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唐书音释

习氏明晋绍汉比宋论乃章汉事失于陈志唐尚有是书戚光既校之并音释

本纪一之三        南唐书一之三烈祖【第一】升【音弁曰光貌明也又喜乐貌或作忭】宪宗第八子【宪宗凡二十子见唐书宗室世系表】城升州【古金陵唐称升州城始东南跨淮水即今城也又见后周宗传】蒜山【在镇江城西三里】捭阖【捭通作摆开也鬼谷子有捭阖篇苏秦学捭阖揣摩】铜駞桥【即今金陵城东十里铜桥据五代史及金陵志駞衍文】茀【音弗草多也诗茀厥丰草】南郊【牛头山有废宫址相传为是山见浮屠传】太庙【金陵志今干明尼寺是其址】武湖【见冯延已传】钟山【在城东北十五里即蒋山东南之镇名山也】迎銮鎭【见扬州】马元康胡恢【宋阳羡马令祖太学博士元康世家金陵多记唐事书未成而卒令于崇寜间继成南唐书三十卷恢金陵人宋华州推官尝篆太学石经博物强记臧否人物能诗○案南唐诸书有烈祖开基志十卷唐滁州刺史王顔撰起天祐乙丑止升元癸卯烈祖实録十三卷内阙二卷吴録二十卷并高远撰逺传书未成卒焚其草故多遗落江南録十卷宋太宗以徐汤悦皆唐旧臣命撰之晁无咎曰王安石言书至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歴数存亡论之于春秋箕子之义为得也然潘佑以直见杀而铉书佑死以妄岂惟厚诬忠臣其欺君亦甚世多以此言为然独刘道原得佑子华所上父事迹略与江南録同乃知等非欺诬也悦即殷崇义避宋讳改姓因并易名江南别録四卷宋陈彭年撰吴唐四主传也南唐近事二卷江表传三卷并郑文寳撰江南野史二十卷宋龙衮撰凡八十四传江南馆载二卷其序言等奉诏为江南録后王举路振陈彭年杨亿皆有书大槩皆不足以史称而衮尤甚熙宁八年得郑君所遗于楚州其事有六家所遗或小异者删落是正以相从云郑君序者皆不著名已上并马胡二家凡十一书惟陆游徧取折成此书也游亦不著名以他书考而知岂时以私着避也】

元宗【第二】璟【俱永切不音景】逷【字通作逖】近浊【唐天文志流星尾长丈余出紫防入浊大星自东浊际西流有声如雷窦苹音训曰天与地际处曰浊案宋天文志有星出浊有星出东壁东北速行至浊没六月朔日食五分至酉六刻带二分入浊不见七月月食丑五刻亏见东北方食及二分半入浊不见食甚及复五分月食戌一刻亏见东南方出浊未贠六分在东井度中至五刻复以日月食朔望出没之际观窦说盆明矣又凡此书星变五代史通鉴皆不载葢其史失之】少微长垣【各四星在南方张度】赟【于伦切美好也】瑫【他劳切玉名】郴【庆林切琛】暹【纤】榜【音彭笞击也汉书榜笞又篣格彭考字通用一作榜】霣【通作陨】清流关【在滁州西南二十里周之防时宋太祖为将】孙晟【即孙忌】信祖【郭威即帝位称周追尊高祖璟庙号信祖】訹【雪律切音戌说文诱也或作怵汉书怵于邪説如淳曰见诱怵也今俗犹云相謏怵謏音小】

后主【第三】煜【音燿耀也】殷崇义【见烈祖纪马元康下】暴张【张通作涨涨亦通平声江淹诗云霞肃川涨】皖【合版切山在舒州】呙彦【呙字书口戾也俗作防不言是姓姓书无呙姓但有过涡二姓并音戈过风俗通夏诸侯国氏焉汉有兖州刺史诩急就章有过説春秋寒浞处其子浇于过谓之过浇少康灭之以封诸侯其地汉东莱掖县北过乡是也宋季有尚书郎朂望出高平涡楚大夫封涡因氏焉三辅决録有扶风太守尚或以呙即涡非也宋季犹有过勗或曰即过后世去辵如随为隋尔亦非也郑樵氏族略以古帝名为氏者女娲之后有娲氏娲与呙音同而字近呙当是娲而去女文尔案秋浦志载池牧守自唐康震萧复至南唐郑彦华呙彦凡九十五人惜彦事绩莫考也】钟蒨【字德林案徐王夫人墓志王太原人家豫章蒨父司徒纉戎是邦因娶焉二子长懐建繇校书郎歴东府掾以羣从百口家豫章辞禄公朝因除洪州都督府司马次蒨也以属词敦行从事戚藩累登台郎为集贤殿学士会中令齐王避亲让宠授钺临川朝廷愤选英僚以光幕府除抚州观察判官检校屯田郎中既拜而夫人疾亟以交泰元年卒于京师嘉瑞坊官舍又有保大九年送德林贠外赴东府亚尹诗序等饯于石头城分题为诗蒨有赋山别诸知己诗云暮景江亭上云山日望多只愁辞辇毂长恨隔嵯峨有意图功业无心忆薜萝亲朋将逺别且共醉笙歌又克复扬州后以蒨軗侍从摄尹正东府等分韵赋诗弟锴亦与有序蒨有得新鸿别诸同志诗云随阳来万里防防度遥空影落长江水声悲半夜风残秋辞絶汉无定似惊蓬我有离羣恨飘飘此鸿蒨之才誉亦可见矣但马承信兄弟事未详旧嘉瑞坊在今城内东南隅蒨仓甸切】青山【案郡志后主猎青龙山一牝狙触网泪下稽颡屡顾其腹后主命虞人守之其夕生二子还幸大理寺亲録囚一大辟妇以孕在狱适产二子因得减死山在城东三十五里然城南四十里亦有青山但郡志所传若颇悉尔】膜拜【长跪拜也暯音谟】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 徐羡之 傅亮 檀道济·沈约
  俭约第十八·吴兢
  大明孝宗敬皇帝宝训卷之一·刘健
  卷一百五十九·杨士奇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十四·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十八·佚名
  卷之八百二十六·佚名
  卷二十·郝经
  第三十一册 崇德元年十月·佚名
  十八相送·胡兰成
  十国春秋卷九十八·吴任臣
  韩显符传·脱脱
  明鉴易知录卷一·吴楚材
  二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顾炎武

    臣等谨案诗本音十卷国朝顾炎武撰音学五书之一也其书主陈第诗无叶韵之説即本经所用之音互相参考证以他书明古音原作是读非由迁就故曰本音每诗皆全列经文而注其音于句下与今韵合者注曰广韵某部与今韵异者即注曰古音某大

  • 卷十五·杜文澜

    卷十五玉簟凉史达祖词、柔情各自未翦句、情误作指、应遵谱词(??)更正、月边娇周密词、早柳盼颦娇句、颦娇二字倒误、又千门夜&M014062;句、门误作山、又步韈尘凝句、误作尘凝步韈、均应从薲洲渔

  • 卷464 ·佚名

    余靖 落花 小园斜日照残芳,千里伤春意未忘。 金谷已空新步障,马嵬徒见旧香囊。 莺来似结啼鸾怨,蝶散应知梦雨狂。 清赏又成经岁别,却歌团扇寄回肠。 余靖 马当呼鸦不至偶成呈同行诸官 昔年曾泛

  • 卷十五逆贤羽翼纪略·刘若愚

    李永贞者,通州富河庄民李经之子也。经原宝坻县人,侨寓于此,先娶高氏,生长男失其名,流落不知何往?次男李奉,三男李成,又生一女嫁虔村李家,今嫠矣。高氏故,继室者申氏也,生第四子失其名,少与永贞阋墙,遂轻生自缢于房后枣树上。永贞第

  • 论励臣之道·陈亮

    臣闻上下同心,君臣戮力者,事无不济;上下相蒙,君臣异志者,功无不隳。春秋之时,晋伐楚,三舍不止。大夫请击之,庄王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是寡人之过也,如何其辱诸大夫也?”大夫曰:“先君之时,晋不伐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八十九·阿桂

    二月己丑阿桂色布腾巴尔珠尔奏言查喇穆喇穆山梁为贼畨要门戸海兰察之兵已绕过其左占据登古山梁即不难绕截喇穆喇穆之后但有登古对靣高峯骤难攻克而其下尚有可绕之路若从此绕岀不但该处碉卡贼难据守而喇穆喇穆之贼见

  • 卷十一·吴缜

    ●钦定四库全书新唐书纠谬卷十一(宋)吴缜 撰○十一曰载述脱误衡王传误唐义识字误常山及薛谭字误程处亮名不同韦伦传记襄州事误严善思传误王同皎传误狄仁杰传误宰相世系表脱漏不载者宰相世系虽有名而计目中脱漏者宁王传

  • 闗中奏议巻十四·杨一清

    (明)杨一清 撰○提督类一为套中走回人口供报敌情事钦差提督陕西三边都御史臣杨一清谨题为套中走回人口供报敌情事嘉靖四年七月二十日据镇守延绥地方总兵官署都督佥事彭楧呈前事据榆林城把总都指挥佥事阎武呈蒙职等发下

  • 卷十·乾隆

    文教雍正元年癸卯正月辛巳上谕督学朕惟自古帝王皆以兴贤育才为务我国朝自太祖太宗肇造鸿图世祖定鼎中夏首隆学校加意人才开国规模超越前古至我皇考圣祖仁皇帝御极六十一年培养敎育怙冒涵濡深仁厚泽有加无已御制训饬士

  • 卷四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四十八职官志七职官【直隶驻防 陕西驻防 甘肃驻防 江苏驻防 浙江驻防 湖北驻防 广东驻防福建驻防 四川驻防 山东驻防 山西驻防 河南驻防 

  • 卷四·陈确

    气情才辨一性也。推本言之,曰天命;推广言之,曰气、情、才,岂有二哉?由性之流露而言,谓之情;由性之运用而言,谓之才;由性之充周而言,谓之气,一而已矣。性之善不可见,分见于气、情、才;情、才与气,皆性之良能也。天命有善而无恶,故人性

  • 本社对于今年佛诞纪念会之宣言·太虚

    比年来佛教、佛学、佛法、佛化之声浪,弥漫洋溢于全国,全世界僧俗朝野之间,真有一日千里之概!故本年佛诞二九五○之纪念,各处纷纷开纪念会,气势蓬勃,亦较之民二之佛诞二九四○纪念,迥然不同。此固是极可喜之现象。而且本月刊发

  • 诸法众缘生唯识现·太虚

    一 诸法众缘生 甲 名义 乙 不圆澈的诸法众缘生义 丙 圆澈的诸法众缘生义 1 诸法众缘生故毕竟空 2 诸法毕竟空故众缘生 3 诸法即缘生空即空缘生二 诸法唯识现 甲&nbs

  • 卷第七十一·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善财童子于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所,闻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了知信解,自在安住;而往寂静音海夜神所,顶礼其足,绕无数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欲依善知识,学菩

  • 卷第十一(第二诵之五)·佚名

    十诵律卷第十一(第二诵之五)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九十波逸提法之三佛在舍卫国。尔时有二客比丘向暮来。次第得一房共住。一人得床一人得草敷。二人夜宿已。不举便去。时草敷中生虫。啖是草。啖床脚床梐床档床绳。

  • 射经·王琚

    古代射箭术专著。唐王琚著。王琚(约685—746年),有才情,博通经史,曾助唐玄宗李隆基平太平公主之乱,因此升为户部尚书,很得玄宗赏识,但因性格豪侈,又不肯阿附权贵,屡屡遭贬,后受李林甫诬陷,于天宝五年贬死于江华郡。此

  •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佚名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集。40卷。又名《七十二朝四书人物》。明刊本题“李卓吾先生秘本”,“诸名家汇评写象”。卷首序署“庚辰秋仲磊道人撰于西子湖之萍席”。日本内阁文库、静嘉堂文库皆有藏本。北京图书馆藏有一部残本(

  • 观虚空藏菩萨经·佚名

    一卷,宋昙摩蜜多译。说欲治人罪者,应先决定毗尼,观想虚空藏菩萨。佛住佉陀罗山,优波离问。欲治罪者,云何作观?佛言,先依决定毗尼,敬礼三十五佛。次想此菩萨顶,有如意珠,若见此珠,即见天冠中现三十五佛。珠中现十方佛,或得除罪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