工。至三十二年石闸闭塞,桩工遂废。三义旧减水坝,明万历七年建。康熙六年后时开时闭,十年改建石闸,三十五年闭。夫十二堡下外越堤一道,长五百五十丈。嘉庆二十年筑。现作缕堤,三岔横堤长二百五丈,嘉庆十二年筑。现作缕堤。三岔埽工,长五十二丈。迤下张工埽工,长六十五丈。又徐家庄埽工,长九十七丈。三工间段不远,埽外历年间段抛护碎石。工后大越堤一道,康熙四十四年筑。格堤一道,长九十丈。雍正五年建,鱼鳞越堤一道,长三百二十五丈。乾隆二十二年建。三越堤一道,长二百八十丈,五十四年建。

淮扬道属外北厅

通判一员,守备一员。管辖清河县境黄河北岸堤河工程,上自桃北厅黄汛骆家营界起,下至四铺沟山安厅属安东汛界止。缕堤长八千六百四十二丈。为汛一:曰北岸汛。

外北主簿一员,千总一员,协防两员,管堡夫四十八名,兵一百六十名。广济石闸一座,在县西三里仲家庄左,原系行漕之口。康熙二十六年建名仲庄闸。三十三年修,改名广济。四十二年改挑中河,出杨家庄口,闸遂闭。废闸东撑堤二道,一长三十三丈,一长二百四十六丈。康熙三十六年建。仲家庄埽工,长二百八丈九尺,嘉庆十八年建。埽外历年间段抛护碎石。玉皇阁埽工,在旧县前,康熙二十二年建。原长六百九丈。雍正三年沙淤,九年复出。乾隆四十一年开挑陶庄新河后,埽工淤闭。嘉庆十一年复出,以后淤出不常,现修工,长二百九十丈。埽外间护碎石。玉皇阁引河一道长七百六十二丈,因陶庄新河坐湾壅溜。乾隆五十一年,大学士阿桂会同总督李世杰总河李奉翰安徽巡抚书麟奏开此河。遇大汛盛涨开放分溜,直至顺黄坝下对岸,仍入新河,形势径捷。并帮玉皇阁后旧有越堤长六百丈,中间又接筑新堤长四百九十丈。又帮撑堤一百八十丈,以作引河南堤,长接中河缕堤,节次开放沙淤,现存河形。旧县后护城堤一道,自许家马头起,至陶庄闸止,长一千四十二丈八尺。康熙二十六年民筑。又县东护治堤一道,长二百八十四丈,四十二年筑。后归民修。广济石闸在旧县东二里陶家庄。康熙三十四年建,以备运行,因地洼未启。陶庄闸西县东撑堤尾起,至缕堤止,越堤一道,长四百七十丈。乾隆七年建。又自缕堤起,至中河二南坝止,接筑缕堤长二百九十丈,四十二年建。陶庄引河,《淮安府志》载:“广济闸外引河一道,长六百二十三丈。康熙三十八年部臣范承勋等开。以分泄黄水。后淤。五十一年复开。又淤。乾隆七年开宽复挑,共长七百二十二丈五尺。旋放旋淤”。李家庄埽工,在杨庄运口之下,临黄缕堤贴近盐河。乾隆十一年总河顾琮题建。今淤。太平庄埽工,现长五百二十五丈。建于乾隆嘉庆年间。河溜上下提移,时淤时复。埽外历年间段抛护碎石。工头缕堤空档内撑堤一道,长八十丈。乾隆五十七年筑。工后至撑堤止越堤一道,长五百九十五丈,六十年筑。大坝埽工,康熙五十年建。原长三百九十九丈。雍正三年沙淤。乾隆年间复出。现修工长一百七十三丈五尺。埽外历年间段抛护碎石。工后越堤一道,长六百三十三丈。嘉庆九年建。王营迤西新减水石坝一座,康熙四十五年移建。在旧减坝西八十丈。减黄河盛涨及中河下注之水,以免倒灌,而护山海各工。坝下引河一道,与旧坝泄下之水同达盐河。乾隆三十八年,总督高晋、总河吴嗣爵奏请,又移于下首另建。口宽三十丈。四十七年,总督萨载总河李奉翰以前坝止离黄河二十余丈,坝底过高,启放之时,溜势直下跌塘,堵闭之时甚费周章,奏明又移下八十五丈另建,口宽三十丈,坝底较旧坝落低四尺。嘉庆十一年五月启放。掣溜涌猛,冲缺中河厅属盐河北岸遥堤,致将该坝并临黄裹头全行冲塌,跌成深塘。十二年堵闭后,遂无宣泄之路。十三年,总督铁保正副总河吴璥徐端奏请建复,大学士长麟、戴衢亨勘议,移建旧坝西首土头乾老之处。并于坝下四十丈添筑二坝一座,以为重门保障。十七年兴办,经总督百龄、总河黎世序奏准,于头二坝中间补筑三合土,以防冲跌。十八年完工,现在头坝在太东工第十四五段埽工之后,距旧坝八十五丈之西,石滚坝二座。每座金门各宽三十丈,两墙各长五十二文,高一丈六尺八寸,砌石十四层,坝底各长十八丈八尺,比旧坝底升高一尺。以嘉庆十六年盛涨,太东工存水三丈一尺一寸,该坝可以过水八尺一寸。滚坝两边至缕堤止,二坝尾拦堰各筑束水堤。西长一百五十六丈,东一百三十丈五尺。又两坝坝尾至束水堤各筑土堰,共长二百六十二丈。每逢启放,拆除临黄埽工盘筑裹头。随时办理,并无一定。该坝减下之水,盐河经平旺河达北潮河入海。王营减坝下,嘉庆十六年坐蛰过水堵竣。临河镶筑边埽,长一百六十七丈三尺五寸。正坝之后,浇筑士戗,坝内又筑二坝。长一百三十三丈五尺。烟墩埽工生于乾隆年间。河溜历次上提下移,时淤时复。现修工长三百八十二丈六尺。埽外历年间段抛护碎石。王营东坝北格堤一道,长二百三十八丈。乾隆五年民筑。内有石涵洞一座,今湮。王营迤东堤南引河一道,长八百二十丈。康熙五十八年挑。与南岸老坝口车路工相对。今淤。王营迤北越堤一道,长四百八十丈。乾隆三十七年筑。

淮海道属山安厅

同知一员,守备一员。管理清河安东两县境内黄河北堤河工程。上自清河县外北厅四铺沟界起,下至海安厅云梯汛交界止。缕堤长二万七千丈一尺五寸。为汛三:曰安东汛,曰上河汛,曰下河汛。

安东汛,县丞一员,千总一员,协防一员,管堡夫五十二名,兵二百七十名。汛地自外北四铺沟界起,下至东门工上河汛界止。缕堤长九千三百五十五丈六尺。内四铺沟起,至陈家庄西止,堤长三千六百七丈。系清河县境。陈家庄西起至上河汛界,堤长五千七百四十八丈六尺。系安东县境。李家马路埽工,康熙五十五年建。原长五百四十二丈六尺。乾隆三十五年及四十年陆续淤闭三百二十九丈二尺。五十一年七月,工尾漫溢堵闭外镶埽工,迨后上提下移,旋淤旋出,现至娄工。共修埽长五百八十七丈一尺。埽外历年间段抛护碎石。周家庄现修埽工长八十七丈三尺。李工头堤北越堤一道,长一百五十六丈。越堤内斜堤一道长四十四丈。越堤尾格堤一道,长四十五丈。皆乾隆五十二年筑。于家马头埽工,乾隆十九年建。三十八年淤闭。矶嘴坝埽工,乾隆三十一年建。四十二年淤闭。齐家马头越堤一道,长七百五十一丈。康熙五十六年筑。于家马路越堤一道,长三百六十丈。接下张家庄越堤一道,长二百五十丈。皆乾隆二十二年筑。接下鱼鳞越堤一道,长二百二十丈。三十一年建。洪家荡外圈堰一道,长四千四百八十丈。嘉庆十五年筑。唐家庄王家庄刘家庄埽工,雍正八九年建。久淤。时家马头,康熙三十六年决。三十九年堵闭。乾隆四十一年又出。五十八年迤下傅家庄又生埽工一百七丈。旋即淤闭。蒋庄埽工,乾隆五十二年建。高庄埽工。乾隆二十五年建。久淤。工后越堤一道,长一千丈。康熙五十二年筑。接下越堤一道,长三百六十丈。乾隆二十五年筑。两堤相连,现作缕堤。又后越堤一道,长三百丈。五十二年筑。汤家庄乾隆五十一年漫缺。水由北卤沟入北潮河归海。是年堵闭。外镶埽工旋淤。嘉庆十三年复出。以后下越于萧家庄、孙家庄。淤复无定。现修埽工共长四百三十三丈六尺。埽外间段历年抛护碎石。工后越堤一道,长三百十一丈。乾隆五十二年筑。接下至盐河越堤一道,长四百八十六丈。乾隆六十年筑。西门外临河越堤一道,长一百五十八丈。乾隆十一年筑。东门外现修埽工共长三十八丈一尺。

上河汛,主簿一员,把总一员,协防一员,管堡夫四十八名,兵九十二名。汛地自安东汛界东门工起,至彭家滩接下河汛界止。缕堤长八千九百三十三丈。工头外越堤一道,长四百五十丈。乾隆十四年筑。刘家庄埽工长二十二丈一尺。乾隆二十二年建。陈家庄埽工长一百二十三丈三尺。乾隆二十三年建。董家庄埽工长八十二丈七尺。乾隆二十四年建。二塘埽工长八十一丈六尺。康熙三十九年建。四工相连,埽外历年间段抛护碎石。工后格堤一道,长五十五丈。乾隆五十二年筑。陈工后越堤一道,长三百二十七丈。康熙四十一年筑。工堡埽长三十五丈四尺。工后越堤一道,长五百九十丈。乾隆四十一年筑。乾隆三十八年作为缕堤。王家庄埽工,长七十六丈七尺。接下孙家庄现修埽工,长一百四十七丈二尺。两工毗连。埽外历年间段抛护碎石。工后鱼鳞越堤一道,长一百五十七丈。乾隆十一年筑。后遂作为缕堤。又越堤一道,长九十三丈四尺。五十八年筑。吴家庄埽工,长二百六丈六尺。埽外历年间段抛护碎石。堤北民便河起,自北门通衢桥下至响水口止,长二万一千八百七十三丈。雍正十三年挑。乾隆五十一年汤工漫溢淤塞。五十九年复浚。今又淤。十堡越堤一道,长二百四十丈。乾隆三十八年筑。堤南大越堤一道,长二千八百十四丈。嘉庆十年筑。窑湾越堤一道,长四百丈。康熙五十二年筑。又小越堤一道,长四十丈。康熙五十四年筑。

下河汛,巡检一员,把总一员,协防一员,管堡夫四十八名,兵八十八名。汛地自上河汛界起,至海安云梯汛阜宁县界止。缕堤长八千七百十一丈五尺五寸。龙潭口老堤头埽工二处,皆康熙四十年建。久淤。七堡下越堤一道,长五百三十五丈。乾隆二十一年筑。八堡下越堤一道,长六百丈。乾隆二年筑。四年放淤,以作缕堤。二十堡张家庄外越堤一道,长五十八丈五尺。越堤外圈堰一道,长二百九丈二尺。皆嘉庆八年筑。佃湖埽工,长四百八十七丈九尺。康熙三十五年建。乾隆二十一年工尾放淤。现修工长五十六丈四尺。埽外间抛护碎石。杨家庄埽工长二百三十六丈八尺。埽外间抛护碎石。佃杨两工相连。工后越堤一道,长一百二十五丈。乾隆四十六年筑。堤南木涵洞一座,雍正九年建。泄堤内积水。又越堤北首木涵洞一座,乾隆五年建。泄堤内积水。皆久淤塞。车家马头撑堤一道,长一百四十五丈。乾隆十三年筑。嵇家马头埽工长一百八十二丈六尺。工后越堤一道,长四百三十一丈。乾隆二十一年筑。

淮海道属海安厅

同知一员,守备一员。管理阜宁县黄河北岸堤工。上自山安厅下河汛云梯关交界起,下至海口龙王庙堤尾止。缕堤长二万四千四百八十丈。内云梯关下旧堤一千三百八十六丈四尺。接前至马港工东二坝尾止。嘉庆十六年新筑缕堤,长一千一百二十四丈。又接前东二坝尾起,至东正坝尾止。嘉庆十五年创筑。作为缕堤,长一百九十五丈六尺。迤下至海口堤长二万一千七百七十四丈。皆十五六年所筑新堤。十五年初奏止设二汛:曰北岸汛,曰海安汛。十六年添筑新堤。后于十八年奏改三汛:曰云梯汛;曰十套汛;曰海北汛。海州州同专管海州河道捕务,原隶海防,今改隶海安。

云梯汛,巡检一员,把总一员,协防一员,管堡夫四十八名,兵一百十九名。汛地自山安下河汛尾云梯关界起,至十套汛界止。堤长八千六百四十八丈。马港口乃昔年减泄黄涨之地。堤北旧有引河水,达南湖河归海。日久淤垫。乾隆六年总河高斌题请疏浚。河长四千七百二十丈。八年,总河完颜伟于口门之外建越坝一道,长一百八十丈。十二年,总河顾琮复浚河,长五千二百丈。四十五年,大学士阿桂、总督萨载奏准,于马港口北缕堤起,至曹家圩北潮河止,筑格堤一道,长六千六百五十丈。拦御废堤漫滩黄水。马港口下废堤张家庄地方,嘉庆十三年漫缺,黄水旁分,由北潮河入海。历议移改海口未定,迁延年余,海口益垫,而马港堤北上下百余里内之支河汉港悉成平陆,惟北潮河有海安沭三州县汇注清水,不致淤垫。嘉庆十五年,特命尚书马慧裕会同正副总河吴璥、徐端勘明定议,堵筑缺口,疏浚正河。九月兴工。十二月告成。马港口埽工即堵筑坝埽岁修数年。嘉庆二十三四年淤闭。西坝尾堰长一百四十五丈。大二坝内西格堤一道,长一百四十三丈。东格堤一道,长一百二十五丈。柳围头起至六套下止,嘉庆十四年筑顺水堤一道,长三千九十丈,拦截黄泥嘴旧河。二套引河,乾隆五十年夏秋乾旱,各处水源不旺,洪泽湖水未曾长发,清口以下全系黄水,并无清水合流,致河底垫高,易于倒漾。特命大学士阿桂勘办清口。五十一年春,议以欲去河身之淤淀,必先掣低黄水,使清水畅出,以水攻沙。会同总督李世杰总河李奉翰勘奏,开挑二套引河,长八千八百三十丈,减黄水入北潮河达海,使大汛时多一分泄之路,俾上游得以畅达,下游河底自可淘刷渐深。奏准办理开放。五十二年七月,高宗纯皇帝谕,洪泽湖水势既经盛涨,自应即全由二套引河归海,但前坝所开二套引河较窄,若能挑挖深通,既可宣泄湖水,或能将二套引河渐加冲刷,走成熟路,将来豫省合龙大溜仍归正河之后,清黄汇合,竟可从二套引河下注归海,更为便捷。倘溜势未能全行逼入,或再于三套旧走地方,酌量建筑拦黄坝一道,约拦水势,使大溜全趋二套引河,自更得力。是否可以如此办理,着李世杰、李奉翰亲勘覆奏。遵经勘覆,臣等检查河防志载,康熙年间,河臣董安国等创筑拦黄坝走马港口,旋值黄水倒灌,清口淤塞,下流不通,上游溃决,淮扬常受水患劳费罔效。后于康熙二十九年,前河臣张鹏翮堵闭马港河,尽拆拦黄坝,正河下游开浚深通,刷宽百有余丈,滔滔入海。奏奉圣祖仁皇帝赐名大通口,即今之归海尾闾也。今该处正河现宽二百一二十丈至三百四十五丈,较之康熙年问深至三倍。中泓水深一丈五六尺至二丈二三尺及二丈六七尺,两岸露出滩面计千余丈。合之中泓水面共宽一千三四百丈。正河情形实属宽深。伏思黄河本不两行,二套在云梯关外,与海相近,上年山安厅属之汤家庄李家庄同时漫口,各宽二三百丈,亦由北潮河归海。掣溜未尝不为涌激,而正河仍照常行,溜直出海口,此即正河宽深旁注未能全掣之明验也。此时即将二套引河大加展宽,亦不过挑至百丈口面,终不抵正河三分之一。似难望其全由引河归海。况拦黄坝一筑,则归海之路不畅,上游必致有壅遏之虞。具奏。遂停。复浚自马港口旁泄。二年此河亦成平陆。

十套汛,新设阜宁北岸,主簿一员,把总一员,协防一员,皆新设。管堡夫四十四名,兵九十五名。汛地自云梯关汛六套下界起,至海北汛倪家滩下界止。缕堤长七千九百二十丈。喻家滩河势湾曲,嘉庆十年总河吴璥题,于北岸取直开挑引河,长一千一百十七丈。大汛开放,溜走新河,旧河淤闭。

海北汛,新设,阜宁北岸。县丞一员,千总一员,协防一员,管堡夫四十四名,兵一百名。汛地自十套汛界起,至海口龙王庙堤尾止,长七千九百二十丈。叶家社小越堤一道,长五百十丈。又堤后大越堤长一千二百五十三丈。皆嘉庆十九年筑。又接大越堤后身下首起,至夫十四堡止。直堤长二千六百六十丈。嘉庆二十三年筑。叶家社岁修埽工,长四百六丈七尺。嘉庆二十年后建。夫十七堡以下至海滩止斜堤一道,长二千二百丈。嘉庆二十三年筑。因旧堤南向,故筑此堤以为重障。设河溜趋刷旧堤,毋庸镶埽,即可退守此堤,以越为缕。堤尾南北两滩,乃苇荡右营北汛官荡,地名二三泓。西有民界官沟,东北两面皆抵海滩,南抵黄河。

徐州道属萧南厅

同知一员,守备一员。管理砀山萧县铜山黄河南岸堤埽工程。上自河南商虞厅属虞城县界起,下至铜沛厅属铜山县郭汛界止。临河缕堤长二万七千九百六十四丈四尺。为汛三:曰砀上汛,曰砀下汛,曰萧汛。

砀上汛,县丞一员,千总一员,协防一员。皆嘉庆八年分汛添设。管堡夫四十名,兵九十五名。汛地自河南虞城县界起,至关家马路砀下汛界止。临河缕堤长七千二百丈。虞砀交界处土坝一道,长一百二十八丈。嘉庆二年筑。杨庄土坝一道长二百丈。嘉庆二年筑。自交界起接杨庄坝外堰一道,东西长一百五丈。嘉庆三年筑。杨庄坝内圈堰长三百五十七丈。嘉庆二年筑。又外圈堰长六百五十四丈,嘉庆四年筑。李家楼嘉庆十六年七月漫溢。十七年三月,于堤北滩面越筑堵合。二十一年于大坝后放淤。现在岁修边埽长二百九丈。原筑西大坝尾堰长一千一百五丈。上抵杨庄圈堰、东大坝尾堰,长六百九十二丈。下接缕堤西二坝尾堰,长九百三十五丈。亦抵杨庄圈堰,东二坝尾堰,长三百五十三丈。下抵大坝尾堰二坝金门北面圈坝二百九十六丈。二坝迤南缕堤之北圈堤长八百八十六丈。现作缕堤。迤下顺水土坝一道长四百五十丈。嘉庆三年筑。吴家集康熙十七年筑越堤,长一千三百丈。嘉庆十七年淤没。堤北自荣家坝缕堤起,由东北折而向东,至王平庄三坝尾下交界止。民堰长三千三百九十八丈。乾隆二十二年筑。王平庄在毛城铺北三十里,乃河滩民堰地名。乾隆五十五年夏,民堰漫塌数处,水拥毛城铺漫坝而过,将西裹头浚堤身刷通四十余丈。王平庄沟槽掣成宽深。官为堵闭,筑大坝二百八十五丈。上挑水坝九十五丈。筑二坝长五百十丈。五十六年又筑三坝,长一千五百七十丈。并普修民堰,又于北岸河势坐湾处挑渠,引溜东趋。未成。王平庄遂有迎溜埽工。是年又于工尾筑下迎水坝,长五十五丈。所用钱粮,以在民堰施工,例应民出。奏准于砀萧铜睢邳宿各州县按粮摊征。其后此议摊州县虽经改自上江,而王平庄用项摊征之例由此而定。嘉庆四年邵家坝漫工之后,河行北岸,埽遂淤闭。二十二年八月,河复南趋,先自上挑水坝起,至下迎水坝止,于北面滩上筑圈堰长三百二十一丈。又接越堤筑埽靠长二百七丈。旋又帮宽越堰三百七十丈,为坝台建埽长一百四丈。二十三四年上下接筑埽坝。共埽长三百四十余丈。埽外抛护碎石十三段。二十五年,豫省仪工漫缺,下游濬河,于王平庄对岸取直挑河后,遂溜行新渠,埽工淤平。

砀下汛,主簿一员,把总一员,协防一员,管堡夫四十名,兵八十五名。汛地自上汛界关家马路起,下至老堤头萧汛界止。缕堤长七千二百十七丈六尺。毛城铺减水坝大石坝一座,口宽三十丈,高一丈二尺,康熙十九年建,三十二年倒卸,乾隆二年复修。两头镶筑柴裹头,中砌片石。二十三年又修两裹头。五十六年两头各展宽五丈,共宽四十丈,中填碎石,已淤。坝北石坝一座,原口宽一百三十五丈。东里头高一丈八尺二寸。西裹头高一丈三尺二寸。康熙三十三年建。泄漫滩涨水,由坝下小神湖入洪河,达濉河,经盂山等五湖,出归仁堤,以达洪泽湖。五十五年,石坝冲塌。五十六年复修收窄,改口门宽一百二十丈。乾隆二年中铺片石。二十三年又将口门收窄,止留宽五十丈,中铺碎石,顶宽二丈,底宽十丈四尺六寸,厚三尺,为滚水坝。东西石墙各周长十四丈,高一丈二尺六寸。五十五年涨水冲跌。五十六年重修,加高碎石二尺,加墙石高七尺八寸,新旧共高二尺四寸。今碎石淤没,惟两墙尚高出滩面六尺。已淤一丈四尺四寸矣。旧坝之西,康熙二十二年建石闸一座。乾隆二十三年拆毛城铺滚坝改建后,金门宽五十丈,中砌碎石,坝顶宽二丈,底宽十丈四尺六寸,高三尺。东西裹头由身各直长二丈。上迎水各斜长三丈。下分水各斜长六丈二尺。上下水四裹头各横长二丈。二坝石裹头久淤。洪河西堰一道,现长四万八千七百五十九丈。自毛城铺坝下起,至宿灵交界李家庄止。洪河东堰一道,现长四万八千六百九丈。自毛城铺坝下起,至宿灵交界止。乾隆二十三年,安徽巡抚高晋奏明,派员分管濉河,自徐溪口至符离集止。派宿州州同管,兼理西流黄疃沙沟三闸,符离集至霸王城止。派宿州州判管兼理蒿沟挑沟唐沟北山河四闸,霸王城达陵子湖河道四十余里。派灵璧县主簿管,是年又濬南北股河,于河头各建闸一座。毛城铺东墙起,至老堤头萧汛界止。旧缕堤长四千四百九十二丈,康熙十九年筑。定国寺越堤一道,长一千九十丈。康熙三十八年筑。堤北王平庄迤下三坝尾上汛界起,至萧汛徐严工迤上止。乾隆五十七年民筑。临河大越堤一道,长六千四百九十七丈。内在砀下汛堤长五千二百九十七丈。萧汛堤长一千二百丈,现作淤黄缕堤。中有唐家湾河缺口。缺口之北,本有钳口坝,久堵。堤北有邵家坝二坝唐家湾二坝,皆堵闭。漫工所筑两坝土尾相连,中有南北直堰长三百四十一丈。于家集拦水堰一道长四百三十丈,南起旧缕堤,北抵临黄缕堤。嘉庆八年筑。三岔河东西拦河堰一道,长二千一百二十三丈,西起三坝集,东抵定国寺前旧缕堤。嘉庆六年筑。中有唐家湾河缺口长三百丈。魏家寨拦水坝一道,长三百九十五丈,东抵旧缕堤,八年筑。分管洪沟河两岸子堰至萧县界止,西长三百八十六丈,东长五百十七丈。乾隆十二年筑。

萧汛,主簿一员,千总一员,协防二员,管堡夫七十八名,兵一百三十二名。汛地上自砀下汛界起,至铜沛厅属郭汛止。原管萧县境内堤长一万一千六百八十九丈二尺。嘉庆二十五年,分铜沛郭汛缕堤自北辰起至胡家楼止、铜山县境内堤长一千八百五十七丈属萧汛管辖。共有缕堤长一万三千五百四十六丈八尺。徐家庄埽工,康熙四十五年建。雍正二年淤。八年复出,乾隆十四年淤。二十年复出。五十年淤。工后越堤一道,长五百七十一丈。康熙四十七年筑。接下越堤长二百七十五丈。雍正二年筑。现作缕堤。接下越堤长二百七十五丈。乾隆八年筑。现亦作缕堤。接下越堤长四百四十丈。二十一年筑。接下越堤长五百丈。三十三年筑。现多坍坏。严家庄埽工,乾隆五十五年建。工长二百丈。五十六年于对岸挑河长七百十四丈,引溜未成。嘉庆四年淤闭。李家楼埽工康熙四十四建。乾隆十年于对岸挑河引溜入渠,工遂淤闭。嘉庆四年复出镶埽,长三百二十余丈。五年于对岸梁家庄挑河引溜北趋,埽遂淤闭。工后越堤一道长一千四十丈。康熙三十八年筑。内有涵洞一座,宽高各二尺。泄堤内积水。嘉庆六年加帮越堤,将洞堵闭。二十二年重修。田家楼埽工康熙四十八年建。隆乾七年淤。四十二年复出。四十八年淤。嘉庆七年复出,接生工长二百三十余丈。工尾又筑挑、水坝四十丈。十二年下首淤闭,溜势上提。于工头之贺家庄镶埽,长二百六十九丈。十八年,于北岸郭家堂取直挑渠引溜,渠行走埽前,溜即轻减。现在修工长一百十丈一尺。田工后越堤一道,长六百二十丈。康熙六十一年筑。任家坝,嘉庆十一年建。埽工长七十八丈八尺。十三年废。分管萧县境内洪濉河堰,长八千五百十丈。乾隆十二年筑。

徐州道属睢南厅

睢南厅,同知一员,守备一员。管理灵璧、睢宁两县境内黄河南岸堤埽工程,上自铜沛厅属铜灵交界小店汛界起,下至宿南厅属周家楼汛界止,缕堤长二万二百九十四丈。为汛二:曰王家堂汛,曰戴家楼汛。

王家堂汛,灵璧主簿一员,睢宁县丞一员,把总一员,协防二员,管堡夫六十六名,兵二百十八名。汛地上自铜沛小店汛交界起,至戴家楼汛界止,缕堤长一万二千一百七十三丈。里堤一道长一千八十丈。雍正五年筑。上接小店堤尾。现作缕堤。刘谢工埽工长二百五十丈九尺。乾隆五十一年复生。嘉庆十五年淤闭。工后越堤一道长三百丈。乾隆三十二年筑。又撑堤一道长二百九丈。乾隆五十六年筑。小三堡埽工乾隆三十二年复生。原修工长二百三十丈三尺。四十三年淤闭。四十九年复出。修工长一百五十一丈。嘉庆十五年淤闭。工后西撑堤一道长二百二十七丈。乾隆十九年筑。东撑堤一道长七十八丈,乾隆元年筑。工后墨家庄善后里堤长一千一百八丈。雍正五年筑。张家瓦房埽工长三百八十八丈四尺。雍正八年生。乾隆三年对岸挑河引溜直趋,工遂淤闭。十七年溜复南趋,工又出。二十二年七月,总河白钟山放淤,分为东西两坝。四十五年又分为上中下三坝。嘉庆十五年淤闭。工后越堤一道长六百四十五丈。雍正五年筑。迤东小撑堤长三十二丈。乾隆元年筑。双沟迤西越堤长八百八十丈。康熙四十五年筑。接越堤尾缕堤北缕水堤一道,原长七百五十丈。乾隆八年筑。二十六年冲废三百丈,存长四百五十丈。耿家河堤南越堤一道,长四百五丈。乾隆二十三年筑。耿家河碎石戗工,长二千二十五丈。乾隆二十三年善后案内建砌。双沟迤上至朱家马路止缕堤北面,嘉庆二十一年包砌碎石坦坡,长二千三百十三丈。以上属灵璧主簿汛地。峰山石闸四座,康熙二十四年建。就山开凿,天然限制,以泄黄河异涨之水。本无启闭,迨后河身渐高,乃于闸外筑坝,以时启闭。乾隆二十二年奏定,以徐城北门志桩长水至一丈一尺开放头闸。水再加长,以次启放。五十五年后黄水过大,头四两闸久闭不启。头闸原建由身长四十三丈,金门宽三丈五尺,长二丈,高一丈八尺。二闸原建由身长四十七丈,金门宽三丈二尺,长二丈,高一丈八尺。嘉庆十五年拆建。二十一四两年加高。现在金门宽三丈四尺,由身长三丈,墙高闸底三丈四尺八寸,除崖石高六尺,实砌墙二丈八尺八寸,计石十四层。三闸原建由身长六十二丈,金门宽三丈二尺,长二丈,高一丈八尺。嘉庆十五年拆建。二十一四两年加高。现在金门宽三丈四尺,由身长三丈,墙高闸底三丈四尺八寸,除崖石高六尺,实砌墙高二丈八尺八寸,计石十四层。四闸原建由身长四十三丈,金门宽三丈四尺,长二丈,高一丈八尺。峰泰两山间山坡石脚相连,中间空档约长二十余丈,就势凿作滚坝。将临黄土坝帮宽,外镶护埽,即以凿山之碎石将临黄坝两面包砌坚固,永不开放,俾水由滚坝下注,递达于二三两闸。嘉庆二十四年建滚坝,南北宽二十五丈,为坝口。东西长八十六丈,为坝身,名日峰泰滚坝。进水由东而西,流入二三两闸,南达闸下引河。二三两闸之北,西自虎山根起,东至峰山止,筑临黄拦坝一道,长一百六十七丈。两面包石,永不启放。二三两闸后身土堤加培高厚,两面并包碎石,共长一百十六丈。头闸外,嘉庆二十四年添做柴挑坝三道。又于坝外包护碎石长三十六丈六尺。闸下康熙年间所挑泄水引河,由焦管营下达盂山湖,其迹已无可考。乾隆四年总河高斌疏。挑河长一万一千九百八十丈七尺,水向西南入灵璧县境之孟山、陵子等湖,达小河,下注洪泽湖。西堰自闸下起,至魏家桥止,长九千四百三丈。皆乾隆三十七年创筑。闸河堰工历次淤垫刷残,随时培浚,皆系民办民守。乾隆四十二年督河院议设堰长修守巡防。清水潭迤南遥坝一道长四千三百八十丈。系远年古堤,久已残废。清水潭越堤一道长六百丈。又撑堤一道长四十丈,皆雍正五年筑。官庄越堤一道,长五百六十丈。乾隆二十一年筑。武官营大越堤,长三千三百五十六丈。府志载康熙二十四年筑,久已残废。贾家楼迤西越堤一道长二百四十丈。乾隆四年筑,现作缕堤。朱家楼小越堤一道,长一百四十丈。乾隆七年筑。贾家楼迤南越堤一道,长六百七丈。乾隆元年筑。现作缕堤。王家堂大越堤一道,长一千六百七十二丈。康熙三十八年修筑。五十八年加筑。又小越堤一道,长二百四十三丈。乾隆三十五年筑。皆为嘉庆十八年漫工冲塌。房家庄埽工长二百丈。乾隆三十四年建。四十八年淤闭。五十四年复生,名房薛工。建埽长一百三十七丈。埽外间段抛护碎石。工头刘家庄,工尾李家庄,各筑柴土挑坝八道。外护碎石。各坝档内并镶护埽。工后越堤一道,长六百四十八丈。撑堤二道西长五十八丈,东长四十四丈,皆雍正四年筑。已冲废。

戴家楼汛,主簿一员,千总一员,协防二员,管堡夫三十八名,兵二百二十五名。汛地原管自王汛界起,至宿南蔡汛界止,缕堤长一万一千七百十四丈。内于嘉庆八年,将兵十堡迤下堤长三千五百九十三丈,分属宿南,改为周家楼汛外,实存缕堤八千一百二十一丈。戴家楼埽工,康熙十八年建。原长五百五十六丈。乾隆五年放淤,分为东西两坝。十六年放淤,分为四坝。三十年、三十六年两次放淤,工遂闭。四十年于中问复生,工长一百九十三丈四尺,名陈家庄。五十一年又于上首生,工长二百六十七丈三尺。五十六年又于上首二堡生,工长一百二丈。以后河溜上下提移,淤复不常,兼又接生,因居民之姓以立名。现在有余家堂埽长二百七丈四尺,纪家房埽长二百二十七丈三尺,马家房埽长一百四十九丈八尺,程家庄埽长八十五丈三尺,邹家庄埽长一百五十七丈五尺,夫六堡埽长七十三丈,或毗连,或间断,共工长九百余丈。埽外皆间段抛护碎石。工后戴二堡迤南越堤一道,长二百二十八丈。嘉庆七年筑。陈家庄西越堤一道,长一百八十七丈。乾隆四十一年筑。迤上越堤一道,长二百六十丈。乾隆四十四年筑。又越堤长四百丈,乾隆二十二年筑。现作缕堤。又越堤一道长二百二十丈。乾隆四十四年筑。又斜格堤长七十五丈。乾隆四十七年筑。戴工后大越堤一道,长一千一百六十五丈。康熙四十一年筑。现作缕堤。又小越堤一道长三百八十丈。雍正五年筑。邹家庄后越堤一道长四百五丈。乾隆五十七年筑。又外越堤长五百十丈。乾隆七年筑。江家房圈堰长四百四十丈。嘉庆元年筑。韩家坝大越堤一道长一千一百十八丈。康熙十八年筑。魏家庄埽工,乾隆四十六年六月初一日漫溢,堵合,遂成迎溜埽段。现修工长二百二十四丈五尺。迎溜埽外间段抛碎石。郭家渡埽工,乾隆三十九年建。四十五年六月十七日漫溢堵合。修工长一百五丈七尺。四十八年淤闭四十三丈三尺,后又溜势下移续生,现修工长二百二丈一尺。迎溜埽外间抛碎石。魏郭二工上下毗连,考其地即在昔年韩家房工之下,其工不知闭于何时,而于乾隆三十九年移生下首。郭工后乾隆四十年筑越堤,长二百六十八丈。四十五年漫口冲塌。四十六年另筑越堤长五百五十丈。是年魏工漫口冲塌,合龙后补筑二百四十七丈,现长五百三十七丈。越堤内格堤一道长一百十二丈,已残废。

徐州道属宿南厅

通判一员,守备一员。管理睢宁、宿迁两县境内黄河南岸堤埽工程,上自睢南厅属戴汛兵十堡下交界起,至桃南厅属烟墩汛洋河交界止,缕堤长一万七千五百五丈五尺。为汛三:曰周家楼汛,曰蔡家楼汛,曰洋河汛。

周家楼汛,主簿一员,协防一员,管堡夫十八名,兵八十二名。汛地上自睢南戴汛兵十堡界起,至蔡汛界止,堤长三千五百九十三丈。历年加培添接,及以越为缕,现在实长三千九百七丈,属睢宁县境。周家楼埽工,乾隆五十四年六月九日漫缺,十月堵合。遂成埽工。嘉庆十四年淤闭。郭家房埽工,嘉庆十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漫缺,十二月堵合,遂成埽工。现修工长二百二十六丈四尺。埽外间段抛护碎石。峰山楼埽工,长一百一丈四尺。朱家坝后越堤五百七十六丈。雍正五年筑。已坍。下接圈堤长一百七十丈。嘉庆十年筑。现作缕堤。后越堤一道长五百二十丈。乾隆二十一年筑。久坍。上越堤一道长三百二十二丈。乾隆四十年筑现作缕堤。格堤一道长一百八丈。乾隆四十六年筑。现作缕堤。下迤堤一道,长三百八丈。乾隆四十年筑。久塌入河。朱工坝台上护滩堤一道,长一百丈。乾隆四十年筑。又下护滩堤,长一百十六丈。四十六年筑。皆塌入河。小越堤长二百五十五丈。雍正九年筑。龙门坝台前格堤长一百二十丈。雍正九年筑。外越堤长五百十六丈五尺。乾隆二十三年筑。皆塌入河。周工越堤一道,长四百七十四丈。又下越堤一道,长三百丈。五十四年筑。郭工后越堤一道长六百五十丈。嘉庆十二年筑。

蔡家楼汛,县丞一员,把总一员,协防一员,管堡夫三十六名,兵一百三十名。汛地上自睢宁县境周家楼汛右堤头界起,至张王庙洋河汛界止,缕堤现长七千三百八十二丈。墩郎庙迤上越堤一道,长三百四十三丈。雍正元年筑。撑堤一道长一百三丈。雍正元年筑。罗家庄,乾隆二十三年建埽工四十三丈。三十一年放淤停修。墩郎庙,康熙五十九年建。埽工一百七十丈。乾隆二十三年放淤停修,工后越堤一道长三百五丈。康熙三十八年筑。乾隆三十一年放淤刷塌。又撑堤一道长一百三丈。雍正五年筑。乾隆三十九年放淤为缕。老堤头越堤一道,长四百三十九丈。康熙三十八年筑。雍正七年放淤为缕。乾隆三十一年放淤刷塌。田家房埽工长三十一丈五尺。嘉庆二十四年生。工后越堤一道长四百七十五丈。嘉庆二十三年筑。蔡家马路雍正七年建埽工长二百三十丈。乾隆三十一年放淤停修。小三堡埽工乾隆三十三年复生。原修工长五百四十丈。三十九年放淤废工。五十三年复生。历年接筑,埽工长三百四十八丈三丈。嘉庆八年下首放淤停修,工长一百四十二丈三尺。后于下首接修埽长九十一丈。上首又接修埽长一百五十五丈。现修工长四百五十二丈。埽外间段抛护碎石。工后越堤一道长六百六十五丈。乾隆三十四年筑。三十九年放淤为缕。彭家堡越堤一道长九百十五丈。康熙十八年筑。臧家庄,乾隆二十年建埽五百八丈。三十三年放淤废。王家马路埽工,乾隆五十六年复生,工长三十丈。历年接生,工长一百五十四丈七尺。嘉庆二十四年淤闭,移生于下首兵九堡处,工长二百十一丈一尺。埽外间段抛护碎石。工后乾隆十九年创筑越堤一道,长五百十丈。三十三年放淤为缕。又越堤一道,长六百丈。乾隆三十一年筑。三十八年放淤为缕。臧家庄上首鱼鳞越堤一道,长二百七十二丈。乾隆四十二年筑。迤下小古城圈堤一道长一百九十五丈。嘉庆六年筑。现作缕堤。朱家庄埽工,嘉庆八年生,现修工长三百五十四丈七尺。埽外间段抛护碎石。盂城庵越堤一道工长二百五十丈。雍正九年筑。嘉庆八年放淤为缕。

洋河汛,主簿一员,巡检一员,千总一员,协防一员,管堡夫二十八名,兵一百五十名。汛地上自蔡汛张王庙界起,至桃南厅属烟炖汛洋河钞关界止,缕堤现长五千七百六十六丈五尺。自张王庙起,至徐家湾下缕堤止,淤河堤长一千一百十三丈五尺。康熙二十一年重筑。久为缕堤。遥堤一道,自张王庙起,至缕堤头止,长九百九十二丈。康熙十九年筑。陈家坝埽工康丈三十八年生,历年接修,工长四百三十丈。乾隆三十九年下首放淤,弃工止修。工长一百七丈四尺。嘉庆五年淤闭。八年复生,埽工于陈工之下名杜家庄。现修工长二百一丈七尺。埽外间段抛护碎石。工后大越堤一道,长九百五十丈。康熙三十八年筑。小越堤一道,长五百丈。雍正五年筑。撑堤一道,长一百丈。乾隆五十六年筑。格堤一道,长二百三十三丈。乾隆十九年筑。三十九年放淤为缕。工尾鱼鳞越堤一道,长一百八十三丈。乾隆四十年筑。五十一年放淤为缕。赵家庄埽工,长三百六丈。乾隆五十九年建。迤下化村铺埽工,现长一百四十四丈。乾隆九年建。埽外间段皆护碎石。工后越堤一道,长三百十丈。嘉庆四年筑。吉祥庵埽工,长一百八丈七尺。乾隆四十七年建。埽外间段挑护碎石。工后越堤一道,长五百八十丈。雍正五年筑。夫十二堡埽工,长一百五十三丈五尺。嘉庆二十二年建。埽外皆护碎石。工后撑堤一道,长九十五丈。雍正五年筑。钞关埽工长一百八十五丈。雍正十一年建。乾隆九年淤闭。四十三年复生,旋又闭。嘉庆八年又生,名兵七堡,现修工长九十三丈。埽外间段抛护碎石。兵尾旧草坝越堤一道,长一百九十五丈。康熙三十二年建。嘉庆八年放淤。下首刷塌,仅存上长一百三十丈,作为缕堤。遥堤一道,自便民闸起,至桃源界止,长九百十五丈。康熙十一年筑。归仁格堤一道,自便民闸起,至五堡火星庙止,长二千七百十九丈三尺。康熙十九年筑。内北首有便民闸一座,二十二年建。乾隆四十三年,总河萨载以闸已久废,令拆石料运办外河顺黄坝石工无存。南首有石涵洞一座,康熙二十一年建,年久坍塌。乾隆二十二年水利案内修砌石裹头,以泄西来之水。四十六七年,郭魏工漫溢,淤淀废弃。归仁堤一道,北接五堡土堤起,南至泗州境乌鸦岭止,长三千五百九十七丈六尺。内自乌鸦岭至归仁集石工头止,土堤长五百九丈。又自归仁集起,至五堡格堤止,石工长三千八十八丈六尺。建自明万历九年、康熙二十一年。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屡修。雍正四年睢宁朱工漫溢,堤石多有冲缺。乾隆四十六七两年,郭魏工漫溢,复间段冲塌淤没。现存间段堤石工,约长二千七八百丈。前堤之中有归仁安仁利仁双金门石闸三座,康熙三十九年建。各口宽二丈二尺,各高一丈八尺。雍正四年朱工漫溢,冲塌安利二闸,惟有归仁闸宣泄西来之水,并蔡家等处民便河水。乾隆四十六七两年郭魏工漫溢,并皆冲塌淤废。归仁堤五堡之东接涵洞口起,至九龙庙止,旧引河长一千二十七丈九尺。又自九龙庙起,至桃源县境老堤头黄河边止,河长三千七百丈四尺五寸。康熙三十九年开浚。在宿迁境内河长三百五十七丈七尺五寸。在桃源境内河长三千三百四十二丈七尺。南束水堤自五堡起,至桃源界止,长三千七百五十七丈。明万历九年创筑,康熙三十九年修,内自五堡迤下起,至九龙庙止,石工长一千一百丈。并桃源境内南堰接宿境堤尾起,至老堤头黄河边止,长一千四百六十二丈。康熙三十九年创筑。北束水堤自格堤三堡起,至桃源县黄河边止,长三千七百七十六丈七尺。在宿迁境长六百八十三丈。在桃源境长三千九十三丈七尺。皆康熙三十九年创筑。内宿迁境内有小石闸一座,俗名小闸,泄洋河积水,由运料小河出闸,以达引河,并归黄河。康熙四十一年建。便民河一道,上自蔡汛李家庄起,下至五堡迤下止,长八千三百六十丈。宣泄宿境黄河南岸积水,并分蔡家河水,由归仁闸入安河,达洪泽湖。乾隆四十六年以后,历被漫口之水淤为平陆。林子河即陵子河一道,上自找沟集起,下至涵洞止,长六千六百九十四丈。宣泄睢邑沈家湖并泗山湖之水,由鲍家河入安河,达洪泽湖,亦淤成平陆。鲍家河一道,自涵洞起,至桃源界止,长一千二百十丈。上承林子等河之水,入安河以达洪泽湖。亦淤平。罗家河一道,自杨家湖尾起,至归仁闸止,长三千三百三十五丈五尺。泄杨家湖之水,由董家沟入安河以达洪泽湖。亦淤平。董家沟河一道,自归仁堤起,至安河止,长二千七百三十丈。泄归仁堤罗家河诸水,入安河以达洪泽湖。亦淤平。

淮扬道属桃南厅

通判一员,守备一员。管理桃源县境黄河南岸堤工,上自宿南洋河汛白洋河钞关起,下至清河县外南厅南岸汛交界止。计长一万六千三百十五丈四尺。为泛二:曰烟炖汛,曰龙窝汛。

烟墩汛,县丞一员,把总一员,协防一员,管堡夫四十六名,兵一百六十六名。汛地上自宿南洋河汛界起,下至龙窝汛止,缕堤长八千二百五十丈六尺。堤内涵洞四座,祥符石闸一座。金门宽二丈四尺,高二丈八尺八寸,计石二十四层。康熙三十九年建。中格矶心,又建五瑞石闸一座。金门宽一丈二尺,由身直长十二丈,高二丈四尺,计石二十层。闸南东西束水堤二道,东长一千四百六十三丈二尺,西长三千九十三丈七尺,皆西接宿南洋河汛属归仁堤。东束水堤堰中有河一道,上接归仁堤三闸,下抵闸,共长三千三百四十一丈。亦属两汛。此二闸与归仁堤内三闸互相为用,以泄濉水,并睢宿境内诸湖之水入黄,并力刷涤,免注洪泽湖,以护高堰。《行水金鉴》业已详载。迨后黄河底渐垫高,诸水不能出闸,面归仁堤上下诸河亦为屡次南岸漫口淤垫。堤中三闸亦为冲塌淤没,于是西水尽入洪湖,不由祥符五瑞二闸出而刷黄矣。乾隆四十年以后,遇黄水盛涨之年,酌启祥五二闸以资减泄,自后率以为常。于是筑闸北至河边东西束水二堤,并筑头二土坝。又筑闸下南北束水土堰。南堰起自西束水堤,北堰起自半边店迤上。势向东南,拦束泄下黄水,以达洪湖。堤北于家港引河一道,伍家营缕堤一道,胡家庄沈家庄埽工,县志载二工毗连。上迎北岸半路刘之溜。康熙五十五六八等年总河赵世显题建挑坝,雍正元年工后筑越堤,长九百五十五丈。越堤之内又有小越堤长四百一十丈。雍正五年建。八年总河嵇曾筠题建护崖埽一百五十丈。乾隆初溜势开行淤闭。烟墩险工,顺治十六年生,最为险要。雍正年间溜势开行淤闭,乾隆五十一年后复生,名王家庄,至今修防。埽外间段抛护碎石。北门护崖埽工,雍正七年总河尹继善题建。工长一百四十七丈,旋即沙淤。工后越堤长三百九十丈。内堤南一段长二百二十丈。堤北一段长一百七十丈。

龙窝汛,主簿一员,千总一员,协防一员,管堡夫四十四名,兵一百五十九名。汛地上接烟墩汛界起。下至外南厅属南岸汛交界止。堤长八千六十四丈八尺。盛家庄埽工,长一百六十四丈四尺。紧接王家庄工尾。乾隆五十一年后,时淤时出。迤下滩面土坝一道,长四十丈。嘉庆十二年筑。以拦漫滩顺堤之水。张家庄旧埽工,并旧缕堤,乾隆初淤闭。颜家庄埽工,康熙五十八年总河赵世显题建。挑坝埽工,雍正五年总河齐苏勒筑越堤一道,撑堤三道。十年淤闭。十三年复出,乾隆四年总河高斌令弃缕守越,旋淤。八年,总河白钟山复建越堤格堤。今久淤废。司家庄,乾隆五十一年漫缺堵闭。工后筑越堤一道,长六百二十一丈。五十三年埽工淤闭。胡家湾因河南卧,嘉庆二十一年筑碎石盘头土坝,以挑河溜。李家口即李义口,康熙年间数受水患。所谓豁口者也,今年久,堤外已长淤滩。谈家坝埽工,乾隆五十一年以后弃缕守越堤,埽淤闭。刘家庄埽工,在谈工下里许,乾隆五十一年以后生。今淤。本工缕堤长七百三十丈,即乾隆五十六年所筑越堤。嘉庆八年旧堤冲刷,复又以越为缕。田家集挑水坝埽工,长一百八十七丈六尺。嘉庆九年筑。挑坝迤上滩面碎石盘头土坝三道,十七年筑。田袁工埽工,共长一百九十七丈六尺。嘉庆九年建。埽外历年间段抛护碎石,本工后大越堤一道,长八百七十丈。越堤内格堤一道,长一百三十丈。皆是年建。马厂陂旧斜堤一道,明万历六年筑。八年又建闸一座。康熙四年后,闸口屡漫,缕堤溃决,淹没民田。后筑堤御水,今久淤没。女儿堤,在马厂东北。旧有险工,派及妇女抢筑,故名。乾隆初遗址犹存,今无可考。高家湾埽工,康熙四十二年总河张鹏翮题建。又筑越堤一道,长五百丈。越堤下接小堤一道。雍正二年考建。又撑提二道,共长三百二十四丈。五年建。该工现修埽工长一百四十九丈九尺。埽外历年间段抛护碎石。埽工迤上,嘉庆十三年筑外越堤一道,长一百五十五丈。夫二十一堡埽工,长三百二十丈五尺。在高工下里许,嘉庆十三年建。埽外历年间段抛护碎石。工尾碎石盘头土坝二道,二十二年筑。工后大越堤一道长九百五十丈。嘉庆八年筑。十四年越堤内又筑格堤一道,长一百七十丈。又小越堤一道,长八十七丈。二十二年筑。

淮海道属外南厅

同知一员,守备一员。管理清河、山阳二县黄河南岸工程,上自桃源县桃南厅属龙窝汛高家湾界起,越清日下至山阳县海防厅上河汛界三岔堤止,缕堤长一万五千二百三十五丈。为汛二:曰南岸汛,曰外河汛。

南岸汛,巡检一员,把总一员,协防二员,管堡夫二十八名,兵一百五十名。汛地自桃南龙窝汛界起越清口至外河汛季家浅止。缕堤长五千四十丈。吴城缕堤,自高家湾界起至张福口止,长三千五百五十八丈五尺。吴城七堡埽工长三百十六丈五尺。嘉庆十一年后历年接建。埽外间段抛护碎石。工尾下首碎石土坝八道。二十三年建。夫八堡,上自缕堤起,至御桩亭上止,临河越堰一道,长五百七十丈。嘉庆十二年筑。御坝上下木龙五架,乾隆五年建。迨后历有添移,其多寡地段因时而殊,并无一定。拦黄坝顺黄坝中间空塘,四十三年填与滩平。四十五年圣驾南巡临视,指示全填与堤面相平。又自拦黄坝北首起,至新西坝迤上束水堤止,筑斜堤一道,长二百四十六丈。陶庄引河南岸临黄束水堤尾起,至新西坝迤上止。乾隆五十年因清水甚小,黄水倒漾,漕船阻滞,经大学士阿桂会同督河院奏挑倒钩引河,长四百十五丈,借引黄水以济空运。旋即堵还。清口以下,西大王庙前里河交界起,至旧东坝止。乾隆四年筑缕堤,长七十丈。接下至惠济祠后大营房止,缕堤长六百九十二丈。康熙十七年筑。又自大营房起,至外河交界李家浅止,缕堤长六百八十九丈五尺。三十八年筑。卞家汪石工,长八十四丈。康熙四十一年建。接下天妃坝石工长三百四十七丈。康熙三十年建。乾隆十九年石上加砖,长三百二十丈。接下惠济祠前起至大营房止,石工长一百六十二丈。康熙三十九年建。以上石工,于嘉庆十年自卞家汪起,至惠济祠后止,间段加砖,共长五百三丈二尺。后因堤日卑矮,十四年加高堤工,将所有石工通行包筑。淤土坦坡而石工遂埋于堤内矣。东西束水坝,御黄二坝,顺清河,嘉庆十六年以后,遇有南岸漫工,洪湖水大,开挖御黄西坝后身,以资畅泄,随时堵闭。御黄坝外东岸,嘉庆二十五年筑迎水坝一道。

外河汛,县丞一员,千总一员,协防二员,管堡夫二十六名,兵二百十名。汛地自南岸汛界季家浅起,至海防厅属上河汛界三岔堤止,缕堤长一万一百九十五丈。自季家浅起,至周家庄十一堡止,堤长四千五百六十二丈,属清河县。又接清河县界起,至二十五堡迤下止,堤长四千二百二十七丈,属山阳县。又接山阳县界起,至海防三岔兵工堤上止,堤长一千四百六丈,属安东县。陈家马头起,至小新庄止,临河越堤一道,长二千五百二十六丈。嘉庆十八年筑。石马头一道,南北长十八丈,宽一丈五尺。雍正六年建。老坝口小车路大车路朱家沟洪福庄玉皇阁周家庄七工相连。旧有埽工老坝工下,乾隆三十九年八月漫溢堵合。嘉庆十二年于对岸取直挑河,并在旧河头筑做柴土坝拦截。工遂淤闭。十八年工外创有越堤。工后大越堤一道,长九百十五丈。乾隆四十年筑。周家庄工下撑堤一道,长二百五丈。乾隆十九年筑。兵四堡埽工,嘉庆二十一年建。历年提移淤,复有徐家庄小新庄地名。现修埽长四百九丈三尺。埽外间段抛护碎石。工头碎石土坝一道。嘉庆二十三年筑。又于越堤尾筑碎石土坝三道,三老坝越堤一道,长六百二十五丈,嘉庆十一年筑。汤董庄埽工。现修工长五百五十三丈。历年提移。有潘汤陈高张等庄地名,埽外间段抛护碎石,汤董庄工后越堤一道,长二百十丈,康熙十八年筑。雍正三年筑撑堤一道,长一百九十丈。又筑上撑堤一道,长二百八十三丈,下撑堤一道长一百八十七丈。上张庄埽工久淤,汰黄堤。《行水金鉴》载:自车路口起,至上河汛大茭陵止,长一万二千二百五十九丈八尺。康熙三十八年修筑。《淮安府志》载:柳围头石闸一座。注称减水由运料小河沿缕堤直出云梯关下掌家港,专为运料而设。康熙三十一年建,并未开放。

淮海道属海防厅

同知一员,守备一员,管理山阳、阜宁两县境内黄河南岸河务。上自山阳县外河厅外河汛三岔界起,下至海阜厅仁和汛陈家社止。缕堤长二万一千三百八十八丈七尺,为汛三:曰上河汛,曰童营汛,曰下河汛。

上河汛,主簿一员,协防一员,管堡夫千八名,兵六十名。汛地自外南厅外河汛三岔界起,至童营汛新港止。缕堤长二千八百六十九丈七尺,属山阳县境。杨家马头埽工,雍正十二年筑,久淤。工后越堤一道长三百九十二丈,雍正十三年筑,乾隆元年开缕堤放淤。二堡下至尹韩庄越堤中间止,乾隆二十年创越堤一道,长三百四十丈。现废。尹家庄韩家庄,两地毗连。雍正十年建筑埽工。十一年淤。嘉庆三年迤上王家庄生工筑埽。后于七年十二年先后生工筑埽,名刘家庄、曹家庄。现修埽工共长二百九十八丈九尺。工后大越堤一道,长八百八十丈。康熙十九年筑。越堤内格堤二道,一长五十五丈,一长七十二丈五尺。皆雍正五年筑。又真武庙起,至郑家马路止,越堤一道,长四百七十丈。乾隆二年筑。又接下至七堡下止,越堤二道。一长二百十五丈,乾隆七年筑。一长四百十七丈五尺,八年筑。汰黄堤一道,上接外河汛三岔界起,至董汛界严家马头止,长一千五百七十丈。康熙三十八年筑。

童营汛,巡检一员,把总一员,协防一员,管堡夫三十二名,兵九十二名。汛地自上河汛界新港工头起,至下河汛界叶家营止,缕堤长五千九百十丈,皆山阳县境。新港伍墩两工相连,名新五工。雍正十年筑。有埽工后淤。乾隆四十七年复出。嘉庆二十三年淤。高家庄埽工,雍正十年建。后淤。乾隆三十九年放淤停修。以后旋出旋淤。现修埽长二百四十八丈二尺。唐家堡埽工,雍正十年建。乾隆三十九年放淤停修。以后时出时淤。现修埽工二百五十丈四尺。新港工头格堤一道,长五十六丈。康熙四十二年筑。新港工头至伍墩越堤一道,长三百八丈。康熙四十二年筑。伍墩格堤一道,长五十丈。四十六年筑。现为缕堤,伍墩格堤尾起,至唐家堡格堤头止,越堤一道,长一千丈。康熙四十二年筑。下长六百丈。于乾隆三十九年放淤塌卸。现存四百丈。作为缕堤。接下周家庄,南越堤一道,长一千一百丈。乾隆十一年筑。内下长五百二十七丈,现为缕堤。内格堤一道,长一百十丈。十一年筑。接下唐家堡,越堤一道,长七百三十七丈。康熙四十二年築。现为缕堤。七堡即小茭陵埽工,雍正十年筑。淤复不常。现修工长一百六十六丈五尺。胡家马头即何家庄埽工,雍正十年筑。以后淤复不常。现修工长二百七十丈。吉家庄即大茭陵埽工,雍正十年筑。以后淤复不常。现修工长一百十四丈。埽外抛护碎石。埽工迤上,嘉庆二十四年筑。碎石盘头土坝三道。沈家圩埽工与吉工相连。乾隆四十六年筑。五十八年放淤停修。嘉庆十四年复生。现修工长二百二十三丈。工后大茭陵堤一道,长五十七丈。乾隆二年筑。今为缕堤。接下格堤头起至旧堤头止,越堤一道长五百三十丈。康熙四十二年筑。今为缕堤。堤内格堤长八十二丈。乾隆十一年筑。七堡格堤一道,长七十五丈。又小茭陵格堤长一百八丈。又大茭陵南越堤一道,长八百四十丈。堤内顾家马头格堤长一百二十丈。皆乾隆十一年筑。接前沈家圩鱼鳞堤一道长二百二十二丈。乾隆八年筑。今为缕堤。又戗堤一道长五百二十丈。康熙三十五年筑。又里越堤一道长七十八丈。雍正八年筑。又外越堤一道长二百二十一丈。雍正九年筑。又临黄外越堤一道长八百七十丈。乾隆二十一年筑。又里越堤一道长一百八十丈。五十二年筑。堤南遥堤内塘严冈苏家嘴旧有民建涵洞二座,汰黄堤一道,接严家马头起,至大茭陵工尾止。长一千六百七十二丈。

下河汛,巡检一员,把总一员,协防二员,管堡夫七十二名,兵一百九十一名。汛地自下河汛界叶家营起,至海阜厅属仁和汛止,缕堤长一万二千六百九丈。属阜宁县境。童家营东西裹头埽工,雍正十年建。后淤。蔡家马头扫工,乾隆二十二年建。渐淤。现修工长六十九丈七尺。钱家马头扫工,乾隆五十三年建。现修工长七十八丈一尺。埽外间段抛护碎石。卢家庄埽工,嘉庆十一年建。现修工长一百七十丈九尺。埽外间段抛护碎石。石家庄范家庄杨家庄埽工,康熙年间建,罗家庄埽工雍正三年建。四工相连。久淤。童家营越堤一道,长六百七十七丈。康熙四十一年筑。堤内格堤一道,长九十丈。雍正四年筑。蔡家马头大越堤一道,长一千一百六十一丈。乾隆元年筑。内下长五百七十丈。今为缕堤。接下斜堤一道,长一百九十五丈。乾隆二十一年筑。又下格堤一道长一百三十丈。乾隆四年筑。钱家庄越堤一道,长八百五十三丈。乾隆二十四年筑。又卢铺越堤一道,长一百九十二丈。乾隆元年筑。左家庄越堤一道,九百八十丈。又上格堤一道,长八十丈。下格堤一道,长七十五丈。皆雍正五年筑。接下董家庄越堤一道,长三百三十一丈。乾隆十一年筑。兵十四堡埽工,嘉庆三年建。现修工长一百七十丈五尺。埽外间段抛护碎石。马起营埽工。乾隆五十二年建。现修工长一百四十七丈二尺。李家庄埽工,嘉庆八年建。现修工长一百六十九丈四尺。埽外间段抛护碎石。工后越堤一道,长九百丈。乾隆二十三年筑。又中越堤一道,长三百二十五丈。乾隆七年筑。又鱼鳞越堤一道,长三百十丈。乾隆二十一年筑。涂家庄埽工,长一百六十六丈。乾隆二十二年筑。久淤。陈家社越堤一道,长四百八十丈。康熙四十年筑。又上下越堤二道,一长八十丈,一长六十丈。皆康熙四十年筑。

淮海道属海阜厅

同知一员,新设守备一员。管理阜宁县黄河南岸堤工,上白海防厅属下河汛界陈家社下起,下至大淤尖堤尾止,缕堤长二万二千八百二十三丈。内陈家社至灶工尾旧堤长一万一千一百二十五丈。迤下至海口堤长一万一千六百九十八丈。皆嘉庆十五六年所筑新堤。十五年初奏,止设二汛:曰南岸汛,曰海阜汛。十五年添筑新堤之后,于十八年奏改三汛:曰仁和汛,曰十巨汛,曰海南汛。添设河兵一百九十二名,添设堡夫六十四名。

仁和汛,巡检一员,即大套司把总一员,协防一员,管堡夫四十六名,兵八十八名。汛地自海阜厅下河汛界起,至岔堤尾止,缕堤长八千三百五十丈。陈家社里越堤长五十五丈。雍正八年筑。又外越堤一道长一百八十五丈。雍正九年筑。辛家荡滚水坝一座。《淮安府志》载:康熙四十一年建。未淤。今久湮没。乾隆十一年创里越堤一道,长八百六十丈。越堤一道长三百六丈。黄泥嘴南岸挺向北岸,河势弯曲。嘉庆八年在南滩取直挑河,长一千三百丈。大汛启放,溜走新河,旧河遂淤。自五堡上起至陈家浦南圈堰止,嘉庆十四年筑临河圈堰一道,长四千一百七十五丈。陈家浦即《行水金鉴》所载,地名陈家庄。西磡掌家港三处相连险要埽工,《淮安府志》载:乾隆十年七月十九日陈家浦漫缺二百余丈,九月水落始塞。筑重堤长一千六百二十丈。浚河溜开行,该工淤闭。嘉庆十二年秋汛异涨漫缺。以前所创越格等堤皆为刷塌。十三年春,在北首滩面筑坝堵闭。内自夫十五堡缕堤北面起,至大坝尾止,筑南坝圈堰,长一千二百二十二丈。又自北堤尾起,由东转南至夫二十四堡缕堤止,筑北坝圈堰长二千七百三十六丈。中间堵合柴坝连坝基长一百五丈九尺。又自南坝圈堰于家庄前起,至南三坝尾止,筑圈堰长七百丈。又筑南二坝尾圈堰长二百七十丈,中筑柴坝,连坝基长一百十五丈。又自三北坝尾起,至北圈堰止,筑坝尾堤长二百三十八丈。又于南圈堰之西筑挑水坝,长二百七十六丈。嘉庆十八年自三南坝基东至北圈堰筑重堤,长三百四十七丈。又自挑水坝至北大坝后筑拦水堤一道,长二百九十七丈,陈家浦三北坝外上下圈堰。嘉庆十七年后历年镶筑埽工一百六十余丈。今皆淤闭。

十巨汛,县丞一员,以阜宁县丞移驻,把总一员,协防一员,皆新设,管堡夫三十八名,兵七十名。汛地自仁和汛界岔堤尾起,至海南汛十巨以下于家港止,缕堤长六千八百五十丈。自上汛夫二十四堡新堤尾起,至灶工尾止,嘉庆十三年筑外越堤一道,长六百六十丈。

海南汛,县丞一员,以盐城县丞移驻,千总一员,协防一员,皆新设,管堡夫四十二名,兵七十八名。汛地自十巨汛尾干家港起,至大淤尖堤尾止,缕堤长七千六百二十三丈。卫滩越堤一道长一千四百五十丈。嘉庆二十四年筑。越堤下首,二十五年又接筑套堤一道,长七百八十丈。东洼埽工,嘉庆二十年至二十五年节建。埽长三百七十五丈二尺。上首九十二丈。已经淤闭。工后越堤一道,长一千一百九十四丈。嘉庆二十年筑。七巨港至八巨港下止越堤一道,长一千六百五十丈。嘉庆二十二年筑。堤南卫滩迤下,即苇荡右营官荡,西界卫滩,南界后洋,北界缕堤,东抵海滩。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十七·刘昫
  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八·赵尔巽
  卷五十四·黄以周
  卷二十九·谷应泰
  后汉孝明皇帝纪上卷第九·袁宏
  卷二百六十·杨士奇
  卷之四百十九·佚名
  稽古録卷一·司马光
  一六五 大学士舒赫德奏遵旨查明提调等失察黄寿龄携书外出请交部察议折·佚名
  世家卷第三 高丽史三·郑麟趾
  南唐书卷十七·陆游
  陆缮传·姚思廉
  孔·李延寿
  卷六十八·佚名
  卷三百三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五十四·吴景旭

      庚集下之下  唐诗  治聋  石林诗话曰世言社日饮酒治聋不知何所据五代李涛有春社从李昉求酒诗云社公今日没心情为乞治聋酒一瓶恼乱玉堂将欲遍依稀廵到第三防昉时为翰林学士有月给内库酒故涛从乞之则其传已久

  • 辑补·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看露光。【录自汲古阁本《孟襄阳集》三】长乐宫秦城旧来称窈窕,汉家更衣应不少。红粉邀君在何处,青楼苦夜长难晓。长乐宫中钟暗来,可怜歌舞惯相催。欢娱此事今寂寞

  • 卷十三 晋语七·左丘明

    1既弒厉公,栾武子使智武子、彘恭子如周迎悼公。庚午,大夫逆于清原。公言于诸大夫曰:“孤始愿不及此,孤之及此,天也。抑人之有元君,将禀命焉。若禀而弃之,是焚谷也;其禀而不材,是谷不成也。谷之不成,孤之咎也;成而焚之,二三子之虐

  • 卷二百四十六 熙寧六年(癸丑,1073)·李焘

      起神宗熙寧六年七月盡是年八月   秋七月甲辰,權發遣開封府判官、職方員外郎沈忱權發遣梓州路轉運使。庚戌日可并此。   置河州折博務,令制置解鹽司倣熙州東、南、西鹽交引,減直召商旅入中。   權發遣廣南東路

  • 皇清开国方略卷三十二·阿桂

      世祖章皇帝【初即位未改元崇徳八年癸未八月至顺治元年甲申十月】  崇徳八年八月丁亥  世祖章皇帝嗣位  世祖章皇帝  太宗文皇帝第九子也天纵徇齐昌符协应崇徳八年八  月庚午  太宗文皇帝龙驭上賔礼亲

  • 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四八、禀光绪七年九月二十八日一一二○七-一·佚名

    头役徐祥等三人,因原郊铺夫首陈未等不愿充当官挑夫首,禀请新竹知县提讯充当台下一快头役徐祥、一皂头役高登、三皂头役姚景同叩首跪叩禀,为选举不遵,乞迅单提讯充事。缘本城原设挑夫首额缺一名,约束散

  • 卷十三·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十三宋 吕中 撰英宗皇帝治平四年即帝位嘉佑八年四月即皇帝位上不豫诏请皇太后权同听政上初以忧疑得疾举措或失常度左右共为 间遂成隙太后对辅臣常及之韩琦因出危言曰臣等只在外见官家内中

  • 李神俊传·魏收

    李柬之弟李神俊,小名提。年轻时因为有才学而知名。为太常刘芳所赏识。李神俊脱去布衣遵奉朝廷征召,任奉朝请,后转任为司徒祭酒、从事中郎。不久,他被授予骁骑将军、中书侍郎、太常少卿之职。后出任为前将军、荆州刺史。当

  • 陶安传(附钱用壬传)·张廷玉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年时就敏悟,广泛涉猎经史,尤其见长于《易经》。元至正初年,江浙乡试中举,授予明道书院山长,躲避战乱于家乡。太祖占领太平,陶安和耆儒李习率父老出城迎接。太祖召他问话。陶安进言说:“海内鼎沸,豪杰并争

  • 提要·王世贞

    臣等谨案弇山堂别集一百卷明王世贞撰世贞字符美号弇州山人太仓人宣大总督忬之子嘉靖丁未进士厯官南京刑部尚书事迹具明史文苑传其书専载明代典故凡盛事述五卷异典述十卷竒事述四卷史乗考误十一卷表三十四卷分六十七目

  • 符宗朝·周诒春

    符宗朝 字海秋。年二十七岁。生于江苏扬州。父慰祖。初毕业于扬州府中学。肄业京师优级师范学堂。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米西根大学。习机器工程。民国四年。得学士学位。在某自动车公司及某机器制造厂。充学习工

  • 卷三·邵宝

    简端録卷三(明)邵寳 撰○易【凡一百六】天地有对待有运行有流布有化生刚柔对待者也日月运行者也风雷流布者也男女化生者也右系辞刚柔相摩之简诸卦受画于雷风山泽水火诸卦之画无一而非雷风山泽水火也雷风山泽水火无一画

  • 卷二十五中·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__仪礼经传通解续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二十五中宋 杨复 撰宗庙中 祭礼九中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述立也立天神地祗人鬼之礼者谓祀之祭之子

  • 缘 成 史 观·太虚

    一  ──十九年十一月在巴县监狱讲──承县长与典狱长等邀来讲演,因向知各位对于人群社会之改造很具热忱,特将佛学之可应用人生实际之改良者与各位谈谈。我前在德国柏林讲学时,曾遇一研究经济学者,他说:他对研究经济学之

  • 卷一·佚名

    古雪哲禅师语录卷一万安龙德院嗣法门人传我等编住洪都翠岩寺语录山门。俗气都销尽。斯门顿豁开。一回亲得入。万古绝尘埃。佛殿。巍巍堂堂。辉辉煌煌。睹闻莫及。声色全彰。既是声色全彰。因甚睹闻莫及。海底金乌天上

  • 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雍正

    三十卷。清世宗胤禛(1678—1735)撰。胤禛姓爱新觉罗。年号雍正。初封雍亲王,康熙末,得隆科多,年羹尧之助,以继帝位。即用高压手段对待诸弟。又屡兴文字狱,削除诸王对下五旗军队的统率权,以加强君主专制,对西南少数民

  • 武经总要·曾公亮

    中国宋代官方编修的军事著作。曾公亮、丁度等奉敕撰。北宋自澶渊之盟以来,武备日见废弛,在对夏战争中又屡遭失败。仁宗赵祯恐将帅“鲜古今之学”,遂于庆历三年(1043)十月,命曾公亮、丁度等同加编定,历时三年半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