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一册 崇德元年十月

第三十一册 崇德元年十月

十六日,圣汗率诸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往萨尔浒、界藩放鹰,长刻出内治门,驻跸放鹰凡六月。二十三日未刻进福胜门。

是日,遣员往外藩蒙古诸贝勒大臣处会盟,审议民间奸盗邪乱之事,并颁法律。都察院承政国舅阿什达尔汉、蒙古衙门承政达雅齐塔布囊往察哈尔、喀尔喀部诸贝勒处;弘文院大学

士希福、蒙古衙门承政尼堪往科尔沁部诸贝勒处。伊等所赍书曰:“圣汗谕国舅阿什达尔汉、希福等。传谕来会盟之诸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及众贝子等曰:‘今俟冰冻,即当出师。在此期间,凡欲亲来朝,或遣人来朝,或来探亲者,俱著停止’。此言勿谓为圣汗之谕,可谓尔等之言。至停其前来之缘由,我国内粮米欠收,以粮米赈济之闲散人口甚多,来朝人之马匹皆以粮喂之,不够。因命停止。此谕勿令他人知之,尔等阅毕密藏之。”

圣汗遣部院首辅大臣前往外藩蒙古诸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处,或会盟、或办理政事,或审罪犯,则王之部下人以来臣衔名及事田,先驰告诸王知之,王闻毕,即至五里

外迎接。倘有谕书,诸王率众皆下马,排班立於西,俟谕书经过後,方可上马自後进前,陪伴谕书到府,即设案拈香,赍书大臣阿书於案上毕,在东侧西向立。王行一跪三叩头礼,不

起。赍书大臣将书自案上取下,授与读祝人。读祝人立读毕,呈与王。王双手接受,授与属员,行一跪三叩头礼。礼毕,先将谕书收藏。王与使臣互行一跪一叩头礼毕,虚中位,使臣在东面,王在西面对坐。若无谕书,则王即於马上相见,陪伴左右,至府下马,互行一跪一叩头礼。礼毕,王在西面,使臣在东面对坐。宣谕时,王跪聆。若以送圣汗恩赏,办理小事遣大臣或侍卫等往,王之部下人亦以使臣衔名及事由,先告王知之,诸王出营迎至府。呈赏物时,跪受。若系衣物,则即服之,向汗行二跪六叩头礼。若系平常财资食物,亦跪受,仍行二跪六叩头礼。礼毕,仍虚中位,王坐於东使臣坐於西。送行使臣,必送至迎接之处。外藩诸王、贝勒、贝子遣人朝贺进献,圣汗若有所恩赏赐其主,令来人赍还,则到府後,王亦自府出迎领受,向汗行二跪六叩头礼。内外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等,互相遣使往来,仍遵旧制。

是日,奉宽温仁圣汗谕旨制定:凡亲王、郡王娶妻、嫁女、娶媳设宴、圣汗、国君福晋东大福晋、西大福晋、东侧福晋、西侧福晋不往。和硕亲王、多罗郡王以下及首辅大臣、固伦公主、和硕公主、和硕福晋、多罗福晋以下俱往。多罗贝娶妻、嫁女、娶媳设宴,多罗郡王、多罗福晋以下及首辅大臣俱往。固山贝子等娶妻、嫁女、娶媳设宴,多罗贝勒、多罗贝勒之妻及首辅大臣俱往。临行时有事则止,倘无事托词不往,则由部王查究。凡外藩各部王、贝勒送女设宴,国中固伦公主、和硕公主格格下嫁外藩各部王、贝勒设宴及迎送下嫁外藩之固伦公主、和硕公主、和硕格格、多罗格格之礼仪,俱照前奉谕旨行。和硕亲王娶妻、娶媳时、所赠衣服:缝珍珠、金银花之袍、女

齐肩朝褂、女裙、妆缎、蟒缎共八袭,蟒缎及缎被褥六套、金项圈一、荷包一、大簪子一、小簪子三、男子大耳坠一副、戒指十。如娶国中大臣之女,应赠女父蟒缎无扇肩朝衣、腰带、

帽、靴、赠女母蟒缎袍、女齐肩朝褂、裙及金男子大耳坠、雕鞍马二。国中大臣若与和硕亲王结亲,则聘礼马十五、雕鞍辔十五、盔甲十五。多罗郡王娶妻、娶媳时,所赠衣服:缝珍珠、金银花之妆缎、蟒缎、素缎袍、女齐肩朝褂、裙共七袭,蟒缎及缎被褥五套,金顶圈一、荷包一、大簪子三、小簪子三、男子大耳坠一副、戒指八。如娶国中大臣之女,应赠女父蟒缎无扇肩朝衣、腰带、帽、靴,赠女母缎袍、女齐肩朝褂 裙及鑫男子大耳坠、雕鞍马一、熟股子皮鞍马一。国中大臣若与多罗郡王结亲聘礼马十三、雕鞍辔十三、盔甲十三。

多罗贝勒娶妻、娶媳时,所赠衣服:缝珍珠、金银花之妆缎、蟒缎、素缎袍、女齐肩朝褂、裙共六袭,蟒缎及缎被褥四套、金项圈一、荷包一、大簪子三、小簪子三、男子大耳环一

副,戒指六。如娶国中大臣之女,应赠女父蟒缎无扇肩朝衣、腰带、靴、帽,赠女母缎袍、女齐肩朝褂、裙及鑫男子耳环、雕鞍辔马一、空马一。国中大臣若与多罗贝勒结亲,聘礼马十一、雕鞍辔十一、盔甲十一。固山贝子娶妻、娶媳时,所赠衣服:缝珍珠、金银花之妆缎、蟒缎、素缎袍、女齐肩朝褂、裙共五袭、蟒缎及缎被褥三套、金项圈一、大簪子二、小簪子二、男子大耳坠一副、戒指四。如娶国中大臣之女,应赠女父补子缎无扇肩朝衣、腰带、帽、靴、赠女母缎袍、女齐肩朝褂、裙及金男子大耳坠、雕鞍辔马一。国中大臣若与固山贝子结亲,聘礼马九、雕鞍辔九、盔甲九。若系尚未分居之子从依其父;若系已分居之子,则视其品级。所送之衣物,若多於所限之数,则罪之。无力备足其所定之数者,经两亲家商议裁减之,则无罪。女齐肩朝褂、袍、衬衣、裙、裤五件为一套。钉花衣、缝衣不得越过一套。格格下嫁外藩,其陪遂之礼:若系和硕格格,侍女八人、闲散户五;多罗格格,侍女七人、闲散户四;格格多罗贝勒之女,侍女六人、闲散户三;固山格格,侍女五人,闲散户二。此项陪送中,奶母、奶父不在其数,遣之与否,听其主便。所送多馀此限额,则罪之;少则无罪。陪送财贷或牲畜,任其主定。和硕亲王娶妻、娶媳设宴,准宰牲畜五九之数,设席六十桌,备酒六十瓶;前去定亲,准宰牲畜四九之数,设席五十桌、备酒五十瓶。多罗郡王娶妻、娶媳,准杀牲畜四九之数,设席五十桌,备酒五十瓶;前去定亲,准宰牲畜三九之数,设席四十桌,携酒四十瓶往。多罗贝勒娶妻,娶媳,准宰牲畜三九之数,设席四十桌,备酒四十瓶;前去定亲,准宰牲畜二九之数,设席三十桌,携酒三十瓶往。固山贝子等娶妻、娶媳,准宰牲畜二九之数,设席三十桌,备酒三十瓶;前去定

亲,准宰牲畜一九之数,设席二十桌,携酒二十瓶往。勿得还礼。未分居之子从其父;已分居之子视其品级,携礼物前往,亲王以下嫁女,不视其父品有,而视其婿之品级。违则依法治

罪。将此书,命礼部传谕亲王以下贝子以上各臣。超品一等公娶妻、娶媳设宴,准宰羊十二、备酒三十瓶、设席二十桌;前去定亲,准宰羊八、备酒二十五瓶,缎衣四袭、缎被褥二套、

毛青布衣服一袭、毛青布被褥一套、金项圈一、三钱金簪子三、金男子大耳坠。三等公、固山额真、昂帮章京、承政等娶妻、娶媳举宴,准宰羊十、备酒二十五瓶、设席十五桌;前去定

亲,准宰羊六、备酒二十瓶、缎衣三袭、缎被褥二套、毛青布衣一袭、毛青布被褥一套、金项圈一、二钱金簪子二、金男女大耳坠。梅勒章京、护军纛章京,汗之一等侍卫娶妻、娶媳举宴,准宰羊八、备酒二十瓶、设席十桌;前去定亲、准宰羊四、备酒十五瓶、缎衣二袭、缎被褥一套、毛青布衣一袭、毛青布被褥一套、金项圈一、二钱金簪子二、金男子大耳坠。甲喇章京、护军甲喇章京、副承政、汗之二等侍卫、诸王之头等侍卫娶妻、娶媳具宴,准宰羊一,备酒十五瓶、设席八桌;前去定亲,准宰羊三、备酒十瓶、缎衣二袭、缎被褥一套、毛青布衣一袭、毛青布被褥一套、金男子大耳坠、壹钱金簪子二。牛录章京、汗之三等侍卫、诸王之二等侍卫娶妻、娶媳举宴,准宰羊四、备酒十瓶、设席六桌;前去定亲,准宰羊二、备酒八瓶、缎衣一袭、毛青布衣一袭、缎被翠蓝布褥一套、金男子大耳坠。什长、芬得拨什库、小拨什库、诸王之三等侍卫娶妻、娶媳具宴,准宰羊三、备酒八瓶;前去定亲,准宰羊一、备酒五瓶、毛青布衣二袭、毛青布被褥一套、银男子大耳坠。庶民娶妻、娶媳举宴,准宰羊二、备酒五瓶;前去定亲,准宰羊一、备酒三瓶、毛青布衣一袭、毛青布被褥一套、银男子大耳坠。猪可替代羊。至鸭、鹅、鸡等,任其主所得携往。勿得还礼。倘越制多杀、多用、还礼,则依法罪之。无力之人,少於限额,无罪。未分居之子从其父;已分居之子,则视其品级。送衣物,宰牲畜,备酒类,不论女,而视女婿之品级。内外诸王、贝勒、贝子等结亲时,所送牲畜等聘礼数目,倘两亲家诸申均有五百户,则外藩诸王、贝勒给马五十、牛五十、羊五百,国中诸王、贝勒给驮甲胄十副,雕鞍马十,另给甲二十、缎五十、毛青布五百、银汤饭罐一、酒海一、茶桶一、所隶诸申数不等,若一方诸申少,则酌减给之。若所隶诸申百户以下十户以上,则给马十、牛十、羊一百。凡贝勒与庶人结亲,亦照此给之。若庶人互相结亲,则给马五、牛五、羊五十。若违制多送,则夺其多送之牲畜;两亲家系王、贝勒、贝子,则各罚取二九之数;庶人各罚取一九之数。少送则无罪。婿如死亡,则收回所送聘礼;女若死亡,则收回聘礼之半。”奉宽温仁圣汗谕旨、礼部和硕豫亲王制定;外藩亲王、郡王、贝子以上与和硕亲王结婚姻,若亲家夫妻亲送女至,则各给夏衣一袭、冬衣一袭、黑貂皮端罩一、头等雕带一、腰刀、插弓箭撒袋一、雕盔亮袖良甲一、头等雕鞍辔马二、蟒缎三十、毛青布二百、银汤饭罐一、茶桶一、酒海一。随行男女共三十人,皆赏以衣;其中四人赏蟒缎,若无蟒缎,可赏缝围龙朝衣;六人赏补子朝衣;十人赏素缎朝衣;十人赏毛青布朝衣。外藩亲王与多甸郡王结婚姻,若亲家夫妻、亲送女至,则其礼与亲王同。自郡王以下贝子以上亲家夫妻亲送女至,则各各夏衣一袭、冬衣一袭、黑貂皮端罩一、呼尔哈貂皮端罩一、头等雕带一、腰刀、插弓箭撒袋一、头等雕鞍马一、素雕鞍马一、蟒缎二十五、毛青布一百五十、银汤饭罐一、茶桶一。随行男女共二十五人,皆赏以衣,其中三人赏蟒缎,若无蟒缎,可赏缝围龙朝衣;五人赏补子朝衣;七人赏素缎朝衣;十人赏毛青布朝衣。外藩亲王、郡王送女与多罗

贝勒,则其礼与亲王、郡王同。自多甸贝勒以下贝子以上亲家夫妻亲送女至,各给时衣一袭、呼尔哈貂皮端罩一、猞猁狲皮端罩一、头等雕带一、腰刀、插弓箭撒袋一、头等雕鞍辔马一、

蟒缎二十、毛青布一百、银茶桶一。随行男子共二十人,皆赏以衣;其中二人赏蟒缎,若无蟒缎,可赏缝围龙朝衣;三人赏补子朝衣;五人赏素缎朝衣;十人赏毛青布朝衣。另制无季节蟒缎夹朝衣及毛青布单朝衣赏随行人等。凡两亲家中位居上者,依其品级给衣。姐夫妹夫随行,赏时衣各一袭。

猜你喜欢
  前汉孝元皇帝纪卷第二十三·荀悦
  卷第十四·徐鼒
  序·沈德符
  卷之一百四·佚名
  卷之十五·佚名
  第三八○禀同治七年六月初四日一二二○九--二三·佚名
  第一○三供词同治十三年十月三日一一三○四-一二·佚名
  卷二十五·傅恒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三·佚名
  七、中西国际之由来·汪荣宝
  卷一百九十三·杨士奇
  弇山堂别集卷六十一·王世贞
  谭襄敏奏议巻九·谭纶
  卷二十一·孔毓圻
  卷一百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六十九·彭定求

        卷569_1 【新荷】李群玉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增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卷569_2 【初月二首】李群玉   滟滟流光浅,娟娟泛露轻。云间龙爪落,帘

  • 臨漢隱居詩話 全文·魏泰

      神宗皇帝以天縱聖智,旁工文章。其於詩,雖穆王《黃竹》、漢武《秋風》之詞,皆莫可擬其彷彿也。秦國大長公主薨,帝賜挽詩三首曰:「海闊三山路,香輪定不歸。帳深空翡翠,佩冷失珠璣。明月留歌扇,殘霓散舞衣。「霓」一作「霞」

  • 初集卷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十一古今体一百二十二首【壬戌四】秋夕【时八月十九日】迟迟玉蟾上想为惜时留桐影阑干露花隂络纬秋踈砧来远墅凉籁入高楼天地望中濶山川诗里收秋莲曲泣露珠泪

  • 第二四七总折稿光绪六年十一月一一六○四--一·佚名

    监盘会算淡水县史令任,接收邓令任仓项各款榖石交代总折稿(新竹知县施监盘)钤记 新设台北府淡水县钤记监盘会算淡水县史令任接收邓令任仓项各款榖石交代总折稿(注一)监盘台北府新竹县施锡卫、前署台北

  • 一二一六 军机大臣为奉旨一体校勘文津阁诸书事致纪昀函·佚名

    一二一六 军机大臣为奉旨一体校勘文津阁诸书事致纪昀函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二日再,本日奉旨:所有本日纪昀奏请自行认勘之明季国初史部、集部、子部及小说、杂记等书,现贮热河之文津阁者,亦着陆续寄京,一并发交纪昀一体校勘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宝祐四年登科録四巻宋文天祥榜进士题名也首列御试防题一道及详定编排等官姓名其覆考捡防试巻官为王应麟故宋史文天祥载考官王应麟奏其巻称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敢为国家得人贺也其一甲第九人为王应鳯即

  • 卷一百二十五之四·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五之四 朱批鄂尔泰奏摺 雍正五年五月初十日云贵总督【臣】鄂尔泰谨 奏为恭谢 圣恩事雍正五年四月二十日【臣】齎摺家奴蒙恩赏给驿马

  • 卷二十八、乾隆极盛·黄鸿寿

    高宗乾隆元年,春正月,诏撤西北两路兵。 停京师及各省捐纳例。 夏四月,命保举贤良方正。 六月,逮四川巡抚王士俊下狱。初,世宗朝,政令繁苛,专事刻核,中外为之骚然。帝即位,欲拯其弊,而矫枉过正,因宽成玩,诸事遂日形废弛。士俊密

  • 148.文成公主进吐蕃·林汉达

    唐太宗灭了东突厥后,又派李靖击败了西南的吐谷浑(我国古代民族之一,在今青海省,谷音yù),打通了西域的通道。西域各国纷纷和唐朝交往,远在西南的吐蕃(我国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蕃音bō),也派使者来了。当时的吐蕃赞普(吐

  • 卷第十九·太安万侣

    日本書紀卷等十九 天國排開廣庭天皇 欽明天皇天國排開廣庭天皇。男大迹天皇嫡子也。母曰手白香皇后。天皇愛之。常置左右。』天皇幼時夢。有人云。天皇寵愛秦大津父者。及壯大。必有天下。寤驚遣使普求。得自山背國

  • 卷四·孙奇逢

    学而第一学而时习章开口説学字所学何事便是要尽人以合天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时刻间断即与天不似夫子愤忘食乐忘忧自十五至七十完此一件事不得人知固乐人不知亦不愠此是圣人遯世无闷地位下面节节皆时习中事 杨龟山云学

  • 卷六·高士奇

    <经部,春秋类,春秋地名考略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地名攷畧卷六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郑国于新郑【宣王封弟友于郑居咸林详见秦地棫林今陜西华州也幽王八年友为周司徒是曰郑桓公国语桓公问于史伯曰王室多故今惧及焉其何所

  • 静女·佚名

    ——天真烂漫的幽会【原文】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爱而不见③,搔首踟蹰④。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彤管有炜⑥,说怿女美⑦。自牧归荑⑧,洵美且异⑨。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注释】"①静:闲雅贞洁。姝(sh

  • 经商与学佛·太虚

    ──十五年九月在星洲晋江公会讲──平常人看得学佛是很难,往往听人讲究佛学,以为我未讲究过,不能去研究;实则、佛学并不艰深,而学佛亦并不难。世间无论何事,均可与佛学之理相通,无论何人均可以研究佛学。各位大都是经商者,所

  • 听讲五教仪拾零·太虚

    ──三十二年在汉藏教理院讲──一 佛法的判教略史  二 理论究极的性空与事实亲证的中道  三 天台和贤首合评  甲 台贤的优点  乙 台贤的缺点一 佛法的判教略史  关于判教,在印度初期,分有许多部派,每派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一·澄观

    疏。三显种类者。疏文有三。初总明深广。二今自狭下正明种类。三有余无余下对经辨定。二中言余无余者释有多义。依小乘中自有二义。一有二义。一有宗云。涅槃体一约时不同得二名字。言体一者。于此宗中烦恼业思以道力

  •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三(末)(论本第三)·智周

    疏。令相随顺等者。此随转门。故俱舍论第十云。三和有三。一同在一世故名三和。二因果相顺不相违返故名三和。谓根与境虽在过.未识居现在。因果义成。三互相随顺同得一果。谓根.境.识虽各一世。同一触果故名和合。初之一

  • 俗话倾谈·邵彬儒

    广东方言小说。四卷十八则。内容表现世间人伦关系,父子、兄弟、主仆、嫡庶之间矛盾,宣扬天堂地狱、因果报应,借助神鬼仙怪叙事,含鬼话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