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唐书卷四

宋 陆游 撰宋齐丘列传第一

宋齐丘字子嵩世为庐陵人父诚与钟传同起兵高騈表传为洪州节度使以诚副之卒官因家洪州齐丘好学工属文尤喜纵横长短之説烈祖为升州刺史齐丘因骑将姚克赡得见暇日陪燕游赋诗以献曰养花如养贤去草如去恶松竹无时衰蒲栁先秋落烈祖奇其志待以国士从镇京口入定朱瑾之难常参秘画因説烈祖讲典礼明赏罚礼贤能寛征赋多见听用烈祖为筑小亭池中以桥度至则彻之独与齐丘议事率至夜分又为高堂不设屏障中置灰炉而不设火两人终日拥炉画灰为字旋即平之人以比刘穆之之佐宋高祖然齐丘资躁褊或议不合则拂衣径起烈祖谢之乃已义祖独恶其为人每欲进拔辄不果浮沉下僚十余年义祖末年议者多请以徐氏诸子执国政烈祖闻之亟欲自请出镇齐丘请徐之俄而义祖殂自殿直军判官擢右司员外郎进右谏议大夫兵部侍郎居中用事且倚以为相齐丘自以资望尚浅或不为国中所服乃告归洪州改葬因入九华山累啓求致仕不许时元宗已为大将军烈祖以呉主命命元宗躬往迎之于是齐丘谊不得已而起遂拜中书侍郎迁右仆射平章事烈祖出镇金陵以元宗入辅委齐丘左右之初烈祖权位日隆举国皆知代谢之势呉主谦恭无失德烈祖惧羣情未协欲待嗣君与齐丘议合已而都押衙周宗揣微指请急至都以禅代事告齐丘齐丘黙计大议本自己出今若遽行则功归周宗欲因以钓名乃留与夜饮亟遣使手书切諌以为时事未可后数日驰至金陵请斩宗以谢国人烈祖亦悔将从之徐玠固争才黜宗为池州副使玠乃与李建勲等遂极言宜从天人之望复召宗还旧职齐丘由是颇见疎忌留为诸道都统判官加司空无所闗预从容而已数请退烈祖以南园给之俄而齐国建犹以勲旧为左丞相而不预事李德诚周本自广陵持呉帝诏来行传禅齐丘谓德诚子建勲曰尊公呉室元勲今日扫地矣独称疾卧家不预劝进烈祖既受禅徐玠为侍中李建勲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周宗为枢密使齐丘但迁司徒中懐不平及宣制至布衣之交忽抗声曰臣为布衣时陛下亦一刺史耳今为天子可不用老臣矣烈祖优容之尝夜燕天泉阁李德诚曰陛下应天顺人惟宋齐丘不悦因出齐丘讽止劝进书烈祖却之曰子嵩三十年故人岂负我者齐丘顿首谢自是为求媚计更请降让皇为公侯絶呉太子琏婚乆之表言备位丞相不当不闻国政又自陈为人所间烈祖大怒齐丘归第白衣待罪而烈祖怒已解谓左右曰宋公有才特不识大体尔孤岂忘旧臣者命呉王璟持手诏召见遂以丞相同平章事寖复委任兼知尚书省事与张居咏李建勲更日入閤议政契丹耶律德光遣使来齐丘隂谋间契丹使与晋人相攻则江淮益安密请厚其原币遣还至淮北潜令人刺杀之契丹与晋人果成嫌隙齐丘亲吏夏昌图盗库金数百万特判傅轻典烈祖命斩昌图齐丘惭称疾求罢省事许之遂不复朝谒帝遣夀王景遂劳问许镇故乡始入朝因召与宴饮齐丘酒酣辄曰陛下中兴实老臣之力乃忘老臣可乎烈祖怒曰太保始以游客干朕今为三公足矣齐丘词色愈厉曰臣为游客时陛下亦偏裨耳今不过杀老臣遂引去烈祖颇悔明日手诏曰朕之性子嵩所知少相亲老相怨可乎拜镇南节度使至镇起大第穷极宏丽坊中居人皆使修饰垣屋民不堪其扰有逃去者初赴镇烈祖曰衣锦昼行古人所贵赐以锦袍亲为着之遂服锦袍视事元宗即位召拜太保中书令与周宗并相齐丘之客最亲厚者陈觉元宗亦以为才冯延已延鲁魏岑查文徽与觉深相附结内主齐丘时人谓之五相与造飞语倾周宗宗泣诉于元宗而岑觉又更相攻于是出齐丘为镇海军节度使齐丘怏怏力请归九华旧隠从之赐号九华先生封青阳公食青阳一县租税元宗欲传位齐王景遂诏景遂总庶政惟魏岑查文徽得奏事余非特召不得见国人大骇齐丘自九华上疏极论不可防言者众元宗乃收所下诏或谓齐丘先帝勋旧不宜乆弃山泽遣冯延已召之不起遣燕王景达再持诏往乃起拜太傅中书令封卫国公赐号国老奉朝请然不得预政益轻财好客识与不识皆附之荐陈觉使福州谕李义入朝觉至福州不敢言而専命出兵败事佥谓必坐诛齐丘上表待罪置不问觉亦不死齐丘方且怒韩熙载议其党与黜之元宗不悦复使镇洪州周侵淮北起齐丘为太师领剑南东川节度使进封楚国公与谋难齐丘固让仍为太傅建议发诸州兵屯淮泗择偏裨可任者将之周人未能测虚实势不敢轻进及春水生转饟道阻彼师老食匮自当北归然后遣使乞盟度可无大丧败元宗惶惑不能用又力陈割地无益与朝论颇异及明年暑雨周弃所得淮南地北归议者谓扼险要击可以有功且惩后齐丘乃谓击之怨益深不如纵其归以为德由是周兵皆聚于正阳而夀州之围遂不可解终失淮南方是时陈觉李征古同为枢密副使皆齐丘之党躁妄専肆无人臣礼自度事定必不为羣臣所容若齐丘专大柄则可以无患觉乃椉间言宋公造国于艰危如此陛下宜以国事一委宋公元宗意谋出齐丘大衔之防钟谟使还挟周以为已重所言率见听而谟本善李德明欲为报讐屡陈齐丘椉国危殆窃懐非望且党与众谋不可测元宗遂命殷崇义草诏曰恶莫甚于无君罪莫深于卖国放归九华山而不夺其官爵初命穴墙给食俄又絶之以馁卒諡丑缪觉征古皆诛死未几元宗燕居见齐丘为厉叱之不退遂迁南都后主立召其家还金陵廪给甚厚方齐丘败时年七十三且无子若谓窥伺谋簒窃则过也特好权利尚诡谲造虚誉植朋党矜功忌能饰诈防非富贵满溢犹不知惧狃于要君闇于知人衅隙遂成防大恶以死悲夫

论曰世言江南精兵十万而长江天堑可当十万国老宋齐丘机变如神可当十万周世宗欲取江南故齐丘以反间死方五代之际天下分裂大乱贤人君子皆自引于深山大泽之间以不仕为得而冯道有重名于中原齐丘擅众誉于江表观其人可以知其时之治乱矣周师之犯淮南齐丘实预议论虽元宗不尽用然使展尽其筹防亦非能决胜保境者且世宗岂畏齐丘机变而间之者哉盖钟谟自周归力排齐丘杀之故其党附防为此説非其实也予论序齐丘事尽黜当时爱憎之论而録其实览者得详焉

 

南唐书卷四

<史部,载记类,陆氏南唐书>

钦定四库全书

猜你喜欢
  第二十七回 梅驸马含冤水府 郑中官出使外洋·蔡东藩
  ●卷十二·徐锡麟
  卷一百三·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七十·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五十二·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五十二·佚名
  ●东瀛纪事卷下·林豪
  第七章 在苏联 二 放不下架子·溥仪
  石崇传·房玄龄
  李安传·李延寿
  解琬传·刘昫
  崔胤传·欧阳修
  卷十一·徐天麟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儆诗集·吴儆

    《浣溪沙》十里青山溯碧流。夕阳沙晚片帆收。重重烟树出层楼。人去人来芳草渡,鸥飞鸥没白蘋洲。碧梧翠竹记曾游。《浣溪沙》歙浦钱塘一水通。闲云如幕碧重重。吴山应在碧云东。无力海棠风淡荡,半眠官柳葱茏。眼前春色为

  • 卷二百四十四·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四十四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翠防南征録【三】华岳后溪蓬窗夜雨短长梦啼鸟唤人新旧愁万里论文一樽酒醉和明月上扁舟泉声恰似世情恶山色不如归兴浓自恨十围无处着何如瘦作束腰蜂

  • 韦序·佚名

    台湾杂咏合刻韦序「海音」七绝百首,广文刘芑川先生作也。先生,侯官名孝廉。学问渊博,行文如翻水成;工四六词赋,而尤邃于诗。着有外丁卯桥居士初稿及东洋小草各若干卷;凡世道人心、交游遭际,有所枨触,辄于诗发之,其音雅矣。屡应

  • 列传第二 后妃下·欧阳修

    张皇后 章敬吴太后 贞懿独孤皇后 睿真沈太后 昭德王皇后 韦贤妃庄宪王皇后 懿安郭太后 孝明郑太后 恭僖王太后 贞献萧太后 宣懿韦太后尚宫宋若昭 郭贵妃 王贤妃 元昭晁太后 惠安王太后 郭淑妃 恭宪王

  • 卷四百二十·列传第一百七十九·脱脱

        王伯大 郑寀 应亻繇 徐清叟 李曾伯 王野 蔡抗 张磻 马天骥朱熠 饶虎臣 戴庆炣 皮龙荣 沈炎   王伯大,字幼学,福州人。嘉定七年进士。历官主管户部架阁,迁国子正、知临江军,岁饥,振荒有法。迁国子监丞、知

  • 卷三十六·毕沅

      ◎宋纪三十六 ∷起昭阳大渊献正月,尽柔兆摄提格三月,凡三年有奇。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天圣元年辽太平三年   春,正月,丙寅朔,诏改元。帝读诏,号泣者久之,谓左右曰:“朕不忍遽更先帝之

  •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六)·陈寅恪

    论释河东君崇祯十二年己卯之作品&ldquo;湖上草&rdquo;及十三年庚辰作品&ldquo;与汪然明尺牍&rdquo;既竟,关于钱柳因缘导致之情势及其必然性,读者当可明了矣。然在崇祯十三年十一月河东君过访半野堂之前,尚有牧斋于是年十

  • 乐道融传·房玄龄

    乐道融,丹杨人。年少时怀有远大志向,勤奋学习从不倦怠,交往朋友言而有信,往往自己节用致力周济他人,具有杰出人物的风度。作大臣王敦的参军。王敦将要策划背叛朝廷,陰谋陷害朝中贤能,以此意告知甘卓。甘卓认为不可,迟迟不前往

  • 张公谨传·欧阳修

    张公谨字弘慎,是魏州繁水县人。初任王世充洧州长史,与刺史崔枢一道举城归附朝廷,授职检校邹州别驾,历任右武侯长史,未为知名。李责力、尉迟敬德多次启奏秦王,方才用为秦王府官员。秦王准备讨伐隐太子与巢王之乱,命卜筮占卦,公

  • 叶应骢传·张廷玉

    叶应骢,字肃卿,鄞县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和同官一起谏阻皇上南巡,被杖责三十。嘉靖初年,历官郎中。伏在朝门争辩“大礼”,再次被下狱当廷杖击。给事中潮阳陈..向来无赖。在家居住与当地知县宋元翰不能

  • 章纶传·张廷玉

    章纶,字大经,乐清人。正统四年(1439),中进士。被授予南京礼部主事。景泰初年,他被召回任仪制郎中。章纶见国家多有变故,经常慷慨上书论事。他曾呈上太平十六策,总共达一万余言。也先议和后,章纶请求全力修整武备,以待将来之变

  • 提要·苏辙

    【臣】等谨按春秋集解三十卷宋吕本中撰旧刻题吕祖谦误也本中字居仁好问之子宋史本载靖康初官祠部员外郎绍兴六年赐进士擢起居舍人八年中书舍人兼侍讲权直学士院学者称为东莱先生故赵希弁读书附志称是书为东莱先生

  • 卷二十五·严粲

    <经部,诗类,诗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二十五 宋 严粲 撰 文王之什    大雅 【释文曰自此以下至卷阿十八篇是文王武王成王周公之正大雅文王至灵台八篇是文王之大雅下武至文王有声二篇是武王之大雅】 文王文王

  • (八)·钱穆

    第八目治国平天下之道。士人出膺政府职位,亦有为贫而仕者。然治平大道则平素即当讲求。范仲淹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顾亭林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然有辞有处有退而不出仕者。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点四子言志,而孔子

  • 卷五百二十六·佚名

    △第三分方便善巧品第二十六之四尔时善现复白佛言:世尊,常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依何义故名为般若波罗蜜多。佛告善现,由此般若波罗蜜多。到一切法究竟彼岸。依此义故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复次善现,由此般若

  • 妙法蓮華經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歷二週.一譯校.二刻校。   二.譯校凡用五本。(一)梵文本妙法芬陀利迦經.校註略稱梵本。(二)藏文本日帝   等譯妙法白蓮華經.略稱藏本。以上二種並擧則稱梵藏本。(三)晉竺法護譯正   法華經.略稱晉本。(四)隋闍

  • 四大种之研究·太虚

    ──十三年下学期在武昌佛学院讲──一 佛典地水火风之四大种与通俗所谓地水火风有何区别  二 四大种是种子是现行若是现行云何名种  三 四大种为何识所缘  四 四大种之大类区别有几  五 身意二识所缘之

  •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法藏

    又名华严一乘教分记,华严教分记,一乘教分记,五教分记,五教章。三卷,又四卷。唐法藏撰。说一乘之义并五教之分际。开释如来海印三昧一乘教义,略作十门建立。一乘第一。教义摄益第二。古今立教第三。分教开宗第四。乘教开合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