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原文)

州郡 县乡 亭里 匈奴中郎将 乌桓校尉 护羌 校尉

王国 宋卫国 列侯 关内侯 四夷国 百官奉

外十二州,每州刺史一人,六百石。本注曰:秦有监御史,监诸郡,汉兴省之,但遣丞相史分刺诸州,无常官。孝武帝初置刺史十三人,秩六百石。成帝更为牧,秩二千石。建武十八年,复为刺史,十二人各主一州,其一州属司隶校尉。诸州常以八月巡行所部郡国,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都奏事,中兴但因计吏。

皆有从事史、假佐。本注曰:员职略与司隶同,无都官从事,其功曹从事为治中从事。

豫州部郡国六,冀州部九,兖州部八,徐州部五,青州部六,荆州部七,扬州部六,益州部十二,凉州部十二,并州部九,幽州部十一,交州部七,凡九十八。其二十七王国相,其七十一郡太守。其属国都尉。属国,分郡离远县置之,如郡差小,置本郡名。世祖并省郡县四百余所,后世稍复增之。

凡州所监都为京都,置尹一人,二千石,丞一人,每郡置太守一人,二千石,丞一人。郡当边戍者,丞为长史。王国之相亦如之。每属国置都尉一人,比二千石,丞一人。本注曰:凡郡国皆掌治民,进贤劝功,决讼检奸。常以春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最。岁尽遣吏上计。并举孝廉,郡口二十万举一人。尉一人,典兵禁,备盗贼,景帝更名都尉。武帝又置三辅都尉各一人,讥出入。边郡置农都尉,主屯田殖谷。又置属国都尉,主蛮夷降者。中兴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役。省必都尉,唯边郡往往置都尉及属国都尉,稍有分县,治民比郡。安帝以羌犯法,三辅有陵园之守,乃复置右扶风都尉,京兆虎牙都尉。皆置诸曹掾史。本注曰:诸曹略如公府曹,无东西曹。有功曹史,主选署功劳。有五官掾,署功曹及诸曹事。其监属县,有五部督邮,曹掾一人。正门有亭长一人。主记室史,主录记书,催期会。无令史。阁下及诸曹各有书佐,干主文书。

属官,每县、邑、道,大者置令一人,千石:其次置长,四百石;小者置长,三百石;侯国之相,秩次亦如之。本注曰:皆掌治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

凡县主蛮夷曰道。公主所食汤沐曰邑。县万户以上为令,不满为长。侯国为相。皆秦制也。丞各一人。尉大县二人,小县一人。本注曰:丞署文书。典知仓狱。尉主盗贼。凡有贼发,主名不立,则推索行寻,案察奸宄,以起端绪。各署诸曹掾史。本注曰:诸曹略如郡员,五官为廷掾,监乡五部,春夏为劝农掾,秋冬为制度掾。

乡置有秩、三老、游徼。本注曰: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掌一乡人;其乡小者,县置啬夫一人。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游徼掌徼循,禁司奸盗。又有乡佐,属乡,主民收赋税。

亭有亭长,以禁盗贼。本注曰:亭长,主求捕盗贼,承望都尉。

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

边县有障塞尉。本注曰:掌禁备羌夷犯塞。其郡有盐官、铁官、工官、都水官者,随事广狭置令、长及丞,秩次皆如县、道,无分士,给均本吏。本注曰:凡郡县出盐多者置盐官,主盐税。出铁多者置铁官,主鼓铸。有工多者置工官,主工税物。有水池及鱼利多者置水官,主平水收渔税。在所诸县均差吏更给之。置吏随事,不具县员。

使匈奴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护南单于。置从事二人,有事随事增之,掾随事为员。护羌、乌桓校尉所置亦然。

护乌桓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乌桓胡。

护羌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西羌。

皇子封王,其郡为国,每置傅一人,相一人,皆二千石。本注曰:傅主导王以善,礼如师,不臣也。相如太守。其长史,如郡丞。

汉初立诸王,因项羽所立诸王之制,地既广大,且至千里。又其官职,傅为太傅,相为丞相,又有御史大夫及诸卿,皆秩二千石,百官皆如朝廷。国家唯为置丞相,其御史大夫以下皆自置之。至景帝时,吴、楚七国恃其国大,遂以作乱,几危汉室。及其诛灭,景帝惩之,遂令诸王不得治民,令内史主治民,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武帝改汉内史、中尉、郎中令之名,而王国如故,员职皆朝廷为署,不得自置。至成帝省内史治民,更令相治民,太傅但曰傅。

中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职如郡都尉,主盗贼。郎中令一人,仆一人,皆千石。本注曰:郎中令掌王大夫、郎中宿卫,官如光禄勋。自省少府,职皆并焉。仆主车及驭,如太仆。本曰太仆,比二千石,武帝改,但曰仆,又皆减其秩。治书,比六百石。本注曰:治书本尚书更名。大夫,比六百石。本注曰:无员。掌奉王使至京都,奉璧贺正月,及使诸国。本皆持节,后去节。谒者,比四百石。本注曰:掌冠长冠。本员十六人,后减。礼乐长。本注曰:主乐人。卫士长。本注曰:主卫士。医工长。本注曰:主医药。永巷长。本注曰:宦者,主宫中婢使。祠祀长。本注曰:主祠祀。皆比四百石。郎中,二百石。本注曰:无员。

卫公、宋公。本注曰:建武二年,封周后姬常为周承休公;五年,封殷后孔安为殷绍嘉公。十三年,改常为卫公,安为宋公,以为汉宾,在三公上。

列侯,所食县为侯国。本注曰:承秦爵二十等,为彻侯,金印紫绶,以赏有功。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得臣其所食吏民。后避武帝讳,为列侯。武帝元朔二年,令诸王得推恩分众子土,国家为封,亦为列侯。旧列侯奉朝请在长安者,位次三公。中兴以来,唯以功德赐位特进者,次军骑将军;赐位朝侯,次五校尉;赐位侍祠侯,次大夫。其余以胏附及公主子孙奉坟墓于京都者,亦随时见会,位在博士、议郎下。

诸王封者受茅土,归以立社稷,礼也。列土、特进、朝侯贺正月执璧云。

每国置相一人,其秩各如本县。本注曰:主治民,如令、长,不臣也。但纳租于侯,以户数为限。其家臣,置家丞、庶子各一人。本注曰:主侍侯,使理家事。列侯旧有行人、洗马、门大夫,凡五官。中兴以来,食邑千户已上置家丞、庶子各一人,不满千户不置家丞,又悉省行人、洗马、门大夫。

关内侯,承秦赐爵十九等,为关内侯,无土,寄食在所县,民租多少,各有户数为限。

四夷国王,率众王,归义侯,邑君,邑长,皆有丞,比郡、县。

百官受奉例:大将军、三公奉,月三百五十斛。中二千石奉,月百八十斛。二千石奉,月百二十斛。比二千石奉,月百斛。千石奉,月八十斛。六百石奉,月七十斛。比六百石奉,月五十斛。四百石奉,月四十五斛。比四百石奉,月四十斛。三百石奉,月四十斛。比三百石奉,月三十七斛。二百石奉,月三十斛。比二百石奉,月二十七斛。一百石奉,月十六斛。斗食奉,月十一斛。佐史奉,月八斛。凡诸受奉,皆半钱半谷。

赞曰:帝道渊默,冢帅修德。寡以御众,分职乃克。不置不监,无骄无忒。程是师徒,宁民康国。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二 志一百二十七·赵尔巽
  ●卷二十八·邵博
  第二十一回 北宫纯力破群盗 太傅越擅杀诸臣·蔡东藩
  卷九十五·国朝·蒋一葵
  东行三录·马建忠
  卷之二百三·佚名
  ●卷三·夏仁虎
  卷三十·陈均
  卷七·萧常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纪昀
  通志卷六下·郑樵
  附录·孙甫
  张后胤传·刘昫
  李石传·欧阳修
  卷四十九·赵汝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贞懿郑氏允端(肃雝集)·顾嗣立

    允端,字正淑,姓郑氏,宋丞相清之五世孙女也。其大父通判吴郡,徙居焉。饶于赀,有半州之目,世称花桥郑家。允端姿禀秀慧,尤善诗歌。归于同郡施伯仁,儒雅士也,相敬待如宾客。至正丙申,张士诚入平江,家为兵所破,郁郁致病而卒,年仅三十,窆

  • 鲍溶诗集卷二·鲍溶

    壮士行西方太白髙壮士羞病死心知报恩处对酒歌易水沙鸿嘷天末横剑别妻子苏君执节归班超束书起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章华宫行烟渚南鸿呼晓羣章华宫娥怨行云十二巫峯仰天緑金车何处邀云宿小腰婑堕三千人宫衣水碧顔青春岂

  • 列传第十二 王盟 贺兰祥 尉迟纲 叱列伏龟 阎庆·令狐德棻

    王盟字子仵,明德皇后之兄也。其先乐浪人。六世祖波,前燕太宰。祖珍,魏黄门侍郎,赠并州刺史、乐浪公。父罴,伏波将军,以良家子镇武川,因家焉。魏正光中,破六汗拔陵攻陷诸镇,盟亦为其所拥。拔陵破后,流寓中山。孝昌初,除积射将军,从

  • 卷之六百六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十九·佚名

    宣统三年。辛亥。七月。辛巳。谕内阁、电寄赵尔丰、据电奏川人因路事久不解决。该会长等、竟敢存心叵测。实行抗粮抗捐。并出有川人自保商搉书。其中条件。隐含独立。尤为狂悖等语。该署督前奏川人抗粮抗捐等情。已

  • 七四三 山西巡抚喀宁阿奏汇缴违碍书籍折·佚名

    七四三 山西巡抚喀宁阿奏汇缴违碍书籍折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山西巡抚臣喀宁阿谨奏,为汇缴违碍书籍,恭折奏闻事。窃照应禁书籍,钦奉谕旨,并准各省咨查及晋省自行查获各书,均经前抚臣节次奏明缴销在案。臣到任后,复严饬

  • 斛律光传·李百药

    斛律光,字明月,少年时就精通骑马射箭,而以武艺闻名于世。魏末,跟随父亲金西征,周文帝长史莫者晖这时正在行武中,光看见后,骑在急驰的马上向他射箭,趁着射中的机会,将他活捉了过来,这时光才十七岁。得高祖嘉奖,擢升为都督。世宗作

  • 李纲传·欧阳修

    李纲别名文纪,观州..县人。他年轻时意气风发,崇尚气节。原名叫瑗,敬仰东汉张纲的人品就改名叫纲。在北周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宣帝宇文斌贝准备杀害宇文宪,召集官员属吏罗织罪名,李纲誓死不说屈服的话。宇文宪遇害后,用敞车

  • 偏安排日事迹卷八·佚名

    十二月乙卯,予殉难诸臣谥、荫世锦衣者,令兵部酌覆;非有军功,不得滥与。加兵部侍郎练国事尚书、原任尚书白贻清太子太保,各荫一子。赠故陕西巡按李应期太仆寺卿,罢荫。皆以剿■〈寇,女代攴〉功。原任通州副总兵王伯时请追论「

  • 卷34·陈邦瞻

    ○英宗之立仁宗景祐二年春二月,育宗室子宗实于宫中。宗实,太宗之曾孙,商王元份之孙,江宁节度使允让之子也。帝未有储嗣,取入宫,命皇后抚鞠之,生四年矣。嘉祐元年五月,罢知谏院范镇。先是,帝暴疾,宰相文彦博因请帝建储,帝许之,会疾

  • 春秋释例卷八·杜预

    世族谱第四十五之上【案此篇见永乐大典其原目亦存 又案郑樵通志引此篇作小公子谱】鲁鲁国姬姓文王子周公旦之后也周公股肱周室成王封其子伯禽于曲阜为鲁侯今鲁国是也自哀以下九世二百一十七年而楚灭鲁矣周公旦禽父鲁

  • 卷一·林岊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讲义卷一      宋 林岊 撰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 普贤金刚萨埵略瑜伽念诵仪轨·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我今说普贤菩萨身口意金刚念诵法。由修此法等同金刚萨埵。修行者住胜解行地。曾入金刚界大曼茶罗。受菩提心戒。于

  • 四分律卷第五十(第四分之一)·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房舍揵度初尔时世尊在波罗㮈。时五人从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言:“世尊!我等当住何等房舍卧具?”佛言:“听在阿兰若处树下、若空房、若山谷窟中、若露地、若草?、草?边、若林间、

  • 第六十三章 桑伽多利上京·佚名

    时,他二兄弟闻兄[玛那巴罗那王]之死,由己国速来,行最后之仪式。(一)其时[次兄]器提西利梅伽,兄之国乃为己物,招弟[西利瓦罗波],(二)与他二国,使住于彼处。彼应诺兄之言辞,(三)王子并[先王之]王妃罗多那瓦利及伴二人王女赴摩诃那伽夫罗之都,(四

  • 周易集传·龙仁夫

    八卷,元龙仁夬著。书成于至治辛酉年(1321年)。《吉安府志》:“仁夬《周易集传》十八卷,立说主《本义》(即朱熹《易本义》),每卦爻下各分变象辞占。”今存唯八卷,仅上、下经及《彖》、《象》完具。其书即象诂义,于卦象

  • 台湾郑氏始末·沈云

    清沈云撰,沈垚注,凡六卷。该书根据清江日昇《台湾纪事本末》49篇,并参考他书,删订而成。该书叙述郑芝龙自明天启初年起兵,至其子郑成功攻克台湾,以及曾孙郑克塽降清期间的史实。其中有些史事的年月与实际不符。

  • 药师如来念诵仪轨·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佛一时在维耶离乐音树下。与大菩萨三万六千比丘八万人俱。及十二神王并诸眷属天龙八部大神王。在如是等大众会中。说此法已。大众皆闻无不欢喜。是名即为结愿神咒即薄伽梵。说咒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