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一专门

高等学堂初,巡抚邓华熙应诏陈言,请令各直省建设二等学堂,时京师、上海已设大学,由户部拨款充费并钦派大臣管理,是为头等学堂。总理衙门奏准通行,因就敬敷书院屋宇开办,并将书院书籍、产业、经费归并,名曰求是学堂,于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开学,是为皖省兴学之始。二十七年三月,学堂届毕业之期,经巡抚王之春考验,取英文、法文学生十三名,奏奖监生及八品翻译官,保升教习,官阶有差,一切均照原奏章程办理。是年十月,遵旨查照山东办法,改求是学堂为大学堂,委藩臬两司总办,饬各属选生申送,县各二名,合共百人,为住堂正额。另设附课生一百二十名,以原在求是学堂肄业者充之,作为师范生。越明年,奉颁奏定章程,更定高等学堂名称,并就府学东偏老敬敷书院旧址别建校舍,以冀规模完备。三十一年正月迁入新堂,另派专员监督,扩学额二百四十名,续又推广至三百名。就中附设客籍学额五十名,毕业后一律给凭,惟不得占本省考送出洋之额,经巡抚聂缉规奏咨立案。高等学生应由中学毕业推升,开办之始,中学毕业者尚无其人,仅甄留前在大学堂肄业各生及考选中国经史文学具有根柢者入堂,学生学资势难一致,故班次之编定、学科之教授数经变更。三十二年,监督严复到堂,比照各省高等学堂成案,改为高等预科,择其年龄较长或在堂已久或程度较深者别为一班,补习中学各科,期以一年毕业。又以本省师范学堂尚未开办,各属需教才甚急,因于补习班添授教育诸学以应师范之选。其预科学生,则编为甲、乙、丙、丁、戊五班。三十三年,复于预科中挑习师范一班,并添招预科六班,合前共为十班。三十四年停止招考预科,拟开本科,以各属申送中学毕业生升学程度间有未合,特设补习一班,经提学使详定,补习三学期及四学期不等。而新添之戊、己、庚、辛、壬、癸六班中,人数太少,遂将壬、癸两班裁并。宣统元年始办本科一班,仅十二人。统计高等学堂学生,前后组织师范生凡二班,预科凡八班,补习科一班,本科一班。师范生均已毕业出堂,光绪三十二年毕业一班六十三人,三十三年毕业一班四十一人。预科毕业者计共甲、乙、丙、丁四班,三十三年甲班毕业二十六名,三十四年毕业乙班二十五名,丙班三十五名,宣统元年丁班毕业三十五名。补习班亦经先后毕业。现在堂者,除本科一班外,仅预科之戊、己、庚、辛四班,凡一百七十余名。本科按定章第一类学科教授,预科按照中学学科第四、五年程度教授。常年经费预算须五万两有奇,支应、牙厘两局筹拨之款约居半数,余则取给于州租、典息、房租本堂资产。暨学费焉。

附:理化专修科

理化专修科,由提学使沈曾植于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开办。先是提学使以各属学堂虽设而学科或不完备,至理化、博物教员尤为难得,因就省垣创设师范传习所,招生百人,分两班教授,于理化、博物,使各习一科。教授时间特为加多,阅六月毕业,遂改为理化科,招生走读,额设百名,以养成高等小学及中学二、三年级理科教员,兼为高等理化及工艺之预备为宗旨。课程以物理、化学、算学为主,博物、图书、体操附之。每日功课五点钟,一年毕业。开办之始,归学司直辖,只委庶务、支应各一员驻堂照料,旋以堂内事繁,另委监督一员以专责成,常年经费概由学务公所筹给。宣统元年三月,两班学生毕业,经署学司吴同甲分派各属充当教员,遂停办焉。

法政学堂

安徽法政学堂,成立于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扩张于三十四年七月。初,巡抚聂缉规曾以院司月课候补人员膏奖移设课吏馆,以造就已仕人材。行之数年,学部有设法政学堂之议,由政务处咨行到皖,遵经巡抚恩铭裁撤课吏馆,另就省垣择地建堂,奏明开办。时《京师法政学堂章程》犹未颁行,课程仅照大学堂法律门及日本法政速成科酌定,考取候补正、佐人员六十名予以津贴,以藩、学、臬三司为总办。三十三年九月,宪政编查馆奏请饬下各省凡非正途出身学堂毕业之捐纳、保举初任道府牧令、丞倅、佐贰各员,一律入堂肄业。三十四年正月,宪政馆复会同吏部奏准切实考验外官办法,咨院行司核议,饬将法政学堂大加扩充,当由藩、学、臬三司拟议具详,以新班之月选分发到省人员及旧班之考列三、四等者,均入学堂肄业,概不贴费。其原有各学员,即于是年六月毕业出堂。遂于下学期重定章程,推广办法,添筑校舍,官、绅并录,编设预科、正科、别科及讲习科、简易科。正科、别科以造就完全法政人才为主旨,讲习、简易二科则在造就从政之材以应急需。预科学生以年在十六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具有中学毕业程度,经本学堂考取者充之,每年以招足一百二十名为定额,每人每月须缴学费三元,二年毕业。其学科及授课时间列表如左。

学科第一学年每星期钟点第二学年每星期钟点伦理中国伦理学外国伦理学国文论事文记事文续表

英、法、德、日文以一国为专修科,以一国为兼习科读法、会话、作文

默记、翻译

同上历史中国史外国史地理中国地理外国地理论理学心理学法学通论物理学经济原论算学兵式体操合计

正科学生以预科毕业者充之,分政治、法律两门,由学生自行认定,每月缴学费四元,三年毕业。其各门学科及授课时间列表于左。

政治门

学科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每星期钟点每星期钟点每星期钟点人伦道德皇朝掌故大清律例政治学政治史宪法续表

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殖民史财政学经济学

纯正应用社会学警察学外交史地方自治制度统计学英、德、法、日语

选习两国,以一国为专修科,以一国为兼习科专修科以六小

时为率,兼习科

以二小时为率同上同上合计法律门

学科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每星期钟点每星期钟点每星期钟点人伦道德皇朝掌故大清律例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宪法各国比较刑法行政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裁判所编制法民法商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监狱学警察学地方自治制度外语英、德、法、

日选习两国,一为专修,一为兼修合计别科学生以本省举、贡、生、监及具有中学毕业程度,年在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经本学堂试验合格者充之,其本省实缺候补人员暨客籍人员愿入别科者,经本学堂核准,亦可入学,每班以百名为定额,三年毕业。其学科及授课时间列表如左:

别科

学科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每星期钟点每星期钟点每星期钟点人伦道德会典要义大清律例政治学法学通论经济原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裁判所构成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财政学辨学世界史世界地理算学格致体操合计讲习科学生无定额,遵照宪政编查馆会同吏部奏定《外官考验章程》,以本省实缺候补人员应行就学者充之,其本省士绅经各州县保送或由本学堂临时考取后,亦得归入讲习科,以三学期六个月为一学期。毕业。其学科及授课时间列表如左。

学科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每星期钟点每星期钟点每星期钟点法学通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大要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各国政治史政治地理民刑诉讼法大要监狱学地方自治制度选举法户籍法政治学裁判制度续表

文牍现行大清律例合计简易科别为夜班讲授之,凡本省实缺及候补人员,除应行入讲习科学习外,其愿入本学堂听讲者,经本学堂认可,即归入简易科。又,本籍士绅其学行纯笃、乡望素孚者,得依本人之志愿,经学堂之许可,亦归入简易科,以两学期毕业。其学科及授课时间列表如左。

学科第一学期第二学期每星期钟点每星期钟点法学通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国际公法经济学财政学民刑诉讼法大要地方自治制度选举法裁判制度合计

以上正科、预科、别科、讲习科均照《京师法政学堂章程》编定,三十四年六月学部奏准通行各省遵照《京师法政学堂章程》办理。惟学科稍有变通。至简易一科,则仿日本明治初年办法,以广传习。现在堂者,计别科两班,讲习科一班,简易科两班,综计人数不下五百余名,不寄膳宿,仍以三司为总办,另设监督一员,提调二员,讲员无定额,监学二员,文案一员,会计一员,检查二员,掌书一员,以藩库、牙厘局、筹议公所拨款为常年经费。

附:法政讲习所

法政讲习所凡二所,均设省城。

一由皖北教育会长李国棣于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开办,初设讲习、简易二班,办法大致如法政学堂之讲习、简易二科。嗣增自治研究一班,讲授科目凡十二:一、奏定宪法大纲;二、法学通论;三、现行法制大意;四、咨议局章程及选举章程;五、城、乡、镇地方自治章程;六、调查户口章程;七、自治筹办处所定各项筹办方法;八、警察学;九、财政学;十、户籍法;十一、奏定财政统计表式解说;十二、奏定民政统计表式解说。每日功课四点钟,八个月毕业,统计三班,学生共有一百六十余名,以藩库拨款及学费为常年经费。

一由江苏刘清远等于三十四年九月开办,以藩库拨款及学费为常年经费,学生三十八名。

猜你喜欢
  第七十五回 斛律光遭谗受害 宇文护稔恶伏诛·蔡东藩
  宋史全文卷二十七下·佚名
  卷四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佚名
  卷之一百·佚名
  卷之六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五·佚名
  卷之五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六○五 都察院为吏部奏请议叙四库馆年满各员钦奉谕旨事致稽察房移会(附奏折)·佚名
  卷六十四 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范晔
  刘聚传·张廷玉
  孙毅庵奏议巻下·孙懋
  卷四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幕·老舍

    第一场时间 前幕数日后,晚间。地点 天顺园后台。人物 已见前幕者:破风筝 方太太 孟小樵 白花蛇 向三元丁副官另外有:周巡长 检场的老赵 男女艺人数人〔幕启:后台相当的大,可是设备简陋。墙上新贴上了红纸的祖师神

  • 第三折·白朴

    (外扮陈玄礼上,诗云)世受君恩统禁军,天颜喜怒得先闻。太平武备皆无用,谁料狂胡起战尘。某右龙武将军陈玄礼是也。昨因逆胡安禄山倡乱,潼关失守。昨日宰臣会议,大驾暂幸蜀川,以避其锋。今早飞报说,贼兵离京城不远。圣主令某统

  • 卷五十四·徐世昌

    张坦张坦,字逸峰,号青雨,抚宁人。康熙癸酉举人,官内阁中书。有《履阁诗集》。(姜西溟曰:“《登泰山》古诗及诸五言近体,飘渺隽宕,气格浑成,求之唐诗家,天分绝类李白。”)(陶凫芗曰:“逸峰昆季承其父鲁葊、叔笨山之

  • 列传第一百四十四 北狄·欧阳修

    契丹,本东胡种,其先为匈奴所破,保鲜卑山。魏青龙中,部酋比能稍桀骜,为幽州刺史王雄所杀,众遂微,逃潢水之南,黄龙之北。至元魏,自号曰契丹。地直京师东北五千里而赢,东距高丽,西奚,南营州,北靺鞨、室韦,阻冷陉山以自固。射猎居处无常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二·焦竑

      翰林院三(檢討 庶吉士 典籍 待詔 侍書 殿閣書辦官)   ◆檢討   翰林院檢討宋琮傳(黃佐)   翰林檢討廖公欽墓銘(胡廣)   翰林檢討蘇公伯厚墓誌銘(胡廣)   翰林院檢討王偁傳   翰林檢討周君翰墓誌銘(楊士奇

  •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三·焦竑

      內閣二   ◆內閣二   前大學士陳循   大學士陳公循傳(附王文 弇州別集)   大學士曹文襄公鼐傳   直文淵閣翰林院侍讀學士贈學士張文僖公傳(澹園集)   贈學士禮部尚書馬公愉神道碑銘   資善大夫兵部尚

  • 雍正上谕 二、朕诸兄弟不可以德化,不可以理喻,不可·雍正

      二、朕诸兄弟不可以德化,不可以理喻,不可以情感,不可以恩结,而其悖逆妄乱,的确是百折不回  【原文】  又奉上谕:“从来善恶之报,纤毫不爽。凡罪大恶极之人,虽一时宽宥,免于诛戮,而伊辗转行回,仍复自投法网,若有驱逐之使然

  • 卷之二百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祭溺海文·丁曰健

    维大清道光三十年,岁次庚戌,五月壬辰朔越祭日癸卯,福建台湾道徐宗干等谨陈羊一、豕一、清酒、面饭,致祭于海洋溺亡兵民之灵而告之曰:呜呼!自戊申履任未久,惨闻官兵沉溺者百数十员名,商民死者尚不知凡几;旅魂渺渺,

  • 王氵睿传·房玄龄

    王氵睿字士治,弘农湖人。家里世代都是二千石的官职。王氵睿博览经典,姿貌俊美,但不注意修养品行博取名声,故而不为乡里所称道。稍后才改变志节,爽朗旷达,恢宏有大志。曾经修建宅第,在门前开了一条数十步宽的路。有人对他说路

  • 卷三·戴震

      問:荀子之所謂性,亦孟子之所謂住;孟子知性之全體,其餘皆不知性之全體,故惟孟子與孔子合。然指為性者,實古今所同謂之性。至告子所謂性,朱子謂一似荀子言性惡,一似揚子言善惡混,一似釋氏言作用是性。今以荀揚不與釋氏同,則告

  • 卷十五·姜宝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事义全考卷十五   明 姜寳 撰定公【名宋襄公庶子昭公弟安民大惠曰定】元年春王三月晋人执宋仲防于京师西亭辨疑公谷欲发定无正之义乃分春王二字为一节晋人执宋仲防为一节胡氏因之致使经义反晦况

  • 卷三·方苞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析疑钦定四库全书仪礼析疑卷三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士相见礼所载不独士礼而统曰士相见何也自卿大夫至于士惟所贽之物及受贽还贽辞让之节相与之辞异而所贽之饰执之之仪以及士见于大夫卿大夫交相

  • 卷三十八·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三十八   宋 王与之 撰春官宗伯下大司乐中大夫二人乐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郑康成曰大司乐乐官之长○王氏详説曰周礼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二复次此一切种一子识。若般涅槃法者。一切种一子皆悉具足。不般涅槃法者。便阙三种菩提种一子。随所生处自体之中。余体种一子皆悉随逐。是故欲界自体中。亦有色

  • 佛说普贤菩萨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归依普遍虚空界  三世清净平等因  性等法光正觉道  变化人天利乐身  示居十地自在位  行大施愿度众生  功德相严名普贤  今说真言秘

  •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十一卷·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十一卷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五法品第六之一 时舍利子复告众言。具寿当知。佛于五法自善通达。现等觉已为诸弟子宣说开示。我等今应和合结集。佛灭度后勿有乖诤。当令随顺梵

  • 靖康缃素杂记·黄朝英

    是书原名《缃素杂记》,明代始加“靖康”2字。十卷,北宋末南宋初黄朝英撰。此书杂记经史、文化、经济、科技、草木、医药等诸事,分黄阁、蚩尾、藉田、汤饼、人日、祖腊、端午、石鼓、虑囚、贵学等九十事。《四库全书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