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记闻录卷七
是岁丙戌,四月初八日,阳城湖诸大家被劫,人皆谓避乱宜居乡,有乡绅蒋韬仲、客官刘光斗、及富翁王养和之子,俱寓阳城湖之滨,家拥重赀,寇盗垂涎,先令人传话,若合家肯凑万金助饷,更不相犯,各家犹豫莫肯应。至是遂肆掠劫,满载而去,所失岂止万金。但不伤人耳。居乡可危始此,人何竞趋于乡耶!
苏松新兵道行牌,云大兵将至,士庶不许方巾大袖,速更满洲衣帽。
四月初旬,府考儒童,未久即以发案,因宗师将临,吾苏以府庠作试场,亦从来未有之事。
长洲县沈以曦,才不优而性贪,本非良吏,忽陞本府理刑,于十三日履任;吴令汪公先期移入县署,即以麒麟巷旧寓为理刑署。
阊门吊桥巨丽,桥面加以石板,且据第一□之上,与五门不同。乙酉闰六月十三日,煨于火,土院渐以旗干木为栅,而上盖门扉,履之摇动可危。丙戌三月,重加整修,月尽告完,軿木为面,既坚完后,仍盖以石,并竖牌于上,此则前所未有者。
齐门下塘为米市,粜籴者丛集。是岁往来于兹,则阒寂殊甚,不觉为之凄然。其熙攘不减昔日者,惟阊门外一带耳。
督学陈昌言岁试松江完毕,四月终,将及苏。予二十四日自永昌回城中。五月初一日,宗师入城。初三日,谒圣。初六日,考试府庠。初十日,轮考吴庠,因贝勒将到,欲往郊迎。九日将暮,出示改期二十二日考。乃贝勒十三日夜,方两县预奉来文,每县起夫三四千拽送兵船,县公分派粮捕各衙,着现总甲长雇拨,每名初索钱八九十,后加十五廿□。民间大受骚扰,兵目犹谓设夫役不齐,将衙官及兵房吏锁押鞭笞,中尊避匿以图免辱。十三四日,又值大雨,幸贝勒不久停。十五日,即往杭州去。此行兵卒以万计,马倍之,元帅为贝勒王,原任总督李延龄为副,可称大举,欲并力渡钱塘江耳。
自去岁闰六月变起,城闭月余,米价虽不甚昂,而薪则等于桂矣。乃是岁四月中,因麦薄收,米日踊贵,自一两七八钱顿增至二两六七钱;且各铺歇闭,小民升斗无从粜买。土公将徽铺叶仰伯责二十余板,枷示,限价一两八钱,法虽严,令不行也。
十六日,斩不剃发一人于城隍庙场。
十七日,又斩十六人于阊门,云系湖盗,大抵旧年夏间至今,不时斩戮也。
宗师二十三日考毕童生,二十四日,款抚台于虎邱,作长夜饮。二十六日,即起马回江阴。
是日,土公悬示皋桥,欲士民俱遵满装,一切巾帽,俱不许戴。巾铺歇闭改业,违者重责枷示。
吴公近接敕印,方喜加秩,旋为浙省总督劾某纵兵扰民,旨下听勘。诸乡绅旧岁有旨令朝见擢用,多迁延不往,是岁复有旨下,凡明朝职官及监生,俱革去,为当差举人,会试定夺。
向因兵占民房,议令民间门面一间,纳房税一钱,僻巷每间纳银六分,与署理刑徐公宣收储,原任别驾吴水苍,监督建营房千间于南城旷地。六月中工已及半,然因地僻而器皿不见,多不愿住居,其鸠夺巢鹊,盖如故也。
宗师六月十五日发三学案,吴庠六等八名。
十七日,予过阊门,见都察有示:云钱塘七日不潮,贝勒兵已安流而渡,今浙既归版图,大势可知矣。
吴日生亦为嘉善县官设计请赴酌,并其党要人俱被捉获,解贝勒军前。此外假有屯聚,谅无能为之。先是六月初,吴日生遣入致书币于状元阁学文震孟次子文乘,欲聘之往。有知其事也,首于军门,土公执来人及为首人监候,别令人假作吴使,送书币于文,索其报音,以觇虚实。文乘答书,辞以己不能赴,另荐管姓一友。土公得书,差官往拿文乘,值其他往,遂波及其兄文秉,兵丁群往,家被扫矣。未几,执得正身,土公令曹大厅留之署,不加刑禁。十九会审,文应符以回书通谋有据,且出语不逊,遂枭斩于郡庙场上。文葆光之子、管其各责六十板,文子毙杖下,而管子幸生,应符家没入官。次日殓于宝林寺中,以百金倩翰林韩四维,从土公索得其首,缝纫于颈以就木。年方二十九耳。厥配吏部周蓼洲之女,年二十七,恸绝于地,归即自缢,以救获苏,此皆六月下旬事。
宋靖康间,斗米至数十千,饥民相食人肉,等于犬豕,目之为两脚羊。
是岁,斗米至千三四百文,较旧年变乱时特价反倍,麦价每升七八十文,蚕豆每升百文,民生日艰,良可叹也。然钱价每千易银二钱,贱巳极矣。独顺治新钱,必欲每千纹银一两四钱,又嫌太贵。官欲通行,而民不便,未能奉令也。
七月初八日,提督吴公移镇于松江,詹大厅及诸员役目兵多随往,胥门等街,为之一清。新太尊陈服远,到任才三日,因兵丁僭居民房者,作耗于民家,陈公适过于门,知其恣横,执而挞之,以惩暴安民,甚盛心也。悍卒谓有司不当擅挞营兵,聚众伺公复过,不惟诟骂,并加拳殴,不法甚矣。太尊愤极,即往军门辞印欲去,土公慰留太尊,立提横兵三人各责八十,穿箭游行示众,欲严惩该管标员。已俱□罪在逃。其总统大厅曹虎,到府跪门请罪,横兵之被责者已毙,太尊怒亦解,事乃获已。此七月下旬也。
长洲自沈以曦陞理刑后,教官署其篆,至是新令田本沛到,乃甲科也。
盐价贵至每斤二百文。七月终减为百余文,浊酒价增至每百斤一两六钱,麦价每石逾二两,鸭卵至四十文一枚,殊可骇异。
八月中,闻吴日生、马士英,俱旨下论斩讫。
吴江因白布裹头之辈,蔓延未已,上台发令禁闭各河港,凡商民船俱不许行泊,其登岸,乃使十家为甲,两邻互相纠举,良民则不问,有始从乱而后改行者,释之。其久□法及现在从恶者,即行处斩。八月二十日,杨总镇往彼审□。二十二日回,云共斩四、五十人。被祸何酷也!
闻钱塘兵□往,惟金华曾有挫衄,后亦攻破被屠,俱不能敌,已至闽矣。
浙中高弘度、祁彪佳、张国维等诸大臣,俱自尽,皆以身殉国者。
旧岁乙酉、己已乡试。兹有旨再行乡试,宗师即岁案作科案,三等前列为遗才。九月十九日头场,十月初六日放榜,三学中式八人。童生五月中院试过,至是方发案。十二日,委府覆试。十九日,即送入泮宫,取数俱照常额。吴江、崑,嘉等邑,与试者少,进庠为特易耳。十一月初,复严衣帽之禁,大袖每加扑责,巾即扯毁,由是举监生儒皆戴小帽,士庶漫无分别。
陈湖盗魁陈打生名继,向已招抚归顺,授官效用矣。近复为不法,请详洪内院,洪公谓法难宽贷,遂斩于市,土公示谕警众云。
十二月十二日,予自永昌归城,附舟一人,乃熟游燕京者;备言南京诸公侯伯等奉旨赴京,方赐宴未毕席,忽命下俱斩之。朱氏诸王宗室,索来诸处,诛锄殆尽,易姓固大劫厄也。
芸窗杂录
丁亥新正,城市俱服大袖,月余,因贝勒王自浙回兵,复经吾苏,仍点民夫以俟护送,抚按有司申饬衣帽有不能备营帽箭衣者,许令黑帽缀以红缨,常服改为箭袖。由是人尽加红绒一撮于帽顶。
至二月中,兵将至苏,抚院出示,令城外民家妇女暂避,遂皆或迁入城,或移下乡,舟车之价顿涌,城内外家家闭户,市中无食物可买,兵丁陆续过者逾半月,强买及抢掠,犹所不免。若民夫一事,长洲每十家为甲,中办一名或二名,犹属三五钱之费,吴县每家一名,便二三两之费,人甚苦。
二月二十六夜,玄妙观雷尊殿,一火而尽,倾颓久闭,不解火从何来?
土公被劾,闭门月余,至四月初八,仍出理事。
长洲县令田本沛,丁内艰去任。四月初旬,吴邑汪令兼署长洲县事。
虞海钱牧斋名谦益,中万历庚戌探花,官至少宗伯,历泰昌、天启、崇祯、弘光,
五朝矣。乙酉岁,北兵入南都,率先归附,代为招抚江南,自谓清朝大功臣也。然臣节有亏,人自心鄙之,虽召至燕京任为内院,未几即令驰驿归,盖外之也。四月朔,忽缇骑至苏猝逮云。
丁亥岁春间多雨,自二月下旬至四月初,淋漓不息。四月初八日晴爽。是以米价日腾,冬粟每石三两,贫民不胜之苦,钱价降至每千值钱一钱六七分,且时有示禁,不许行使旧钱。市肆贸易殊不便,乡村多盗,温裕之家,每被劫,乱世总无一善地;其保无虞者,天佑之耳。
钱牧斋有妾柳氏,宠嬖非常,人意其或以颜貌,或以技能擅长耳,乃丁亥牧老被逮,柳氏即束装挈重贿北上,先入燕京,行赂于权要,曲为干旋,然后钱老徐到,竟得释放生还里门,始知此妇人有才智,故缓急有赖,庶几女流之侠。又不当以闺阃细谨律之矣。
顺治钱欲每文作银一厘半,既不能行,后乃改为一厘,犹复渐减,自每百七八分降至五分,旧钱俱不用,仅可销铜矣。
提督总镇〔吴〕胜兆,目不知书,在苏郡庙,与土公不协,后移镇驻劄松江,地滨于海,向有未曾受绍抚之众,屯聚舟山,如陈湖为首,戴务公辈,皆其党也。戴已受招,吴公留于幕下,使参筹签,遂为所诱,潜与舟山通谋。四月十六日,已约舟山统兵来为外应,吴公自整兵以俟,然部下心怀观望。是日,吴公置酒,遍邀府县有司入署中,将劫执之。松郡守疾不赴,不意外兵愆期不至,盖阻于风也。各官羁留署中已久,不得已明谕以反背清朝之意,华亭令缪诗顺从,免屠戮。同知杨之易、理刑方重朗,抗言不从,遂执而斩之。其部下觉事不谐,恐为所累,副将高永义、詹世勳,共执吴公,斩戴务公等诸用事者,飞报土公,械系胜兆往江宁,洪内院一面请旨定夺,随令陈操江、巴提督领兵赴松江。四月二十二日,兵由阊门入,皆骑卒也。人挟二马,约有三千余匹,连日多雨,人骑皆泥淖满身,予适在皋桥东,目睹之,若使吴提督此举果与舟山合,吾苏必且被祸,一旦自败,实厚幸矣。土公以松郡首祸已被获,不必多兵之扰,乃留屯于北教场,自统舟师,同陈、巴二公往彼搜索余党,松郡士民扳累被戮者颇多,松宦陈子龙投水死,嘉定宦侯峒曾家被抄提,吾苏亦抄提黄服卿家,服卿原籍沙头,移居郡中者。家赀一洗而空,妇女大受惨辱,沿及邻家,皆被抢掠。闻者无不痛心。由是讹传苏郡乡绅,孝廉十数家,俱系戴务公家奴所扳及,但不此数家怀惧,凡彼邻比,皆迁避,恐如黄服乡之累及于邻家男女也。
是时,长洲令田本沛,丁艰去任,太尊陈服远,赴常镇,兵宪吴令汪爚南,亦丁母忧谢事,郡无一正印官,理刑沈以曦署府篆、两县,本县学教官暂署。
江宁兵屯北教场,每肆奸淫攘夺,大街一路,市廛皆闭,人人自危,虑有不测之变也。
自申、酉变革,人咸以居乡为便,光福、玄暮等处,卜居寄迹者,挟赀而往,寇盗多行劫掠,乡村复苦不宁。丁亥四月下旬,抚公发兵下乡,名为剿寇。□遁,将卒惟在地方杀人掠财,皆满载而归。
苏郡府□南京解元杨廷枢,亦避居光福。彼系名流,交游殊广。湖海之屯聚者,以兴复明朝为辞,杨君潜通札,事亦有之。风闻上台密令统兵者袭执杨君,及其内眷,时二陈、巴三公扎营在芦墟,解廷枢到台,抗言不屈,为巴提督所手刃,妻女受辱不可言,责令馈千金取赎,迁延半月,诸门生凑银赎出,何杨门不幸也。录杨维斗绝命辞云:苏郡有明朝遗士杨廷枢,幼读圣贤之书,长怀忠孝之志。立身行己,事不愧乎古人;积学高文,名常满于四海。为孝廉一十五载,生世间五十三年。作士林乡党之模,庶几东京郭有道;负纲常名教之重,类为宋室文文山。惜时命不犹,未登朝而食禄;值中原多故,遂蒙祸以捐生。其年丁亥岁,其日则孟夏之终,方遁迹于山阿,忽罹殃于罗网。时遭其变,命付于天。虽云变如其来,亦既知之矣。有妻黄氏,吴江人,归予二十余载。有女观慧,适张氏,年亦二十余春,骂贼全贞,不愧丈夫气概;舍生就义,殊胜男子须眉。一家视死如归,轰轰烈烈;举室成仁无二,炳炳烺烺。生平所学,至此方为快然;千古常昭,到底终为不没。但因报国无能,怀忠未展,终是人臣未竟之事,尚辜累朝所受之恩。魂炯炯而升天,气英英而坠地。当为厉鬼。期待来生。舟中书志,不能尽言。
留此血衣,以须异日。愿求知己,面付遗人。如痛父母,即思忠孝。垂没之言,以此永诀矣。四月二十八日舟中书。又云:余自幼读书,慕文信公之为人;今日之事,乃素志也。四月二十四日被缚,经五日未死,大骂贼未杀,不知尚有几日!遍体受伤,十指俱伤损,而胸中浩然之气,与文国之赴燕亦无异。此心快然不恨,因留残墨以遗后人。其舟中所作诗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气千秋应不散,于今重复有斯人。又云:浩气凌空死不难,千秋血泪未能干。夜来星斗中天灿,一点忠魂在此间。又云:社稷倾颓已二年,偷生视息亦何颜。祗今浩气还天地,方信生平不荀然。又云:骂贼常山有舌锋,日星炯炯贯空中。子规啼血归来后,夜半声传远寺钟。诗共十二首,兹仅录其四。尚有称其妻女殉节者不录,以其妻女未能死耳。
民间竞传北来有旨,欲选少艾之女以馈西虏,人心惶惶。四月下旬及五月初旬,争先嫁娶,肩舆乐人掌礼厨司等,价高数倍,鼓吹接踵于路,按抚及有司出示晓谕,至月中方止,大属可笑。
端午,龙舟竞渡,顺冶一、二年尚有之。丁亥至绝响,因湖寇未靖,珠桂愈腾,人不聊生,自不暇也。
新抚台将至,土公已为旧令尹矣。追维其初入吴城,以迄于今,其间变故屡经,镇定挽旋力不少,生祠之建,殆不为过;乃卜地于虎邱李公祠之右,而鼎建焉。郡邑有司有助,乡绅亦有助,计费约千余金,而助者仅居其半,主其事者水苍八兄,任劳又任费也。
操院陈、提督巴,同土公留松江,至五月二十日,复到苏郡,起马回江宁,乡绅士民之心始安,乃知前日扳累之说,皆妄传也。
六月初七日,新知府吴崇宗上任,亦辽阳人。是日,土公祠上梁,大具威仪,迎牌位入祠,安奉讫,有司绅衿俱送往,土公欲往镇江候交代,十二日,已起马登舟矣,闻新抚公履任之任期尚遥,又御前满洲大人将至,地方乏上台主持,府县合词以清,土公复回郡城。
六月望前,乡绅刘曙忽被抄提,曙字公旦,崇祯壬午、癸未联捷,晋江县令,因世变未任,居乡亦甚韬敛,未知何以被祸?或昔年荆本彻盟聚诸人欲有所图,私造印章,拟人官秩,刘君曾受伪印故被提。未审然否?其老母亦提到官,曙及二子侃然抗词,大约恐无生理矣。
同被抄提者,又有管子静一家,吴太尊将二姓内眷留于别室,不令赴江宁也。
吴庠陆子上,因丁忧于其家,迁怒大厅曹虎,列其恶款,云诈取乡绅及典铺大户,动辄二三千金,共计数万金,皆都司袁瑞卿过付,其实皆属风影。于六月二十二日,令其子与婿将无名榜遍粘贴,被其下见之。拿解曹君,彼武人愤其婿与子,俱被夹,清晨,令人急请水苍兄到署,诉以受诬,欲送刑厅重究,水老婉曲劝解,但令送吴县审夺,因署篆乃本学师,犹易周旋耳。时曹公已陞常州总镇,行将赴新任,事得从宽释。未久,曹君卒于常州任上,且无子。
六月二十四日,新抚台周伯达上任,由阊门入,土公于城外交代过,即往江宁,其未行之先,将刘公旦面审一番,止解本宦往江宁,乃其内眷竟被兵丁抢散,太尊仅得留其一子,兵丁得其眷属,驻舟马头,索银取赎,公旦之母,李子木侍御岳母也,先凑银二百五十两赎出,余尚有六口在舟,须颇多银,一时不能猝办,未知何日得免此厄。
六月二十八日,中街路口俞家老夫妇,向俱持斋,是日俞老往上方祀神,见山地蕈多,携归烹而食之,未几毒发,六岁一孙先卒,乳妪一人又卒,老夫妇委顿殊甚,多方疗之不效,相继亦卒,以微物杀四命,异哉!
七夕前,兵丁二人夜往城外妓家欲留宿,因先有客在,兵丁强驱之去,其人不服相争,遂为悍卒所手刃,明早地邻执以报官。
苏松兵备道赵福星,已陞任江宁左布政,代之者金一凤。先是,赵兵尊泊舟娄门接待寺河下,偶入寺随喜,见其凋敝,既归息,梦二僧持募缘,觉而异之,乃召寺僧至舟,果梦中所见者,恺任兴修,因欲去任,遂托吴太尊转行各县募钱榖以助营建,吴公以钱财出入难凭,寺僧持浼水苍兄主其事,但变革之后,虽上官劝募,一时未能响应,未知何日得就绪耳。
吴提督戕杀府僚,叛乱已有迹。七月,被戮于江宁,身尸委弃,有一人具棺欲敛之,守者谓不当收罪人尸,执见内院,其人称身是轿夫,不忍故主暴露,愿收■〈疒〈癶上土下〉〉之,甘心死罪。内院义而从之,竟不之罪。异哉!
宗师苏铨,丁丑科也。九月二十八日,按临吴郡。十月初三日,考儒童起,以次轮考九学毕。十六日,即往松江,此番盖岁试也。十月初十日,发进学案,本学止四十名,束于功令耳。每县另取数名入府庠。
按县卢传已满任,因新代巡丁艰,有旨令复莅事。于十月朔再入城,卢系乡科出身。
十一月,周庄水乡忽有一虎在水中,被人提获,解官清赏。
织染北局,凡织龙段者,一动机梭,即现火光。此皆所未有,不识何故?
十二月初一日午间,浒溪仓前家失火,延烧数家,时西北风狂大,遂逾河起火,烧及阊门内上下两岸,东至书巷口,西将近官厅,总计百四五十家,至夜方息。抚镇两台俱来弹压,故绝无乘火抢掠者。俱多(下阙)。
季冬十六日,新代巡梁应龙上任,迩来各差御史及榷关户部,三员并列,皆新□。向因闽广拥立宗王,志图恢复,钱塘、江苏,尚相持不下,清朝欲获兵往取,旨下已几月,中军大帅即前取江南李寿名延龄者,然兵少,着令所往之地,每府助兵五百,调集稽停,故除夜前队方至吾苏,虽过阊门外,未曾有害,夜宿葑门外,地既僻寂,兵丁歇马,即往民家搜索酒食,凡小家度岁之需,多被攘去,甚有污及妇女者,幸不敢久停,一宿即行耳。
旧巡抚土公迁按察使,十二月中已履任,江宁洪内院亦奉旨回京,代之者马公名国柱,洪系明朝甲科,马固一白丁也。
戊子元旦,至初九日皆晴明,初十日迎春,雨竟日,自此连值阴雨,灯兴寂然。过上元夜,十六日才霁。十七日,大兵中队到,李公不入城,驻舟灭渡桥,候江宁陈操江至同行,停泊两三日,其马牛骆驼由阊门入,经吴趋坊到盘门。予十八日目睹骑卒一二人,辄驱马二三十匹,大约马有三四千,牛有千余,往过不停留,民家闭门罢市,兵苦无物得买,间或见有食物,便用强攘取,大抵葑门受害为多,府县先期令民居拨夫供用,阊门一带,每家出银二三两,不胜其苦也。
周子静,自为安抚通判,向后浮沈几载,近乃陞授河南开封府,管三十四州县,最为大郡,非常荣任也。后陞至青州道,何其幸耶!
理刑沈以牺,残岁已有解任之报,俟完漕兑,然后得去耳。后卜居于苏,竟以凌氏园亭为住宅,久之复他徙。
荡口华七,聚众颇多,清朝官兵莫能制。二月终,统舟数十只往虞山,常熟疑其攻城,警报入郡,不胜骇虑。彼不过登山酬愿,毫无侵犯,乃海虞将卒,亦坐视其陈兵往返,未敢一矢相加。
进士华久诚,向来弃官隐居,因未剃发,被缉,送往江宁,斩之。
申维实名腾芳,以明朝恩生,现任清朝户曹郎,管崇文门税课。其子浩夫在苏,不经少年耳,其友张兴公荐一方僧,云善医,欲浩夫送往僧舍暂寓,浩夫至草庵,经一宿,此僧即以盗情捕之,到官研鞫,辗转牵连。少司寇王玄珠,年踰七旬,同申浩夫俱被提狱,玄珠老保出,犹稽留于本府经历司,竟暴卒于司署,舁归后竟得释,总属上下相蒙,风影胁诈之局耳。
抚院周伯达,号洱如,先以厚资同内眷遣归山东,人财具被劫掳去,可谓伤心之痛,遂得重疾,后又将宦资载去,复被钞关满汉主政邀而取之,隐忍不敢言,疾乃增剧,闰四月二十二日卒于署。
吴江有地名钱家村,一不孝子失其姓名,家贫不能养母,其母久在姊家,戊子五月二十六日,偶接母归,见母携有簪珥,欲取之,中途,挤母沈于水,自谓得计,人莫之知也。二十七日,忽大雷电,其人在家恐怖,苦无地自容者,谓妻曰:吾惧甚。将避匿何所?妻曰:汝向不如是,何乃作此状?无已,则有巨缸在,可暂匿也。遂舁缸覆其人于地,顷之雷止,妻将出之,缸乃牢不可移,集乡人共举之,仍不能胜,不得已击破之,见其人无首,众大骇异,往报其姊,姊急归,于舟中见水面浮一女衫,似母平日所服,心已疑之,入门,问母昨已归,今安在?弟妇云:未尝归也。姊曰:吾昨亲送母与弟登舟者,适见水面之衣相似,盍往察焉?随往揭其衣,母尸果在,并逆子之头亦在母胁下,而口衔其乳。噫!异哉!天之立诛不孝,而显以示人如此,人其监诸(此条重如侄所述)!
五月二十四、五日,又有兵过苏,阊门内外,俱闭户以避扰。
六月中,有兵船载妇女若干往浙江,闻杭据城之半,驱居民悉令迁去,屋宇器皿,俱被兵丁占而有之。
清朝织造一事,为吾苏富家之害甚大,我明虽有织造,然上供无几,机户皆隶籍于局者,未尝概及平民。近设南、北二局,北局以满洲大人主之,南局以工部侍郎督之,恣拿乡绅及富室充当机户,上户派机八只,以次而降,下下派一只,大抵给发官价,仅及其半。机户赔补其半,刻期定限,雇机匠织成异品金彩龙凤蟒段,解往燕京,以供宫中诸族属服用。凡任机一只,每年约价百二十金,而进局诸费及节序供馈在外,真无穷之壑也。
戊子夏间,又忽有拔富之异,无论乡城富家,有衙役称其饶裕于县令,本县或发名帖往借几百金,或发朱票密拿其人,监某官取千金役索取或及浮尸(疑有讹脱)。一时受害者众,且有本非殷富,而仇口妄称,亦遭拿禁。
七月十三日,土公复陞右副都御史,莅吴,暂驻西察院。次日,府学祗谒先圣,庠友具呈讼长洲令赵瑾贪汗,满堂哄然。又一友因讲书讲及明伦堂一字,谓赵瑾持印打伤父额,为败伦,不可居民之上。抚公不悦,并呈首俱关学降斥,然知赵令犯众怒,即封闭县署,夺其印,令傅同知掌之,具疏上请,随提督衙蠹二十四人周弘训等,发本府鞫问,坐赃究拟,一时大快人意。
苏郡守吴崇宗,颇得民心,已陞马政道副史,将赴任江宁,士民公建生祠于虎邱。八月十三日,塑像入祠;十八日,吴公长行,多执香送者。
新知府徐应召,即于是日上任,亦辽阳人。来时道经山东,家眷四十口,被劫失散,仅存数口至苏,文凭亦失去,后于路傍检得,已践踏残毁,履任后,补缀之以缴部。长洲县令贪横,土公已白简从事,两月后,得旨削夺,抚按提问,土公乃下之狱,发本府徐太尊、单四府,会勘拟徒,犹以为未蔽厥辜,迁延久之,后竟宽贷。
松镇李虎子领兵在闽,与金声桓合,其家口尚留松江,土公于十月中往松江,出不意执其家眷,送江宁羁留之。
九月末,忽封大小船于河下以备用,殊为扰害,商旅至于不行,各船停住月余,贫者多致饿死,后竟不用,仍令放去。
土院之后抚吴也,暂住西察院,因前院周洱如卒于清嘉坊东之署中,谓形势不利,大加修改。十二月初八日,值冬至节,是日乃迁入本署。予偶过之,见其建坊凿沼,东西置更楼,非昔故观矣。
十二月二十三日立春,长洲新令郭经邦,于三日前到任。二十一日即与迎春,乃郭令貌既猥陋,又甚愦愦,惟群下是听。至庚寅秋,以不职罢去。
猜你喜欢 志第十五 五行三·范晔 卷五百二十九 列传三百十六·赵尔巽 卷下·郑文宝 第七十三回 夺亲情相臣嫉谏 规主阙母教流芳·蔡东藩 东行初录·马建忠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六十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纪昀 一三三八 谕内阁将冯铨等从《贰臣传》撤去不必立传仅为立表·佚名 卷六十七·张守节 朱敬则传·刘昫 卷四十四·黄训 卷四十一·佚名 仪制一一·徐松 李鸣龢·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