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伤心最是中原事

羽戈

民国有两位文士,若见其名,便难忘怀。因这二人名中皆有一个“血”字。其一是江苏金坛人徐血儿,他是著名报人,曾担任《民立报》的主笔和主编;且是宋教仁的挚友,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遇刺,徐即随侍在侧。后撰讨贼文:“……以一死而可以雪三百年之大仇,报为奴为隶之深耻,男儿何乐而不为!以一死而可以为子子孙孙造万世之幸福,男儿何乐而不为!男儿当以一人之死,救千百万人之生!”

宋教仁死后二年,徐血儿患肺结核病咯血而逝,年仅24岁。《民立报》的创始人于右任亲书挽联:“碌碌吾徒青山又损渔父,茫茫天道黄土忍埋血儿。”

——渔父即宋教仁。且哭之以诗:“不哭穷途哭战场,耗完心血一徐郎,九州应共冤魂语,黄土无情葬国殇。”

以血入名,似嫌不祥,徐血儿英年早逝,不知是否犯了此忌。当然这不能一概而论,湖北黄梅人喻血轮同样以血为号,却活了76岁,堪称高寿。尽管他的一生颠簸流离,千磨百折,最终沦落孤岛,客死异乡,然而生于乱世,能得善终,即是至大福气。况且喻血轮之平生,少年投身革命,以笔为枪,中年浮沉宦海,而以文学终老,其在立言一面,纵然难称文豪宗师,却自有其可观之处。

论文学派系,喻血轮当可归属鸳鸯蝴蝶派之列。可是今人品评此派作家及文学史,却极少提及喻氏之名,他连附于徐枕亚、包天笑、陈蝶仙、张恨水、严独鹤、周瘦鹃等名家之骥尾的资格都未落得,足见历史不公,造化弄人。自1917年起,喻血轮所作《芸兰泪史》、《蕙芳秘密日记》、《林黛玉日记》等,不仅无比畅销(据喻氏追忆“一年中皆销至二十余版”),且开“日记体”写作之先河。这其中以《林黛玉日记》最负盛名,曾被鲁迅先生当作批判的靶子加以讥讽:“我宁看《红楼梦》,却不愿看新出版的《林黛玉日记》,它一页能够使我不舒服小半天。”

——其实《林黛玉日记》与《红楼梦》并不具几分可比性,一者是经典的树干,一者是诠释的枝节,鲁迅如此论调,倒是抬举了喻血轮。

写《林黛玉日记》之时,喻血轮仅26岁,正值才情喷薄的盛年。故此书哀感顽艳,缠绵悱恻,乃是当之无愧的才子书。不过这种才子,到了鲁迅笔下,却被讥为“原是多愁多病,要闻鸡生气,见月伤心”。此批评用在喻血轮身上或无不当。因为一方面,《林黛玉日记》受女主角之原型所严重限制,自然不可能写出花木兰式的勇悍、柳如是式的决绝,其一开篇就只能是“夕阳西下,倦鸟投林,长堤衰柳千树,受斜日余光,惨红如血,秋风吹之,叶簌簌堕……”;另一方面,则基于喻血轮的性情,不说其他,但观他的雅号——绮情君、绮情楼主——便可知喻氏为何种人,擅写何种书。这就像琼瑶、亦舒等,必然对应言情,古龙、梁羽生等,必然对应武侠,前者的名字充满金粉气,后者的名字则潜藏刀光剑影。

喻血轮既名绮情,后作《绮情楼杂记》,可谓名得其所。我最初睹此书名,还以为是《幽梦影》、《浮生六记》一类著作,读后才知书中内容全是“硬通货”,其笔底龙蛇,质直浑厚,波澜老成,一字一句,一腔热血,一腔忧愤,洒向沦陷的故土与家国。文字背后,甚至还有一种金戈铁马的杀伐之气。别忘了,喻血轮不仅是才子,是言情小说大家,还是强项的报人,是敢言的志士,当年曾对抗强权,报道惨案之真相,差点命丧于军阀之手。可想而知,在乱世浮沉数十年,心中若无一股硬气,恐怕早已随风摇落,化作炮灰。其于晚年,风雨之夕,写儿女悲欢离合,英雄扰攘纠纷,成此《绮情楼杂记》,足以说明那一份抱负与幽思,依旧在沧桑的肺腑激荡不息。

喻血轮是小说家出身,他的笔法难免有一些演义、滥情的成色,故细节之处,确有疏漏(另有一处,将小凤仙与小阿凤两位妓女搞混了,小凤仙随蔡锷,小阿凤随王克敏,原是二人)。然而这并不足以减损《绮情楼杂记》的价值。我自视为略通近现代史事,可读罢《绮情楼杂记》,依然获益良多。游弋于传媒与政治之间的喻血轮不但恢奇多闻,而且有高识远见。

喻血轮此类杂忆,可补历史之阙。其人之见识,同样值得玩味。如写黄兴,“人多以军事人才目克强,其实克强诗文,实在其军事学术之上”。我倒不觉得黄兴的诗文有多好,不过,喻血轮作此对照,我却无比赞同。因为我一直认为,黄兴的军事才能严重被高估。他之成为民国柱石,凌烟阁上的排名仅次于孙文,是因其德行,而非才具。他这一生,打了多少仗,却几无胜迹。诚然,有些时候,其麾下的兵力处于劣势,但对一个优秀的将军而论,他不仅要会打顺风仗,还得善于打逆风仗,善于以弱胜强,反败为胜。在打仗这一块,黄兴勇悍有余,战术、机变皆不足。民初的将才,第一流当是蔡锷与吴佩孚,黄兴最多是二流。

喻血轮写《绮情楼杂记》那年,已经60岁,且随蒋氏父子逃亡台湾,身为逋客,回望家国,山川琳琅,日月光华,却似梦中旧物。按说,其笔下应该风雨苍茫,悲声不绝如缕。然而,喻血轮如老骥伏枥,依旧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故国之思,黍离之悲,在喻氏笔下,却化作坚忍一心、发扬蹈厉的风雷之气,跃然纸上,直击我的眼目,以至我读其中章节,竟有泪涔涔。这莫非是一种心疾吗?如喻血轮所写的北京某乞丐,徜徉街市,或歌或哭,一日登陶然亭,援笔题诗于壁上:“为感浮生亦太劳,可怜无地处英豪。伤心未是中原事,犹向狂流着一篙。”

“此衷苦况向谁说,欲哭还歌泪几行。为问诸公心丧否?狂人犹自笑人狂。”

对喻血轮而言,伤心最是中原事,欲哭还歌泪几行?

呼吸民国的气息

傅国涌

喻血轮出身于名门世家,是“中国铁娘子”吴仪的舅舅。民国初造,他以弱冠之年,即投身新闻界,先后为《国民新报》、《汉口中西报》编辑、主笔,因言得罪袁世凯政府,曾与黄侃一起险遭毒手。二十年代初,喻自办扬子通讯社,也曾触怒湖北军阀萧耀南,又一次险遭毒手。北伐军兴之际,他从武汉到南京,与陈立夫、吴醒亚、石信嘉等人一起创办《京报》(《新京日报》前身)。他还是个鸳鸯蝴蝶派的文学家,有小说《林黛玉日记》、《芸兰泪史》、《西厢记演义》等行世。晚年,他在海峡对岸的孤岛上回忆前尘往事,写下一本《绮情楼杂记》,自述“青年问世,老而无成,走遍了天涯海角,阅尽了人世沧桑,滥竽报界可二十年,浮沉政海亦二十年,目之所接,耳之所闻,知道了许多遗闻轶事,野史奇谈”。许多遗闻是他亲闻甚至亲历,当然也有许多属于道听途说,不足为凭。此书堪称一部“民国版《世说新语》”,若论时间跨度之大,领域之宽,涉及人物的多样,内容的丰富,《绮情楼杂记》也许都不能忽视。

权臣、军阀、政客、官僚,革命党、文人、实业家,乃至画家、戏子、土匪、妓女,各色人等,应有尽有,“譬如看戏,看见过好戏,也看见过坏戏,看见过文戏,也看见过武戏,看见过儿女们悲欢离合,也看见过英雄们扰攘纠纷,真是光怪陆离,无所不有。”

他笔端的每一则逸闻都很短,长不过千字,短只有数百,却常能看到别处没有见过的新材料。

武昌首义时,喻血轮还小,只能参加学生军,他的堂舅梅宝玑却是点燃起义之火的一个关键人。在《辛亥起义遗事》中说,舅舅是革命党,到武昌工程营报信时,谎称租界据点被破获,革命党的名单被搜走了,城门紧闭,要按名单捕人,请他们好自为之。工程营之所以率先发难,杀官夺械,就是这个信息带来的恐惧,而为了保命冒险一搏,没想到一击而中,267年的大清江山因此易手。武昌首义中,有个标统杨选青新婚不久即上前线,因擅自撤兵回家,被黎元洪下令杀头,挂在电线杆上的人头,他曾亲见。

1922年,梁启超过武汉亲口对喻血轮说,当年南下反对袁世凯称帝,到广东游说原本挺袁的龙济光,险遭不测,危急之时,一介书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量大声一吼,竟然吓住了虎视眈眈的武夫,然后演讲袁氏必败的理由,竟然说服了他们。这段“梁启超吼住龙济光”的故事还是首次读到。

胡子出身的张作霖滥杀文人,邵飘萍、林白水被枪毙后,北大教授高仁山被捕,他的亲友惊惶失措,呈文向张鸣冤,正碰上张打麻将手气不好,不问情由,看也不看,就在呈文上批了“枪毙”二字,高氏因此命丧天桥。在他眼里,浙江军阀卢永祥则是“敬爱文人”。1924年,卢兵败下野,“爱国不敢后人,成功何必自我”的通电即出自文人李继桢之手。二人临别时,卢奉送十万元支票

辛亥元老景梅九,1928年到南京,发现新贵登台腐化堕落,闭门写下《腐化记》小册子,直言无隐,被点名者多恨之,世人则争相购阅。在一片污浊中,也有罗文干这样的清流,罗在南京政府做外交部长,每个月有特别办公费三万元可以支配,到卸任时,竟交出了结余的九十多万,全部归还国库。

黎元洪与争女权而名噪一时的沈佩贞有染,因为怕泼辣的沈到外面张扬,奉送万元,为夫人黎本危所知,家中大起波澜。张勋骄横,辛亥之后不肯剪辫子,到处将辫子当戏票、车票、钞票,直到复辟失败,其辫子的价值才归零。曹锟当上大总统后,见到君主国的公使问总统好,见到民主国的公使却问君主好,闹了笑话。

直系军阀1925年控制湖北时,在武汉设立新闻处,所有军事、政治等方面消息都由此发出,新闻界不能擅自采写,简直是“统稿”、“新闻发言人”的祖师爷。作为报人,他对此印象很深。他对吴佩孚的私德,比如不纳妾、伉俪情深等有好感。同时对吴佩孚与幕僚之间的关系也有好评,尤其是杨云史,认为杨的《江山万里楼诗词钞》有许多具有唐人神韵的好诗,其悼吴之作,也沉痛之极

李宗吾的“厚黑学”、“怕老婆哲学”,张謇、章太炎、黄侃、张大千、卢作孚等人的逸闻也都有意思。报人胡政之与北洋时代的安福系有旧,在上海办国闻通讯社、《国闻周报》时,段祺瑞为临时执政,据说有意让胡做内务部长。胡表示愿意永作报人,不愿为官。第一次看到这段轶事,从胡后来的经历来看,未尝不是可信的。

从写新闻到写旧闻,喻血轮大半生可谓兴亡阅尽,他自称“不论年代,不分次序,不褒贬政事,不臧否人物,惟就事写实”,不分年代、次序倒是真的,不褒贬、不臧否,其实,他的每一题目、每一故事都含着褒贬和臧否。那种文字、风格都是典型的民国气味,是非感高于成败感,知人论世,并不出以成王败寇。至少,我们从中依稀可以呼吸到一点民国的气息。那虽是个动荡的乱世,在各个领域却都活跃着一个个有真生命、真性情的人,有缺点、有瑕疵却都是血肉丰满的人,读这样的书,我们对历史的感受会变得丰富起来。对于有读史兴趣的读者来说,《绮情楼杂记》不会让你失望而归。

猜你喜欢
  卷七十七·志第四十四·柯劭忞
  卷一百六十四 表四·赵尔巽
  卷七十六·毕沅
  卷十二 愍帝·王夫之
  卷第二十二·徐鼒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九十·佚名
  卷之十二·佚名
  卷之六十九·佚名
  若干惠传·令狐德棻
  耨碗温敦思忠传·脱脱
  卷七十二·佚名
  食货一·徐松
  卷五十二·陆宗楷
  卷八十五·佚名
  朱神恩·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李寿卿

    (老旦扮观音领小末扮善才上,诗云)宝座巍巍法力强,慈悲极乐住西方。慧眼才开能救苦,眉间放出白毫光。吾乃南海洛伽山观世音菩萨,这一个是童子善才。累劫修行,才离苦海。只为慈悲心重,遍游人间,广说因缘,普救苦难。阐明佛法,天

  • 卷二十八·沈德潜

    ☆万夔辅字伯安,江南宜兴人。贡生。著有《鲭馀集》。○先生孤介正直,为宵人构陷系狱,久而得白,然孤介之性终不改也。韵语不尚风格,一归真挚,于伦常日用,三致意焉。今嗣星钟太史,以诗鸣,绍家学也。星钟为画山储太史女夫,画山为余

  • 英溪集·董嗣杲

    宋 董嗣杲 撰五言古诗钧天曲圆丘崇且髙广汉清且浅元祀播鼔钟严禘列瑚琏天酒泻琪花遵此奉常典恩流昭感通报称示丰腆鹤鸣集霞台凤曳翔云辇已际天人和八表清尘巻拟古海上采珠人惟视夜光吐携持以为珍美价重合浦异哉足照

  • 补诗品·顾翰

    余仿司空表圣作《诗品》二十四则,伯夔见而笑曰:“此四言诗也。”因掇而登之集中,以备一体。古淡如时之春,如日之晨。东风徐来,不惊一尘。太虚为徒,怀葛比邻。惟意所适,陶然天真。不琢不雕,匪缁匪磷。金玉尔车,始于椎

  • 卷之一百六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史记集解卷九十九·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刘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髙帝在焉娄敬脱挽辂【苏林曰一木横鹿车前一人推之孟康曰辂音胡格切挽音晚】衣其羊裘见齐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

  • 王廷瞻传·张廷玉

    王廷瞻,字稚表,黄冈人。父亲王济,曾官至参政。王廷瞻考取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淮安推官。入朝担任御史,督理京郊的屯垦。穆宗还在裕邸,想变换庄田,王廷瞻不同意。隆庆元年(1567),京郊长期下雨。他请求皇帝将三宫以

  • 卷四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四十七学校考【臣】等谨按马端临作学校考叙历代学校之制及祠祭褒赠先圣先师之首末幸学养老之仪而附之以郡国乡党之学窃惟司马迁曰教化之行也建首善

  • 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曾国藩

    早,接奉廷寄,即前复奏英夷助剿运漕一案。饭后清理文件。写澄弟信一件,言戒“骄”字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写纪泽信一件,言文章之雄奇,以行气为上,造句次之,选字又次之。旋阅选放翁七绝。中饭后又

  • 易经·系辞下传·第四章·佚名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 卷九·马骕

    <经部,春秋类,左传事纬钦定四库全书左传事纬卷九     灵璧知县马骕撰叔孙竖牛之乱【襄二十四年】齐人城郏穆叔如周聘且贺城王嘉其有礼也赐之大路 【昭四年】初穆子去叔孙氏及庚宗遇妇人使私为食而宿焉问其行告

  • 卷二十六 特牲馈食礼第十五之一·李如圭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二十六特牲馈食礼第十五郑目录云特牲馈食之礼谓诸侯之士祭祖祢非天子之士而于五礼属吉礼【案此条有脱误释文引郑云诸侯之士以嵗时祭其祖庿之礼又疏云郑知非天子之士而云诸侯之士者似释文所引乃

  • 提要·朱公迁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 诗经疏义会通     诗类 提要 【臣】等谨案诗经疏义会通二十卷元朱公迁撰公迁字克升乐平人江西通志载其至正间为处州学正何英後序则称以特恩授敎官得正金华郡庠二说互异考乐平县志

  • 金七十论卷下·佚名

      翻喜成就故者。翻九分喜及八种成就。翻此十七。名为智害。是十一根坏。及十七智害。是名二十八。云何喜九分。以偈释曰。  依内有四喜  自性取时感  依外喜有五  离尘故合九  依内有四喜自性取时感者。

  • 佛化青年之模范·太虚

    ──十五年十月在厦门鸿山寺为中华中学童子军讲──太虚此次由星来厦,承各佛教团体及各界领袖,热烈欢迎,殊为感激!而对于贵童子军,尤深欢喜!故特略陈数语,以申谢忱。自西方物质文明东渐,以枪炮、战舰、飞机等杀人利器传入中华

  •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第三·佚名

        大唐南印度三藏金刚智译  复次如是思惟。我成等正觉。未久一切如来普贤心。一切如来虚空所生大摩尼宝而灌顶之。得一切如来观自在法智波罗蜜。一切如来毗首羯磨性。不空无障碍教令。所依希求皆悉成就圆满。

  • 卷第一·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唐 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一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尔时薄伽梵。在劫比罗城尼俱律陀园中。与大苾刍众俱。时此城中诸释迦子。咸共集会坐于一处。共相谓曰。若有人来问我

  • 伤寒论白话译文·张仲景

    原为《伤寒杂病论》中的一部分,10卷。东汉张仲景(机)著。本书内分397条法,载方113首,理法方药齐备,有“众方之祖”之称。金代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是本书的最早、较善注本。《伤寒论》所载397法,113方,一向被医家奉为