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四十

许奉使行程録

宋着作郎许亢宗为贺金帝登位使时太宗嗣立之次年在宋为宣和六年也自雄州起直至金帝所都会宁府共二千七百五十里是时金国尚未有伐宋意故其礼南使也甚厚今自临安府余杭门起程至雄州凡三千二百七十里又自雄州至上京会宁府二千七百五十里通计六千零二十里

第一程 自雄州六十里至新城县

雄州三十里至白沟巨马河源出代郡涞水由易水界至此合流东入於海河濶止十数丈深可二丈宋与契丹以此为界旧容城县附雄州归信县寄垒自壬寅年冬於河北岸创筑容城县新垒过河三十里到新城县辽太祖入幽州唐庄宗以铁骑五千败之於新城即此地也旧为契丹边面自与宋朝结好百余年间楼壁仅存

第二程 自新城县六十里至涿州

涿州古涿郡黄帝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即此地昔为契丹南寨边城楼壁并存及郭药师举城南降不经兵火人物富盛井邑繁庶近城有涿河刘李河合范河东流入海故又名范阳

第三程 自涿州六十里至良乡县

良乡乃唐庄宗时赵德钧所镇也幽州岁苦契丹侵钞转饷乃於盐沟置良乡县即此地属燕山府自经兵火之後屋舍居民靡有孑遗帅臣复加修筑楼壁焕然更新离良乡三十里过卢沟河水极湍激每候水浅深置小桥以渡岁以为常近年都水监辄於此河两岸造浮梁建龙祠宫彷佛如黎阳三山制度

第四程 自良乡六十里至燕山府

燕山乃古冀州地舜以冀州广远分置幽州以其地在北方幽隂之地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楼烦白檀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唐置范阳节度临制奚契丹自晋割赂建为南京又为燕京析津府户口安堵人物丰庶州宅用契丹旧大内壮丽夐絶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萃於其中僧居佛寺冠於北方绵绣组绮精絶天下蔬蓏果实稻粱之类靡不毕出桑柘麻麦羊豕雉兔不问可知水甘土厚人多技艺民尚气节秀者读书次习骑射耐劳苦既城後远望数十里宛然如带回缳缭绕形势雄杰真用武之国也国初更府名曰燕山军额曰清城周围二十七里楼壁高四十尺楼计九百一十座地堑三重城开八门

第五程 自燕山府八十里至潞县

潞县东半里许有潞沙曹操征乌丸袁尚等凿渠自滹沱由????水入潞沙即此地也

第六程 自潞县七十里至三河县

三河县隶蓟州後唐赵德钧於幽州东置三河县以护转输即此地也

第七程 自三河县六十里至蓟州

蓟州乃渔阳也因问天宝禄山旧事人无能知者

第八程 自蓟州七十里至玉田县

玉田县之东北去景州百二十里自甲辰年金人杂奚人入城每边人告急四月之内凡三至尽屠军民一火而去宣抚使王安中创筑此县後改为经州

第九程 自玉田县九十里至韩城镇

镇有居民可二百家并无城

第十程 自韩城镇五十里至北界清州

出韩城镇东行十余里至金国所新立地界并无沟堑惟以两小津堠高三尺许其两界地东西濶约一里许内两界人户不得耕种行人并依奉使契丹条例所至州备车马护送至界首前期具国信使副职位姓名关牒北界备车马人夫以待彼中亦如期差接伴使副於界首伺候两界各有幕次行人先令引接齎国信使副门状过彼彼亦令引接以接伴使副门状回示仍请过界於例三请方上马各於两界心对马立引接互呈门状各举鞭虚揖如仪以次行马四十里至清州各相劳问州原是石城县金国新改为清州兵火之後居民才百余家是晚酒五行进饭其食品不可向口自此以东遇馆顿或宿程其供应人旋於居民汉儿内选之每遇迎送南使则给银牌入主干者各悬一枝於腰间名曰银牌天使

第十一程 自清州九十里至滦州

滦州古无之唐末天下乱辽太祖取平营刘光守据幽州暴虐民不堪命多亡逃依辽太祖为主筑此以居之州处平地负麓面冈东行三里许乱石重叠形势险峻河经其间河面濶三百步亦控扼之所也水极清泚临河有大亭名曰濯清为塞北之絶景郡守将迎於此向程锡宴是州

第十二程 自滦州四十里至望都县

民既入契丹依辽太祖即於所居处创立县名随其来处乡里名之故有望都安喜之号唐庄宗以铁骑五千退保望都即此县【按通监唐庄宗救王都将铁骑五千先进契丹退保望都此云庄宗退保望都误也又按胡三省注通监云望都在定州东北六十里乃汉唐旧县非契丹新立之望都县也】

第十三程 自望都县六十里至营州

营州古柳城舜所筑也乃殷之孤竹国汉唐辽西地金国讨张?是州之民屠戮殆尽存者贫民十数家是日行人馆於州宅古屋十数楹庭有大木十数株枯腐蔽野满目凄凉使人有吊古悼亡之悲州之北六七里间有大山数十其来甚远高下皆石不产草木特立州後如营卫然恐州亦以此而得名乎

第十四程 自营州一百里至润州

离营州东行六十里至渝关并无保障但存遗址有居民三数家登高回望东自碣石西彻五台幽州之地沃野千里北限大山重峦中有五关居庸可以行大车通转饷松亭金坡古北口止通人马不可行车外有十八路尽兔径鸟道止能通人不可行马山之南地则五谷百果良材美木无所不有出关未数十里则皆童山浊水瘠卤弥望黄茅白草莫知其极盖天设此以限南北也自兹以东类皆如此更不再叙

第十五程 自润州八十里至迁州

彼中行程并无里堠但以行彻一日即记为里数是日行无虑百余里金人居常行马率皆奔轶此日自早饭罢行至暝方到道路絶人烟不排中顿行人饥渴已甚自兹以东类皆如此

第十六程 自迁州九十里至习州

迁州东门外十数步即古长城所筑遗址宛然

第十七程 自习州九十里至来州

第十八程 自来州八十里至海云寺

离来州三十里即行海东岸俯挹沧溟与天同碧穷极目力不知所际是寺去海半里许寺後有温泉二池望海中有一大岛楼殿窣堵波之上有龙宫寺见寺僧十数人是夜行人皆野盘

第十九程 自海云寺一百里至红花务

此一程尽日行海岸红花务乃金人?盐所去海一里许至晚金人馈海鱼数十枚烹作羹味极珍

第二十程 自红花务九十里至锦州

自出榆关东行路如平掌至此微有登陟经由十三山下

第二十一程 自锦州八十里至刘家庄

是夜行人俱野盘

第二十二程 自刘家庄一百里至显州

出榆关以东行南濒海北限大山尽皆麄恶不毛至此忽峭拔摩空苍翠万仞全类江左乃医巫闾山也成周之时以医巫闾作镇其远如此

第二十三程 自显州九十里至兔儿涡

第二十四程 自兔儿涡六十里至梁鱼务

离兔儿涡东行即地势卑下尽皆萑苻沮洳积水是日凡三十八次度水多被溺名曰辽河濒河南北千余里东西二百里北辽河居其中隋唐征高丽路皆由此秋夏多蚊虻不分昼夜无牛马能致行以衣被包裹胸腹人皆重裳而披衣坐则蒿草薰烟稍免雾气务基依水际居民数十家环绕弥望皆荷花水多鱼徘徊久之颇起怀乡之思

第二十五程 自梁鱼务百十三里至摩绰寨

离梁鱼务东行六十里即过辽河以舟度濶狭如淮过河东亦行淀五十里旧广州惟古城有贫民三五家是夜宿摩绰寨

第二十六程 自摩绰寨八十里至渖州

第二十七程 自渖州七十里至兴州

辽太祖破渤海国建为东京路自此所至屋宇虽皆茅茨然居民稍盛食物充足离兴州五十里至银州中顿又四十里至咸州

第二十八程 自兴州九十里至咸州

未至咸州一里许有幕屋数间供帐皆备州守出迎礼如制就坐乐作有腰鼓芦管笛琵琶方响筝笙箜篌大鼓拍板曲词与南朝一同酒五行乐作迎归馆次日早有中使抚问别一使赐酒果一使赐宴赴州宅就坐乐作酒九行食品杂进名曰茶饭金国每赐宴必贵臣押伴是日押伴贵臣陪酒辄大言说金国之强控弦百万无敌於天下使长折之曰宋有天下二百年幅员三万里劲兵数百万岂为弱耶某衔命远来贺大金皇帝登宝位大金皇帝止令太尉来伴行人酒食何尝令大言以相罔也辞气俱厉押伴者气慑使长许亢宗饶之乐平人以才被选为人醖藉似不能言者临事敢发如此金人壮之

第二十九程 自咸州九十里至同州

自咸州四十里至肃州又五十里至同州离咸州即北行平地沃壤居民所在皆成聚落新稼殆遍地宜穄黍东望大山金人云此新罗山山内深远无路可行其间出人参白附子深处与高丽接界山下至州行路可三十里

第三十程 自同州四十里至信州

回程锡宴於此

第三十一程 自信州九十里至布哩贝勒寨

第三十二程 自布哩贝勒寨四十里至黄龙府辽太祖初攻渤海射黄龙於此地即建为州府是日州守迎迓如仪有中使抚问赐酒果锡宴一如咸州制自此东行

第三十三程 自黄龙府六十里至托色贝勒寨府为契丹东寨当契丹强盛时擒获异国人则迁徙散处於此南有渤海北有特哩吐浑东南有高丽靺鞨东有女直室韦北有乌舍西北有契丹回纥党项西南有奚故此地杂诸国俗凡聚会处诸国人语言不通则各为汉语以证方能辨之

第三十四程 自托色九十里至玛齐喇贝勒寨道傍有契丹旧益州宾州皆空城

第三十五程 自玛齐喇一百里至科尔戬寨

离玛齐喇行六十里即古乌舍寨寨枕混同江湄其源来自广漠之北远不可究自此南流五百里接高丽鸭緑江入海【按混同江即活同几河源出黑山之西麓其山乃长白之支峰也其下流至查匪噶山之北与黑龙江合此云混同江源出广漠之北盖误以黑龙江之源为混同江之源耳又混同江在长白山之北下流入黑龙江东北流至别夹阿山西南而入海鸭绿江出长白山之南西南流至朝鲜界而入海此云混同江 南流接高丽鸭緑江入海亦误】江面濶可半里许寨前高岸有柳树沿路设行人幕次於下金人尤师李靖居於是靖累使宋朝此排中顿由是饮食精细絶佳时当仲夏藉树隂俯瞰长江颷风拂面盘薄少顷殊忘鞍马之劳过江四十里宿科尔戬寨

第三十六程 自科尔戬寨九十里至济古尔贝勒寨自科尔戬寨东行五里即有溃堰断堑自北而南莫知远近界隔甚明乃契丹昔与女直两国地界也八十里直至来流河行终日无寸木地不产泉人携水以行岂天以限两国也来流河濶三十余丈以船渡又五里至济古尔寨自北以东散处原隰间尽女直人更无异族无市井卖买不用钱惟以物相贸易

第三十七程 自济古尔寨七十里至达哈寨

第三十八程 自达哈寨四十里至布达寨

是日金使前来排办袛候

第三十九程 自布达寨五十里至馆

行二十里至乌绅郎君宅接伴使副具状辞馆伴使副於此始见如接伴礼金国每差接伴馆伴送伴客省使必以女直渤海契丹人物白晳详缓能汉语者为之复有中使抚问赐酒果宴并如常仪毕又行三十里至馆馆惟茅舍数十间堂室皆帟幕武夫守护甚严此去国都尚十里次日赐酒果次早馆伴同行马可五七里一望平原旷野间有居民千余家星罗棊布更无城郭里巷率皆背隂向阳又三里命去伞近阙可百步有阜宿围绕三数顷并高丈余云皇城也至宿门就龙台下马歇定酒三行少顷闻鞞鼓声人歌引三奏乐作合门使及祗坐班引入即捧国书及陈礼物於庭下传进如仪赞通拜舞拚蹈讫使副上殿以次就坐余并退山棚之左曰桃源洞右曰紫微洞中作大牌曰翠微宫高五七丈建殿七栋甚壮榜额曰乾元殿堦高四尺堦前土坛方濶数丈名龙墀殿内有兵数千人分两壁立四面兴筑架屋数千百间金帝御座前施朱漆银装金几按果楪酒器皆金玉酒味食品皆珍美乐部二百人乃契丹教坊四部也酒五行食毕各赐袭衣袍带使副以金余人以银谢毕归馆次日中使赐酒果复赐饩以绵帛折充次日再诣阙庭赴花宴并如仪酒三行乐作鸣钲击鼓百戏出塲酒五行各起就帐戴色绢花各二十余枚谢罢复坐酒七行归馆次日又有中使赐酒果复有贵臣就赐并伴射於馆内庭下既陈设乃乐作酒三行伴射贵臣馆伴使副国信使副离席就射三矢弓弩从便用之胜负各有差就赐袭衣鞍马次日朝辞仪如见时酒果毕就殿上请国书捧下殿赐使副袭衣物帛鞍马三节人物各有差拜辞讫就馆酒行乐作名为惜别之会又曰换衣灯宴酒三行各出衣服三数件或币帛交遗每常相聚惟劝酒食不敢多言至此夜语笑甚欵酒不计巡以醉为度皆旧例也次日回程起发至乌绅郎君宅馆伴使副展状辞去送伴使副於此相见如仪有中使抚问赐酒果皆如来时至信州滦州同此回程更不再叙至清州将出界送伴使副夜具酒食亦为惜别之会各出衣服数件或币帛交遗情意甚懃次早发回至界有幕次下马而望我界旗帜甲马车舆帟幕以待人皆有喜色少顷乐作酒五行上马复同送伴使副赴我幕次乐作酒五行上马复送至两界中彼使副回马对立马上交奉酒一盃换所执鞭以为异日相念之意引接展状举鞭揖则各背马回顾少顷进数步踌躇为不忍别之状如是乃行彼中人情皆凄恻为之挥泪南人无之【按此所言行程与金图经及赵彦卫云麓漫钞所载互有不同】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四十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 陈骞子舆 裴秀子頠 秀从弟楷 楷子宪·房玄龄
  第七十一回 攻濮阳曹操败还 失幽州刘虞絷戮·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卷四十五·徐乾学
  卷五十九·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七十一·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八·佚名
  卷十六·叶盛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纪昀
  卷六十四 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范晔
  谢晦传·沈约
  卷三百二十·杨士奇
  卷三十二·徐一夔
  钦定南巡盛典卷十九·高晋
  189.狄青不怕出身低·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颀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颀(690—751),唐代著名诗人。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寄居颍阳(今河南许昌附近)。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 )登进士第,曾任新乡县尉。后离职,归隐颍阳。与王维、高适、王昌龄、崔颢、张旭等素有交往,是当时名士之一。 李颀的

  • 列传第三十七 荀伯玉 崔祖思 苏侃 虞悰 胡谐之 虞玩之 刘休 江祏·李延寿

    齐高帝镇淮阴,伯玉爲高帝冠军刑狱参军。高帝爲宋明帝所疑,被征爲黄门郎,深怀忧虑,见平泽有群鹤,仍命笔咏之曰:“八风舞遥翮,九野弄清音,一摧云间志,爲君苑中禽。”以示伯玉深指,伯玉劝高帝遣数十骑入魏界,安置标榜。魏果遣游骑数

  • 列传第三十三·李延寿

    裴叔业 夏侯道迁 李元护 席法友 王世弼 江悦之 淳于诞 沈文秀张谠 李苗 刘藻 傅永 傅竖眼 张烈 李叔彪 路恃庆 房亮 曹世表潘永基 硃元旭裴叔业,河东闻喜人。魏冀州刺史徽之后也。五世祖苞,晋秦州刺史。祖邕,自河东居于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六十一·杨仲良

      神宗皇帝   吕惠卿奸邪   治平四年七月乙末,著作佐郎、三司检法官吕惠卿编校集贤院书籍。惠卿,南安人,与王安石雅相好。安石荐其才于曾公亮,公亮遂举惠卿馆职。   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请以吕惠卿为制置条例司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纪昀

    食货略 【三】历代户口丁中钱币○历代户口丁中(臣)等谨案郑氏通志沿通典之例户口丁中列为两门而丁中仍杂以户口未能条分缕析今谨依马氏通考之例合户口丁中为一 门凡正史所载以及他书之可以援据者备为捃摭详列于左又按丁

  • 六三 五年间的回顾·周作人

    在南京的学堂里五年,到底学到了什么呢?除了一点普通科学知识以外,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但是也有些好处,第一是学了一种外国语,第二是把国文弄通了,可以随便写点东西,也开始做起旧诗来。这些可以笼统的说一句,都是浪漫的思想,有

  • 王悦传·李延寿

    王悦,字众泰,京兆蓝田人。从小就有才干,因而被乡里所称赞。宇文泰刚平定关陇一带,他招募乡人从军,率领他们投奔宇文泰,多次立下战功。  大统元年(535),他任相府刑狱参军,封爵为蓝田县伯。大统四年,东魏将领侯景围攻洛阳,宇文

  • 卷七十七·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七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宗室宋仁宗时张方平上论曰臣闻昔在帝尧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而後平章百姓恊和万邦三代之王莫不封建宗子以为藩卫周之

  • 秦纪三 二世皇帝下二年(癸已、前208)·司马光

    秦纪三 秦二世皇帝二年(癸已,公元前208年) [1]冬,十月,泗川监平将兵围沛公于丰,沛公出与战,破之;令雍齿守丰。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泗川守壮兵败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杀之。 [1]冬季,十月,秦王朝名叫平的泗川郡监,率军将刘邦包

  • 卷二十五·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二十五圣驾幸鲁恭纪十律【有序】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编修【臣】李 柟皇帝御极之二十三年海宇清晏雨旸时若文德覃敷声教四讫于是勤法驾幸鲁郊祀先师孔子再移跸展墓亲洒宸翰勒碑颜额制桧赋及诗

  •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四十二·钱若水

    起雍熙四年九月,尽十二月九月辛酉朔潍州进嘉禾御制嘉禾合穗五七言诗 二首赐宰相李昉等壬戍赐殿前承旨徐半千同进 士出身仍赐绿袍及钱十万以其上章言时政也癸 亥以文思使薛继昭领峦州刺史知江陵府以右拾 遗任仲华直史馆

  • 卷之七·佚名

    尚貞王即位元年【清康熙八年己酉即位,而國殿修造未成,故于大美御殿行即位之禮。】始定百官、人民夏冬衣服。王制定國中士民郡黎,每年四月朔日始授夏衣,十月朔日始着冬衣。乃隨寒暑,以異衣裳也。設置高奉行三員。素有筭用座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原文】 或曰:“以德报银,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又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读解】 《老子》第六十

  •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十八章 道废·林语堂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语译大道废弃以后,才有仁义;随着智巧的出现,才产生诈伪;家庭不睦以后,才显出孝慈;国家昏乱以后,才产生忠臣。大道废,仁义兴《庄子》之《马蹄》圣人一用心设仁爱的教

  • 卷三百六十八·佚名

    △初分遍学道品第六十四之三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应观色若常若无常。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应观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应观色若乐若苦。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应观受想行识若乐若

  •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六·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三)因品师子吼经第七(第二小土城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拘楼瘦。在剑磨瑟昙拘楼都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中有第一沙门。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此外更无沙门.梵志。异道一切空无沙门.梵

  • 洞垣全书脉诀阐微·陈士铎

    诊法著作。原题鬼真君撰。不分卷,共五篇。陈士铎序言“鬼真君,名臾区,云中逸老弟子”。故疑为陈氏假托之作,撰年不详。第一篇为鬼臾区脉诀,包括急、弦、紧、缓、微、数、滑、涩、洪、大、沉、迟、小、细、浮、伏、芤

  • 巾帼英雄·周恩来

    全文约9000字。这是周恩来于1914年10月和1915年4月用笔名“飞飞”发表在南开学校的校报《敬业》第一、第二两期上的一篇小说。由于时代所限,小说在文字上保留了文白相杂的形式。当时,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已经被窃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