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七十二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穰侯列传第十二

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索隐宣太后之异父长弟也姓魏名冉封之穰地理志穰县在南阳宣太后者惠王之妃姓芈氏曰芈八子也】其先楚人姓芈氏【正义芈亡尔反】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宣太后非武王母武王母号曰惠文后先武王死【索隐秦本纪云昭王二年庶长壮与大臣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又按纪年云秦内乱杀其太后及公子雍公子壮是也】宣太后二弟其异父长弟曰穰侯姓魏氏名冉同父弟曰芈戎为华阳君【索隐华阳韩地後属秦芈戎後又号新城君正义司马彪云华阳亭名在洛州密县又故华城在郑州管城县南三十里即此】而昭王同母弟曰高陵君【索隐名显】泾阳君【索隐名悝】而魏冉冣贤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集解徐广曰年表曰季君为乱诛本纪曰庶长壮与大臣公子谋反伏诛索隐按季君即公子壮僭立而号曰季君穰侯力能立昭王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及惠文后故本纪言伏诛又云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盖谓惠文后时党公子壮欲立之及壮诛而太后忧死故云不得良死亦史讳之也又逐武王后出之魏亦事势然耳】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於齐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之秦【索隐战国策作仇郝盖是一人而记别也正义音亦姓名】请以魏冉为秦相仇液将行其客宋公【索隐战国策作宋交】谓液曰秦不聼公楼缓必怨公公不若谓楼缓曰请为公毋急秦秦王见赵请相魏冉之不急且不聼公公言而事不成以德楼子事成魏冉故德公矣於是仇液从之而秦果免楼缓而魏冉相秦欲诛吕礼礼出奔齐昭王十四年魏冉举白起使代向夀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冉谢病免相以客卿夀烛为相其明年烛免复相冉乃封魏冉於穰复益封陶【集解徐广曰一作隂索隐陶即定陶也徐广云作隂陶隂字本易惑也王劭案定陶见有魏冉冢作隂误也】号曰穰侯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魏献河东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昭王十九年秦称西帝齐称东帝月余吕礼来而齐秦各复归帝为王魏冉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秦置南郡乃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於是穰侯之富富於王室昭王三十二年穰侯为相国将兵攻魏走芒卯【集解駰案上莫卭反下陌饱反】入北宅【集解徐广曰魏惠王五年与韩会宅阳正义竹书云宅阳一名北宅括地志云宅阳故城在郑州荥阳县西南十七里】遂围大梁梁大夫须贾说穰侯曰臣闻魏之长吏谓魏王曰昔梁惠王伐赵战胜三梁【集解徐广曰田完世家云魏伐赵赵不利战於南梁索隐三梁即南梁也】拔邯郸赵氏不割而邯郸复归齐人攻卫拔故国杀子良【索隐卫之故国盖楚丘也下文故地亦同谓楚丘也战国策卫字皆作燕子良作子之恐非也】卫人不割而故地复反卫赵之所以国全兵劲而地不并於诸侯者以其能忍难而重出地也宋中山数伐割地而国随以亡臣以为卫赵可法而宋中山可为戒也秦贪戾之国也而毋亲蚕食魏氏又尽晋国【索隐河西河东河内并是魏地即故晋国今言秦蚕食魏氏尽晋国之地也】战胜暴子【集解徐广曰韩将暴鸢】割八县地未毕入兵复出矣夫秦何猒之有哉今又走芒卯入北宅此非敢攻梁也且劫王以求多割地王必勿聼也今王背楚赵而讲秦【索隐讲和也】楚赵怒而去王与王争事秦秦必受之秦挟楚赵之兵以复攻梁则国求无亡不可得也愿王之必无讲也王若欲讲少割而有质不然必见欺【索隐谓与秦欲讲少割地而求秦质子恐不然必被秦欺也】此臣之所闻於魏也【索隐须贾说穰侯言魏人谓梁王若少割而求质必是欺我即闻魏见欺於秦也】愿君王之以是虑事也周书曰惟命不于常此言幸之不可数也夫战胜暴子割八县此非兵力之精也又非计之工也天幸为多矣今又走芒卯入北宅以攻大梁是以天幸自为常也智者不然臣闻魏氏悉其百县胜甲以上戌大梁臣以为不下三十万以三十万之衆守梁七仞之城【集解駰案小尔雅曰四足谓之仞倍仞谓之寻】臣以为汤武复生不易攻也夫轻背楚赵之兵陵七仞之城战三十万之衆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地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者也攻而不拔秦兵必罢陶邑必亡【索隐陶一作魏言秦前攻得魏之城邑秦罢则亡而还於魏也正义定陶近大梁穰侯攻梁兵疲定陶必为魏伐】则前功必弃矣今魏氏方疑可以少割收也【索隐贾引魏人之说不许王讲於秦是言魏氏方疑可以少割地而收魏也】愿君逮楚赵之兵未至於梁亟以少割收魏魏方疑而得以少割为利必欲之则君得所欲矣楚赵怒於魏之先已也必争事秦从以此散【索隐楚赵怒魏之与秦讲皆争事秦是东方从国於是解散也正义从足松反】而君後择焉且君之得地岂必以兵哉割晋国秦兵不攻而魏必效绦安邑又为陶开两道【索隐穰侯封陶魏效绦与安邑是得河东地言从秦适陶开河西河东之两道正义穰故封定陶故宋及单父是陶之南道也魏之安邑及绦是陶北道】几尽故宋【索隐几音祈此时宋已灭是秦将尽得宋地也】卫必效单父秦兵可全而君制之何索而不得何为而不成愿君熟虑之而无行危【索隐言莫行围梁之危事】穰侯曰善乃罢梁围【正义表云魏安厘王二年秦军大梁城韩来救与秦温以和也】明年魏背秦与齐从亲秦使穰侯伐魏斩首四万走魏将暴鸢得魏三县穰侯益封明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伤复攻赵韩魏破芒卯於华阳下斩首十万取魏之卷【集解駰案丘权反】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索隐既得观津仍令赵伐齐而秦又以兵益助赵也】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隂遗穰侯书曰臣闻往来者言曰秦将益赵甲四万以伐齐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索隐告齐王言秦必定不益兵以助赵正义臣苏代也必知秦与赵甲四万以伐齐王谓齐王也】秦王明而熟於计穰侯智而习於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是何也夫三晋之相与也秦之深讐也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为不信不为无行今破齐以肥赵赵秦之深讐不利於秦此一也秦之谋者必曰破齐弊晋楚【正义今晋楚伐齐晋楚之国亦弊败】而後制晋楚之胜夫齐罢国也以天下攻齐如以千钧之弩决溃癕也必死安能弊晋楚此二也秦少出兵则晋楚不信也多出兵则晋楚为制於秦齐恐不走秦必走晋楚此三也秦割齐以啖晋楚晋楚案之以兵秦反受敌此四也是晋楚以秦谋齐以齐谋秦也何晋楚之智而秦齐之愚此五也故得安邑以善事之亦必无患矣秦有安邑韩氏必无上党矣取天下之肠胃与出兵而惧其不反也孰利臣故曰秦王明而熟於计穰侯智而习於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矣於是穰侯不行引兵而归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竈欲伐齐取刚夀【集解徐广曰济北有刚县正义故刚城在兖州龚丘县界夀张郓州县也】以广其陶邑於是魏人范睢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奸说秦昭王昭王於是用范睢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於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於王室於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穰侯卒於陶而因葬焉秦复收陶为郡太史公曰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於天下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於覉旅之臣乎

【索隐述赞曰穰侯智识应变无方内倚太后外辅昭王四登相位再列封疆摧齐挠楚破魏围梁一夫开说忧愤而亡】

史记卷七十二

史记卷七十二考证

穰侯列传战胜暴子○战国策作睾子

此臣之所闻於魏也索隐须贾说穰侯言魏人谓梁王若少割而求质必是欺我即闻魏见欺於秦也○董份曰自臣闻至不然必见欺皆须贾述卫人之言故结之曰此臣之所闻于魏也言其所闻于魏之言如此也词意极明索隐解谬

穰侯与白起客卿胡伤复攻赵韩魏破芒卯於华阳下○战国策校注曰大事记华阳之役秦救韩而击赵魏年表列传或云得三晋将或云攻赵韩魏皆记者之误

斩首十万○秦本纪作十五万

史记卷七十二考证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七·魏徵
  卷五十二·志第五·天文五·脱脱
  第十七回 岐沟关曹彬失律 陈家谷杨业捐躯·蔡东藩
  卷九十七·国朝·蒋一葵
  卷之五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十四·佚名
  附录·佚名
  五十九 曹寅奏报雨水收成并请圣安摺·佚名
  七四六 湖广总督舒常等奏查办《西斋集》情形片·佚名
  五十、初到南京·包天笑
  齐闵王之遇杀·佚名
  靖郭君将城薛·佚名
  梁纪八 高祖武皇帝八大通二年(戊申、528)梁纪八 梁武帝大通二年(戊申,公元528年)·司马光
  卷三十九·佚名
  卷一百七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五十·彭定求

        卷750_1 【和浔阳宰感旧绝句五首】李中   追感古今情不已,竹轩闲取史书看。   欲亲往哲无因见,空树临风襟袖寒。   浔阳物景真难及,练泻澄江最好看。   曾上虚楼吟倚槛,五峰擎雪照人寒。   园林春媚千

  • 卷一·林逋

    钦定四库全书林和靖集巻一宋 林逋 撰五言古诗闵师见写陋容以诗奉答顾我丘壑人烦师与之写北山终日悬风调一何野林僧忽焉至欲揖顷方罢复有条上猿惊窥未遑下监郡太博惠酒及诗尘事久谢绝园庐方晏阴铿然郢中唱伸玩清人心

  • 卷一百二十六·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二十六  明 冯惟讷 撰 北周第五 庾信【三】 诗 园庭 杖乡从物外养学事闲郊穷愁方汗简无遇始观爻谷寒已吹律檐空更剪茆樵隐恒同路人禽或对巢水蒲开晚结风竹解寒苞古槐时变火枯枫乍落胶

  • 第十五歌 姐倪姐倪十指尖·刘半农

    (失望的歌)姐倪姐倪十指尖,尖尖楚楚数铜钱。 你扳仔指头数一数,一年共总有多少日? 多少日苦来多少日甜?姐倪姐倪十指尖,尖尖楚楚数铜钱。 我一五一十数得一年共是三百六十日,一半苦来一半甜。一半苦来一半甜,那里一半苦来那里

  • 孟浩然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孟浩然(689—740 ),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曾游历长江南北各地,巴蜀、吴越、湘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镇荆州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二十六·杨仲良

      徽宗皇帝   八行取士   大观元年三月甲辰,诏以八行取士: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悌,善内亲为睦,善外亲为姻,信于朋友为任,仁于州里为恤,知君臣之义为忠,达义利之分为和。孝、悌、忠、和为上,睦、姻为中,任、恤为下(实有)。诏曰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四十八·乾隆

      隋  炀帝  【丁夘】大业三年春正月突厥啓民可汗来朝  正月朔旦大陈文物突厥啓民可汗入朝见而慕之请袭冠带帝大悦  三月杀故长寜王俨【故太子勇之子】及其弟七人  初云定兴【故太子勇昭训云氏之父】坐媚

  • ●卷二十九·赵翼

    ○元史元起朔漠,本无文字,开国以后,又无有如金之完颜宗翰等能访求先朝事迹,是以记载寥寥。本纪赞所谓太祖奇勋伟绩甚多,惜当时史官不备,失于记述也。直至世祖中统三年,始诏王鹗集廷臣商议史事,鹗请以先朝事付史馆。(《鹗传》)至

  • ●卷十二。恩叙七·梁章钜

    同治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本处奏:军机处行走满、汉章京,查同治二年保奏之后,已逾三年。臣等留心察看,择其资格较深、办事勤奋者数员,公同酌拟。理藩院员外郎崇缮、奎绶,均请作为候补郎中,遇有本衙门满洲、蒙古题选咨留郎中缺出,尽

  • 卷之一百十六·佚名

    光绪六年。庚辰。七月。壬午。谕军机大臣等、岐元奏、请调记名总兵聂桂林、邓启元、差委等语。奉省现在筹备边防。整顿营伍。需员孔亟。着李鸿章饬令聂桂林、邓启元、迅赴奉天。听候差委。将此谕令知之。洋务  ○

  • 第二节买卖·佚名

    第一卖糖间内器椇字立卖糖间内器椇字人张汝襟,缘上年振作白糖间生理,有明买过旧大水桶五尸、旧■〈石屚〉碢内有破裂,计壹千参佰个、杉旧糖柜参张、旧■〈石屚〉菜■〈木量〉壹枝;以上计本银玖拾贰元。今欲别图生业,愿将此

  • 卷四十一·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一钱塘程川撰书一统论经义问可学近读何书曰读尚书曰尚书如何看曰须要考厯代之变曰世变难看唐虞三代事浩大濶逺何处测度不若求圣人之心如尧则考其所

  • 卷一·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禹贡长笺卷一     呉江朱鹤龄撰夏书金氏履祥曰禹贡禹谟旧皆名夏书以夏史之所述也夫子升禹谟于虞书以着三圣相传之道冠禹贡于夏书以明大禹有天下之本【按国语禹赐姓姒氏曰有夏及有天下遂以为号路史云

  • 大体·韩非

    古之全大体者:望天地,观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引绳之外,不推绳之内;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守成理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讲录·太虚

       悬论    一 释经题名义    二 释句义    三 释大意    四 释译人   释经    甲一 缘起分     乙一 通序      丙一 叙五事      丙二 列二众       丁

  •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三卷·马鸣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三卷马鸣菩萨造真谛三藏译金轮山王道路大决择分第五如是已说金刚宝轮山王大决择分。次当说金轮山王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山王道路中  总有十五位体五种位中  各有三用故论曰。此

  • 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佚名

    是时太上老君。以殷王汤甲庚申之岁建□之月。从常道境。驾三气云。乘于曰精垂□九耀。入于玉女玄妙口中。寄胎为人。庚辰□二月十五日诞生于毫。九龙吐水灌洗其形。化为九井。尔时老君须发皓白。登即能行。步生莲花。

  • 礼记通论辑本·姚际恒

    姚际恒的礼记通论,是他的九经通论之一。清初以来的各家书目、史志及地方志等,皆未见著录。独杭世骏续礼记集说加以著录,云「上中下三帖」,不注卷数。本书原本已亡佚,杭世骏续礼记集说曾引用三十馀万字。礼记通论此书曾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