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学史卷十一

(明)邵寳 撰

○子【凡二十九章】

敌使来贺会庆节上寿在郊礼散斋之内不当用乐公请令馆伴以礼谕之而议者虑其生事多请权用乐者公又请必不得已则上寿日设乐而宣旨罢之及宴使客然后复用上可公奏且曰宴殿虽进御酒亦母用乐惟于使人乃用之诸公顾以为紫宸上寿乃使客之礼固执前议公奏曰彼初未尝必欲用乐我乃望风希意而自欲用之彼必笑我以敌国之臣而亏事天之礼上嘉纳焉【朱子撰陈俊卿状】

日格子曰郊斋而受寿贺非礼也虽不饮酒可以为礼乎饮酒矣乐作于使人而止于进御其与几何虽然寿燕不可移乎君以尊天而移寿燕敌使独不知天乎饮酒作乐又何议之有

任城王澄遭太妃忧臣寮为立碑颂题碑欲云康王元妃澄访于普惠普惠曰朝典有王妃而无元字鲁夫人孟子称元妃者欲下与继室声子相对今烈懿太妃作配先王更无声子仲子之嫌不假元字以别名位古者妇人从夫谥今烈懿太妃德冠一世故特蒙褒锡岂容于定名之重而不称烈懿乎澄从之【后魏书张普惠传】

日格子曰无继室妃不称元固也其有继室而称元亦叙事之词然耳若夫碑题则无继室不称有继室亦不称夫夫妇妇礼也

哀帝即位欲临轩拜授母周贵人为皇太妃虨议曰斯则子爵母也虽欲加崇而实卑之无乃不顺乎谓应告显宗之庙称贵人仁淑宜加殊礼事不在已可也又妃后虽配君之名然自后以下有夫人九嫔无称妃今宜称皇太夫人于名礼顺帝不从特下诏拜为皇太妃【晋书江虨传】

日格子曰称天以诔天子之礼也下此则如之何称先命以诛庶免于子爵母乎妃夫人之称当时则有制矣引古以言何为哉

忽一日宣曹彬潘美曰命汝收江南又顾曹曰更不得似往时西川乱杀人曹徐奏曰臣若不奏恐陛下未知曩日西川杀降之事臣曽商量固执不下臣见收得当日文案元不着字太祖令取览之谓曰如此则当时何故坚执服罪曰臣初与全斌等同被委任若全斌等获罪臣独清雪不为稳便所以一向服罪太祖曰卿既欲自当罪又安用留此文字曰臣初谓陛下必行诛戮故留此文书令老母进呈乞全老母之命太祖尤器遇之【宋言行録曹彬】

日格子曰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此古人事亲之道也彬留文字而不辩其亦此意也夫重辟则辩不重则服服以全寮友之情辨以成君臣之义臣受非辜君杀无罪皆非义也

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髙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陪臣敢辞王曰舅氏余嘉乃勲应乃懿德谓督不忘往践乃职无逆朕命管仲受下卿之礼而还【左传僖公十二年】

日格子曰管仲辞上卿之飨礼也然仲非知礼者挟齐以致王飨而又以礼辞之虚礼安庸哉盖假仁者之情如此他日齐侯以天威咫尺下拜受胙亦仲之教也夫

自卫如晋将宿于戚闻钟声焉曰异哉吾闻之也辨而不德必加于戮夫子获罪于君以在此惧犹不足而又何乐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君又在殡而可以乐乎遂去之文子闻之终身不听琴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日格子曰季札当余祭之丧未踰年而请观周乐于鲁乃以在殡不乐责孙文子乎札于是有考古之心焉非以为乐也札不义其国托使而亡其于礼也变矣是故春秋责之乐之观无与责焉可也

尝给两川军士缗钱诏至西川而东川独不及军士谋为变震白主者曰朝廷岂忘东川邪殆诏书稽留尔即开州帑给钱如西川众乃定【宋史黄震传】

日格子曰诏之出岂虞其至此哉两川同鎭而异使何居经事失宜而使之变必有任其咎者

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曰必若此非谋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入奏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髙祖曰愿分我一杯羮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不然徒结怨雠愈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宜置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宋史吕端传】

日格子曰继迁之母之获也何处为善莫善于养莫不善于杀归之何如此王者事也以疆埸之近事议之则与其归也宁养

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蜀书先主纪】

日格子曰刘琮可取乎曰可表尝托孤矣何为其可也曰取之琮不可琮降而国归操取之操非取之琮也取其地而存其宗何为其不可也先主之不忍仁矣曰小不忍非仁也不忍于琮而忍于璋仁者固如是乎

亮上言于后主曰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奄忽升遐乃顾遗诏事惟太宗动容损益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复如礼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臣亮亲受勑戒震畏神灵不敢有违臣请宣下奉行【蜀志先主传】

日格子曰人主之不遂服乆矣虽孔明之贤不能赞禅以行况下此者乎或谓孔明于是乎媿伊尹矣总已之礼三代之常行也尹无庸力焉孔明身闻自取之属而能不以总已为嫌哉虽然太甲习不义桐宫之放尹实为之孔明有尹之志虽总已以听亦无不可

先主穆皇后陈留人也兄吴壹少孤壹父素与刘焉有旧是以举家随焉入蜀焉有异志而闻善相者相后当大贵焉时将子瑁自随遂为瑁纳后瑁死后寡居先主既定益州而孙夫人还吴羣下劝先主聘后先主疑与瑁同族法正进曰论其亲踈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于是纳后为夫人【蜀志先主穆皇后传】

日格子曰匡衡论妃匹谓后夫人行不侔乎天地则无以奉神灵之统况娶孀妇乎吴后之立当授玺绶孔明与闻焉何为其莫之止也其诸相者大贵之言先入于心孔明虽谏不能回也不然君子谓孔明庶几礼乐而事君顾如是哉法孝直晋文子圉之劝固无足论矣

迁大理正有盗官绢置都厕上者史疑女工收以付狱芝曰夫刑罪之失失在苛暴今赃物先得而后讯其辞若不胜掠或至诬服诬服之情不可以折狱且简而易从大人之化也不失有罪庸世之治耳今宥所疑以隆易从之义不亦可乎太祖从其议【魏书司马芝传】

日格子曰先赃后讯何为而易诬服也有承而无追故也狱之情至此微矣于此而能用其情乌乎不能用其情哉

归夫人以下至少使【汉书文帝纪】

日格子曰人主临终而命出宫人盛德事也然夫人以下皆贵妾有名号者方之古昔宜在九嫔之列而俾与宫人同出将孰归哉敦天下之女教固不如是虽然此汉文短丧之诏之末词也吾于是无庸议焉尔矣

江陵既平军还诸将多因虏掠大获财物瑾一无所取唯得书两车载之以归或白文帝曰唐瑾大有辎重悉是梁朝珍玩文帝初不信之然欲明其虚实密遣使检阅之唯见坟籍而已文帝乃叹曰孤知此人不以利干义向若不令检视恐常人有投杼之疑孤所以益明之耳【后周书唐瑾传】

日格子曰唐瑾之坟籍犹伏波之薏苡也光武蓄疑致援誉不终周文之检阅岂不朗豁哉虽然人君所以待将相大臣之体于是为衰矣

成公将会厉公会不当期将执公季孙行父曰臣有罪执其君子有罪执其父此听失之大者也今此臣之罪也舍臣之身而执臣之君吾恐听失之为宗庙羞也于是执季孙行父公羊传成公十六年

日格子曰诸侯之执于伯主有罪礼也无罪势也非礼也为臣道者有罪代无罪亦代主辱臣死死且甘之而况于执乎此季孙行父之所能为者也不然有罪归执于天王无罪距不受执此夹谷之相所能为也非行父之所能为也

西门豹治邺会人数言其过文侯身行其县果若人言文侯曰翟璜任子治邺而大乱子能道则可不能将加诛于子西门豹曰王欲为霸王者也臣故蓄积于民君以为不然臣请升城鼓之一皷甲兵粟米可立具也于是乃升城而鼓之一鼓民被甲括矢操兵弩而出再鼓负辇粟而至文侯曰罢之西门豹曰与民约信一举而欺之后不可复用也燕常侵魏八城臣请北击之遂举兵击燕复地而后反【淮南子人间训】

日格子曰当其时使无击燕之举豹将何以全信于民乎古之信于民者以心心之所存民不可欺也一再皷而民至则显告以君言之故使旅见于君而遣之民寜以为欺邪乃若骊山之召则异于是纵泾以败信故不能以信终豹之区区于全信无乃惩于是乎不然则豹欲假君之重而立功耳

永寜令李公孝丧母外继其后父后妻亡河间刘炫以为无抚育恩议不觧任子翊驳之曰传云继母同母齐杖之制皆如亲母又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朞于子之情犹湏隆其本重是以令云为人后者为其父母并解官申其心丧父卒母嫁为父后者虽不服亦申心丧其继母嫁不觧官此专据嫁者生文耳将知继母在父室则制同亲母若谓非恩同之行路乎服既有之心丧焉可独异今言令许不解甚谬【隋书刘字翊传】

日格子曰继母以父重嫁母以父轻出母以父絶以义制恩而服之隆杀从之礼也

昔长沙人王毖汉末为上计诣京师既而吴魏隔絶毖在内国更娶生子昌毖死后昌为东平相始知吴之母亡便情系居重不摄职事于时议者不以为非【隋书刘子翊传】

日格子曰毖有妻在吴则魏娶者为妾吴母死而魏母之子居重解官庶子为嫡母服也子翊以此证子外继后继母之丧无乃非义类乎

晋鎭南将军羊祜无子取弟子伊为子祜薨伊不服重祜妻表闻伊辞曰伯生存养已伊不敢违然无父命故还本生尚书彭权议子之出养必由父命无命而出是为叛子于是下诏从之【隋书刘子翊传】

日格子曰人之子而子于人遂为之子尊父命也父没则母命之父母没矣伯叔虽絶嗣将不得子之乎请于君君命之犹父命之也民之微曷以请于君请于令长犹请于君也

信之入匈奴与太子俱及至颓当城生子因名曰颓当韩太子亦生子婴至孝文时颓当及婴率其众降汉封颓当为弓髙侯婴为襄城侯【汉书韩王信传】

日格子曰二侯何功而封二侯之封文帝为乆逺之计至矣二侯者固中国之世族也父叛子归祖叛孙归吾忍弃之乎夫为祖父者虽叛汉不容诛而为之子若孙者终不忘汉而率众以来降是知君臣之义者矣

黄巾贼帅张角等执左道称大贤以诳耀百姓天下襁负归之赐时在司徒召掾刘陶告曰张角等遭赦不悔而稍益滋蔓今若下州郡捕讨恐更骚扰速成其患且欲切勑刺史二千石简别流人各护归本郡以孤弱其党然后诛其渠帅可不劳而定何如陶对曰此孙子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庙胜之术也赐遂上书言之会去位事留中后帝徒南宫阅录故事得赐所上张角奏乃感悟下诏封赐临晋侯邑千五百户【后汉书杨赐传】

日格子曰杨赐之去妖贼以智不以力其在周易涣之讼羣既涣矣渠魁将焉往哉且治乱贼先党与春秋法也盖杨氏经术之传乆矣彼所谓不战而屈人兵者岂足以知此

呜呼余书封子重贵为郑王又书追封皇伯敬儒为宋王者岂无意哉礼兄弟之子犹子也重贵书子可矣敬儒出帝父也书曰皇伯者何哉出帝立不以正而絶其所生也盖出帝于髙祖得为子而不得为后者髙祖自有子也方髙祖疾病抱其子重睿置于冯道怀中而托之出帝岂得立邪【五代史晋本纪论】

日格子曰为人后者为之子为无子也有子而复子之者固不得为后也出帝于髙祖以为子也可以为为后也不可乃若皇伯之封号礼固有在矣乱世窃攘何足与议此哉

晋景公十七年病卜大业之不遂者为祟韩厥称赵成季之功今后无祀以感景公景公问曰尚有世乎厥于是言赵武而复与故赵氏田邑续赵氏祀【史记韩世家】

日格子曰厥知武乆矣曷不特言景公而必待病且卜邪深哉乎机非智者不足以及此吾尝谓婴也杵也蛰九地厥也雷九天蛰非雷不起雷非蛰不鸣深哉乎机非智者不足以及此

灵公游于郊令子郢仆郢灵公少子也字子南灵公怨太子出奔谓郢曰我将立若为后郢对曰郢不足以辱社稷君更图之夏灵公卒夫人命子郢为太子曰此灵公命也郢曰亡人太子蒯瞶之子輙在也不敢当于是卫乃以輙为君是为出公【史记卫世家】

日格子曰郢有命于灵公何为不立也君薨于寝而嗣定焉礼也游非其时也郊非其地也虽有命犹无命也郢其敢从诸如其时且地郢亦从之矣是故郢之辞礼也然则无媿季札矣而不见称于君子何哉札之贤非郢之所敢望也虽然仲尼论卫政而先正名君子以为必立郢也其何称如之

吴楚七国反吴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发兵应之其相曰大王必欲发兵应吴臣愿为将王乃属相兵淮南相已将兵因城守不听王而为汉汉亦使曲城侯将兵救淮南淮南以故得完【史记淮南王传】

日格子曰相者相也相也者诏之以言者也不可诏则扶持之故曰危而不持顚而不扶皆相之道也然言诏之则从违在人扶之持之则进退在我相而请将扶持之善者也是故淮南以完

共王游于泾上宻康公从有三女犇之其母曰必致之王夫兽三为羣人三为众女三为粲王田不取羣公行不下众御不叄一族夫粲美之物也众以美物归女而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况尔之小丑乎小丑备物终必亡康公不献一年共王灭宻【史记周本纪】

日格子曰宻母之言然乎然矣而犹有未然者知王御不叄一族而欲以三犇归之是爱子而贻祸于王也然则如之何告于王而还其族治犇故而各置之所王与已皆无利焉此事君之道也贤母教子舍此而尚有他道哉

厉王蚤失母常附吕后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文帝初即位三年入朝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谨为天下诛贼臣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史记淮南王传】

日格子曰君在上而擅杀一侯是可为也孰不可为也要君无上文帝不议于羣臣不告于髙庙不请于太后而亟赦之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厉王之不终谁之过欤且寛于厉王而独严薄昭盖帝之惩于吕后者深矣

迁太常丞以弟服去职【后汉书谯玄传】举孝廉光禄主事遭伯父丧去官【戴封传】

日格子曰朞之丧有官守者不遂服乆矣而玄也封也以弟伯父丧去岂时之制固疏欤抑贤者之过欤无亦将辟世与人故托焉而不顾也史书而不详盖二子之意微矣

庆出后第四叔及遭父忧议者不许为服重庆泣曰礼缘人情若于出后之家更有苴斩之服可夺此以从彼乎四叔薨背已乆情事不追岂容夺礼乖违天性时论不能抑遂以苫凷终丧【后周书抑庆传】

日格子曰此犹以情言也夫礼则不然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也以不能追服而隆服于所生不亦二乎盖降服而心丧焉可也

学史卷十一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七十九·列传第三十八·脱脱
  第三十四回 累次发兵才平叛酋 借端详梦迭献忠忱·蔡东藩
  卷第一百二十五·胡三省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九十六·佚名
  ●卷二·夏仁虎
  通志卷五十三·郑樵
  四三八 江西巡抚海成奏遵派分发敎职回籍访查违碍书籍折·佚名
  史记集解卷一百五·裴骃
  七十七、—天的临时记者·包天笑
  梁纪二十二 敬皇帝绍泰元年(乙亥、555)·司马光
  55.楚汉相争·林汉达
  倪锡纯·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十四·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八十四翰林院检讨朱彝尊编【静志居诗话妇人诗集始于顔竣殷淳爰有徐陵李康成玉台之编蔡省风瑶池之咏代加甄综韦縠才调集辑闺秀一卷宋元以降选家类不见遗明则郦琥之彤管遗编张之象之彤管新编田艺衡

  • 卷五百二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杜牧怀锺陵旧游四首一谒征南最少年虞卿双璧截肪鲜歌謡千里春长暖丝管高台月正圆玉帐军筹罗俊彦绦帷环佩立神仙陆公余德机云在如我酬恩合执鞭滕阁中春绮席开柘枝蛮鼔殷晴雷垂楼万幕

  • 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第一·班固

    陈胜字涉,阳城人。吴广,字叔,阳夏人也。胜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然甚久,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胜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秦二世元年秋七月,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胜、广皆为

  • 卷五 景帝纪第五·班固

    孝景皇帝,文帝太子也。母曰窦皇后。后七年六月,文帝崩。丁未,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薄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九月,有星孛于西方。 元年冬十月,诏曰:“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

  • 奢纵第二十五·吴兢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陈时政曰:臣历睹前代,自夏、殷、周及汉氏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为积德累业,恩结于人心。岂无僻王?赖前哲以免尔!自魏、晋以还,降及周、隋,多者不过五六十年,少者才二三十年而

  • ●崇禎長編卷之六十四·汪楫

      崇禎五年十月  ○崇禎五年十月  五年壬申十月乙丑朔孟冬帝親享太廟  陞常自裕為兵科左給事中宋之普為右給事中  陞賀世壽為通政使  以李行恕為山東副使  山東廵按謝三賓以登州水城內竪立船桅又挑濬板

  • 武宗外纪原文·毛奇龄

    《武宗外纪》者,仿《汉武外传》而为之也。夫《汉武外传》与《本纪》不同,是故外之。今所纪皆实录中事而亦以为外,曰:以予观于同馆之为史者,其为《武宗纪》,不忍斥言人主之过,凡《实录》所载,诸可鉴事,皆帙而不录。夫史以垂鉴,不

  • 二十八 曹寅奏陈买讫米石请旨收贮摺·佚名

    康熙四十三年九月十六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前奉旨着臣寅动库银一万两,会同总督臣阿山,差人于湖广、江西米贱之处买米,买完之日奏闻。钦此钦遵。 臣等即经遴选人员,往湖广、江西照依时价。于白露节后在汉

  • 二二 曾祖母·周作人

    苓年公行九,曾祖母通称九太太,以严正称,但那时已经很老,也看不出怎么。她于壬辰除夕去世,只差一天就是八十岁了。现今所记得的只是一二琐事,特别是有关于我们自己的。平常她总是端正的坐在房门口那把石硬的太史椅上,那或者是

  • 读例存疑卷十七·薛允升

    戸律之九市廛私充牙行埠头市司评物价把持行市私造斛斗秤尺器用布绢不如法私充牙行埠头:巻首凡城市郷村诸色牙行,及船(之)埠头,并选有抵业人戸充应。官给印信文簿,附写(逐月所至)客商、船戸籍贯姓名、路引字号、物货数目,毎月赴

  • 《北史》简介·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 撰《北史》是汇合并删节记载北朝历史的《魏书》、《北齐书》、《周书》而编成的纪传体史书。魏本纪五卷、齐本纪三卷、周本纪二卷、隋本纪二卷、列传八十八卷,共一百卷。记述从北魏登国元年(386)到

  • 第五章 独商与公商之比·梁启超

    以商业言之,商人各自经营,各自开店用伙,无能统一,于一地之人口,所需什器,不能得其统算之实。即能统算,而各店竞利,不能不预储广蓄以待人之取求,所储蓄者,人未必求,人所求者未必储蓄,不独甲店有余而乙店不足,抑且人人皆在有余不足

  • 诸法集要经卷第四·佚名

    观无畏尊者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诃厌五欲品第七之余  欲境如梦事  亦犹寻香城  猛炽若焰然  诸天由是堕  若于欲生爱  后则为所损  曲戾无正思

  • 新华严经论 第六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初地菩萨多百法明门王。化多百佛世界。二地菩萨多千法明门王。化多千佛世界者。不同权教实有分限。如前数法互相彻入。又如人以指画空作百千微尘数复以手除之令尽。然彼空中无有增减。以情量故见彼虚空

  • 大唐内典录卷第九·道宣

    京师西明寺释氏撰历代众经举要转读录第四序曰。观夫大圣乘机敷说声教。离恼为本不在曲繁。故半颂八字。号称开空法道。一四句偈。喻以全如意珠。广读多诵。未免于生源。常不说法。乃闻于具足。是以法行比丘。形于大集

  • 茅山下·丘东平

    丘东平著。作于1941年。写新四军一支部队在茅山下的斗争生活。他们不仅要和日寇汉奸作战,还要和顽固势力作斗争;同时在革命队伍内部也存在矛盾。郭元龙是工农出身的参谋长,夏伯阳式的指挥员,作战勇猛,处事果断,但傲视知识

  • 史记正义·张守节

    一百三十卷。唐张守节撰。张守节,始末不详。诸王侍读,率府长史,长于地理。约为开元天宝间人。《正义》中博引故实,很是详博,卷首有“论字例”,“论音例”二条。但到明朝删削太多。《史记正义》是张守节用尽一生的精力撰成,是

  • 妙好宝车经·佚名

    亦称《妙好宝车菩萨经》、《宝车菩萨经》、《妙宝车经》、《宝车经》等。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北魏时淮州比丘昙辩撰,后由青州比丘道侍改治。一卷。述宝车菩萨受佛之命,“击生死军,杀烦恼贼”的故事。经中还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