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志卷第二十四 高丽史七十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

乐一。

○夫乐者所以树风化象功德者也。 高丽太祖草创大业而成宗立郊社躬  自后文物始备。 而典籍不存未有所考也。 睿宗朝宋赐新乐又赐大晟乐恭愍时。

太祖皇帝特赐雅乐遂用之于朝庙。 又杂用唐乐及三国与当时俗乐。 然因兵乱锺磬散失俗乐则语多鄙俚其甚者但记其歌名与作歌之意类分雅乐唐乐俗乐作乐志。

雅乐。

亲祠登歌轩架。

○登歌金锺架一在东玉磬架一在西俱北向 一在金锺北稍西 一在玉磬北稍东搏 二一在 北一在 北东西相向一弦三弦五弦七弦九弦琴各一瑟二在金锺之南西上玉磬之南亦如之东上。 又于坛下东南太庙则在前楹阶下设笛二 一巢笙一和笙一为一列西上埙一在笛南箫一在巢笙南又于坛下西南设笛二 一巢笙一和笙一为一列东上埙一在笛南箫一在巢笙南。 锺磬  搏 琴瑟工各坐于坛上。 太庙则在堂上前楹*闲埙 笙笛箫工并立于坛下。 太庙则在前楹阶下乐正一人在锺磬*闲北向 律郞一员在乐 之西东向歌工四人在  *闲俱东西相向。

轩架三方各设编锺三编磬三东方编磬起北编锺*闲之东向西方编锺起北编磬*闲之西向北方编磬起西编锺*闲之北向植立。 鼓二一于乐悬东南一于乐悬西南。 设  于北架内 在东 在西瑟十四为二行一行在 东一行在 西。 次一弦琴七左四右三。 次三弦琴一十。 次五弦琴十二。 次七弦琴十四。 次九弦琴十四并分左右。 次巢笙十四。 次箫十四。 次 笙十二。 次 十六。 次埙十四。 次笛十四并分左右。 晋鼓一在巢笙*闲小南北向。 乐正一人在  之前北向歌工十二人次  东西相向列为四行左右各二行。  律郞一员在乐 之西北东向。 文舞四十八人执 翟武舞四十八人执干戚俱为六佾。 文舞分立于表之左右各三佾。 引文舞二人执纛在前东西相向引武舞执旌二人 二人单铎二人双铎二人持金錞四人奏金錞二人 二人钲二人相二人雅二人分立于轩架之东西北向北上武舞在其后。

有司摄事登歌轩架。

○登歌锺架一在东磬架一在西 一在锺北稍西 一在磬北稍东。 搏 二一在 北一在 北东西相向。 一弦三弦五弦七弦九弦琴各一。 瑟一在锺架之南西上磬架之南亦如之东上。 又于坛下东南太庙则泰阶西设笛一 一巢笙一和笙一为一列西上埙一在笛南箫一在巢笙南。 又于坛下西南设笛一 一巢笙一和笙一为一列东上埙一在笛南箫一在巢笙南。 锺磬  搏 琴瑟工各坐于坛上埙 笙笛箫工并立于坛下。 乐正一人在  之前北向歌工二人在  *闲东西相向。  律郞一员在乐 之西东向。

轩架三方各设编锺一编磬一。 东方编锺起南编磬次之东向西方编磬起南编锺次之西向北方编锺起东编磬次之北向。 设  于北架内 在东 在西瑟四为二行一行在 东一行在 西。 次一弦琴二三弦琴二五弦琴二七弦琴二九弦琴二并分左右。 次巢笙二箫四 四 笙二埙四笛四并分左右。 晋鼓一在巢笙*闲小南北向。 乐正一人在锺磬*闲北向歌工四人在  *闲东西相向。 文舞三十二人执 翟武舞三十二人执干戚。 文舞分立于表之左右引文舞二人执纛在前东西相向引武舞执旌二人 二人单铎二人双铎二人持金錞四人奏金錞二人 二人分立于轩架之东西北向北上武舞在其后。

睿宗十一年六月乙丑王字之还自宋徽宗诏曰: "三代以还礼废乐毁。 朕若稽古述而明之百年而兴。 乃作大晟千载之下聿追先王比律谐音遂致羽物。 雅正之声诞弥率土以安宾客以悦远人。  惟尔邦表兹东海请命下吏有使在庭。 古之诸侯敎尊德盛赏之以乐肆颁轩 以作尔祉。 夫移风易俗莫若于此往祗厥命御于邦国。 虽疆殊壤絶同底大和不其美欤! 今赐大晟雅乐。"

登歌乐器。

○编锺正声一十六颗中声一十二颗各红线 结全担床全。 乐架事件 脑一条颊柱二条中正声串各二条脚 二条脚趺二只耀叶板五* {段}五珠流苏二件五色线结造各钑花镀金鍮石华月一副流珠三十颗盘子七个红线 全牌一面角槌一对。 编磬正声一十六枚中声一十二枚各红线 结全担床全。 乐架事件 脑一条颊柱二条中正声串各二条脚 二条脚趺二只耀叶板五* {段}五珠流苏二件五色线结造各钑花镀金鍮石华月一副流珠三十颗盘子七个红线 全牌一面角槌一对。 琴一弦三弦五弦七弦九弦各二面。 瑟二面各遍地宝妆弦 柱幷红锦 弦金镀银铎子四个红线 结。  中正声各二管各镀金银丝札缠二道红弦一十道。  中正声各二管各镀金银丝札缠二道红弦一十三道。 箫中正声各二面 彩 飞凤镀金钑花铎子四个花环* 钺结子。 巢笙中正声各二钻各镀金银钑花棱斗顶镀金银束子。 和笙中正声各二钻各镀金银钑花棱斗顶镀金银束子。 埙中正声各二枚各缕金花凤。 搏 二面各彩 花凤红线 全。  一只五彩*闲金座全。 幷镀金银钑花棱槌一柄。  一只五彩*闲金座锦 柄 子全。 麾幡一首销金生色竿子全。

轩架乐器。

○编锺九架每架正声一十六颗中声一十二颗各红线 结全担床全。 乐架事件每架用 脑一条颊柱二条中正声串各二条脚 二条脚趺二只耀叶板五* {段}五珠流苏二件五色线结造各鍮石华月一副流珠三十颗盘子七个红线 全牌一面角槌一对紫紬 二条铁钉*四个墨漆交床一只靑 结。 编磬九架每架正声一十六枚中声一十二枚各红线 结全担床全。 乐架事件每架用 脑一条颊柱二条中正声串各二条脚 二条脚趺二只耀叶板五* {段}五珠流苏二件五色线结造各鍮石华月一副流珠三十颗盘子七个红线 全牌一面角槌一对紫紬 二条铁钉*四个黑漆交床一只靑 结。 琴一弦五面三弦一十三面五弦一十三面七弦一十六面九弦一十六面。 瑟四十二面各宝妆两头鍮石铎子红线 结弦 柱勇红锦 弦。  中正声各二十四管各红弦札缠一十三道。  中正声各二十四管各红弦札缠一十五道。 箫中正声各二十二面彩 云鹤红线结子鍮石 。 巢笙中正声各二十一 。  笙中正声各一十五 。 埙中正声各一十四枚各彩 云鹤。 晋 一面五彩装 云凤鼓座红绢褥幷鼓竿二条槌幷牌全。 立 二座每座各十字师子座全立鼓一面 鼓一面应鼓一面鼓乘一鼓斛一方轮一圆轮一鼓竿一额二道白鹭子一只雕木莲花座全木槌三柄七珠流苏四件五彩线结造各鍮石华月一副流珠四十二颗盘子七个竿子 索全紫紬 四条铁钉*四个牌一面。  一只平 山水幷槌全。  一只五彩装 座幷 子全。 麾幡一首生色幷竿子全。 抹碌梯一具抹碌高脚一具铁槌二柄紫绢缘灯心席六十领四项 系排设乐架。 通用乐舞执擎法物引文舞色长执银头杖子共二条武舞通用旌二条袋全文舞 翟各三十六件。 引武舞纛二件上有麾幡二首袋全。  鼓二面 铃二柄双头铎二柄金錞二只各架幷座手把梅红 全。 相鼓二面各梅红 一条金钲二面圈 槌全雅鼓二面。 武舞干戈各三十六件。 衣冠舞衣等样各一副舞色长一副紫绣抹额一条紫 绣鸾袍一领引武舞一副武弁冠一顶绯绣抹额一条绯 绣鸾衫一领锦臂钩一对白绢抹带一条铜革带一条乌皮履一 文舞武舞执旌纛一副平冕冠一顶  绣鸾衫一领铜革带一条乌皮履一 黑漆表竿四条。

登歌轩架乐迭奏节度。

○ 丘亲祀。 王入门诣 洗升降坛诣望燎位还大次轩架奏正安之曲王飮福登歌作禧安之曲 黄锺宫。 迎神轩架奏夹钟宫景安之曲三成黄钟角大簇征姑洗羽各一成文舞作六成。 送神夹钟宫永安之曲武舞一成。 奠玉币酌献上帝登歌作嘉安之曲配位及五帝仁安之曲。 彻 豆肃安之曲 大吕宫。 进俎轩架奏 安之曲文舞退武舞进皆奏崇安之曲。 亚终献武安之曲 黄钟宫。 有司摄事同唯入门诣洗位升降坛诣望燎位飮福 不奏乐。

○社稷迎送神。 轩架奏林钟宫宁安之曲迎文舞八成送武舞一成奠玉帛酌献登歌作应钟宫嘉安之曲。 进俎轩架奏 安之曲文舞出武舞入皆奏崇安之曲。 亚终献皆奏武安之曲 大簇宫。

○太庙  享时享腊享王入门诣 洗位升降阶还大次轩架奏正安之曲。 进俎 安之曲文舞退武舞进皆奏崇安之曲酌献奏诸室之曲亚终献皆奏武安之曲 无射宫诸室之曲。 太祖曰太定惠宗曰绍圣显宗曰兴庆文宗曰大明顺宗曰翼善宣宗曰淸宁肃宗曰重光睿宗曰美成仁宗曰理安。 迎神奏黄钟宫兴安之曲三成大吕大簇应钟各二成文德之舞作九成送神黄钟宫永安之曲武舞一成。   登歌作顺安之曲彻 豆恭安之曲 夹钟宫。 飮福作禧安之曲。 有司摄事同唯酌献登歌作夹钟宫入门诣 洗位升降阶飮福 不奏乐。

○先农亲享。 王入门诣 洗升降坛诣望 位诣耕籍位还大次轩架奏正安之曲。 进俎 安之曲文舞退武舞进皆奏崇安之曲。 奠币登歌作明安之曲酌献成安之曲飮福禧安之曲彻 豆肃安之曲。 亚终献轩架奏武安之曲 大簇宫。 迎送神奏姑洗宫凝安之曲迎文德之舞三成送武舞一成。 有司摄事同唯入门诣 洗位升降坛诣望 位飮福 不奏乐。

○先蚕迎神。 轩架奏格安之曲文舞三成送神靖安之曲武舞一成 姑洗宫。 奠币登歌作容安之曲酌献和安之曲。 进俎轩架奏 安之曲。 文舞退武舞进皆奏桓安之曲。 亚终献歆安之曲 南吕宫。

 

○文宣王庙迎送神。 轩架奏姑洗宫凝安之曲迎文舞三成送武舞一成。 奠币登歌作明安之曲酌献成安之曲 夹锺宫。 进俎轩架奏 安之曲。 文舞出武舞入皆奏崇安之曲。 亚终献武安之曲 无射宫。

轩架乐独奏节度。

○迎诏书及赐劳。 王与众官拜册太后太后升降座册后宴群臣王升降座群臣入门进酒册王后王太子王升降座册使副以下行礼官入门及出受册后会宾册使副劝花使筵伴举酒进食王太子加元服王升降座宾赞入门及出王太子升降阶就阶东南位诣受制位至 阶下位宾入门及升降阶太子举醴冠讫。 会宾宾赞劝花使筵伴举酒进食册王子王姬陈而不作册讫。 会宾册使副劝花使筵伴举酒进食进上国表笺王及众官拜元正冬至上国圣寿节望阙贺王诣拜位升降座王及众官拜王受元正冬至节日贺王升降座元会王升降座举酒太子令公宰臣入门王太子元正冬至受群臣贺太子升降座三师三少宾客以下宫臣入门及出王太子节日受宫官贺幷会太子升降座及阶举酒三师三少宾客出入门升降阶三师以下宫官受酒宴群臣王升降座举酒食群臣受酒食仪凤门宣赦王升降座 独奏轩架乐。

睿宗十一年六月庚寅王御会庆殿召宰枢侍臣观大晟新乐。 八月己卯制曰: "文武之道不可偏废。 近来蕃贼渐炽谋臣武将皆以缮甲炼卒为急。 昔者帝舜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朕甚慕焉。  今大宋皇帝特赐大晟乐文武舞宜先荐宗庙以及宴享。" 十月戊辰亲阅大晟乐于干德殿。 癸酉亲 太庙荐大晟乐。

仁宗十二年正月乙亥祭籍田始用大晟乐。

明宗十八年二月壬申制: "乐工逃所隶冒居他肆者令还本业。" 史臣曰: "乐之缺乱甚矣。 太常近取旨: '请从圣考代所行之制。' 有司迁延莫肯施行。 识者恨之以谓: '是乐宋朝以新乐赐睿庙者也本非宋太祖所制之乐。 乐之行不久而宋朝乱 辛巳年本朝儒臣狂 擅改而进退其次序错乱其上下干戚 翟致有盈缩不等之差。'" 其太常编制有云: "宋朝唯寄衣冠乐器本朝不知肄习承旨徐温入宋私习舞仪而传敎之。 其进退 数之节无所凭依似不可尽信。 又乐工愿从初来时所行而至今无所施行虽主司取旨而旧籍未改旋。 又如八音之中丝土二声阙如也歌师但诵谱之高低略不解其词语可谓欺神人也。 又乡乐土风也凡祭自始事奏之以 于终今乃至于亚终献奏之未免有偏举之失。 登歌但以搏 节乐实之以糠不令作声则无舞明矣。 详定擅许为舞乃以晋 节之乐在前舞在后尊卑相乱下之声掩于上矣。" 三月乙酉遣平章事崔世辅摄事行夏 用大晟乐酌献以 翟亚终献 用干戚之舞加以乡音乡舞。

恭愍王八年六月辛卯御史台上言: "自国都迁徙之后乐工散去声音废失宜令有司新制乐器。" 从之。 十九年五月成准得还自京师,

太祖皇帝赐乐器。 编锺十六架全编磬十六架全锺架全磬架全笙箫琴瑟排箫一。 七月遣姜师赞如京师请乐工精通众音兼备诸伎者发送传业。 二十年五月辛未姜师赞还自京师,

帝命太常乐工赴京习业。 二十一年三月甲寅遣洪师范移咨中书省曰: "近因兵后雅乐散失朝廷所赐乐器只用于宗庙其余社稷耕籍文庙所用雅乐内钟磬 阙。 今赍价赴京收买。" 九月丙子习太庙乐于球庭。 戊寅习太庙乐于球庭。 十月庚辰朔习太庙乐于球庭。

恭让王元年三月乙酉礼曹请朝会用乐从之。

太庙乐章。

○睿宗十一年十月新制九室登歌乐章。

○太祖第一室正声太定之曲: 受天灵符宠绥多方德合三无功超百王燕及后昆承兹积累于万斯年恪修祀事。 中声: 应天开基鸿图克昌圣德神功巍巍堂堂积厚流光子孙千亿庙 蒸尝永永无极。

○惠宗第二室正声绍圣之曲: 谅彼先王时惟桓桓肆除凶残鼎定三韩巍巍乎其丕显成德子孙享之欲报罔极。 中声: 勇智杰然翼扶祖功虔麾之下三韩率同长发其祥光于列圣 严以时孝孙之庆。

○显宗第三室正声兴庆之曲: 丕显烈祖潜德飞天累历难险绍兴圣贤龙山玉爵泗水浮磬曾孙孝敬福禄来定。 中声: 于穆圣祖潜跃陟元拔乱反正神武睿文中兴王业启佑后昆蒸尝勿替子子孙孙。

○德宗第四室正声严安之曲: 德由天生勇无与京威动雷霆邻邦震惊开其国疆旣长而 于今边 戍逻虚候。 中声: 震德离潜龙飞于天威其辽邦敷勇无前殊俗闻风来庭奉贽爰拓边疆世受其福。

○靖宗第五室正声元和之曲: 继理受成而邦其昌圣孝神谟烝烝洋洋筑彼五城以绥边境于乎德加令闻惟永。 中声: 恭让允塞多得俊乂启封拓疆功德万世爰陈乐章告于宗庙惟此歆格罔极思孝。

○文宗第六室正声大明之曲: 允文文王聪明允塞 民于仁仓盈庾亿布政优优神明其德庆流云孙与天无极。 中声: 美哉于乎明明我祖乃武乃文功施恩普有乐在庭崇牙树羽赉我思成绥之多佑。

○顺宗第七室正声翼善之曲: 惟王奉天恭顺为先抚军监国三十余年继照方兴乘云旣远盛德形容流于歌管。 中声: 于穆先王德由元良温文天纵慈惠日彰救民以医承考惟孝时修祀仪式瞻庙貌。

○宣宗第八室正声淸宁之曲: 尧仁舜孝其道趋然临朝一纪宾天几年余烈遗风洋溢千古瞻言 筵依 若覩。 中声: 有乐在庭其音惟新邦家之光实赖乃神爰修厥祀告于宗庙永惟格思歆我来孝。

○肃宗第九室正声重光之曲: 惟皇肃考之义之仁讴歌归我威灵如神重兴庆基保有英胄锺鼓享兮时延纯佑。 中声: 于 皇考淸明宪天为道敬勤秉心塞渊英谋神断风行雷鼓我其收之以介斯祜。

○恭愍王十二年五月丁亥还安九室神主于太庙新撰乐章。

○太祖第一室: 于皇太祖景命是膺奄有三韩仁滂政凝后嗣不类时艰 兴居歆引逸永永其承。

○惠宗第二室: 天造我家或不来庭左右太祖弓矢经营观德在庙凛然英灵济屯开泰永仰皇明。

○显宗第三室: 天扶景业用否而昌三韩再造百度孔彰丕谋盛烈 今弥光于千万年祚我无疆。

○元宗第四室: 明明我祖德合乾坤*不{丕}显其德垂裕后昆克 克祀黍稷惟馨是歆是享永保康宁。

○忠烈王第五室: 朝彼元朝始尙公主王姬之车降于东土子孙  受天之祜于千万年为母为父。

○忠宣王第六室: 念兹先祖陟降庭止克陈薄仪仰止敬止尔肴旣嘉尔酒旣旨享于克诚惠我孙子。

○忠肃王第七室: 于皇烈祖厥德侯纯我其嗣服夙夜惟寅 何遭寇庙貌蒙尘以妥以侑天休兹臻。

○忠惠王第八室:  兹戎平寝庙载宁以享以祀以安厥灵于乎*不{丕}显陟降于庭庶歆庶顾惟黍稷馨。

○忠穆王第九室: 英明果断有赫其光于乎休矣怀允不忘 当拔乱宗 是张顾我明 惟诚之将。

○恭愍王十六年正月丙午幸徽懿公主魂殿告锡命仍设大享敎坊奏新撰乐章。

○初献: 思齐承懿文武之孙魏王之子君王之妃俔天之妹肃肃雍雍允矣王姬聿来胥宇百禄是宜。

○亚献: 思齐承懿肃肃其德骏惠我王莫匪尔极永言在天呜呼不忘我将我享以洽百礼永观厥成。

○三献: 呜呼承懿德音不已勉勉我王聿追祀事乐旣和奏以妥以侑神嗜飮食日监在兹胡臭亶时。

○四献: 明明承懿允恭允明淑愼尔止厥类惟彰于论伐鼓以 以祀以假以享赉我思成穆穆厥声。

○五献: 奏鼓简简 我承懿或歌或 磬管以*闲昭格不迟怀我好音介尔景福礼仪卒度鲜不为则。

○终献: 其礼伊何烝烝皇皇或肆或将不吴不扬旣敬旣戒执事有恪伊 承懿于千万年永永无 。

○二十年十月乙未亲享太庙新撰乐章。

○王入门奏[阙]之曲: 于穆淸庙我享我将威仪反反锺鼓  至止肃肃休有烈光必恭敬止介福无疆。

○王 洗奏[阙]之曲: 有洌轨泉实惟何期可以濯漑维淸缉熙旣敬旣戒摄以威仪式序在位曾孙笃之。

○王升殿降殿奏[阙]之曲: 于穆淸庙载见 王明明  肃肃班行苾芬是洁登降偕臧何以赐我万寿无疆。

○王出入小次奏[阙]之曲: 维兹孝敬小次敢忘出入有节威仪孔彰精 **雅乐洋洋何以绥我降之百祥。

○迎神奏[阙]之曲: 维精维纯盛服齐明感痛 响乐焉九成 乎有闻烝烝孝诚神之格思来燕来宁。

○奠币奏[阙]之曲:  伦攸序匪报维亲孝思不 有严淸纯惟恭奏币嘉玉载陈感格如响休祥毕臻。

○司徒奉俎奏[阙]之曲: 于荐广牡 豆大房或肆或将以孝以享谁其尸之曾孙之将旣右享之惠我无疆。

○[阙]第一室奏[阙]之曲: 于乎皇王受命溥将遂荒大东四方之纲克开厥后继序其皇于万斯年降福无疆。

○[阙]第二室奏[阙]之曲: 于皇武王荷天之龙旣右烈考耆定尔功小东大东亦是率从勿替引之福禄攸同。

○[阙]第三室奏[阙]之曲: 休矣皇考将受厥明允文允武以赫厥灵有震且业 用有成万有千年保我后生。

○[阙]第四室奏[阙]之曲: 允王维后穆穆皇皇天命匪懈万民所望夙夜敬止祀事孔明绥我眉寿自天降康。

○[阙]第五室奏[阙]之曲: 皇王烝哉百禄是 允也天子世德作 子孙千亿优游尔休永言孝思于乎悠哉。

○[阙]第六室奏[阙]之曲: 勉勉我王*不{丕}显其德宣昭义问顺帝之则王此大邦临下有赫贻厥孙谋以介景福。

○[阙]第七室奏[阙]之曲: 于乎皇考其德克明永言配命则笃其庆绥予孝子 禄尔康本支百世永观厥成。

○王飮福奏厘成之曲:  宫有 祀事孔明神嗜飮食赉我思成酌彼康爵孝孙有庆于万斯年受福无疆。

○文舞退武舞进奏肃宁之曲: 嗟嗟烈祖赫赫厥声允文允武保我后生植其露羽干戈戚扬万舞有奕展也大成。

宋新赐乐器。

○睿宗九年六月甲辰朔安稷崇还自宋徽宗诏曰: "乐与天地同流百年而后兴功成而后作。 自先王之泽渴礼废乐坏由周 今莫之能述。 朕嗣承累圣基緖永惟盛德休烈继志述事告厥成功。 乃诏有司以身为度由度铸鼎作乐荐之天地宗庙羽物时应。 夫今之乐犹古之乐朕所不废以雅正之声播之今乐肇布天下以和民志。 卿保有外服慕义来同有使至止愿闻新声嘉乃诚心是用有锡。 今因信使安稷崇回俯赐卿新乐。" 铁方响五架幷卓子槌子朱漆缕金架子锦 册条金镀银铎子条结紫罗夹 紫绢单 全石方响五架幷卓子槌子朱漆缕金架子锦 册条金镀银铎子条结紫罗夹 紫绢单 全。 琵琶四面金镀鍮石凤钩朱漆缕金架子金镀银铎子条结幷缕金拨子紫罗夹袋全。 五弦二面金镀鍮石凤钩朱漆缕金架子金镀银铎子条结幷缕金拨子紫罗夹袋全。 双弦四面金镀鍮石凤钩朱漆缕金架子筝四面幷卓子 缕金各金镀银铎子条结销金生色 弦紫罗夹袋全。   四座 缕金。   二十管金镀银丝札缠各用紫罗夹袋一匣盛红罗褥子紫罗夹复子全。 笛二十管。  二十管。 箫一十面朱漆缕金装金镀银铎结子各用紫罗夹袋一匣盛红罗褥子紫罗夹复全。 匏笙一十 金镀金束子各用紫罗夹袋二匣盛红罗褥子紫罗夹复全。 埙四十枚三匣盛。 大鼓一面桐油遍地花幷座。 鼓槌紫绢衣全。 杖 二十面金镀鍮石钩条索幷杖子紫单绢 复全。 栢板二串金镀银铎结子一匣盛红罗褥子紫罗夹复全。 曲谱一十册黄绫装 紫罗夹 全。 指诀图一十册黄绫装 紫罗夹 全。 是年十月丁卯亲 于太庙兼用宋新乐。

用鼓吹乐节度。

○祀 丘先农享太庙燃灯八关会 驾出宫鼓吹陈而不作及还振作。 迎诏书及赐劳设于国门外诏书至导行振作至宫庭而止。 册太后王丽正宫遣使引册振作至大观殿门而止。 元子诞生王降诏陈于别殿门外导诏书振作至延德宫门而止。 王太子纳妃王降诏设于殿门外导诏书振作出泰定门入丽景门至丽正门而止。 公主下嫁王降诏陈于殿门外导诏书振作至公主宫门而止。 进上国表笺列于庭中导表笺振作至国门外而止。 老人赐设分列于大观殿门外王出至阁门幄次还至仪凤门幄次遂至左右同乐亭 振作导从旣至而止老人受花酒又作受讫而止。 仪凤门宣赦书陈于大观殿门外王出至仪凤门上楼振作导从还亦如之。 遣将出征师还于昼亭陈列导元帅振作还至广化门而止。

志卷第二十四。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七·列传第六十六·脱脱
  卷六十八·志第二十一·律历一·脱脱
  序·张居正
  卷四十三·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六·佚名
  殿阁词林记卷八·廖道南
  一二七六 署理山西巡抚明兴奏本年查无抽改《资治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二○八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奉旨覆校四库全书有关事致全书馆总裁函·佚名
  世家卷第四十五 高丽史四十五·郑麟趾
  刘玄佐传·欧阳修
  卷九十一·阿桂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十一·佚名
  劝垦例·佚名
  第一节物价、工资、赀产·吕思勉
  十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一出 心离·李渔

    〖传言玉女前〗(生带丑上)订就良姻,只待御花簪鬓,向华堂双双合卺。小生幸遇良媒,得逢佳偶。当面定下婚议,许他考后完姻。方才有几位朋友,约我同上公车,只得料理行装,待明晨早发。叫园丁,把出门的行李,快收拾起来。(丑)收拾完了。方

  • 第七十四回 娶新人翁姑心乐·陈端生

    第七十四回娶新人翁姑心乐诗曰:宜尔室家乐尔妻,孟光举案庆眉齐。今朝父母共安乐,惟愿螽斯蛰蛰兮。一到初六七这两天,皇甫府中十分忙乱。太皇妃要料理两处行盘,一般无二。老千岁要着人外面挂灯结彩,小王爷又要铺设麟凤宫。

  • 第六十二回 万里故乡还松楸展拜 一声河满子涕泪难禁·萧晶玉

    且说梦鸾小姐不意中会着寇生,心上又惊又喜,矇胧一夜,至次日五鼓起身梳洗,传令回兵。众将齐集帅府,石总镇设宴饯行。小姐派骁将十员行监金太子寿山,吩咐小心仔细;将汪国恩打入囚车,令两员健将、五百兵丁围随防护。驼轿一乘,假公

  • 初集卷三十八·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三十八古今体七十八首【丁卯二】正月二十九日进宫御苑试灯罢法宫因祭回【春仲祭 社稷坛躬诣行礼】韶光到尔许烟色已佳哉柳线柔笼陌氷澌冻解隈东郊将举趾侧耳听春雷正月晦日戏题九十忽已过三

  • 巻二十三·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二十三明 李攀龙 编明五言古诗郊游【刘基】草根蝼蝈鸣湖上蒹葭靡繁林溺深緑清池散圎紫离居昧节序陶情赖佳士泛舟出郊甸缓步信所履壶觞展倡酬及此晴日美啸歌望山川慷慨集悲喜归云入禹穴返照射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万历十三年十二月丁卯朔诏裁惜薪司冗官减大炭以斤计者一十五万时山厂设于易州而数百里外林麓都尽旧额长装大炭岁五十五万嘉靖间以斋醮复加三十万又各厂中贵五百六十八员皆有分例边商苦之工科给事中王敬民以为言工部题

  • 卷之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绎史恤谥考卷七·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氏辑入祠士民(上)郑元勋进士歙县人,寄籍扬州。高杰攻城,独出以大义责之。后为乱兵所杀。卢渭岁贡生长洲人。入史可法幕府。守钞关;城破,投水死。归昭生员昆山人。同在扬州幕府守西门,死。文乘生员吴县人。大学士

  • 卷二百六十七·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六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理财宋神宗熙宁三年知邓州吕诲上奏曰臣闻忠臣虽在畎亩不忘於君而况备员近缀名为谏官虽居谴谪之地犹分寄委之任与夫畎亩踈远之人岂不异哉萧望之身虽补外心在王室

  • 论女学·梁启超

    《孟子》曰:“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痛哉斯言乎,执一人而目之曰禽兽,未有不色然怒者。然信如子舆氏之言也,则今日之近于禽兽者何其多也!海内之大,员其首、方其足之种,盖四万万。其名之为农、为工、为商、为兵,终身未尝读书

  • 卽位年·佚名

    二月2月18日○癸巳,襲奠。宗親及百官,以白衣、烏紗帽、黑角帶,就門外位哭臨。○領議政河演、左議政皇甫仁、右議政南智、左贊成朴從愚、工曹判書鄭麟趾、禮曹判書許詡、都承旨李思哲、左副承旨李季甸,議殯殿。演、仁、智

  • 卷七·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比事卷七     宋 沈棐 撰齐世家按史记世家武王平商封太公於齐营邱东太公修政於齐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民多归齐齐为大国都营邱自太公至哀公凡五世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夷王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

  • 庄公·庄公十一年·左丘明

    【经】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夏五月,戊寅,公败宋师于鄑。秋,宋大水。冬,王姬归于齐。【传】十一年夏,宋为乘丘之役故侵我。公御之,宋师未陈而薄之,败诸鄑。凡师,敌未陈曰败某师,皆陈曰战,大崩曰败绩,得人隽曰克,覆而败之曰取某师,京师

  • 所希望于星洲佛教徒者·太虚

    ──二十九年三月在星嘉坡中华佛教会欢迎会讲──余首次南来,系在民国十五年;二次系在民国十七年。首次在星讲学十余日,其中有三日、系在此间新成立纪念堂,后在佛教寺院说法。彼时甚欲赴南洋各地,嗣因患病不果行,遂尔返国。

  • 评佛教哲学通论·太虚

      此书商务印书馆出版,迈格博士原著,大约是英国人,江绍原译。我因要知道欧美人近来对于佛法的思想如何,特取来看了一遍。  译者云:上座部的主张,乃是用古于梵文的巴利文纪载的。巴利文的作品,支那历来没有多译过。迈格文

  • 第十章 圣者摩诃娄摩时代·多罗那他

    圣者摩诃娄摩和圣者难陀因护持佛教不久,勇军王去世,他的儿子难陀继位,统治国家二十九年。这个国王修食肉罗刹毕苦婆法,择手向天空承接,就被宝物充满。那时金砂国有鸠舍罗婆罗门召集四方一切比丘举行盛大宴会七年。以后,国王

  • 不必要的胜利·契诃夫

    《不必要的胜利》是契诃夫1882年在莫斯科学习医学时创作的三部中篇小说之一。茨威布希和伊尔卡是一对性格迥然不同的父女。茨威布希用无奈之心去归顺和适应生活,甘心做生活的奴隶。伊尔卡向命运抗争,坚决要做自己的主人

  • 上清太玄九阳图·侯善渊

    上清太玄九阳图,原题「姑射山神居洞太玄子撰」。太玄子即金朝道士侯善渊。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书中载内丹修炼图诀,共十九图。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内通阴魄,外炼阳魂」之图,图内各有人像,指示升降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